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部分地区2024届中考三模化学试题含解析_第1页
浙江部分地区2024届中考三模化学试题含解析_第2页
浙江部分地区2024届中考三模化学试题含解析_第3页
浙江部分地区2024届中考三模化学试题含解析_第4页
浙江部分地区2024届中考三模化学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江部分地区2024届中考三模化学试题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用同一种基本反应类型,经过两步反应不能实现的转化是A.C→H2CO3 B.Cu→Cu(OH)2 C.H2O2→H2 D.NaOH→BaSO42.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 B.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C.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蓝色火焰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大量白色烟雾3.如图是元素周期表提供的硒元素的部分信息,下列有关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原子序数为34B.属于非金属元素C.元素符号为SeD.相对原子质量为78.96g4.丙氨酸是一种常见的氨基酸,其化学式为C3HxO2N,相对分子质量是8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每个丙氨酸分子中含有一个氧气分子 B.丙氨酸化学式中x=7C.丙氨酸中碳、氮元素的质量比为3∶1 D.丙氨酸属于无机化合物5.石墨烯是一种革命性材料,具有优异的光学、电学和力学特性。图为金刚石、石墨和石墨烯的结构模型图,图中小球代表碳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石墨烯是一种新型化合物②三种物质分别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相同③金刚石和石墨烯是组成相同但结构不同的两种物质④石墨烯有超强的导电性和导热性,说明石墨烯的化学性质和金属相似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③④6.过氧碳酸钠(Na2CO4)是一种新型氧系漂白剂,其水溶液显碱性。下列有关过氧碳酸钠的说法正确的是A.过氧碳酸钠由三个元素组成B.过氧碳酸钠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为2:1:4C.过氧碳酸钠不是氧化物D.过氧碳酸钠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22g7.下列食品中富含维生素的是A.宜春皮蛋.B.瑞昌山药C.南昌炒粉D.九江茶饼8.下列对化肥的认识错误的是A.KNO3是一种复合肥B.熟石灰可以用于改良酸性土壤C.(NH4)3PO4可与碱性化肥混合使用D.化肥能提高粮食产量,施用要适量9.掌握分类的方法对于化学学习非常重要,以下物质的分类错误的是()A.氢气、氯气都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属于单质B.碳酸氢铵、葡萄糖的组成中都含有碳元素,属于有机物C.硝酸钾、氨气都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属于化合物D.石油、波尔多液都是由不同种物质组成的,属于混合物10.芒果中含有芒果苷(化学式为C19H18O11),芒果苷具有使中枢神经系统兴奋的作用,并具有抗糖尿病、抗病毒等活性。下列关于芒果苷的说法正确的是()A.芒果苷不属于有机化合物B.相对分子质量为422gC.芒果苷质量分数最大的是碳元素D.每个芒果苷由48个原子构成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如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其中“”和“”表示两种不同原子。A物质属于___(填“混合物”、“单质”或“化合物”),该反应属于___(填基本反应类型)反应。虚线框内应填的微观图示是___(选填A、B、C、D),你推断的依据是___。ABCD若A、B、C为初中化学中的常见物质,写出符合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12.“舌尖上的中国”在央视上的热播让厨房再次成为人们施展厨艺的舞台。大多数厨师有个工作经验:炒菜时,又加料酒又加醋,可使菜变得香美可口,原因是醋中的乙酸与料酒之中的乙醇生成乙酸乙酯(C4H8O2)。乙酸乙酯中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乙酸乙酯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计算结果精确到0.1%)。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13.如图是验证“温室效应”的装置,正常情况下,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水柱向_______(填“A”、“B”)。如果观察到水柱向相反方向移动,造成这种意外的原因最可能是________。“温室效应”已给全球带来了很多的灾难,二氧化碳是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预防和控制“温室效应”是全球关注的大事,对如何控制温室效应,请你提出两条建议_____。14.将盐酸滴入配制时间较长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发现有气泡产生,由此判断氢氧化钠溶液中可能含有的杂质是_____,除去该杂质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15.图Ⅰ是小红按课本进行的一个化学实验,在实验时同学们闻到了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于是小明对原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装置如图Ⅱ。a.向B、C、E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5mL的蒸馏水,各滴入1~2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观察溶液颜色。b.在A、D试管中分别加入2mL浓氨水,立即用带导管的橡皮塞按实验图Ⅱ连接好,并将D试管放置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几分钟。:⑴E试管放有酚酞溶液的目的是对比证明:____________。⑵进行操作b时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⑶由此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从分子的角度回答)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⑷对比改进前的实验,改进后实验的优点是___________。16.某兴趣小组对面粉厂悬挂“禁止明火”的宣传感到不解。了解到面粉的主成分是淀粉,属于易燃易爆物,完全燃烧产物为CO2和H2O,为了进一步探究面粉的组成,该小组同学设计了以下实验。面粉主要由哪些元素组成?小明猜想:面粉中一定含有C、H元素,他作出此猜想的依据是:_______小红猜想:面粉中一定含有C、H、O三种元素。小文认为小红的猜想错误,因为面粉中是否含有氧元素需要实验验证。兴趣小组的同学们设计如图所示的实验。A装置中二氧化锰的作用是____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打开分液漏斗通入氧气,点燃B处酒精灯。实验现象和结论如下:实验现象实验结论_______①面粉中含有碳元素B装置硬质玻璃管内壁有水珠出现②面粉中含有氢元素(拓展交流)有同学认为结论②不正确,请说明原因_______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取面粉8.1g,使其完全燃烧后测得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3.2g,生成水的质量为4.5g,由此可以判断出面粉中________(填“含”或“不含”)氧元素。通过对上述实验分析,为避免事故发生,面粉在生产、运输过程可采取的措施有___。A密封门窗,隔绝空气B严禁吸烟,杜绝火源C轻拿轻放,减少扬尘D提高面粉的着火点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B【解析】试题分析:A、C→CO2→H2CO3,都是通过化合反应实现转化,正确,B、Cu→CuO→CuSO4→Cu(OH)2,错误,C、H2O2→H2O→H2,都是通过分解反应实现转化,正确,D、NaOH→Na2SO4→BaSO4,都是通过复分解反应实现转化,正确,故选B考点:物质的转化,基本反应类型2、C【解析】

