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级下册第26课《庄子》二则精学案(含答案)_第1页
九级下册第26课《庄子》二则精学案(含答案)_第2页
九级下册第26课《庄子》二则精学案(含答案)_第3页
九级下册第26课《庄子》二则精学案(含答案)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案一、字音字形1.识记生难字倏(shū)沌(dùn)渻(shěng)恃(shì)2.找出通假字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反通返意思:转身。二、重要词语1.重点词语理解时:常常,时常。德:恩,恩情。七窍:人的耳目口鼻共有七孔,故称七窍。已:停止,这里指训练完毕。方:正。恃:凭着,依靠。响:声响,这里指鸡的啼叫。影:影子,指别的鸡走近来。无变:没有反应了。德:指精神。应:应战。反走:转身逃跑。2.一词多义辨析(1)为eq\b\lc\{\rc\(\a\vs4\al\co1(中央之帝为浑沌(叫做,称作),纪渻子为王养斗鸡(给,替)))(2)已eq\b\lc\{\rc\(\a\vs4\al\co1(鸡已乎(停止,这里指训练完毕),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已经)))(3)德eq\b\lc\{\rc\(\a\vs4\al\co1(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恩情),其德全矣(精神)))3.词类活用解释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活用词语:第一个“日”解释:名词作状语,每天。4.古今异义区分(1)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古义:恩情。今义:德行、品德。(2)以视、听、食、息古义:呼吸。今义:休息。三、作家作品庄子,名周,战国时宋国蒙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庄子生活在一个社会矛盾极其尖锐的时代,做过漆园吏。他不满现实,不与统治阶级合作,据传楚王曾以千金相邀为相,被其拒绝。庄子对后人的影响主要是《庄子》一书。《庄子》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其文汪洋恣肆,想象丰富,气势壮阔。《庄子》共33篇,分内篇、外篇、杂篇。内篇7篇为庄子所作,外篇15篇和杂篇11篇一般认为是其门人和后学者的伪作。庄子的想象力极为丰富,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鲁迅先生称赞“其文则汪洋辟阉,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汉文学史纲》)。郭沫若也评价说:“以思想家而兼文学家的人,在中国古代哲人中,实在是绝无仅有。”(《庄子与鲁迅》)因而他的作品被人称之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1.浑沌在被开了窍之后为什么会死?点拨:浑沌的本性、生命之门就是不开窍,开了窍,破坏了他的本性,所以他会死。2.“十日又问”在文中反复出现有什么作用?点拨:“十日又问”,运用反复的修辞方法,既表现了宣王的急躁,又交代训练时间,更为了引出纪渻子的答话,用以说明这只斗鸡的变化。3.核心图解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倏()纪渻子()恃气()几矣()2.下面各组中加点字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谋报浑沌之德/其德全矣B.日凿一窍/十日而问C.鸡已乎/已无变矣D.尝试凿之/望之,似木鸡矣3.文学常识填空。庄子,名________,________时期人。我国古代著名的________家、________家。他的寓言有________、________等。4.翻译句子。(1)十日而问:“鸡已乎?”(2)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5.《浑沌之死》中“七窍”指什么?“倏”与“忽”为什么要给浑沌凿开“七窍”?6.《呆若木鸡》中当斗鸡“望之,似木鸡矣”时,也就达到了所谓“其德全矣”的境界,请你说说其中“德”的内容。课内品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7~10题。纪渻子为王养斗鸡。