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案【10篇】_第1页
初中物理教案【10篇】_第2页
初中物理教案【10篇】_第3页
初中物理教案【10篇】_第4页
初中物理教案【10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中物理教案【10篇】初中物理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压力的概念和方向,理解压强的概念、公式、单位,并能应用压强知识进行有关计算,知道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制定计划、设计实验、操作实验、观察实验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论证、概括出规律性结论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探究实验中,体会到客观规律的可认识性和有效的利用规律,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积极研究探索科学知识的精神。【学情与教材分析】1.学情分析对于初中二年级的农村学生在知识和能力等方面都不相同,这年龄段的学生具有好奇好动好胜心理特点,且大多思维活跃,可塑性强,学习积极性高,平时由于注意激发学生的认识需要,使学生对物理有兴趣,学习有信心,且课堂气氛好,师生配合融洽。2.教材分析压强的概念是贯穿本章的核心概念,是本章后三节的基础,教材的编写采用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思路。压力和压强的概念及培养学生研究问题和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本节的教学重点,用压强知识解释和解决问题和制定计划、设计实验、分析、论证、交流、评估、最后概括出规律的方法的掌握,是本节的教学难点。【教学准备】图钉、方砖、泡沫塑料、水果刀等。【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教师提问:1.大家见过怎样用斧子砍树吗?是用斧刃砍,还是斧背?为什么?2.同学们观察过自己的书包带子吗?觉得宽带子好,还是细带子好,为什么?请大家拿出你们的三角板,按书中图的方法做一做。感受有什么不同,知道是为什么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道理。二、新课教学。前面我们学过重力,弹力,摩擦力,浮力等今天我们学习一种新的力——压力对于压力我们分析一下,我们知道压是个动词那么那我同学来给我们演示一下压这个动作。请同学演示自己据一些例子请画出在下面四种情况下支持面上所受力的方向。在物理学中,将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提出问题:请同学们分析重力与压力的区别?以放在物理课桌上的课本为例。分析归纳:课本受到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桌面受到压力的施力物体是课本。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压力的方向是垂直于接触面的。1.感受压力的效果。2.实验探究发给每桌一个图钉,请学生用食指和大拇指轻轻地夹着图钉,感受一下,为什么两个手指的感觉不相同呢?举例:为什么人在雪地上行走时脚容易陷进积雪中,而穿上宽宽大大的滑雪板时不仅不会陷进雪里,还能在雪地上滑行?1.压力的作用效果。提出问题: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学情预设:学生的猜想可能是多种多样的,教师要针对实际情况做好引导工作,为引入演示实验做好铺垫。)学生猜想: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和压力的大小有关,或猜想还与其他什么因素有关。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猜想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两个因素有关。所以,用控制变量法,控制受力面积相同,研究压力大小对作用效果的影响;再控制压力相同,研究受力面积大小对作用效果的影响。选用器材:两块砖和一泡塑料。设计意图:把两块砖和一块砖分别放在泡沫塑料上所产生的压力大小不同,但把两块砖叠起来平放与一块砖平放的受力面积相同,因此,可以比较出压力的大小对压力效果的影响;把同一块砖平放与立放能保证压力相同而受力面积不同,可以得出受力面积对压力作用效果的影响。参照课本实验。(1)把一块砖平放在泡沫塑料上,观察压力的作用效果。(2)把两块砖叠放在泡沫塑料上,观察压力的作用效果。(3)把一块砖竖放在泡沫塑料上,观察压力的作用效果。收集证据:图(a)、(b)受力面积相同,但压力不同,图(b)受到的压力大,产生的形变大,作用效果明显。图(a)、(c)压力相同,但受力面积不同,图(c)的受力面积小,产生的形变大,作用效果明显。分析论证:当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当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2.压强的计算3.物理学中,把单位面积上所受到的压力大小叫做压强。压强的计算公式为:P=FS。(P表示压强,F表示压力,S表示受力面积。)压强的单位是由压力和受力面积的单位组成的复合单位,写作“N/m”,物理学中称为帕斯卡。帕斯卡是非常小的单位;我们把三粒芝麻压成粉,均匀地分布在1cm2的面积上,所产生的压强约为1Pa。引导学生阅读课本“信息窗”,让学生对帕斯卡有所了解。【知识链接】帕斯卡是法国著名的物理学家数学家,1623年6月19日生于法国克莱蒙费朗,1662年8月19日逝世于巴黎,享年39岁。帕斯卡在物理学方面的主要贡献是:对流体力学、静力学和大气压强的研究。托里拆利实验的消息传到法国后,引起了帕斯卡的极大兴趣,在1646年10月,他几次重复了托里拆利的实验,均获成功。1646-1647年,他准备了几根长度约12m的各种形状的玻璃管,把它们固定在船的桅杆上,分别用水和葡萄酒做实验,帕斯卡根据这次实验的结果,在1647年10月出版的《关于真空的新实验》一书中指出,管内出现的空隙确实是真空。帕斯卡还做过大气压随高度变化和虹吸现象的实验。