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血的观察和护理学习培训课件_第1页
出血的观察和护理学习培训课件_第2页
出血的观察和护理学习培训课件_第3页
出血的观察和护理学习培训课件_第4页
出血的观察和护理学习培训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出血的观察与护理XX科主讲人:XXX目录Contents1相关知识(RelatedKnowledge)2观察与护理(ObservationandNursing)主要内容相关知识(RelatedKnowledge)出血在医学上,血液自心、血管腔外出,称为出血(hemorrhage),流出的血液逸入体腔或组织内者,称为内出血,血液流出体外称为外出血。出血的定义出血的分类漏出性出血由于毛细血管后静脉、毛细血管以及毛细血管前动脉的血管壁通透性增高,血液通过扩大的内皮细胞间隙和受损的血管基底膜而漏出于管腔外的。按血液逸出的机制可将出血分为破裂性出血和漏出性出血两种。出血的分类破裂性出血由心脏或血管壁破裂所致。破裂可发生于心脏,也可发生于动脉,其成因既可为动脉壁本身的病变,也可因动脉旁病变侵蚀动脉壁。静脉破裂性出血的原因除创伤外,较常见的例子是肝硬变时食管静脉曲张的破裂。毛细血管的破裂性出血发生于局部软组织的损伤。出血的病理生理血管壁损害:常见于缺氧;败血症;变态反应性血管炎等血小板减少和功能障碍,如: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等血小板的结构和功能缺陷:多为先天性,如血小板功能不全等凝血因子缺乏:血友病,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等因子先天性缺乏等1234观察与护理(ObservationandNursing)出血的观察出血部位皮肤粘膜:淤血紫癜瘀斑皮下出血直径<2mm3-5mm>5mm内脏出血:咯血、呕血、便血、血尿及阴道出血;颅内出血:最严重,多危及生命;血液病出血特点:多部位出血。出血的观察出血程度轻度出血:<500ml,无明显症状中度出现:500-1000ml收缩压<90mmHg重度出血:>1000ml

收缩压<60mmHg,心率>120次/分出血的观察伴随症状伴口腔粘膜血泡:血小板明显减少,严重出血的征兆;伴呕血和黑便:消化道出血;伴视物模糊,呼吸急促,喷射性呕吐,颈项强直,昏迷:颅内出血;伴淋巴结肿大及骨髓疼痛: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伴头晕、乏力、心悸、心动过速血压下降、大汗淋漓:失血性休克。颅内出血出血的处理方法方法:用干净纱布或其他布类物品直接按在伤口出血处;适用:动脉出血;注意事项:仅短时间使用,有条件时应尽快换用其他止血方法。伤口直接压迫指压止血出血的处理方法方法:用手指把出血部位近端的动脉血管压在骨骼上,使血管闭塞,血流中断而达到止血目的。这是一种快速、有效的首选止血方法。适用:动脉出血。注意事项:止住血流后,应根据具体情况换用其他有效的止血方法,如填塞止血法、止血带止血法等。按压时间应在10~15分钟内。四肢止血时,应将患肢抬高至超过心脏高度。出血的处理方法方法:伤口覆盖无菌敷料后,再用纱布、棉花、毛巾、衣服等折叠成相应大小的垫,置于无菌敷料上面,然后再用绷带、三角巾等紧紧包扎,力度应把握在不仅包扎后止血有效,而且远心端动脉还在搏动。适用:小动脉以及静脉或毛细血管的出血。注意事项:伤口内有碎骨片时,禁用此法,以免加重损伤。加压包扎止血出血的处理方法是四肢较大动脉出血时救命的重要手段,用于其他止血方法不能奏效时。但如果使用不当,可出现肢体缺血、坏死以及急性肾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止血带止血出血的处理方法操作方法充气止血带其压迫面积大,对受压迫的组织损伤较小,并容易控制压力,放松也方便。橡皮止血带在准备结扎止血带的部位加好衬垫,以左手拇指和食、中指拿好止血带的一端,另一手拉紧止血带围绕肢体缠绕一周,压住止血带的一端,然后再缠绕第二周,并将止血带末端用左手食、中指夹紧,向下拉出固定即可。止血带止血出血的处理方法止血带不宜直接结扎在皮肤上,应先用三角巾、毛巾等衬垫,然后再用止血带。往往把止血带结扎在靠近伤口处的健康部位,有利于最大限度地保存肢体。结扎止血带要松紧适度,以停止出血或远端动脉搏动消失为度。一般止血带的使用时间不宜超过2~3小时,每隔40~50分钟松解一次止血带止血使用注意事项1.休息与活动出血仅限于皮肤粘膜且轻微者,原则上无需现在;若血小板<50x109/L,应减少活动,增加卧床休息时间;如严重出血或血小板<20x109/L,必须绝对卧床休息,此时应警惕脑出血。