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临床医学检验技士专业实践能力-10_第1页
初级临床医学检验技士专业实践能力-10_第2页
初级临床医学检验技士专业实践能力-10_第3页
初级临床医学检验技士专业实践能力-10_第4页
初级临床医学检验技士专业实践能力-10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级临床医学检验技士专业实践能力TO

(总分:1OO.OO,做题时间:90分钟)

一、A1型题(总题数:45,分数:90.00)

1.关于血气分析标本的采集不正确的是

(分数:2.00)

A.最佳标本是动脉血

B.应处于隔绝空气状态

C.宜在30分钟内检测

D.如30分钟内不能检测,可放冰箱中长期保存V

E.采血前应让患者处于安定舒适状态

解析:[解析]血气分析标本的采集要注意:①采血部位,血气分析的最佳标本是动脉血,能真实地反映

体内的氧化代谢和酸碱平衡状态。②抗凝剂的选择,因需要测定全血血气,所以必须抗凝,•般用肝素抗

凝。③注意防治血标本与空气接触,应处于隔绝空气状态。④标本存放时间,宜在30分钟内检测,否

则,会因为全血中有活性的RBC代谢,不断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影响结果的准确性。⑤采血前应让

患者处于安定舒适状态,避免非静止状态造成的误差。

2.失代偿性代谢性酸中毒,血气结果

(分数:2.00)

A.ABI,pH1

B.ABI,pH不变

C.ABI,pH1

D.ABI,pHI7

E.ABI,pHI

解析:[解析]失代偿性酸中毒时PHI,酸中毒时机体酸性物质过多,导致碳酸氢盐减少,AB下降。

3.碱中毒时引起手足抽搐的主要原因是血浆中

(分数:2.00)

A.结合钙浓度降低

B.结合钙浓度升高

C.离子钙浓度升高

D.离子钙浓度降低J

E.离子钙浓度升高,结合钙浓度降低

解析:[解析]血pH可影响血清游离钙浓度。碱中毒pH升高时血清游离钙和枸檬酸、重碳酸根成分结合

加强,虽然总钙不变但离子钙下降是碱中毒时产生手足搐搦的最主要原因。

4.对于要进行个体化给药者,常采用

(分数:2.00)

A.多点取样V

B.用药前取样

C.达稳定浓度后取样

D.立即取样

E.用药后取样

解析:[解析]对于要进行个体化给药者取样时间应采取多点取样;对于急性药物中毒者应立即取样;对

于要监测、调整用药方案者达稳定浓度后取样;怀疑药物剂量不足时,为下一次用药前取样。

5.BNP/NT-proBNP主要用于诊断

(分数:2.00)

A.肝癌

B.肾病

C.心力衰竭7

D.白血病

E.脑肿瘤

解析:[解析]因BNP主要由心室分泌,故C为最佳选择。

6.急性心肌梗死后CK-MB达峰值的时间与病情及预后有关,一般认为

(分数:2.00)

A.达峰早者,预后好V

B.达峰早者,预后差

C.梗死范围较小,达峰晚

D.梗死范围大者,达峰早

E.达峰早者,出现再灌注的可能性小

解析:[解析J一般认为,梗死范围较小者,CK-MB达峰时间较早,恢复正常时间较短。达峰早者比达峰

晚者预后好。溶栓治疗出现再灌注时,达峰时间提前。

7.AMI患者LD1/LD2倒置且伴有LD5增高,表明

(分数:2.00)

A.预后好

B.处于恢复期

C.梗死面积小

D.心力衰竭伴有肝淤血或肝功能衰竭V

E.患者已完全康复

解析:[解析]AMI患者的LD1/LD2倒置且伴有LD5增高,预后比仅出现LD1/LD2倒置者差,LD5增高提示

患者心力衰竭伴有肝瘀血或肝功能衰竭。

8.ACS时最早升高的标志物目前认为是

(分数:2.00)