十日而问:“鸡已乎?”曰:“未也,方虚骄而恃气。”十日又问。曰:“未也,犹应响影。”十日又问。曰:“未也,犹疾视而盛气。”十日又问。曰:“几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7.解释加点词。犹________________无敢应者________________几矣________________8.翻译句子。(1)方虚骄而恃气。(2)犹应响影。9.纪渻子驯养斗鸡的过程未写出来,这是为什么?10.同学们耳熟能详的成语中,有不少出自《庄子》,如“东施效颦”“螳臂挡车”等。请简述两故事的内容。【类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1~14题。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11.下面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百川灌河河:这里指黄河。B.河伯欣然自喜欣然:高兴的样子。C.不见水端端:端来。D.闻道百闻:听说,知道。12.对下面加点的“之”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之:的。B.倏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之:的。C.此独无有,尝试凿之之:他,指浑沌。D.窈窕淑女,钟鼓乐之之:她,指淑女。13.翻译句子。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14.下列对这篇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故事以河神见海神为喻,阐发了庄子相对主义的认识论,说明个人的见识有限。B.出自本文的成语有:望洋兴叹、贻笑大方。C.河伯引用“闻道百,以为莫己若”一句意在谦称自己并非如常人所说懂的道理很多。D.本文在写河神认识的前后变化时,巧妙运用了对比手法,使得文章的主题更加鲜明。【表达交流】15.《混沌之死》这则寓言告诉我们顺应自然是生命真正的归宿和最高境界。不按照规律办事,违反了事物本性,往往会好心办成坏事,结果与愿望相悖。回忆一下我们学过的寓言故事中还有没有这样的例子?我们的生活中,有没有不按照规律办事、好心办坏事这样的事情发生?说一说与大家共勉。【体验中考】16.(2011·湖北恩施)在建始县大沙河老渡口,有一位为来往行人义务摆渡的老人,他的名字叫万其珍。不管刮风下雨,只要有人需要,他就会出现在渡口。民国初年,万家祖上逃荒至此,被村民接纳。为报村民接纳和帮助之恩,郑重承诺,要为村民义务摆渡。为践行这个承诺,祖孙三代在这个渡口坚守了百年之久,从未收过一分钱。坚守风雨渡,义举感乡民。万家坚守的既是河水的渡口,也是人心的渡口。假如记者采访你,如何看待万家祖孙三代百年接力为村民义务摆渡这件事,你怎么回答?参考答案:1.答案:shūshěngshìjī2.解析:A项,第一个“德”意思是恩情,第二个“德”意思是精神;B项,第一个“日”意思是每天,第二个“日”意思是天;C项,第一个“已”意思是训练完毕,第二个“已”意思是已经;D项,两个“之”都用作代词。答案:D3.答案:周战国思想文学《秋水》《东施效颦》4.参考答案:(1)(齐宣王)十天后就问:“鸡训练完毕了吗?”(2)别的鸡没有敢应战的。(看见它)就转身逃跑了。5.参考答案:指眼、耳、口、鼻七个孔。他们想报答浑沌对他们的友善。(谋报浑沌之德)6.参考答案:没有骄傲之气,没有盛气凌人之势,把浮躁和妄动都收敛起来,把力量和气势都凝聚于内,貌似呆鸡,看似呆气,其实是精神内敛,修养到家,具有大智若愚的灵气,游刃有余的大气。7.参考答案:仍然应战差不多8.参考答案:(1)正在凭着一股血气而骄傲。(2)仍然对别的鸡的啼叫和接近而有所反应。9.解析:文章中凡略写内容多与主题关系不大。参考答案:这些内容与文章主题无关,因此省略不写。10.参考答案:东施效颦:美女西施病了,皱着眉头,按着心口。同村的丑女东施看到后,觉得很美,也学着西施的样子,却丑得可怕。后人用此比喻胡乱模仿,效果很差。螳臂挡车:路上一只螳螂看到车过来了,非但不躲,却举起前腿来挡车子,结果一命呜呼。比喻不估计自己的力量,去做办不到的事情,必然招致失败。11.解析:C项中的“端”意思是尽头。答案:C12.解析:B项“浑沌待之甚善”中的“之”是代词,代指倏与忽。答案:B13.参考答案:于是河神欣然自喜,认为天下一切美好的东西全都聚集在自己这里。14.解析:“闻道百,以为莫己若”一句不是在谦称自己而是在反省自己的自高自大。答案:C15.参考答案:寓言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