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姆莱特》2省公开课金奖全国赛课一等奖微课获奖课件_第1页
《哈姆莱特》2省公开课金奖全国赛课一等奖微课获奖课件_第2页
《哈姆莱特》2省公开课金奖全国赛课一等奖微课获奖课件_第3页
《哈姆莱特》2省公开课金奖全国赛课一等奖微课获奖课件_第4页
《哈姆莱特》2省公开课金奖全国赛课一等奖微课获奖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812/81下第后上永崇①高侍郎高蟾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赏析】

关于此诗有一段本事,见《唐才子传》:“(高蟾)初累举不上,题诗省墙间曰:‘冰柱数条搘②白日,天门几扇锁明时,阳春发处无根蒂,凭仗东风次第吹’,怨而切。是年人论不公,又下第。上马侍郎③云(诗从略)。”晚唐科举场上弊端极多,诗歌中有大量反应,此诗就是其中著名一首。3/81唐代科举尤重进士,因而新进士待遇极优渥,每年曲江会,观者如云,极为荣耀。此诗一开始就用“天上碧桃”、“日边红杏”来作比拟。“天上”、“日边”,象征着得第者“一登龙门则身价十倍”,地位不寻常;“和露种”、“倚云栽”比喻他们有所凭恃,特承恩宠;“碧桃”、“红杏”,鲜花盛开,意味着他们春风得意、前途似锦。这两句不但用词富丽堂皇,而且对仗整饬精工,正与所描摹得第者平步青云非凡气象悉称。4/81《镜花缘》第八十回写打灯谜,有一条花名谜谜面就借用了这一联现成诗句,谜底是“凌霄花”,非常贴切。“天上碧桃”、“日边红杏”所以非凡,不就在于其所处地势“凌霄”吗?这里能够体会到诗句暗含另一重意味。唐代科举通例,举子考试之前,先得自投门路,向达官贵人“投卷”(呈献诗文)以求荐举,不然没有被录用希望。这种所谓推荐、选拔相结合方法以后弊端大启,晚唐尤甚。高蟾下第,自慨“阳春发处无根蒂”,可见当初靠人事“关系”成名者大有些人在。这正是“碧桃”在天,“红杏”近日,方得“和露”“倚云”之势,又岂是僻居于秋江之上无依无靠“芙蓉”所能比拟呢?5/81第三句中秋江芙蓉显然是作者自比。和为取譬意象,芙蓉是由桃杏比喻连类生发出来。即使彼此同属名花,但“天上”、“日边”与“秋江”之上,所处地位极为悬殊。这种对照,与左思《咏史》名句“郁郁涧底松,施离山上苗”类似,寄托贵贱之不一样乃是“地势使之然”。这里还有一层寓意。秋江芙蓉美在风神标格,与春风桃杏美在颜色妖艳不一样。《唐才子传》称“蟾本寒士,……性倜傥离群,稍尚气节。人与千金无故,即身死不受”,又说“其胸次磊块”等等。秋江芙蓉孤高格调与作者人品是统一。末句“不向东风怨未开”,话里带刺。6/81表面只怪芙蓉生得不是地方(生在秋江上)、不是时候(正值东风),却暗寓自己生不逢辰悲慨。与“阳春发处无根蒂,凭仗东风次第吹”一样“怨而切”,只不过此诗全用比体,寄兴深微。诗人向“大人物”上书,不卑不亢,毫无胁肩谄笑媚态,这在封建时代,是较为难得。说“未开”而非“不开”,这是因为芙蓉开花要等到秋高气爽时候。这里似乎表现出作者对自己才具自信。不妨顺便说一句,高蟾在作诗后第二年底于蟾宫折桂,如愿以偿了。【注】①永崇:唐时长安坊名。②搘(zhī支):支,拄。③马侍郎:《全唐诗》作“高侍郎”。7/818/81(年高考江苏卷)22.以下相关名著说明,不正确两项是(5分)()A.赤壁之战中,曹操中了反间计,杀掉水军都督蔡瑁、张允,这也因为曹操疑心重,而蔡、张两人原本不是自己部下。B.《家》中觉民为了逃婚离家出走,一星期后,觉新给他写了一封“非常恳切信”,劝他为了一家安宁,就不要回家了。C.《边城》中老船夫说翠翠“在梦中被一个人歌声浮起来,上悬崖摘了一把虎耳草”,这个唱歌人其实就是二老傩送。9/81D.哈姆莱特组织戏班子演了一出《捕鼠机》,经过这场奇特“戏中戏”,最终证实了克劳狄斯杀兄娶嫂、篡位夺权罪行。E.老葛朗台一看到查理留给欧也妮梳妆匣,就掏出刀子想撬下一块金板,直到女儿拿出刀子以自杀护匣,他才不得不停手。【答案】