A.肌红蛋白-J

B.LD

C.CK

D.AST

E.ALT

解析:[解析]ACS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肌红蛋白目前是ACS时最早升高的标志物。

9.筛查急性心肌梗死的蛋白标志物是

(分数:2.00)

A.cTnl

B.cTnT

C.MbJ

D.LDH4

E.CK

解析:[解析]由于Mb半寿期短,仅15分钟,因此如果胸痛发作后6〜12小时血清Mb不升高,有助于排

除AMI的诊断,是筛查AMI很好的指标。

10.早期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最好标志物是

(分数:2.00)

A.AST

B.ALT

C.cTnV

D.CK-MB

E.m-AST

解析:[解析]上述指标在心肌梗死时都有可能升高,但AMI患者cTn于发病后3〜6小时升高,早于其他

指标,发病10〜12小时内检测敏感性达100%,是早期诊断AMI的最好标志物。

11.急性心肌损伤后,最早恢复至正常水平的标志物是

(分数:2.00)

A.CK-MB

B.MbJ

C.cTn

D.AST

E.LD

解析:[解析]AMI发病后,CK-MB48〜72小时恢复到正常,Mb18〜30小时可完全恢复到正常水平,cTn

5〜14天恢复到正常,AST3〜6天恢复到正常,LD6〜10天恢复到正常。

12.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危险分层首选的心脏标志物是

(分数:2.00)

A.cTnJ

B.Mb

C.CK

D.ALT

E.LD

解析:[解析]cTn是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进行危险分层首选的心脏标志物。在可能的情况下,所有可

疑ACS的患者均应测定cTno

13.在可能的情况下,所有可疑的ACS患者都应测定的指标是

(分数:2.00)

A.cTnJ

B.Mb

C.CK

D.ALT

E.LD

解析:[解析]cTn的分子量小,且它们在血清中的含量极微,AMI发病后增高明显,升高迅速,且可在血

中保持较长时间,同时在无心肌损伤时cTn在此液中含量很低,可用于微小心肌损伤的诊断。因此,对于

可疑ACS的患者,在可能的情况下,均应测定cTn。

1虫AMI溶栓治疗后,如果CK成倍增加,达峰时间提前,表明

(分数:2.00)

A.溶栓治疗后出现再灌注J

B.病情加重,预后不良

C.出现心力衰竭

D.再次出现心肌梗死

E.伴有脑组织损伤

解析:[解析]如在AMI发病后及时进行溶栓治疗出现再灌注时,梗死区心肌细胞中的CK就会被冲洗出

来,导致CK成倍增加,使达峰时间提前。如果AMI发病后进行溶栓治疗后,CK成倍增加,达峰时间提

前,表明溶栓治疗后出现再灌注。

15.某患者AST活力为325U/L,可能的原因是

(分数:2.00)

A.慢性活动性肝炎V

B.桥-本病

C.牛皮癣

D.急性支气管肺炎

E.急性附睾炎

解析:[解析]因为AST广泛存在于多种器官中,心脏含量最多,其次是肝脏,因此上述其他疾病一般不

会引起AST升高,最有可能的就是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细胞线粒体受到损害,AST释放到血液中。

16.有机磷中毒患者活性减低的血清酶是

(分数:2.00)

A.ALT

B.AST

C.CHEJ

D.LDH

E.ALP

解析:[解析]有机磷能抑制血清胆碱酯酶的活性。

17.关于ALT和AST的叙述错误的是

(分数:2.00)

A.均属于肝细胞内特异性功能酶J

B.曾采用化学比色法检测

C.目前IFCC推荐的方法是酶动力学方法

D.肝细胞中ALT活性比血清高2850倍

E.肝细胞中AST大部分存在于线粒体中

解析:[解析]ALT广泛存在于多种器官中,按含量多少顺序为:肝脏、肾脏、心脏、骨骼肌等。AST也广

泛存在于多种器官中,按含量多少顺序为:心脏、肝脏、骨骼肌和肾脏等。因此二者均不属于肝细胞内特

异性功能酶。

18.急性肝炎转变为慢性肝炎的指征是

(分数:2.00)

