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作文指导与训练_第1页
中考作文指导与训练_第2页
中考作文指导与训练_第3页
中考作文指导与训练_第4页
中考作文指导与训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1中考作文复习指导与训练

第一课时

复习内容:作文的开头和结尾、过渡和照应

教学过程:

专题一:记叙文的开头和结尾

开头技法

常言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万事开头难”。做事情如此,写文章也是这样。

不少同学尽管有习作的材料,可往往被文章的第一句话难住,有的冥思苦想无从下笔,有的七改

八改耽误时间。恰当、新颖的开头,不仅能使你笔下生花,而且能增加文采,吸引读者。下面提

供几种常见的开头方法。

1、开门见山法:

即开头简单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直接入题。

如:放学的铃声早已在凄风冷雨中飘远,校园里空荡荡的,我孤独地在校大路上徘徊。

突然,院墙边一株瘦弱却开着花的小桃树锁住了我的目光。(《就这样被打动》)

如:“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朱自清《背影》)

如:“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我赞美白杨树(《白杨礼赞》)

如:“我冒了严寒,回到相隔两千余里,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故乡》)

如:痛苦的时候,你会回家,用眼泪尽情发泄;心烦的时候,你会回家,让家的温暖驱散心

中的乌云;家一一融进去的是悲伤,化解出来的是快乐;家一一接纳的是难过,释放的是开心。

家,真好!(中考满分作文《家,真好》)

2、描写景物法:

即文章的开头先描写人、物、景,渲染气氛,给读者以身临其境的感觉,为烘托人物,触景

生情作铺垫。

如:西风卷着落叶,飘向东,飘向西,我的头发也随风东西飘飞,风钻进脖子,冷瘦瘦。一

只大雁——只有一只,孤独地向南飞着,洒下一路哀鸣。(《孤独的心》)

如:我冒了严寒,回到相隔两千余里,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去•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进故乡

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地响。透过船篷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

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故乡》)

如:教室外,呼啸着的北风挟着密集的雨点扑打在墙上,“嚓、嚓”地响。教室内,一场全能

竞赛考试进行到了白热化的阶段。(中考满分作文《心中筑起一堵墙》)

如:紫红色的云霞充满着整片天空,其中还有一轮血似的夕阳,如此暖意的画面显示出“最

美不过夕阳红”的温馨与从容之感,暖得让人沉醉,暖得让人迷恋。(中考满分作文《把黎明的美

丽带给曾失落的我》)

如:晚风吹过河面上最后一波涟漪,夕阳收起它最后一道余晖,秋霜目送去最后一只归雁。

我们默默地站着,目光游离在那若即若离的记忆之门上。当许许多多都已逝过,当许许多多都已

凋尽,我们起码还可以对自己说:“别伤心,我已体验过那种感觉,虽然只是曾经拥有。”(中考满

分作文《曾经拥有》)

运用时要注意几点:1、不能为写景而写景,描写的目的是为了衬托人物思想,渲染气

氛,感染读者,引起共鸣。2、描写要抓住特征,遣词造句要准确,要适合文章内容的展开和人

物情感的抒发。

3、倒叙法:

即文章开头先写出事情的结果,再写出事情的原因和经过,以造成悬念,增强文章吸引力。

如:站在这充满荣誉的领奖台上,望着台下一张张羡慕的笑脸,听着他们真诚的掌声,

我忽然想起了两年前,他们一一我的同学将我从孤寂的暗夜引向光明的经历。(《走出黑夜》)

4、引用法:

引用(或化用)名言警句、歌词俗语、名篇美句等开头:开头引用警句、名言、诗句或俗语、

谚语等,可以达到吸引读者,帮助突出中心的作用。

如:拿破伦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我说:“不想登上领奖台的学生不是好学生。”

(《我终于站到了领奖台上》)

如:“请把我的歌,带回你的家,请把你的微笑招下……”每当耳边响起这熟悉的旋律,自己

就好像遇见了多年不见的老朋友一样,感觉格外亲切。(中考满分作文《歌声与微笑》)

如:著名科学家爱迪生说:“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是的,拥有自信,不断努力,就能获

得成功。(中考满分作文《拥有自信方能成功》)

