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惜大学生活_第1页
珍惜大学生活_第2页
珍惜大学生活_第3页
珍惜大学生活_第4页
珍惜大学生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绪论珍惜大学生活开拓新的境界第一节大学的涵义教育的真谛一、什么是大学?问题引入:从1530年到20世纪80年代,欧洲已经创立或存在的社会机构能够存活的总共只有66个,其中62个是大学。——美国卡耐基高等教育委员会曾经做过一个调查问题思考:经历了多次巨大的变革,其他绝大多数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组织等等都烟消云散了,而大学却存活下来,历经500余年仍然矗立在她们的初创地,运作、管理、教学方式与其初创时期相比,并没有根本性的变化。原因何在?大学能有如此生命力原因在于:

第一,大学是社会上保存、传播和探求真理的独特场所第二,大学所从事的对知识的探索与传播,从总体上,它只有益于全人类而不损害人类的利益第三,大学从诞生之日至今没有犯过致命性错误第四,社会越发展越需要大学这样的探索高深知识的机构

在你心目中大学本来应该是怎样的?课堂问题探讨::

大学之“大”

乃全面、普遍、高深、超然大学之“学”

乃精神、思想、探索、创造

大学的使命在于以自由、超越、博大、深厚、多元、宽容、尊重的精神,建立一种反思、对话、批评、创造的文化环境。大学不只要认识和适应现实,而且要给予人们把握和改变现实的力量。生命的精神交往——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对大学基本任务的理解大学:

现代社会的头脑

引领社会的发动机

就其本质而言,大学培育的是一种变化的文化甚至是无法控制的文化。这是大学为未来承担责任的核心。教育、研究、教学常常都是有关变化的——当人们学习时,它改变了个人;当我们的疑问改变了我们对世界的看法时,它改变了世界;当我们的知识运用到政策之中时,它改变了社会。

——哈佛大学校长福斯特

大学若是随波逐流,不能保持其最基本的尊严,维护其最起码的底线,大学精神将会荡然无存,大学也将丧失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是大学改变社会,而不是社会改变大学。这就是大学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真正的大学,决不只是我们通常所理解的传授和学习知识,对现有知识毕恭毕敬的学堂,而更是人们质疑、批判、否定、更新知识的自由殿堂。没有研究和探索,没有表达和争论,没有反问与沉思,就没有真正的大学精神。大学:人文文化的中心人文文化文学艺术历史哲学宗教人文教育试图解决的不是“头脑”问题人文教育要解决的是“心灵”问题通过人文课程的学习,让学生获得一种精神启示,一种生活习惯,一种内在禀赋。人文精神信仰、理想良知、理性尊严、气节信心、情操仁爱人文精神的缺失灵魂的空白——一百年前,美国新人文主义大家欧文·白璧德在他的第一部著作《文学与美国的大学》中的话大学的目的,就是在这个量化时代中造就有“质”的人。

一个人的精神世界有三大支柱:科学、艺术、人文科学求真,给人以理性;艺术求美,给人以感性;人文求善,给人以悟性。一个科学家光有把握自然奥秘的能力是远远不够的;一个真正的科学家,他还应该是一个具有人文关怀和人道情愫的人。随着财富的增长,

能找到安顿自己心灵的地方;随着见识的增长,

不要在生命的意义上彷徨。——《我们》栏目新年献词无论贫富与否,

我们都过着有尊严的生活;无论获得与否,

我们的心底依然坦荡;无论艰难与否,

我们总能找到前行的方向。——《我们》栏目新年献词哈瑞·刘易斯

《失去灵魂的卓越——哈佛是如何忘记教育宗旨的》哈佛忘记了本科教育的根本目的——把年轻人培养成富有学识、智慧、能为自己的生活和社会承担责任的成年人!2005年春推出了《新通识教育课程改革方案》,完全放弃了共享知识、共享价值观甚至共享抱负的理念,提出哈佛现在的教育目标则是“将学生培养成为全球化社会的公民”。它颠覆了“通过通识教育让人的思想更自由、心灵更高贵”这一直奉行的哈佛教育的基本原则。批评哈佛处处以“取悦学、迎合学生”为工作目标,“学生只看到眼前的需求,而我们总是有求必应。没有告诫他们抬头望望长远的目标,我们的失职导致学生的性格和道德不能健康发展。这种失职有时是愚蠢和可笑的,有时贻害无穷。”