A、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产生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B、铁丝在空气中只能烧至发红,不会产生火星,故选项说法错误。

C、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蓝色火焰,故选项说法正确。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色烟雾,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点睛】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的区别。3、D【解析】

解:A、由图可知,硒元素原子序数是34,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由汉字结构可知,硒元素是固态非金属元素,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C、硒元素元素符号是Se,该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D、硒元素相对原子质量是78.96,单位不是g,该选项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不是g,省略不写.4、B【解析】

A、分子中不能在含有其他分子,故A错误;B、丙氨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89,则,解得x为7,故B正确;C、丙氨酸中碳、氮元素原子的的个数比为3∶1,故C错误;D、丙氨酸是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化合物,故D错误。故选B5、B【解析】①由结构模型图看出,石墨烯是一种单质,错误;②三种物质都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分别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的产物都是二氧化碳,正确;③金刚石和石墨烯是组成相同但结构不同的两种物质,正确;④石墨烯有超强的导电性和导热性,说明石墨烯的物理性质和金属相似,错误。故选B。6、C【解析】

A、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故选项说法错误。

B、过氧碳酸钠中钠、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3×2):(12×1):(16×4)≠2:1:4,故选项说法错误。

C、过氧碳酸钠是由钠、碳、氧三种元素组成的,不属于氧化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D、相对分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常常省略不写,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7、B【解析】

A.宜春皮蛋提供的主要营养素是蛋白质,选项错误;B.瑞昌山药提供的主要营养素是维生素,选项正确;C.南昌炒粉主要成分是淀粉,提供的营养素主要糖类,选项错误;D.九江茶饼提供的营养素主要糖类,选项错误。故选B。8、C【解析】

