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历史_第1页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历史_第2页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历史_第3页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历史_第4页
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历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龙岗区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高一期末质量监测试题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2.答题前,请将学校、班级、姓名和考号用规定的笔写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贴条形码区。请保持条形码整洁、不污损。3.本卷试题,考生必须在答题卡上按规定作答;凡在试卷、草稿纸上作答的,其答案一律无效。答题卡必须保持清洁,不能折叠。4.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将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内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非选择题答案必须用规定的笔,按作答题目的序号,写在答题卡非选择题答题区内。5.考试结束,请将答题卡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考古学证明,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大地上有的邦国已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以下史料最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是()A.临潼姜寨遗址有较为完整的聚落结构 B.陶寺遗址有规模宏大的城址建筑及礼器C大汶口文化遗址随葬品数量多寡不均 D.良渚文化遗址群出土了水稻等植物遗存2.周代实行以宗法制为基础的世卿世禄制,到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重“功绩”而轻视“祖荫”。如管仲被齐桓公立为相,拜仲父,是以才得拜,以功得贵。这一变化反映了()A.分封宗法制彻底瓦解 B.官僚政治制度确立C.新兴地主阶级的兴起 D.社会转型趋势已出现3.如表关于秦朝的历史评价主要反映了()摘录内容来源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司马迁《史记·李斯列传》并吞战国,海内为一、功齐三代。班固《汉书·主父偃传》然而公天下之端至秦始。柳宗元《封建论》A.华夏认同观念的形成 B.公天下取代了家天下C.以法治国理念的推行 D.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4.《后汉书》记载:“豪人之室,连栋数百,膏田满野,奴婢千群,徙附万计……三牲之肉,臭而不可食;清醇之酎,败而不可饮。睇盼则人从其目之所视;喜怒则人随其心之所虑。”这()A.成为东汉衰亡的隐患 B.反映了阶级矛盾尖锐C.导致土地兼并的加剧 D.体现了汉代国力强盛5.有学者认为,中国延续数千年的历史中,经历了四次人文热潮,依次是“从‘神’到‘人’”、“从‘礼教’到‘个性’”、“从‘门第’到‘平民’”、“从‘道德’到‘功利’”。其中第二次人文热潮发生于()A.商周时期 B.秦汉时期 C.魏晋时期 D.唐宋时期6.汉代以后,明堂一直是皇帝祭祀与布政的重要建筑。北魏孝文帝曾下诏“起明堂”,先后在平城南郊和洛阳建立明堂,并亲赴明堂祭先祖、“布政事”。孝文帝旨在()A.学习汉族文化礼仪 B.推动各民族的交融C.宣扬儒家正统思想 D.强化政权的合法性7.如图是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的对外主要交通路线示意图。该时期()A.出现儒佛道三教并行 B.修建了沟通南北的运河C.设置通判监察地方官 D.外贸是重要的财政来源8.有学者认为,唐代中叶“人民从束缚在土地上制度中得到自由解放”,到了宋代“人民拥有土地所有权的意义更加确实”。这一观点是基于唐宋时期()A.租佃关系普遍发展 B.赋税制度的改革 C.均田制进一步推行 D.藩镇势力的削弱9.儒家文化在中国传统社会占主导地位,“但直到11世纪前后的北宋时代‘士人’才作为一个群体在政事活动中起决定性的作用。”这从侧面反映了()A.中枢机构的完善 B.科举取士的发展 C.皇权专制的弱化 D.门阀士族的兴起10.宋太宗在即位诏书中说道:“先皇帝创业垂二十年,事为之防,曲为之制,纪律已定,物有其常,谨当遵承,不敢逾越。”这一理念被宋代后世君臣沿用。这反映了宋代的治国()A.内外相制加强君权 B.崇文抑武防止擅权C.固守祖法以弭内乱 D.强化法度巩固统治11.在宋以前,体育活动主要为王朝的统治者服务,带有政治或军事性。至宋代始,体育活动渐渐向休闲、娱乐、观赏化转向,兴盛于宫廷上流社会和民间社会。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A.阶层流动性增强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统治者积极推动 D.主流价值观动摇12.与汉唐王朝通过册封和朝贡控制边疆不同,元朝统治者的边疆管理体现在“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据此可知元朝()A.加强了边疆管理力度 B.灵活变通因地制宜C.推行各民族平等政策 D.注重地方行政效率13.有学者认为1573年至1644年间的晚明“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变局”。以下能够反映“大变局”的是()A.郑和率领舰队七次下西洋 B.设内阁辅佐皇帝处理内务C.李贽提倡个性并蔑视权威 D.荷兰殖民者占据澳门半岛14.如图是我国清朝增建的孔子庙分布示意图。据此可推断这一时期孔子庙的设立()A.推动了沿海人口的大量内迁 B.实现了对西南地区有效管理C.促进了对外的文化交流交往 D.适应了清朝版图巩固的需要15.徐光启与利玛窦合作翻译了《几何原本》的前六卷。徐光启评价此书“能令学者祛其浮气,练其精心;学事者资其定法,发其巧思”“为用至广……。”可见,该书的翻译()A.批判了理学的空谈风气 B.体现了经世致用的思想C.反映了东学西渐的成果 D.得到了士大夫普遍认同16.马克思在1857年指出:“广州城的无辜居民和安居乐业的商人将遭屠杀——这一切都是‘中国人的挑衅行为危害英国人的生命和财产’这种荒唐的借口下发生的。”马克思意在强调()A.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残酷性 B.中国抵抗英国侵略的正当性C.三元里人民抗英正义性 D.中英两国矛盾的不可调和性17.1890年,时任湖广总督张之洞坚决反对后来的汉阳铁厂选址大冶铁矿边,主张建厂于汉阳(如图所示),并说:“厂在省外,实缺大员”。这折射出当时()A.统治阶级思想封闭 B.洋务新政的曲折性C.水路交通相当发达 D.技术力量的薄弱性18.1901年,吏部左侍郎许景澄奏请“暂行裁撤京师大学堂”,理由是:“创建大学堂之意,原为讲求实学、中西并重,西学现非所急,而经史诸门,本有书院、官学”,不必另立学堂。这()A.阻断了新式教育的发展 B.加速了维新变法运动的破产C.