A.血清ALT活性持续升高或反复波动达半年以上J

B.血清ALP活性持续升高或反复波动达半年以上

C.血清GGT活性持续升高或反复波动达半年以上

D.血清PCHE活性持续升高或反复波动达半年以上

E.血清LN活性持续升高或反复波动达半年以上

解析:[解析]急性肝炎患者如血清ALT活性持续升高或反复波动达半年以上,说明已成为慢性肝炎。

19.急性病毒性肝炎时最敏感的酶学指标是

(分数:2.00)

A.AST

B.ALTV

C.CHE

D.TBA

E.m-AST

解析:[解析]因ALT含量以肝脏为主,ALT虽不特异,但在急性肝炎时却是最敏感的指标,其活性高低

多与临床病情轻重相平行。

20.目前临床普遍应用的测定肾小球滤过率的方法是

(分数:2.00)

A.内生肌肝清除率J

B.菊粉清除率

C.酚红排泌试验

D.尿素清除率

E.尿酸的测定

解析:[解析]肾小球滤过率的测定方法有内生肌酎清除率和菊粉清除率。因为内生肌肝在体内产生速度

较恒定,肌酎的测定方法也较菊粉简便,易于在临床推广应用。

21.肾小管分泌匚]的功能不足可导致

(分数:2.00)

A.酸中毒-J

B.碱中毒

C.低蛋白血症

D.尿糖

E.蛋白尿

解析:[解析]肾脏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具有泌氨作用。NH3与H,结合成排出,若肾小管上皮细胞

分泌Ii功能障碍,排除障碍,可导致酸中毒。

22.用酶法测定甘油三酯实际是测定血清中的

(分数:2.00)

A.游离甘油

B.3-磷酸甘油

C.甘油三酯

D.游离甘油和甘油三酯J

E.2-磷酸甘油

解析:[解析]TG的酶法检测指的是先将TG水解成甘油和脂肪酶,将生成的甘油用甘油激酶(GK)及三磷

酸腺甘(ATP)磷酸化,所以TG的酶法测的是游离甘油和甘油三酯。

23.慢性肾功能衰竭时,最早出现的肾功能减退阶段是

(分数:2.00)

A.氮质血症期

B.肾功能衰竭期

C.肾贮存能力丧失期4

D.尿毒症期

E.多尿期

解析:[解析]慢性肾功能衰竭时;肾功能减退可分为四个阶段,分别为肾贮存能力丧失期、氮质血症

期、肾功能衰竭期、尿毒症期。

24.患儿男,7岁。发热、咽喉痛伴轻微上腹疼痛两天,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正常,血淀粉酶900U/L,尿淀

粉酶1600U/L,淀粉酶同工酶检查为S型,血清脂肪酶未见异常,血尿肌好正常。最可能的诊断是

(分数:2.00)

A.腮腺炎V

B.急性胆囊炎

C.急性胰腺炎

D.急性扁桃体炎

E.急性咽炎

解析:[解析]急性胰腺炎和腮腺炎时血清淀粉酶都可升高,但腮腺炎时血清脂肪酶不升高。

25.关于催乳素瘤的叙述错误的是

(分数:2.00)

A.是功能性垂体腺瘤中最常见者

B.好发于女性

C.不发于男性V

D.血清催乳素明显升高

E.临床表现之一是不育

解析:[解析]催乳素瘤(PRL)是功能性垂体腺瘤中最常见者,好发于女性。男性以性功能减退、阳痿、不

育为主,偶见泌乳。临床生化检查可见血清催乳素明显升高。

26.对垂体腺瘤性和异源性TSH综合征性甲亢具有鉴别价值的是

(分数:2.00)

