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高一新教材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学案:第五章 植被与土壤_第1页
2020-2021学年高一新教材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学案:第五章 植被与土壤_第2页
2020-2021学年高一新教材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学案:第五章 植被与土壤_第3页
2020-2021学年高一新教材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学案:第五章 植被与土壤_第4页
2020-2021学年高一新教材地理人教版必修第一册学案:第五章 植被与土壤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章植被与土壤

第一节植被

【热点链接】2020年3月110,全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发布的《2019年

中国国土绿化状况公报》显示,2019年我国全年共完成造林706.7万公顷、森林

抚育773.3万公顷,种草改良草原314.7万公顷。截至目前,全国森林覆盖率达

22.96%,森林面积2.2亿公顷。2019年新增的森林类型主要是什么?

提示新增的森林为人工林,主要是常绿阔叶林和落叶阔叶林。

课程标准学业质量标准核心素养定位

水平1:根据地理资料,人地协调观:尊重自然规

说出主要植被类型。律,合理布局植被。

水平2:根据景观和影像综合思维:分析植被与自

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图,归纳主要植被类型的然环境的关系。

频、图像,识别主要植被,景观特点。区域认知:运用地图,说

说明其与自然环境的关水平3:根据图表资料,明植被的分布规律及主要

系。说明植被与气候的关系。分布地区。

水平4:结合区域地理环地理实践力:观察校园植

境特征,说明植被与自然被,总结其特征,探讨其

地理环境的关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预习准备.

精心准备夯实基础

一植被与环境

1.植被的概念:自然界画成群生长的各种植物的整体。

2.分类

⑴天然植被:天然形成的植被,如森林、草原、同荒漠等。

(2)人工植被:人工栽培和经营管理的植被,如经济林、函]人工草场等。

3.植被与环境的关系

(1)改造环境:植被生长过程中,改造其生长的同土壤、水分等环境条件。

(2)植被的垂直结构

形成:不同种类的植物群体通过争夺画阳光的生存竞争。

影响因素:气温越咽高、降水越画多的地区,植被高度越大,植物种的

数量越函多,垂直结构越画丰富。

4.植物的适应性:天然植被具有回适应当地环境的特征。

©!问题探究1:

1.判断正误。

(1)荒漠不属于植被类型。(X)

(2)植被只能适应环境,不能改造环境。(X)

2.影响植被垂直结构的主要因素为()

A.地形B.气候

C.土壤D.水源

答案B

解析气候是影响植被垂直结构的主要因素。

3.仙人掌适应什么样的自然环境?

提示干旱的自然环境。

—森林

1.分布:森林主要分布在热带和温带的湿润、半湿润地区。

2.类型、分布及特点

类型主要分布区特点

种类丰富、垂直结构画复杂;有数量丰

热带而1热带雨林气候区和国

富的画藤本植物、附生植物等;常见茎

雨林热带季风气候区

花、画板根等现象

常绿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和森林常绿,乔木多画革质叶片;垂直结

阔叶林国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构较瓯直单;少板根和回茎花现象

落叶间温带季风气候区和叵1乔木叶片叵塞阔,春季发叶,秋冬季回

阔叶林温带海洋性气候区落叶

亚寒带向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以回松、杉类为主的针叶林,树叶缩小

针叶林的回亚寒带地区为针状,以网抗寒抗旱

©!问题探究2)

1.判断正误。

⑴水热充足的地区,藤本植物、附生植物数量多。(J)

(2)常绿阔叶林秋冬季不落叶。(X)

2.亚欧大陆北部的植被主要为()

A.亚寒带针叶林

B.落叶阔叶林

C.常绿阔叶林

D.热带雨林

答案A

解析亚欧大陆北部主要是亚寒带,主要的植被为亚寒带针叶林。

3.说出我国分布范围最广的两种森林。

提示常绿阔叶林和落叶阔叶林。

三草原与荒漠

L形成

(1)草原:在热带和温带,当面]水分条件不能满足森林生长时,便出现以草

本为主的植被,即草原。

(2)荒漠:在水分更少的国王呈地区,形成荒漠植被。

2.草原

(1)热带草原:分布在画热带雨林带的南北两侧,画湿李草原葱绿,干季

草类画枯黄。

(2)温带草原:草原国夏绿冬枯,植被高度较低。

.荒漠

荒漠植被以旱生的灌木为主,具有忍耐长期画1干旱的形态和结构。

◎!问题探究3〕

1.判断正误。

(1)草原地区降水较少。(J)