推动了清末新政的实施 D.体现了晚清社会变革的艰难19.辛亥革命后,文化领域出现新现象,原出版的《平民政治》再版后改名为《共和政治》,刊物《国粹学报》改名《共和杂志》后一路畅销。这反映了()A.报刊行业发展迅猛 B.传统社会秩序受冲击C.共和观念广泛传播 D.封建道德伦理遭否定20.民国初年,北洋政府的税收主要来自关税、盐税,而民众纳税的大部分被各省区当局就近截取,不上缴中央。这反映出当时()A.民众纳税负担减轻 B.中国税收主权被破坏C.国家治理效能不足 D.国家财政入不敷出21.中共三大决议提出:“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发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因此,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议决中国共产党须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党员应加入国民党。”此决议意在()A.确立民主革命纲领 B.适应革命发展的需要C.巩固革命统一战线 D.促进土地革命的开展22.1929年4月,毛泽东主持制定《兴国土地法》,将之前《井冈山土地法》中“没收一切土地”的规定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这一变更体现了()A.工农武装割据道路开启 B.中共从幼稚走向了成熟C.中华苏维埃政权的巩固 D.中共对国情认识的深化23.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中国共产党通电全国“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随后国民党也表示要“团结各方共赴国难”。据此可知,当时()A.进行全民族抗战已迫在眉睫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C.中国共产党是抗战中流砥柱 D.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掀起高潮24.1941年,中共中央在《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中规定:本党愿与各党各派及一切群众团体进行选举联盟,并在候选名单中确定共产党员只占三分之一……共产党员应与这些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不得一意孤行,把持包办。上述规定()A.是中共创建人民政权的开始 B.完善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C.推动了根据地的经济大发展 D.扩大了中共边区政权的影响25.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发布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指出:“今年的‘五一’劳动节,是中国人民走向全国胜利的日子……打到南京去,活捉伪总统蒋介石!”这一口号的提出背景是()A.解放军粉碎国民党全面进攻 B.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的阶段C.解放战争即将进入战略决战 D.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被消灭26.如图能够见证新中国()A.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 B.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C.农村社会结构的变化 D.脱贫攻坚战取得胜利27.据统计,1963年后我国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连续三年分别提高了26.7%、20.1%和22.5%,轻工业产值从404亿元增加到703亿元。这缘于()A.中美关系的改善 B.国民经济的调整 C.三大改造的完成 D.国企改革的推进28.1981年深圳市蛇口工业区发布一份人才招聘启事,拟在广州招收一批有志于企业管理的技术人才,进行企业管理、外贸业务和商业英语等知识的培训,结业后,由蛇口工业区统一分配到区内各企业工作。这一启事()A.拉开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 B.标志了对外开放格局的确立C.推动了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D.体现了特区建设的务实创新29.2003年,中央政府先后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签署内地与香港、澳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如表为部分内容)。这一安排有利于()一、对原产于香港、澳门的进口货物实施零关税。二、内地扩大对香港、澳门的服务贸易开放领域。三、实行贸易投资便利化。A.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 B.促进内地与港澳的交流C.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D.消除两地间的经济差异30.《人民日报》国庆社论的高频词主要反映当年中国社会发展的主题。2022年《人民日报》国庆社论的高频词可能是()A.创业、改革、发展、市场经济 B.现代化、复兴、新时代、特色C.大跃进、批判、高产量、胜利 D.人民、群众、建设、载人航天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共40分。31.中国史学源远流长,有着自己鲜明的特点。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史记》由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所著,记载了自黄帝到汉武帝二三千年间的历史,也叙述了汉朝周边各民族如朝鲜、匈奴和中亚、南亚各地的史实。全书以编年叙事的帝王“本纪”为纲,以人物“列传”为主体,被称为“纪传体”,成为后来历代官修史书的正宗。司马迁以儒家的历史观为宗旨,在前代深厚的历史学积淀基础上,坚持“原始察终、见盛观衰”的著史原则,常常表达自己对于历史现象的认识甚至疑惑。《史记》充分利用各类先秦文献、汉朝政事档案等,客观、如实地叙述史实,并佐以司马迁的游历见闻及民间传说,力求“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摘编自瞿林东《中国史学史纲》材料二《中国共产党简史》展现了我们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的历史。《简史》讲清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艰辛探索、最终找到正确道路,从而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的历史;讲清了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之后,党带领人民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历史;讲清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找到、坚持并不断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讲清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项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历史。