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复习地球表面形态湘教版省公开课金奖全国赛课一等奖微课获奖_第1页
高三复习地球表面形态湘教版省公开课金奖全国赛课一等奖微课获奖_第2页
高三复习地球表面形态湘教版省公开课金奖全国赛课一等奖微课获奖_第3页
高三复习地球表面形态湘教版省公开课金奖全国赛课一等奖微课获奖_第4页
高三复习地球表面形态湘教版省公开课金奖全国赛课一等奖微课获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地貌1/49一、促使地表形态改变力量考基自主落实能量起源表现形式内外作用主要是地球内部_____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地震等外力作用主要是_______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热能太阳能2/49释疑解惑(1)、内外力作用是同时进行,各种地表形态都是内力与外力长久共同作用结果。(2)、在一定时间和地点往往是某一个作用占优势,其中内力作用对地表改变起主导作用。3/49二、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1.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1)、板块运动学说基本观点①、地球表面岩石圈被_______分割成六大板块。②、板块处于相正确_____状态。③、板块运动是_____作用主要表现之一。断裂带运动内力4/49扎实基础1.板块结构学说内容:全球岩石圈分为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共六大板块。其中太平洋板块上几乎完全是海洋,其余五大板块都包含大块陆地和大面积海洋。大板块还可划分成若干次一级小板块。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处于不停运动之中。普通说来,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是地壳比较活跃地带,地壳不稳定,火山和地震也多集中分布在这一地带。5/49消亡山脉和高原海沟、山脉6/49生长裂谷海岭7/49考点一板块相对运动对全球结构地貌形成影响8/49指点迷津以下几个地方在考试中经常考查,也是学生极易犯错地方(1)、澳大利亚、南亚、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斯里兰卡岛、塔斯马尼亚岛属于印度洋板块;中南半岛、东南亚、小亚细亚半岛、太平洋西部岛弧链属于亚欧板块;格陵兰岛、西印度群岛、火地岛属于美洲板块;马达加斯加岛属于非洲板块。(2)、大褶皱山系、大岛弧链多是消亡边界,如阿尔卑斯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安第斯山脉、日本群岛、马来群岛、新西兰等均是由两大板块碰撞挤压形成。9/49(3)、冰岛: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处——大西洋“S”形海岭上——生长边界;新西兰南、北二岛——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消亡边界。(4)、科迪勒拉山系:海岸山脉和落基山脉为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形成,安第斯山脉为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碰撞形成。10/49学以致用1.(年高考上海卷)今年4月以来,冰岛南部埃亚菲亚德拉冰川附近火山屡次大规模喷发,火山熔岩不但融化了部分冰川,造成山洪暴发、道路桥梁被毁,腾空而起火山灰更使欧洲部分空域成为航空禁区。11/49(1)、冰岛是欧洲西北部一个岛国,处于______板块和______板块之间;从板块移动方向来看,冰岛位于板块______边界(填“生长”或“消亡”)。(2)、火山喷发是地球内部岩浆受到强大______作用,沿着微弱地带喷涌出地表现象。成因上,火山喷发所形成岩石属于______。亚欧美洲生长压力(内力、地质)岩浆岩(火成岩)12/49水平挤压沉积背斜和向斜13/49断裂断裂面位移地垒和地堑14/493.火山、地震活动和地表形态(1)火山喷发:_________堆积常形成______、火山口等地貌。(2)地震:往往造成地壳_____和_____。熔岩物质火山锥断裂错动15/49考点二地质结构与结构地貌1.常见地质结构主要有褶皱和断层两种形式16/492.地质结构规律应用17/49方法突破(1)、依据地层分布特点判断地壳变动过程方法①、依据地层性质依据地层,尤其是沉积岩层组成物质颗粒大小、组成成份和颜色等,能够推断沉积时环境特征。比如,依据石灰岩地层可推知当初为海洋环境;依据含煤地层可推知当初气候温暖湿润,森林茂密。