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药药剂学教案_第1页
沉药药剂学教案_第2页
沉药药剂学教案_第3页
沉药药剂学教案_第4页
沉药药剂学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绪论

概述

一、药剂学的性质及其他常用术语

(-)概念

1、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制剂的制备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合理应用的综合

性应用学科。

2、制剂:根据药典、制剂规范或处方手册,将药物制成适合临床需要并符合一定

质量标准的药剂称为制剂。

3、剂型:由原料药物制成的,能直接应用于临床的药物的形式称为剂型。

4、药物与药品

5、原料药、半成品、成品

6、标示量

7、有效期、负责期限

(二)现代药剂学的分支

1、工业药剂学:是研究制剂工业生产的基本理论、工艺技术和质量控制等有关问

题的学科。

2、物理药剂学:是应用物理化学的基本原理和手段研究药剂学中各种剂型性质的

科学。

3、生物药剂学:研究药物制剂在体内的吸收、分布、化谢、排泄过程,阐明药物

的剂型因素、用药对象的生理因素和药效之间的关系。

4、药物动力学:是研究药物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的经时过程,并研究这些过

程与药物的药理强度的经时过程的关系的科学。

5、临床药剂学:是以患者为对象研究合理、有效与安全用药的科学。

二、药物成型的必要性及剂型分类

(-)药物成型的必要性

1、为了适应临床的需要

(1)剂型可改变药物作用的性质

(2)剂型能调节药物作用速度

(3)剂型可降低或消除药物毒副作用

(4)某些剂型有靶向作用

2、为适应药物性质的需要

3、为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4、为运输、贮存、使用方便

(二)剂型分类

1、按形态分类

可分为液体剂型、固体剂型、半固体剂型和气体剂型。

2、按分散系统分类

(1)溶液剂:药物以分子或离子形式存在。

(2)溶胶剂和高分子溶液:溶胶剂中药物心微细粒子(胶粒)状态分散;高分子

溶液中药物以分子形式存在。

(3)混悬剂:固体药物以微粒状态分散在分散介质中形成。

(4)乳剂:油类药物或药物油溶液以液滴状态分散在分散介质中形成。

(5)气体分散型:液体或固体药物以微粒状态分散在气体分散介质中形成。

(6)固体分散型:固体药物以聚集状态存在。

(7)微粒分散型:药物以微粒状态存在。

3、按给药途径分类

分为经胃肠道给药和不经胃肠道给药。

4、按制法分类

三、药剂学的发展与任务

(-)药剂学的发展

从某种角度上说,药剂学的发展可看成是制剂的发展。根据制剂的发展年代,有人

将现代药物制剂的发展分为四个时代:

第一代制剂:为普通制剂,如注射剂、片剂、胶囊剂等现在仍广泛使用的制剂,约

20余种。

第二代制剂:缓释制剂,原称长效制剂,40年代中期开始应用至今。

第三代制剂:推释制剂,包括各种控释制剂、经皮吸收制剂及其他给药系统制剂,

70年代开始迅速发展。

第四代制剂:靶向制剂,70年代开始,以较快的速度发展。

也有人把定位给药系统制剂、脉冲式给药系统制剂、自调式给药系统制剂称为第五

代制剂。

第一代制剂可称为近代药物制剂,第二代以后的制剂称为现代药物制剂。现代药物

制剂应包括现代药物制剂和现代药物制剂技术。

法规

一、药典与药品标准

(-)药典

药典是一个国家收载药品规格、标准的法典。

药典中收载疗效确切、副作用小、质量稳定的常用药物及制剂,规定其质量标准、

制备要求、鉴别、杂质检查与含量测定等,作为药品生产、检验、供应与使用的依据。

中国药典现行版为2000版;美国药典现行版为XXIV版(2000年),英国药典现行

版为1998年版;日本药局方现行版为第XIII改正版(1996年)。

(-)部颁标准

由卫生部颁布施行。部颁标准收载范围包括:

(1)卫生部审批的国内创新的品种,国内生产的新药及放射性药品、麻醉性药品、中

药人工合成品、避孕药品等。

(2)前版药典收载,而现行版药典未列入的,疗效肯定,国内几省仍在生产、使用并

需修订标准的药品。

(3)疗效肯定,但质量标准仍需进一步改进的新药。

(4)地方标准收载的,医疗常用,疗效较好,生产地区较多,需统一标准的药品。

二、GSP

三、处方

处方是指医疗和生产中关于药剂调制的一项重要书面文件。

1、法定处方

2、协定处方:

3、医师处方:

4、生产处方:

表面活性剂

一、表面活性剂的概念及结构

表面活性剂是指具有固定的亲水亲油基团,并能使表面张力显著下降的物质。

其结构中,煌链碳原子在8个以上。

二、表面活性剂的种类

(-)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I、肥皂类

(1)一价皂:易溶于水,在PH9以上较稳定。加入多价金属离子生成不溶性多价

皂而破坏制品的稳定性。具有一定刺激性,一般作外用。

(2)多价金属皂:有较好的耐酸性能且不溶于水,仅限外用。

(3)有机胺皂:可溶于水,对皮肤无刺激性,多用于外用乳剂制品。

2、硫酸化物

对粘膜有一定刺激性。以月桂醇硫酸钠最为常用,易溶于水,以PH6~7为宜,在硬

水中仍能发挥表面活性作用,常用作湿润剂及外用乳剂的乳化剂。

3、磺酸化物

在酸性介质中不水解,对热也较稳定。常用的丁二酸二辛酯磺酸钠(商品名阿洛索

0T)用作湿润剂或与其他乳化剂合用作软膏及其他外用乳剂的乳化剂。

(-)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表面活性弱、毒性大,杀菌力强,常用作消毒、杀菌防腐剂,很少单独用作药剂辅

料。常用的有新洁尔灭、洁尔灭等。

(三)两性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在酸性介质中,其性质如同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具有良好的杀菌力;在碱性介质

中,表现出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性质,具有很好的起泡、去污作用。

天然的两性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如卵磷脂、脑磷脂等,毒性很小,可供静脉注射,

是制备注射用乳剂及脂质体制剂的主要辅料。

(四)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在水中不解离,配伍禁忌少;毒性小,广泛用于外用制剂、口服制剂和注射剂,个

别品种也可用于静脉注射。

1、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脂肪酸山梨坦):商品名为司盘,多不溶于水,是常用的

W/0型乳化剂。

2、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聚山梨酯):商品名为吐温,多溶于水,常用作

增溶剂、乳化剂、分散剂和润湿剂。

3、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共聚物:又称泊洛沙姆,商品名普良尼克、普流罗尼,本品

具有乳化、润湿、分散、起泡和消泡等作用,但增溶能力较弱。毒性低、刺激

性小、不过敏,能高压灭菌,常用于静脉注射用的脂肪乳剂中。

4、其他

卖泽、芾泽、西土马哥、平平加o等,常用作增溶剂及0/W型乳化剂。

三、表面活性剂的特性

1、表面吸附、定向排列

2、胶团的形成

3、亲水亲油平衡值(HLB值)

