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高分作文赏析及名师点评04托物抒情_第1页
高考语文高分作文赏析及名师点评04托物抒情_第2页
高考语文高分作文赏析及名师点评04托物抒情_第3页
高考语文高分作文赏析及名师点评04托物抒情_第4页
高考语文高分作文赏析及名师点评04托物抒情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托物抒情借物抒情,托物言志托物抒情,就是借助某种事物抒发自己的情感,其具体方法有三种:1.借景抒情。写自然景物,融入自己的主观情调,通过对景物色调、声音、光线、动静的安排,表达人物的主观情感。例如:星星在浸透鲜血的白俄罗斯上空悲哀地眨着泪眼。漆黑的夜空像个塌陷的大坑,夜雾似烟,朦胧,飘忽。寒风把充满腐烂的落叶、潮湿的黏土气息和三月残雪的苦味撒满了大地……在旱风的蒙蒙雾气中,太阳升到断崖的上空来。太阳的光芒照得葛利高里的没戴帽子的头上的密密的白发闪着银光,从苍白的、因为一动不动的而显得很可怕的脸上滑过。他好像是从一场噩梦中醒了过来,例如:像轻纱,像烟岚,像云彩;挂在树上,绕在屋脊,漫在山路上,藏在草丛中。一会儿像奔涌的海潮,一会儿像白鸥在翻飞。霞烟阵阵,浮去飘来,一切的一切,变得朦朦胧胧的了。顷刻间,这乳白色的轻霭,化成小小的水滴。洒在路面上,洒在树丛中,洒在人头脸上。轻轻的,腻腻的,有点潮湿。人们吸进这带有野菊花药香味儿的气息,觉得有点微醺。(仇智杰《雾纱赋》)作者抓住雾的特点,运用比喻手法,突出了雾的轻柔,随着雾的渐渐流动,作者连用两个比喻“海潮”、“白鸥”,形象地写出了雾优美的动态。从“觉得有点微醺”中看出作者对雾的喜爱之情,做到了托物抒情、情景交融。3.托物喻人。借描写青松、白杨、小草、野菊等事物,极力赞美或贬抑其在外形、精神上与某一个人或一类人相似的特点,借写事物抒发对人的情怀。比如:于是,在大雪纷飞中,在夕阳残照里,在风狂雨骤间,在云烟明灭时,这些绝壁松都像一个个活着的人;像站立在船头镇定又从容地与激浪搏斗的艄公、战场上永不倒的英雄、沉静的思想者、超逸又具风骨的文人……在一片光亮晴空的映衬下,它们的身影就如同用浓墨画上去的一样。但是,别以为它们全像画中的松树那么漂亮。有的枝干被狂风吹折,暴露着断枝残干,但另一些枝叶仍很苍郁;有的被酷热与冰寒打败,只剩下赤裸的枯骸,却依旧坚强地挺立在绝壁之上。于是,一个强者应当有的品质——刚强、坚韧、适应、忍耐、进取与自信,它全都具备。(冯骥才《黄山绝壁松》节选)作者以崇敬的心情描述黄山绝壁松于荒峰野岭、悬崖峭壁、山险莫测的绝境搏斗风雨的矫健与强悍,表达了自己对刚强、坚韧、适应、忍耐、奋进与自信的生命理念的赞扬和追求,堪称“托物抒情”的妙笔。托物抒情,托物是手段,抒情是目的。通过象征联想,由某种象征体联想到它具有的象征义,或由某种象征义出发去联想可表达的象征体,都可以构成一篇借物抒情的文章。写好这类文章,要注意如下几点:立意要明确,要根据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在生活中捕捉与之有相似点的寓情物,并以此作为表情达意的艺术形象。把握好“物”与“意”之间的对应点,这是写好此类文章的关键。捕捉不到准确的寓情物,抒发感情、表达思想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了。如《白杨礼赞》由白杨树引出北方农民。抓住物的特征,通过联想由物及人,引出赞颂的对象,这是立意的步骤,也是基本思路。议论要恰当,写这类文章,常常需要在记叙、描写中插入作者的看法,或是在记叙、描写的基础上进行总结性议论。