1648年9月19日,帕斯卡让他的内弟佩里埃把气压计带到克莱蒙附近高约1000m的多姆山,在山上进行实验,看出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少(山顶比山脚的水银柱高度低8.5cm);他自己也在巴黎的圣杰克塔顶做过同样的实验。帕斯卡把真空存在的论证和大气压强联系起来,进而把两者放在更为一般的“流体平衡”理论中来加以阐述,说山顶实验使他“亲眼看到自然界中最轻的流体——空气和最得的流体——水银之间的平衡。”实际应用:比较坦克与图钉所产生的压强。例题:一辆质量为12t的坦克,每条履带与地面的接触面积是1.5m2;一颗图钉尖的面积是0.05mm,手指对图钉帽的压力是20N。试比较坦克对地面的压强与图钉尖对墙的压强的大小。已知:坦克的。质量m=12×103kg,履带面积S1=1.5m2,图钉所受压力F2=20N,面积S2=0.05mm2。求:坦克对地面的压强P1和图钉尖对墙面的压强P2,并比较其大小。解:坦克对地面的压力:F1=G=mg=12×103kg×9.8N/kg=1.18×105N。地面的受力面积:S1=1.5m2×2=3m2.坦克对地面的压强:P1===3.93×10Pa。图钉尖对墙的压力:F2=20N。墙的受力面积:S2=0.05mm2=5×10-8m2。图钉尖对墙面的压强:P2==4×108Pa。比较可知,图钉虽小,但是它对墙面的压强却远大于坦克对地面的压强。设计意图:通过对压强的相关计算进行练习,加强对于压强知识的进一步掌握和应用。交流与讨论:估算自己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行走时和站立时的压强一样吗?如何估算每只脚的面积?采用的方法:割补法测面积。根据质量计算重力,得到人对地面的压力,代入公式P=FS进行计算。4.压强的增大与减小。提出问题:怎样才能增大压强?怎样才能减小压强?分析归纳:压力一定时,减小受力面积可以增大压强;受力面积一定时,增大压力可以增大压强。压力一定时,增大受力面积可以减小压强;受力面积一定时,减小压力可以减小压强。应用:(1)把两个核桃同时放在一只手上捏,由于两个核桃互相挤压,其接触面积非常小,产生的压强很大,很容易把核桃压开。(2)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功”,它的科学道理是什么?答: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的应用:钉子、箭头、刺刀、长矛等。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的应用:建筑物的地基、载重汽车的轮子比普通汽车的轮子多、学生的书包做成双肩背且背带做得比较宽。三、课堂小结。1、基础知识。(1)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2)受力物体与施力物体相互接触,并相互挤压的那部分面积叫受力面积。(3)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大小叫做压强。公式:P=FS,单位:Pa。2、研究方法。通过猜想、分析、制定实验计划、设计实验方案、操作实验、分析论证得出压强的规律。四、课堂反馈。1、推土机对地面的压力也很大,为什么它可以在土路上工作而不陷入泥土中?(答案:通过增大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2、往地里打桩,为什么要把桩的下端削成尖形?(答案:减小受力面积,增大压强。)3.书包的背带为什么要做得很宽?(答案:增大受力面积,减小压强。)4.将边长为3dm的立方体铜块放在上表面面积为100cm2的水平放置的铁块上。求铁块上表面受到铜块的压强是多少?(铜的密度P=8.9×103kg/m3,g=10N/kg)分析:找到受力面积是解决本题的关键,铜块的底面积900cm2,大于支持面的面积100cm,所以受力面积是100cm。(答案略)【设计思路】1.本节从学生常见的但没有思考过的现象引入新课,意图引起学生的学习物理兴趣;再介绍压强的铺垫重点知识压力,通过对四个图例的分析来理解压力的的概念;提出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问题,用演示实验的方法进行探究;为了描述压力的作用效果,用类比的方法引入压强的概念;之后对压强的相关计算进行练习,并口头解释压强现象,解决课前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寻找增大与减小压强的方法,突出物理学是描述自然现象,解决实际技术问题的学科。2.在教学过程中总是鼓励学生积极动脑,通过演示实验的活动,学习物理概念和规律,体验科学的乐趣,了解科学方法,获取科学知识逐步树立科学创新精神。3.本节课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获得结论,培养了能力,使学生能够主动学习,课堂气氛活跃,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大大提高,通过对压强的相关计算进行练习加强对于知识的进一步掌握和应用。初中物理教案篇二[设计意图]通过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使学生深化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复习目标]掌握质量,密度,比热容等物理量,巩固天平,量筒等仪器的使用方法。能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手脑并用,合作探究的科学精神。[复习重点和难点]密度和比热容知识的理解运用[教具和学具]天平,量筒,一元硬币,五角硬币,磁铁,三角板,刻度尺,铁汤匙和塑料汤匙[教学过程]教学阶段与时间分配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点评一、了解硬币(20分钟)1、用天平分别称出一元硬币和五角硬币质量,并加以比较。测量中要注意天平的使用方法。(能否用没有砝码的天平比较出两枚硬币的质量大小呢?)2、请大家比较两枚硬币的密度,要求大家设计表格,记录你测量的数据。最好能用两种方法来测量密度。3、自选器材,探究这两枚硬币还有那些性质。动手测量硬币的质量,进一步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并提出可以把两枚硬币分别放在调节好的天平两边来比较他们的质量。自主设计测量密度的实验表格,提出不同的测量密度的方法。(一种用天平和刻度尺,一种用天平和量筒),最好能引导学生自发的把桌上的硬币拿到一起,用测多算少的方法来测量硬币的厚度。