——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二研究部邵建斌(1)根据材料一、概括司马迁的史学研究精神,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史记》写作的历史背景。(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中国共产党百年的发展历史大致可分为几个发展阶段?你对学习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有什么建议?3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铁路在引进之初,晚清政府并未直接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1912年民国建立以后,颁布《国有铁路管理局编制通则》,在已成的营业路设立管理局,使地方路政渐趋一致。1928年国民政府秉承孙中山“交通为实业之母,铁道又为交通之母”的“遗教”,铁道部正式挂牌成立,并设立直辖管理局或管理委员会对地方路局进行管理。这些举措,使民国时期成为近代中国铁路事业发展最快的时期之一。——摘编自黄华平《近代中国铁路管理机关的沿革史》材料二新中国成立之初,全国铁路总里程仅2.18万公里,还有一半处于瘫痪状态。1953年起,国家有计划地进行交通运输建设,先后建成了鹰厦铁路、宝成和兰新等7条铁路干线。……1978年,铁路客运和货运的需求开始激增,铁道部对全路所有企业下放计划制定、财务管理、物资分配等53条权限。2004年,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为高铁体系发展提供了清晰框架,……从引进外源技术的“和谐号CRH1”,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运营速度最快的“复兴号CR400”,中国高铁成为中国发展的亮丽“名片”……截止2021年底,中国高铁运营里程据世界第一。中国与40多个国家和地区合作开展铁路规划、设计和建造,技术装备输出遍布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摘编自李京航《中国铁路百年史从动荡岁月到崭新纪元》(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历史上民国政府铁路管理改革的措施,并结合所学并分析其积极作用。(2)依据材料二、结合新中国相关史实,围绕“新中国铁路事业”自拟论题,展开论述。(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龙岗区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高一期末质量监测试题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2.答题前,请将学校、班级、姓名和考号用规定的笔写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贴条形码区。请保持条形码整洁、不污损。3.本卷试题,考生必须在答题卡上按规定作答;凡在试卷、草稿纸上作答的,其答案一律无效。答题卡必须保持清洁,不能折叠。4.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将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内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非选择题答案必须用规定的笔,按作答题目的序号,写在答题卡非选择题答题区内。5.考试结束,请将答题卡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考古学证明,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大地上有的邦国已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以下史料最能证明这一观点的是()A.临潼姜寨遗址有较为完整的聚落结构 B.陶寺遗址有规模宏大的城址建筑及礼器C.大汶口文化遗址随葬品数量多寡不均 D.良渚文化遗址群出土了水稻等植物遗存【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国)。据材料及所学可知,陶寺遗址的城址建筑和礼器表明当时的社会贫富分化明显,具备了进入国家的初始形态,B项正确;姜寨遗址的聚落结构属于新石器早期,没有明显的社会分化,排除A项;大汶口文化遗址随葬品数量多寡不均表明没有明显的社会贫富分化,排除C项;良渚遗址出土的水稻等遗物反映当时出现了原始农业,不能得出社会分化明显,排除D项。故选B项。2.周代实行以宗法制为基础的世卿世禄制,到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重“功绩”而轻视“祖荫”。如管仲被齐桓公立为相,拜仲父,是以才得拜,以功得贵。这一变化反映了()A.分封宗法制彻底瓦解 B.官僚政治制度的确立C.新兴地主阶级的兴起 D.社会转型趋势已出现【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春秋战国时期世卿世禄制遭到破坏,功绩成为地位上升的重要依据,说明社会转型趋势出现,D项正确;分封宗法制彻底瓦解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秦朝官僚政治才确立,排除B项;材料只提到人们开始重“功绩”而轻视“祖荫”,无法说明新兴地主阶级兴起,排除C项。故选D项。3.如表关于秦朝的历史评价主要反映了()摘录内容来源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司马迁《史记·李斯列传》并吞战国,海内为一、功齐三代。班固《汉书·主父偃传》然而公天下之端至秦始。柳宗元《封建论》A.华夏认同观念的形成 B.公天下取代了家天下C.以法治国理念的推行 D.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范围为秦朝(中国)。根据表格“明法度”、“海内为一”、“始皇帝”等信息可知其高度评价秦朝的统一,这表明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D项正确;春秋时期华夏认同观念形成,排除A项;夏朝时世袭制取代禅让制,标志着公天下被家天下取代,排除B项;秦朝以法治国,材料并未涉及相关内容,排除C项。故选D项。4.《后汉书》记载:“豪人之室,连栋数百,膏田满野,奴婢千群,徙附万计……三牲之肉,臭而不可食;清醇之酎,败而不可饮。睇盼则人从其目之所视;喜怒则人随其心之所虑。”这()A.成为东汉衰亡的隐患 B.反映了阶级矛盾尖锐C.导致土地兼并的加剧 D.体现了汉代国力强盛【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代的中国。材料反映东汉豪强地主控制着大量的人口、土地、财富,结合所学可知,东汉豪强地主演变成为地方势力,威胁中央集权,成为东汉衰亡的隐患,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田庄的发展,无法体现阶级矛盾尖锐,排除B项;材料强调豪强势力的发展和奢靡生活,不涉及土地兼并的问题,排除C项;汉代地方豪强势力强大,侧面反映了国力衰弱,排除D项。故选A项。5.