如:“月朦胧,鸟朦胧,帘卷海棠红」每当我吟诵起这句诗,心中便有说不出的陶醉.心也

朦胧,眼也朦胧,眼前真个展现出一幅画来。(中考满分作文《陶醉》)

5、设置悬念法:

就是从事件过程或人物经历中截取最关键,最紧张、最能吸引读者的一个情节作为文章的开

头,然后再依次记叙事件发生发展或人物行为经历的始末。

如:我怎么也没想到,在关键时候,他会背叛我。(《我的“死党”》)

如:他点一支烟,猛吸一口,说:“你知道我一生最后悔的是什么吗?"(《往事》)

如:我快要死了----

我躺在病床上,四周黑漆漆的一片,十分寂静,偌大的房间里,只能听得见我微弱的呼

吸声。护士只有到吃药、打针的时候才会进来,而且很少和我说话。我已经习惯了,我不会有太

多的报怨,因为我知道我快要死了.我凝视着窗外,告诉自己要坦然面对死亡。(中考满分作文《感

受生活之美》)

总之,好的作文开头应做到:一简、二新,三美。“简”就是开头力求简洁、明了,不啰嗦重

复。“新”就是开头不落俗套,新颖别致。“美”就是开头能给人以美感。

结尾技法

俗话说:“织衣织裤,贵在开头,编筐编篓,重在收口。”一篇好文章,除了有引人入胜

的开头,还应该有耐人寻味的结尾。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结尾技法:

1、自然收束式:即用事情的结果作为文章的结尾,事物叙述完了,文章随之结束。

加:兄妹俩被美妙的陶醉了。等他们苏醒过来,贝多芬早已离开了茅屋。他飞奔回客店,

花了一夜工夫把刚才弹的曲子一一《月光曲》记录下来。(《月光曲》)

2、首尾呼应式:

如:《雪夜》的结尾中这样写道:"谁也没有再说话。屋里也很静,屋外也很静。那白色的小

精灵依然悠悠然然地飞落下来……"与开头"雪花像无数白色的小精灵,悠悠然从夜空中飞落到地

球的脊背上……"形成照应,既渲染了气氛,增加了文章的美感,又使文章首尾照应,结构完整,

一举两得。

如:《一件珍贵的衬衫》,开头写道:“在我的家里,珍藏着一件白色的确凉衬衫J结尾写道:

“四年来,这件珍贵的衬衫,我精心地收藏着,没有舍得穿它一次「

3、画龙点睛式。这种结尾方式,就是在文章结束时,以全文的内容为依托,运用简洁的语言,

把主题思想明确地表达出来,或者在全文即将煞尾时,把写作意旨交待清楚,所以这种结尾方法

又称“卒章显志法”。

如:改了国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没有一个民族像我们这么依恋故土的.(《枣核》)

如: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话“驿路梨花处

妍J(《驿路梨花》)

如:金翅膀的蝴蝶一定有,只是我没查找到。但我想:即使世间没有,老师心里也装有。因

为她教会我用一只眼睛仔细观察,另一只眼睛不停寻找。(《蝴蝶的金翅膀》)

4、突然逆转式(又叫“出乎意料式结尾的情节与前面的形成大逆转,既出人意料,又在

情理之中,令人回味。

如:想到这,嘎子一骨碌爬起来就跑一一他觉得自己闯祸了,可不想被爷爷逮着揍个半死。

跑出去老远了,他还听见爷爷的呼唤。

(后来爸爸把在野外睡着的嘎子抱了回来)嘎子醒了,爷爷一边笑呵呵地向他招手,一边拿

着一个胖胖熊玩具一一那可是嘎子梦寐以求的东西啊!(《嘎子“闯祸”》

不管什么方法结尾,都应该简洁明了,如果长篇大论,就会冲淡正文,喧宾夺主,给读者以

“画蛇添足”之感,文章的感染力就大大削弱了。希望读者同学们能认真阅读优秀文章,从中受

到启发,逐步掌握作文结尾的方法,让结尾既切合主题,又不落俗套。

开头和结尾的练习:

为下列命题作文写出开头和结尾

I、《爱是那七块钱的记忆》

每回看到路边有乞者望着我,心头都会一阵莫名的痛,不象刀割般强烈,也不象针刺一样难

以忍受。只是隐隐的如淋雨似的真实又无法忽略。

许多年以来,无论时世怎样变化,无论环境怎样变迁,我从来不愿改变我的老土本质,即便

是老土的近似于固执!即便是难免会受到这样那样的伤害!但我仍然愿以一颗真挚的心去面对一

切!那位老者,那位宁愿用一生去啃半个干馒头却在我“需要”的时候还我七块钱的乞者,她让

我永远没有理由放弃对生活的热情,更让我永远没有理由抛弃对友人的真切!

