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断句_第1页
高考文言断句_第2页
高考文言断句_第3页
高考文言断句_第4页
高考文言断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考文言断句

文言断句题从理解句意出发考查考生对浅易文言文的理解能力,能力层级为B级。明辨句读是文言文阅读的基本功,断句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对文意的理解。纵观近几年的高考文言断句题,从文言断句的命题特点看,常从句意、句式、结构、修辞、标志词等五个角度来考查;从试题难度看,实际难度并不大,只要平时多练习、多总结,掌握规律,在高考中取得满分并不难。第2页,共3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真题示范】(2011年广东卷)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4分)罗既官游击乃遣人访其妻以重金赎还为夫妇如初报其鬻身救夫之义也此事不足训然以视少共艰苦既贵而厌弃其糟糠者其厚薄之区殆不可以道里计天生豪杰磊磊落落安得以道学家之律绳之?【命题剖析】本题可根据句意和标志词两方面来解答。首先理解大意,文段是承接上一段罗提督跟妻子商量卖身求钱治病之事而作出的交代及评价,再抓住文言文中表示开始或结束的词语,如“乃”、“以”、“也”、“然”、“者”、“其”、“殆”、“安”等。两相结合即可准确断句。第3页,共3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参考答案】罗既官游击/乃遣人访其妻/以重金赎还/为夫妇如初/报其鬻身救夫之义也/此事不足训/然以视少共艰苦/既贵而厌弃其糟糠者/其厚薄之区/殆不可以道里计/天生豪杰/磊磊落落/安得以道学家之律绳之?第4页,共3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文言文断句,要综合运用古汉语字词句及古代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常识,必须要有一定的知识积累。

具体断句的方法,一般是看到题目时,不要急于答题,应 当先诵读这个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其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 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之处。在断句时,还可根据文言 文的句式特点,常用的对仗、对偶、排比等手法及句首标志词、句尾语气词、固定句式等,来帮助我们准确地断句。第5页,共3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案例一误解文意【试题】用“/”给下面文言文断句。(4分)

丞相弘燕见上或时不冠至如汲黯见上不冠不见也上尝坐武帐中黯前奏事上不冠望见黯避帷中使人可其奏。

【考生误答】丞相弘燕见上/或时不冠/至如汲黯见上/不冠不见也/上尝坐武帐中/黯前奏事上/不冠/望见黯/避帷中/使人可其奏。第6页,共3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误答诊断】错漏共计5处。上面的答案因不明白“上”的意思及充当的句子成分,“上”应理解为“主上、皇帝”(汉武帝),文中“上”既可为主语,亦可为宾语,本句存在宾语省略的现象,“丞相弘燕见(上)/上或时不冠/至如汲黯见(上)/上不冠不见也/上尝坐武帐中/黯前奏事(于上)/上不冠”。显然,将“上”视作主语,语势更畅,也更符合文意。而该考生因未准确理解三人间的关系,以致误解文意。【增分提示】在古文言文中,省略宾语应较省略主语频繁,在断句时要特别注意。

【正确答案】丞相弘燕见/上或时不冠/至如汲黯见/上不冠不见也/上尝坐武帐中/黯前奏事/上不冠/望见黯/避帷中/使人可其奏。第7页,共3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案例二误认标志词【试题】给下列句子断句。

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

(选自《论语》)【考生误答】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误答诊断】这是一个因为生搬硬套虚词标志词的典型误例。文言文中,有很多语气助词,用在句首(称为发语词)或句尾(称为句尾助词)。充分利用这些语气助词,可以有效地帮助我们准确断句。但有些虚词兼有助词和副词词性,需加以辨别。第8页,共3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此处的“焉”字在句中应是疑问副词,当“如何”讲,应属下句。案例答案中误以为它是句末语气词而属上句,因此断错。这提醒我们要注意掌握和辨析多义词的常见义项。【增分提示】给任何文段断句时,我们都要注意掌握和辨析多义词的常见义项,对一些容易引起误解的标志词更要准确理解,根据句意把握标志词的词性以准确断句。【正确答案】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第9页,共3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案例三对文言文习惯行文方式不熟悉【试题】(2009年江苏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6分)

观足下所为文百余篇实先意气而后辞句慕古而尚仁义者苟为之不已资以学问则古作者不为难到古者其身不遇于世,寄志于言,求言遇于后世也。自两汉以来,富贵者千百,自今观之,声势光明,孰若马迁、相如、贾谊、刘向、扬雄之徒,斯人也岂求知于当世哉。(选自杜牧《答庄充书》,有删节)第10页,共3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考生误答】观足下所为/文百余篇/实先意气而后辞句/慕古而尚仁义者/苟为之不已/资以学问/则古作者不为难/到古者其身不遇于世……

