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2015秋教科版_第1页
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2015秋教科版_第2页
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2015秋教科版_第3页
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2015秋教科版_第4页
九年级物理上册教案2015秋教科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

第一章分子动理论及内能

第1节分子动理论

教学目标

知识及技能:.知道分子运动论的内容。

过程及方法:知道扩散现象。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知道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重点分子运动论的内容。

难点理解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扩散形象的判断和解释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我们生活在物质世界,周围有空气、石头、水等,它们是由什么组成的呢

.?

二.新课教学

1.分子।

(1)物质由分子组成。

(2)分子是化学性质不变的最小粒子。分子直径:IO"。米=1埃。

2..分子运动

(1)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扩散现象:不同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

(3)举例说明扩散现象:墨水滴入清水中、闻到香味.、放煤的墙角变黑、

腌(炒)菜变咸、糖放进水中水变甜等。

(4)如何判.断是否扩散:可以这样认为:发生扩散后的两种物质不会自动

分开,也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如果会自动分开或发生了化学反应的则不是扩

散。如水变浊了、扫地时尘土飞扬、铁生锈了等。

3.分子间的作用力。

(1)分子间存在间隙。

(2)分子间存在相互的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用弹簧连着两个乒乓球模拟分子间的木QwO。

(当r大于分子直径的十倍时,分子相互作用力可忽略不计)

4.练习

5.小结:

(1)、分了动理论的内容:

①.物质由分子组成。

②.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③.分子间存在着引力和斥力。

(2)、扩散现象表明了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还表明分子间有间

反思:

第2节内能和热量

教学目标

知识及技能:

1.知道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快慢及温度有关。

2.知道什么是内能,物体的内能是另一种形式的能。

3.知道物体温度改变时,内能随这改变。

过程及方法:

4.使学生知道做功可以改变物体内能的一些事例;

5.知道可以用功来量度内能的改变,

,来解.释摩擦生热等常见的物理现象。

7.知道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内能的一些事例;

8.知道热传递和内能改变的关系来解释常见的物理现象。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9.知道热量的初步概念及热量的单位一一焦耳

10.知道做功和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是等效的。

重点内能的概念和其及温度有关。改变内能的方式:做功;热传递和内能改

变的关系

难点内能,物体的内能是另一种形式的能;

用做功和内能改变的关系来解释摩擦生热等常见的物理现象

判定内能改变的方式

教具烧杯、清水、红墨水等。压缩空气引火器,机械能转化热能演示器,无

色玻璃瓶,橡胶瓶塞,打气筒等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机械能分哪些?

2.分子动理论的内容?

3.扩散现象表明了什么?

二.新课讲授。

1.内能的概念: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

和叫物体的内能。

2.内能大小及温度有关。

(1)演示实验,

(2)实验表明什么(教师作适当启发)。

结论: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激烈,物体内能就越大。

(3):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称为热运动。内能也常

称为热能。

3.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任何情况下都具有)。

4.内能及机械能的区别:(让学生讨论,并归纳回答,教师作启发诱导)

——内能是物体内部分子运动所具有的能量,而机械能是及物体的机械

运动有关,是整个物体的情况。

5小结和课后练习。

6五分钟测试和评析。

(II)

一.复习:(1)什么叫做物体的内能⑵物体的内能跟什么有关

二.引入新课

物体的内能跟物体的温度有关,温度越高,物体的内能越大。也就是说

当物体的温度发生了变化时,它的内能就发生了变化。如何改变物体的温度,

同学们能够从生活实际上举出许多的事例。今天我们先研究一种改变内能的

方法一做功。

三.进行新课

1.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会增大。

(1)演示实验:压缩空气引火实验。出示压缩空气引火器,简单介绍它

的构造。取绿豆粒大小的一块干燥硝化棉,用镜子把棉花拉得疏松一些,放

入玻璃筒底。将活塞涂上少许莲麻油(起润滑和密封作用),放入玻璃筒的上

口。此时要提醒学生注意观察筒内的棉花。迅速地压下活塞,可看到硝化棉

燃烧发出的火光。

(2)分析现象:组织学生议论〃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从而得出压缩空

气做功,使空气内能增大,温度升高引起棉花燃烧。

(3)生活事例:实际这种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也遇到过。例如,

在给自行车轮胎打气时,打气筒也会变热,这也是由于压缩空气的缘故。用

其他的方法对物体做功,也能使物体内能增加,摩擦生热就是一个例子。让

学生解释课本图2-9、图2-11的事例,并列举其他事例。

(4)归纳学生所举事例,得出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就会增大。

同学们所举的事例都是做功使物体的内能增加,做功能不能使物体的内

能喊小呢

2.物体对外做功时,本身的内能会减小。

(1)演示实验:气体膨胀温度降低的实验。

按照课本图2T2所示,事前组装好仪器。课前在瓶内装入少量的水。实

验时告诉学生,由于水的蒸发,瓶内存在水蒸气。由于水蒸气是无色透明的,

所以水蒸气是看不到的。提醒学生注意观察瓶塞跳起时容器中有什么现象。

(2)分析现象:瓶塞跳起是水蒸汽对瓶塞做功,则水蒸气的内能就减

小,温度就降低,水蒸气就液化成小水珠,就是我们看到有雾的产生。

3.内能的改变可用做功来量度。做功改变物体内能实质是机械能及内能

之间的相互转化。

4.小结: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增加;物体对外做功,物体内能减

小。

5.练习、布置做业。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新课:

复习内能的概念,复习中强调物体的内能是能够改变的。通常物体温度的

升降,反映出内能的改变。则一个物体温度的升高除了上节课讲的摩擦生热

外还有其他方法吗?