2、《心中的彩虹》

窗外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风儿一直吹啊吹,天空是阴暗的,我的心也是阴暗的。

风不再呼啸,雨渐渐停了,太阳探出了头,柔和的光撤向中原大地,湛蓝地天空挂起了一道

用坚强塔建的彩虹。

说明:可以就一个题目写出多种开头和结尾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专题二:记叙文中的过渡和照应

教学过程:

一篇文章,就好比是一架机器,每一个段落就好比机器中那些大大小小的零部件,这些

零部件不仅要相互照应,而且大零件还需要那些小零件连接而成,才能建造成一台完整的机器。

同样,文章也需要各个段落相互照应,自然链接,即过渡与照应,这样才是一篇优秀的文章。否

则,就会显得支离破碎,不能称之为文,那么如何理解记叙文中的过渡和照应?

一、过渡

在文章中,过渡是文章段落之间的桥梁,前后相邻的两层意思之间,不仅要有内在的联

系,而且在相连的地方要彼此衔接,语气贯通,让读者思路能够顺利地从前者过渡到后者,这样

使文气连贯,布局缜密,转承自然,而不致发生间隙或阻隔。穿针引线,组织成篇,可以说是对

过渡重要作用的恰当比喻。过渡常用承上启下的段,句子或关联词语。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

屋》一文,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大部分之间,有一个承上启下的段落,就是以段过渡

的一个范例。

记叙文的过渡,其过渡的情况和主要作用是:

1、不同事件或场景间的过渡。

一幅优美的画卷,画面要注意色彩明暗、浓淡的过渡,注意景物虚实、主次的过渡;文

章当然也要重视上下文的衔接、转换。

宋代僧人志南有一首绝句,内容是:“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

吹面不寒杨柳风。”第一句写树阴下(“古木阴中”),第三四句写“杏花雨”与“杨柳风”,诗人又

是怎样过渡的呢?“杖藜”扶着诗人由“古木阴中”来到“桥东”,完成了地点的转换。“杖藜扶

我过桥东”,是拟人化的写法,更是自然过渡的典范。

2、叙述顺序转换间的过渡。

有些文章在顺叙的过程中,往往需要插入一些与之有关的情节来补充,然后再回头叙述

原来的事,这就需要使用过渡。如:

在《故乡》一文中,“我”在与母亲对话中插入了对闰土的回忆:“这时候,我的脑里忽

然闪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来……现在我的母亲提起了他,我这儿时的记忆,忽而全部闪电似的苏生

过来,似乎看到了我的美丽的故乡了。”这篇文章在顺叙的过程中,用“这时候,我的脑里忽然闪

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来”过渡,插入对少年闰土的回忆。

二、照应

照应是谋篇的重要手段,具体是指上下文之间的相互照顾和呼应,包括交代和照应两个

方面。交代是对后面要表现的内容在前面适当地提示一•下;照应是对前面提示的内容的回答。周

密的照应,对贯通文脉、点化中心、演染气氛能起一定作用,从而唤起读者阅读心理上的美感。

如《爸爸的花落了》一文中,前文写爸爸爱花与后文中花落了(身患重病的爸爸不能侍弄花了)

就是照应关系。《最后一课》中前文写小弗朗士看普鲁士兵操练、看布告和听画眉鸟唱歌等等与后

文中的课堂上的心理活动也是照应关系。

阅读时,要瞻前顾后,理清思路,注意分析作者的照应技巧。记叙文文中重要的照应有

两种:

