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_第1页
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_第2页
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_第3页
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_第4页
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4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南漳县九集镇龙门中学沈国涛摘要:新课程究竟怎样教,怎样教得更好,关系到多个方面,其中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起关键作用。课堂是实施新课程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的成功离不开教师过硬的、与时俱进的教学技能。本文结合新课程课堂教学的特点,对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应具备的课程研发能力、教学设计能力、教学操作能力、教学监控能力四大教学能力,以及如何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进行了综合分析与阐述,把前人的研究结果进行了整合,在此基础上针对不足加以补充。为教师适应新课程课堂教学提供方法和技巧上的帮助,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更好地适应新课程的教学。关键词:新课程改革教学特点教学能力培养策略一、前言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我国的基础教育领域启动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新课程改革倡导一种师生共建的课程文化,它非常重视教师的课程参与,力图通过这种课程参与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掌握课程开发的技术,并敦促教师对自己的职业角色重新认识和定位,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进程。我们认为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与参与是推行新课程的前提,教师的素质最终决定着课程实施的走向与效率。因此,全面实施新课程,必须全面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这是实现优质教育的保证。现如今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得到了地方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高度重视和有力推进,得到了广大教师的普遍认同与积极参与,引起了整个社会的广泛关注。新课程究竟怎样教,怎样教得更好,关系到多个方面,其中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起关键作用。课堂是实施新课程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的成功离不开教师过硬的、与时俱进的教学技能。但是受传统教学方式和应试教育的影响,现有教师的教学能力素质还不能完全适应新课程的教学。本次课程改革,不仅要改变千百万教师的教育观念,而且要改变他们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其艰难性是不言而喻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的一场攻坚战。二、新课程课堂教学的特点(一)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新课程教学打破传统课堂教学以为升学、为考试服务为目的的教学行为模式,把教学目的转移到注重学生综合能力与素质的培养。传统课堂教学认为,教学目的主要是为了让学生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生掌握了“双基”似乎就能自然而然地形成各种能力,就能满足社会的需求。然而,在为了“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的年代里,教学的真正目的早已转移到了各级各类升学、为了各种形式的考试和升学第一、分数第一方面。课堂上的全部教学行为几乎都围绕为升学、为考试服务的。因此,培养出来的大多数学生只能是仅有书本知识而缺乏各种智能。而新课程教学则主张,不仅要培养未来社会的劳动者,而且还要培养文明幸福的人。即在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劳动本领、提高他们的智慧水平、形成较高的政治素质,为未来社会服务的同时,还要使学生获得生活经验和生活能力,为将来的幸福生活奠定基础。(二)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新课程教学注重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强调学生是学习的内因,是教学过程的主体,是教学效果的体现者,同时又从教师教的角度提出教学原则并使两者紧密结合。这与传统的单纯从教的层面、从教师的角度出发的教学原则有很大的突破。传统课程教学原则都是从教的层面、从教师的角度提出来的,主要目的是解决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为什么教、教什么和怎么教服务的问题。而新课程教学原则认为教学过程是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等基本因素构成的,各因素间都有着密切的、有机的联系,教学原则正是这些客观规律的主观反映。因此,人们就可能从不同的视角看待教学。(三)强调各学课之间的联系新课程教学内容强调各学科之间的内部的联系,使教学内容形成较大规模的知识体系,组成有效的、从一般到特殊的宏观结构。这与传统多而杂、旧而死、单一的课程教学内容体系相比,新课程在内容设置上,打破传统缺乏内在有机联系的分科教学课程教学内容的局限,力图使各学科之间建立科学的联系并保持科学的衔接,甚至可以将一些相关的学科合并为一两门学科。学科内容不仅突出知识教学,而且更突出智能教学、非智力心理品质教学、学会学习教学和品格教学。教学内容的选择注意适应性、适用性、时代性。教学内容要使理论知识与生产生活实际尽最大可能的结合,保持足量的实践活动,给学生增加动手操作的机会。(四)教学过程、教学方式更加灵活多变传统课程教学对教学过程有明确而固定的模式要求,教师要严格遵照这一模式进行教学,使教学过程公式化。在新课课程教学的过程中,要让学生认识活动的特点和目的,引导他们探索式地学习,自我感知记忆活动的规律,进而提高认识能力。对知识和技能不仅要记忆、理解、应用,而且还要对教学过程中的认识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培养强烈的求知欲望、积极的情感和坚定的意志。