(2)降水稀少地区都形成荒漠植被。(X)

2.温带荒漠主要分布在()

A.亚欧大陆内陆B.北美大陆内陆

C.非洲大陆内陆D.澳大利亚大陆

答案A

解析温带荒漠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内陆。

3.说出我国西北地区主要的植被类型。

提示温带草原和温带荒漠。

主题探究

思维探究实践运用

主题探究D植被与环境的关系

必搭建平台巧探究,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南部。植物种类占全国的1/6,动物种类占

全国的1/4,森林覆盖率80.8%,是中国第二大天然橡胶生产基地,大叶种茶的

原生地、普洱茶的故乡,西双版纳以神奇的热带雨林自然景观和少数民族风情而

闻名于世。左图为西双版纳多层经济林模拟图,右图为西双版纳森林景观。

据此探究下列问题:

(1)根据人类的影响程度,可将植被分为哪两类?两图分别属于哪类植被?

(2)影响植被生长和分布的自然条件有哪些?

(3)简要说明西双版纳多层经济林形成的原因。

(4)西双版纳生物物种丰富,主要原因是什么?

[成果展示](1)天然植被和人工植被。左图为人工植被,右图为天然植被。

(2)地形、气候、土壤、水源等。

(3)根据阳光在森林中垂直衰减的原理,依照不同种类的经济林喜光程度的

差异,分层布局相应的经济林,达到一地多用,增加收益的效果。

(4)地处热带雨林地区,水热充足,有利于多种生物的生长。

必激活思维深整合

1-自然环境对植被的影响

⑴光照

植物类型喜光植物喜阴植物

对光要求需要充足的阳光需要少量的阳光

分布在向阳的地方或占据植被群多分布在背阳、荫蔽的地方,或

分布位置

落的回]上层生长在植被群落的画底层

(2)热量:太阳辐射由赤道向两极画递减,在不同的网纬度带形成不同的

植被带。如亚欧大陆东部自北向南依次为:苔原、亚寒带针叶林、温带混交林和

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热带(季)雨林。

北宝岭服「针叶林’温带阔叶林'—热带雨林[道

J两极植被景观的变化

(3)降水:从画沿海向瓯内陆,降水逐渐减少,形成了森林、草原、荒漠

等不同的植被景观。一般来说年降水量在400mm以上为森林,200〜400mm为

画草原,200mm以下为荒漠。

H嬴I荒漠草原I温带草原«

内蒙古由东向西植被景观的变化

(4)风向:长时间风吹使迎风面树枝受到损伤,背风面树枝不断生长,形成

旗形树冠。树木的枝叶主要生长在树干的一侧,远看就像一面旗子插在地上,这

就是旗形树。

旗形树冠昂蜜季降

对当地的....n不W邈迎

风向有指“"右

向作用城宅案

旗形树冠

(5)水分:不同植物对网水分的要求不同,可分为旱生植物、湿生植物、中

生植物、水生植物四类。例如,仙人掌属于旱生植物,芦苇、荷花属于水生植物。

(6)地形:山区植物种类比平原地区画丰富。在高山地区,从山麓到山顶,

由于热量减少和水分变化,形成了垂直分布的植被带。一般情况下,阳坡热量条

件好,迎风坡水分条件好,植被相对茂盛;阴坡热量条件差,背风坡水分条件差,

植被相对稀疏。

(7)土壤:土壤水分含量、土壤肥力、土壤性质都会影响植被的生长等。例

如:酸性的土壤适合茶树、杜鹃的生长,碱性土壤适宜泡桐、怪柳的生长;砂质

土壤适宜香椿、骆驼刺的生长,黏质土壤适合杜仲、黄柏的生长。

2.植被可以指示自然环境特征

(1)指示环境的干湿状况

植物类型叶特征根特征指示环境原因

水生植物柔嫩硕大不发达水生环境水分充足

旱生植物变成细刺发达干旱环境水分不足

(2)指示土壤性质:铁芒箕的生长反映红壤等酸性土壤环境,碱蓬的生长反

映盐碱性的土壤环境。

06灵活运用重实践

读某地景观图,回答(1)〜(2)题。

(1)图示植被类型属于()