二.新课教学

1.热传递:列举事例说明热传递的现象。并引导学生概括热传递共同特

占・

八、、♦

①物体间存在温度差一一发生热传递的条件,直到物体的温度相同为止。

②高温物体温度降低,低温物体温度升高。

③归纳:热传递现象实质是:内能从高温的物体传到了低温的物体或从

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传向低温的部分。(即是内能的转移)

2.热量:热传递过程中,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由于热传递过程中,

内能总是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所以高温物体的内能减少,叫做放出了

热量;低温物体的内能增加,叫做吸收了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总是存在

着放热物体和吸热物体,物体放出或吸收的热量越多,它的内能的改变越大。

3.做功和热传递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例子:锯条温度上升了)

4.热量的单位:焦(j)

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时,可以用功来量度内能的改变;用热传递改

变物体内能时,可用物体放出热量和吸收热量的多少来量度。热量和功都可

以用来量度物体内能的改变,所用的单位也应该相同,都是焦耳。

5.小结:

(1)通过师生共同议论,总结热传递现象。

①热传递现象: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温度降低,低温物体温度升高,

直到温度相同时,热传递停止。

②热传递的条件:物体间存在温度差异,或物体不同部分间存在温度差。

③热传递的实质:内能从高温物体传到低温物体。是改变物体内能的方

法之一。

④热传递的方向:内能总是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不存在内能由低

温物体传向高温物体的现象。

(2)纠正学生错误认识:“热传递过程中传递的是温度”

(3)强调:热量是在热传递过程中才会体现出来。没有热传递就没有

热量,不能说成“物体含有多少热量”

三.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第3节比热容

教学目标

知识及技能:

1.知道什么是物质的比热容,知道比热的单位及其读法。

2.知道比热是物质的特性之一,会查物质的比热表。

过程及方法:

3.会根据水的比热较大这一特性来解释一些有关的简单现象。

4.加深比热的概念的理解,学会根据比热容进行热量计算。

5.理解热量的计算公式。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的。

7.知道能量在转化和转移过程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重点理解比热的概念。理解热量的计算公式,掌握能量守恒定律。

难点根据水的比热较大这一特性来解释有关的简单现象。热量计算公式的应

教具烧杯,电加热器,空气温度计,水,煤油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提问:热传递的实质是什么什么叫做热量为什么热量的单位跟功的单位

相同

二.引入新课

大家都有这方面的经验:烧开一壶水比烧开半壶水需要的热量多,把一

壶水烧开比烧成温水需要的热量多。可见,水在温度升高时吸收的热量和水

的质量有关,和温度升高的度数有并,水的质量越大,温度度升高的度数越

多,吸收的热量越多。别的物质也是这样的。贝•),所有的物质,在质量相等、

温度升高的度数也相等时,吸收的热量是不是跟水一样多呢

三.新课教学

1.演示实验:P20图2-14实验

实验结果:煤油温度升得快。这表明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在温度升高的

度数相同时,水吸收的热量比煤油多。

2.比热容:换用其他物质,重复上述实验,得到的结果是类似的。就是

说,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在温度升高的度数相同时,吸收的热量是不同的。

怎样来表示各种物质的这种物质上的不同呢?——在物理学中就用比热容

来表示。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比热容是物理的一种性质,它只及物质的种类有关,及物质的体积和质量等

因素无关。

3.比热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比热的单位是焦/(千克・C),读

作焦每千克摄氏度。符号:J/(kg・C)

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降低1℃放出的热量和它温度升高吸收的热

量相等。数值上也等于它的比热容。

4.查比热表:

X103J/(kg・℃)。它表示1千克的水当温度升高(或降低)1℃X103焦。

(2)查铜、铅、铝等物质的比热,并及水的比热作比较。得出水的比热

最大。水比热大的特点,在生产、生活中也经常利用。如汽车发动机、发电

机等机器,在工作时要发热,通常要用循环流动的水来冷却。冬季也常用热

水取暖。(分析课本图2-15,2-16,说明利用水取暖和冷却的原理)

(3)为什么夏季内陆比沿海炎热,冬季内陆比沿海寒冷。

5.小结通过一些具体问题的讨论,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热的概念。

6.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什么叫做比热?比热的单位是什么?怎样读?

2.水的比热是多少?它表示什么物理意义?

3.比较下列物质谁的比热大:一滴水和一桶水?一枚铁针和一支铁棒?

0℃的水和100℃的水?

二.新课引入。

以水的比热为例,说明它的物理意义,使1千克的水温度升高1CX103

焦的热量,完成下列表格

质量升高温度吸收热量

1kg1℃X103J

2kg1℃

2kg2℃

从填上表格引入热量的计算,并启发学生得出热量计算用比热义质量

X升高的温度。

三.新课讲授。

1吸热公式及理解。

(1)Q吸=001(t-tO)用△t升=(t-10)表示升高的温度可写成Q吸

=cm△t升

式中的Q吸是吸收的热量,单位是J;c是物质的比热;m是物质的质

量,单位是kg;t0初温,t是末温,单位是。C。

(2)公式的应用。

例:(幻灯显示)。

2放热公式的理解。

(1)Q放=(3111(tO—t)用At降=(tO—t)表示降低的温度可写成Q

放=(301△t降

(2)公式的应用。

例:(幻灯显示)。

注:1、学生容易把tO和t混淆,所以要告诉学生记忆的方法:有标脚

“0”的就可想到“一切从零开始”就表示开始的温度即初温。没有标脚的就

是末温。)

2、区别“升高”、“升高了”、“升高到”和“降低”、“降低了”、“降

低至

3各种能的相互转化:机械能转化成电能,光能转化成化学能转化成电

能等。

4能量守恒定律P24

5小结

6练习、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第二章改变世界的热机

第1节热机

教学目标

知识及技能:

1知道利用,内能来:加热和做功。

过程及方法:

2知道热机中能的转化。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3常识性了解火箭原理。

重点内能利用两种方式。

难点内能做功过程.中能的转化。

教具铁架台,试管,试管夹,试管塞,水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什么是内能?如何才能改变物体的内能?