【2017年高考江苏卷】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生活中离不开车。车,种类繁多,形态各异。车来车往,见证着时代的发展,承载了世间的真情;车来车往,折射出观念的变迁,蕴含着人生的哲理。【立意分析】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材料很简单,三句话构成一个有机整体,表达凝练,意蕴丰厚。材料立足现实生活,立足学生实际,积极引导学生关注时代发展,采撷生活浪花,选取适当文体,抒写真挚情怀。尚奇者可追热点之新,敏察者可展刻画之长,情笃者可吐肺腑之真,思深者可发独到之论。人人眼中有车,故上手容易;个个感受不同,故精彩纷呈。只要有自己的观点和思考,能够自圆其说即可。立意角度写作点拨“车”见证时代发展。可以叙述自己用过的,或者家里用过的车,用“车”的发展来反映社会与时代的变迁和发展。可以从私家车的普及的角度,从高铁、动车等进入百姓生活的角度,讴歌时代的发展,展望美好的未来。“车”承载世间真情。叙述“车”与自己的真情故事,可以拟诸如“车载幸福”“车载年华”之类的题目,抒写某辆车带给自己幸福、快乐等体验,如父母用车接送孩子发生的亲情故事。需要注意的是,“车”仅仅是感情的载体,考生着重要表达的是对过往岁月的感悟、反思等,对身边人的忏悔、感恩等。“车”折射观念变迁。“车来车往”的生活现象,反映了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比如人们走下轿车,重骑自行车,体现了人们从追求快捷到重视环保的生活理念的转变;比如滴滴打车、共享单车等出行方式的出现,体现了互联网时代人们互联互通、节约共享观念的萌生;等等。【满分佳作】小车摊江苏考生天亮了,小车摊从巷子里推了出来。(开门见山,引出文章描写的对象。)车把上是一双龟裂的手,车身上挂着写有“豆腐脑”“赤豆糊”“烤洋芋”等字样的纸板,伴随着小小的轱辘摩擦地面的“辘辘”声,那些小车摊默默地穿过寂静的城市。(具体描写小车滩的形象特征,“默默”“寂静”写出出摊时间之早,写出出摊人的辛劳,传达出作者情感态度。)他们究竟是几时从那些昏暗的屋檐下出发的呢?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无论我起得多早,小车摊总在那里。(再写出摊时间之早)那些从小车摊上冒出的腾腾热气,在晨曦微寒的风中携着暖暖雾气,冲破天与路与日光。(描摹细致,观察入微,值得点赞。)我的婆婆喜欢那种放着一格格蒸锅的小车摊,蒸锅里面装着洋山芋片,或者整个的烤山芋,还有油炸的土豆片。但我婆婆从来只买烤山芋。在冬天最冷的三九天里,烤山芋可以塞进衣服里,或者直接拿着捂手,不过吃的时候可要当心些,一口咬多了,还是免不了烫得人龇牙咧嘴。(富有生活气息)我小时候总想不明白,烤的山芋这么烫,小车摊的铁皮为什么还是那么凉,而卖烤山芋的老爷爷还要裹着肥大的袄子,在热气腾腾的蒸锅旁对着手一个劲儿地呵气,明明他只要拿一个烤山芋在手上,就不会可惜,后来的早晨,我就没有机会去小车摊了。父母怕耽误我学习,每天都会从小车摊那买好早餐,等我起床时,美味早就已经在餐桌上了。从此,小车摊成了我上学路上的掠影。再后来,父母开车送我上学,我发现车窗外的风景在时间挪移中慢慢变了,小车摊前的人从老板娘换成了老爷爷,从老爷爷换成了中年人……而从来不变的是那些小车摊。(此段运用了对比手法:时代变迁中的“变”与“不变”)不管时间怎么流,车流怎么走,小车摊就是静静悄悄地、日复一日地坚守在晨曦之中。(娓娓道来,叙说小车滩一年四季不变的坚守。)