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必修1课件第4章牛顿运动定律习题课共点力平衡的应用(教师备用)_第1页
高中物理必修1课件第4章牛顿运动定律习题课共点力平衡的应用(教师备用)_第2页
高中物理必修1课件第4章牛顿运动定律习题课共点力平衡的应用(教师备用)_第3页
高中物理必修1课件第4章牛顿运动定律习题课共点力平衡的应用(教师备用)_第4页
高中物理必修1课件第4章牛顿运动定律习题课共点力平衡的应用(教师备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习题课共点力平衡的应用(教师备用)课堂探究达标测评课堂探究核心导学·要点探究一、多物体的平衡【例1】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正方体空木箱A放置在粗糙水平面上,沿空木箱对角线有一光滑细轨道,轨道与水平方向间的夹角为45°.轨道上有一质量为m的物体B沿轨道自由下滑,木箱始终静止在水平面上,求物体下滑的过程中:(1)轨道对物体的弹力大小;(2)地面对木箱的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核心点拨〛(1)物体B沿轨道加速下滑,利用分解法可求出轨道对物体的弹力.(2)利用牛顿第三定律,确定木箱受力,根据平衡条件可求出摩擦力.(3)由于二者产生了相对运动,一般不用整体法.(2)以木箱为研究对象,受力如图所示.由牛顿第三定律知FN′=FN在水平方向上有Ff-FN′sin45°=0,解析:木板竖直时,对P,Q整体,有k1x1=2mg,代入数据可得x1=0.4m,对物体Q,有k2x2=mg代入数据得x2=0.1m,旋转后将P,Q整体重力分解,由平衡条件可得k1x1′=2mgsin30°,代入数据得x1′=0.2m同理对物体Q,有k2x2′=mgsin30°,代入数据得x2′=0.05m,所以P上升的距离xP=x1-x1′=0.4m-0.2m=0.2m,Q上升的距离xQ=xP+x2-x2′=0.2m+0.1m-0.05m=0.25m.答案:0.2m0.25m方法总结若一个系统中涉及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物体的平衡问题,在选取研究对象时,要灵活运用整体法和隔离法.对于多物体问题,如果不求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优先采用整体法,这样涉及的研究对象少,未知量少,方程少,求解简便;很多情况下,通常采用整体法和隔离法相结合的方法.二、动态平衡【例2】如图所示,小球用细绳系住,绳的另一端固定于O点.现用水平力F缓慢推动斜面体,小球在斜面上无摩擦地滑动,细绳始终处于直线状态,当小球升到接近斜面顶端时细绳接近水平,此过程中斜面对小球的支持力FN以及绳对小球的拉力FT的变化情况是(

)A.FN保持不变,FT不断增大B.FN不断增大,FT不断减小C.FN保持不变,FT先增大后减小D.FN不断增大,FT先减小后增大D〚核心点拨〛

(1)“缓慢”可理解为运动速度非常小,且运动过程中每一状态都处于平衡状态,通常称为动态平衡状态.(2)支持力方向与斜面总是垂直,小球距O点的距离不变,拉力方向在改变.解析:由于缓慢推动斜面体,小球处于平衡状态,小球受重力mg、斜面的支持力FN、绳的拉力FT,FN和FT的合力与mg等大反向,如图所示.随着绳的拉力FT按顺时针转动,其大小先减小后增大,而支持力FN一直增大,选项D正确.误区警示关于图解法的两点提醒(1)适用类型:用图解法分析物体动态平衡问题时,一般物体只受三个力作用,且其中一个力大小、方向均不变,另一个力的方向不变,第三个力大小、方向均变化.(2)最值分析:当大小、方向均可改变的分力与方向不变、大小可变的分力垂直时,其中方向可变的分力存在最小值.B三、平衡状态的临界与极值问题【例3】如图所示,一个底面粗糙,质量为m的斜面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斜面体斜面是光滑的,倾角为30°.现用一端固定的轻绳系一质量为m的小球,小球静止时轻绳与斜面的夹角是30°.(1)求当斜面体静止时绳的拉力大小;

〚核心点拨〛(1)斜面体受到四个或四个以上力的作用,一般采用正交分解法.解析:(1)设绳的拉力为FT,斜面体支持力为FN,对小球进行受力分析如图(甲)所示,由平衡条件可知,FT和FN的合力竖直向上,大小等于mg,由几何关系可得出FN=FT=mg.