(2)叙述能量守恒定律(略)。

二.引入新课

由能量守恒定律可以看出,转移、转化是能量运动的普遍.形式。人类在

利用,能量方面所从事的主要工作正是广泛地寻找其来源,有效地控制其去

处,以达到驾驭它,利用它,让它为人类造福的目的。

则人们是如何利用内能的呢?这一节我们就来讨论这个问题。

1.内能的利用。

(1)加热

举例:煮饭、取暖、工厂的热处理、吹制玻璃工艺品等

上面的例子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是直接利用内能转移来加热物体的,这是

利用内能的一种方式

不利方面:能源浪费大,污染环境,应提高内能的利用率。

(2)做功

演示:书中图3—5所示的实验。

教师:谁来说一下该实验中能量的转化过程?

分析过程:燃烧(化学能)一一供一给水和水蒸汽一一水蒸汽对外做功(内

能转化成机械能)。

教师.:这是利用内能的另一种方式:用来对物体做功

2.热机

(1)介绍热机的发明

(2)把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称为热机。

3.火箭

演示气球,反冲运动。

讲解火箭的升空原理。

介绍三.级火箭的好处。

4.分层练习评析。

5.小结。

教学反思:

第2节内燃机

教学目标

知识及技能:

1.常识性了解汽油机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

过程及方法:

2.常识性了解柴油机及汽油机在构造和工作过程中的异同点。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3.常识性了解四冲程内燃机工作过程中的能量转化。

重点内燃机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

难点内燃机的工作过程。

教具内燃机示教模型(带电灯指示),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内燃机:燃料在气缸内燃烧的热机〉

最常见的内燃机,以汽油或柴油为燃料,分别叫做汽油机和柴油机。

1.汽油机用汽油作燃料的内燃机

(1)构造(出示模型或挂图。边指示边讲解)。进气门,排气门,火花塞,

气缸,活塞,连杆,曲轴。(介绍名称的同时,介绍各部分的.功能)

冲程:活塞从气缸一端运动到另一端叫做一个冲程。

(2)工作原理。.

(边运转模型边讲解,并提醒学生注意观察活塞、气门、连杆、曲轴的动

作情况)

内燃机的工作过程以一个循环为一个单元,一个循环又分为四个冲程。

〈吸气冲程〉开始工作前,活塞位于气缸上端,进、排气门军关闭。工

作时,活塞由上向下运动,进气门打开,排气门仍关闭。由于缸内体积增大,

压强减小,空气和汽油的混合气体被吸入气缸。这是第一个冲程。

〈压缩冲程〉活塞运动到最下端,就开始转为向上运动。这时进气门、

排气门都关.闭,混合气体被强行压缩,使气体的温度升高,压强增大。这是

第二个冲程。

〈做功冲程〉压缩结束时虽然温度较高,但未能达到燃料的燃点。在压

缩冲程结束的瞬间,.火花塞产生电火花,使燃料猛烈燃烧,产生高温高压气

体,高温高压燃气推动活塞向上向下运动,通过连杆带动曲轴转动实现了

内能向机械能的转化。这是第三个冲程。

〈排气冲程〉做功冲程结束.,活塞继续向下向上运动,进气门关闭,排

气门打开,燃烧后的废气被活塞推出缸外。这是最后一个冲程。

此后,活塞又由上,向下运动,从此进入下一轮循环。在一个工作循环中

有四个冲程,活塞往复两次,曲轴转两周,对外做一次功。

(3)能的转化:在做功冲程燃气对活塞做功,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其余

三个冲程靠消耗飞轮的机械能来完成

2.柴油机:用柴油作燃料的内燃机。柴油机及汽油机的区别:

①柴油机及汽油机的相同点:都是内燃机;一个工作循环都要经历四个

冲程。

②柴油机及汽油机的不同点:构造方面:些油机没有火花塞,而在相应

位置上安装的是喷油嘴。吸入的气体不同,点火方式不同

4.小结(略)

教学反思:

第3节热机效率

教学目标

知识及技能:

1知道内能的利用及环境保护的关系。

过程及方法:

2常识性了解热机的效率及提高热机效率的途径。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3培养学生重视提高保护环境的意识。

重点热机的效率

难点提高.热机效率的途径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什么是机械效率?

二.新课引入:

热机是内能转化成机械.能的机器,它跟所有机械一样,也有效率的问题,

这一节我们就来讨论这个问题。

三.新课内容。

1.热机是利用燃料来做功的装置。

化学能转化成机械能(做功)。

2..热机的效率:用来做有用功那部分能量和燃料完全燃烧放出一的能量之

比。

热机效率是热机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

热机的各种损失中,废气占最多,应减小废气的能量损失。

由于损失的原因比较多,所以热机的效率一般都较低。(参阅课本中的

几种热机的效率,内燃机的能流图以及火电站的能流.图。)

3.如何提高热机效率的效率?

让燃料尽可能充分燃烧,减小内能损失,运动部件润滑良好。

4.内能对环境的影响。

(1)废气污染(CO、S02.酸雨),

(2)噪声污染。

5.保护环境,减小污染措施

(1)改进燃烧设备,采取集中供热,加装消烟除尘装置。

一(2)提高内能的综合利用率。

把直接烧煤、燃油改为烧其工业副产品;把内能的一次利用变为多次利

用(如用余热供暖等)。

(3)充分开发、利用污染小或无污染的能源(如太阳能等)。

我国政府历来重视环境问题,把发展经济及保护环境放到了同等重要的

位置。只要我们大家都能像重视生命一样重视环境,责无旁贷地承担起保护

环境的义务,难题也就变得不难了,就一定能使天更蓝、水更清。

6.分层练习评析。

7.小结。

8.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第三章磁及电

第1节磁现象

教学目标

知识及技能:

1知道磁体有吸铁性和指向性.

2知道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互相吸引.

过程及方法:

3知道磁化现象.

4知道磁体周围存在磁场.

5知道磁场具有方向性.

6知道磁感应线.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7提高学生实验观察能力和分析、归纳的能力.

8使学生学会自制永久磁体,会判断有关现象,解答一些简单问题

重点知道磁铁的指向性和磁铁的相互作用;磁场、磁感线

难点被磁化的钢针磁极的确定;磁场、磁感线

教学过程

(一)通过演示实验,复习已有知识.