有学者认为,中国延续数千年的历史中,经历了四次人文热潮,依次是“从‘神’到‘人’”、“从‘礼教’到‘个性’”、“从‘门第’到‘平民’”、“从‘道德’到‘功利’”。其中第二次人文热潮发生于()A.商周时期 B.秦汉时期 C.魏晋时期 D.唐宋时期【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从‘礼教’到‘个性’”,可知中国在汉代确定儒家思想为正统思想,封建礼教初步形成,但在魏晋时期,由于社会动荡,儒家思想的社会地位受到冲击,魏晋时期的思想文化从而转向追求“个性”。出现了“魏晋玄学”,C项正确;商周之际,西周确立礼乐秩序,完成了从“从‘神’到‘人’”的转变,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秦汉时期,确定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封建礼教开始形成,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唐宋时期,由于科举制的实行,社会流动性增强,完成“从‘门第’到‘平民’”的转变,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6.汉代以后,明堂一直是皇帝祭祀与布政的重要建筑。北魏孝文帝曾下诏“起明堂”,先后在平城南郊和洛阳建立明堂,并亲赴明堂祭先祖、“布政事”。孝文帝旨在()A.学习汉族文化礼仪 B.推动各民族的交融C.宣扬儒家正统思想 D.强化政权的合法性【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北魏(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北魏模仿汉代建立明堂,祭先祖、“布政事”,这一举措旨在宣示政权的正统性,C项正确;“学习汉族文化礼仪”是表面现象,排除A项;“推动各民族的交融”与材料主旨“北魏皇帝祭祀”不符,排除B项;“宣扬儒家正统思想”是手段,不是根本目的,排除C项。故选D项。7.如图是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的对外主要交通路线示意图。该时期()A.出现儒佛道三教并行 B.修建了沟通南北的运河C.设置通判监察地方官 D.外贸是重要的财政来源【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唐朝(中国)。据材料及所学可知,地图中显示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可以得出是唐朝时期的对外交通路线,唐朝是儒佛道三教并行时期,A项正确;隋朝修建了沟通南北的大运河,排除B项;C项和D项是宋朝的表现,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D项。故选A项。8.有学者认为,唐代中叶“人民从束缚在土地上的制度中得到自由解放”,到了宋代“人民拥有土地所有权的意义更加确实”。这一观点是基于唐宋时期()A.租佃关系普遍发展 B.赋税制度的改革 C.均田制进一步推行 D.藩镇势力的削弱【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宋时期(中国)。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唐代实行两税制,征税标准由人丁转变为田亩和资产,对人民的人身控制有所放松,所以材料中的观点主要是基于唐宋时期赋税制度的改革,B项正确;唐朝时期租佃关系没有普遍发展,排除A项;唐朝时期均田制已经瓦解,排除C项;宋代加强中央集权,解决了藩镇问题,排除D项。故选B项。9.儒家文化在中国传统社会占主导地位,“但直到11世纪前后的北宋时代‘士人’才作为一个群体在政事活动中起决定性的作用。”这从侧面反映了()A.中枢机构的完善 B.科举取士的发展 C.皇权专制的弱化 D.门阀士族的兴起【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宋时期,统治者采取重文轻武的方针,通过科举选拔大量文官任职,形成文官体制,削弱和牵制武将的权力,使知识分子的地位大大提升,B项正确。宋代中枢机构为二府三司,材料并未涉及,排除A项;根据所学可知宋代专制皇权得到了加强,排除C项;隋唐时期科举制确立后,门阀士族逐渐衰落,排除D项。故选B项。10.宋太宗在即位诏书中说道:“先皇帝创业垂二十年,事为之防,曲为之制,纪律已定,物有其常,谨当遵承,不敢逾越。”这一理念被宋代后世君臣沿用。这反映了宋代的治国()A.内外相制加强君权 B.崇文抑武防止擅权C.固守祖法以弭内乱 D.强化法度巩固统治【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北宋初年(中国)。据材料“先皇帝创业垂二十年,事为之防,曲为之制,纪律已定,物有其常,谨当遵承,不敢逾越”及所学可知,北宋初年采取措施加强专制集权,宋朝注重祖宗之法和历史传统,有利于政治格局的稳定,C项正确;北宋内外相制加强了中央集权,而不是君权,排除A项;B项是北宋加强专制集权的一项政策,不能反映材料的主旨,排除;材料反映宋代注重祖宗之法,而不是强化法度,排除D项。故选C项。11.在宋以前,体育活动主要为王朝的统治者服务,带有政治或军事性。至宋代始,体育活动渐渐向休闲、娱乐、观赏化转向,兴盛于宫廷上流社会和民间社会。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A.阶层流动性增强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统治者积极推动 D.主流价值观动摇【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宋代体育活动体育活动渐渐向休闲、娱乐、观赏化转向,体育活动的范围扩大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根源于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B项正确;阶层流动的加速与体育向休闲、娱乐、观赏化转向没有必然联系,排除A项;统治者积极推动可能具有一定因素,但不属于主要原因,排除C项;宋代主流价值观念并未动摇,排除D项。故选B项。12.与汉唐王朝通过册封和朝贡控制边疆不同,元朝统治者的边疆管理体现在“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据此可知元朝()A.加强了边疆管理力度 B.灵活变通因地制宜C.推行各民族平等政策 D.注重地方行政效率【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元朝(中国)。根据材料“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加强了边疆管理力度,呈现出边疆治理与内地一体化趋势,A项正确;“灵活变通因地制宜”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项;“推行各民族平等政策”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本题主旨为“元朝的边疆管理”,而“注重地方行政效率”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A项。13.有学者认为1573年至1644年间的晚明“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变局”。以下能够反映“大变局”的是()A.郑和率领舰队七次下西洋 B.设内阁辅佐皇帝处理内务C.李贽提倡个性并蔑视权威 D.