学生研究总结出两种硬币是否可以被磁铁吸引通过这个活动大家要掌握天平量筒的使用方法,学会从多个角度解决问题,并且能够研究发现一些新的问题二、解释生活中的现象(8分钟)水的比热容比较大,生活中有很多地方用到了这一性质,请大家总结自己知道的现象,交流一下学生讨论交流每个小组的讨论结果总结每个小组的讨论,让大家对比热容有更深刻的理解三、物质有哪些物理属性?(10分钟)总结学过的物质的物理属性,请同学们设计实验从物质的物理属性的角度比较铁汤匙和塑料汤匙从密度角度比较从比热容的角度比较从硬度角度比较从导电性角度比较从导热性角度比较制造每一件物品的选材都要根据它的用处,我们要把不同物理属性的物质用在最适合的地方四、总结知识点(7分钟)归纳质量,密度,比热容的物理意义及其单位,复习课后的知识梳理学生听讲[教学资源]复习课往往比较枯燥,在解释生活中的现象的时候可以上物理课件圆,发光的小球等网站下载flash,配合课堂使用[教学评析]从运用知识的角度来复习本章内容,以为是复习课,教师只需要在适当的时候做必要的引导,大部分活动让学生自主完成。这样学生不但认识了知识,也用过了这些知识。初中物理教学设计篇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①知道升华和凝华的概念。②知道升华要吸热,凝华要放热。③知道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2、能力目标观察实验,认识物体变化,形成初步的观察、实验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3、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探索一些自然现象奥秘的兴趣及培养学生关心环境的环保意识。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培养其社会责任感。教学重难点1、察实验,认识物体变化,形成初步的观察、实验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2、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探索一些自然现象奥秘的兴趣及培养学生关心环境的环保意识。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教师:前面我们学习了哪几种物态变化?发生这些物态变化的条件是什么?学生:思考想一想,然后填写下列空白。教师:培养复习的好习惯且可以“温故知新”二、引入课题教师:除了以上四个物态变化,还有没有其它变化吗?学生:讨论:还有没有其它物态物态变化?教师:引导学生思维的方向,培养学生的联系实际和探索思维。学生:观看新旧灯泡的实物投影,观察、对比灯丝的粗细。教师:创设问题的情境,引发学生的兴趣和质疑。提出问题:为什么用久的灯丝会变细?学生:思考、分析、小组讨论,回答:物体不需要经过液华过程,直接变成了气体和固体。教师:直接引出升华和凝华的概念。物体由固体直接变成气体的过程叫升华;物体由气体直接变成固体的过程叫凝华。三、实验:碘的升华和凝华教师:通过实验“碘的升华和凝华”让学生想想“升华和凝华”过程需要什么条件?是要放热还是要吸热?引导学生观察物态变化条件。培养学生的联系对比思维。学生:分组实验,观察互逆过程现象,回答:升华过程中需要吸热;凝华过程需要放热。四、常见的升华和凝华现象教师:播放雾松、冰箱内结霜的图片及冰冻的衣服变干的动画,引导学生观察分析物态变化现象和过程。学生:观察、思考、判断,进一步了解现实生活中的升华、凝华现象。教师:让学生对现实生活中的升华凝华提出实例。想一想:除此之外,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属“升华和凝华”,同学们可根据课前收集的信息回答。学生:感受、思考、分析、讨论收集到的。信息并综合应用联系发散思维,回答:“樟脑丸”变小、“干冰”制冷、灯丝变细等是升华;霜的形成、灯泡发黑、玻璃窗的冰花等是凝华。教师: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让学生感受物理来源于生活。加深对“升华凝华”的认识。教师:指导学生阅读《科学世界》。让学生阅读“科学世界”的内容,学生根据所学的“物态变化”知识来对此现象做出解释。学生:分析、小组讨论。教师:培养学生寻找答案的过程,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现象中的物理学道理,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五、小结教师:请学生对照板书进行小结。学生:思考,总结归纳本课的主要内容,谈谈学生学习感受。教师: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加深对重点知识的理解。初中物理教案篇四(一)教学目的1.知道力的单位是牛顿。2.会正确使用弹簧秤,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二)教具弹簧秤、木块。(三)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1.什么是力?力产生的效果有哪些?2.在弹簧下挂一物体,物体对弹簧有一拉力,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各是什么?说明这个力产生什么效果。二、新课引入教师:请大家看课本图87和图88。回答这两个图说明了什么?(学生回答)这两个图说明了力有大小。教师:生活中我们发现有的力很大,有的力很小。起重机把大块的建筑材料吊起来,起重机对物体向上的拉力非常大。我们背着书包上学,我们用的力很小。我们需要对力的大小进行测量。三、力的单位教师:要测量力的大小,首先应该规定力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这是为了纪念伟大的科学家牛顿而命名的。牛顿这个单位是怎样规定的,在初中阶段暂时不能讨论,我们只要对“牛顿”这个力的单位有初步的感性认识就够了。多大的力是1牛顿?你拿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是1牛顿。拿起一块砖用的力大约是20牛顿。运动员举起杠铃时需要用1000至3000牛顿的力。四、弹簧秤教师:有了力的单位还不够,要测量力的大小还需要有测量工具。测量力的工具是测力计,常用的测力计是弹簧秤。1.弹簧秤的原理教师演示并讲解:我们知道,弹簧受到拉力就要伸长,拉力越大,弹簧伸长的越长。弹簧秤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2.