大学:精神成人的摇篮大学四年,从18岁——22岁,是人生命中极其重要的“灵魂发育”的季节一个人内心有无精神家园,其生存质量大不一样。有精神家园者会活得坚实,有目标、有追求,此追求可落实到日常生存细节。就宛如一棵树,在肥沃的土壤中,根扎得深,树冠也不缺花果锦簇。大学生“精神成人”亟需优质营养优质营养是“人所以为人”的精神底子源自一切引导人类走向高度文明的普世价值谱系它完整地保存在传世经典中给“心灵根部”以营养心灵的根部是一个人的“精神免疫系统”给她营养的最佳方法是阅读

一个人若能堂堂正正地走过其沧桑尘世数十年,不降志,不辱身,不苟且,做自己爱做的事,同时也裨益社会,需要怎样强大的精神才能撑起“独立、自由”的志士脊梁!

大学四年,全身心沐浴在文化的海洋里,感受精神的熏陶,登高远望般地提升生命的冲动,高屋建瓴的建构内心的世界。大学精神,是我们心中永远的圣洁光环

一种特立独行的思想;一种深远巨大的影响;一种兼容并收的氛围;一种穿行时空的光芒;一种刻骨铭心的境界;一种运行人生的能力;

承载着大学精神的就是大学的三大优越条件图书馆实验室教师二、什么是真正的教育

教育的基本功能就是一步步将人从愚昧、无知、偏见、粗俗和各种情欲中解放出来,从而能够自由地思想,自由地行使自己的意志与判断力,有趣味、有价值地生活。

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且产生热烈的感情,那是最基本的。他必须获得对美和道德上的善有鲜明的辨别力。否则,他——连同他的专业知识——就更像一只受过很好训练的狗,而不像一个和谐发展的人。

科学理性思维对我们现在整个社会的思维方式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技术的直接影响也很大。但是我们要警惕另外一个问题,如果认为道德问题、人际关系问题、人的心理问题、情感问题都可以依赖科学技术来解决,那就大错特错了。与我们很多人相反,科技发达的西方倒没有那么多人相信科技至上,科技万能。认为应该有更高层次的东西(如信仰)对智性加以引导。人有各方面的问题,科技绝不能解决人的全部问题。以爱情为例,看到喜欢的异性会脸红心跳是体内释放了化学物质的原因,甚至能计算出释放的量,也并不保证爱情成功。教育是立身、立业、立国的重要条件。什么样的教育才能达成立身、立业、立国?问题思考教育的目标健康、善良的生命活泼、智慧的头脑丰富、高贵的灵魂培养教育不仅仅是知识和信息的传递教育还是心灵的沟通情感的交流精神的际会道德的熏染经验的分享

教育应该是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的。教育的真正内涵,就是价值引导和自主建构的统一。从学生的成长过程来说,是精神的唤醒、潜能的激发、内心的敞亮、主体性的弘扬和个性的彰显。从师生共同活动的角度来说,是经验的共享、视界的融合和灵魂的感召。教育源于生活,并从生活中获得向前发展的动力。教育不光要培养一个人的生活技能,增加他的知识储备,更重要的是安顿他的灵魂,并使他的灵魂变得高尚。

只有当学习过程能够成为激活封存的记忆、苏醒沉睡的经验、奋飞想象的羽翼、拓展心灵的疆域,这个过程才成为作为动词的“知识”的过程,也就是个体的“自主构建”的过程,知识才能实现其教育的价值。亲爱的老师们:我是集中营里的幸存者。我亲眼目睹了一般人看不到的事情:毒气室由有学识的工程师建造;孩子被受过教育的医生毒死;婴儿被训练有素的护士谋杀;妇女和孩童被受过高中或大学教育的毕业生射杀;所以,我怀疑教育。

我的请求是:希望你们帮助学生做一个有人性的人。永远不要用你们的辛勤劳动,去栽培孕育出学识渊博的怪兽、身怀绝技的疯子,或者是受过教育的纳粹。阅读、写作、数学等学科,只有在用来把我们的孩子教育得更有人性时,才显得重要。一个曾经被关押在集中营中人没有使命感的教育是盲目的没有责任担当的教育是轻薄的

真正的教育不仅应该具有效率和效益,更重要的是具有灵魂,具有坚定而明确的价值追求。第二节适应人生新阶段一、大学生活的特点生活环境的变化:集体化学习要求的变化:自主化交往环境的变化:复杂化社会活动的变化:多样化管理方式的变化:松散化自我认识的变化:深刻化课堂调查:从下列词汇中选出你入学后的心理感受兴奋愉快幸福自豪苦闷烦恼失望悲哀困惑迷茫无依无助紧张害怕担忧焦虑寂寞孤独郁闷无聊