①天然植被②人工植被③草原④荒漠

A.①③B.②④

C.①④D.②③

⑵关于图示植物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根系发达B.高大繁盛

C.茎叶退化D.旱生植物

[科学思维]植被类型及环境特征的分析思路

X类题透析思路点拨

植被可划分为叵]天然植被、人工植

图示地区画荒漠广布,有少量的植

类型被,也可划分为森林、画邕原、荒

物,是在自然环境下形成的。

漠。

沙漠地区植被为旱生植物,根系发

环境根据环境特征判断植被特征。

达,植物很小,茎叶画退化。

[答案](DC(2)B

主题探究2森林

0。搭建平台巧探究

《全球森林资源评估报告2015》显示,全球的森林覆盖率为30.6%o截至

2019年,我国森林面积达到33亿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2.96%。目前森林面积前

六位的国家分别是俄罗斯、巴西、加拿大、美国、中国、刚果(金)。下图为森林

面积最大的六个国家位置示意图。

据此探究下列问题:

(1)分别指出图示六个国家主要的森林类型。

⑵与森林面积最大的两个国家相比,我国的森林类型较,主要原

因是什么?

(3)说明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植被的差异及成因。

[成果展示](1)俄罗斯和加拿大以亚寒带针叶林为主,美国和中国以常绿阔

叶林和落叶阔叶林为主,巴西和刚果(金)以热带雨林为主。

(2)多森林面积最大的两个国家是俄罗斯和巴西,俄罗斯纬度高,巴西位

于热带地区;我国纬度跨度大,水热地区差异大,有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落

叶阔叶林、亚寒带针叶林等森林类型。

(3)我国北方地区以落叶阔叶林为主,南方地区以常绿阔叶林为主。我国北

方地区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我国南方地区以亚

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冬季温和少雨,夏季高温多雨。

前激活思维深整合

类型对应气候气候特点典型地区植物特点

亚马孙河流全年旺盛生长,森

全年画高温

热带雨林热带雨林气候域,刚果河流林呈深绿色,植物

多雨

域,印度尼西种类丰富,垂直结

亚构画复杂,有数

量丰富的藤本植

印度半岛,中

全年高温,分物、附生植物等;

热带季风气候南半岛,我国

旱雨两季各月都开花;常见

部分地区

茎花、板根等现象

森林常绿,乔木多

革质叶片,大部分

我国南方地

植物的花期集中

亚热带季风气夏季高温多区,美国东南

常绿阔在春末夏初;垂直

候和亚热带湿雨,冬季温和部,巴西和澳

叶林结构较简单,藤本

润气候少雨大利亚画东

植物、附生植物

南沿海

少,少板根和茎花

现象

常绿灌丛林为主,

植株较矮,树干粗

夏季炎热干壮;叶片常绿坚

常绿硬两地中海气

燥,冬季温和地中海沿岸硬,叶面有蜡质光

叶林候

多雨泽;结构非常简

单,很难见到藤本

植物和附生植物

夏季高温多

我国国北方

温带季风气候雨,冬季寒冷乔木叶片宽阔,春

落叶阔地区

干燥季发叶,秋冬季

叶林

温带画海注丽落叶

全年温和多雨西欧地区

性气候

亚寒带亚寒带针叶林冬季寒冷漫俄罗斯和加拿

以松、杉类植物为

针叶林气候长,夏季温暖大

短促主;叶片多为画

针状

a灵活运用重实践

板根亦称“板状根”,植物支柱根的一种形式。植物一般是把根系扎进土壤,

执行吸收水分、养分、供应地上部分茎干、枝叶生长的功能,也起着承受地上部

分重力的支撑作用。读图,回答(1)〜(2)题。

(1)板根主要出现在()