有多少车,总被利益耽搁,困在一座城中,最后死在报废的车队里,但小车摊,它们是晨曦之子,是属于劳动者的,永恒的生活。(结句以小见大,情感真挚,抒发对劳动者的由衷的赞美,对生活的赞美,彰显了时代的主题,提升了文章的主旨。)文章聚焦于卖早点的小车摊,富有生活气息,给人亲切感。文中说“小车摊成了我上学路上的掠影”,其实,小车摊已经成为一个意象,这在文章末三段中体现得尤其明显。小车摊见证了“我”的成长,见证了人世沧桑,代表“永恒的生活”。王国维曾经说过:“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诚哉斯言,考生从自己的视角观察、思考,所以,围绕小车摊的人与生活也就有了独特性,处处散发着“我”的气息,营造了物我交融的氛围,而这才是文章的魅力所在。【2015年高考广东卷】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漫步林间,常看草长莺飞、枝叶枯荣,但未必能细说花鸟之名、树木之性;轻点鼠标,可知生物的纲目属种、迁徙演化,却无法唤到花果清香、丛林气息。从不同的途径去感知自然,自然似乎很“近”,又似乎很“远”。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自然似乎很“近”,又似乎很“远”。立意角度写作点拨从直接感知自然的角度立意:走进自然,拥抱美丽;走进自然,其乐无穷;走进自然,美中不足。首选文体应该是记叙文或散文,可生动具体地记叙自己曾经在踏青、出游等过程中对自然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以此来表现一个主题。当然也可写成议论文,从亲近自然切入,引出一个感悟或观点——中心论点,然后分析说理,加以论证。从间接感知自然的角度立意:通过电视、电脑等媒介感知自然,多了理性,少了感性,少了体验,少了乐趣,难有身临其境之感;科技很近,美却很远。首选文体应该是议论文,可由从电视、电脑等媒介中感知自然切入,引出一个中心论点,然后或分析为什么会有这种感知结果,或阐述怎么样充分利用电视、电脑等媒介更好地感知自然,或上述“为什么”和“怎么样”都写,但不可平均笔墨,要一详一略。从直接感知和间接感知相结合的角度立意:不同的感知途径,如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直接感知(感性认识)诚可贵,间接感知(理性认识)价亦高;不同途径,各尽其妙。考生可以从作文材料的整体切入,引出一个中心论点,然后辩证分析,先阐述直接感知自然为什么会有这种感知结果以及怎么样直接感知,后阐述间接感知自然为什么会有这种感知结果以及怎么样间接感知,但都要有详有略,呈现出人与自然的关系,并思考背后的原因与存在的深层次问题。【高分佳作】榕江记广东考生离我最近的,是你,榕江。离我最远的,是你,榕江。让我觉得不舍和惋惜的,还是你,榕江。——题记早就听人说及你的美名,也早在网上见识了你的芳容,但直到这天,才真正地走近你。夏日的一个清晨,天才蒙蒙亮的时候,我们就出发了。远离了市井喧嚣,走过了一个个村庄,穿过一片片竹林,我们来到你的身边。你宛如一位徜徉梦乡的仙子,丝毫不知我们这群冒昧而至的游人的造访,自己续着自己甜蜜的梦,却又刚刚好让我们看到了你那最安谧最清新的美丽。安谧的山,安谧的水,让我神往的榕江,今天终于见到了你的面容。深深地吸一口气,我必须调整我带着浓重市井气息的呼吸。(“安谧”正是榕江的总特征之一)顺着这片竹林,我们顺流而下。榕江水弯弯曲曲地一直延伸下去,唯一不变的是她的安谧和澄澈。