BE10/8111/811.了解莎士比亚生平及其剧作艺术特点;了解《哈姆莱特》艺术价值。2.把握课文担心激烈情节;分析哈姆莱特人物性格。3.了解剧作主题;正确认识哈姆莱特复仇意义。12/8113/811.读准字音阿谀(ēyú)嗣(sì)位戕(qiānɡ)害蟊(máo)贼忏(chàn)悔恭聆(línɡ)混同(xiáo)禀(bǐnɡ)赋鞭鞘(shāo)繁文缛(rù)节山鹬(yù)国玺(xǐ)14/812.解释词语孟浪:鲁莽草率。藩属:封建王朝属地或属国。嗣位:继承王位。局促:狭小;短促;拘谨不自然。蟊贼:原指吃禾苗根、节害虫,这里比喻危害国家、民众坏人。淆乱:杂乱;混乱。吮吸:嘴唇聚拢在乳头或其它有小口儿物体上吸收东西。15/81繁文缛节:烦琐而无须要礼节,也比喻其它烦琐多出事项。牙慧:他人只言片语。愚妄:愚昧而狂妄。宿怨:同“夙怨”。旧有怨恨;夙嫌。包涵:客套话,请人原谅。相形:相互比较。荒疏:(学业、技术)因平时缺乏练习而生疏。败坏伦常:损害、破坏伦理道德。万恶不赦:极端恶毒;罪恶多端,不容赦免。16/813.辨析词义17/814.走近作者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最伟大诗人和戏剧家。1564年生于英国特拉福镇一个富商家庭。他从小就对戏剧产生了强烈兴趣。20岁后他来到伦敦,先在剧院当勤杂工、马夫,后在剧团做演员、导演、编剧,晚年回到故乡,1616年逝世。莎士比亚勤奋好学,他接触了古代文化和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文学艺术,并接收了人文主义(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社会思潮,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最初形式。它必定人性和人价值,要求享受人世欢乐,要求人个性解放和自由平等,推崇人感性经验和理性思维)思想,这些都为他戏剧创作打下了深厚基础。他一生共写了37个剧本、两首长诗和154首十四行诗。18/81他主要成就是戏剧创作,代表作有历史剧《亨利四世》《理查三世》等,喜剧有《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等,悲剧有“四大悲剧”:《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佩斯》(也译为《麦克白》)。莎士比亚生活在欧洲历史上封建制度日趋没落、资本主义逐步兴起新旧交替时代。为了资本主义发展,新兴资产阶级文化对封建文化在思想领域展开了激烈斗争。这个时期就是欧洲历史上著名“文艺复兴”时期,莎士比亚就是这一时期最出色诗人和戏剧家。19/815.了解背景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诗人和戏剧家。他生活在欧洲历史上封建制度日趋没落、资本主义逐步兴起新旧交替时代。哈姆莱特是古代丹麦王子。莎士比亚有意以超越时代误差将哈姆莱特搬到伊丽莎白统治末年英国现实中来。此时英国,社会矛盾激化,宫廷生活浪费浪费,社会动荡不堪,王室与资产阶级矛盾越来越尖锐。莎士比亚借哈姆莱特之口,无情地揭露了当初社会黑暗与不公平,充分表现了他人文主义思想。20/81哈姆莱特故事取材于中世纪丹麦史,在莎士比亚之前这个故事就曾不止一次地被改编过,但莎士比亚却在旧有故事框架上写出了一部含有全新意义作品。从情节结构来看,这部作品是一部经典复仇剧。中心人物是丹麦王子哈姆莱特,他在德国威登堡大学读书时,接到了父王逝世消息,于是赶回王宫奔丧。