在传授知识和培养智能的过程中,特别注意开发学生的探索能力和独创能力。(五)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所扮演的角色一直是以教师的文化知识为核心,总是把教师角色定位于知识的传授者,于是就将教师看成学习的资源、知识的供应商,教师处于中心信息源的地位。新课程教学更加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新课程改革重点,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要求教师要把教学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学”上,让学生从“学会走向会学”[8]。教师不仅要指出学生学习的方向、有目的有计划地施加影响,而且还要不断地指导学生提高智能、得到发展。教师是学生发展的外部动因,教师在教学中起指导作用。与以教师为中心,强调教师权威至上,崇尚高压和体罚或变相体罚的传统教学相比,新课程教学提倡教学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三、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必要性(三)教学操作能力主要是指教师在实现教学目标过程中解决具体教学问题的能力这种能力主要表现为:教学应变能力、良好的沟通能力、课堂组织管理能力1、教学应变能力课堂教学中有许多不确定因素,加上外界的影响,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偶发事件,意外情况是难免的,比如讲解过程的失误、学生注意力的分散、学生的刁难等。当遇到偶发事件时,教师应因势利导,以变应变,正确处理课堂教学的偶发事件,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这时应变能力就显得比较重要。2、良好的沟通能力教学的艺术在于有效沟通,通过沟通实现教学的最优化。一个不善于与学生沟通的教师是无法承担教育这一神圣使命的。沟通是教师向学生传达信息和情感的渠道,也是课堂教学的手段。一个教师良好的沟通能力在教学主要通过语言表达能力、非语言(体态语言)运用能力、板书能力三方面得以体现。3、课堂组织管理能力课堂组织管理能力指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的各种人际关系,从而有效地实现预定教学目标,把书面的教学方案变成师生的教与学的行为活动的能力[14]。教学包括教和学两方面,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则是教学活动的主导。教师要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对教学双方的活动进行组织、协调和控制,使师生双方按一定要求共同参与教学过程,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课堂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保证和提高课堂教学的秩序和效益,新课程要求课堂管理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来确定课堂管理目标,从而促进课堂的生长。作为课堂管理者之一的教师,课堂上所实施的一切管理措施,包括组织、协调、激励、评价等,都应当努力服务于设定的教学目标。(四)、教学监控能力是指教师为了保证教学成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而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评价、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1、课堂教学总结评价能力不断地总结和评价是教师提高教学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通过对教学设计和课堂操作的分析,发现其成功与不足。久而久之,成功的认识汇集起来,就会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经验和鲜明的教学个性。课堂教学评价是对教学活动所进行的价值判断,判断的依据是大纲的要求、教学原则、人类认知和发展的规律。评价是高于总结的一种教学理性活动,是一种高级的教学能力。新课程要求教师的课堂评价要贯穿于课堂教学活动的始终,关注学生的发展过程,教师要具备过程性和动态性评价的意识和能力,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评价的目标要综合,方式要多样,要根据不同的评价内容和对象,选择不同的评价方式,将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结合起来,提高评价的有效性和可操作性。评价要淡化原有的甄别和选拔功能,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表现,突出评价的激励与调控功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2、课堂教学创新能力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上要有创新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有创新能力,在教学完成之后还要有创新能力。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只有具有创新的能力,才能够适应新课程教学的要求。应如何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有人认为,一是教师应将自己对教材的个性理解以师生互动的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展现出来,并启发学生对具体的教材进行个性的多元解读,而不是机械地将教材编者对教材的理解原样转述给学生;二是对于教材中预设的教学内容和过程,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的基础能力、情感体验、兴趣爱好等,由师生共同选择学习内容,灵活设计教学过程,创造性的开展学习活动;三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教材可以进行大胆的合理的舍弃,适当开发和利用具有时代特征又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课程资源[15]。要勇于摆脱教材的权威性,善于从多个角度引导学生认识教材中有关的知识框架和内部结构,要勇于怀疑教材,向教材挑战,培养学生的发散创新思维和意识。3、对学生的评价能力学生发言后或是在学生完成活动后,教师要做点评。对学生的评价必须建立在客观的基础之上,教师不应是一味的喊好,而是在赏识的同时,不断的唤醒、激励学生。