A.亚寒带针叶林B.落叶阔叶林

C.常绿阔叶林D.热带雨林

(2)我国板根现象最典型的地区是()

A.云南西双版纳B.江西井冈山

C.陕西秦岭D.福建武夷山

[科学思维]森林的类型及分布的判断方法

X类题透析思路点拨

根据森林的特征判断,板根主要出

类型回热带雨林地区水热最为充足。

现在水热画充足的地区。

结合国气候与植被的关系判断分画云南西双版纳地处热带,多板根

分布

布。现象。

[答案](1)D(2)A

主题探究3草原与荒漠

经搭建平台巧探究力

内蒙古自治区位于我国北部地区,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冬冷夏热,降水

较少。下图为内蒙古植被类型分布图。

据此探究下列问题:

(1)判断A、B、C三种植被类型。

⑵描述内蒙古植被的分布规律。

(3)指出影响内蒙古植被分布的主要因素。

[成果展示](1)A为森林;B为草原,C为荒漠。

(2)森林主要分布在内蒙古东部大兴安岭地区,草原主要分布在内蒙古中东

部地区,荒漠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西部地区。

⑶水分(降水)。

面激活思维深整合

植被对应气候主要分布地

植被特点

类型气候特点区

非洲大部,澳

全年高温,分干季草类枯萎,湿季

热带热带草大利亚北部

回]干湿两草类茂盛;有少量的

草原原气候和南部,巴西

季树木

高原

向北非,阿

热带热带沙全年炎热干拉伯半岛,澳地表以荒漠为主,有

荒漠漠气候燥大少量生物

利亚内陆

温带草类网冬枯夏荣;有

画温^

草原冬冷夏热,中亚,我国少量矮小的灌木

大陆性

温带降水较少西北地区地表以荒漠为主,有

气候

荒漠少量生物

a灵活运用重实践

读世界某区域略图,完成(1)〜(2)题。

(1)甲、乙、丙植被带的典型植被依次是()

A.森林、草原、荒漠

B.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C.森林、高山草甸、荒漠

D.荒漠、荒漠草原、草原

(2)丁地降水量及主要水汽来源是()

A.大于300mm;大西洋

B.大于300mm;印度洋

C.小于300mm;印度洋

D.小于300mm;北冰洋

[科学思维]区分荒漠和草原的方法

类题透析思路点拨

图示地区降水网稀少,以向荒漠

类型根据所降水量和干湿状况判断。和草原为主,画区降水最少,以荒

漠为主。

丁地降水画大于300mm,水汽主

降水根据南等降水量线和地形判断。

要来自国大西洋。

[答案]d)B(2)A

D索乔/

--------------------------------------------释疑教材素能突破-------------------------------------------

教材活动巧点拨

[教材第83〜84页活动]

思路点拨1.根据校园面积大小和树木多少决定调查方式。校园面积大,树

木数量多,宜选择小组合作;校园面积小,树木数量少,可选择个人调查。

2.室内整理并按植被类型进行归纳。

3.合作探究自然环境与植物生长的关系。

(1)分小组调查当地自然环境条件,主要树木的生长习性。

(2)结合自然环境条件和树木的生长习性,分析其布局的合理性。

4.探究因地制宜的意义。

[教材第85〜86页活动]

思路点拨1.(1)支柱根和板状根:使红树林生长极其稳定,可抗大风的侵袭。

(2)呼吸根:提高呼吸能力,使红树林可生长于水下等相对缺氧的环境。

(3)胎生:有利于在海上生长。

(4)发育可排盐分的腺体:适宜在高盐分环境中生长。

2.(1)保护海岸:红树林对海浪和潮汐的冲击有着很强的适应能力,可以护

堤固滩、防风浪冲击、保护农田、降低盐害侵袭。

(2)净化海水:红树林可净化海水,吸收污染物,降低海水富营养化程度,

防止赤潮发生。

(3)促淤造陆:红树林加速了淤泥的沉积作用,陆地面积也逐渐扩大。

(4)其他作用:净化空气,美化环境等。

核心素养速提升

素养提升1人地协调观

北京北海团城是中国古代雨水利用的综合示范工程。团城内除建筑物、古树

外,其余均由多气孔的梯形青砖铺筑。城内数十棵古树无需人工浇灌而百代常青。

下图为团城设计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冬季时含水涵洞对古树生长的作用是()