【误答诊断】此题作为江苏卷的附加题,有一定难度,许多考生因为对文言文习惯行文方式不熟悉而出错,主要在“所为文”和“为难”这两处。首先,考生很容易根据现代汉语习惯将“为”判断成属前,即断成“观足下所为”,理解为“看您所做的”。而实际上“为文”、“所为文”是文言文中很常见的表达方式。其次,考生很容易根据现代汉语中的“为难”一词,将其断为句尾。实际上此处“为”应解成判断词“是”的意思。第11页,共3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增分提示】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文行文方式、句式、古今异义等,有助于考生准确断句。

【正确答案】观足下所为文百余篇/实先意气而后辞句/慕古而尚仁义者/苟为之不已/资以学问/则古作者不为难到/古者其身不遇于世……第12页,共3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案例四不熟悉句式及修辞

【试题】(2008年江苏卷)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限6处)。(6分)

班固论司马迁为《史记》:是非颇谬于圣人论大道则先黄老而后六经序游侠则退处士而进奸雄述货殖则崇势利而羞贫贱此其弊也予按此正是迁之微意。

(选自沈括《梦溪笔谈》,有删节)

【考生误答】是非颇谬/于圣人论大道则先黄老而后六经/序游侠则退处士而进奸雄/述货殖则崇势利而羞贫贱/此其弊也/予按此/正是迁之微意。第13页,共3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误答诊断】本题错误率很高,原因表面上看是对文段句意的不理解,实际更在于学生对文言文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句式不敏感,答题时辨识不出来。

考生把“是非颇谬于圣人”,理解为“这(指司马迁写作《史记》)不是错的,对圣人论道”,从而把这个句子断成:是非颇谬/于圣人论大道。

其实这个不明句意的错误完全可以通过后文纠正过来。“论……则……而……/序……则……

而……/述

……则……而……”很明显是对称的。意识到这一点就能正确断开。而后面的“此……也”、“此……是”则是判断句式。第14页,共3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增分提示】“是非颇谬于圣人”是介词结构状语后置,古人习惯“谓语+介宾状语”的句式,与现代汉语“状语+谓语”的句式习惯不同,考生要注意区别。另外,古人写文章讲究语言的工整,多运用对偶、排比、顶真、反复等修辞手法,句式整齐匀称,考生可根据句子的对称、节奏等进行断句。

【正确答案】是非颇谬于圣人/论大道则先黄老而后六经/序游侠则退处士而进奸雄/述货殖则崇势利而羞贫贱/此其弊也/予按/此正是迁之微意。第15页,共3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案例五忽略章法结构

【试题】给下列句子断句。(4分)

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

(选自《孙子兵法·知胜》)

【考生误答】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第16页,共3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误答诊断】考生误答此题,原因在于没有全局意识,没有观察句段的章法结构特点。此题是总分结构,先总说知胜有五,再分述五种取胜的情况:“故知胜有五/……者胜/……者胜/……者胜/……者胜/……者胜”。

【增分提示】在比较长的文言句段中,理解句意时要注意其章法结构。最常见的就是总分结构,或先总后分或先分后总,又多用对称句式,形成并列、排比。这些特点,均有益于断句。在断句过程中,如果抓住了总分关系,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正确答案】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第17页,共3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一、坚持“一断再断”的方针1、“一断”:考试过程中,当填写好答题卷上的个人信息之后,我们可以先读一下断句题,整体感知要断的句子(借用标志);2、“再断”:通读了全文后,对要断句的句子进行理性的分析(通读文意),最后才“一刀两断”,力求不涂改。第18页,共3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1.把握内容大意,始可动手把句断2.联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辨3、宁缺毋滥(错、漏、多都要扣分)二、坚持“三大”基本原则第19页,共3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三、巧借“标志”是关键世卿曰吾亦待吾自得之也白沙曰吾与世卿朝夕无所不言所未言者此心通塞往来之机生生化化之妙非见闻之所及者将以待世卿深思而自得之非敢有爱于言也此白沙深于爱世卿者也1、2012年佛山二模借助了对话标志、句末虚词、人名及句式来断句。存在问题:忽略了句式和句子的完整性。整齐的句式句子的完整第20页,共3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1、特殊的字词:①对话标志的动词:“曰”“云”“言”“问”;②文言虚词:句首:夫、盖、盍、若夫、嗟夫等。句末:者、也、矣、乎、哉、耶、耳、焉、而已、欤(与)等。句中:为、则、而、以、于等等。复音虚词都位于一句话的开头,这些词前一般要断句。比如:且夫、若夫、于是、虽然、至于、是故、乃夫、已而、至若、向使、纵使等等。③名词(人名、地名、官名、时间词)代词(人称)、三、巧借“标志”是关键动词第21页,共3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2、特殊的结构:①句式的整齐:排比句、对偶句、顶针②固定结构:

(不能从中断开)“何……之有”

(宋何罪之有?);“如……何”(如太行王屋何?);

“唯……是……”(唯余马首是瞻);

“无乃……乎(无乃不可乎?);“不亦……乎”(不亦说乎?);“何……之为”(秦则无礼,何施之为?);“可得……欤”(可得闻欤?);“得无……乎”(得无异乎?)“有所”“无所”“有以”“无以”“以为”“何所”“孰若”“至于”“足以”“得无”“无乃”“何以”“于是”“然则”第22页,共3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1、及金兵来侵战于宁江州其孙死之兀纳退走入城留官属守御自以三百骑渡江城遂陷后与萧敌里拒金兵于长泺以军败免官四、巩固练习借助句中虚词,表人名、地名、时间的名词来断句。第23页,共3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2、霁云泣告之曰本州强寇凌逼重围半年食尽兵穷计无从出但睢阳既拔即及临淮皮毛相依理须援助。借助对话标志,句中虚词,表人名、地名、时间的名词以及句式来断句。第24页,共3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3、子仪事上诚御下恕赏罚必信唐史臣裴垍称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世而上不疑侈穷人欲而议者不之贬借助表人名的名词以及对偶句来断句。第25页,共3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4、上曰夫能不贾祸于生灵者必世享其泽朕嘉卿忠诚念江西地近广东是用特授尔江西行省参政以表来归之诚上云令名德之舆也卿令名已著尚懋修厥德以辅我国家借助对话标志,句中、句末虚词,表人名、地名的名词、人称代词来断句。好的名望乃是道德的车辆,你的好名声已经远扬,还应勤奋努力以加强德行修养,来辅助我的国家。

令名德之舆也卿令名已著尚懋修厥德以辅我国家第26页,共3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5、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之丑也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孔子欣然而笑曰有是哉颜氏之子使尔多财吾为尔宰于是使子贡至楚楚昭王兴师迎孔子然后得免借助对话标志,句首、句中、句末虚词,表人名、地名的名词,人称代词,句式(对偶、顶针)来断句。第27页,共3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五、小结一、强化“标志”意识:1、特殊字词:对话标志、文言虚词、特殊名词(人名、地名、时间)、人称代词。2、特殊句式:运用了修辞(对偶、排比、顶针)的句式、固定句式。二、通读文意才下手,千万别忘了句子要完整(动词)。第28页,共3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文言文断句常用技法:①文言虚词法:就是利用文言文中有断句功能的虚词来断句。如用于句首的发语词:夫、惟、盖、凡、窃、敬、请、苟、若、岂、且夫、无乃等,还用于句末的语气词:者、也、矣、焉、乎、哉、与(欤)、耶、耳、邪等。

“夫赵之于齐楚/扞蔽也/犹齿之有唇也”

…“为国计者/过矣

虚词断句标点歌

曰后冒、哉后叹,夫、盖大都在句前,于、而一般在句中,矣、耳后边画圆圈,耶、乎经常表疑问,

也、者作用是停顿,或句或逗看情形,标点位置不能乱。第29页,共3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链真题

用“/”给文言文阅读材料的最后一个自然段断句。(4分)【08年广东高考题】

访练兵简卒欲宣力中原慨然有平河洛之志善于抚纳士众皆为致死闻敦有不臣之心访恒切齿敦虽怀逆谋故终访之世未敢为非标准答:访练兵简卒/欲宣力中原/慨然有平河/(此处可断可不断)洛之志/善于抚纳/士众皆为致死/闻敦有不臣之心/访恒切齿/敦虽怀逆谋/故终访之世未敢为非第30页,共3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②找名词(或代词),定句读。

和现代汉语一样,名词或代词一般也常常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可以确定停顿的位置。需要注意的是,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例如《赤壁之战》中,“初,鲁肃闻刘表卒”,先用全称,以下“肃径迎之”“肃宣权旨”就不再提姓了。

第31页,共3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族名、器物名、动物名、植物名、时间等。常见代词基本有下面三种:⑴人称代词:

吾、我、予、余、朕、孤、寡人、臣、仆、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