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阳市西工区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_第1页
河南省洛阳市西工区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_第2页
河南省洛阳市西工区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_第3页
河南省洛阳市西工区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_第4页
河南省洛阳市西工区2023-2024学年部编版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西工区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质量检测七年级历史试卷(闭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试题卷共6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2.试题卷上不要答题,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直接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3.答题前,考生务必将本人姓名、班级、考场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第一面的指定位置上。第一部分选择题(40分)1.《历代诗·陈》中云:“六朝至此灭,天下归杨坚。”与这句诗直接相关的史实是()A.秦灭东方六国B.北周政权瓦解C.隋朝定都大兴D.隋朝统一全国2.隋朝大运河的大多数河段都是在已有的天然河道和古运河的基础上,有计划地加以疏浚、改建和扩展的,新开凿的河段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这反映出,隋朝大运河是()A.隋炀帝暴政的表现B:用于灌溉的大工程C.利用大自然的典例D.人字形的运河工程3.太宗君臣皆亲历隋末战乱,能够居安思危,励精图治,采取了轻徭薄赋等一系列政策,最终成就了“贞观之治”。这表明“太宗君臣”善于()A.吸取历史教训B.整治社会风气C.发展农业生产D.完善法律制度4.历史兴趣比赛中,要求以歌谣或诗词的形式再现历史人物。与“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最相符的是()A.开明君主吸隋训,贞观之治创唐荣B.武周政治得发展,无字之碑任后评C.调整政策呈开元,沉迷享乐招祸乱D.君王忍把平陈业,只换雷塘数亩思5.下列文物既能体现唐朝手工业发达,又能反映商贸繁荣的是()图1图2图3图4.A.赵州桥B.《步辇图》(局部)C.唐三彩骑驼乐舞俑D.《雨中耕作图》6.唐代的一些妇女受过文学、音乐等方面的教育,喜好骑马、打球、拔河、射箭、弈棋。这些现象反映的是()A.民族交融的成果B.科举制度的进步C.社会风气的开放D.民族政策的开明7.下列实物可以佐证唐朝文化影响到日本的是()A.B.C.D.8.《大唐西域记》记载葱岭的环境时说:“暴风奋发,飞沙雨石,遇者丧没,难以全生。”该记载反映了()A.张骞出使西域的凶险B.玄奘西行求法的艰难C.文成公主入藏的不易D.鉴真东渡日本的艰辛9.下表中人口户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年号纪年公元纪人口户数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年约891万唐肃宗乾元三年760年约193万A.安史之乱B.藩镇割据C.黄巢起义D.宦官专权10.下图文物有助于我们了解()《韩熙载夜宴图》(局部)A.唐玄宗后期的贪图享乐B.安史之乱后的宦官专权C.初唐时多彩的文学艺术D.五代十国时的君臣猜忌11.有一种史学观点认为:宋朝某项政策的实行,使得中国人丧失了汉朝“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尚武精神,以至其在与辽、西夏、金等少数民族政权的战争中屡屡败北。这项政策应.该是()A.重农抑商B.重文轻武C.和亲会盟D.重武轻文12.政府“时间成本”主要指“行政管理过程中资源闲置和非必要的时间浪费所蕴含的价值损失”。按照这一概念,宋代地方政府公务活动“时间成本”高的制度原因在于()A.科举考试内容改变B.行政机构设置重叠C.经济制度限制增长D.文臣统兵加强皇权13.苏辙对王安石的募役法这样评价:繁重的徭役对于百姓来说如同战火带来的危害,它创立之后再也没有这样的隐患了。据此可知,苏辙认为募役法的实施()A.增加了财政收入B.抑制了土地兼并C.减轻了农民负担D.促进了经济发展14.宋与辽、宋与西夏的边界开设有贸易场所,称为“榷场”。设置在今甘肃一带的“榷场”贸易双方应该是()A.辽和北宋B.辽和西夏C.北宋和西夏D.回鹘和西夏15.北宋时期市舶司的年收入在30万至100万缗之间,到南宋初期市舶司年收入在100万缗左右,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达到200万缗。材料说明了宋代()A.城市繁荣发展B.手工业的兴盛C.海外贸易发达D.农业不断发展16.“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朗。”“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以上诗、词反映作者共同的精神品质是()A.为国尽忠B.豪放洒脱C.殚精竭虑D.浪激主义17.下列对联所描述历史人物的主要功绩是()创蒙文同族共尊成吉思汗奠元基后世皆颂一代天骄A.统一蒙古B.建立元朝C.设立行省D.民族交融18.关于这秦、隋、元三个朝代的共同点表述正确的是()A.都长期维持繁荣稳定B.都是少数民族政权C.都结束分裂实现统一D.都受儒家思想影响19.忽必烈接受儒臣建议,整顿蒙古的政治与经济体制,兴屯田、劝农桑、立钞法、设转运、置学校,不二三年而大治。这些举措()A.结束了草原分裂混战B.消除了民族间的矛盾C.确立了儒学正统地位D.加速了全国统一进程20.唐朝以来,不少来自波斯、阿拉伯的人与汉、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交融,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回族。回族的形成说明()A.外来人口推动经济发展B.人口流动促进民族交融C.开明政策利于民族交流D.民族团结利于国家稳定第二部分非选择题(5小题,共60分)21.