二、培养优良的学风勤奋严谨求实创新

要想成就大事业,要在青春时候着手。康德【德】勤奋发奋努力、不畏艰难锲而不舍、永不懈怠

勤,不必有过人之精神,竭吾力而已矣。曾国藩严谨一丝不苟、认真负责严肃、严格、严密、严细

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学记》求实脚踏实地,求真务实,不弄虚作假,不贪图虚名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礼记》创新不拘陈规,敢为人先善于质疑,勇于创造

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陆九渊【宋】定位决定地位,行为决定作为思路决定出路,布局决定结局细节决定成败,态度决定命运肩负时代使命

第三节课堂讨论:我们为什么上大学?请给自己一个上大学的理由!

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至于你是否意识到这一点,那都是无所谓的。这个任务是由于你的需要及其与现存世界的联系而产生的。——马克思

使命古指使者奉命出行,后引申为肩负重大的任务和责任。

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责任和使命,不管是否愿意,历史的使命总会落到每一代人的肩。人们能够选择的不是是否承担历史的责任,而是怎样承担历史的责任。一、认识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大学已经成为每一代人发现自我,找寻自身使命的圣地。——摘自《人类1000年》时势造英雄每当历史需要的时候,这样的人物便会产生

时代决定使命,使命决定成才。时代赋予的使命是不能推卸的,当然也不能超越。在这样的使命规定下,就决定了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的成才方向和目标。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十年

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民主革命志士,推翻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把民主自由的圣火点燃在万里神州——他们不愧为伟大的先行者。

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用28年的浴血奋斗,打出了一个红彤彤的新中国,极其出色地完成了历史赋予他们的创建社会主义江山的使命。

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国共产党人,“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拨乱反正,励精图治,改革开放,勾画宏图,胜利地完成了历史赋予他们的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崭新道路的使命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国共产党人,承前启后,与时俱进,带领中国各族人民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中华民族的重新崛起奠定了坚实的物质文明和良好的精神文明基础。

在新起点上继往开来的历史使命所谓“既往”,就是要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继承中国老一辈革命家所开创的社会主义事业。所谓“开来”,就是要逐步摆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不发达状态,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二、明确成才目标(一)德是人才素质的灵魂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忘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还要大。即使后者,他们取决于品格的程度,也远远超过通常所认为的那样。(二)智是人才素质的核心丰富、扎实的科学文化知识是成才的基础协调、合理的智能结构是成才的关键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是求知和建立合理智能结构的重要保证(三)体是人才素质的基础良好的身体素质是成才的物质基础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成才的重要保证(四)美是人才素质的重要内容美育可以陶冶人的情操美育能够开发人的智力三、塑造当代大学生的崭新形象理想远大、热爱祖国追求真理、善于创新德才兼备、全面发展视野开阔、胸怀宽广知行合一、脚踏实地第四节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一、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意义任何社会都有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核心价值体系涉及经济、政治、文化、思想等社会生活方方面面,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性质和方向,是激励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维系全民族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古今中外治国理政、安民固邦的经验教训表明:

任何国家、任何民族都必须有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否则就会政息国亡。国家的强大固然与地缘因素密切相关,但它不是决定性因素。先进的思想、超前的理念、共同的信仰、创新的精神、坚强的意志都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前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

苏共放弃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人们长期信奉的价值体系轰然倒塌,苏共迅速失去政权,国家最终解体。

核心价值体系是国家得以稳定统一、社会系统得以正常运转、社会秩序得以很好维系、社会发展得以有效延续、非价值观念得以正确引导、统治阶级意志得以真正贯彻的精神依托,是引领人们思想行为、社会风尚、精神面貌和社会发展方向的灵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的。它是社会主义价值理念的系统整合,集中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本质要求,集中反映了当今中国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的价值取向,它在所有社会主义价值目标中居于统摄和支配地位。在我国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人们的价值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社会价值观领域纷繁复杂,呈现多元、多样、多变的特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体现了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本质要求,体现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代表着当今中国社会主流的价值取向,它在各种社会价值体系并存交织的态势中始终具有一元主导地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出背景是我们所处内外环境决定的,是积极应对国内国际复杂局面挑战的必然选择

在国内,物质生活领域发生巨大变化,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物质生活领域的巨大变化必然反映到人们的精神生活和文化上,出现价值及价值观多样化加速发展的新态势,主流的东西受到挑战。