1、首尾照应。

《往事依依》一文第一段“但有几件事仍历历在目,至今记忆犹新”和第六段结尾的“往

事依依,金色的回忆唤起我的青春激情,催我不断奋进”相互照应,这样使文章贯脉相通,结构

完整,也更好地突出主题。

2、前后照应。

也就是,上下文间的照应,有段、句和词语三种情况的照应形式。还是以《往事依依》

为例,第三段说“书,给我以广阔的天地”,第五段进一步讲“读了许多有名的中外小说,开阔了

眼界,使自己的心已与时代更加贴近了",进一步强调了读好书能启迪心智、指点做人。再如,《济

南的冬天》的第一段中三组对比中的第三组,是用热带的毒日、响晴的天气跟济南的温情作对比

得出“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的结论。在第三组对比之中,之所以要指出“在北中国的冬天”,是因

为“北中国的冬天”隐含了“照例应该是北风呼啸、日光惨淡”的意思,这就跟上文的“奇迹”

与下文的“宝地”相呼应。

♦对应性训练

一条红色的发带

张辉/文

许多女孩子都喜欢戴发带,使自己充满活力。我也有几条发带,其中我最喜欢的是一条

红色的发带。它时常勾起我一段美好的回忆。

那是几年前的一个春天,家住乡下的小姨带着她四岁的小女儿来我家作客。我是个独生

女,家里突然多了个活泼可爱的小表妹做伴,心里别提多高兴了。过了几天,小姨说:“我领你们

小姐俩上街去玩玩,你们想买些什么呀?"我听了赶忙说:“我要《渴望》里小芳头上戴的那种发

带。”小表妹也跟着嚷:“我也要,我也要!”小姨笑着说:“好吧,一人买一条。”

小姨领着我们一连走了儿家商店,也没有看到我中意的那种发带。忽然,眼前-亮,我

不禁叫道:“多好看的发带呀!”前面不远处,一位阿姨正领着一个年纪和我相仿的小姑娘,小姑

娘•边走一边舞弄着手中的一条发带。小姨三步并做两步赶了上去,对那位阿姨说:“同志,对不

起,请问这发带您是在哪儿买的?我看看行吗?”那位阿姨笑吟吟地回答说:“在新益商店买的

说着,随手从小姑娘手中拿过发带递给小姨,并指点着新益商店的方位。这是一条红色的发带,

上面有许多白色的小圆点,金线镶边,漂亮极了!小姨刚把发带还给那位阿姨,我就拉着小表妹

快步向那家商店走去。

我们到了柜台前一问,非常遗憾,这种红发带只有一条了。小姨交完款,无可奈何地问

我俩:“怎么办?你们谁要哇?”小表妹一下子跳起来:“我要!我要!"我的眼睛直勾勾地盯着发

带,几天前的一件事又浮现在脑海里:那一天中午,小表妹看见了邻家给我的一条红绳子,张嘴

就要,我舍不得给她,可妈妈说,妹妹小,又是客人,应该让给她。结果那条红绳子我还没来得

及玩-•次,就归了小表妹了。想到这儿,我的心•下凉了。小表妹是小姨的宝贝心肝儿,这条发

带肯定又是她的!我正在胡思乱想时,一双温暧的手轻轻地把发带戴到了我头上,同时“哇”的

响起了小表妹的哭声。就这样,我怀着无限的内疚,伴着小表妹委屈的哭声,不知所措地随着小

姨走出了商店。

几年时间过去了,这条红色的发带我一直珍藏着,没有舍得戴它。每当看到它,心头就

涌起一股暖流,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更加感到它的珍贵和美好——它告诉我要像小姨那样去

做人。(选自《读者文摘》有删改)

1.第一段中的“它时常勾起我一段美好的回忆”一句在文章的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2.文章虽然短小精悍,但波澜起伏,出现了几个转折点,请找出来并分析其在行文中的

作用。

3.文章第二段写道“那是几年前的一个春天”,最后一段的“几年时间过去了”,是不是

重复了,要不要删去,说说你的理解?