出血的护理措施2.饮食高能量、高蛋白、高维生素少渣饮食;禁食过硬、过于粗糙的食物,禁酒及刺激性食物;保持大便通畅,防止便秘;餐前后可用冷苏打水含漱口;过敏性紫癜者应就避免过敏食物。出血的护理措施3.病情观察定时测血压、心率,注意患者意识状态;观察皮肤出血部位、出血范围、出血量等;突然出现剧烈头痛、呕吐、眼底出血者,警惕颅内出血。出血的护理措施出血的观察与护理目录Contents1相关知识(RelatedKnowledge)2观察与护理(ObservationandNursing)主要内容相关知识(RelatedKnowledge)出血在医学上,血液自心、血管腔外出,称为出血(hemorrhage),流出的血液逸入体腔或组织内者,称为内出血,血液流出体外称为外出血。出血的定义出血的分类漏出性出血由于毛细血管后静脉、毛细血管以及毛细血管前动脉的血管壁通透性增高,血液通过扩大的内皮细胞间隙和受损的血管基底膜而漏出于管腔外的。按血液逸出的机制可将出血分为破裂性出血和漏出性出血两种。出血的分类破裂性出血由心脏或血管壁破裂所致。破裂可发生于心脏,也可发生于动脉,其成因既可为动脉壁本身的病变,也可因动脉旁病变侵蚀动脉壁。静脉破裂性出血的原因除创伤外,较常见的例子是肝硬变时食管静脉曲张的破裂。毛细血管的破裂性出血发生于局部软组织的损伤。出血的病理生理血管壁损害:常见于缺氧;败血症;变态反应性血管炎等血小板减少和功能障碍,如: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等血小板的结构和功能缺陷:多为先天性,如血小板功能不全等凝血因子缺乏:血友病,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等因子先天性缺乏等1234观察与护理(ObservationandNursing)出血的观察出血部位皮肤粘膜:淤血紫癜瘀斑皮下出血直径<2mm3-5mm>5mm内脏出血:咯血、呕血、便血、血尿及阴道出血;颅内出血:最严重,多危及生命;血液病出血特点:多部位出血。出血的观察出血程度轻度出血:<500ml,无明显症状中度出现:500-1000ml收缩压<90mmHg重度出血:>1000ml

收缩压<60mmHg,心率>120次/分出血的观察伴随症状伴口腔粘膜血泡:血小板明显减少,严重出血的征兆;伴呕血和黑便:消化道出血;伴视物模糊,呼吸急促,喷射性呕吐,颈项强直,昏迷:颅内出血;伴淋巴结肿大及骨髓疼痛: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伴头晕、乏力、心悸、心动过速血压下降、大汗淋漓:失血性休克。颅内出血出血的处理方法方法:用干净纱布或其他布类物品直接按在伤口出血处;适用:动脉出血;注意事项:仅短时间使用,有条件时应尽快换用其他止血方法。伤口直接压迫指压止血出血的处理方法方法:用手指把出血部位近端的动脉血管压在骨骼上,使血管闭塞,血流中断而达到止血目的。这是一种快速、有效的首选止血方法。适用:动脉出血。注意事项:止住血流后,应根据具体情况换用其他有效的止血方法,如填塞止血法、止血带止血法等。按压时间应在10~15分钟内。四肢止血时,应将患肢抬高至超过心脏高度。出血的处理方法方法:伤口覆盖无菌敷料后,再用纱布、棉花、毛巾、衣服等折叠成相应大小的垫,置于无菌敷料上面,然后再用绷带、三角巾等紧紧包扎,力度应把握在不仅包扎后止血有效,而且远心端动脉还在搏动。适用:小动脉以及静脉或毛细血管的出血。注意事项:伤口内有碎骨片时,禁用此法,以免加重损伤。加压包扎止血出血的处理方法是四肢较大动脉出血时救命的重要手段,用于其他止血方法不能奏效时。但如果使用不当,可出现肢体缺血、坏死以及急性肾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止血带止血出血的处理方法操作方法充气止血带其压迫面积大,对受压迫的组织损伤较小,并容易控制压力,放松也方便。橡皮止血带在准备结扎止血带的部位加好衬垫,以左手拇指和食、中指拿好止血带的一端,另一手拉紧止血带围绕肢体缠绕一周,压住止血带的一端,然后再缠绕第二周,并将止血带末端用左手食、中指夹紧,向下拉出固定即可。止血带止血出血的处理方法止血带不宜直接结扎在皮肤上,应先用三角巾、毛巾等衬垫,然后再用止血带。往往把止血带结扎在靠近伤口处的健康部位,有利于最大限度地保存肢体。结扎止血带要松紧适度,以停止出血或远端动脉搏动消失为度。一般止血带的使用时间不宜超过2~3小时,每隔40~50分钟松解一次止血带止血使用注意事项1.休息与活动出血仅限于皮肤粘膜且轻微者,原则上无需现在;若血小板<50x109/L,应减少活动,增加卧床休息时间;如严重出血或血小板<20x109/L,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