观察弹簧秤(l)弹簧秤上刻度数值是用什么作单位的?(学生观察、回答:弹簧秤上的刻度数值用牛顿作单位)(2)弹簧秤上最大刻度的数值是多少?(学生回答:最大刻度数值是5牛顿)教师:弹簧秤上最大刻度数值就是这个弹簧秤的量程。弹簧秤受到的力最大不能超过它的量程,否则弹簧秤就会损坏。我们今天所用的弹簧秤的量程就是5牛顿。(3)弹簧秤的最小刻度是多少?(学生回答:0.2牛顿)教师:不同的弹簧秤的最小刻度不一定相同,应该根据刻度数值和格的数目去计算。(4)零刻度的调整教师:看看你所用的弹簧秤,当不受拉力时,指针是不是对准零刻度线,如果没对准,请你调整好。(学生调整)教师:使用弹簧秤测量力的大小时,应该先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进行零刻度的调整。3.学生实验(1)用手拉弹簧秤的钩,大家亲自感受1牛顿和5牛顿的力有多大。(学生操作)(2)每人一个木块,用弹簧秤拉着它在空中静止不动,测量拉力。(学生操作)(3)使木块匀速直线上升,拉力多大?(学生操作)(4)木块在水平桌面上匀速直线运动,拉力多大?(学生操作)教师:从刚才的实验可以看出,同一个木块在空中静止和匀速直线上升时,拉力大小相等。拉着木块在桌面上匀速直线运动时所需要的力远比拉着它匀速上升时的拉力小得多。正因为这个道理,很多沉的东西我们搬不动,但是可把它推动。(5)现在用一根头发拴在弹簧秤的钩上。测量将头发拉断时的拉力多大。(学生操作)教师:人的头发的强度随人的年龄大小而变,成年人的头发强度大,小孩和老人的头发强度小。五、总结1.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字母N表示。2.力的大小用测力计测量,常用的测力计是弹簧秤。3.使用弹簧秤时,应先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进行零刻度的调整。测量力时,不得超过它的量程。六、作业1.复习课文。2.完成节后的练习。初中物理教学设计篇五一、教学目标通过一学期的教育教学,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物理世界,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能对周围的自然世界有一个更深入的,更加科学的认识。二、教材分析本学期的具体教学内容有第六章电压电阻本章是学习电学知识、掌握欧姆定律的基础。学生只有在掌握了最基本的电学知识后才能再进行以后的学习。1、能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能说出生活、生产中采用简单串联或并联电路的实例;2、会使用电压表;第七章欧姆定律本章是电学中的一个重要定律,在初中电学中处于核心地位,既是后面学习“电功率”的基础,也是理解日常生活中电学知识的基础。1.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2.理解欧姆定律,并能进行简单计算;3.了解家庭电路和安全用电知识。有安全用电的意识;第八章电功率本章在学习了欧姆定律的基础上,把对电学的研究拓展到电能和电功率。既是重点又是难点。1.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2.理解电功率和电流、电压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计算。区分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3.知道在电流一定时,导体消耗的电功率与导体的电阻成正比;4.了解家庭电路和安全用电知识,有安全用电的意识;第九章电与磁本章主要讲述磁现象、电流的磁场、电磁铁及其应用、电动机、电磁感应及其应用。既是重点又是难点。1.能用实验证实电磁相互作用2.通过实验,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3.通过实验,了解通电导线在磁场中会受到力的作用,力的方向与电流及磁场的方向都有关系4.通过实验,探究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第十章信息的传递本章主要讲述了电磁波及信息的传递。1.知道光是电磁波。知道电磁波的传播速度;2.了解电磁波的应用及其对人类社会和社会发展的影响;3.能举例说明电磁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三、学生基本情况。八年级学生参差不齐,尖子生少,学困生多,两极分化突出,上课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不够灵活,这需要教师在教法和学生学习方法上作进一步的改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进行探究式的学习从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四、教学措施。1、认真做好演示实验,让学生自己做好随堂探究实验,尽量进行直观教学。2、加强概念规律教学,训练学生对知识概括整理能力。3、注重“辅优转差”工作。4、渗透目的教育,提高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兴趣。5、结合教学实际狠抓“双基”,全面提高,重点辅优,全面发展。五、具体时间安排如下:周数日期内容第1周2.283.3电压(1)探究串、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1)第2周3.43.10电阻(1)变阻器(1第3周3.113.17探究电阻上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1)欧姆定律及应用(1)第4周3.183.24测量小灯炮的电阻(1)欧姆定律和安全用电(1)第5周3.253.31电能(1)电功率(1)第6周4.14.7电功率(1)测量小灯炮的电功率(1)第7周4.84.11电与热(1)电功率与安全用电(1)第8周4.154.21生活用电常识(2)第9周4.224.28磁现象(1)磁场(1)第10周4.295.4电生磁(1)电磁铁(1)第11周5.65.12电磁继电器扬声器(1)电动机(1)第12周5.135.19磁生电(2)第13周5.205.26现代顺风耳—电话(1)电滋波的海洋(1)第14周5.276.2广播电视和移动通信(1)第15周6.36.9越来越宽的信息之路(1)第16周6.106.16复习和总结(2)第17周6.176.23复习和总结(2)第18周6.246.26复习和总结(2)初中物理教案篇六一、学习目标1.