荷兰殖民者占据澳门半岛【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李贽生活在1527年—1602年之间,正处于“晚明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变局”时期,其提倡个性自由、蔑视权威的思想,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状态下中国社会思想领域的变化,C项正确;郑和率领舰队七次下西洋发生于15世纪,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设内阁辅佐皇帝处理内务体现皇权的加强,与题意“前所未有的大变局”的要求不符,排除B项;1624年荷兰殖民者占据台湾南部,不是澳门半岛,排除D项。故选C项。14.如图是我国清朝增建的孔子庙分布示意图。据此可推断这一时期孔子庙的设立()A.推动了沿海人口的大量内迁 B.实现了对西南地区有效管理C.促进了对外的文化交流交往 D.适应了清朝版图巩固的需要【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中国)。根据图表可知,清朝时期,政府实行“改土归流”的政策,加强对于西南地区的管理力度,西南地区与中央的经济文化联系加强,这导致了儒家文化在西南地区的进一步传播,孔子庙在西南地区的数量增加,也清朝版图巩固的需要,D项正确;“推动了沿海人口的大量内迁”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项;“实现了对西南地区有效管理”的说法,夸大了孔子庙的作用,排除B项;材料主要表现中国国内的文化发展与传播,没有涉及对外的文化交流交往,排除C项。故选D项。15.徐光启与利玛窦合作翻译了《几何原本》前六卷。徐光启评价此书“能令学者祛其浮气,练其精心;学事者资其定法,发其巧思”“为用至广……。”可见,该书的翻译()A.批判了理学的空谈风气 B.体现了经世致用的思想C.反映了东学西渐的成果 D.得到了士大夫普遍认同【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末清初(中国)。据本题材料“能令学者祛其浮气,练其精心;学事者资其定法,发其巧思”可知《几何原本》对于改善理学造成社会死气沉沉的现状具有积极意义,体现了经世致用的思想,B项正确;明末清初活跃的儒家思想批判了理学的空谈风气,排除A项;《几何原本》是徐光启和利玛窦合作翻译的,这是西学东渐的产物,排除C项;“得到了士大夫普遍认同”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B项。16.马克思在1857年指出:“广州城的无辜居民和安居乐业的商人将遭屠杀——这一切都是‘中国人的挑衅行为危害英国人的生命和财产’这种荒唐的借口下发生的。”马克思意在强调()A.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残酷性 B.中国抵抗英国侵略的正当性C.三元里人民抗英的正义性 D.中英两国矛盾的不可调和性【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57年(中国)。根据材料“1857年”“广州城的无辜居民和安居乐业的商人惨遭屠杀”“这种荒唐的借口下发生的”可知,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占领广州城后大肆烧杀抢掠,中国人民抵抗英国侵略具有正当性,B项正确;第一次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间不符合,排除A项;三元里人民抗英是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中国人民的反抗,材料为第二次鸦片战争,排除C项;马克思意在强调中国人民抵抗英国侵略的正当性,中英两国矛盾的不可调和性材料并未涉及,排除D项。故选B项。17.1890年,时任湖广总督张之洞坚决反对后来的汉阳铁厂选址大冶铁矿边,主张建厂于汉阳(如图所示),并说:“厂在省外,实缺大员”。这折射出当时()A.统治阶级思想封闭 B.洋务新政的曲折性C.水路交通相当发达 D.技术力量的薄弱性【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洋务运动时期(中国)。据材料及所学可知,张之洞对铁厂选址的目的是便于政府加强对企业的管理,而不是从铁厂的效益考虑,反映当时洋务运动的曲折,B项正确;洋务派学习西方技术,不能得出统治阶级思想封闭,排除A项;汉阳是总督住所,材料强调铁厂选址考虑政治因素,而不是交通因素和技术力量的因素,排除CD项。故选B项。18.1901年,吏部左侍郎许景澄奏请“暂行裁撤京师大学堂”,理由是:“创建大学堂之意,原为讲求实学、中西并重,西学现非所急,而经史诸门,本有书院、官学”,不必另立学堂。这()A.阻断了新式教育的发展 B.加速了维新变法运动的破产C.推动了清末新政的实施 D.体现了晚清社会变革的艰难【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创建大学堂之意,原为讲求实学、中西并重,西学现非所急,而经史诸门,本有书院、官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八国联军侵华之后,中国彻底沦为半殖民地,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但是还是由部分保守人士没有认识的学习西方的重要性,依然固守传统,反对变革,这体现了晚清社会变革的艰难,D项正确;材料只涉及“裁撤京师大学堂”的问题,没有体现对于“新式教育发展“的阻断,并且“阻断了”的表述错误,排除A项;维新变法运动的破产在1898年的”戊戌政变“,时间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该主张具有保守趋向,不利于推动了清末新政的实施,排除C项,故选D项。19.辛亥革命后,文化领域出现新现象,原出版的《平民政治》再版后改名为《共和政治》,刊物《国粹学报》改名《共和杂志》后一路畅销。这反映了()A.报刊行业发展迅猛 B.传统社会秩序受冲击C.共和观念广泛传播 D.封建道德伦理遭否定【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辛亥革命后(中国)。根据材料“辛亥革命后”“改名《共和杂志》后一路畅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C项正确。材料强调某些报刊顺应辛亥革命的时代潮流后畅想,无法说明报刊业发展迅猛,排除A项;材料中并未涉及传统社会秩序相关内容,排除B项;新文化运动期间封建道德伦理遭到否定,排除D项。故选C项。20.民国初年,北洋政府的税收主要来自关税、盐税,而民众纳税的大部分被各省区当局就近截取,不上缴中央。这反映出当时()A.民众纳税负担减轻 B.中国税收主权被破坏C.国家治理效能不足 D.国家财政的入不敷出【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民国初年(中国)。根据材料“民国初年,北洋政府的税收主要来自关税、盐税,而民众纳税的大部分被各省区当局就近截取,不上缴中央”可知,地方的税收很大一部分被当局就近截取,而不上交北京,说明中央政府较为弱势,国家治理效能不足,C项正确;根据材料“北洋政府实际上仅能直接收取人民少量税钱”可知,北洋政府只是收取到的税比较少,并不是让人民少纳税,排除A项;材料强调税收被地方截取,并不是被列强截取,无法体现中国税收主权被破坏,排除B项;材料只是反映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税收分配问题,并未涉及国家的收支,无法看出国家财政的入不敷出,排除D项。故选C项。21.