1.演示实验

(1)蹄形磁铁两端吸铁屑等轻小物体.

(2)条形磁铁两端吸铁屑等轻小物体.

(3)一个条形磁铁用细线吊起来,用另一个磁铁磁极去靠近吊着的条形

磁铁,观察同名磁极相斥,异名磁极相吸.

(4)磁针放在支架上,观察它静止时指南北.

2.归纳各种磁现象,并总结.

(二)教学过程设计

1.磁体和磁极.

提问:

1)你见过哪些磁体?它们的磁极在什么地方?

2)什么是磁体的磁性?

讨论:

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小结.

2.磁性及磁化.

提问:1)什么是磁化?

2)磁化及磁性它们有什么区别?

演不实验:

1.铁棒固定在铁架台上,下面放着盛有铁屑的容器.用磁极靠近铁棒的

上端,铁屑被铁棒下端吸起,把磁体拿开,铁屑又落回容器内.

2.钢棒的一端靠近铁屑并不吸引,用磁极由钢棒左端向右端摩擦几下之

后,用钢棒一端靠近铁屑,铁屑就被吸了上来.

教师小结:

磁化是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获得磁性的过程.铁棒离开磁体磁性立即消

失;钢棒被磁化后磁性不消失.

1.磁性及磁化究竟有什么不同呢?

磁性是磁体的性质,表现为吸铁性和指向性;磁化是一个铁的或钢的物

体磁性从无到有的变化过程.

2.根据你能找到的东西,你会自制小磁针和条形磁铁吗?

可以制做.找一个永磁体,用它的磁极在做衣服用的小钢针上沿同一方

向磨擦几次.把小钢针用线吊起来就可以指南北了.用一个铅笔刀,在磁极上

按同一方向磨擦几次,铅笔刀就可以吸铁屑了.

3.修半导体收音机时,有一个小螺丝钉掉在了里边,电工师傅用螺丝刀

在喇叭的磁铁上沿同一方向摩擦几下就把小螺丝钉吸上来,这是什么原因?

螺丝刀是钢的,在喇叭的磁铁上摩擦几下就被磁化了,螺丝刀有了磁性

就能把小螺丝钉吸上来了.

(三)知识扩展

(1)永磁体在现代科学方面的应用.

(2)我国古代对磁现象的发现和研究.

典型例题

有一条形铁块,上面的字样已模糊不清,试用多种方法判定它是否具有

磁性.

分析

判断某物体是否具有磁性,主要可依据磁铁的吸铁性,指向性以及磁极

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跟判断物体是否带电相类似,要判断某物体是否有磁性,只有将另一磁

体靠近它,

并观察到两者相互排斥时,才能判定被考察物体是有磁性的.如果被考察物体

是铁磁性物体,由于另一磁铁具有吸铁性,因此两者相互吸引不能证明双方

都一定具有磁性..

答案

方法1:根据磁体的吸铁性来判断.取一些磁性物质(如少量铁粉),如

条形铁块能吸引铁粉,就说明它有磁性,是磁体.

方法2:把条形铁块用细线系住中间,悬吊起来.如果它具有磁性,它将

会在地球磁场的作用下,只在南北方向停下来.如果该铁块不具有磁性,就会

在任意方向停下来.

方法3:另取一根条形磁铁,用其两端分别先后去靠近条形铁块的某一

端,如果两次都能吸引,说明它是铁块,天磁性;如果一次吸引,一次排斥,

说明它有磁性,是磁铁.

习题精选

1.具有磁性的物体叫.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

做.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获得磁性的过程叫做

2.磁极间相互作用的规律是相互排斥,相互吸

引.

3.用条形磁铁A靠近悬吊的铁棒B,铁棒B被磁化,并使磁针静止于如

图所示的位置.试标出磁铁A的极性.

(II)

通过演示实验,让同学回答什么是:磁体、磁性、磁极、磁极的相互作用、

磁化.

演示实验

先在桌上放一圈小磁针.让学生观察小磁针的指向(指南北),再把一个

条形磁体放到小磁针中间,让学生观察并指出小磁针的指向有什么变化(多

数不再指南北;小磁针,的指向和它所在位置有关;在磁体两极附近小磁针的

指向是:小磁针的S极指向磁体N极,小磁针的N极指向磁体S极……).再

改变小磁针的位置,让学生观察其指向有无变化.然后提出:为什么当放入

条形磁体后,小磁针的指向会发生改变,从而引入磁场的概念和为形象表示

磁场而人为假定的一组曲线

——磁感线.

新课教学

一、磁场、磁体周围存在的一种物质.

1)磁场的基本性质:

它对放入其中的磁体产生磁力的作用.磁体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磁场而

发生的.

2)磁场的方向:

规定:在磁场中某一点,小磁针静止时北极所指的方向就是该点的磁场

方向.

提问:

如何形象表示磁体周围空间各点的磁场方向和强弱?(多摆一些小磁针,

但小磁针不可能过密怎么办?引导学生想到让铁粉磁化使每粒磁粉变成一个

小小的磁针,通过铁粉的排列来显示磁场的大小、方向)

演示:

在一块玻璃板上均匀撤一些铁屑,然后把玻璃板放在条形磁体上,观察铁屑

的分布有什么变化.轻敲玻璃板,观察铁屑的分布有什么变化.

如图所示

提问:

1)当把撒有铁屑的玻璃板放在条形磁体上,铁屑将被磁化都成了“小

磁针”,为什么铁屑的分布变化不大?

2)轻敲玻璃板的作用是什么?(使铁屑离开玻璃板可以自由转动,最后

按磁场的分布排列,从而显示磁场的分布)

换成蹄形磁体,再做一遍.

二、磁感线:

在磁场中画一些有方向的曲线、任何一点的曲线方向都跟放在该点的磁

针北极所指的方向一致,这些曲线叫磁感应线、简称磁感线.