了解电源的发明对人类的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2.记住电流的产生条件和定义式,知道电流的方向是如何规定的。3.了解电源在电路中的作用。记住电动势的概念和单位。了解常用电池电动势的大小。二、自主学习过程任务1:阅读──通往科学真理的艰辛过程1780年,当时,伽伐尼的妻子遵照医嘱,需要食用青蛙腿做的菜肴。伽伐尼将剥去皮的青蛙放在实验桌上的金属板上,金属板在起电机(这是当时大多数实验室都有的时髦装置)的旁边。他的妻子在取一把解剖刀时偶然触及了青蛙的腿神经。这时起电机刚好打出一个火花,同时,青蛙的腿猛烈地抽搐了一下。他发现两手分别拿着不同的金属器械,碰在青蛙的大腿上,能使其腿部的肌肉抽搐,仿佛受到电流的刺激,而只用一种金属器械去触动青蛙,却并无此种反应。针对这些现象,伽伐尼猜想,在动物体内存在着某种电,如果使神经和肌肉同两种不同的金属相接触,再使这两种金属相连接,这种电就会被激发出来,所以这很可能是从神经传到肌肉的特殊的“电流质”引起的“动物电”现代已证明,伽伐尼的假设是错误的。但是他的发现却使电学的研究开始从静电转向动电。所以人们没有忘记伽伐尼的贡献,直到今天英文还把电疗叫galvanism(伽伐尼电)。伏打注意到伽伐尼的实验中使用了不同的金属,而实验中的青蛙腿可以看作一种潮湿的物质,所以就使用能够导电的盐水液体代替动物组织试验之,终于因此发现了电池的原理,做出了著名的伏打电堆与伏打电池。1800年伏打用锌片与铜片夹以盐水浸湿的纸片叠成电堆产生了电流,这个装置后来称为伏打电堆。思考:意大利医学教授伽伐尼和意大利化学物理学家伏打对用相连的两种金属分别接触青蛙肌肉的两个位置,会引起肌肉的收缩实验分别有什么样的认识?伏打为静电转入电流的研究做出了怎样的贡献?任务2:认识电流的概念请你阅读教材16页“电流”:1.电流是怎样形成的?答:。2.电流的产生条件是:和。3.电流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在金属导体中,能够移动的是电子。所以,金属中电流的方向与相反;电解质溶液中有可以自由移动的正、负离子。电流是量。4.电流──描述电流强弱的物理量。定义:通过导线某横截面的与所用的比值。定义式:。单位:;简称,符号,常用单位和。单位换算关系:1A=mA=μA合作学习:1.关于电流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因为电流有方向,所以电流是矢量B.通过导线截面的电量越多,电流越大C.通电时间越短,电流越大;D.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越多,导体中的电流越大。2.下列关于电流方向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电流的方向就是自由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B.电流的方向就是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C.在金属导体中,电流的方向与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D.在电解液中,电流的方向与正离子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同3.在示波管中,电子枪2秒内发射了6×1013个电子,则示波管中电流强度的大小为多少?任务3:认识电源和电动势阅读教材17页“电源和电动势”1.电源两极间电压的大小是决定的,这种特性,物理学中用来描述。2.如何测出电源的电动势:。3.电动势的符号:。电动势的单位:。4.列举出几种常见电源的电动势大小:5.从能量的角度看,电源就是把的装置,电动势反映了电源把其它形式的能转化为的物理量。合作学习1.关于电源电动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源两极间的电压一定等于电源电动势B.电源在没有接入电路时两极间电压等于电源电动势C.所有电源的电动势都是相同的D.2号电池比5号电池的电动势大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用导线把开关、电灯等用电器连接起来就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电路;B.电源是使电路中有持续电流的装置;C.干电池、蓄电池、发电机、电动机都是电源;D.手电筒照明时,电流方向是由电池的负极经灯泡到正极的。3.下图是一块手机电池的标签。你从这个标签中可以了解关于电池的哪些信息?4.某金属导体两端的电压为24V,30s内有36C的电荷量通过导体的横截面,则:每秒钟内有多少个自由电子通过该导体的横截面?导体中的电流有多大?该导体的电阻多大?任务4:小节本节课的内容三、课后练习“问题与联系”1,2,4。四、课外阅读蓄电池将不再污染环境《中国青年报》20xx年9月6日电(记者周欣宇)一种全新的无酸蓄电池──铅氧蓄电池日前通过国家权威机构检测,各项指标均达到或超过国家标准。这意味着有150年历史的蓄电池技术获得了革命性的突破,使得铅蓄电池这一传统污染行业转变为零污染的环境友好型行业成为可能。发明铅氧蓄电池的是兄弟俩──张西琮、张西玟,他们所领导的陕西中和绿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在经历了长达6年的研究之后,终于在蓄电池电解液反应机理研究方面取得突破,并配制出一种复合盐类水溶液替代传统的稀硫酸水溶液。承担此次检测的是工业和信息化部化学物理电源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被公认为行业内的权威检测机构。据介绍,此次送检的三种电池均为工业化生产条件下的产品(非实验室产品)。它们分别是汽车启动电池、电动自行车动力电池和电动汽车专用电池,应用领域及市场前景十分广阔。据专家介绍,目前使用的电池产品大致可分一次干电池(普通干电池)、二次干电池(可充电电池,主要用于移动电话、计算机)、铅酸蓄电池(主要用于汽车、电动车)三大类。关于电池污染,群众最关心、报道最多的是普通干电池。而事实上,如今普通干电池生产过程中不需添加镉、铅、砷等物质,已不再成为严重的污染源。相反,大量汽车电瓶、电动车使用的铅酸蓄电池因为包含铅和硫酸,反倒是垃圾场里最危险的物品之一。据了解,铅酸电池腐蚀后溢出的含铅重金属和酸性物质不但严重污染土壤和水源,对空气环境、生态平衡也会造成破坏,还会引发人体代谢、生殖及神经等方面的疾病,人体铅含量一旦超标,就会导致智力下降,还易诱发儿童恶性肿瘤,甚至导致死亡。