中共三大决议提出:“工人阶级尚未强大起来,自然不能发生一个强大的共产党……因此,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议决中国共产党须与中国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党员应加入国民党。”此决议意在()A.确立民主革命纲领 B.适应革命发展的需要C.巩固革命统一战线 D.促进土地革命开展【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目的题。时空是:1923年中国。中共三大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推动了国共两党合作,这适应革命发展的需要,B项正确;中共确立民主革命纲领在1922年的中共“二大”,时间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实现,“巩固革命统一战线”的表述不当,排除C项;土地革命的开展始于1927年,与材料要求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22.1929年4月,毛泽东主持制定《兴国土地法》,将之前《井冈山土地法》中“没收一切土地”的规定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的土地”。这一变更体现了()A.工农武装割据道路开启 B.中共从幼稚走向了成熟C.中华苏维埃政权的巩固 D.中共对国情认识的深化【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29年(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1929年土地法的规定发生变化,由原来没收一切土地变为没收公共土地和地主阶级土地,这是中国共产党根据实际情况对土地政策进行调整,说明中共对国情认识的深化,D项正确;1927年10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开启了工农武装割据道路,排除A项;遵义会议标志着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排除B项;1931年中华苏维埃政权才建立,时间不符合,排除C项。故选D项。23.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中国共产党通电全国“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随后国民党也表示要“团结各方共赴国难”。据此可知,当时()A.进行全民族抗战已迫在眉睫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C.中国共产党是抗战中流砥柱 D.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掀起高潮【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与“团结各方共赴国难”可知,中国共产党主张全民族实行抗战,中国国民党主张全民抗战,反映出卢沟桥事变爆发之后,包括国共两党在内的多个政治力量,通过各种方式宣传“全民族团结抗日”,这反映了进行全民族抗战已经迫在眉睫,A项正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是1937年9月《国共合作宣言》的颁布,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项;本题主旨为“全民族抗战”,而“中国共产党是抗战中流砥柱”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项;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掀起高潮的事件是1935年的一二.九运动,而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当时中国进行全民族抗战的必要性,排除D项。故选A项。24.1941年,中共中央在《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中规定:本党愿与各党各派及一切群众团体进行选举联盟,并在候选名单中确定共产党员只占三分之一……共产党员应与这些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不得一意孤行,把持包办。上述规定()A.是中共创建人民政权的开始 B.完善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C.推动了根据地的经济大发展 D.扩大了中共边区政权的影响【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1年(中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941年,中共中央在边区政府实行“三三制”,“三三制”是中共在抗日根据地为争取团结各阶级抗战而采取的政权组织原则,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扩大参政议政的群众基础,加强了抗日民主政权的建设,也扩大了中共边区政权的影响,D项正确;此时边区政府的性质是抗日民主政权,而非“人民政权”,不是中共创建人民政权的开始,排除A项;“完善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采取的“三三制”,不能体现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的发展,排除B项;材料主要涉及根据地的政治领域,没有涉及“根据地的经济大发展”,排除C项。故选D项。25.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发布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指出:“今年的‘五一’劳动节,是中国人民走向全国胜利的日子……打到南京去,活捉伪总统蒋介石!”这一口号的提出背景是()A.解放军粉碎国民党全面进攻 B.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的阶段C.解放战争即将进入战略决战 D.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被消灭【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8年(中国)。根据“是中国人民走向全国胜利的日子……打到南京去,活捉伪总统蒋介石!”等信息可说明此时即将打败蒋介石政权,结合“1948年”、“‘五一’劳动节”可知此时解放战争即将进入战略决战,C项正确;解放军粉碎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转入战略进攻都是1947年,排除AB项;1949年,三大战役结束,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被消灭,排除D项。故选C项。26.如图能够见证新中国()A.人民成为国家的主人 B.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C.农村社会结构的变化 D.