A.吸纳土壤的水分,避免古树烂根

B.稀释土壤污染物对古树的危害

C.为土壤提供养分,维持古树生长

D.营造适宜古树生长的温湿环境

答案D

解析冬季,北京降水少,土壤中水分含量少,A项错误;含水涵洞的水补

给土壤,土壤污染物不易被带走,B项错误;对于北京而言,冬季不是古树主要

的生长季节,且含水涵洞为土壤提供更多的是水分,不是养分,C项错误;结合

图中箭头的方向可知,冬季含水涵洞对古树的生长作用是为土壤提供水分,营造

古树生长适宜的温湿环境,D项正确。

2.团城所在城市的主要植被类型是()

A.热带雨林B.亚寒带针叶林

C.落叶阔叶林D.常绿阔叶林

答案C

解析北京为温带季风气候,植被主要为温带落叶阔叶林。

素养提升2综合思维

图甲为某地景观图,图乙为旗状树冠图片。读图,完成1〜2题。

甲乙

1.关于两图所示植被类型的组合,正确的是()

A.图甲一天然植被B.图甲一草原

C.图乙一人工植被D.图乙—森林

答案D

解析读图可知,图甲为人工植被;图乙为天然植被,为森林。

2.造成图乙中树冠呈旗状的主要原因是()

A.光照不均B.地形崎岖

C.风力作用D.人为砍伐

答案C

解析旗状树冠的形成主要与风力作用有关。

素养提升3区域认知

读某种植被类型在我国各省区分布面积比重图,回答1〜2题。

1.该植被类型是(

A.针叶林B.草原

C.常绿阔叶林D.落叶阔叶林

答案B

解析读图可知,该植被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故该植被是

草原。

2.四川省该类植被主要分布在()

A.四川北部B.四川南部

C.四川西部D.四川东部

答案C

解析该植被为草原。四川西部位于青藏高原,草原分布较广。

素养提升4地理实践力

1.寻找中国(或世界)植被分布图,总结分布规律和主要分布地区。

2.调查当地主要的天然植被和人工植被类型,说出其环境特征。

3.调查当地可指示环境特征的典型植被。

4.调查当地城市绿化植被,总结其主要作用。

课后检测,区

夯基固本练速提能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

探究点题号

植被与环境的关系2、3、5、6、13(1)(4)

森林1、4、7、8、13(2)(3)s14(1)

草原与荒漠9、10、1K12、14(2)(3)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

题目要求)

市树是城市形象的重要标志,也是现代城市的一张名片。市树从当地分布广

泛且具有地方特色的高大乔木中选取。湖南郴州市树为樟树,河北石家庄市树为

国槐。据此完成1〜2题。

1.(区域认知)樟树和国槐分别属于()

A.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

C.常绿硬叶林常绿阔叶林

D.常绿阔叶林常绿硬叶林

答案A

解析湖南省位于我国南方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因此樟树为亚热带

常绿阔叶林;河北省位于我国北方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因此国槐为温带落

叶阔叶林,故A项正确。

2.(综合思维)导致湖南和河北两省树种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地形B.土壤

C.水分D.热量

答案D

解析湖南和河北两省纬度差异明显,造成热量差异大,从而导致树种差异,

故D项正确。

读我国某地植被景观图,完成3〜4题。

3.(综合思维)图示植被类型属于()

①天然植被②人工植被③草原④森林

A.①③B.②④

C.①④D.②③

答案B

解析读图可知,当地茶农正在从事采茶活动。图示植被为茶树,茶树属于

森林;茶树为人工栽培的植物,属于人工植被。

4.(区域认知)图示景观主要分布在我国()

A.西北地区B.北方地区

C.青藏地区D.南方地区

答案D

解析我国茶树主要分布于南方地区。

读我国植被分布图,完成5〜6题。

5.(综合思维)甲、乙、丙三类植被分别是()