(点出榕江的另一特征:澄澈)竹林到了尽头,换成了一片沙地,柔软细微如同灰尘般的沙地。我们停下了脚步,脱去鞋袜,投向榕江的怀抱。我静立于榕江水之中,感受那份清凉流至全身的神经末梢,安静地接受榕江的洗礼。这样的天地,看一眼,心就静了,看一眼,心就返璞归真了。(借物抒情,写出安谧、澄澈额榕江水带给作者的内心感受)朋友们已顺着那些鹅卵石铺成的小径走到了那几块大卵石上。我小心翼翼地跟了上去,生怕弄出大的声响惊醒了这尚在梦中的仙境。的确,在这样的“桃花源”中,谁都不敢打破这份安谧。(评价:桃花源。引发读者联想,加深对榕江的印象)静立于那几块大卵石旁,举目四望,静的水,静的山,静的竹林,静的沙地,静的卵石,一切都徜徉在梦乡。东方的天空出现了一片红晕,太阳即将叫醒这沉睡的榕江,就好像是一位母亲在叫醒自己的孩子,轻轻地抚摸轻轻地摇哄,一点一点地让榕江睁开蒙眬的睡眼。呀,江中的那块大卵石上居然还有一个独自垂钓的老翁,一身白衣一动不动地坐在那里,大概也沉醉在仙境中了吧。山,水,人,好一幅“独钓榕江榕江需要呵护,大自然需要呵护。让我们所有的人都走近大自然,不要让近在咫尺的榕江离我们越来越远,不要让消失的大自然成为我们永远的痛。(结尾彰显主题,提升文章的主旨)本文突出的亮点就是:写景抒情,情景交融。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在描写榕江的优美景色的时候,处处将自己的情感与景物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将破坏大自然的种种不良行为进行了无情地鞭挞,将自己对大自然的挚爱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2015年高考北京卷】作文题目二选一。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②《说起梅花》表达了作者对梅花“深入灵魂的热爱”。在你的生活中,哪一种物使你产生了“深入灵魂的热爱”,这样的热爱为什么能深入你的灵魂?请以“深入灵魂的热爱”为题作文。要求:自选一物(植物、动物或器物。梅花除外),可议论,可叙述,可抒情,文体不限。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立意分析】“深入灵魂的热爱”是一道命题作文,虽然没做具体的文体要求,但在提示中有“自选一物”,应该立意角度写作点拨从题目要求“可议论”去立意。写咸议论文,运用素材或推理论证,揭示某植物、动物或器物身上所蕴含的深层含意,让读者明白,之所以对此物有深入灵魂的热爱,是因为此物的深层含意。从题目要求“可叙述”去立意。写咸记叙文,娓娓叙说与该植物、动物或器物之间的情感渊源,随着时间的演进,自己对该物的认识越来越透彻,而自己对该物的情感也越来越浓厚。从题目要求“可抒情”去立意。写成抒情散文,利用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撷取古今中外人物与该植物、动物或器物的故事,将该物的精神层面的东西一一揭示出来,展示此物博大精深化内涵。【满分佳作】深入灵魂的热爱北京考生月色入户,重重叠叠的影子在纱窗上摇曳不止。我推开窗户,看簇簇槐花披挂在被凉风吹拂的枝头,清香隐隐袭来。(开头写景,由景及人,引出描写对象。)槐,这种积淀了匆匆岁月的高大乔木,郁结了太多深沉的感情于其中,只需微风一吹,便把所有往事撒播,夹杂着醉人的香气,沁人心脾。(此段物我交融,写出“我”对热爱槐的原因)那是我记忆的最初,一行枝叶撑天的槐树,盘踞在马路一侧。夏木葳蕤,荫蔽拂暑,印象中的童年总带着清新的槐花香。