与传统的铅酸蓄电池相比,铅氧蓄电池对环境的污染大为降低。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周启星说,铅酸蓄电池的固态、气态污染可以消除,但无法避免水溶性铅重金属离子的污染。铅氧蓄电池的生产工艺虽与铅酸蓄电池的生产工艺相同,但由于采用盐的水溶液代替稀硫酸,铅离子浓度很低,近乎无任何污染排放,极大地减少了铅污染的危险性。此外,铅氧蓄电池用以替代硫酸的复合盐类及添加剂可利用钢铁煤焦化企业排放废物经简单化学合成获得,解决了许多钢铁企业无法处理或需花费大量成本处理的污染排放问题。张氏兄弟已获得铅氧蓄电池方面的3项中国国家发明专利。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提出的(科技查新报告)显示,目前全球尚无同类技术。周启星认为,当今世界面临能源和环境危机,铅氧蓄电池的问世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初中物理教案篇七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大气压,能说出几个证明大气压存在的例子;2、理解大气压产生的原因,并能解释有关现象;3、知道大气压的值是托里拆利实验测定的,记住大气压的值。教学重难点重点:用科学眼光发现大气压强的存在的事例。难点:理解大气压强的应用及变化过程分析。教学过程一、认识大气压●自主预习阅读课本第39面,请自主完成下列问题:1、大气压强确实是(选填“是”或“不是”)存在的。2、大气产生的压强叫大气压,简称气压,一般用p0表示。●小组讨论各小组分工合作,完成下列实验:(1)如图,将塑料挂钩的塑料吸盘紧紧贴在墙上,那么塑料吸盘能否固定在墙壁上而不脱落呢?如果再在塑料吸盘上戳个小孔,塑料吸盘还能否固定在墙壁上?(2)将一玻璃管装满水,用一硬纸片封住管口。再倒转过来,如图,玻璃管中的水会不会流下?如果将玻璃管上端弄一个小孔,玻璃管中的水还会不会流下?(3)用吸管可以吸取杯中的饮料。将饮料杯装满饮料后,再将杯口密封住,用吸管可否吸取杯中的饮料?●教师点拨1、奥托·格里克设计的马德堡半球实验有力地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2、说明:“大气压”与“气压”(或部分气体压强)是有区别的,如高压锅内的气压——指部分气体压强,高压锅外的气压称大气压。●跟踪训练1、下列事例中,利用大气压作用的是(C)A.水往低处流B.医生用针筒把药水推入病人肌肉中C.用吸管吸饮料D.深水潜水员要穿特制的抗压潜水服2、如图所示的实例中,属于利用大气压强的是(C)A.啄木鸟用细长而坚硬的尖嘴插入树皮B.骆驼有宽大的脚掌,不会深陷入沙地C.用吸管将饮料洗到嘴里D.拦河坝被设计成下宽上窄的形状3、如图所示,塑料瓶中灌满水,用一张纸覆盖瓶口,压紧后倒置,瓶中的水和纸都不会下落,是因为大气压作用。若此时在瓶底用针扎一小孔,观察到的现象是纸片和水下落。二、大气压测量●自主预习大气压究竟有多大?阅读第40面的内容,完成以下问题:1、托里拆利实验需要哪些器材?2、请你根据内容简单说说测量大气压强的步骤。3、假如吸盘和桌面的接触面积S为200px2,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为80N,则吸盘表面受到的大气压强为多少帕?●小组讨论为了较准确地测出大气压的值,我们要进行精确测量,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本第40面的“托里拆利实验”,完成以下题目。1、玻璃管内为什么要倒满水银?2、玻璃管内外液面高度差是多少?倾斜玻璃管又会怎样?玻璃管往下插或往上提,管中水银柱的高度会变吗?改用粗管或细管做试验,管中水银柱的高度怎么变?3、实验中玻璃管内水银面的上方是真空,有没有气压?管中的水银柱的液面为什么不下降到与管外相平?根据液体压强的特点,试着解释水银柱产生的压强等于大气压强。4、根据液体压强和密度的有关知识,请你计算760mm水银柱产生的压强是多大?解:760mm水银柱产生的压强p0=ρ汞gh=13.6×103kg/m3×9.8N/kg×760×10-3m=1.013×105Pa.5、托里拆利首次较准确的测出大气压的值,我们把760mm水银柱产生的压强规定为1标准大气压强,1标准大气压强p0=1.013×105Pa=76cmHg压强=760mmHg压强。●教师点拨在解释水银柱产生的压强等于大气压强时,注意先假设玻璃管内与管外页面相平处有一轻质物片,通过分析物片向上和向下受力情况,来得出结论。●跟踪训练1、地球的表面积约5.1×1014m2,地球表面的大气压约1.0×105Pa,则大气对地球表面的压力约为5.1×1019N.2、做托里拆利实验时,测量的大气压强值比真实值小,其中的原因可能是(B)A.玻璃管放得不竖直B.玻璃管内混入少量空气C.水银管内的水银太多D.玻璃管粗细不均3、下图为托里拆利实验的装置图,下列表述正确的是(多选)(AD)A.将玻璃管稍微倾斜,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将不变B.将玻璃管稍微向上提起但没有离开液面,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将变大C.向槽中继续注入少量水银,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将变小D.换用更粗一些的等长玻璃管,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将不变初中物理教案篇八初中物理教案课题什么是力?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知道力的作用效果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提出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探究创新的能力。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使学生感到学习有用,培养学生科学的探索精神,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重、难点:

力的概念(重点)力的作用效果,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难点)教具:

弹簧、乒乓球、排球、磁铁、小车、铁钉、锯片、汽球、海绵;多媒体计算机。教学方法:问题——体验——探究教学法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和内容新课引入先设计悬念,激起学生求知欲,从而引出所要探究的内容“力”,再让学生看课文“?”后面的一段内容,再让学生说出常用“力”字的词及其意义。(接着让学生体验下面的过程)1、学生紧握拳头。2、同桌或后桌的同学互相掰手腕。3、全班学生用力搬起课桌站立10秒钟。让学生谈有什么感觉?引导学生说出原因。先请学生谈谈对力的认识,举出平时用力的一些动词,如:推、拉、压、握……。然后讲解人们对力的认识是从日常生活中开始的,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在日常生活和从事生产劳动中经验的结晶,如:提水、挑物体、拉车、射箭等都不同程度感觉到肌肉紧张。在此基础上,引入“什么是力”的课题。(多媒体投影):

什么是力新课教学:一、力是什么?(多媒体投影)1、观察、演示:(多媒体投影——出示一组运动图片)①在刚才学生的体验下,引导学生得出“力”是人对物体的作用,是人对物体施加了力。②接着让学生思考并提出问题:物体间能否发生力的作用呢?生产中,有没有见过其他物体对物体施加力的情况吗?(教师组织,学生互问互答)③学生思考并举出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多媒体投影)④刚才学生所举的例子都是物体与物体相互接触而发生力的作用的,让学生对此提出不同的意见。(举出一些不接触也能发生力作用的例子)(多媒体投影——a、b图片)a》苹果离开树后能下落;b》铁钉没有接触磁铁,磁铁吸引仍能铁钉;结论:相互接触的物体间能发生力的作用,不直接接触的物体也有力的作用。⑤学生总结出:物理学中的力,是物体对物体推、拉、提、压等的作用,即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有学生对“作用”的疑问,教师对此进行解释:在物理学中通常将物体之间的推、拉、提、压、排斥、吸引等叫做作用。)2、概

括:(多媒体投影)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教师讲解:综上所述,两个物体无论是否接触,它们之间都能发生力的作用,当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一定有另一个物体对它施加这种作用,我们把施加力的物体叫施力物体,受到力的物体叫受力物体。(多媒体投影)(学生懂得从例子中分辨这两种物体)3、多媒体投影上述记录与分析,加深学生对物体力作用的体会4、鼓励学生由体验提出疑问:一个物体能否发生力的作用?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从主观感觉出发,有碍概念的理解,例如:紧握拳头时,手没接触别的物体而肌手也紧张,认为一个物体也能有力的作用(处理方法,让学生握拳体会手指与手掌的相互挤压。手指、手掌为两个物体)。学生总结出:单独一个物体不能发生力的作用。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观察和体验:(多媒体投影和学生实验相结合)提出问题,再次激起学生继续探索的兴趣:一个人摔倒在地是怎么站起来的?1、学生实验:①让全体学生举手拍书桌②学生用双手拉弹簧2、(多媒体投影)①

站在滑板上的学生推墙后的场面;②

游泳时手和脚向后划水,人为什么前进?③

观察球从高处落地后的情况,引导学分析得出结论;3、总结(结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故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4、运用:划船时船浆向哪个方向划?为什么船能前进?(多媒体投影)5、质疑讨论:甲乙两同吵架,甲用手打了乙的脸,脸痛手不痛,是脸受到了力而手没有?6、做一做:让学生吹好气球后,再放开,气球就会从手中飞出去,分析原因。由此你获得什么启示?(多媒体投影——火箭)原因:气球向后压出气体,反过来气体向前推气球三、力的作用效果先提出问题:物体间力的作用看不见,摸不着,怎样知道物体是否受到了力呢?会产生什么效果呢?教师讲解什么是运动状态的改变,由学生的实验概括出结论(多媒体投影和学生实验相结合)1、学生演示:两名学生传接排球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2、学生演示:(1)轻压气球(2)轻拉压弹簧(3)使锯片变弯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3、质疑讨论:(学生实验)学生用手压桌面,桌面看不出变化,从而提出:力作用在物体上并不都是能产生效果的问题。(教师组织学生讨论,通过多媒体投影帮助释疑。)四、理解知识,发展智力:创设教学情境,以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重视个体,激活学生思维,并使学生获的成就感(穿插于过程)1.马拉车时车,车随马前进,可见车受力而马不受力对吗?2.脚踢球时受到的力的施力物体是什么?这时受到球作用的物体是什么?3.人站在地面上不动,人就不受力吗?4.磁铁能够吸引铁钉,铁钉也能吸引磁铁吗?5.玻璃杯摔到水泥地上为什么会碎?6.怎样判断物体是否受到力的作用?7.让学生吹好气球后,再放开,气球就会从手中飞出去,分析原因。由此你获得什么启示?五、探讨总结(多媒体投影)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不能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物体间发生力的作用时,一定有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2、直接接触的物体间可以发生力的作用,不直接接触的物体间也能发生力的作用。3、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能运用这个知识解释生活、生产实际中遇到的一些实例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4、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六、教师结束语:有的力很小:小蚂蚁搬着面包屑,细雨纷飞飘落;分子在吸引,在排斥。有的力很大:狂风巨浪,轰然巨响,火箭腾飞,斗转星移,宇宙奇观,力真美妙!关于力还有更神奇美妙的力学现象,同学们回去后按探究问题探究,如果发现新的问题,我们大家再来共同探讨!七、探究问题1、力的大小如何比较?2、怎样对力进行测量?3、你能利用所学的知识设计一种测量力的工具吗?