教师要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采用多样的,开放的评价方式,了解每个学生的优点、潜能、不足以及发展的需要,关注学生在学习中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帮助他们认识自我,树立信心,尤其是在学生智慧的火花闪现时,教师要给予充分的肯定。这需要教师有积极现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的钥匙的观察态度和正确的观察视角,搞好观察是搞好评价的前提,盲目的频频采用固定的赞扬词不能达到评价的目的和效果。五、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策略(一)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育角色1、树立全新素质教育理念教育观念是实施教育的灵魂,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率的作用。一方面,教育观念能否与时俱进,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我们培养的人才是否适合社会的需要。教师应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和要求,重新审视教育存在的问题,树立新的教育理念,从片面重视知识技能的传授转向融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念于一体的素质教育观念。树立融文化素质与专业素质于一体,融教学与科研于一体的思想;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创新能力和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1)教学观要改变传统的以知识为核心的观念和行为,在教学中要强调结论与过程的统一,强调认知与情感的统一,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教(2)学生观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个性特质,认识到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要用动态的眼光看待学生的发展教师要成为开发学生潜能,帮助学生成长的促进者/协助者和引路人.(3)课程观学并不只是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而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建构的过程教师不是课程被动的实施者,而应和学生一起成为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成为课程的积极开发者和主体(4)评价观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要求关注过程的以质性评定为主且侧重发展的评价观对学生的评价,不唯成绩,不唯结果,重学生学习方式参与过程和体验程度,这种评价,能把学生引入坦途,引向成功2、转变教育角色教师面对新课程应做好角色的转变,新课程要求实现以教师为主导的倾斜式师生人际关系,向师生平等合作式的良好关系转变教师应做好以下角色的转变(1)由知识的灌输者转变为学习的促进者传统教学把学生当作学习的机器,课堂教学通常采用“满堂灌”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教师也往往把自己简单定义为知识的传授者,这势必会影响教师教学能力和教学潜能的发挥。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必须把自己的角色转变成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2)由机械的课程复述者转变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应该引导学生走出教科书,走出课堂和学校,走向生活走向社会和自然,充分利用和开发校内外的各种课程资源,开展社会实践和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精神,指导学生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他们感兴趣的主题,激发学生不断去发现问题,最终解决问题(3)由学生的管理者向学生发展的引导者转变事实表明学生之间的个别差异是普遍存在的。因此,教师要深入了解每个学生在个性发展上的差异。不仅要做学生的管理者而且成为学生发展过程中的引导者、和协助者。由于个体之间千差万别,学生在性别、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独生子女及在家庭中的地位等方面的不同,教师必须要做到因材施教,使教育符合每个学生的实际,,真正做到这一点,就必然要求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在个性发展上的差异,扮演好教师的多重角色,使自己的行为符合时代精神和时代发展的要求。(二)努力提升教师教学技能1、提升处理教材与设计教学的能力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已有知识,对教材进行科学处理,把握教材要点,不能只认得教科书与参考书,应有自己研究教材的心得体会,独到的体验、感悟与发现。所以我们教师在设计课时要明确本节课要给学生带来哪些知识的积累,哪些思想感情的提升,以及哪方面能力的提升在设计教学的时候,教师应根据教学的不同阶段和学生的需要为基础,来制定具体、清晰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的重点、难点,创造性地去备每一堂课,设计每一堂课教学过程,实践活动落到实处,争取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2、提升课堂教学的组织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只守着自己习惯的教法,简单的提问式、灌输式,或者是为了体现课改的教育理念,在课堂中穿插一个小组讨论的形式,但讨论有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我们不得而知。在课堂上没有自己新的想法和创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以完成授课任务为最终目的,这肯定是不足取的。现在的课堂教学大部分仍然采用的是班级授课制。教师在采用班级教学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要能合理的组织课堂教学,提问时要有启发性和思考性,让学生在实践中丰富知识积累,掌握学习方法,提高基本技能,同时教师应捕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到发现和所存在的问题,及时引发学生的思考,并与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要根据教学实际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激发兴趣,品尝成功,树立信心。