磁感线的特点:

1)在磁体外部,磁感线由磁体的北极(N极)到磁体的南极(S极)

2)磁感线的方向就是该点小磁针北极受力的方向.也就是小磁针静止后

北极所指的方向.

3)磁感线密的地方表示该点磁场强一,即磁感线的疏密表示磁场的强弱.

4)在空间每一点只有一个磁场方向,所以磁感线不相交.

条形磁体和蹄形磁体的磁感线.

提问:

图中未画磁感线的地方有无磁场?

磁场存在于磁体的周围空间,未画磁感线的地方仍有磁场.磁感线是人

们为了形象描述磁场的分布而画的一组曲线,每个人所画磁感应线的位置也

是不相同的.但能反映出整个空间磁场的分布情况).在所画磁感线外的一点

磁场方向能不能确定?(可以确定.根据,磁体周围的磁感线都从磁体北极出

来,回到磁体南极即可确定该点磁场方向)提问:

标出下图中磁针N极和S极或磁体的N、S极,标出磁感线的方向.

小结

1.磁场存在于磁体周围空间,磁体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磁场而发生的.

2.磁感线是人们为形象描述磁场而画出的一组曲线,通过磁感线表示出

各点磁场的大小和方向.表示出小磁针在各点其N极的受力方向和小磁针静

止后N极的指向.

3.通过演示实验应当学到探找科学规律的途径.(通过小磁针的不同转向,

说明磁场的存在;通过铁屑磁化后在磁场的分布形象看到磁体空间磁场的分

布.人们为了形象描述磁场想到用一组曲线一一磁感线)学会观察、分析、

归纳总结.

典型例题

向和磁铁N、S极.

2.根据图所示,有人说,图中地点在磁感线上,能确定小磁针的北极(或

南极)在A点所受磁力的方向;B点不在磁感线上,无法确定小磁针的北极

(或南极)在B点所受磁力的方向,这话对吗?

教学反思:

第2节电现象

教学目标

知识及技能:

1.知道摩擦起电,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2.培养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实验分析推理得出正负电荷及相互间的作用。

3.知道验电器的结构和原理,会用验电.器判断物理是否带电。

过程及方法:

4.电荷量的定义及单位,中和定义。

5.能根据原子结构理论解释物体在摩擦时为什么会带电。

6.摩擦起电的实质。

7.知道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8.知道电流方向的规定。

9.知道什么叫电源和电源的作用。

重点两种电荷规定和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根据原子结构理论解释物体在摩擦

时为什么会带电;理解电流是电荷定向移动形成

难点学生的逻辑思一维的培养;摩擦起电的实质

教具橡胶棒、玻璃棒、绸子、皮毛、纸屑、验电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二.演示实验,引入新课。

演示实验:用绸子毛皮在玻璃棒、橡胶棒上摩擦几下,然后反棒靠近纸

屑,头发等轻小物体。

现象:棒能吸引轻小物体。

结论: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说明摩擦起电。

三.新课教学。

1.摩擦起电的定义及解释有关现象。

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

2.两种电荷。

实验现象:玻璃棒(绸子)靠近玻璃棒(绸子)会排斥。

橡胶棒(皮毛)靠近橡胶棒(皮毛)会排斥。

橡胶棒(皮毛)靠近玻璃棒(绸子)会吸引。

分析推理得出:

自然界中存在两种电荷,并规定为正电荷、负电荷。

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3.验电器

结构原理:根据同种电荷互相排斥的性质制成。

用途:检验物体是否带电,可判断带电体的电性(作解释)。

4.电荷量: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Q)o

单位是库仑,符号是C。

X10库仑,作为基本电荷。

5.摩擦起电的原因:

①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

当两个物体互相摩擦时,哪个物体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弱,它就

容易失去电子,使跟它相摩擦的物体得到电子,

②物体失去电子带正电,得到电子带负电。

讨论:玻璃棒及丝绸摩擦后,玻璃棒带什么电?(正电)。为什么带正

电.?(玻璃棒及丝绸相比,玻璃棒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较弱,在及丝绸

摩擦

时,因失去电子带正电。)丝绸带什么电?(负电。)为什么带负电?(玻

璃上的一些电子转移到丝绸上,丝绸因有多余电子而带负电

橡胶棒及毛皮摩擦后,橡胶棒带什么电?毛皮带什么电?为什么?(略)

6.摩擦起电的实质: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荷,只是电荷从一个物体

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使正负电荷分开。

7.中和:放在一起的等量异种电荷完全抵消的现象,叫做中和。

说明:由于南方天气较潮湿,所以实验前必须把器材烘干,可能电吹风

即时吹即时做才能见到效果,否则摩擦起电将做不了。一.复习:提问1:

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去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金属球带什么电?金属箔片

带什么电?提问2:验电器是通过什么方法带上电的?

8.得到持续电流的条件:

引导同学思考:小灯泡持续发光,表示有持续电流通过小灯泡的灯丝。

你能否通过上述实验找到维持小灯泡中有持续电流的条件?

①必须有电源②电路要接通(合上开关.)。

9.电源

(1)电源作用:是提供持续电流,是把其它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2)常见电源:干电池、蓄电池、发电机。

(3)介绍干电池和蓄电池:干.电池、蓄电池上有正极和负极,干电池的

正极是碳棒,从外表看,即为带铜帽的一端;负极是锌筒(展示干电池剖面

实物)。蓄电他的正、负极通常用“+”“一”号标在电池的上部。

10.电流方向的规定:

电荷有两种,电路中有电流时,发生定向移动的电荷可能是一正电荷,也

可能是负电荷。还有可能是正负电荷同时向相反方向发生定向移动。

则规定:正电荷的移动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11..在电源外部的电流方向是从电源的正极流向负极;

在电源内部的电流方向是从电源负极流向负极。

12.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电流这个概念,电流是电学最重要的概念之一。我们

要从电流的形成、电流方向的规定、持续电流存在的条件等几方面加深对电

流的认识。

13.分层练习评析。

14.布置作业:小实验:自制一个水果电池。

教学反思:

第3节电及磁

教学目标

知识及技能:

1.知道电流周围存在磁场.

