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1页
《虞美人》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2页
《虞美人》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3页
《虞美人》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4页
《虞美人》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虞美人李煜核心素养

朗诵诗词并进行赏析,把握诗词艺术技巧,提高自我对词的鉴赏能力。

学习通过对比来抒发感情的写作手法;理解文学作品将抽象的感性形象化的艺术手法。

通过反复吟咏感受词深远的意境美、真挚的情感美和动人的音乐美;感悟意境,培养审美情趣,提高鉴赏能力。

理解、把握作品中蕴含的亡国之痛与故国之思;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情景导入有这么一位昏庸无能的君王,年轻时沉迷酒色,面对形势紧迫的国家却只会每天与臣下设宴酣饮,整日忧愁悲歌。他又是一位多愁善感、满腹愁情的词人,曾写下剪不断,理还乱的离愁,后人称他为薄命君王、绝代词人。他就是南唐李后主李煜。我们曾于《相见欢》中感受到这位帝王充满哀怨的浅唱低吟,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这位南唐末代帝王的内心世界,去感受这位亡国之君声声血泪写成的作品《虞美人》。知人论世知人论世一知人论世——词中帝,亡国君

李煜是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字重光,精书画,通音律,工诗文,词尤为五代之冠。被称为“千古词帝”。宋建隆二年(961)六月李璟去世,李煜嗣位于金陵,在位十五年,史称南唐后主。李煜性格软弱,迫于形势,对宋称臣纳贡,苟且求安,并借佛教安慰精神。

宋太祖开宝八年(975),宋军长驱直入,围攻金陵,李煜被迫肉袒出降,随即送解到汴京,受封右千牛卫上将军、违命侯。

公元978年,李煜生日的七月七日晚上,于其所拘小楼宴饮奏乐,命歌伎演唱他的新作《虞美人》,声传于外。宋太宗(赵光义)知道了此事,认为他怀有故国之思。于是,就赐他“牵机药”,将他毒死。前期,作为南唐的国君,他生活豪华奢侈,词的题材狭窄,无非是描写宫廷享乐及男欢女爱,词风绮丽。作品风格后期,亡国后的孤寂悲凉的处境,使他的词转向了写思乡之情、亡国之恨,格调衰婉凄楚。知人论世整体感知二

在楚汉之争中,有一个凄美的传说故事:霸王别姬。那时那地,十面埋伏,四面楚歌,一代霸王,英雄末路,美人虞姬为绝项羽后顾之忧,拔剑自刎。血染之地,长出一种鲜红的花,后人为了纪念她,便把这种花叫做“虞美人”。唐一无名氏根据这一凄美故事写了一首《虞美人》,词牌名便源于此。虞美人题解

虞美人在古代寓意着生离死别、悲歌。吟咏词作体会音韵美阅读思考你认为全词的词眼是什么?“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1阅读思考作者的愁情是借助哪些“意象”表现的?2雕栏玉砌朱颜小楼东风故国明月春花秋月往事知人论世文本赏析三“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道少。”“春花秋月”是美好的事物,但诗人为何偏偏诘问苍天“何时了”呢?阅读思考

李煜虽名为王侯,实为亡国奴、阶下囚。在对人生已经绝望之时,曾经拥有的春花秋月对他来说,不过是一种“过去的美好已永远失去”的感情折磨,不能不让他悲痛,希望这一切都结束。奇语劈空而下,问得很奇,却又在情理之中。手法:以乐景写哀情1明确:“往事”的内容很丰富,可以泛指词人做君王时的一切活动。物质上:锦衣玉食、后宫佳丽、一国之君的尊荣富贵的生活。精神上:欢乐、尊严、自由,生存的安全感。

“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指的是什么?2阅读思考往事之叹“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的深刻含义:3

“东风”表示季节更替,“又”则说明囚宋后又过了一年,时光飞逝,这引起他无限的感慨,感慨人的生命随着花谢月残而长逝不返,复国之梦随着花开月圆而逐渐破灭!

阅读思考阅读思考“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月“有什么深刻含义?又寄托了词人什么感情?

“月”在词中的特殊含义:怀念故乡、怀念亲人、怀念故国。在这里的“月”积淀着词人敏锐的时间意识和绵绵无穷的怅恨与哀痛。写出了作者对故国之思的无限凄楚之情,营造了一种悲剧氛围。4(1)从这两句词中,我们可以看出词人在“愁”什么呢?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2)从哪些意象中可以体现出这种“愁”的?明确:故国之思

亡国之恨明确:小楼、东风、故国、月。阅读思考5“雕阑玉砌”“朱颜”具体所指:情感:世事无常雕阑玉砌:指雕花栏杆和玉石台阶,代指故国宫殿。朱颜:指宫女红润的面容。词人的容颜,国家的容颜。“改”朱颜

(经历风吹雨打)地位

(一国之君沦为阶下之囚)心情(尊荣显贵到忍辱蒙羞)阅读思考今昔对比明确:抒发了词人对青春、美好事物流逝的感慨。旧日南唐的宫殿应该还在,只是宫女们可能都青春已逝,变得苍老憔悴了吧!“改”的不仅仅只是朱颜,还有人的地位(从皇帝沦为囚徒)、人的感受(由安富尊荣到忍辱蒙羞)。

那么没有改变的有什么?是春花秋月、小楼东风、雕栏玉砌——景物依旧、物是人非的悲愁之感油然而生。意境相似的诗句:“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等。“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这句话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感慨?与哪些诗句有异曲同工之处?阅读思考往事之叹亡国之恨故国之思世事无常之感李煜的“愁”有哪些?阅读思考情景交融虚实结合今昔对比6“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妙在何处?①运用设问、比喻、夸张,化虚为实的手法,化无形的愁思为有形的江水。(明手法)②以水喻愁。以春水来比喻愁绪,境界阔大,生动形象写出了词人内心“愁”之多,“愁”之深、“愁”之长,汹涌浩荡又无尽无休。(析效果)③用代表故土的长江喻愁,含有怀念故国之情,亡国之恨,情感更为深沉。(表情感)阅读思考虞美人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感情基调:低沉、凄哀朗读建议:红色字体为重读,—为拖读.沉浸词作,体悟情感美知人论世艺术手法四永恒的“春花秋月”今非昔比的“往事”年年到来的“东风”不堪回首的“故国”应犹在的“雕栏玉砌”已改的“朱颜”不变的“外物”巨变的“人事”物是人非之痛

对比全诗的变与不变之处宇宙永恒不变人生短暂无常艺术手法知人论世课外拓展五课外拓展几多文人“愁”活动要求:品味鉴赏“化抽象为具体”的文人“愁”课外拓展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愁之形态)——李煜《相见欢》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愁之长度)——李白《秋浦歌》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愁之重量)

——李清照《武陵春》还有哪些“化抽象为具体”的文人“愁”知人论世检测练习六检测练习①(2016年高考山东卷)李煜《虞美人》词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以江水比喻自己的愁绪,抒发亡国之君无尽的痛苦之情。②(2018年高考全国卷Ⅲ)李煜《虞美人》中,春花秋月之外,“_______________”也是勾起作者故国之思的景象;而“

___________________”,则是作者无尽愁绪的形象描绘。③在《虞美人》中,李煜回首故国,回想旧时宫廷犹在,物是人非之感涌上心头,唱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问君能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