同时,在采用小组学习时,教师要能进行指导,根据各小组的共同特点分别与各小组接触,对小组成员进行合理的分工,布置他们所要完成的某项学习任务,让小组学习真正能起到“合作学习”的效用。不管是班机授课制还是小组组织形式或其他的教学组织形式,灵活运用才是最重要的。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还应根据需要交换运用各种不同的组织形式。另外,不同的教学行为和组织形式需要不同的教室环境,所以在组织课堂教学时,应该根据需要把教室布置成一间充实的学习中心,为学生的交往、学习和探索活动提供一个良好的氛围。3、提升评价学生的能力教学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环节,对我们发现教学中的漏洞以及学生的不足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因此,我们教师对学生的综合评价应改变以往的评价方法,不能以“一张试卷、一次分数”来评判某个学生的好与坏,应体现新课程所要求的多维评价,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应有一定的弹性,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评价标准。在评价学生的过程中,要能看到学生的进步以及好的一面,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特别是后进生,由于他们拖了班级的后腿,拖了自己语文均分,所以有的语文教师就戴上了有色眼镜,当他们上课回答问题回答不出时,就胡乱地给他们扣上了“你真笨”、“你真蠢”这样的帽子,这是要不得的。4、不断加强教学反思教学能力是一个庞大的能力体系,它有诸多单项教学能力组成。这些单项教学能力在每一位教师身上表现的水平也不同,反思的目的在于:经过分析、努力,让强的更强弱的不弱,实行“扬长补短”的策略[16]。教师在课堂教学结束后应不断去反思这堂课有没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技巧运用的是否得当,在不的总结与反思中,不断加强自身教学能力,教师的自我反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你,而是反省、思考、探索解决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具有研究性质。教师把自己作为研究对象,研究自己的教学观念和实践过程,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教学观念、教学行为、教学效果。通过反思、研究,不断更新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同时也使自己真正成为教学和教学研究的主人,提高教学工作的自主性和目的性,客服被动性盲目性。5、加强各方面知识的学习,提高专业水平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和终身教育理念兴起,教师要勤于学习,广泛涉猎,不断汲取新知识,及时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和知识结构,提高自己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教师的知识和专业水平是课程实施的前提,它决定着教师对新课程的解读方式,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理解程度,影响课程实施的各个方面。新课程对教师的冲级是巨大的,它给教师带来太多的新东西,它要求教师在课程实施中,不断地打破常规,不断地接受应用新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这一切给教师带来了新的挑战,也成为教师不断加强各方面知识学习的动力,推动着教师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的水平。(三)加强与教学团队成员的合作与交流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师教学都喜欢孤军奋战,一直扮演者独角戏的角色,特别是在考试、升学、班级竞争的压力下,教师之间互相学习交流的比较少。新课程把不同课程整合后,单凭教师个人力量完成教学显然是不够的。在这种形式下最可行的办法就是教师应群策群力,同学校的教师应集体备课,相互讨论,共同分享教学资源和灵感,开展教研,相互观摩教学,不同学校之间的教师也要加强交流加强沟通[17]。同时,学生的这块学习的阵地也不能放弃学生在学习和探究的过程中往往会有一些惊人的创新这对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会是一个极大的丰富和发展。(四)加强对教师的教育与培训师范院校和其他承担基础教育师资培养和培训任务的高等学校和培训机构应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与内容,调整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结构,改革教学方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应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核心内容。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应制定有效、持续的师资培训计划,教师进修培训机构要以实施新课程所必需的培训为主要任务,确保培训工作与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同步进行。六、结束语新课程体系在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原则、教学内容、教学过程、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较原有的课程有了重大创新和突破。这场改革给教师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和不可多得的机遇。此次课程改革所产生的更为深刻的变化,将反映在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方式、教学行为的改变上。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直接组织者和实施者,课程改革的思路和措施最终都要靠教师来实现。进行课程改革,要优化教学过程,要改革教育教学方法,这些都要靠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做根本保障。如果教师的教学能力不能适应课程改革和发展的要求,那么新的教育理念、思想就无法真正落实,改革也就只能是纸上谈兵。因此,在转变教师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