参考答案:

1.文章一开头就用“它时常勾起我一段美好的回忆”一句自然过渡到下文的主要事件。

同时设置了悬念,耐人寻味,“美好”突出了文章的主旨,奠定了文章的感情基调。

2.在行文中,为更好地推进,“忽然,眼前一亮,我不禁叫道:”多好看的发带呀!'“使

故事情节有了转机,场景进行了变换。还有“几天前的一件事又浮现在脑海里”一句,又自然过

渡到与之相关的另一情节,这一插叙,既为后文赞美阿姨作铺垫,也间接的赞美了母亲。这些虽

是简单的一笔,但它却使行文流畅,过渡自然,给人一气呵成之美感。

3.不要删去,表面上看,第二段写道“那是几年前的一个春天”和最后一段的“几年时

间过去了”,有重复的味道,但这是在叙述完故事后又回到现在,抒发情感,这样前后照应,使文

章前后完整,结构缜密,同时结尾也交代了开头所说的“勾起我•段美好的回忆”的原因,深化

了主题。

♦对应性训练

飞彩流辉的满月

佚名/文

月,总是那样静谧、安详。它历尽了无数的沧海桑田,却总是默默地把人间多少往事记

在心田。我想,她一定会记得那年中秋的。那是多么美好的一个夜晚啊!

岁月总似水流去,月又圆在中秋。时间已经很晚了,我走出紫竹院公园大门,仍觉得热

情涨满心胸,刚才的景象历历在目:月色,如纱如绸,如梦如幻,同学们围在月光下跳起了集体

舞,快乐得如同刚冲出笼的鸟;跳累了,唱个歌,歌轻快,舞翩跑,欢声在夜色中飘散。那情景

引得游人们纷纷驻足:好欢乐的学生哟,月影娟娟,人影朦胧,茂林修竹,雅致玲珑。我被这样

的气氛烘烤着,似乎都熔化了,几天的紧张、烦恼都已烟消云散了。

深夜,月光清寒,秋凉如水,我们仍处于亢奋之中,一路车铃叮当,飞奔向前。

我兴奋极了,骑着车也不老实,眉飞色舞地和同伴聊个正欢。毕竟已是中秋,深夜寒气

袭人,我抑制不住想咳嗽儿声,可哪知越咳越不对味。我赶紧跳下车来,马上觉得眼前发黑,我

明白由于兴奋,老毛病又犯了。可现在我已经站立不稳,旁边的同学忙扶住我,团支书杜平从后

面赶上来,搀我到路边。我感到浑身发麻,好一阵子,才觉出这是在黑黝黝的街上,同学们都静

静地围着我。

“你怎么了?”话语带着焦急。

“唉,吓死我了,你还好吧?”有人尖着嗓子叫着。

“我们还是去医院看看的好。”一个老成的声音。

“哎,瞧你的样子,求求你把难受分给我一点吧!”有人小声地问。

“班长呢?不知他们已骑车走到哪了?”有人小声地问。

我还有些昏沉,可这些话却都听得真真切切,我的心暖暖的,耳畔竟响起了刚才同学们

甜美的歌声。我觉得舒服了许多,同学们默默地望着我。此时无声胜有声,我分明感受到一种和

谐的美妙。在这种氛围中,我略-仰头,这月竟如此皎洁,华光四射。在它的照耀下,夜很清亮,

空气中似乎弥漫着桂子的馨香,月光,缓缓地从每一个人脸上流过,同学们的脸色都有些苍白。

一阵冷风吹过,我不禁打了个寒噤,有人说:''还是想想怎么送她回去吧。”同学们马上窃窃私语

起来。杜平马上扶着我,沿着银龙似的路灯缓缓地走。

月,依旧静悄悄,我抬头望着她,她笑着望着我。明亮的月光把天空映成多情的深蓝色,

仿佛是嵌着一颗璀璨宝石般的天鹅绒,在轻轻移动。这时迎面驶来两辆自行车,是班长和桑鲁。

他们在前面数人数时发觉少了人,便寻路找来。说明情况后,班长提出应让人带我回去。开始,

我有些不情愿,可看到同学们诚恳关切的眼睛,我终于答应了。真的,我永远忘记不了那五双眼

睛。月光下,他们那么清澈,因激动而使睫毛不断抖动,眼睛里充满了爱护,充满了真诚,溢满

了最浓最醇的温情。大家那么注视着我,我真想掉眼泪——我被深深地感动着。噢,我的同学哪!