A.森林草原荒漠B.森林荒漠草原

C.草原森林荒漠D.荒漠草原森林

答案A

解析读图可知,甲类植被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和南部,该区域降水较多,

为森林;乙、丙两类植被分布在我国西北地区,丙类植被所在地距海更远,故乙

为草原,丙为荒漠,故A项正确。

6.(综合思维)造成甲、乙、丙三类植被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A.地形B.土壤

C.水分D.热量

答案C

解析甲类植被所在地距海近,降水多,为森林;丙类植被所在地距海最远,

降水最少,为荒漠。故造成三类植被分布差异的主导因素为水分,C项正确。

某类植物(下图)不跟土壤接触,其根群附着在其他树的枝干上生长,利用雨

露、空气中的水汽及有限的腐殖质(腐烂的枯枝残叶或动物排泄物等)为生。读图,

回答7〜8题。

7.(综合思维)该类植物为()

A.藤本植物B.附生植物

C.草本植物D.寄生植物

答案B

解析结合材料信息“根群附着在其他树的枝干上生长”和图示信息可知,

该类植物为附生植物,故B项正确。

8.(综合思维)该类植物主要出现在()

A.热带雨林B.常绿阔叶林

C.落叶阔叶林D.亚寒带针叶林

答案A

解析附生植物主要出现在热带雨林,故A项正确。

读某地景观图,完成9〜10题。

9.(综合思维)该景观图反映的植被是()

A.温带草原B.热带草原

C.常绿阔叶林D.亚寒带针叶林

答案B

解析据景观图可知,该地区树木高大稀疏,草原广阔,且主要动物为斑马

等大型动物,可判断为热带草原,故B项正确。

10.(区域认知)该景观可能出现的地区是()

A.内蒙古高原B.青藏高原

C.巴西高原D.东非高原

答案D

解析据上题分析可知,图示景观为热带草原,对应的气候类型为热带草原

气候,东非高原和巴西高原均属于热带草原气候,但图中有斑马,故该景观最可

能出现在东非高原,D项正确。

读某国植被和年降水量分布图(单位:mm),完成11〜12题。

■高山植物

「200,等降水量线■山地森林

目连森林草原

11.(综合思维)甲、乙、丙植被类型分别是()

A.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B.荒漠草原荒漠草原

C.荒漠草原荒漠草原

D,草原荒漠荒漠草原

答案A

解析由经纬度和国土轮廓可知,该国为蒙古。甲、乙、丙均处于温带大陆

性气候区域,水分条件稍好的甲为草原,水分条件最差的丙是荒漠,乙为过渡性

植被荒漠草原。

12.(综合思维)造成甲、乙、丙植被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热量B.水分

C.光照D.土壤

答案B

解析结合上题分析可知,导致三地植被差异的主要因素是三地的水分条件

不同,故B项正确。

二、综合题(共2小题,共52分)

13.读植被景观图,回答下列问题。(24分)

甲乙

内T

⑴图中属于天然植被的是和,属于人工植被的是

和o(8分)

(2)与图中其他类型的植被相比,乙类植被的突出特征是什么?(8分)

(3)指出丙类植被的突出特征及其成因。(4分)

(4)指出甲、丁两类植被的显著区别。(4分)

答案⑴乙丙甲丁

(2)四季开花;植物种类丰富,垂直结构复杂;有藤本植物和附生植物;有

茎花和板根现象。

(3)树叶退化为针状。适应干旱寒冷的环境。

(4)甲秋冬季落叶,丁四季常绿。

解析第⑴题,读图可知,乙为热带雨林,丙为亚寒带针叶林,属于自然

植被;甲为苹果树,丁为柑橘树,属于人工植被。第⑵题,乙为热带雨林。可

四季开花;植物种类丰富,垂直结构复杂;有藤本植物和附生植物;有茎花和板

根现象。第⑶题,丙为亚寒带针叶林。树叶退化为针状,以抗寒抗旱。第(4)题,

甲为苹果树,属于落叶阔叶林;丁为柑橘树,属于常绿阔叶林。显著区别是落叶

阔叶林秋冬季落叶,常绿阔叶林四季常绿。

14.读非洲植被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28分)