就在父王逝世不到两个月,母后又嫁给了叔父克劳狄斯。克劳狄斯也所以攫取了本该属于王子哈姆莱特王位。王子从父王鬼魂那里得到昭示:自己不是死于意外,而是被自己弟兄克劳狄斯毒害而死。21/81在这位戏剧大师几部悲剧作品中间,就人物性格内在表现来看。《哈姆莱特》是最令人以为扑朔迷离,或者说,是最富于哲学意味,所以也是最令后世议论纷纭。其中如父王为恶叔所弑、王位被篡、母后与凶手乱伦而婚、王储试图复仇而装疯等基本情节,均可见于古老北欧传说,尤其是在丹麦拉丁文历史学家萨克索所著《丹麦史实》一篇《阿姆列特》中已经有了故事大致框架。这些尘封已久原始资料,原来只记载着一些粗略情节和苍白姓名,毫无性格与动作可言,但在莎士比亚笔下,却出现了一群鲜活人物。22/816.开阔视野(1)剧情介绍《哈姆莱特》也译作《王子复仇记》,是莎士比亚代表作。写是丹麦王子哈姆莱特为父报仇故事。这幕悲剧情节是这么:23/81丹麦王子哈姆莱特在威登堡大学读书期间突然遭遇了一系列不幸家庭变故:父亲暴亡,叔叔克劳狄斯篡位,母亲改嫁给了叔叔。这一切使他陷入了巨大痛苦之中。以后父亲鬼魂告诉他自己是被克劳狄斯毒死。哈姆莱特认为他现在为父复仇不只是为了他自己,也是为了整个社会、国家,他自己要担负起这个重整乾坤重担。他考虑问题各个方面,怕泄露心事,又怕鬼魂是假,又怕落入坏人圈套,他心烦意乱,郁郁寡欢,只好装疯卖傻以迷惑仇敌,等候时机复仇。克劳狄斯觉察到了危险,想方设法要除掉他。而哈姆莱特为了深入证实事实真相,也授意戏班进宫演了一出恶人杀兄、篡位、娶嫂戏剧。克劳狄斯果然惊慌万分,仓皇退席。24/81哈姆莱特母亲企图劝说他谦让,却受到了他指责,激愤中哈姆莱特误杀了情人奥菲莉娅父亲。狡猾克劳狄斯这时派哈姆莱特出使英国,背后命人暗地将他处死。哈姆莱特觉察内情后中途逃回丹麦。回来后知道情人奥菲莉娅因父死、爱人远离而发疯落水溺死。哈姆莱特悲愤交加,中了奸王毒计。奸王利用奥菲莉娅之兄雷欧提斯要为父复仇心理,密谋在比剑中用毒剑、毒酒来置哈姆莱特于死地。结果,哈姆莱特和雷欧提斯都中了毒剑,王后饮了毒酒,奸王也被刺死。王子哈姆莱特临死属托挚友传输他故事。25/81(2)莎士比亚戏剧创作生涯莎士比亚戏剧写作分为3个时期:①历史剧和喜剧时期:作品有《理查三世》、《亨利四世》(上、下)和《亨利五世》等9部历史剧,《驯悍记》、《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无事生非》、《皆大欢喜》、《第十二夜》等10部喜剧,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也是这个时期作品;②悲剧时期:作品有《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尤利乌斯·恺撒》、《雅典泰门》、《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等;26/81③传奇剧时期:《暴风雨》等作品充满童话式想像,富于明快节奏。他剧作中充满了诗化语言,令人回味无穷,所用词汇在15000个之上,并善于用比喻、隐喻、双关语,其中许多语言已经成了英文中成语和典故,极大地丰富了英语词汇。27/8128/81本课设计两课时第一课时(讲读课文第一、二部分)1.吃透文本第一部分:(开头至“我也决不会动起那么大火性来”)写从英国逃回来哈姆莱特向朋友霍拉旭说明事情真相,商讨复仇计划。第二部分:(从“不要作声”至“他们水泡就破裂了”写奸臣奥斯里克挑唆哈姆莱特比剑。29/812.设疑激智(1)剧中主要冲突和冲突意义是什么?尽管矛盾重重,环环相扣,哈姆莱特和克劳狄斯矛盾一直是主要矛盾。哈姆莱特与克劳狄斯斗争,表面上看,是封建宫廷内部斗争,但实质上却是新旧两种政治势力斗争。克劳狄斯是英国日趋反动王权化身,在他身上,集中了一切封建统治者狡诈残忍。