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3. 3. 1等腰三角形_第1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3. 3. 1等腰三角形_第2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3. 3. 1等腰三角形_第3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3. 3. 1等腰三角形_第4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3. 3. 1等腰三角形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3.3.1等腰三角形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并掌握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及推论

2.能利用其性质与判定证明线段或角的相等关系.

过程与方法

探索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进一步体验轴对称的特征,发展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的探索,让学生体会探索学习的乐趣,并通

过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的简单应用,加深对定理的理解.从而培养学生

利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及推论的运用.

难点:正确区分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能够利用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

理证明线段的相等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投影片.某地质专家为估测一条东西流向河流的宽度,选择河流北岸

上一棵树(B点)为B标,然后在这棵树的正南方(南岸A点插一小旗作标志)

沿南偏东60。方向走一段距离到C处时,测得NACB为30°,这时,地质专

家测得AC的长度就可知河流宽度.

学生们很想知道,这样估测河流宽度的根据是什么?带着这个问题,引导学

生学习“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8北

二、探究归纳

活动一:探究等角对等边

1.问题1:如图,位于海上A、B两处的两艘救生船接到0处遇险船只的报警,

当时测得NA=NB.如果这两艘救生船以同样的速度同时出发,能不能大约

同时赶到出事地点(不考虑风浪因素)?

0

AB

同学们思考上面的问题并讨论:

[生1]应该能同时赶到出事地点.因为两艘救生船的速度相同,同时出发,

在相同的时间内走过的路程应该相同,也就是OA=OB,所以两船能同时赶到

出事地点.

[生2]我认为能同时赶到.0点的位置很重要,也就是NA如果不等于NB,

那么同时以同样的速度就不一定能同时赶到出事地点.

2.问题2:在一般的三角形中,如果有两个角相等,那么它们所对的边有什

么关系?

学生思考讨论,教师订正点拨.

上面问题转化为已知:在4ABC中,NB=NC(如图).

求证:AB=AC.

A

BDC

证明:作NBAC的平分线AD.

在ABAD和4CAD中,

因为N1=N2,ZB=ZC,AD=AD,

所以4BAD之Z\CAD(AAS).所以AB=AC.

3.师引导学生总结证明的结论:在一个三角形中,如果有两个角相等,那么

它们所对的边也相等,也就说这个三角形就是等腰三角形.这个结论也回

答了我们一开始提出的问题.也就是如何来判定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

形.

4.归纳: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

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写成”等角对等边”).

5.教师引导学生明确: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与性质的关系:判定定理与

性质定理是互逆的,性质:|线段相等卜丽得;判定:|角相等H线段相等•

6.点拨:(1)性质和判定应用的前提都是在同一三角形中,并且不经过三角

形全等的证明,直接由等边得等角或由等角得等边,所以应用起来更简单、

便捷.

⑵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的理解

教材中涉及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判定定理,二是定义.

另外还有很多方法,如在同一个三角形中,三线中两线重合,也能说明是等

腰三角形.但不常用,一般是通过推理得出角相等或边相等,再得出是等腰

三角形.

活动二:活动与探究

[探究1]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的平分线相等.

分析: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即等边对等角、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

已知:如图,在4ABC中,AB=AC,BD、CE是AABC的平分线.

求证:BD=CE.

证明:因为AB=AC,

所以NABC=NACB(等边对等角).

因为N1=±NABC,Z2=-ZACB,

22

所以N1=N2.

在aBDC和4CEB中,

因为NACB=NABC,BC=CB,Z1=Z2,

所以aBDCgZSCEB(ASA).

所以BD=CE(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探究2]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高相等.

已知:如图,在4ABC中,AB=AC,BE、CF分别是AABC的高.

A

求证:BE=CF.

证明:因为AB=AC,

所以ZABC=ZACB(等边对等角).

又因为BE、CF分别是AABC的高,

所以NBFC=NCEB=90°.

在4BFC和ACEB中,

因为NABC=NACB,ZBFC=ZCEB,BC=CB,

所以ABFC之ACEB(AAS).

所以BE=CF.

[探究3]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中线相等.

已知:如图,在AABC中,AB=AC,BD、CE分别是两腰上的中线.

求证:BD=CE.

证明:因为AB=AC,

所以ZABC=ZACB(等边对等角).

又因为CD=-AC,BE=-AB,

22

所以CD=BE.

在ABEC^DACDB中,

因为BE=CD,NABC=NACB,BC=CB,

所以aBEC也△CDB(SAS).

