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海口市龙华区重点达标名校2023-2024学年中考历史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海南省海口市龙华区重点达标名校2023-2024学年中考历史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海南省海口市龙华区重点达标名校2023-2024学年中考历史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海南省海口市龙华区重点达标名校2023-2024学年中考历史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海南省海口市龙华区重点达标名校2023-2024学年中考历史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海南省海口市龙华区重点达标名校2023-2024学年中考历史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一、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文艺复兴时期,大部分的画都是宗教题材的,但是艺术家们会把里面的神“人格化”,如:拉斐尔的代表作之一﹣﹣“椅中圣母”。从中我们可以感知()A.人间的亲情和人性之美 B.神是人造的理念C.劳动妇女的高尚品格 D.对教会神学的蔑视2.世界文明可分为东西方两大体系,古中国、古印度、古埃及和古巴比伦为东方文明,古希腊、古罗马为西方文明。以下对这两种文明不同点的叙述错误的是()A.东方文明都发源于亚洲,西方文明都发源于欧洲B.东方文明实行中央集权制,西方文明是民主政治C.东方文明发明于大河流域,西方文明发源于沿海或海洋D.东方文明以农耕为主,西方文明工商业发达3.某学者综合考虑各因素绘制成下图。下列表述错误的是A.①:出现盛世对外开放完善科举 B.②:国家统一商业繁荣设市舶司C.③:国家统一确立行省设宣政院 D.④:强化君权八股取士设军机处4.依据下图判断,元朝时对西藏地区管辖的机构是A.察合台汗国B.宣政院辖地C.云南行省D.中书省5.15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被西方史学家称为“扩张的时代”,主要原因是A.欧洲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B.东西方国家都进行了大规模的航海活动C.新航路开辟后,殖民时代开始D.狂热的宗教传播和宗教征服6.1920年苏联粮食产量只及一战前的一半,工业产值只有战前的1.8%,生活必需品十分缺乏,经济形势严峻。工人中出现悲观失望情绪、彼得格勒、莫斯科等城市爆发了工人罢工和抗议游行,农民对继续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不满与日俱增,反苏维埃暴动不断发生。1921年苏俄政府实施新经济政策。依据材料判断苏俄实施这一政策的根本目的是:A.加快发展市场经济B.维护和巩固苏维埃政权C.实现国家的工业化D.粉碎国内外敌人的进攻7.“传统的中国是被全球化击败的,却也是从全球化里开始崛起的;大英帝国是从全球化中崛起的,也是在全球化中衰落的;眼下的美国,虽然一直是全球化最大的获益国,却呈现冷淡全球化的倾向,因为美国开始感受到代价。”这段话旨在说明全球化A.给中国带来了巨大利益B.导致英美两国走向衰落C.对各国都是机遇与挑战D.导致世界局势动荡不安8.二战后,欧洲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但2015年3月冰岛宣布放弃加入欧盟,2018年6月英女王批准英国脱欧法案,英国退出欧盟。这表明A.欧洲联盟随冷战结束已经失去其存在价值B.冷战后欧洲各国都在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C.大国强权政治仍然主导着欧洲的国际关系D.欧洲一体化进程中存在着主权让渡的博弈9.列宁曾说:“到1921年春天已经很清楚了——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即用简洁、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我们……开始作战略上退却,趁我们还没有被彻底打垮,让我们实行退却,一切都重新安排,不过安排得更稳妥。”材料中的“退却”指的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社会主义工业化D.农业集体化10.威尔·杜兰特在《世界文明史》里写道:中国的科举取士“没有操纵的提名,没有伪君子卑鄙的争夺,没有两党可耻的争霸,没有混战或腐化的选举,没有仅凭巧言而能登入仕途的现象,……”他主要是赞扬了中国科举制度的A.自由性 B.广泛性 C.公正性 D.民主性11.历史图片的解读是学习历史的重要能力,下列图片突出反映的历史现象是A.北方统一B.民族融合C.中外交流D.文化昌盛12.梁启超说:“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最能证明李鸿章才识的是()A.承认义和团的合法地位 B.投身洋务运动C.签订《辛丑条约》 D.创建湘军二、简答题(共3小题,满分26分)13.19世纪资产阶级改革的国家及名称14.史称“得人者昌”,“失贤者亡”。试结合唐代前期百余年用人方面的史实加以说明,并总结其经验教训。15.经济的繁荣,是每个历史时期人们孜孜追求的目标之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北宋东京城市商业繁荣,请举例说明。经济发展和时代变化息息相关。全国抗战初期,重庆经济发展很快,但是全国抗战后期,重庆的经济却濒于崩溃。指出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什么?体制改革是促进经济繁荣的重要动力。20世纪80年代,为了建立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体制,国家对城市经济体制进行改革,这次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这次改革的实施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有何积极影响?