将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HLB值定为0-20,HLB值越高,亲水性越强;HLB值越

低,亲油性越强。

不同HLB值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不同。

4、起浊与浊点

表面活性剂的溶液加热到某一温度时,溶液由澄明变为混浊的现象称为起浊。溶液

由澄明变混浊的温度称为浊点。

起浊为一可逆现象。

起浊是由于氢键的形成与否有关。

含聚氧乙烯基的表面活性剂具起浊现象。

5、毒性

从毒性、刺激性、溶血作用三个方面考察。

•般以阳离子型最大,其次为阴离子型,非离子型毒性最小。

阳离子型和阴离子型均具有强烈的溶血作用,非离子型的溶血作用较小。

吐温类的溶血作用顺序为:吐温20>60>40>80

6、生物学性质

(1)对药物吸收的影响:

(2)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在碱性条件下,蛋白质带负电,与阳离子型表面活性

剂结合变性;在酸性条件下,蛋白质带正电,与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结合变

性。

四、表面活性剂的应用

1、增溶剂

2、乳化剂

3、润湿剂

4、起泡剂与消泡剂

5、去污剂

6、其他

液体药剂

药物的溶解

一、药物的溶解度、溶解速度

在一定温度下,药物在某溶剂(常为水)中所能溶解的最大浓度称为溶解度。

单位时间内溶解药物的量称为溶解速度。

中国药典采用近似溶解度的术语来表示。

药物的溶解过程,实为溶解扩散过程;一旦扩散达平衡,溶解就无法进行。

(一)影响溶解度的因素

1、温度:绝大多数药物的溶解是一吸热过程,故其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氢

氧化钙、MC等物质的溶解正相反。

2、粒子大小:对于可溶性药物,粒子大小对溶解度没有影响;对于难溶性药物,其溶

解度和粒大子小成反比(公式见P31)。

小粒子必须小于1卬1,其溶解度才有明显变化。当粒子小于0.01卬1时,如再进一步

减小,不仅不能提高溶解度,反而减小(因为粒子带电之故)。

3、晶型:不同晶格排列的结晶,称多晶型。

晶型不同,晶格能不同;具有最小晶格能的晶型最稳定,有较小的溶解度和溶解速度;

其他晶型的晶格能较稳定型大,称为亚稳定型,有较大的溶解度和溶解速度。

无定形由于无晶格,自由能大,溶解度和溶解速度均较结晶型大。

4、溶剂化物:药物在结晶过程中,因溶剂分子加入而使结晶的晶格发生改变,得到的

结晶称为溶剂化物。溶剂化物和非溶剂化物的熔点、溶解度和溶解速度等不同,多

数情况下,溶解度和溶解速度按水化物〈无水物〈有机溶剂化物排列。

5、PH:有机弱酸、有机弱碱的溶解度受PH影响很大。弱酸性药物随着溶液PH升高,

其溶解度增大;弱碱性药物的溶解度随着溶液的PH下降而升高。

两性化合物在等电点=PH时,溶解度最小。

6、同离子效应:使溶解度下降。

7、其它:电解质溶液中加入非电解质(如乙醇等),由于溶液的极性降低,电解质的溶

解度下降:非电解质中加入电解质,由于电解质的强亲水性,破坏了非电解质与水

的弱的结合键,使溶解度下降。

(-)影响溶解速度的因素

药物的溶解符合下列方程:

dC/dt=DS(Cs-C)/Av

从上式可知,影响溶解速度的因素有:

1、温度:温度越高,溶解速度越大。

2、搅拌:搅拌可减小扩散层的厚度。

3、粒子大小:粒子越小,溶解越快。

二、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

1、增溶作用

由于表面活性剂胶团的作用,增大难溶性药物溶解度的过程称为增溶。

影响增溶的因素:

(1)增溶剂的性质

(2)药物的性质

(3)温度

(4)加入顺序

2、助溶作用

由于第三种物质的加入,在溶剂中形成可溶性的络合物或复合物,从而增加难溶性药物

溶解度的过程称为助溶。

常用的助溶剂有:

(1)有机酸及其钠盐:苯甲酸(钠)、水杨酸(钠)、对氨基苯甲酸等。

(2)酰胺类:乌拉坦、尿素、烟酰胺、乙酰胺等。

(3)无机盐类:碘化钾等。

3、成盐

要考虑盐的溶解性、毒性、刺激性等。

4、改变溶媒

5、改变药物分子结构

液体药剂概述

液体药剂是指药物分散在适宜的分散介质中制成的液体形态的制剂,即以液态的形

式应用于临床的所有药物制剂统称为液体药剂。

一、特点和质量要求

1、特点

(1)药物分散度大,吸收快,作用迅速。

(2)减小某些药物对胃肠道剌激性,如溟化物、碘化物等。

(3)增加某些药物的安全性,如氨气、过氧化氢等。

(4)油或油性药物制成乳剂易服用,吸收好。

(5)适用于腔道给药。

(6)易分剂量,适于小孩和老年人服用。

(7)化学稳定性差,贮存、携带不便,水性制剂易霉变,非水溶剂有一定的药理

作用等。

2、质量要求

(1)真溶液型液体药剂应澄明,混悬液和乳浊液应分散均匀。

(2)浓度准确。

(3)口服的液体制剂应适口。

(4)外用的液体制剂应无刺激性.

(5)有一定的防腐能力。

(6)包装应便于患者使用。

二、分类

1、按分散系统分类

2、给药途径分类

三、液体制剂的常用溶剂

1、水

2、乙醇

3、甘油

4、丙二醇

5、聚乙二醇

6、脂肪油:多用作外用制剂的溶剂。

7、液体石蜡:可作口服制剂和搽剂的溶剂。

8、醋酸乙酯:常作为搽剂的溶剂。

9、肉豆蔻酸异丙酯:无刺激性、无过敏性,可透皮吸收,并能促进药物经皮吸收。

四、液体制剂的防腐

防腐:

防腐剂:

卫生标准:口服药品1g或1ml不得检出大肠杆菌,不得检出活螭;化学药制剂1g

含细菌数不得超过1000个,霉菌数不得超过100个;液体制剂1ml含菌数不得超

过100个,霉菌数和酵母菌数不得超过100个;外用药品1g或1ml不得检出绿脓

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

1、对羟基苯甲酸酯类(羟苯酯类),商品名尼泊金类。

2、苯甲酸和苯甲酸钠

3、山梨酸

4、乙醇

5、甘油

6、其他:新洁尔灭、醋酸洗必泰、苯酚、核叶油、桂皮油、薄荷油等。

五、矫味矫嗅与着色

(一)矫味矫嗅剂

(-)着色剂

合成色素通常配成1%贮备液,用量不得超过万分之一。

溶液型液体药剂

溶液型液体药剂系指药物以分子或离子状态分散在溶剂中形成的可内服或外用的

真溶液。

一、溶液剂

溶液剂一般指化学药物的内服或外用的澄清溶液。其溶质多为不挥发性的化学药

物,溶剂多为水。

但维生素D为油溶液,硝酸甘油为乙醇溶液。

使用非水溶剂时,容器应干燥。

1、制备方法:溶解法、稀释法、化学反应法。

溶解法制备过程:称量、溶解(先取总量3/4的溶剂;附加剂或溶解度较小的药物

应先溶解了溶剂中再加入其他药物溶解)、滤过(滤过后再加至全量;含有糖浆、甘油等

液体时应用少量水稀释后加入)、质量检查、包装。

2、注意:溶解时应采用粉碎、搅拌、加热等措施:

易氧化药物宜将溶剂加热放冷后再溶解药物,并可抗氧剂;

易挥发药物应在最后加入。

3、例子:复方碘溶液。

二、糖浆剂

糖浆剂系指含有药物或芳香物质的浓蔗糖水溶液。

单糖浆:含糖量为85%(g/ml),64.7(g/g)。

1、特点:掩盖药物的不良味道,易于服用,尤其小孩使用;

低浓度的糖浆剂易长霉,需加防腐剂;高浓度的糖浆剂不易长霉。

2、质量要求:含糖量符合规定;

澄清;

贮存期间不得有酸败、异臭、产生气体或其他变质现象:

含药材提取物的糖浆剂,允许有少量轻摇即散的沉淀。

3、制备方法:溶解法、混合法。

热溶法:蔗糖溶于一定量沸水中,继续加热,在适当的温度时(根据药物的耐热性)

加入药物;.....;分装于灭菌的洁净干燥容器中,密封。

冷溶法:可用密闭容器或渗漉器完成。

药物加入方法:水溶性药物,可先用少量蒸馈水溶解再与单糖浆混合;

溶解度小的药物,可加少量其他溶使药物溶解,再加入单糖浆中;

可溶性液体药物或药物的液体制剂,可直接加入单糖浆中;

含乙醇的液体制剂,加入适量甘油助溶;

水性浸出制剂,需纯化后再加到单糖浆中。

3、注意:在避菌环境中制备,各种用具、容器应洁净或灭菌处理,及时灌装;

选择药用白砂糖;

生产中宜用蒸汽夹层锅加热;30℃以下贮存。

4、生产中易出现的问题

(1)霉败问题

(2)沉淀问题

(3)变色问题

三、芳香水剂

芳香水剂系指芳香挥发性药物(多为挥发油)的饱和或近饱和水溶液。

用乙醇和水混合溶剂制成的含大量挥发油的溶液,称为浓水剂。

质量要求:澄明;具有与原药物相同的气味,不得有异臭、沉淀和杂质。

制备方法:纯净的挥发油或化学药物多用溶解法和稀释法;含挥发性成分的药材多

用蒸储法。

芳香水剂不宜大量配制和贮存。

四、甘油剂

五、精剂

六、醐剂

胶体溶液型液体药剂

一、高分子溶液

高分子溶液系指高分子化合物溶解于溶剂中制成的均匀分散的液体制剂。

以水为溶剂时,称为胶浆剂。

高分子溶液为热力学稳定体系。

(―)性质

1、带电性

带正电的有:明胶、琼脂等。

带负电的有:淀粉、阿拉伯胶、西黄黄胶、磷脂、海藻酸钠等。

带相反电荷的两种高分子溶液混合时,会产生凝结。

2、盐析:由于大量电解质的作用,使高分子化合物凝结而沉淀的过程。

3、陈化:在放置过程中高分子溶液自发凝结而沉淀的现象。

4、絮凝:由于盐类、PH值、絮凝剂等的影响,使高分子化合物凝结的现象。

5、凝胶:由于温度降低,高分子溶液形成网状结构,水被全部包含在网状结构中,

形成不流动的半固体物称为凝胶。

6、胶凝:形成凝胶的过程。

7、干胶:凝胶失去网状结构中的水中,体积缩小形成干燥的固体。

(-)制备

先溶胀,再溶解。

二、溶胶剂

溶胶剂系指固体药物微细粒子分散在水中形成的非均匀分散的液体制剂,又称疏水

胶体溶液。

胶粒大小在l~100nm之间,属热力学不稳定系统。很少使用,但其性质在药剂学非

常重要。

(-)构造与性质

1、双电层构造:产生电位,电位越高斥力越大,溶胶越稳定;电位小于

25mV时,溶胶聚集速度增大,溶胶产生聚结不稳定性。

2、性质

(1)光学性质:有丁铎尔效应(从侧面可见到光束),是由于胶粒大小小于光波波

长引起光散射产生。

(2)电学性质:溶胶剂可带电,产生电泳。

(3)运动学性质:胶粒在介质中有布朗运动。

(4)稳定性:溶胶为热力学不稳定体系,表现为聚结不稳定性和动力不稳定性。

但胶粒的带电产生静电斥力和电荷形成水化膜,增加了聚结稳定性;胶粒的

布朗运动增加了动力稳定性,使其沉降速度极慢。

向溶胶剂中加入亲水性高分子溶液,可增加其稳定性,称为胶体的保护作用。

(-)制备

1、分散法

(1)机械分散法:常用胶体磨进行。

(2)胶溶法:使新生的粗分散粒子重新分散而获得溶胶。如新生成的氯化银粗分

散粒子加稳定剂,经再分散可制得氯化银溶胶剂。

2、凝聚法

(1)物理凝聚法

(2)化学凝聚法

混悬液型液体药剂

一、概述

混悬液型液体药剂简称混悬液或混悬剂,是指难溶性药物以微粒状态分散在液体分

散媒中形成的多相分散体系。

分散相质点约为0.1~10pm。

下列情况可考虑制成混悬液:(1)难溶性药物;(2)增加药物稳定性;(3)延长药

效。

但毒剧药不宜制成混悬液。

质量要求:(1)沉降速度慢;(2)沉降物易分散;(3)微粒大小均匀,在贮存过程

中不变化;(4)化学性质稳定;(5)有一定粘度;(6)内服应适口,外用易涂布。

2000版中国药典收载有干混悬剂,是按混悬剂的要求将药物制成粉末状或颗粒状制

剂,使用时加水即迅速分散成混悬剂。这有利于解决混悬剂在保存过程中的稳定性问题。

二、物理稳定性

(-)影响因素

微粒在重力作用下能发生沉降,又因微粒多在10Um以下,分散度较高,粒子间

有朴素聚结以降低体系表面自由能的趋势。所以混悬液既是动力不稳定体系,也是热力

学不稳定体系。

1、沉降速度

根据斯托克定律,减小粒径,可降低沉降速度。但粒径不能太小,否则会增加其热

力学不稳定性.