初中物理教学设计篇九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对物理学这一门自然科学有一个初步的了解,知道物理学知识跟平时的实际生活比较接近,通过“动手动脑学物理”,学生们已对进一步学习物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所以我本着“以学生发展为主”的教育理念,用“生活中的物理”这一思想进行教学,让学生从想学物理到热爱物理。现制定本学期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通过一学期的教育教学,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物理世界,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能对周围的自然世界有一个更深入的,更加科学的认识。二、教材分析本学期的具体教学内容有第六章电压电阻本章是学习电学知识、掌握欧姆定律的基础。学生只有在掌握了最基本的电学知识后才能再进行以后的学习。1、能连接简单的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能说出生活、生产中采用简单串联或并联电路的实例;2、会使用电压表;第七章欧姆定律本章是电学中的。一个重要定律,在初中电学中处于核心地位,既是后面学习“电功率”的基础,也是理解日常生活中电学知识的基础。1.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电压和电阻的关系;2.理解欧姆定律,并能进行简单计算;3.了解家庭电路和安全用电知识。有安全用电的意识;第八章电功率本章在学习了欧姆定律的基础上,把对电学的研究拓展到电能和电功率。既是重点又是难点。1.从能量转化的角度认识电源和用电器的作用;2.理解电功率和电流、电压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计算。区分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3.知道在电流一定时,导体消耗的电功率与导体的电阻成正比;4.了解家庭电路和安全用电知识,有安全用电的意识;第九章电与磁本章主要讲述磁现象、电流的磁场、电磁铁及其应用、电动机、电磁感应及其应用。既是重点又是难点。1.能用实验证实电磁相互作用2.通过实验,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3.通过实验,了解通电导线在磁场中会受到力的作用,力的方向与电流及磁场的方向都有关系4.通过实验,探究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第十章信息的传递本章主要讲述了电磁波及信息的传递。1.知道光是电磁波。知道电磁波的传播速度;2.了解电磁波的应用及其对人类社会和社会发展的影响;3.能举例说明电磁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三、学生基本情况。八年级学生参差不齐,尖子生少,学困生多,两极分化突出,上课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不够灵活,这需要教师在教法和学生学习方法上作进一步的改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进行探究式的学习从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四、教学措施。1、认真做好演示实验,让学生自己做好随堂探究实验,尽量进行直观教学。2、加强概念规律教学,训练学生对知识概括整理能力。3、注重“辅优转差”工作。4、渗透目的教育,提高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兴趣。5、结合教学实际狠抓“双基”,全面提高,重点辅优,全面发展。五、具体时间安排如下:周数日期内容第1周2.28——3.3电压(1)探究串、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1)第2周3.4——3.10电阻(1)变阻器(1第3周3.11——3.17探究电阻上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1)欧姆定律及应用(1)第4周3.18——3.24测量小灯炮的电阻(1)欧姆定律和安全用电(1)第13周5.20——5.26现代顺风耳—电话(1)电滋波的海洋(1)初中物理教案篇十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力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知道力的作用效果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提出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探究创新的能力。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使学生感到学习有用,培养学生科学的探索精神,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重、难点:力的概念(重点)力的作用效果,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难点)教具:弹簧、乒乓球、排球、磁铁、小车、铁钉、锯片、汽球、海绵;多媒体计算机。教学方法:问题——体验——探究教学法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和内容新课引入先设计悬念,激起学生求知欲,从而引出所要探究的内容“力”,再让学生看课文“?”后面的一段内容,再让学生说出常用“力”字的词及其意义。(接着让学生体验下面的过程)1、学生紧握拳头。2、同桌或后桌的同学互相掰手腕。3、全班学生用力搬起课桌站立10秒钟。让学生谈有什么感觉?引导学生说出原因。先请学生谈谈对力的认识,举出平时用力的一些动词,如:推、拉、压、握……。然后讲解人们对力的认识是从日常生活中开始的,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在日常生活和从事生产劳动中经验的结晶,如:提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