我们又出发了,大家左右前后拥围着我。我们又像刚才一样,一路车铃叮当,长街上留

下了串串笑声,这时,我也想像同学一样来一次开怀大笑,可我怎么也笑不出来,只觉阵阵暖意

盈怀。嗓子里像堵上棉花团,我有些哽咽,眼睛里水滋滋的,于是我抬起头。我看见了,那使星

辰失色的月是那样恬静地看着我们,笑盈盈的,梦一般的轻风停在身边;我也像在做梦,心儿飞

得很远很远啊,好一轮飞彩流辉的满月呀!(选自《时文选萃》)

1.找出文中的一个过渡句,并分析其作用。

2.发病是“可现在我已经站立不稳”,可后来“我们又出发了“,这是什么缘故呢,请找

出与之相照应的句子。

3.文中两次提到班长,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

L示例:那是多么美好的一个夜晚啊!(过渡,既交代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又把读者带入

回忆,自然引出正文。)

2.作者在文中写“我”的病;犯病时就写到“我明白由于兴奋,老毛病又犯了”;接着又

写道“我知道我会儿就会好";最后定到“我们又出发了“。这样写,既合理,又严密:病来得

急,但是“老毛病”,“一会儿就会好”;当然就较为顺利——“又出发了”。

3.文章两次提到“班长”,一次是“我”刚犯病时有人问:“班长呢?不知道他们已骑车

走到哪儿了?”另一次是“这时迎面驶来两辆自行车,是班长和桑鲁”,并解释了他们刚才为什么

不在,现在又赶回来的原因。这既表现了作为活动组织者对同学的关心,又因前呼后应而取得了

行文脉络贯通、无懈可击的效果。

第三课时

复习内容:专题三:为记叙文增光添彩(运用细节描写使文章具体、生动)

教学过程:

一、变空泛为具体

不少同学在写记叙文时往往只有空洞的叙述,缺乏具体的描写,读来味同嚼蜡,请看下面一

段文字:

考卷发下来了,我的语文超过了90分,我非常高兴。可有几个同学却说我是抄的,在我面

前说了很多讽刺话,这对我刺激很大,更增添了我学习的信心。

这种非常空泛的叙述在学生习作中颇具代表性。同学们怎么讽刺的?对我造成了怎样的刺

激?我心态怎样?毫不具体。我们不妨变动一下:

成绩公布了。哈,92分,万岁!我想叫想唱,想蹦想跳,想让所有我认识或不认识的人分

享我的喜悦。几个同学走过来,我笑着迎上去,准备接受他们的祝贺。哪知钻进耳朵的是一串嘲

讽——“瞧那得意劲,麻雀变凤凰了!”“哼,抄的分也自豪!”“嘻嘻嘻……”“哈哈哈……”“轰!”

我头脑一炸,眼前暖融融的阳光一下变得冷飕飕的。我想哭,痛痛快快的哭!不,我不能哭!我

要用更多的90分向他们证明:我这只麻雀能变成凤凰!

这段改动后的文字有语言和心理描写,还有环境的点染,不再是空洞的线条,而是有了具体

的形象。因此,克服单纯叙述,把适当的描写融入其中,这是使记叙具体充实的有效方法。

▲失误例文

心灵的距离

浙江杭州考生

吃过早饭儿子就因为接到一个电话慌忙出去了。眼前的一幕让母亲感到不安,她不知道这些

天儿子怎么了,老是心神不安,常常接到一些莫名的电话后匆匆往外跑,她心里萌生了一种冲动。

过一会儿,母亲轻轻踱进了儿子的房间——已经很少进入的一间房。房间的摆设还是老样子,

一张床,一个书架,一张桌子和一个椅子。母亲惴惴不安地打开了抽屉,抽屉里没有什么东西,

一个笔记本,几封信,几张女孩的照片。信是从全国各地寄来的,多是笔友的信。她的眼光触到

了日记本,便情不自楚地打开了它。里面记的只是些琐事,她不安地合上了日记本。

儿子回来了,进屋后又兴冲冲地跨了出来,狠狠地盯着母亲,母亲低着头,默无声响。儿子

转身回房,唯的一声关上了房门。

几天后,儿子又出去了,母亲再次走进了儿子的房间。她看到儿子的抽屉上了把锁,顿时心

凉了半截。她想退出去,但是一想起那些莫名其妙的电话,于是她伸开手去拉抽屉,锁竟然没有

锁上,母亲屏住吸吸,用颤抖的手打开抽屉,抽屉一片空白。

母亲的心顿时空空如也。

升格指导:

这篇文章的构思还是比较新颖的。选材很典型,很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但如果能把母亲对

儿子的关爱,心情的忧郁和失落再刻画得细致一些。文章一定会更加震撼人心。对儿子形象的塑

造也不够丰满,可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揭示两代人之间的心灵隔膜。

升格佳作

心灵的距离

杭州一考生

吃过早饭后,儿子接到一个电话后便一声不响地出去了。

“这孩子是怎么了?"母亲望着儿子的背景,疑惑地想。这些日子她觉得儿子怪怪的,常接

到一些莫明其妙的电话,然后就往外跑,”莫非是发生……”母亲的心头掠过一片不安的阴云。

禁不住疑惑的驱使,母亲轻轻地进了儿子的房间——自从儿子长大后她就很少进来了。房间

里没有多余的摆设,只有一张床、一个书架、一张桌子和一个椅子。母亲轻轻地走到桌前,打开

没有上锁的抽屉。抽屉里摆着一本精致的日记本、一叠信和几张照片。母亲先拿起照片和信,几

乎每张照片上都有一个可爱的女孩,信则是从全国各地寄来的,多是笔友的信。母亲叹了口气,

放好了信和照片,又将手伸向了日记本。在手指与封面接触的一瞬间,母亲像被烫着似地缩了缩

手。她本不该看儿子的日记,可是当想起与自己交流越来越少的儿子,她咬了咬牙,打开了日记

本。

日记只记了几页,多是学校里发生的事。母亲匆匆忙忙地看了几页后,便慌忙放好日记本,

逃也似地出了房间。傍晚,儿子回来了,进房后不久便急步冲出来,盯着母亲,眼睛几乎要冒出

火来了。母亲低着头,转身做着其他事,竭力躲避着那两道目光。儿子转身进了房间,“砰”地

■•声重重地关上了房门,母亲被震得一惊。

那天,儿子没有出来吃饭。

过了几天,儿子又出来了。他刚出门,母亲便悄悄地走进儿子的房间,远远地便看到抽屉上

新装了一把锁。她顿时冷冷地呆立在那里。刹那间,母亲觉得一股强烈的电流通过全身,将她的

心击穿。她苦涩地感到锁锁住的不是抽屉,而是•扇门——门里是儿子,门外是自己。母亲心头

生出一丝莫名的惆怅,想退出去,但当她想到了电话、照片……他毕竟是孩子啊!于是她伸手试

着拉开抽屉。突然她听到冷冷地一声“哼!”她惊得跳了起来,回头一看,儿子斜靠在门上,不

满地望着她。母亲只觉得背后凉飕飕的,脸上却有点发热。她慌乱地低下头,喃喃地说;“我想

来……我想来……帮你收拾……房间……”儿子打断了她的话:“我只是回来拿一下东西。”说

完便转身走了。母亲一下子瘫倒在椅子上。

又过了几天,母亲在确信儿子已经走后,再次走进儿子的房间。抽屉上的锁还在,但却没有

锁上。母亲屏住呼吸,用略微颤抖的手打开了抽屉——里面什么都没有,一片空白,连一张小纸

条也没留下。

母亲的心顿时如同抽屉一样变的空荡荡的。

(修改后的文章在叙述中有目的地加入了适当的描写,内容就感人多了。结尾含蓄,令人回

味,引人深思。)

二、描写使用方法例谈:

一般说来,将关键处写具体是记叙类文章感人的基础。那么,如何将关键处写具体呢?下面

例说三种方法。

先看例子:

田径运动会跳高比赛结束了,人们都在紧张地等待着金牌得主的产生。跳高架前只剩下我们

班的飞天鹑子王明了。横杆已经升到1.52米,高出原校运会记录0.02米。说时迟那时快,只见

王明同学向前飞奔而去,在横杆不到半米的地方,他纵身一跳,一下子飞过了横杆。新的校运会

记录诞生了!

