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T 17473.7-2022 微电子技术用贵金属浆料测试方法 第7部分:可焊性、耐焊性测定_第1页
GB-T 17473.7-2022 微电子技术用贵金属浆料测试方法 第7部分:可焊性、耐焊性测定_第2页
GB-T 17473.7-2022 微电子技术用贵金属浆料测试方法 第7部分:可焊性、耐焊性测定_第3页
GB-T 17473.7-2022 微电子技术用贵金属浆料测试方法 第7部分:可焊性、耐焊性测定_第4页
GB-T 17473.7-2022 微电子技术用贵金属浆料测试方法 第7部分:可焊性、耐焊性测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77.040.99ccsH2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7473.7—2022代替GB/T17473.7—2008微电子技术用贵金属浆料测试方法第7部分:可焊性、耐焊性测定Testmethodsofpreciousmetalspastesusedformicroelectronics—Part7:Determinationofsolderabilityandsolderleachingresistance2022-03-09发布

2022-10-01实施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Ⅰ犌B/犜17473.7—2022前言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是GB/T17473《微电子技术用贵金属浆料测试方法》的第7部分。GB/T17473已经发布了以下部分:—第1部分:固体含量测定;—第2部分:细度测定;—第3部分:方阻测定;—第4部分:附着力测试;—第5部分:貓度测定;—第6部分:分辨率测定;—第7部分:可焊性、耐焊性测定。本文件代替GB/T17473.7—2008《微电子技术用贵金属浆料测试方法可焊性、耐焊性测定》,与GB/T17473.7—2008相比,除结构调整和编辑性改动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a)更改了供测试选用基片的规定和要求(见5.1,2008年版的3.1);b)删除了“最高使用温度为1000℃”(见2008年版的4.2);c)更改了选用干燥设备的规定(见6.4,2008年版的4.4);d)更改了浆料印刷图案面积的规定(见7.2,2008年版的5.2);e)更改了焊料设定温度的规定(见8.1.2,2008年版的5.5.1、5.6.1);f)更改了可焊性试验浸焊时间的规定(见8.2.6,2008年版的5.5.6);g)更改了耐焊性试验浸焊时间的规定(见8.3.2,2008年版的5.6.3)。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提出。本文件由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43)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贵研钥业股份有限公司、有色金属技术经济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梁诗宇、李文琳、刘继松、朱武勋、向喬、田相亮、李江民、樊明娜、马晓峰。本文件于1998年首次发布,2008年第一次修订,本次为第二次修订。Ⅱ犌B/犜17473.7—2022引言GB/T17473《微电子技术用贵金属浆料测试方法》是微电子技术用贵金属浆料产品检验项目的测试方法标准,为了方便管理和使用,由7个部分组成。—第1部分:固体含量测定。根据加热前后的质量差测定浆料中固体组分的含量。—第2部分:细度测定。根据细度计表面沟槽中纵向条纹出现的位置,目测确定浆料中固体颗粒物的大小。—第3部分:方阻测定。是将贵金属浆料通过丝网印刷成规定尺寸的图形,经固化或烧结后,测量膜层的电阻从而计算出对应的方阻。—第4部分:附着力测试。是将铜线垂直焊接在烧结好的贵金属浆料膜层上,置于拉力机上匀速将其从基片上拉脱,以脱落时拉力的平均值来表征浆料在基材上的附着力。