而哈姆莱特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经典。二者含有不可调和矛盾。从所选作品能够看出,克劳狄斯阴谋百出,想方设法除去哈姆莱特,而他惯用手法是借刀杀人,这不但反应出了封建统治者残忍,也显现了他们色厉内荏。30/81而哈姆莱特一次次识破阴谋,推进情节发展,斗争由暗而明,转为愈加激烈。四人同归于尽,表明代表资产阶级改良主义人文精神与封建势力势不两立,以及资产阶级者斗争决心。31/81(2)在课文节选这一部分里,哈姆莱特表现出怎样个性?他能不能防止与对手同归于尽结局?课文主要内容是哈姆莱特和霍拉旭讲述他怎样破坏掉克劳狄斯借刀杀人阴谋,以及哈姆莱特掉入克劳狄斯设计比剑圈套,最终敌对双方同归于尽。前一件事情表现了哈姆莱特敏感、机智,后一件事情表现了他草率、莽撞。总来看,哈姆莱特做事情没有计划性,他总是被事件推进着走,不能事先做周密安排和准备。32/81从课文来看,哈姆莱特对手克劳狄斯高居王位,老奸巨猾,善于耍阴谋阴谋。和他相比,哈姆莱特势单力孤,鲁莽草率,不善于制订周密计划主动进攻敌人。他答应了“比剑”,就意味着克劳狄斯阴谋已成功了二分之一。只是在比剑过程中出现一些“变数”,如王后喝下毒酒,雷欧提斯也被他用毒剑刺中等,才使他有机会在临死之际用毒剑向克劳狄斯发出致命一击。所以说,哈姆莱特是极难防止这种厄运。33/81(3)怎样正确分析哈姆莱特这个人物形象?哈姆莱特是古代丹麦一个王子,他是一个人文主义者形象,这是一个充满矛盾形象。首先他接收了人文主义影响,心中充满了美好理想,希望生活中一切如理想一样完美,而现实生活一系列意外打破了他理想。于是他要为父报仇,可是他内心又是矛盾,因为他想不光只是为父报仇,而是扭转整个乾坤。在这么艰巨任务面前,他想要行动也行动不起来,加上他性格过于内向、审慎及单枪匹马处境,使他感到犹豫,所以最终只能是与敌人同归于尽。他悲剧现有罪恶势力过于强大客观原因,也有其内在性格弱点主观原因。所以,哈姆莱特悲剧是时代悲剧,是人文主义者悲剧。34/81(4)哈姆莱特这个形象为何含有强烈悲剧美?哈姆莱特是一个英雄,但却是一个充满了悲剧英雄,他被阴谋所杀,他因为封建势力强大而亡,这是一个悲剧,而悲剧多含有一个深刻美。悲剧存在意义就在于,它不只是为了赢得人们一掬同情眼泪,而是要经过悲剧产生、发展、结局整个过程唤起人们对生命意义严厉思索。35/81在《哈姆莱特》这一不朽剧作中,一直存在着善良与邪恶之间一系列激烈矛盾冲突。哈姆莱特作为该剧主要角色,他命运不可防止地处于这激烈矛盾冲突漩涡之中。身为王子哈姆莱特被莎翁塑造为生命之美经典,他年轻英俊,坚毅勇敢,热爱自己国家,热爱自己父王和母后,有心爱恋人奥菲莉娅,能够说,他生命正处于人生最美好时刻。36/81然而,这美好生命时光瞬息之间又消失了,他是处于一个什么样环境之中呢?我们看到,当初丹麦宫廷一片混乱,老国王奇怪地驾崩,王后改嫁给新王,国外敌军压境,国内群情激愤、一触即发,而宫中却在通宵达旦地酗酒取乐,这一切,都在哈姆莱特年轻美好生命中投下了巨大阴影,从而使他郁郁寡欢,认为人间不过是一个“荒凉不治花园,长满了恶毒莠草”,这些已经为王子年轻生命注入悲剧原因。37/81面对阴险狡诈新王,哈姆莱特开始了孤身复仇行动:为了复仇,他失手杀死了恋人父亲;为了复仇,他佯装疯狂失去了深爱恋人;为了复仇,他对软弱母亲冷言相向;为了复仇,他忍受着失去友情痛苦。最终,在一场血淋淋宫廷决斗中,他即使杀死了阴险狡诈新王,但自己生命也结束在这“牢狱”般宫廷中。哈姆莱特形象之所以含有强烈悲剧美,关键在于组成这一切矛盾冲突,悲剧正是经过对冲突必定性揭示,经过对有价值东西毁灭,表示对真善美必定。哈姆莱特以自己死赢得了对旧制度、旧势力道义上胜利,悲壮而不消极,使人们透过悲剧,从主人公身上,看到了黑暗王国一线光明。38/81【答案】B(A.拖沓,宁(nìnɡ)缺毋滥;C.若即若离,稽(qǐ)首;D.宵禁,数(shuò)见不鲜)39/8140/81【答案】B(B.