2.掌握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和安培定则.

过程及方法:

3.会用安培定则确定相应磁体的磁极和螺线管的电流方向.

4.知道奥斯特实验验证了电流周围存在磁场.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5.学习实验的方法,提高分析实验现象总结实验规律的能力.

6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重点奥斯特实验、通电线管的磁场、安培定则。

难点安培定则的运用。

教学过程

带电体和磁体有一些相似的性质,这些相似是一种巧合呢?还是它们之间

存在着某些联系呢?

.科学家们基于这种想法,一次又一次地寻找电及磁的联系.1820年丹麦物理

学家奥斯特终于用实验证实通电导体的周围存在着磁场.这一重大发现轰动

了科学界,使电磁学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一、奥斯特实验

演不实验:

将直导线及小磁针平行并放在小磁针的上方.

观察:

1.当直导线通电时产生什么现象(小磁针发生偏转).

2.断电后发生什么现象(小磁针转.回到原来指南北的方向).

3.改变通电电流的方向后发生什么现象(小磁针发生偏转、其N极所指

方向及1•时相反)

提问:

(1)通过实验,你观察到哪些物理现象.

物理现象:通电时小磁针发,生偏转;断电时小磁针转回到指南北的方向;

通电电流方向相反,小磁针偏转方向也相反.

.(2)通过这些物理现象你能总结出什么规律.

规律:①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

②磁场方向及电流方向有关.

总结奥斯特实验:

现象:导线通电,周围小磁针发生偏转;通电电流方向改变,小磁针偏

转方向相反.

规律: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磁场方向及电流方向有关.

二、通电螺线管的磁场

演示通电螺线管的磁场:.

观察铁屑的分布和小磁针的指向.如图:在板上均匀撒满铁屑在螺线管

两端各放一个小磁,针,通电后观察小磁针的指向.轻轻敲板,观察铁屑的排

列.改变电流方向再观察一次.

提问:

(1)通电前小磁针如何指向,通电后发生什么

现象.(原指南北,通电后磁针偏转)

(2)通电后,轻轻敲板,铁屑为什么会产生规则排列?铁屑的排列及什

么现象一样.(铁屑磁化变成“小磁针”,轻敲使铁屑可自由转动.使铁屑按

磁场进行排列.其排列及条形磁体的排列相同,通电螺线管相当于条形磁体)

(3)改变通电方向,小磁针的指向有什么不同,说明什么?(小磁针指

向相反,说明通电螺线管两端的极性及通电电流有关)

三、通电螺线管的极性和.电流关系一一安培定则.

通电螺线管相当于一个条形磁体,其极性和电流方向的关系符合安培定

则一一右手螺旋定则.用右手握螺线管,让四指弯

向螺线管电流的方向,则大拇指所指的那端就是螺.

线管的北极.I,

四、小结

1.奥斯特实验:说明电流周围存在磁场.

2.安培定则:说明如何由线圈电流方向确定螺线管的极性.

典型例题

例1如图所示的图中,两个线圈,套在一根光滑的玻璃管上,导线柔软,

可自由滑动,开关S闭合后,则()

A.两线圈左右分开;।\pnrrn

B.两线圈向中间靠拢;h_Lz

C.两线圈静止不动;

D.两线圈先左右分开,然后向中间靠拢.

例2在所示图中,标出通电螺线管的N极和S极

-电源+

—OO-

第四章认识电路

第1节电路

一、要记忆的知识点:

电路的组成:

电路图中常用的符号:电源电灯开关电阻

滑动变阻器电铃电动机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特点:

串联电路并联电路

电流

电压.

电阻

电功

二、识别电—路

正确地识别电路,是连电路、分析电路和进行电路计算的基础。

识别电路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能辨认电路是串联接法还是并联接法。

2、能确定电路是通路、开路,还是短路。

3、在滑动变阻器和开关接入电路的情况,知道变阻滑片的滑动和开关的

启闭对电路的改变。

4、知道电流表,电压表测量的是哪一个导体或哪一段电路的电流或电压。

判断用电器是串联接法还是并联接法,可以用“电流流向法”。

具体的方法是:从电源的正极出发,沿着电流的方向,研

究电流通过所有用电器的各条路径,一直到达电源的负极。

如果电流依次通过所有的用电器,则这个电路的各用电器是串联的。如果电

路在某点上出现了“分叉”,表明这个电路上既有干路,又有支路,电流通过

支路上的用电器后,在另一点汇合,回到电源的负极。在干路上没有用电器,

每个支路上只有一个用用电器的情况下,电路中各用电器是并联的接法。

用“电流流向法”还可以判断开关对用电器有控制作用。

例1、图2所示的电路中,电流依次通过了灯“石和,电路中没有现“分

叉”,见图中的虚线所示,所以这三盏灯是串联的,开关断开时,电路中没有

电流通过,这三盏灯都熄灭了。图2中电流流向图是:

电源正极>(?)>(^1)>电源负极;.卢,㊂£]

例2、在图3所示电路中,开关耳、5都闭合灯I电2

小马、石连接方式如何?