(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图一图二材料二魏晋南北朝与隋朝选官制度对比表魏晋南北朝的选官制度隋朝的选官制度选拔方式推举国家公开统一考试决定权归属地方权贵垄断中央(吏部)对象范围士族地主或名门望族全国的人才选拔标准门第出身、家族名望真才实学、考试成绩材料三大运河开通后,洛阳成为东连江都、余杭,北通涿郡,西接长安的交通中心,经济日益繁荣。隋炀帝时,以洛阳为东都,炀帝和朝臣带驻东都,东都成为实际上的都城。——摘编自中国地图出版社《中国历史地图册》(1)根据材料一,指出图一图二所反映历史事物的名称及出现时期。(3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隋朝选官制度的名称,并从不同角度分析其历史进步性。(5分)(3)根据材料三,概括大运河开通对于洛阳城市发展的影响。(4分)22.(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图一图二材料二南北朝时期,北方的粮食作物麦、粟等传入南方。隋唐时期长江流域的启口数量有很多增加,单位面积所负载的人口大大增多,这就迫使农民实行复种制(一年两熟),稻、麦复种制产生并发展。江南推广了曲辕犁,普遍采用插秧技术,缩短了水稻在大田中的生长址期,双季稻在南方出现。——摘编自阎万英《中国农业发展史》材料三唐朝非常重视兴修水利,在全国各地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1)根据材料一,写出中图一、图二所示内容的名称,图片共同反映了当时哪一领域的成就?这些成就在当时有何积极影响?(4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隋唐时期江南农业发展的表现有哪些。(4分)(3)根据材料一、二、三,概括推动唐朝农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4分)23.(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唐朝墓葬出土文物图一大食人俑图二东罗马金币图三黑人俑材料二大化四年,派使者赴唐,大使二人,副使二人,学生沙门(僧人)等随之,约二百四十人余,乘两艘船往。——摘编自《新编日本通史》材料三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佛法),唐风(唐文化)洋溢奈良城(日本当时的都城)。——摘编自郭沫若《鉴真和尚圆寂一千二百周年纪念》材料四盛唐文化气象恢弘,犹如磁石般吸引着周边国家和政权前来学习和交流。发达的海上和陆上交通,推动了中外交流的繁荣。新罗、日本等国家曾派遣留学生,常驻长安,学习唐朝先进的文化和社会制度。——摘编自中国地图出版社《中国历史地图册》(1)材料二、三分别反映了唐朝中外交往的哪些史实?(4分)(2)根据材料一、二、三,概括唐朝的对外交往呈现出哪些特点。(4分)(3)根据材料四,概括唐朝中外交流繁荣的原因有哪些。(4分)24.(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唐代民族交往与民族政策统计表(局部)皇帝交往民族或地区民族政策唐太宗突厥武力镇压唐太宗、武则天西域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唐太宗、唐中宗吐蕃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入藏和亲唐玄宗靺鞨封渤海国首领为渤海郡王材料二两宋与辽、西夏、金战和简况表政权战和北宋与辽960—1005年,40余年100多年北宋与西夏1038—1044年,不到10年100多年北宋与金1125—1127年,2年左右0年南宋与金1127—1141年,大致14年近100年材料三辽墓壁画门史图西夏瓷器契丹文字(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代处理民族关系的方式有哪些。这些方式体现了当时民族交往的主流是什么?(6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两宋时期民族关系呈现出的特征。(2分)(3)根据材料三,结合图片内容说明两宋时期民族交融的表现有哪些。(4分)25.(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中国人口变动数据表(局部)时间北方人口南方人口280年149万人65万人742年493万人257万人1080年459万人830万人——摘编自钱穆《国吏大纲》材料二图一秧马图二南宋景德镇窑图三北宋纸币(宋朝时长江中小游地区青白釉带温碗瓷酒注铜板拓片广泛使用的一种拔秧工具)材料三两宋时期,“国家的财政收入约80%来自淮河以南地区”“国家根本,仰给东南”;“丝、棉纺织业、造纸业中心及对外贸易港口多集中在南方”;“苏湖熟天下足”。——摘编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280年以来我国人口情况的发展变化,并结合所学分析出现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6分)(2)根据材料二,分领域说明两宋时期经济发展的表现有哪些。(4分)(3)综合三则材料,对于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变化,你可以得出怎样的认识或结论。(2分)

西工区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质量检测七年级历史试卷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5DCABC6-10CABAD11-15BBCCC16-20AACDB二、非选择题21.(1)大运河、赵州桥。隋朝。(3分)(2)科举制。(1分)选拔方式由推举变为公开考试,选拔依据从注重门第到注重才能,更加公平公正;选官权力从地方集中到中央,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4分)(3)大运河开通后,洛阳成为全国交通中心;经济日益繁荣;被隋炀帝作为东都,成为实际都城。(4分)22.(1)曲辕犁、筒车。农业生产领域。这些工具方便省力,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促进了经济发展。(4分)(2)劳动力的增加;曲辕犁的推广;复种和插秧技术的出现等。(4分)(3)农业生产工具的进步;农耕技术的改进;统治者重视兴修水利等。(4分)23.(1)日本遣唐使来华,鉴真东渡日本。(4分)(2)交往范围广泛;双向交流。(4分)(3)唐朝文化和制度先进;唐朝海陆交通发达;唐朝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等。(4分)24.(1)武力镇压,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