②、依据地层厚度地层厚度大说明在对应地质年代内,地壳下降快、时间长,或者是沉积物起源丰富;地层厚度小,说明地壳下降慢、时间短,或沉积物起源少。18/49③、依据地层相互关系a.若地层呈水平状态,而且从下到上依次由老练新连续排列,说明在对应地质年代里,地壳稳定下沉,地理环境没有发生显著改变。b.若地层出现倾斜甚至颠倒,说明地层形成后,因地壳水平运动使岩层发生褶皱。地层颠倒是因为地壳运动猛烈,岩层强烈褶皱所致。c.若地层出现缺失,形成原因可能有:一是缺失地层所代表时代,发生地壳隆起,使当地地势抬高,终止了沉积过程;二是当地开始有沉积作用,地壳隆起后,原沉积物被剥蚀完成。19/49d.若上下两层岩层之间有显著侵蚀面存在,说明下部岩层形成后,该地地壳平稳抬升或褶皱隆起上升,地层遭受外力侵蚀而成。若侵蚀面上覆新岩层,是因为以后该地地壳下沉或相邻地域上升而成;若侵蚀面上部为风化壳,是因为地壳上升后一直在遭受外部侵蚀。e.若地层中有侵入岩存在,说明围岩形成之后又发生了岩浆活动,岩浆活动晚于围岩形成时代。20/49(2)地、质结构判读①、区分背斜和向斜结构时,不应单纯从形态上去判断,而应从岩层新老关系方面进行研究。不少褶皱结构背斜顶部因受张力,轻易被侵蚀成谷地,而向斜槽部受到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反而成为山岭。若单纯凭借岩层形态判断,往往得犯错误结论。而从岩层新老关系来判断则比较准确:中心岩层老,两翼岩层新,为背斜;中心岩层新,两翼岩层老,为向斜。21/49比如,下列图中A、C为背斜,而B、D为向斜。22/49②判断某一结构是不是断层依据有两个:一是看岩体是不是受力产生破裂;二是看沿断裂面两侧岩块是否有显著错动、位移。只有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才是断层,若只有破裂但无位移则不是断层而仅为断裂。23/49学以致用2.下列图为“某地质结构和等高线图”。依据回答以下问题。(1)该地域地形是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2)该地域地质结构为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3)A、B、C三地中,在______地有可能找到有色金属矿,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4)A、B、C三地中,在______和______地之间可能有变质岩存在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盆地等高线闭合,而且越往里数值越小背斜中心岩层老,两翼岩层新CC处为岩浆岩,岩浆活动过程中有用矿物富集起来,从而形成有色金属矿BCC为由岩浆活动形成岩浆岩,已生成B地岩石受岩浆活动影响,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作用下有可能形成变质岩24/49三、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1、外力作用主要步骤25/49流水侵蚀外力(流水)侵蚀26/49泥沙沉积沉积27/49四、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1.合理改造能够趋利避害2.不合理活动产生消极破坏作用28/491.外力作用表现形式外力作用能量起源主要是太阳能,其次是重力能;其表现形式有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和固结成岩作用等。考点三外力作用与地貌29/492.风化作用及其分类风化作用指地表或靠近地表坚硬岩石、矿物与大气、水及生物接触过程中产生物理、化学改变而在原地形成涣散堆积物全过程。依据风化作用原因和性质可将其分为三种类型:物理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生物风化作用。3.流水作用与风力作用在各种外力作用中,流水作用与风力作用最为显著。流水作用与风力作用形成地表形态归纳以下:30/4931/494.图解各种外力关系各种外力作用互为条件、亲密联络、共同作用、塑造地表,其相互之间关系以下列图所表示:32/49方法突破不一样外力作用空间分布规律及对应地貌表现(1)、不一样区域主导性外力作用不一样①、干旱、半干旱地域以风力作用为主,多风力侵蚀地貌和风力沉积地貌。②、湿润、半湿润地域流水作用显著,多流水侵蚀地貌和流水沉积地貌。③、高山地域多冰川作用,多角峰、冰斗、“U”型谷、冰碛丘陵等地貌。④、沿海地域多海浪作用,常见海蚀柱、海蚀崖和沙滩等地貌。33/49(2)、同一个外力作用在不一样区域形成不一样地貌①流水作用:上游侵蚀,中游搬运,下游沉积。所以,上游为高山峡谷,中游河道变宽,下游为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冲积岛等(以下列图所表示)。