参考答案一、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A【解析】

依据题干信息“拉斐尔的代表作之一——‘椅中圣母’”可知,此作品表现了母亲的美丽温柔和慈爱,反映了当时流行的社会思潮是人文主义精神,故A符合题意;神是人造的理念、劳动妇女的高尚品格、对教会神学的蔑视与题干无关,故B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A。2、A【解析】本题是否定式的选择题。依据课本所学,东方文明四大文明古国有古印度、故中国、古巴比伦、古埃及。中国、印度和巴比伦是亚洲的文明,古代埃及是发源于北非尼罗河的文明。A表述错误,符合题意;从孕育文明的自然条件来看,东方文明发源于大河流域,更有利于进行农业生产,农耕文明发达;西方文明发源于海洋,属于海洋文明,工商业比较发达;东方四大文明古国,都是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西方文明的代表古代希腊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顶峰。综上所述BCD三项正确的,不合题意。由此可知B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A。3、B【解析】

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可知,隋之后是唐朝,故①指唐朝,唐朝出现贞观之治、开元盛世,采取对外开放的政策,出现火药,完善科举,故A表述正确,不合题意;与辽、西夏并立的②指的是北宋,当时政权并立,并非处于统一状态,故B表述错误,符合题意;金之后的③指元朝,1279年元朝统一全国,为了管理辽阔的疆域,确立行省制,设宣政院管理西藏,故C表述正确,不合题意;④是明清时期,明朝强化君权,采取八股取士,清设军机处,故D表述正确,不合题意。故此题选B。【点睛】抓住题干信息所处朝代,分析所处成都的政治、经济、文化特征。4、B【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元政府加强对西藏的管辖,在中央设置宣政院,负责管理藏族地区的行政事务,这标志着元朝时西藏正式成为我国的行政区划,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解题的关键是学生掌握较高的识记和分析历史知识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元朝巩固统一的相关史实。5、C【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A项14世纪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出现,不符合题意中资本主义扩张的时代;B项东西方国家都进行了大规模的航海活动,并不代表一定进行了殖民扩张,比如中国郑和下西洋,就没有进行殖民扩张;C项欧洲国家在15世纪到17世纪新航路开辟以后,伴随着而来的就是早期的殖民扩张,被称为殖民扩张的时代;D项狂热的宗教传播和宗教征服是在中世纪的欧洲,与题干中的时间15世纪中期到17世纪中期不符,故排除。C项符合题意,故选C。6、B【解析】依据材料“……工人中出现悲观失望情绪、彼得格勒、莫斯科等城市爆发了工人罢工和抗议游行,农民对继续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不满与日俱增,反苏维埃暴动不断发生。1921年苏俄政府实施新经济政策。”得出战时共产主义导致人民不满,发动暴动,社会动荡不安,威胁到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为了改变这种局面,即维护和巩固苏维埃政权,1921年苏俄政府实施新经济政策。B项符合题意。加快发展市场经济材料没有体现,A项不合题意;1928——1937年苏联两个五年计划,实现国家的工业化。C项不合题意;列宁实施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粉碎国内外敌人的进攻,取得了内战的胜利。D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B。7、C【解析】

依据题干信息“传统的中国是被全球化击败的,却也是从全球化里开始崛起的;大英帝国是从全球化中崛起的,也是在全球化中衰落的;眼下的美国,虽然一直是全球化最大的获益国,却呈现冷淡全球化的倾向,因为美国开始感受到代价”可知,全球化对各国都是机遇与挑战,故C符合题意;题干没有涉及全球化给中国带来了巨大利益、导致英美两国走向衰落、导致世界局势动荡不安,故AB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8、D【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欧洲一体化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就是主权让渡的过程。冰岛放弃加入欧盟和英国退出欧盟的原因就是基于民族国家利益的基础上,反对更多的主权让渡,所以材料表明欧洲一体化进程中存在着主权让渡的博弈,故D项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9、B【解析】