2、微粒间的排斥力和吸引力

这两种相反的作用力决定了混悬液的稳定性。

微粒间距离大时,双电层未发生重叠,只有远距离的吸引力作用。随着微粒间距离

趋近,双电层发生重叠,微粒间存在弱的吸引力和斥力,但吸引力〉斥力,微粒形成疏

松的聚集体,称絮凝,这时混悬液最稳定。当微粒间的距离进一步靠近,斥力和吸引力

均增大,但斥力占优势,此时微粒呈高度分散状态,混悬液暂时稳定,当微粒间距离很

近时,吸引力迅速增加,吸引力抵消排斥力,粒子碰撞导致微粒聚结,合分散度下降,

最后所有分散相析出沉淀,形成不能分散的凝聚物,称反絮凝,这是混悬液最严重的物

理不稳定性。

3、微粒的成长和晶型转化

由于分散介质等因素影响,特别是温度的变化,可加速晶型之间的转化。

难溶性药物在研磨粉碎过程中,生成了大量的无定型,在混悬液中无定型能转化成

结晶型,降低溶解度而析出药物的大颗粒状结晶。

因此,在制备混悬液时,粒子分相范围要小。对有多晶型的药物,尽量避免用研磨

法减小粒径。加入适量的亲水胶或表面活性剂,能够延缓或防止微粒增大。

4、流变学性质

对于絮凝混悬液,由于所用的助悬剂不同,可表现为塑性流体、假塑性流体或触

变性流体。当采用网拉伯胶、MC等为助悬剂时,早.塑性流体,振摇时粘度变小,便于

分剂量,静置时粘度变大,微粒沉降慢;当采用西黄黄胶、海藻酸钠、CMC-Na为助

悬剂时,呈假塑性流体,静置时粘度变大,微粒不易沉降,振摇后粘度变小,易于倾倒。

采用触变胶为助悬剂时,呈触变流体,静置时形成具有网状结构的凝胶,微粒包在凝胶

中不沉淀,振摇后恢复流动,便于应用。

反絮凝混悬液在药物浓度低时,表现为牛顿流体,浓度高时呈现为胀性流体,振摇

后粘度增加,如高浓度硫酸钢混悬液,此种混悬剂分剂量不方便。

5、温度

温度能影响混悬液的粘度,温度升高,粘度变小,沉降速度增加。

温度变化影响药物溶解度,促进晶型转变,导致微粒增大。

(二)稳定剂

1,润湿剂

用于疏水性药物。常用的是表面活性剂与溶剂。

表面活性剂能降低微粒与分散介质之间表面张力和接触角,使药物微粒润湿,缺点

是振摇后产生较多的泡沫。

乙醉、甘油等能与水混溶的溶剂,能渗透进疏松粉末聚集体中,取代微粒表面和空

隙中的空气,使微粒润湿,但作用不如表面活性剂。

2、助悬剂

作用是增加粘度,降低药物微粒沉降速度:被微粒表面吸附形成机械性或电性的保

护膜,防止微粒聚集和晶型转化;对疏水性药物有增加润湿性作用;有时可使混悬液具

有触变性。

(1)高分子助悬剂

阿拉伯胶、西黄黄胶、海藻酸钠、白芨胶、果胶等,常用于内服混悬剂。

MC:温度高于50℃时析出沉淀,冷后又恢复成溶液。

CMC-Na:本品是阴离子化合物,不能与多价阳离子化合物配伍。

HPMC、HEC(羟乙基纤维素)也可。

合成高分子:PVP、PVAo

(2)低分子助悬剂

甘油:多用于外用制剂,疏水性药物应多加。

糖浆、山梨醇:用于内服。

(3)硅酸盐类

硅皂土、硅酸镁铝、硅酸铝:易水化,吸水后达自身重量12倍(尤其在高温时),

形成高粘度的聚合物,以阻止微粒聚集。并具有触变性。

(4)触变胶

2%硬脂酸铝在植物油中,皂土、硅酸镁铝在水中均可形成触变胶。

3、絮凝剂和反絮凝剂

(1)向混悬液中加入适量电解质,使,电位降低,产生絮凝,此类电解质称絮凝

剂。常用的有:醋酸盐、磷酸盐、枸椽酸盐、酒石酸盐。注意浓度选择,低浓度时可能

使混悬液絮凝,高浓度时可能发生反絮凝。

(2)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能中和粒子上的电荷,其;电位降低,产生絮凝。非离子

型表面活性剂对微粒电荷影响小,但由于其线性构形,能吸附在多个微粒上,形成了疏

松的聚集体结构。

(3)向混悬液中加入电解质,能使微粒的&电位升高,混悬液发生反絮凝,此类

电解质称反絮凝剂。

同一种电解质可以是絮凝剂,也可以是反絮凝剂。

4、控制粒子大小及其分布

三、制备

(一)分散法

亲水性药物:先干研至一定程度,再加液研磨至适宜的分散度,最后加至全量。固

体药物在粉碎时,1份药物可加0.4~0.6份液体研磨,微粒可达0.1-0.5um。

质硬或贵重药物:采用水飞法。

疏水性药物:加入•定量润湿剂研磨。

(-)凝聚法

物理凝聚法(微粒结晶法):关键是选择一个适宜的过饱和度。

化学凝聚法:为得到较细的微粒,反应在稀溶液中进行,同时急速搅拌。

四、质量评定

1、微粒的沉降

(1)沉降容积比(F):F值在0~1之间。常用于处方筛选。

(2)絮凝度(B):是评价混悬液絮凝程度的参数。值越大,絮凝效果越好,混悬

液越稳定。

(3)沉降物再分散性:再分散性好的混悬液,稳定性好。

用离心法测定分散性时,由于离心作用与正常贮存条件差异大,应采用4倍重力的

低速离心力以防止絮凝结构破坏。

试验方法:将混悬液置于lOttnl量筒内,以20r/min的速度转动一定时间,量筒

底部的沉降物应能重新均匀分散,说明混悬液再分散性良好。

2、微粒的大小

间隔一定时间测定粒子大小以分析粒径及粒度分布的变化,可大概预测混悬液的稳

定性。常用测定方法有:

显微镜法:用光学显微镜测定微粒大小及粒径分布。

库尔特计数法:测定混悬液粒子大小及其分布,测定粒径范围大,为0.6~150um,

密度小的粒子样品可测至800Mm。

为预测混悬液在贮存过程中微粒增大情况,可进行加速试验,即在一定时间内,对

混悬液交替升温和降温,反复进行多次,然后分析试验前后粒子大小变化的程度。

3、相对密度

根据相对密度的大小可推测混悬液在制备过程中带入的空气量,以此评价润湿剂的

效果。带入空气量多,在贮存过程中导致微粒上浮。

4、&电位

表明混悬液的存在状态。25mV以下,混悬液呈絮凝状态,50~60mV时,混悬液呈反

絮凝状态。

常用电泳法测定。

5、流变学性质

用旋转粘度计测定混悬液的流动曲线,由流动曲线的形状,确定混悬液的流动类型,

以评价混悬液的流变学性质。

乳浊液型液体药剂

一、概述

乳浊液型液体药剂简称乳剂或乳浊液,系指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其中一种液体以

小液滴的形式分散在另一种液体中所形成的多相分散体系的液体药剂。

形成液滴的液体称分散相、内相或不连续相;另一相为分散介质、外相或连续相。

乳剂为热力学不稳定体系。

乳剂液滴一般为0.1~10um,呈乳白色不透明液体。当乳滴粒子小于0.1口m时,乳

剂处于胶体分散范围,肉眼可见乳剂为透明液体,称为微乳或透明乳。微乳粒径可小至

0.01~0.10um范围。粒径在0.1-0.4um范围的乳剂称亚微乳,可静脉注射(常控制在

0.25-0.4Mm),

1、类型

0/W型:

W/O型:

复乳:

透明乳剂:

2、特点

药物吸收快,起效快,生物利用度高;掩盖药物不良味道;外用乳剂改善对皮肤、

粘膜的渗透性,减少刺激性;静脉注射乳剂有靶向性。

3、鉴别方法:

稀释法:

电导法:

染色法

二、乳化剂

(―)要求

较强的乳化能力,在乳滴周围形成牢固的乳化膜;一定的生理适应能力,无毒性,

无刺激性;能耐受不同PH值及贮存温度的变化。

(二)种类

1、表面活性剂

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2、天然乳化剂

能形成O/W型乳剂;有较大的粘度,能增加乳剂稳定性;需加入防腐剂。

常用有:阿拉伯胶、西黄在胶、明胶、卵黄。

3、固体粉末类

氢氧化镁、氢氧化铝、二氧化硅、皂土等,©<90°易被水润湿,形成0/W型乳剂;

氢氧化钙、氢氧化锌、硬脂酸镁等,。>90°易被油润湿,形成W/0型乳剂。

4、辅助乳化剂

是指与乳化剂合并使用能增加乳剂稳定性的乳化剂。能提高乳剂的粘度,增强乳化

膜的强度,防止乳滴合并。

增加水相粘度的辅助乳化剂:MC、CMC—N、HPMC、西黄黄胶、阿拉伯胶等。

增加油相粘度的辅助乳化剂:鲸蜡醇、蜂蜡、单硬脂酸甘油酯、硬脂酸、硬脂醇。

(三)选择

I、根据乳剂的类型选择

2、根据乳剂给药途径选择:口服乳剂选择无毒的天然乳化剂或某些亲水性高分子

乳化剂等;外用乳剂选择无局部刺激性的乳化剂,长期使用无毒性;注射用乳

剂选择天然磷脂、泊洛沙姆等。

3、根据乳化剂性能选择:

4、混合乳化剂选择:带相反电荷的表面活性剂不能混合使用

三、乳剂的制备

1、干胶法

2、湿胶法

3、混合法

4、新生皂法

5、直接匀化法

药物加入方法:水溶性药物,先制成水溶液,在初乳制成后加入。

油溶性药物,先溶于油,乳化时适当补充乳化剂的用量。

在油、水中均不溶的固体药物,研成细粉后加入乳剂中。

大量生产时,按药物溶解性能,先溶于油或水中,然后将油、水两

相混合进行乳化。

乳化器械:乳钵、机械搅拌、乳匀机、超声波、胶体磨。

影响乳化的因素:界面张力;

粘度与温度:粘度越大,乳化越困难;升高温度,易于乳化(但

不能超过浊点)。

乳化时间:乳化剂乳化能力越大、乳化器械效率高,时间短。

乳化剂用量:过多使乳化剂不能完全溶解,或外相过于粘稠。

水质:应用去离子水、反渗透水,不能使用硬水。

四、乳剂的稳定性

1、分层

2、絮凝

3、转型

4、破裂

5、败坏

注射剂与滴眼剂

概述

一、定义和分类

注射剂系指药物制成的供注入体内的灭菌溶液、乳浊液或混悬液,以及供临用前配

成溶液或混悬液的无菌粉末或浓缩液。

按分散系统可分为四类:

(1)溶液型注射剂:

(2)混悬液型注射剂:在水中溶解度小或为延长疗效的药物,可制成灭菌的水或

油混悬液。如鱼精蛋白锌胰岛混悬液。

(3)乳浊型注射剂:油类或油溶性药物,可制成乳浊型注射剂。

(4)注射用无菌粉末:系将药物的灭菌粉末分装在安甑或其它适宜的容器中,临

用前以适当的灭菌溶媒溶解或混悬后使用的制剂。如苯巴比妥钠等。

二、特点

1、作用迅速可靠。

2、适用于不宜口服的药物:青霉素、胰岛素易被消化液破坏,链霉素不易吸收,酒

石酸睇钾易引起呕吐。

3、适用于不能口服的病人。

4、产生局部定位作用:局麻药的使用和造影剂的局部造影。

5、使用不便,注射疼痛。

6、制造过程复杂,质量要求高。

三、给药途径

1、肌肉注射:水溶液、油溶液、混悬液、乳浊液均可,注射量5ml以下。

2、静脉注射:油溶液和混悬液不能注射,可产生溶血或使血浆蛋白沉淀的药物也不

能注射。可适用于其它注射途径有刺激的药物(如氮芥)。

3、皮内注射:用于过敏性试验或疾病诊断,如结核菌阳性试验。

4、皮下注射:一般为水溶液,不需等渗,药物吸收较皮内稍快。如胰岛素注射液、

疫苗等。小儿静脉过细不易的静注时可皮下注射。

5、脊椎注射:PH值及渗透压应与脊椎液相等,只能制成水溶液,一次剂量不超过

10ml。

6、其它:动脉注射、心内注射、关节内注射等。

四、质量要求

1、无菌

2、无热原:某些生化药品,如肌昔注射液等,以及量大的、供静脉注射及脊椎注射

的需经热原检查。

3、澄明度

4、PH值

5、渗透压:原则上要求与血浆的渗透压相等或接近。但脊椎注射必须等渗,大量

输入体内的也应等渗或稍偏高渗。

6,安全性:不应对组织产生刺激或发生过敏反应。

7、稳定性:有必要的物理、化学与生物稳定性。

8、其它:如复方氨基酸注射液,其降压物质必须符合规定。

热原

一、定义

热原系指微生物的尸体及其代谢产物内毒素。由磷脂、脂多糖和蛋白质组成,主要

致热成分为脂多糖。

热原的分子量小的为15000,高者达400万,常为100万。分子量越大致热作用也

越强。

二、性质

1、耐热性

2、滤过性:体积小,约为卜5um,可通过一般滤器。

3、水溶性

4、不挥发性

5、不耐强酸、强碱、强氧化剂。

6、其它:超声波、离子交换树脂等也可破坏部分热原。

三、污染途径

1、从溶剂中带入:主要指注射用水。

舞:(1)蒸储器装隔沫装置,操作应规范,定时进行内毒素检查;

(2)在制备后12小时内使用,实际生产中控制更严;