(DA为所在地的气候特征为,主要

分布在南美洲的非洲的和亚洲的

________________O(10分)

(2)B为,所在地的气候特征为,主要分

布地区有非洲的高原和高原、南美洲的

_________________高原等。(10分)

(3)C为,对应的气候类型为,气候特

征为,最大分布地区是________________o(8分)

答案(1)热带雨林全年高温多雨亚马孙河流域(平原)刚果河流域(盆

地)印度尼西亚(马来群岛)

(2)热带草原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东非南非巴西

(3)热带荒漠热带沙漠气候全年炎热干燥非洲北部(北非、撒哈拉沙漠)

解析第⑴题,读图可知,A为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区,

全年高温多雨;亚马孙河流域、刚果河流域、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三大热带雨林分

布地区。第(2)题,B为热带草原,主要分布在热带草原气候区,气候特征为全年

高温、分干湿两季,主要分布地区有东非高原、南非高原、巴西高原等。第⑶

题,C为热带荒漠,主要分布于热带沙漠气候区,全年炎热干燥,最大分布区为

非洲北部的撒哈拉沙漠。

第二节土壤

【热点链接】2019年12月5日是“世界土壤日”,主题为“阻止土壤侵

蚀,拯救我们的未来”。土壤是重要的自然资源。联合国粮农组织指出,地球表

面形成2〜3cm厚的土壤需要长达1000年的时间;土壤面临的头号威胁是侵蚀,

每5秒钟可以侵蚀一个足球场面积大小的土壤。设立“世界土壤日”的目的是什

么?

提示加强对土壤的管理和保护;提高公众保护土壤的意识;应对土壤管理

中日益严峻的挑战;提升土地健康的质量等。

课程标准学业质量标准核心素养定位

人地协调观:尊重自然规

水平1:根据地理资料,说出主要土

律,合理利用土壤。

壤类型。

综合思维:分析土壤与自

水平2:运用地理资料,说明影响土

野外观察或运然环境的关系。

壤形成的因素;说明土壤利用中存在

用土壤标本,区域认知:运用地图,说

的问题及合理利用措施。

说明土壤的主明主要土壤类型及其分

水平3:能够运用资料,结合典型土

要形成因素。布。

壤,分析土壤的成因。

地理实践力:观察学校所

水平4:结合区域和典型土壤,分析

在地的土壤类型,探讨土

某类土壤的形成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壤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预习准备.

精心准备夯实基础

—观察土壤

1.土壤的概念和组成

(1)概念:陆地表层具有一定画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画疏松表层。

⑵组成:矿物质、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

2.观察内容

内容意义

最重要的前外部特征之一;可根据颜色命名土壤,如画黑土、红

土壤颜色

矿物质颗粒粒径由大到小依次为石砾、画砂稹、粉粒、画黏粒等;

土壤质地土壤质地是指不同画粒级的矿物质在土壤中所占的画相对比例;

土壤质地一般分为回姑、壤土和黏土

土壤剖

土壤剖面是指从地面垂直向下的回1土壤纵剖面,由呈水平展布的

面构造

叵1土层构成;自然土壤剖面包括旧有机层、腐殖质层、同淋溶

层、淀积层、同母质层和母岩层

©!问题探究ii

i.判断正误。

(1)土壤颗粒由大到小依次是砂砾、石砾、黏粒和粉粒。(X)

(2)能够生长植物的地表都有土壤。(X)

2.土壤的物质组成不包括()

A.矿物质B.有机质

C.水分D.土层

答案D

解析土壤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组成,土壤剖面构造是由土层构

成的。

3.哪些地方易找到土壤剖面?