久假不归:假:借;归:偿还。指长久借去,不偿还。在这句话中“久假不归”被误用为长久请假不归。A.一文不名:一个钱都没有。形容非常贫困。C.不易之论:内容正确,不可更改言论。D.不负众望:不辜负大家期望。)41/813.以下相关文句依次出自哪部作品,判断正确一项是()①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②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③美髯公千里走单骑汉寿侯五关斩六将④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值得考虑问题A.红楼梦论语三国演义哈姆莱特B.西厢记庄子三国演义窦娥冤C.西厢记论语水浒传窦娥冤D.红楼梦庄子水浒传哈姆莱特【答案】

A42/81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语句,衔接最恰当一组是()有些人认为只要学好数理化就能够了,语文学得好不好没关系,这个看法不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之,假如语文学得不好,数理化等其它学科也就学不好,经常是一知半解。就是数理化等其它学科学得很好,你要写试验汇报,写科研论文,没有一定语文表示能力也不行。43/81①但语文却是学好各门学科最基本工具②语文学得好,有较高阅读写作水平③就有利于学好数理化等其它学科④我们并不否定数理化主要性⑤就有利于知识增广和思想开展A.②⑤③④① B.④②⑤③①C.④①②③⑤ D.②③⑤④①【答案】

C44/815.选出与其它三项所用修辞手法不一样一项()A.因为两国之间情谊,必须让它像棕榈树一样发荣繁茂。B.一头畜生要是做了一群畜生主子,就有资格把食槽搬到国王席上来了。C.两个强敌猛烈争斗时候,不自量力微弱之辈,却去插身在他们刀剑中间。D.他这一艘满帆快船,也决不是我们失舵之舟所能追及。【答案】

C(C项中“刀剑”使用借代修辞手法,其余三项均使用了比喻手法)45/816.以下相关文学常识表述有误一项是()A.《李尔王》《哈姆莱特》《奥赛罗》《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创作著名“四大悲剧”。B.马克思、恩格斯曾提出“文艺创作要莎士比亚化”,高度评价了莎士比亚艺术成就。C.欧洲文艺复兴是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D.在文艺复兴时期,著名文学作品还有意大利薄伽丘小说《十日谈》、法国拉伯雷小说《巨人传》、西班牙塞万提斯小说《堂吉诃德》、英国乔叟小说《坎特伯雷故事集》等。46/81【答案】A(《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创作喜剧,其四大悲剧还有《麦克白》)47/8148/81第二课时(讲读课文第三部分)1.吃透文本第三部分:(从“一贵族上”至结尾)写哈姆莱特与雷欧提斯比剑,与敌同归于尽。49/812.设疑激智(1)怎样了解《哈姆莱特》现实性与浪漫性?我们首先看看它现实性。即使《哈姆莱特》剧情发生在中世纪丹麦,不过从剧中我们能够联想起当初英国现实。剧中所发生种种冲突,恰恰真实地反应了16世纪末17世纪初英国社会矛盾。在悲剧一开场时,莎士比亚描写就是一个动荡不安局面。丹麦王突然死去、鬼魂出现,种种现象都给人一个灾难临头感觉。从这一切能够看出,当初是一个乱世,难免要发生非常变故。50/81当权国王克劳狄斯,在这乱世中饰演了一个丑恶角色。他狠毒地害死了亲哥哥,篡夺了王兄王位,又诱骗了王后,高高地坐在王位上。他分明是一个杀人犯,一个万恶不赦小人。不过,他掩饰着内心丑恶,在众人面前,带着仁慈贤明假面具。