-<x>

分析:用“电流流向法”判断,画出电流流向图图3&

〉d(c)-->(^)—^负极

电源正极一>a

从上表中可以看到灯心目羽分别在三条支路上,所以这三盏灯是并联的。

其中通过4、4的电流通过了开关力,当开关5断开时,灯心、心熄灭。开关§2

在干路上,通过三盏灯的电流都通过了开关邑,当开关S2断开时,三盏灯全

熄灭了。

在有电流表、电压表接入的电路中,应将电表拿掉后,再判断电路的接法。

在初中阶段,认为电表只起到测量电学量作用,它们对电路的影响忽略不计。

相对来说,.电流表的电阻很小,拿掉后,要用导线接通;电压表的电阻相对

很大,拿掉电压表后,它所在位置呈断开状态。

例3、图4所示电路,灯人不叫是怎

样连接的呢?0------0

分析:当我们把电流表、电压表拿

掉后,电路见图5所不,可以清楚।~|i—|i—~~④

图4

地看到它们是串联接入电路的。

要会识别完全短路。直接用导线将电源的正负极连接起来的电路,叫做完全

短路。

例4:在图6(甲)所示的电路中,当开关S闭合时,就会发生完全短路。发

检查电路是否发生完全短路,可以用“电流流向法”。其中只要有一条电流的

路径中没有用电器,这个电路就是完全短路,如图6(乙)的电路,虚线表

示的路径中没有用电器,这个电路发生了完全短路。

在有些开关接入的电路和变阻器接入的电路中,启闭开关或滑动变阻器的滑

片,电路的结构或电阻会发生改变。

例5:在图7(甲)所示的电路中,当开关S断开时,

灯人和右串联,当开关S闭合时,相当于用一根导线跟

灯人并联。举例来说,灯人的电阻是20欧,导线的电阻

是欧。根据并联电路的特点,通过各支路的电流跟它们

的电阻成反比,导线上的电流是灯右上电流的1000倍,

因此可以认为通过灯4的电流在a点分流时,几乎都从导线经开关流到6点,

通过灯4的电流很小,可以忽略不计,因而灯4不会发光。这种情况下,我

们说灯人被局部短路,等于是电路中只接有灯与。

在图7(乙)的电路中,变阻器跟灯串联.,用“电流流向法”可知,变阻器,户

段合金线接入电路,见图中虚线所示。当滑片向右滑动时,合金线不部分变

长,它接入的电阻增大。

判断电流表测量的是哪一段电路中的电流,也可以用

“电流流向法”,如图8(甲)所示的电路,通过灯右用J

的电流也通过了电流表A,(见图中虚线所示),通过JUL-0———

灯乙和右的电流都通过了电流表A?(见图中虚线和实,

线),可知电流表A测量的是灯4支路中的电流,电图8(甲)

流表为测量的是干路中的电流。

判断电压表所测量的是哪段电路两端的电压,要看它接到哪个电路元件的两

端。如图8(乙)所示的电路。电压表不是接在电源的

两端,也是接到电阻&的两端,而是接到电阻用的两

端,电压表测量的是电阻与两端的电压。同理可知,

图4中的电压表匕测量灯4两端电压,.电压表丫2测量灯图8(乙)

右两端电压。

按照电路图连接实物,是电学中一项重要的实验技能。连接的方法有很多种,

但有一点是共同的,这就

是先要分析电路,弄清电_*血口口口〃弋

H~HT1-IC金

路的构成。所研究的电路M£i

囱9

是串联还是并联,若是并联,并联中的分流点和汇流点、支路和干路、干路

和各支路中的元件顺序等都要搞清楚。下面举例说明。

图9(甲)是并联电路。从电流正极流出的电流在a点分流,一条流经灯右、

开关S1;另一条流经电流表、灯右,它们在b点汇流,回到电源负极。可见,

这个电路有两条支路,灯右、开关加是一条支路,电流表、灯右是另一条支

路。在图中标出分流点处汇流点b,开关S在电源正极到分流点a之间的干

路上,从汇流点6到电源的负极干路上没有电路元件。

这里介绍两种常见的连接方法。

1、“先支后干法二

沿电流的方向把每一条支路接好。将电流流入的一端视为这条支路的“头”,

电流流出的另一端视为支路的“尾二见图10(甲),把两条支路的“头头相

连”得到分流点a,在实物中可以把灯4当做“头”的接线柱选为分流点

也可以把电流表“+”接线柱选做分流点a,同理,支路“尾尾相连”得到

汇流b,也就是在开关H当做尾的接线柱及灯4当做尾的接线柱中任选一点

作为汇流点b,将这两条支路接到分流点a及汇流点8两点之间后再接干路,

用导线从电源正极接到开关S上,再从开关S接到选为分流点a的妆线柱上,

从选为汇流点6的接线柱上用导线连接到电源的负极,这个电路就接好了。

(甲)

(甲)

2、“先通后补法二

从电源正极出发,沿电流的方向先通一条电流的路径,见图10(乙)中的细

实线所示它是从电源的正极开始,用导线顺次连接到了开关S,电流表、灯

直到电源负极。在这个实物图上找到用做分流点a,汇流点6的接线柱。分

析电路可知,电流表的“+”接线柱可做分流点2灯4右端的接线柱可做汇

流点8,再将另一支路补进去,即从电流表“+”接线柱开始,用导线将灯4、

开关号顺次接入,一直连到灯右用做汇流点方的接线柱上为止,见图10(乙)

中的粗实线所示

综合上面的分析可见,连接实物的关键是在连接的过程中正确找到用作分流

点a,汇流点b的接线柱。

四、要会做的典型习题:

联在家庭电路中,而控制电灯的开关应及电灯联,并且应该接在线及灯

泡之间。

2.有三个灯泡串联在电路中,闭合开关后,发现L不亮,则Lz、L。(填

“亮”或“不亮”)

3.如图所示,当开关S闭合后,三盏灯并联的电路是()

4.如图所示。灯L和Lz是联的,闭合开关,电流表随的示数是L2A,电

流表⑥的示数是0.4A则通过灯L的电流是A,通过灯L2的电流是A,电流

表国测量的是的电流。

29.如图所示电路中

(1)若使L、L2串联,则应闭合,断开;

(2)若使L.、L2并联,则应闭合,断开;

(3)如果闭合$、S3而断开S2,则灯亮;

(4)同时闭合开关和是不允许的。

7、如图所示,S闭合后,4的示数是,4的示数为4的3倍,则4的示数为

A.0.4AB.