A.血清H4、TT3测定

B.血清TSH测定

C.血清FT3、FT4测定

D.血清甲状腺素结合球蛋白测定

E.TRH兴奋试验J

解析:[解析]本题考点为专业知识的掌握,对垂体腺瘤性和异源性TSH综合征性甲亢具有鉴别价值的是

TRH兴奋试验。

27.临床实验室中常被用于多种体液中Ca"、K.、Na.、Cl、F和碳酸氢盐等离子测定的方法是

(分数:2.00)

A.电泳法

B.离子选择性电极分析法V

C.凝胶层析法

I).离心法

E.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解析:[解析]用离子选择电极直接测定离子浓度,是临床实验室中不可缺少的检测手段,常被用于多种

体液(血、尿、唾液、脑脊液等)中Ca"、K.、Na'、Cl,、F和碳酸氢盐等离子测定。其他方法也

是实验室常用方法,但测定项目多为蛋白质等非离子物质。

28.临床上ABO血型鉴定最常采用的方法为

(分数:2.00)

A.正向间接凝集反应

B.反向间接凝集反应

C.直接凝集反应J

D.协同凝集反应

E.间接凝集抑制反应

解析:[解析]用已知的抗体检测红细胞膜上的相应抗原为直接凝集反应,即目前常用的ABO血型鉴定方

法。

29.直接凝集反应试管法主要用于检测

(分数:2.00)

A.抗原

B.冷凝集素

C.不完全抗原

D.不完全抗体

E.与抗原相应的抗体J

解析:[解析]试管凝集反应即用定量抗原与倍比稀释的血清混合,来检测血清中有无相应的抗体及效

价。

30.以红细胞或明胶颗粒致敏抗原检测血清中相应抗体的试验属于

(分数:2.00)

A.正向间接凝集反应7

B.反向间接凝集反应

C.间接凝集抑制反应

D.协同凝集反应

E.直接凝集反应

解析:[解析]间接凝集反应分正向和反向,用致敏粒子包被抗原来检测抗体为正向;而用包被的抗体来

检测抗原为反向。

31.下述试验不能用于可溶性抗原检出的是

(分数:2.00)

A.间接血凝试验

B.反向间接凝集试验

C.间接凝集抑制试验

D.直接凝集试验J

E.间接凝集试验

解析:[解析]颗粒性抗原在适当电解质参与下与抗体结合出现凝集为直接凝集反应;而可溶性抗原或抗

体必须先吸附于适当大小载体颗粒上才能与相应的抗体或抗原出现可见的凝集现象,即间接凝集反应。

32.反向间接凝集试验检测的是

(分数:2.00)

A.抗体

B.补体

C.可溶性抗原J

D.颗粒性抗原

E.抗原抗体复合物

解析:[解析]反向间接凝集试验是用颗粒性载体致敏抗体检测可溶性抗原。

33.关于正向间接凝集抑制试验正确的是

(分数:2.00)

A.用载体致敏抗体

B.检测抗体

C.不出现凝集为阳性结果V

D.出现凝集为阳性结果

E.试剂为载体致敏的抗体及相应的抗原

解析:[解析]正向间接凝集抑制试验是用已知致敏的抗原与相应的抗体,检测标本中与致敏抗原相同的

抗原,被测抗原与试剂中的抗体结合后,再加入致敏抗原,若出现凝集,说明标本中不存在相应的抗原;

如果不出现凝集说明标本中存在相应的抗原。

34.关于反向间接凝集抑制试验正确的是

(分数:2.00)

A.用载体致敏抗原

B.检测抗原

C.不出现凝集为阳性结果J

D.出现凝集为阳性结果

E.试剂为载体致敏的抗原及相应的抗体

解析:[解析]反向间接凝集抑制试验是用已知致敏的抗体与相应的抗原,检测标本中与致敏抗体相同的

抗体,被测抗体与试剂中的抗原结合后,再加入致敏抗体,若出现凝集,说明标本中不存在相应的抗体:

如果不出现凝集说明标本中存在相应的抗体。

35.关于反向间接血凝试验,错误的是

(分数:2.00)