夏初,槐结出了串串槐米,黄白精致,掩映在墨绿的波涛中;凉风拂动,一呼一吸间流动的是生命的的寂寞……就像什么也未曾改变一般,槐树如一位沉默的朋友,默默地守候、陪伴在我身边,只要熟悉的暗暗幽香盈溢鼻间,我便不会忘却最初的心,最真的梦。匆匆行走在路上,哪里都有槐挺拔的身影。我曾阅读过汪曾祺先生的许多文字,最难忘怀的便是他笔下“自由的学术净土”——西南联大,以及于这片净土间蓬勃生长的葱郁古槐。高大的古槐同样为当时心怀梦想、孜孜以求的学子们撑起了一方阴凉,暂时拂去了弥漫于动荡年间硝烟的味道。在槐花飘香的岁月里,怀有赤子之心的人们为救国图存而奔走,为民族尊严而发声。他们如同矗立的槐树一般撑起了祖国大地的西南一隅,积聚了无限能量,蓬勃向上,不屈不挠。于是,槐扎根在这里,扎根在每一个不屈服的灵魂中,扎根在每一颗为祖国跳动的心里;它像一簇跳动的火苗,燎起了每个人心中最柔软又最坚硬的爱国情怀,炽热而不张扬,自由却又包容。(由槐联想到人,慨然大气,可见作者之襟怀。)又是一年风吹叶绿的季节,槐静静地沐浴在一方清凉的月光里。它实在承载了太多——它是我幼年的本文有一个突出的亮点:托物言志,立意深远。文章以槐树为线索和情感载体,咏物抒情,借它串联起人生的经历。槐树是儿时真挚的邻里情的见证,是“我”追求梦想的见证,更是我们柔软又坚硬的爱国情的见证。结尾引用关于槐树的诗句,水到渠成,自然而然表达对它深深的热爱之情。情感层层深入,结尾升华主旨,让情感由个人上升到国家的高度,从而让文章的思想上升到一个高远宏大的境界。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田田荷叶,触动了多少文人的心灵;巍巍“航母”,触动了多少国人的心灵;眷眷亲情,触动了多少游子的心灵;殷殷师恩,触动了多少学子的心灵……同学们,相信五彩斑斓的大千世界里,一定也会有许多触动你心灵的人或事。请以“______,触动了我的心灵”为题,写一篇有真情实感的记叙文。要求:①立意自定。②不少于800字。③不得抄袭。2.阅读下面的材料,请以“岁月留痕”为题,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有时候总觉得,今年和去年没有什么区别,这个星期和上个星期也没有什么区别,今天和昨天没有什么区别……可是当你蓦然回首,遥望远处时,你就会发现岁月的留痕是无声的,在不知不觉间,深深的,浅浅的,或浓的,或淡的,就那么刻在了你的脸上、身上、心上。【立意指津】这是一则命题作文,题目已经设计好了,即“岁月留痕”。考生在分析时,要抓住“岁月”“留痕”两方面进行合理的联想。“留痕”是生活经历留在人们心中的火花,“留痕”常常催生思想的灵光,“留痕”不仅仅是内心情感的涌动,更是心灵的震颤。如果时间是一册书卷,那么“痕”就是这册书卷上一纸的墨香。如果时间是幽远的夜空,那么“痕”就是流星划过的美丽的弧线,划破寂静,也划过你的心房。写作时要把这个抽象的“痕”具体化,选择一个合适的切入点。可以从个人的角度撷取生活中的一朵小浪花,写一个人或者一件事对自己的影响,也可以放开视野,剪辑历史的点滴组接成一幅画卷。关键是要以时间的流逝为背景,紧扣“留痕”,写出对自己心灵产生影响和启迪的人、事、物,写出你划过心底的印记。而这印记,将会伴随你成长,在你的生命中熠熠闪亮,他是前进的马达,是抚平你心灵褶皱的手掌,是你疲倦时的一杯茉莉菊花茶。永远在你心底最柔软的那个角落,让你暖暖地感动。立意参考:生活经历留存的心灵火花;人生琐事催生的思想灵光;生命日记蕴积的感悟与思考;闪光青春留下无悔的痕迹;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