A、含有氮元素的肥料称为氮肥,含有磷元素的肥料称为磷肥,含有钾元素的肥料称为钾肥,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KNO3中含有钾元素和氮元素,是一种复合肥,不符合题意;B、熟石灰呈碱性,能与酸中和,降低土壤的酸性,不符合题意;C、铵态氮肥能与碱性化肥反应产生氨气,降低肥效,符合题意;D、过量使用化肥造成土壤板结等问题,要适量使用,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含有氮元素的肥料称为氮肥,含有磷元素的肥料称为磷肥,含有钾元素的肥料称为钾肥,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9、B【解析】

A、氢气、氯气都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说法正确;B、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酸、碳酸氢铵、碳酸盐等虽然含有碳元素,但其性质与无机物相似,故属于无机物,故选项错误;C、硝酸钾、氨气都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属于化合物,故选项说法正确;D、石油、波尔多液都是由不同种物质组成的,属于混合物,故选项正确;故选B。10、C【解析】

A、根据有机物的概念来分析;B、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来分析;C、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比来分析;D、根据分子结构来分析。【详解】A、芒果苷是一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属于有机化合物,选项A错误;B、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不是“g”而是“1”,通常省略不写,选项B错误;C、芒果苷(化学式为C19H18O11)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9):(1×18):(16×11)=228:18:176,可见其中质量分数最大的是碳元素,选项C正确;D、芒果苷是由分子构成的,而不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选项D错误。故选:C。【点睛】此题是对化学式意义的考查,重点是从宏观与微观进行的设计,抓住化学式反映的信息是解题的关键。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化合物分解D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2H2O2H2↑+O2↑【解析】

(1)利用化合物是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种物质反应后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为分解反应的知识进行判断;(2)利用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不变,推断反应中生成物的分子构成。(3)根据对所学的化学反应方程式的掌握结合微观的图示分析判断即可。【详解】(1)反应前的分子是由两种原子构成的,所以是化合物,反应前两个分子构成相同,可判断为一种物质的分子,即反应物为一种物质;反应后生成两种物质,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2)反应前反应物的两个分子中含有4个原子和两个原子;而反应后只有4个原子,根据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因此,框内物质的分子应由两个原子构成,即图D所示的分子;(3)依据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分解反应,结合图示中关于分子的构成可知该微观结构示意图看出反应物的构成特点和水的构成相似,具备水的性质,故可能是水的电解过程,其方程式为:2H2O2H2↑+O2↑故答案为(1)化合物,分解(2)D;质量守恒定律(或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3)2H2O2H2↑+O2↑【点睛】解答本题要充分理解图中提供的信息,根据物质的原子构成确定物质的种类,然后正确的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和反应类型。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12、(1)6∶1∶4;(2)54.5%【解析】(1)乙酸乙酯中中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4):(1×8)(16×2)=6:1:4;(2)乙酸乙酯(C4H8O2)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13、A装置B漏气(合理即可)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植树造林、增加植被等(合理即可)【解析】

二氧化碳能产生明显的温室效应,使得B瓶内的气温高于A瓶,导致B中气压高于A瓶。正常情况下,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水柱向A移动。如果观察到水柱向相反方向移动,说明B瓶内的气压降低,造成这种意外的原因最可能是装置B漏气;控制温室效应,要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现在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是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的重要原因.所以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是控制温室效应的好办法;还可以植树造林、增加植被,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可以吸收二氧化碳,减少温室气体。控制温室效应,两条建议是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植树造林、增加植被等。14、Na2CO3Na2CO3+Ca(OH)2=CaCO3↓+2NaOH【解析】

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发现有气泡产生,由此判断氢氧化钠溶液中可能含有的杂质是碳酸钠(Na2CO3),向变质的溶液中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钙溶液,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过滤去碳酸钙沉淀,可得到较为纯净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2CO3+Ca(OH)2=CaCO3↓+2NaOH。【点睛】除去氢氧化钠变质时产生的碳酸钠,只能用碱,不可用酸(会将氢氧化钠除去),不可用盐(会引入新的杂质)。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15、空气中的物质不能使酚酞变红C试管中的酚酞先变红,B试管中的酚酞后变红分子在不断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环保、节约药品、得到更多结论等(合理即可)【解析】【分析讨论】:⑴E试管放有酚酞溶液的目的是对比证明空气中的物质不能使酚酞变红。⑵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故进行操作b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