在国际,我们所处的国际环境复杂多变,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我们将长期面对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方面占优势的压力,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威胁着我们的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严重影响和腐蚀着人们的思想。核心价值体系就是一面旗帜,鲜明地亮出这面旗帜,就是要昭示人们不论在社会思想观念如何多变的情况下,不论在人们价值取向发生怎样变化的情况下,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地位是不能动摇的。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科学内涵指导思想共同理想民族精神时代精神道德观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爱国主义改革创新八荣八耻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它是中国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党和人民团结一致、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根本思想保证。在核心价值体系这一有机体中,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居于最高层面。是指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价值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认识和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只有同现阶段中华民族的共同理想结合起来,才有其现实价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指对国家、民族追求的未来美好发展前景的价值认同。理想是一个政党治国理政的旗帜,是一个民族繁荣富强的向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总结了过去在理想建设方面的经验教训,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客观实际提出来的,是保证全体人民团结奋斗、克服困难的强大精神动力。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理想不等于现实,理想的实现有赖于持之以恒的艰苦奋斗,有赖于崇高精神的强力支撑。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指对实现共同理想的动力之源的价值认同。

民族精神离开了时代精神,不能及时地从实践中吸纳鲜活的力量,就失去了其时代价值,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养也就无从谈起;时代精神离开了民族精神,寻找不到民族的承载体,就失去了民族特征,时代精神的弘扬和培养同样无从谈起。社会主义荣辱观:在核心价值体系这一有机体中,社会主义荣辱观居于基础地位,它是指对公民思想行为选择标准的价值认同。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内涵丰富,是对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应该遵守的基本思想道德规范、法律法规和应该养成的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的高度概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为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主题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精髓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基础说“知耻”社会生活中的不正常现象:不知耻的人多起来明知可耻,但为达到某种目的,照做不误不知耻为何物,做起可耻的事情来,理直气壮对耻麻木不仁对可耻行为,不以为耻,反以为荣,是非荣辱界限颠倒“耻”的分类言行脱节之耻过失之耻罪恶之耻说空话、说大话、说假话、不守诺言等。多半是个人思想不端,行为不检点,工作上的错误造成。官僚主义、渎职、不负责任等。目无党纪国法的犯法行为。行贿、受贿、贪污腐败、侵吞国有资产等。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论语·里仁》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宪问》孔子人为什么要知耻?其一,知耻是人之为人之道无羞恶之心,非人也。——孟子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知道无耻是可耻的,就不会有耻辱了。

耻者,羞恶之心也。存之则近于圣贤,失之则入于禽兽,故所系为甚大。——朱熹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耻之一字,乃人生第一要事。如知耻,则洁已厉行,思学正人,所为皆光明正大。凡污贱淫恶,不肖下流之事,决不肯为。如不知耻,则事事反是。——石成金《传家宝》

教人,使人必先知有耻,无耻则无所不为。既知耻,又许养护其知耻之心,督责之使有所畏,荣耀之使有所慕。——许衡(元代理学家)其二,知耻是立足社会、为人处世必须恪守不渝的准则。其三,对于一个国家,耻是治国之大端,是治理国家的重要原则。国有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一维绝则倾;二维绝则危;三维绝则覆;四维绝则灭。——《管子·牧民》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礼义廉耻一直是国家倡导的一种主体道德,这也是中国百年涂炭不致灭亡的文化上的原因。中国近百年蒙受西方列强的侵略与奴役,达到无以复加的地步。这令人痛心疾首的“百年耻辱”,激起我们民族主义的热情,爱国主义的精神,我们发愤图强,终于使我们中国成为今日蒸蒸日上的强国。这就是所谓“知耻近乎勇”。荣辱观教育着重于养成教育。

从幼儿园、小学做起,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

关键是从内心深处培养起“好荣恶耻”、“近荣远耻”的情感。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孔子恶不废则善不兴耻不袪则荣不显善不长恶必张不慕容焉知耻有人在网上贴了以下八句话没有能力危害祖国没有理由背离人民没有条件好逸恶劳没有本事损人利己没有机会见义忘义没有胆量违法乱纪没有钞票骄奢淫逸只好愚昧无知了在这话中潜藏着危险:现在不做无耻之事只是因为没能力、没理由、没条件、没本事、没机会、没胆量、没钞票,那么,一旦有了这一切呢?愚昧无知到了如此地步离无耻不远了。问题讨论:有些人为什么淡漠了羞耻感?耻感文化的衰落与信仰缺失之间是否有某种关系?罪感文化和耻感文化都缘于信仰。信仰之所以造成耻感文化,是因为它为人设定了终极目标和绝对法则。没有终极目标和绝对法则的引导和约束,人当下的行动就会缺乏方向和尺度,就无法区别正义和不义,自然会沦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