(3)用优质低碳不锈钢贮罐贮存,并在80℃以上保温,或65℃以上保持循

环,或在4℃冷藏。

2、从原料中带入:营养性药物如葡萄糖,因包装损坏、受潮而滋生微生物可产生

热原;用生物方法生产的药品如抗生素、水解蛋白、右旋糖好等,易带入致热物质。

3、容器、用具、管道和装置等污染

4、制备过程中污染:室内」J生条件差,操作时间长等。

5、临床使用时所用器具带入

四、去除方法

去除器具中热原:

1、高温法

2、酸碱法

去除药液中热原:

1、吸附法

2、超滤法:膜孔仅为3~15nm,可除去细菌与热原。

3、凝胶过滤法:曾用二乙基氨乙基葡聚糖凝胶A-25(分子筛)制备无热原去离子

水;生化药品不稳定且易污染,处理不当会降低其活性或含量,用此法除去热

原不影响其活性。

4、离子交换法:用301#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10%与122#弱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

8%除去丙种胎盘球蛋白注射液中的热原。

五、检查方法

1、家兔法:注入体内后,定期检查家兔的体温变化,若体温升高超过规定的判断

标准即为阳性。

嫄:(1)操作繁琐;

(2)有时兔温升高会被检样品中存在的某些药物阻抑,如高浓度的抗生素;

(3)有时药物是内源性热原,如吗啡及衍生物,它们会干扰热原反应;

(4)放射性药剂、肿瘤抑制剂等也不宜用家兔进行检测。

2、微试剂法:本法已被USP(20版)收载。

操作:取赏试剂0.1~0.加1,于37℃水浴保温60分钟,出现胶凝现象或稠度和不透

明度增加者为阳性;无变化或仅有絮状物者为阴性;

阳性对照:用已知浓度的标准内毒素以注射用水稀释后,再加入定量赏试剂,检查

热原试剂的敏感性;用样品稀释后,再加入定量量试剂,检查检品是否有干扰。

阴性对照:注射用水加翟试剂。

本法适用于生产过程111的热原控制,但它对革兰氏阴性菌以外的内毒素不敏感。

注射用溶媒

一、注射用水

注射用水为蒸储水或去离子水再经蒸储所得的水,故称重蒸储水。

注射用水不同于一般的蒸储水、去离子水和反渗透法等方法制备的药用纯化水,主

要应在于无热原。

注射用水经灭菌所得灭菌注射用水,可溶解粉针或稀释注射剂。

质量要求:(1)每ml中内毒素不得超过0.5EU;

(2)PH值为5-7;

(3)氨含量不超过0.00002%。

(-)蒸储法

制备注射用水的原水,要求用一次蒸储水或去离子水,即已纯化过的水。

纯化方法:(1)离子交换法

(2)电渗析法:当原水含盐量高达3000mg/L时,离子交换法不宜用,可

采用本法。

1、塔式蒸储水器

包括蒸发锅、隔沫装置和冷凝器三部分。

2、多效蒸储水器

四效以上的蒸储水器较为合理。

(-)反渗透法

相对分子质量大于300的有机物几乎能100%除尽。但只有二级反渗透才能将氯离

子除尽。

我国药典尚未收载反渗透法为法定方法。

二、注射用油

常用的为麻油、茶汕等。其它如花生油、玉米油、橄榄油、棉子油、豆油、薨麻油

及桃仁油等,需经精制。

质量要求:无异臭、无酸败味;色泽不得深于黄色6号标准比色液;10℃时保持澄

明;碘值78-128,皂化值185-200,酸值不大于0.56。

三、注射用非水溶媒

1、水溶性非水溶媒:乙醇、甘油、丙二醇、聚乙二醇、。一般浓度均在50%以下。

2、油溶性非水溶媒:苯甲酸节酯、油酸乙酯、乳酸乙酯等。

各种非水溶媒均应符合注射用或药用规格,不能用化学试剂代替。

注射剂的附加剂

一、增加主药溶解度的附加剂

1、增溶

2、助溶

3、改变溶媒

4、成盐

5、前体药物法

二、防止药物氧化的附加剂

1、抗氧剂

(1)水溶性抗氧剂:焦亚硫酸钠、亚硫酸氢钠(用于偏酸性药液),亚硫酸钠、硫

代硫酸钠(用于偏碱性药液)。

(2)油溶性抗氧剂:没食子酸及其酯、叔丁对甲氧酚、二叔丁对甲酚、生育酚。

2、金属络合剂

3、惰性气体:可在配液时通,或在灌封时通。二氧化碳易溶于水,在配液时不通

或通得很少,仅在灌封时通,易产生“瘪头”。

三、抑制微生物生长的附加剂

必须加入抑菌剂:多剂量注射剂、采用滤过除菌法或无菌操作法或低温间歇灭菌法

制备的注射剂。许多生物制品中均可加入适量抑菌剂。

不许加抑菌剂:静脉注射、脊椎注射。

剂量超过5ml要慎加。

常用抑菌剂:苯甲醇、三氯叔丁醇。

四、调节PH值的附加剂

五、等渗调节剂

常用氯化钠、葡萄糖。

等渗溶液:

1、冰点降低法

X=(0.52-a)/b

X:每100ml溶液中需加渗透压调节剂的量,g;

a:药物溶液测得的冰点下降度数;

b:1%渗透压调节剂的冰点降低度数。

2、氯化钠等渗当量法

X=0.009V-EW

X:配成体积V的等渗溶液需加的氯化钠的量,g;

V:谷配制溶液的体积,ml;

E:1g药物的氯化钠等渗当量;

W:配制用药物的重量,go

3、等张溶液:凡对细细胞膜不产生破坏而仍能保持其原有大小的溶液。

加入一定量的渗透压调节剂,可得到等张溶液。

测定方法:生物学的溶血法。

六、止痛剂

苯甲醇、三氯叔丁醇和其它同麻药。

对肌肉有刺激性的注射液,当缓慢地进行静脉注射时,就不需要再加止痛剂。

七、其它

帮助主药混悬或乳化有附加剂

注射剂的制备(总流程:注射用水的制备安甑的前处理

注射液的配置成品的制备)

一、注射剂的容器一安孤及处理

1、要求:相当的机械强度,能耐受热压灭菌;

化学性质稳定,耐酸碱,本身为中性,不改变药液的PH;

膨胀系数小,受热不炸裂;

较低的熔点;