提示土壤剖面通常由人工挖掘才能出现,修路、开矿或兴修水利设施时易

使土壤剖面显露。

二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

因素对土壤形成的影响

成土母质决定了土壤画矿物质的成分和画养分状况,影响土壤的质地

生物残体为土壤提供国有机质;加快同岩石风化和土壤形成的

生物

过程,改善画成土母质的性状,促进土壤函矿物质颗粒团聚

岩石风化的画强度和速度与温度、回降水量呈两正相关;湿

气候热地区土壤化学风化作用和同淋溶作用强,土壤黏粒比重回

S;「②冷湿环境有利于土壤有机质积累

地貌从山顶到低平洼地,依次分布着砾质土、砂土、叵壤土、黏土

时间土壤发育时间越长,土壤层越厚,回土层分化越明显

©!问题探究2)

1.判断正误。

(1)土壤矿物养分主要来自于岩石。(X)

(2)岩石风化速度主要取决于气候。(J)

2.下列地区中,土壤肥力最高的是()

A,湿热地区B.冷湿地区

C.干热地区D.干冷地区

答案B

解析冷湿地区有机质积累多。

3.我国东南丘陵土壤贫瘠,主要原因是什么?

提示东南丘陵地区气候湿热,土壤化学风化作用和淋溶作用强,有机质分

解快。

三土壤的功能和养护

1.地位:土壤处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而1生物圈相互紧密接触的过

渡地带,是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的画关键环节。

2.作用

(1)为画植物生长提供了扎根立足的条件,促使福地理环境以至地球面貌

发生了根本的改变。

(2)土壤具有重要的砥I蓄水、保水功能。

(3)种植农作物是以画土壤为物质基础。

3.土壤的养护

(1)丽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壤资源。

(2)对土壤进行画改良或改造。

©!问题探究3〕

1.判断正误。

(1)种植农作物只能选择肥沃土壤。(X)

(2)土壤是植物生存的营养来源。(J)

2.农作物可以抵抗适度的旱情,得益于土壤()

A.提供营养物质B.蓄水、保水功能

C.改造地理环境D.使农作物扎根立足

答案B

解析土壤的蓄水、保水功能可使农作物抵抗适度的旱情。

3.我国江南红壤贫瘠,土质黏重,酸性强,如何利用和改造?

提示增施有机肥,掺入沙子,施用石灰,种植耐酸作物等。

思维探究实践运用

主题探究H观察土壤

0。搭建平台巧探究一

土壤是由固相、液相和气相三相物质组成的,土壤容重是指田间自然状态下,

单位体积土壤烘干后的重量。土壤容重与土壤质地、压实状况、土壤颗粒密度、

土壤有机质含量及各种土壤管理措施有关。有机质含量高、疏松多孔的土壤容重

小,土壤发育良好。右图为土壤三相物质比例示意图。

据此探究下列问题:

(1)指出土壤中固相、液相和气相的含义。

⑵指出影响土壤容重的因素。

(3)观察土壤时,主要观察哪些要素?

(4)说明土壤剖面的组成。

[成果展示](1)固相:有机质,矿物质。液相:水分。气相:空气。

(2)有机质含量,土壤孔隙,矿物质等。

(3)土壤颜色,土壤质地,土壤剖面等。

(4)自然土壤由有机层、腐殖质层、淋溶层、淀积层、母质层和母岩层组成。

耕作土壤由耕作层、犁底层和自然土层组成。

兹激活思维深整合

1.判断土壤的依据:具有画肥力,生长画植物,疏松表层。

2.土壤的物质组成

理想土壤成分的体积分数

序号物质组成特点

矿物质是画成土母质风化形成的土壤固体颗

函]矿物质粒;组成土体的“骨架”;是土壤中砥]矿物养

分的主要来源

集中在土壤画表层;影响土壤肥力的形成和发

②国有机质

展,是画土壤肥力高低的重要标志

③水分具有很大的流动性,含量此消彼长;性状良好的

④画空气土壤,既能同通气透水,又能蓄水保温

3.观察土壤

(1)土壤颜色

影响因素对土壤颜色的影响

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颜色较深。土壤有机质的腐殖质总体上

有机质呈黑色,腐殖质含量越高,对土壤颗粒的染色越重,如黑土

颜色的形成与其有机质含量高有关

如四川盆地的紫色土、南方的红壤颜色的形成主要与土壤矿

土壤矿物颜色

物颜色有关

土壤湿度土壤干时颜色往往较浅,而湿润时往往颜色较深

同一种土壤处在团聚状态和研碎成粉末状态时,其颜色是不

土壤结构体状况

同的

⑵土壤质地

通气、透

土壤质地粒径比例保水性能有机质保肥性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