要想让这段文字更具体,可以用以下方法。

1.解剖充实法。

就是把事物整体从地点、时间、事件、人物等不同的角度,分解成若干的小部分,然后按一

定的顺序一部分一部分地具体写来。

就例子来说,跳高破记录的情景,可从动作上分解为“助跑、起跳、翻越、落地”这四个方

面,然后按先后顺序一一­写出。

如:……飞天鹤子王明在原地蹦跳了几下,又习惯性地压压左腿,压压右腿,然后直起腰,

深呼一口气,迈出轻快有力的步伐,向跳高架冲去。(助跑)快接近跳高杆时,王明一个急转身,

双脚一蹬,两个动作几乎同时完成。(起跳)观众还来不及眨一下眼睛,他的头部肩部就已越过了

横杆,再一挺胸、收腹、翘腰,好一个“背越式”。(翻越)“成功了!”“飞天鸥子又破了校记

录了!”在掌声和欢呼声中,王明稳稳地落在了地上(落地)。

2.补插充实法。

就是回忆出与当时或眼前有关的情景,运用插叙或补叙的方法进行充实。就例子来说,可将

这次校运会破记录的情景与往届校运会破记录的情形进行比较,也可将王明这次跳高的表现与以

往的表现进行比较,还可以进行多方面的联想:起跑前王明的神情怎样?有没有信心?起跑时他

是怎样迈开双脚的?速度怎样?到了横杆前,他又是怎样向横杆跨越的?翻越横杆后,落地时,

他的神情又是怎样的?

如:……这时:一缕阳光照到“飞天鹤子”的脸上,他显得更加精神抖擞。(写起跳前的神情)

他想到了平日体育课上跟同学•起练过,老师也不止一次地鼓励过他,上次体育课上不就跳出了

1.51米的成绩嘛!(写王明的信心)只见他信心十足地在原地蹦跳了几下,又习惯性地压压左腿,

压压右腿,然后直起腰,深呼一口气,便大步从起跑点向横杆跑去。跑到横杆前,又仔细地丈量

了一下距离,然后又返回到起跑线处。突然,他握紧拳头挥了挥,猛地向前跑去,六米、五米、

四米、三米、二米、-米,在离横杆不到半米的地方,他身轻如燕,两脚一抬。(具体写王明跳高

时的神情动作)当我们提到嗓子眼儿的心还没来得及放下时,他已稳稳地落在了地上,一派悠闲自

得的样子。(写成功后王明的神情)

3.细节充实法。

就是围绕中心,增添一些与事或物有关的细微末节,以达到具体感人的效果。就例子来说,

可增添的细微末节很多,比如他的一个眼神,他的一个细小动作,他获得成功后同学的表现等等。

如:……飞天鹑子王明站在起跑线上,沉着镇定。他在原地蹦跳了几下,又习惯性地压压左

腿,压压右腿。作完这些准备活动后,他朝我们笑了笑,又朝好友递了一个眼神,(细节一)似乎

要告诉大家,他一定不会辜负大家的期望的!然后,他大步从起跑点跑到横杆前,又仔细地丈量

了一下距离,然后又返回到起跑线处。接着,他向手心用力吐了一口唾沫,两手揉搓,(细节二)

握紧拳头,开始向横杆冲去。全场的人都屏住了呼吸注视着。六米、五米、四米、三米、二米、

一米,在离横杆不到半米的地方,只见他他咬紧牙关,(细节三)一个急转弯,两脚-蹬,身轻如

燕。当我们提到嗓子眼儿的心还没来得及放下时,他已稳稳地落在了地上。突然,四周一片掌声

响起,同学们纷纷跑进场地去拥抱他,还有一个同学用拳头打了他几下,(细节四)然后将他高高

抬起!

练习:试着把下面的一段话写得更具体些。

我的妈妈最疼我,从小到大给我买了许多可爱的玩具、爱穿的衣服,只要我一说爱吃什

么,她哪怕再忙再累也会立即去做。我的妈妈是天下最好的妈妈。

参考:从小到大,妈妈最疼我,我的成长花费了妈妈无数心血和汗水。(先概括交代)妈妈的

爱像春日的溪流,带给我勃勃生机;妈妈的爱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