34/49②、冰川作用:高山上部侵蚀——冰斗、角峰等;山下堆积——冰碛丘陵、冰碛湖等。35/49③、风力作用:在风源地附近,以侵蚀作用为主,形成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在风力搬运途中,风力减弱会形成沙丘、黄土堆积地貌等。36/49知识归纳(1)、内力作用表现形式①、地壳运动形成地质结构(背斜、向斜、褶皱山脉、断层、地堑、地垒、断层山脉、裂谷)及海岸山脉,岛弧链。②岩浆活动形成火山喷发及内生矿床,金属矿床。③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④地震及地热资源。(2)、外力作用表现形式风化作用及风力、流水、冰川、波浪对地表岩石及风化产物所造成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及堆积作用。干旱半干旱地域,风化作用及风力侵蚀、搬运、堆积作用显著,湿润半湿润地域,流水侵蚀、搬运、堆积作用显著。如:黄土高原黄土形成是风力堆积作用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地表形态形成是流水侵蚀作用形成,华北平原是流水堆积作用形成。37/49(3)、流水、风力沉积物颗粒大小含有分选性,而冰川沉积物颗粒大小是杂乱无章。(4)、河流地貌①、山区河流以侵蚀作用为主,河流下切,形成V形河谷,普通多峡谷,流速快,谷底沉积物较粗大。②、在河流出山口,因为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水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放慢,携带砾石和泥沙大量堆积下来,形成扇形、锥状堆积体,即冲积扇。普通顶部物质较粗,主要为砂、砾,边缘普通多为沙、粉沙及亚黏土,边缘常有泉水出露,可发展自流浇灌,干旱地域绿洲普通位于冲积扇边缘,在我国天山山麓、太行山东部山麓、昆仑山和祁连山北麓有较大面积冲积扇。38/49③、平原地域河流,河道开阔,水流平缓,以堆积作用为主,形成冲积平原。河底沉积物颗粒较细小,曲流发育,往往在凹岸侵蚀而在凸岸堆积。这里普通土壤肥沃、地势低平、水源充分,有航运和养殖之利,人口、城市密集。在河流入海口处,受潮水顶托等影响,流速减慢,泥沙堆积成多个沙洲,逐步发育成为三角洲。39/49(5)、了解河流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方法河流流经弯道时,水流做曲线运动产生离心力。在离心力作用下,表层水流趋向凹岸,冲刷凹岸使凹岸水面略高于凸岸,所以,底部水流在压力作用下由凹岸流向凸岸形成弯道环流。在弯道环流作用下,凹岸发生侵蚀,凸岸发生堆积,如图:因为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河流变得越来越弯曲。40/49(6)、喀斯特地貌形态喀斯特地貌可分为地表喀斯特地貌和地下喀斯特地貌。类型形态成因地表喀斯特地貌石芽→石林→峰林、峰丛→孤峰→残峰侵蚀溶沟→溶蚀洼地→溶蚀谷地落水洞地下喀斯特地貌溶洞、地下河石钟乳、石笋、石柱沉积41/49(7)、怎样依据河流流向、水文形状和水文特征判断地理特征①、依据河流流向可判断地势高低②、依据河流水系特征判断地形类型a.若水系为向心状,该地形为盆地。b.若水系为辐射状,该地形为山顶。42/49③、依据河流水文特征可判断地理环境特征a.含沙量大,则说明河流上游植被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b.若河流有结冰现象,则说明该河流冬季气温在0℃以下。c.若河流出现两次汛期,一次是春汛,另一次是夏汛,则说明该河流在我国东北地域,俄罗斯西伯利亚等地也出现两次汛期。④、依据河流河床宽度、弯曲程度可判断地形若河流河床较宽,则说明该河流经平原地域。普通流经平原地域河流比较弯曲。43/49学以致用3.下列图为我国北方地域主要外力作用示意图。图中①、②、③、④各区域主要外力作用依次是(

)A.风力沉积、风力侵蚀、流水沉积、流水侵蚀B.风力沉积、风力侵蚀、流水侵蚀、流水沉积C.风力侵蚀、风力沉积、流水侵蚀、流水沉积D.风力侵蚀、风力沉积、流水沉积、流水侵蚀C44/49考情分析分析近三年课改地域高考题可知高考中对本讲命题有以下特点:1.从考查内容来看:内外力作用表现形式和形成地貌是常考点,几乎每年都有展现。地质地貌剖面图判读是新考点。

2.从命题角度上看:以地形图或景观图为背景,考查内外力作用对地貌影响是惯用命题形式。以地质剖面图或地形剖面图为背景也是惯用命题方式。3.对能力考查较高:地质剖面图判读对知识灵活和综合应用要求较高考向真题探究45/49

(年高考山东文综卷)下列图为某地地质地貌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考点内外力作用及其影响例1真题导航考向真题探究(1)图中岩石和地貌形态形成先后次序是(

)A.②④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