所以BD=CE.

活动三: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的应用

例1:如图,BE平分ZABC,交AC于E,过E作DE〃BC,交AB于D.试证明ABDE

是等腰三角形.

分析:根据等角对等边进行判定.

证明:因为DE〃BC,

所以NEBC=NDEB.

因为BE平分NABC,

所以NDBE=NEBC.

所以NDBE=NDEB.

所以BD=DE,即4BDE是等腰三角形.

总结:等腰三角形判定三种方法

⑴当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时一,应用“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

形”来判定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⑵当三角形中有两个角相等时一,应用“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

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来证明.

⑶当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线段两端点构成三角形时.应用“线段垂直

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点的距离构成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来证明.

例2:求证:如果三角形一个外角的平分线平行于三角形的一边,那么这个

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分析:这个题是文字叙述的证明题,我们首先将文字语言转化成相应的数

学语言,再根据题意画出相应的几何图形.

已知:NCAE是AABC的外角,N1=N2,AD〃BC(如图).E

求证:AB=AC.%—D

证明:因为AD〃BC,/\

BC

所以N1=NB(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N2=NC(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又因为N1=N2,

所以NB=NC,

所以AB=AC(等角对等边).

例3:如图(1),标杆AB的高为5米,为了将它固定,需要由它的中点C向地

面上与点B距离相等的D、E两点拉两条绳子,使得D、B、E在一条直线上,

量得DE=4米,绳子CD和CE要多长?

分析:这是一个与实际生活相关的问题,解决这类型问题,需要将实际问题

抽象为数学模型.本题是在等腰三角形中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底边和底边上

的高,求腰长的问题.

解:选取比例尺为1:100(即为1cm代表1m).

(1)作线段DE=4cm;

⑵作线段DE的垂直平分线MN,与DE交于点B;

⑶在MN上截取BC=2.5cm;

(4)连接CD、CE,ACDE就是所求的等腰三角形,量出CD的长,就可以算出

要求的绳长.

三、交流反思

本节课我们主要探究了等腰三角形判定定理,并对判定定理的简单应用作

了一定的了解.在利用定理的过程中体会定理的重要性.在直观的探索和

抽象的证明中发现和养成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

四、检测反馈

1.如图,在4ABC中,ZB=ZC,AB=5,则AC的长为()

A

5

------------------------4c

A.2B.3

C.4D.5

2.如图,把两个一样大的含30°的直角三角板,按如图方式拼在一起,其中

等腰三角形有()

A.1个B.2个C.3个D.4个

3.如图,NB=NC=36°,ZADE=ZAED=72°,则图中的等腰三角形的个数为

()

A.3个B.4个

C.5个D.6个

4.如图,ZC=36°,ZB=72°,ZBAD=36°,AD=4,则CD=.

A

5.如图,SAABC中,点D在BC边上,且AC=AB=BD,DA=DC,贝ijNBAC=___.

A

BDC

6,已知:如图,AD〃BC,BD平分NABC.

求证:AB=AD.

AD

7.上午8时,一条船从海岛A出发,以20海里/时的速度向北航行,11时到

达海岛B处,从A、B望灯塔C,测得NNAC=40°,ZNBC=80°,求从海岛B到

灯塔C的距离.

8.如图,在ZiABD中,C是BD上的一点,且AC±BD,AC=BC=CD.

⑴求证:AABD是等腰三角形.

⑵求NBAD的度数.

五、布置作业

教科书P79练习第1,2,3,4题

六、板书设计

13.3.1等腰三角形(第2课时)

一、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一一等角对等边

二、等腰三角形判定定理的应用

七、教学反思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该定理是证明两条线段相等的重要定理,它

是把三角形中角的相等关系转化为边的相等关系的重要依据,此定理为证

明线段相等提供了又一种方法);本节内容的难点是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

的区别(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与判定定理是互逆定理,学生们在应用它

们的时候,经常混淆,帮助学生认识判定与性质的区别,这是本节课的难

点);另外由于知识点的增加,题目复杂程度的提高,一定要让学生真正理

解定理,让学生逐步掌握解题的思想方法,才能在解题时结合条件选择定

理加以应用.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一等边对等角的逆命题,顺利提出本节课我们

所要解决的问题,引出课题《等腰三角形的判定》.

操作:在纸上画AABC,使NB=NC(利用量角器);再用量角器画出N

BAC的平分线AD,设AD与BC相交于点D.三角形纸片可让学生课前准备,

鉴于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