试题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中“即用最简单、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是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列宁曾经设想不要市场和货币以及商品经济,用行政和军事的手段干预经济,通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但是失败,因此转而实行新经济政策,利用市场和货币关系,甚至一定程度上恢复发展资本主义,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故B项符合题意,A不符合题意。CD发生在斯大林时期,排除。所以答案选B。10、C【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五个没有”,考查古代中国选官制度相关内容——科举制度。从中不难看出,材料的核心,即体现科举制选官制度的公平和公正性。可知: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本题正确答案选C。11、B【解析】

依据图片文字“胡人汉服图”、“汉人胡食图”,说明胡人即少数民族可以穿汉人的服饰;汉人也吃上了少数民族的食物。体现了汉族服饰文化对少数民族的影响,体现了少数民族饮食对汉族的影响,民族之间相互影响学习促进了民族融合。B项符合题意;图片中不能体现北方的统一,A项不合题意;图片体现的是中国境内的民族关系的发展,不是中外交往,C项不合题意;图片体现了民族生活习俗的相互影响,不能反映文化昌盛。D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B。12、B【解析】

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投身洋务运动,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推进中国社会的进步,是李鸿章在近代社会作出的巨大贡献,选项B符合题意;承认义和团的合法地位是慈禧太后,选项A不符合题意;签订《辛丑条约》是丧权辱国的表现,选项C不符合题意;创建湘军的是曾国藩,目的是为了镇压太平天国运动,选项D不符合题意。故选B。二、简答题(共3小题,满分26分)13、俄:1861年改革日:明治维新中国:戊戌变法【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进行资产阶级改革有俄国、日本、中国。俄国的资产阶级改革: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实行1861年改革的目的是为挽救农奴制危机,巩固统治;俄国1861年改革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为俄国资本主义发展扫除了障碍,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成为俄国历史重大的转折点。日本的资产阶级改革:1868年推翻幕府统治后,日本政府实行了一系列改革,史称“明治维新”。明治维新使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它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本迅速发展成为一个亚洲强国。中国的资产阶级改革: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主要内容: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训练新式军队等。这一年是农历戊戌年,因此被称为“戊戌变法”,因这次变法仅历时103天又称它为“百日维新”。14、唐太宗重视用人,听取规劝,调整统治政策,出现“贞观之治”;武则天广揽人才,破格用人,使社会经济继续发展;唐玄宗在开元年间,选贤任能,重视官员的选拔和考核,任命姚崇、宋璟等,出现“开元盛世”。“开元”以后用人失当,宠信奸臣李林甫、杨国忠等为相,酿成“安史之乱”。经验教训:完善科举制度,有利于人才选拔;要用德才兼备、敢于直谏的人;任人唯亲,姑息养奸,危害严重。【解析】

通过材料考查唐代前期百余年用人方面的史实相关的知识点。题文信息提示:唐代前期百余年用人方面的史实及经验教训。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分析:唐太宗重用魏征、房玄龄、杜如晦,听取规劝,调整统治政策,出现"贞观之治";武则天重视人才,任用贤臣,如姚崇等,使社会经济继续发展;唐玄宗在开元年间,重视官员的选用与考核,任姚崇、宋璟等为相,出现"开元盛世"。"开元"以后用人失当,任李林甫、杨国忠等为相,酿成"安史之乱"。经验教训:完善科举制度,有利于人才选拔;要用德才兼备、敢言直谏者,任人唯亲,姑息养奸,危害严重。根据要求即可回答:唐太宗重视用人,听取规劝,调整统治政策,出现“贞观之治”;武则天广揽人才,破格用人,使社会经济继续发展;唐玄宗在开元年间,选贤任能,重视官员的选拔和考核,任命姚崇、宋璟等,出现“开元盛世”。“开元”以后用人失当,宠信奸臣李林甫、杨国忠等为相,酿成“安史之乱”。经验教训:完善科举制度,有利于人才选拔;要用德才兼备、敢于直谏的人;任人唯亲,姑息养奸,危害严重。15、(1)打破了住宅区和商业区分置的布局;店铺经营时间长,从白天一直延续到后半夜。(2)日本阻断了重庆的物资供应和销售的国际通道;四大家族的经济掠夺。(3)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和对国企进行改革。增强了城市经济发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