脱贫攻坚战取得胜利【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材料信息和所学可知,建国初期,党中央在全国实行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确定农民土地所有制,地主阶级在土地改革中被消灭,这改变农村的社会结构,C项正确;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群众成为国家的主人,排除A项;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在1956年的“三大改造”完成之后,排除B项;“脱贫攻坚战取得胜利”在21世纪20年代,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27.据统计,1963年后我国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连续三年分别提高了26.7%、20.1%和22.5%,轻工业产值从404亿元增加到703亿元。这缘于()A.中美关系的改善 B.国民经济的调整 C.三大改造的完成 D.国企改革的推进【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材料反映了1962年后国民经济稳步增长、职工待遇改善等情况,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60年代初,党中央提出了“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进行国民经济调整,材料所述数据变化反映出了国民经济调整取得了重要成果,B项正确;中美关系的改善始于1972年的尼克松访华,时间与材料不符,排除A项;三大改造的完成于1956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国企改革开始于1984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28.1981年深圳市蛇口工业区发布一份人才招聘启事,拟在广州招收一批有志于企业管理的技术人才,进行企业管理、外贸业务和商业英语等知识的培训,结业后,由蛇口工业区统一分配到区内各企业工作。这一启事()A.拉开了经济体制改革序幕 B.标志了对外开放格局的确立C.推动了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D.体现了特区建设的务实创新【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81年中国。题干涉及时间为1981年,当时是改革开放时期,据材料可知,深圳蛇口工业区招聘企业管理和技术人才,这是因为当时是改革开放时期,国家缺乏技术和管理人才,体现了特区建设的务实创新,D项正确;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排除A项;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对外开放的范围由特区逐步扩大到了沿海、沿江、沿边地区,初步形成从沿海向内地推进的对外开放格局,排除B项;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正式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21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确立,排除C项。故选D项。29.2003年,中央政府先后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签署内地与香港、澳门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如表为部分内容)。这一安排有利于()一、对原产于香港、澳门的进口货物实施零关税。二、内地扩大对香港、澳门的服务贸易开放领域。三、实行贸易投资便利化。A.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 B.促进内地与港澳的交流C.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D.消除两地间的经济差异【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是影响题。时空是:2003年中国。根据材料,这一安排的主要内容是货物贸易自由化、服务贸易自由化和贸易投资便利化,目的是让内地与香港澳门建立更紧密的经贸关系,这有利于深化内地与港澳的交流合作,B项正确;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强调的是贫困人口脱贫,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A项;人类命运共同体属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内容,而材料属于中国内政问题,排除C项;“消除两地间的经济差异”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B项。30.《人民日报》国庆社论的高频词主要反映当年中国社会发展的主题。2022年《人民日报》国庆社论的高频词可能是()A.创业、改革、发展、市场经济 B.现代化、复兴、新时代、特色C.大跃进、批判、高产量、胜利 D.人民、群众、建设、载人航天【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2022年召开了中共“二十大”,其目的就是发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作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因此现代化、复兴、新时代、特色最有可能是2022年《人民日报》国庆社论的高频词,B项正确;1992南方谈话与中共十四大,确立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市场经济”主要是1992年的高频词,排除A项;“大跃进、批判”是1958年大跃进运动时期的高频词,排除C项;中国第一次载人飞行在2003年,所以“载人航天”2003年前后的高频词,排除D项。故选B项。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小题,共40分。31.中国史学源远流长,有着自己鲜明的特点。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史记》由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所著,记载了自黄帝到汉武帝二三千年间的历史,也叙述了汉朝周边各民族如朝鲜、匈奴和中亚、南亚各地的史实。全书以编年叙事的帝王“本纪”为纲,以人物“列传”为主体,被称为“纪传体”,成为后来历代官修史书的正宗。司马迁以儒家的历史观为宗旨,在前代深厚的历史学积淀基础上,坚持“原始察终、见盛观衰”的著史原则,常常表达自己对于历史现象的认识甚至疑惑。《史记》充分利用各类先秦文献、汉朝政事档案等,客观、如实地叙述史实,并佐以司马迁的游历见闻及民间传说,力求“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摘编自瞿林东《中国史学史纲》材料二《中国共产党简史》展现了我们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的历史。