为了试探哈姆莱特发疯原因,耍伎俩派人刺探。为了到达目标,自己躲在暗处,不公开对付哈姆莱特,暗地里却两次安排借刀杀人阴谋,试图杀害哈姆莱特。从克劳狄斯卑劣行径能够看出,他并非普通封建社会暴君,他有封建专制君主暴虐,也有原始积累时期资产阶级冒险家狡诈。51/81克劳狄斯身为国王,却荒淫无度,天天只知道饮酒作乐,朝臣们也都致力于取悦君王。我们以波罗涅斯为例,他身为御前大臣,却昏庸无道,一味地献计、偷听、告密,为了卑劣勾当连自己女儿也出卖,最终连自己性命也没有保全。这一切都是腐朽官僚制度产物。罗森格兰兹和吉尔登斯吞是哈姆莱特两个儿时挚友,为了奉承主子,甘当国王密探,出卖朋友。总之,这些统治者形象是:徒有冠冕堂皇外表,内心却阴险狡诈,他们被利益冲昏了头脑,为了谋私利,不惜做伤天害理之事。旧封建关系已经被瓦解了,统治集团受到了新资产阶级利己主义恶习影响,一股强大社会恶势力正是由这么一批统治者形成。52/81作者在利用现实主义手法同时,也融汇进了浪漫主义原因,从而使剧作内容和形式更为友好统一,色彩更为丰满诱人。作者笔触,经过巧妙利用对白,透视出了人物复杂深邃感情世界。另外,经过想像而组成一幕幕奇特怪异场景,诸如夜半城楼鬼魂显现,“戏中戏”巧置机关,荒凉墓地中戏谑与格斗等等,更是引人注目,感人心弦,充满浪漫诡谲色调。53/81(2)怎样认识奥斯里克和雷欧提斯这两个人物形象?奥斯里克是一个趋炎附势大臣。他见风使舵、圆滑世故,表面上看起来是个好人,但实际上相当狡黠。他主动为奸王出谋划策,并游说哈姆莱特,这个人是封建罪恶势力自觉帮凶。对于这一点,哈姆莱特对他有着清醒认识,对他憎恶至极。雷欧提斯是一个令读者同情、惋惜人物形象。因为受封建伦理道德束缚,他充当了奸王刺杀哈姆莱特工具。最终害人反害己,他是宫廷阴谋斗争中牺牲品。54/81(3)哈姆莱特明知老奸巨猾克劳狄斯想借他人之手除掉自己,为何还要单枪匹马去迎战,以致以悲剧收场?①无比仇恨让他义无反顾,勇往直前。父王被杀害,母后被奸污,国恨家仇让主人公不顾一切。而克劳狄斯对警觉哈姆莱特使出借刀杀人伎俩,二者是你死我活斗争。②人文主义思想愈加坚定了主人公向邪恶宣战信念,正义火焰已在其心头燃起,他有充分理由和信心去面对决斗。55/81③哈姆莱特身上存在着弱点,一是脱离了群众,孤军奋战必定造成失败结局;二是年轻气盛他怎么也难以想到克劳狄斯竟有如此狠招:让他胜则饮毒酒而死,败则遭毒剑而亡。56/81(4)《哈姆莱特》在文学艺术上含有什么特点?①生动丰富情节,清楚线索(复仇:哈姆莱特为根本,雷欧提斯为副线),形成多样化戏剧冲突,增加了作品可读性。②个性鲜明人物形象(哈姆莱特由高兴王子变成忧郁王子),真实可信。③辽阔社会背景(福斯塔夫式背景:宫廷——家庭、深闺——墓地、乡下——城市),人物活动与社会背景密不可分,后者为前者服务。④丰富多彩且含有个性化语言。(哈姆莱特:先语言明快,后忧郁。双关语:“生存还是毁灭。”)57/81(5)节选这部分情节生动性和丰富性表现在哪里?生动性表现在;一是表面波平如镜,人物都客客气气、温文尔雅,但背后阴谋却令人不寒而栗;二是人物语言或文雅或质朴,或缓或急,非常生动;三是人物形象生动,个性突出,如国王阴险、雷欧提斯良心未泯、哈姆莱特正直勇敢。丰富性表现在:一是两个报仇线索交织在一起,哈姆莱特与国王矛盾,雷欧提斯与哈姆莱特矛盾;二是比剑时各人言行、心理,极具个性,复杂多样;三是结局出人意料及哈姆莱特嘱托,都有丰富内涵。58/81(6)怎样了解“哈姆莱特悲剧是人文主义者悲剧,也是时代悲剧”这一说法?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作家,而文艺复兴一个基本思潮是人文主义觉醒,《哈姆莱特》主题就是歌颂人文主义理想。哈姆莱特赞叹人类是“宇宙精华,万物灵长”,思索“生存还是毁灭”这个“值得考虑问题”,表达出强烈时代色彩,表现出对人生深切关注。