—第5部分:貓度测定。是将旋转貓度计的测试轴以一定的转速在恒温的浆料中旋转,通过测量貓滞阻力引起的扭矩,对浆料貓度进行测定。—第6部分:分辨率测定。是将贵金属浆料通过丝网印刷成规定尺寸的图形,经固化或烧结后,用显微镜观察和测量膜层图形的线宽度和线间距,对浆料的分辨率进行测定。—第7部分:可焊性、耐焊性测定。根据熔融焊料在浆料烧结(固化)后的金属导体膜层上的浸泡饱和程度,用放大镜目测确定可焊性。根据金属导体膜在熔融焊料中浸蚀前后面积的变化,用放大镜目测确定耐焊性。1犌B/犜17473.7—2022微电子技术用贵金属浆料测试方法第7部分:可焊性、耐焊性测定警示—使用本文件的人员应有正规实验室工作的实践经验。本文件并未指出所有可能的安全问题。使用者有责任采取适当的安全和健康措施,并保证符合国家相关法规规定的条件。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微电子技术用贵金属浆料的可焊性、耐焊性测定方法。本文件适用于微电子技术用贵金属浆料的可焊性、耐焊性测定。非贵金属浆料可焊浆料亦可参照使用。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3131锡铅针料GB/T20422无铅针料3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4方法原理根据熔融焊料在浆料烧结(固化)后的金属导体膜层上的浸泡饱和程度,用放大镜目测确定其可焊性。根据金属导体膜在熔融焊料中浸蚀前后面积的变化,用放大镜目测确定其耐焊性。5材料5.1基片:根据浆料的实际应用情况选用相对应的基片,基片表面粗糙度≤1.5μm(在测量距离为10mm的条件下测量)。5.2焊料:锡铅针料S-Sn60Pb以及无铅针料Sn96.5Ag3.0Cu0.5。使用的锡铅针料S-Sn60Pb应符合GB/T3131中的要求。使用的无铅针料Sn96.5Ag3.0Cu0.5应符合GB/T20422中的要求。5.3助焊剂:松香酒精溶液,质量体积浓度为0.15g/mL~0.3g/mL。5.4焊料清洗剂:无水乙醇,分析纯。犌B/犜17473.7—20226仪器设备6.1丝网印刷机。6.2隧道烧结炉,控温精度为±10℃。6.3容量不小于150mL的焊料槽。6.4干燥设备。7样品制备7.1将送检浆料搅拌均匀。7.2在选用的基片上用丝网印刷机印刷规格为2mm×2mm印刷图案,制出供可焊性、耐焊性测试的图案共10片。7.3将印刷试样静置5min~10min,然后在干燥设备中于100℃~150℃烘干。7.4烘干试样在隧道烧结炉中烧成膜厚为11μm±2μm。8测定步骤8.1试验条件8.1.1试验在温度15℃~35℃,相对湿度45%~75%,大气压力86kPa~106kPa环境下进行。8.1.2无铅针料的设定温度为255℃±5℃,锡铅针料的设定温度为235℃±5℃。8.2可焊性试验8.2.1根据焊料类型设定相应的焊料温度。8.2.2除去焊料表面焊渣和氧化膜。8.2.3将试样浸助焊剂,在滤纸上贴1s。8.2.4将浸过助焊剂的试样浸入焊料槽。8.2.5导体浸入焊料界面深度为2mm以下。8.2.6浸入时间为2s±1s。8.2.7将焊好的试样取出清洗,除去残余的助焊剂。8.2.8在放大镜下观察焊料浸润基片印刷图案导体膜的情况。8.3耐焊性试验8.3.1焊料试验按8.2.1~8.2.5和8.2.7操作。8.3.2浸入时间为10s±1s。8.3.3在放大镜下观察基片印刷图案导体膜接受焊料的情况。9测定结果9.1可焊性9.1.1在放大镜下观察,若基片印刷图案导电膜接受焊锡的面积大于等于图案面积的9/10,则为可焊性好,若基片印刷图案导电膜接受焊锡的面积小于图案面积的9/10,则为可焊性差。2犌B/犜17473.7—20229.1.2一批试样中若出现一个可焊性差的试样,则重新取双倍试样进行试验,重复8.2操作,并按照9.1.1对试样的可焊性进行评判。双倍试样中若出现一个可焊性差的试样,则该批试样可焊性差。9.2耐焊性9.2.1在放大镜下观察,若基片印刷图案导电膜接受焊锡的面积大于等于图案面积的9/10,则为耐焊性好,若基片印刷图案导电膜接受焊锡的面积小于图案面积的9/10,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