〚核心点拨〛(2)为了使整个系统始终处于静止状态,地面对斜面体的静摩擦力不大于地面对斜面体的最大静摩擦力.解析:(2)对斜面体进行受力分析,如图(乙)所示,设小球对斜面体的压力为FN′,地面的支持力为F,地面的静摩擦力为Ff,由正交分解和平衡条件可知,(2)若地面对斜面体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地面对斜面体支持力的k倍,为了使整个系统始终处于静止状态,k值必须满足什么条件?方法总结(1)临界问题:①问题界定:物体所处平衡状态将要发生变化的状态称之为临界状态,涉及临界状态的问题为临界问题.②问题特点:a.当某物理量发生变化时,会引起其他几个物理量的变化.b.注意某现象“恰好出现”或“恰好不出现”的条件.③分析方法:基本方法是假设推理法,即先假设某种情况成立,然后再根据合力为零及有关知识进行论证、求解.(2)极值问题:①问题界定:物体平衡状态的极值问题,一般指在力的变化过程中涉及力的最大值和最小值的问题.②分析方法:a.解析法:根据物体的合力为零列出方程,在解方程时,采用数学知识求极值或者根据物理临界条件求极值.b.图解法:根据物体的合力为零作出力的矢量图,画出平行四边形或者矢量三角形进行动态分析,确定最大值或最小值.拓展提升3:(2017·潮州质检)物体A的质量为2kg,两根轻细绳b和c的一端连接于竖直墙上,另一端系于物体A上,在物体A上另施加一个方向与水平线成θ角的拉力F,相关几何关系如图所示,θ=60°.若要使两绳都能伸直,求拉力F的大小范围.(g取10m/s2)达标测评随堂演练·检测效果1.(2017·西宁检测)如图所示,斜面顶端固定有半径为R的轻质滑轮,用不可伸长的轻质细绳将半径为r的球沿斜面缓慢拉升.不计各处摩擦,且R>r.设绳对球的拉力为F,斜面对球的支持力为FN,则关于F和FN的变化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F一直增大,FN一直减小B.F一直增大,FN先减小后增大C.F一直减小,FN保持不变D.F一直减小,FN一直增大A解析:球受重力、支持力和拉力,如图所示,当球沿斜面缓慢拉升时,细线与斜面的夹角不断增大,故F一直增大,FN一直减小,选项A正确.2.(2017·连云港检测)如图所示,A,B两物体的质量分别为mA,mB,且mA>mB,整个系统处于静止状态.如果绳一端由Q点缓慢地向左移到P点,滑轮的质量和一切摩擦均不计,关于物体A离地的高度H、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θ的变化情况说法正确的是(

)A.H增大,θ角不变B.H减小,θ角变小C.H增大,θ角变大D.H不变,θ角变小A解析:原来整个系统处于静止状态,绳的拉力等于A物体的重力,B物体对滑轮的拉力等于B物体的重力.将绳一端由Q点缓慢地向左移到P点,整个系统重新平衡后,绳的拉力F仍等于A物体的重力,B物体对滑轮的拉力仍等于B物体的重力,都没有变化,即滑轮所受的三个拉力都不变,则根据平衡条件可知,两绳之间的夹角也没有变化,则θ角不变,则动滑轮将下降,物体A的高度升高.选项A正确,B,C,D错误.3.(2017·天津检测)(多选)半圆柱体P放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其右端有固定放置的竖直挡板MN.在半圆柱体P和MN之间放有一个光滑均匀的小圆柱体Q,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如图所示是这个装置的截面图,若用外力使MN保持竖直并且缓慢地向右移动,在Q到达地面以前,P始终保持静止.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MN对Q的弹力逐渐增大B.地面对P的摩擦力逐渐增大C.P,Q间的弹力先减小后增大D.Q所受的合力逐渐增大AB解析:圆柱体Q受重力、P对Q的支持力FN1和MN对Q的支持力FN2,如图(甲)所示,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有FN1=FN2=mgtanθ对P,Q整体,其受力为重力、地面支持力FN、MN挡板对其向左的支持力和地面对其向右的摩擦力,如图(乙)所示,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有Ff=FN2FN=(M+m)g则Ff=mgtanθMN保持竖直且缓慢地向右移动过程中,角θ不断变大,故Ff变大,FN不变,FN1变大,FN2变大,P,Q受到的合力为零,选项A,B正确,C,D错误.4.(2017·思明区校级月考)如图所示,某人用轻绳牵住一只质量m=0.6kg的氢气球,因受水平风力的作用,系氢气球的轻绳与水平方向成37°角.已知空气对气球的浮力为15N,人的质量M=50kg,且人受的浮力忽略(sin37°=0.6,cos37°=0.8,g=10m/s2).求:解析:(1)氢气球受力及分解情况如图(甲)所示,根据平衡条件竖直方向有F浮=mg+FTsin37°水平方向有F风=FTcos37°;解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