哈姆莱特在很大程度上其实就是人文主义化身,相比之下,克劳狄斯则是一个封建等级秩序维护者,是人文主义反面形象。59/81哈姆莱特向克劳狄斯报仇,能够了解为人文主义向封建等级秩序挑战,只是因为封建势力强大和人文主义刚才兴起,哈姆莱特在复仇过程中,最终灭亡了,但他也亲手杀死了克劳狄斯,揭示了人文主义在文艺复兴时期完全胜利艰难性。60/81(7)怎样了解“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这句话?哈姆莱特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人物形象。如歌德把他复仇延宕归结为他懦弱无能、多愁善感;柯勒律治认为敏感与过多思索才造成了他悲剧;法国著名作家雨果说:“哈姆莱特像我们每一个人一样真实,但又要比我们伟大。他是一个巨人,却是一个真实人。因为哈姆莱特不是你,也不是我,而是我们大家。哈姆莱特不是某一个人,而是人。”对哈姆莱特这个人,人们大致有以下几个了解:61/81①哈姆莱特是一个高兴王子。他在国外留学,接收了人文主义教育,对人生、对世界都有新看法。他是一个有着美好理想青年,希望自己国家也一样美好。②哈姆莱特是一个忧郁王子。父亲被害,母亲再嫁,友情、爱情背叛,一系列变故接踵而来,打破了他理想,他变得冷静而清醒,看到了现实丑恶。为父亲复仇意念,又引导他投入现实斗争中。他对现实罪恶认识越深刻,他内心就越痛苦,以至于对自己原有理想产生了怀疑,陷入思想危机,这才变得精神忧郁。62/81③哈姆莱特是一个有思想王子。他目光敏锐,思想深刻,又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当他听到父亲鬼魂揭露事情真相后,马上意识到一切反常现象根源在于时代颠倒混乱,自己责任不但是为父报仇,而且还要重整乾坤。“这是一个颠倒混乱时代,哎,倒霉我却要负起重整乾坤责任。”他开始探索完成任务最正确路径,但这又不是他一个人力量所能及。总之,哈姆莱特这个经典形象性格极为丰富,表达了人文主义者进步性与不足。他热爱人类,善于思索。他性格与环境之间矛盾形成了他忧郁个性基调,但从全剧看,他性格又是欢乐、忧郁、延宕等方面统一。63/81【答案】B(A项,参加yù;C项,沉湎;D项,凤毛麟角)64/8165/81【答案】C(C登堂入室:比喻学问或技能从浅到深,循序渐进,到达更高水平。A满身解数:全部本事,全部伎俩本事。B不时之需:说不定什么时候会出现需要。D权宜之计:指为了应付某种情况而暂时采取方法)66/813.以下句子中,没有语病一句是()A.多年来,红桥市场凭借丰富商品、可靠质量、合理价格、周到服务吸引了大量用户,其中有20%是国际友人慕名前来。B.未来五年内,全部公共交通设施将配置红十字抢救箱,并对司乘人员进行抢救知识培训,以有效增强公共交通设施安全。C.艺术团将传统演出与当代舞台科技相结合,大胆创作出一批符合当代观众观赏节目,使皮影戏这一古老剧种焕发了青春。67/81D.西方国家对孔子学说并不陌生,早在西方启蒙运动时期,中国许多古代哲学思想,尤其是孔子思想,就已经过传教士传到西方。【答案】

D(A项,句式杂糅,应为“其中有20%是国际友人”;B项,搭配不妥,“公共交通设施”不能“培训”;C项,成份残缺,应为“符合……口味或需要”)68/814.与以下文学常识表述,对应正确一项是()①他,头戴峨冠,身佩兰草,徜徉在汨罗江畔,为民生多艰“长太息”,当国家衰亡之时,仍以纵身一跃坚守着理想。②他,少年从戎,立志报国,跃马于大江南北,为收复中原而“挑灯看剑”,抒写理想理想,以豪放词风闻名词坛。③他,是中国古典戏剧标志性人物,擅长一个把歌曲、宾白、舞蹈结合起来艺术形式,一曲《滚绣球》感动古今。69/81④他,善于用十四行诗抒写人性,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