C.0.6AD.1A

例1如图所示电路,的示数是

1||z

24与白君则通过“J石的电流强度一©

L

解析:接有电流表的电路,可以把电流表当成

一段导线,这样可以把这个电路等效成下图电路。从图可看的电

流,所以还可看出不!加国考的总电流,

----J-'l~

即4T测的是《不应的总电流,艮

/J+A=3A,则4=3A—2A—

iAo妾------

答案:Zi=lAo与9^

8.根据左图中所示的电路图将右图中的实物连接起来。.

9.一个实物电路,请你帮他画出这个电路的电。路图。

10.如图所示,要想使L和Lz组成并联电路,并只测量L2的电流和电压,如

第2节电路的连接

教学目标

知识及技能:

1.通过学生动手实验,找出串.联、并联,两种连接的不同。

过程及方法:

一握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3.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重点通过实验理解串联、,并联电路。

难点根据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判断电路的连接方法。

教具电池组,小灯泡,开关,导线,投影胶片数张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二演示实验,引入新课。

如图是一个简单的.电路,实际,电路中往往比较复杂,现在有一个电源一

个开关、二个灯泡、导线若干,请同学们设计一下,使一个开关同时控制两

盏灯泡亮暗的电路图。

三新课讲授。

1串联电路:把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组成的电路。

依电路图连线演示,观察分析共同.归纳特点:

电路中各个元件按顺次连接;电流没有分支点;开关在任一处的作用-

样;一灯坏了,其它灯也不亮。

利用这些特点可用于判断电路是否串联电路。

2关联电路.:把元件并列连接起来组成的电路。.

教师画出电路图,学生动手连接和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共同归纳特点。

①电流有两条(或多条)路径;②各元件可以独立工作,一个灯坏了,其

它灯还亮。;③干路的开关控制整个干路,支路的开关只控制本支路。

利用这些特点可用于判断电路是否并联电路。

试分析教室里的灯是怎样连接的

3列举常见的串联和并联电路的例子。

串联:小彩灯。并联:建筑物轮廓的彩灯。

指导看①课本中家用电器的连接图的和电冰箱内的电路图。②讨论章末

习题第5题。

4.小结(略)

教学反思:

第3节活动:电路创新设计展示

教学目标

知识及技能:

1.通过学生动手实验,找出串联、并联,两种连接的不同。

过程及方法:

,学生掌握串、并联电路的特点。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3.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重点通过实验理解串联、并联电路。

难点根据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判断电路的连接方法。

教具电池组,小灯泡,开关,导线,投影胶片数张

教学过程

一、改进小彩灯的连接电路

展示装饰用的小彩灯的实物(或图片),让学生分析并画出电路图。

连接类似电路,随意将其中一个小灯泡拧松,将导致电.路开路,让学生总

结得出结论:该电路的缺点是如果有一个小灯泡烧毁了,将使整串小灯泡全

部熄灭。并且提出问题:.如何改进电路?由学生讨论提出解决方案:(不限

制学生思路,只要方案可行都可由学生一试)。

高电压

r®-iHXHr-®-|

图1

X

r-—X

电L00T

-—

图2万案2

二、回答问题正确显示器

展示竞赛抢答器、回答问题正确显示器,并展示如图用曲别针所做的简易

回答问题正确显示器。

图3回答问题正确显示器

把电池和小灯泡连接起来,并留出接线头4B,提问者把接线头A及

左排一个曲别针接触,表示提出一个问题,回答者把线头B及右排一.个曲

别针接触,表示选出一个答案。只有选择正确答案时,小灯泡才亮,错误时

灯不亮。让学生讨论硬纸板后面的电路连线,并对这个小制作进行评价。

提出问题:能不能设计出一个回答正确时绿灯亮,回答错误时红灯亮的装

置?

三、病房呼叫电路

图4病房呼叫电路

展示由学生设计的呼叫电路。

每张床边都有一个开关,每个开关及护士值班室里的一个灯泡相对应,某

一床位病人按下开关后值班室中对应的电灯亮。

提出问题:如果在值班室,当病人呼叫时,不仅有灯光显示,还需有声音

呼叫,应当怎样改进呼叫电路?

由学生讨论提出改进方案。

图5参考万案1——Y

图6参考方案2

四.、拓展设计:可随手开关灯的电路

为了节约用电,往往要我们能随手关灯,假如有一个长长的过道,只在中

间安装了一盏灯。你能否设计一个电路,在过道两头各安装一个开关,使

我们通过过道时,能够在一头把灯打开,走到另一头后又可以把灯关掉?

让学生课后思考,并注意观察此类电路,猜想并画出它的电路图。参考电路

图如下。

第五章探究电流

第1节电流

教学目标

知识及技能:1.使学生理解电流的定义。

2.会进行电流单位的换算,1安的物理含义。

3.会用电流的定义和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过程及方法:

4使学生认识电流表及符号。

5.会读电流表的示数,能正确使用电.流表。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6.会按照电流表使用规则正确使用电流表。

7.研究串联电路、并联电路中的电流关系。

重点理解电流的定义;正确使用电流表。

难点会用电流的定义和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熟练地正确使用电流表及正确

读数;正确使用电流表;用电流表测量.并联电路中的电流关系。

教学过程

(I)

一.复习:提问:(1)什么叫电流?电流的方向是怎样规定的?

(2)什么叫电量?.电量的单位是什么?

二.引入新课

,电流不但有方向,而且有大小。

三.进行新课

提出问题:电流看不见、摸不着,怎样判断导体中电流的大小?为了解决

这个问题,让我们一起做一面的实验。

1.电流的热效应:任何导体中有电流通过的时候,导体都要发热,这种现象

叫做电流的热效应。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可以判定电流的存在,能不能判定电

流的大小呢?演示实验:P66实验

由以上两个实验可见:电流越大,相同时间内电流产生的热越多,灯也越

亮。

怎样表示电流的大小呢?(用水流类比法)

2.电流

①电流是表示电流的大小的物理量,它的符号是“I”。

②定义:把1秒内通过导体某横截面的电量(Q),叫做电流。

③公式:I二Q/t

④单位:在国际单位制里,电流的单位是安培,简称安(A)o

1安=1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