《简史》讲清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艰辛探索、最终找到正确道路,从而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的历史;讲清了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之后,党带领人民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历史;讲清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找到、坚持并不断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讲清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项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历史。——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二研究部邵建斌(1)根据材料一、概括司马迁的史学研究精神,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史记》写作的历史背景。(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中国共产党百年的发展历史大致可分为几个发展阶段?你对学习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有什么建议?【答案】31.研究精神:旁征博引,重视收集史料;坚持客观的视角;借鉴前代经验,扩展研究体系;坚持以实践促进研究。历史背景:汉武帝时代政治上中央集权君主专制得到加强;经过汉初的努力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重视文化教化,重视修史的传统;民族关系上凿通西域,北击匈奴;对外开通丝绸之路;司马迁个人的抱负、经历等。32.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19211949);第二阶段:新民主主义过渡阶段(19491956)第三阶段: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发展阶段(19561976);第四阶段:徘徊阶段(19761978)第五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阶段(19782012);第六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阶段(2012年后)。建议:坚持唯物史观与人民史观;坚持党的领导地位;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的结合。【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特点类与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的中国。第一小问研究精神,根据材料一“《史记》充分利用各类先秦文献、汉朝政事档案等,客观、如实地叙述史实,并佐以司马迁的游历见闻及民间传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旁征博引,重视收集史料与坚持客观的视角;根据材料一“司马迁以儒家的历史观为宗旨,在前代深厚的历史学积淀基础上,坚持‘原始察终、见盛观衰’的著史原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借鉴前代经验,扩展研究体系;根据材料一“司马迁的游历见闻及民间传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坚持以实践促进研究。第二小问历史背景,根据材料二“《史记》由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所著”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民族关系与个人等角度进行分析。在政治上,汉武帝时代政治上中央集权君主专制得到加强;在经济上,经过汉初的努力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在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重视文化教化,重视修史的传统;在民族关系上,凿通西域,北击匈奴;对外开通丝绸之路;个人角度上,司马迁个人的抱负、经历等。综合以上,可知《史记》写作的历史背景。【小问2详解】本题是特点类与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现代的中国。第一小问发展阶段,根据材料二“《简史》讲清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艰辛探索、最终找到正确道路,从而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的历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阶段: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19211949);根据材料二“讲清了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之后,党带领人民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历史”所学知识可知,第二阶段:新民主主义过渡阶段(19491956)与第三阶段: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发展阶段(19561976);根据材料二“讲清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找到、坚持并不断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四阶段:徘徊阶段(19761978)与第五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阶段(19782012);根据材料二“讲清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项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历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六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阶段(2012年后)。第二小问建议,根据材料二“讲清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项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历史。”可知,坚持党的领导地位并且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的结合;根据材料二“《中国共产党简史》展现了我们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的历史”可知,坚持唯物史观与人民史观。3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铁路在引进之初,晚清政府并未直接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1912年民国建立以后,颁布《国有铁路管理局编制通则》,在已成的营业路设立管理局,使地方路政渐趋一致。1928年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