A.红细胞呈圆点沉积于管底为阳性结果J

B.红细胞呈片状凝集为阳性

C.根据凝集程度可判断阳性反应的强弱

D.可以做半定量检测

E.使用的载体为红细胞

解析:[解析]间接凝集试验无论是正向还是反向,阳性结果均为红细胞呈片状凝集,故A为错误叙述。

其余选项均正确。而间接凝集抑制试验阳性结果与此相反,须注意区分。

36.单向扩散试验时错误的是

(分数:2.00)

A.有平板法和试管法

B.抗原在凝胶中自由扩散

C.试管法中上层加抗体溶液V

D.试管法中上层加抗原溶液

E.抗原抗体比例合适处形成肉眼可见的沉淀环

解析:[解析]单向扩散试验试管法中上层加抗原溶液使抗原在含抗体的凝胶中自由扩散。

37.单向琼脂扩散试验时错误的做法是

(分数:2.00)

A.采用特异性强效价高的抗血清

B.每次测定必须做标准曲线

C.琼脂糖煮化后应立即加入抗血清,以免琼脂凝固J

D.试验时应加入标准抗原作为参考

E.放置于37。反应,24〜48小时后观察结果

解析:[解析]琼脂糖煮化后温度降至约50℃时加入抗血清。

38.关于双向琼脂扩散正确的是

(分数:2.00)

A.抗体向含有抗原的琼脂内扩散

B.抗原向含有抗体的琼脂内扩散

C.抗原和抗体在琼脂内向对方扩散J

D.对抗原或抗体作出定量分析

E.对抗原进行定量分析

解析:[解析]双向琼脂扩散是在琼脂内抗原和抗体各自向对方扩散,在比例合适处形成沉淀线。

39.双扩散试验中,如果抗原的量较大,反应沉淀线

(分数:2.00)

A.靠近抗原孔

B.靠近抗体孔J

C.在两孔之间

D.不出现

E.呈多条沉淀线

解析:[解析]双扩散试验中抗原与抗体均呈同心圆扩散,在二者比例合适处形成沉淀线,如果抗原量

大,则沉淀线靠近抗体孔。

40.在直流电场中进行的免疫双扩散称为

(分数:2.00)

A.对流免疫电泳J

B.火箭免疫电泳

C.免疫电泳

D.免疫转印技术

E.免疫固定电泳

解析:[解析]将双向免疫扩散与电泳相结合的技术即对流免疫电泳。

41.对流免疫电泳中抗体向阴极移动是因为

(分数:2.00)

A.抗体带正电

B.抗体带负电

C.扩散作用

D.电泳作用

E.电渗作用7

解析:[解析]在碱性的对流免疫电泳的缓冲液中,抗原抗体均带负电荷,在电场中向阳极移动,但是由

于抗体的分子量大,暴露的负电荷少,在电场中向阳极泳动的速度小于电渗的速度,是电渗作用带动其移

向负极。

42.制作荧光抗体染色标本最关键的是

(分数:2.00)

A.材料要新鲜并立即处理或及时冷藏

B.采用石蜡切片或冷冻切片法

C.切片尽量薄些

D.标本需要固定

E.力求保持抗原的完整性V

解析:[解析]制作荧光抗体染色标本最关键的是力求保持抗原的完整性,A〜D为手段,E为目的。

43.保证良好的荧光显微镜观察效果的重要条件是

(分数:2.00)

A.染色当天作镜检

B.在暗室内观察

C.激发滤光片的选择

D.吸收滤光片的选择

E.激发和吸收滤光片的选择V

解析:[解析]荧光显微镜观察的重要条件是激发和吸收滤光片的选择,C、D不完全,A、B是必要的但不

是坡重要的。

44.荧光显微镜的吸收滤光片的作用是

(分数:2.00)

A.滤除激发光,只允许荧光通过7

B.提供合适的激发光

C.允许亮绿色荧光通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