无色透明,不得有气泡、麻点及砂粒。

2、种类:中性硬质玻璃、含冷贝玻璃、含错玻璃。

3、处理

(1)割圆

(2)洗涤:分蒸瓶和清瓶两步。在一般生产区中进行,甩水后进入控制区洗涤。

甩水洗涤法:反复三次,最后一次用澄明度合格的注射用水。适用于5ml以下安

甑。

加压气水喷射洗涤法:适用于10ml以上安幽。反复4-8次,最后一次是滤过空气。

本法关键是气:一是应有足够的压力,二是要将气滤过纯净。

(3)干燥灭菌:一般用120-140℃烘箱干燥,现多用红外线隧道式烘箱,温度约

200盛装无菌操作的药液或低温灭菌制品的安瓶,须用180℃干热灭菌1.5

小时或160T70℃2-4小时,或在隧道内350℃经5分钟。

灭菌完的安甑应在24小时内使用。

二、配液

原料药必须用注射用规格,辅料应符合药典规定的药用标准。

生产中改换原辅料的生产厂家时,同一厂的不同批号的产品,在生产前应作小样试

制。

生产时多数采用稀配法。

产生澄明度问题的原料应用浓配法。

注射用油应用前经150T60"Cl-2小时灭菌后冷却待用。

三、滤过

分两步进行,先用砂滤棒初滤,再用微孔滤膜精滤。

(-)滤过器

常用滤器有:砂滤棒、垂熔玻璃器、微孔滤膜等。

1、砂滤棒

常用于粗滤。

硅藻土滤棒,质地较松散,用于粘度高、浓度较大滤液的滤过。多孔素瓷滤棒质地

致密,滤速慢,用于低粘度液体的滤过。

砂滤棒吸附性强,易吸附药液,难清洗,且改变药液PH值。

2、垂熔玻璃器

常用于精滤或膜滤前的预滤。

上海产的3号多于常压滤过,4号用于减压滤过,6号用于无菌滤过。

对药液的PH值无影响,无吸附作用,易清洗。但易脆裂。

3、微孔滤膜

常用于精滤。

微孔体积占80左右,孔径为0.025-14um。(注射剂生产常用0.55-0.8um)。

平均孔径0.3口m或0.22口m的产品,可除菌滤过。

用聚网、聚丙烯月青为膜材,制成可截留相对分子质量为3000、5000、1000()、13000

的超滤装置。

糠、:(1)孔径小、均匀,截留能力强;(2)滤速快;(3)无介质脱落;(4)不影

响药液的PH值(5)吸附性小,不滞微药液;(6)无交叉污染;(7)易堵塞、易

破碎。

种类:醋酸纤维膜、硝酸纤维膜、混合膜、聚酰胺膜、聚四氟乙烯膜、聚偏氟乙烯

膜。

安装前,滤膜应放在注射用水中浸渍润湿12小时(70℃以上)。

4、钛滤器可代替垂熔玻璃器或砂滤棒,用于预滤;板框式压滤机用于中药注射液

的预滤。

(-)滤过装置

采用粗滤与精滤相结合的方法。如:砂滤棒、垂熔玻璃器、微孔滤膜。

有高位静压、减压滤过、加压滤过。

减压装置若有停顿易影响澄明度,加压装置整个系统为正压,外界空气不易进入造

成污染。

四、灌封

包括灌液、封口,是注射剂生产中最关键的操作。

灌封室为洁净区,要求为100级。

舞:(1)剂量准确。灌装的药液应比标示量稍多;(2)药液不沾瓶,以免产生焦

头;(3)通惰性气体。

问题:剂量不准、焦头、鼓泡、封口不严。(充CO2时易产生瘪头、爆头)。

封口方法:顶封、拉封。

五、灭菌和检漏

应在灌封后12小时内进行灭菌。

灭菌要求:既保证杀灭微生物,又保证药物稳定。

灭菌条件:流通蒸汽灭菌法。1~5ml采用100℃/30min,10~20ml采用100℃/45min,

对热不稳定的产品可采用100℃/15min»

以油为溶剂的注射剂,选用干热火菌法。

检漏一般于灭菌后待温度稍低进行,抽气减压至真空度85.3~90.6kPa。深色注射液

的检漏可将安甑倒置进行热压灭菌,灭菌时安甑内气体膨胀,将药液从漏气的细孔

挤出,使药药减少或成空安甑而剔除。

六、质量检查

1、澄明度检查

白点系原料或安瓶产生;纤维因环境污染所致;玻屑是圆口、灌封不当所致。

2、热原检查

3、无菌检查

4、其它:降压物质、异常毒性检查、过敏试验等。

七、印字包装

中药注射剂

一、概述

中药注射剂是指在中药汤剂的基础上,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加工制成的无菌注射剂。

二、制备

中药注射剂的制备工艺与一般注射剂基本相同,区别主要在于原材料的预处理。

(―)原材料的预处理

(二)提取与精制

这是中药注射剂的制备关键。具体方法有:

1、水醇法

利用有效成分能溶解于水或醇中,再利用杂质在醇和水中的不同溶解度加以精制。

(1)水提醇沉法

(2)醇提水沉法

2、蒸储法

主要用于提取挥发油。

3、其他

三、目前存在问题

1、澄明度问题

2、刺激性问题

3、有效成分溶解度问题

4、剂量与疗效问题

5、复方配伍问题

6、质量标准问题

输液

一、概述

输液是指静脉滴注输入体内的大剂量注射液。

(-)种类

电解质类输液:补充体内水分、电解质,纠正体内酸碱平衡。

营养输液:

胶体输液:

(-)质量要求

与注射剂基本一致,但在无菌、无热原和澄明度的要求更严;PH值力求接近血液

的PH值;渗透压调节成等渗或偏高渗;不得含有异性蛋白、抑菌剂、降压物质。

二、制备

生产工艺流程:

(-)物料准备

1、原辅料:必须是“注射用”规格,有些甚至是“输液用”规格。

2、附加剂:最好是“注射用”规格。

(-)注射用水

必须是新鲜注射用水,热原、PH值、馁盐最易出现。

(三)容器

1、输液瓶

为中性硬质玻璃,要求无色透明。

(1)碱洗法:常水冲去表面尘埃、内壁一2%氢氧化钠溶液或1-3%碳酸钠溶液(数

秒钟时间)一常水冲去碱液一注射用水冲洗。此法适用于新瓶及洁净度较好的瓶子。

(2)酸洗法:用硫酸重铭酸钾清洁液洗涤,适用于旧瓶子。

2、橡胶塞

常水洗净-0.5-1%氢氧化钠煮沸30分钟,用水洗去表面的硫黄、氧化锌等一遍盐

酸煮沸30分钟,用水洗去表面的碳酸钙等一反复用水洗净,并用注射用水漂洗一用注射

用水煮沸30分钟。

但橡胶中的填充剂(氧化锌、碳酸钙)、硫化剂(S)、塑化剂(硬脂酸)、促进剂(B

-硫基苯井唾哇)、防老剂(N-苯基B-蔡胺)、润滑剂(石蜡)、着色剂(立德粉)能进入

药液,使药液出现异物或混浊;有些抑菌剂与橡胶塞相互作用而降低抑菌效果。

3、衬垫薄膜:常用涤纶薄膜,碱性药液可用聚丙烯薄膜。

特点:理化性质稳定,对电解质无通透性,耐酸、耐醉,耐热性好,有一定的机械

强度,灭菌后不易破碎;但有静电吸附性,易吸附空气中的纤维和灰尘。

处理:

(1)用注射用水于115r/30分钟或煮沸30分钟一过滤过的注射用水反复漂洗到澄

明无异物一过滤过的注射用水动态漂洗

(2)70%乙醉浸泡过夜一过滤过的注射•用水漂洗干净一动态漂洗

4、铝盖

通常不必清洗,只需用压缩空气吹尽尘埃;必要时与橡胶塞同法处理。

(―)配液

常加0.01-0.5%针用一级活性炭,以吸附热原、杂质和色素,并有助滤作用。

使用活性面料注意:采用针用一级活性炭;药液呈酸性;温度控制在50-60℃;过

量投料;分次吸附。

药液多采用浓配法,有利了杂质的去除;原料质量好的,也可采用稀配法。

(三)过滤

多采用加压过滤,在密闭的连通管道中进行。

生产上多采用加压三:级(砂棒一垂熔玻璃滤球一微孔滤膜)过滤装置。

注意:滤棒上应先吸附有炭层,反复回滤至澄明后使用;过滤过程不随便中断,以

免冲击滤层,影响过滤质量。

(四)灌封

由药液灌注、衬垫薄膜、塞胶塞、轧铝盖连续完成。

采用10000万环境下的局部层流(100级。

生产中采用旋转式自动灌封机、自动翻塞机、自动落盖轧吕机的联动化自动生产流

水线。

(五)灭菌

从配液到灭菌,不超过4小时:灭菌应逐渐升温,预热20-30分钟,115C/30分钟。

塑料袋采用109℃/45分钟灭菌,由于灭菌温度较低,生产过程更要注意防止污染。

对于大容器的灭菌,要求F。值大于8分钟,常用12分钟。

(六)质量检查

澄明度检查以目视检查法为主,但只能检出大于50um的微粒。

中国药典规定用微孔滤膜法:100ml以上的静脉滴注用注射液,每1ml中含lOum

以上的微粒不得超过20粒,2511m以上的微粒不得超过2粒。

三、存在问题

(-)澄明度问题

常出现的微粒有碳黑、碳酸钙、氧化锌、纤维素、纸屑、粘土、玻璃屑、细菌、真

菌、芽胞和结晶等。

(-)热原反应

使用过程中的污染约占84%左右。

(三)染菌

原因:生产过程污染严重,灭菌不彻底,瓶塞松动不严。

措施:生产过程中防止污染,严格灭菌条件,严密包装。

粉针

一、■

粉针是指用无菌操作法将经过无菌精制的药物粉末,分(灌)装于无菌容器中,临

有前再用无菌注射用水溶解或混悬后使用的制剂。

凡遇水或遇热不稳定的药物,如青霉素钠、头抱菌素类、苯妥英钠、硫贲妥钠及酶

制剂等。

质量要求:粉针除符合注射剂的质量要求外,还要求(I)无异物,配成溶液或混

悬液后的澄明度检查合格;(2)冻干制品应为完整的块状物或海绵状物,有足够的强度,

不破碎成粉,外形饱满不萎缩,色泽匀一,干燥充分,保持药物稳定,多孔性好,加水

能迅速恢复冻干前状态;无菌粉末的细度或结晶应适宜,便于分装。

分类:按制法不同,粉针可分为:(1)注射用冻干制品;(2)注射用无菌粉末。

二、注射用冻干制品

本品是用冷冻干燥法制成。冷冻干燥法是把药液先冻结成固体,再在低温低压条件

下利用水的升华原理,除支水分得到干品的方法。

(~)特点

冻干制品具有下列优点:(1)可避免药品因高热或氧气的影响而分解;(2)产品质

地疏松,易再次溶解;(3)含水量1-3%之间,有利于药品长期保存;(4)剂量准确;

(5)异物较少。

但冻干制品也有下列缺点:(1)溶剂不能随意选择,可供选择的溶剂较少;(2)有

时再次溶解的溶液澄明度不合格。

(二)冷冻干燥工艺

药物配制后进行无菌过滤与无菌分装,再进行预冻、升华、干燥,最后封口。

1、测共熔点

是指药物水溶液在冷却过程中,冰和溶质同时析出结晶的温度,也称共晶点。

2、预冻

制品必须冻结后才能升华干燥,冻结的温度一般应低于共熔点10-20℃„冻结方法

有速冻法和慢冻法。

(1)速冻法:温度降至-45℃以下,再将制品放入,急速冷冻而析出细晶,制得

产品疏松易溶,并可避免酶类、活菌、活病毒的变性。

(2)慢冻法:温度慢慢降低而冻结,形成结晶粗,但冻干效果高。

3、升华干燥

(1)一次升华法:适用于共熔点为一10一—20℃的制品,溶液的浓度、粘度不大。

(2)反复升华法:适用于共熔点较低,或结构较复杂而粘稠难于冻干的制品,如

蜂蜜、王浆等。

4、干燥

升华可除去大部分的水,残余的水分需要进一步干燥。再干燥温度应按制品的性质

而定,如0℃、25℃等。

(三)存在问题

1、含水量偏高

原因:药液装得过厚;热量不足;真空度不够;冷却温度偏高。

措施:药液不得超过15mm:采用旋转冻干机。

2、喷瓶

原因:产品冻结不实;升华时供热过快,局部过热,部分熔化。

措施:控制冻结温度在共熔点以下10—20℃,冻结时间1—2小时;升华时温度不

得超过共熔点。

3、产品外形不饱满或萎缩成团

原因:药液浓度太高,干燥后外壳结构致密,升华的水蒸汽不易透过,使部分潮解,

体积收缩,外形不饱满。

措施:处方中加入填充剂,如甘露醇、氯化钠等;采用反复升华法,改善结晶状态

与制品的通气性。

4、澄明度问题

原因:环境污染。

措施:加强人流、物流与工艺管理;在局部100级环境下分装与封口。

三、注射用无菌粉末

本品是将精制的无菌粉末,在无菌条件下直接进行分装。分装必须在无菌室内进行,

最好局部100级。

精制药物无菌粉末的制备常在无菌条件下采用重结晶法和喷雾干燥法。重结晶的原

料还需进行适当粉碎、过筛与混合;喷雾干燥产品质量高、粉末细、呈圆球形,不必再

处理,适用于大生产。

目前存在质量问题:

1、吸潮现象

原因:无菌室的相对湿度过高;铝盖封口不严。

措施:无菌室的相对湿度控制在药物临界相对湿度以卜;严密封口。

2、装量差异

原因:粉末的水分高,室内湿度大,粉末流动性差;质轻密度小的针状、片状结晶

不易分装;机械性能不好。

措施:控制粉末的含水量、室内相对湿度;改善粉末的形状,针状、片状的结晶可

经适当粉碎。

3、无菌问题

原因:环境污染。

措施:补充灭菌;采用层流洁净装置。

4、检漏

耐热产品,可利用补充灭菌的同时进行检漏,漏气者吸湿结块;不耐热产品,用亚

甲蓝水溶液检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