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届高考作文主题预测“勤俭节约”素材积累_第1页
2023-2024届高考作文主题预测“勤俭节约”素材积累_第2页
2023-2024届高考作文主题预测“勤俭节约”素材积累_第3页
2023-2024届高考作文主题预测“勤俭节约”素材积累_第4页
2023-2024届高考作文主题预测“勤俭节约”素材积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届高考作文主题预测“勤俭节约”素材积累高考作文主题预测——“勤俭节约"真题演练及素材积累

【真题演练】

当今时代,一些青少年视奢侈为“时尚”,视享受为“潮流”,盲目攀富比阔,肆意挥霍浪费,助长了社会不良风气。其实,无论社会如何变化,勤俭精神都不可丢。李商隐有诗云:“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党的十二大报告再次强调:在全社会弘扬勤俭节约精神,培育时代新风新貌。

育才中学高三年级要召开“家教家风建设主题班会”,请结合上述材料和自己的经历,以“弘扬勤俭节约精神”为主题,写一篇发言稿,展示自己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优秀标题】

1.燃勤俭之火,扬中华之光

2.时盛岁新,勤俭俭依旧

3.勤俭传家久,诗书继世长

4.勤以兴家,俭以养德

5.勤俭是良训,助兴国与家

6.以勤俭奏曲,为时代发声

7.青春逢盛世,勤俭彰美德

8.奏时代弦歌,养勤俭之德

【道理论据】

1.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李绅)

2.宁流千滴汗,不坏一粒粮。(俗话)

3.粮收万石,也要粗茶淡饭。(谚语)

4.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荀子)

5.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司马光)

6.奢而惰者贫,力而俭者富。(韩非子)

7.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左传》)

8.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司马光)

9.一饱之需,何必八珍九鼎?七尺之躯,安用千门万户?(《史记·孝武本纪》)

10.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朱子家训》)

11.夫地力之生物有大数,人力之成物有大限。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取之无度,用之无节,则常不足。(陆贽)

【事实论据】

1.以俭得之,以奢失之

战国时期,秦穆公问属下才士由余曰:“古之明王得国失国何以故?"由余答曰:“常以俭得之,以奢失之。”

2.司马光:俭朴为荣,奢侈为耻

北宋时的司马光虽高居宰相,仍以勤俭节约为本,他认为穿衣能够御寒,吃饭能够吃饱就足够了,还教导儿子“俭朴为荣,奢侈为耻。"

3.陶侃惜谷

东晋太守陶侃外出游览时,看到一个人拿着一把没熟的稻穗,便追问原因。(获取更多高中作文素材请搜索关注微信公众号:高中语文作文)得知那人是随手取了玩耍后,陶侃很生气,斥骂道:“你可以玩耍,但不可以坏人家的口粮!”于是就把那人抓起来鞭打。此事之后,老百姓都勤恳耕种,家家生活宽裕,人人丰衣足食。

4.皇帝请客,四菜一汤

朱元璋的故乡凤阳,还流传着四菜一汤的歌谣:“皇帝请客,四菜一汤,萝卜韭菜,着实甜香。"朱元璋给皇后过生日时,只用四菜一汤宴请官员。而且约法三章:今后不论谁摆宴席,只许四菜一汤,谁若违反,严惩不贷。

5.伟人勤俭节约的表率

毛泽东一生粗茶淡饭,睡硬板床,穿粗布衣,生活极为简朴,一件睡衣竟然补了73次、穿了20年。经济困难时期,他自己主动减薪、降低生活标准,不吃鱼肉、水果。伟人在勤俭节约方面为国人做出了表率。

6.海瑞吃糙米

海瑞任淳安县令时,穿布袍,吃糙米,自己种菜,只有在母亲生日的时候才破例买了两斤肉。屠夫非常激动地告诉人:“我这辈子终于有机会做海大人的生意了。”总督胡宗宪听说此事后也广为宣扬,认为这是浙江官场的一大新闻。

7.徐特立的《粉笔诗》

徐特立,字师陶,湖南长沙人,无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他注重品德修养,平生俭朴。他在湖南第一女子师范学校当校长时写过一首《粉笔诗》,将它抄在黑板上、公布在校园里:半截粉笔犹爱惜,公家物件总宜珍。诸生不解余衷曲,反为余是算细人。他在每天巡视全校时总是把别人抛弃的粉笔头捡起来装在口袋里,留给自己上课时用。他在湖南第一女子师范学校的几年里,差不多没有用过一支新粉笔。有些学生不理解,觉得他太“小气"。因此,徐特立专门写了这首诗教育学生。

【标杆作文】

勤俭节约花开,葳蕤不败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勤俭节约花开,葳蕤不败”。

勤俭节约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优良传统,盖闻君王治国之要,百家思想迸出火花,皆在于勤俭节约。“岁丰仍勤俭节约,时泰更销兵”,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更应传承勤俭节约之美德,践行勤俭节约之风尚,守护勤俭节约之花常开不败,助力强国之梦!

追往昔: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节约破由奢。

三千史书言,君可听朱元璋“四菜一汤请宾客”之佳传;君可叹商纣王奢靡腐败终被世人所唾弃;君王泯灭勤俭节约,也就扼住了王朝的命运。国土九百里,君可闻周恩来吃粗茶淡饭,缝缝补补继续穿旧衣,与人民同甘共苦;君可知邓小平三起三落间两袖清风,不改素衣本色。历史警示人们:俭则不匮。也正是秉持着勤俭节约为先,节约为德的民族精神,中国才能从民生凋敝走到海晏河清,实现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步步飞跃。

立今朝:俭则似约百善兴,奢则似肆百恶纵。

前有古人寡营以立身,今有仁者善施以济人。清贫一生的马旭老人,将自己科研攒下的钱捐给家乡教育;生活勤俭节约的叶嘉莹先生,将退休金捐给学术研究。从“恒念物力维艰"到“达则兼济天下”,她们用实际行动诠释古人留下的状语。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发展,反腐败行动一刻不停,物欲横流的时代,官员受贿滥用权导致的豆腐渣工程、明星偷税漏税事件等层出不穷。由此观之,迷失在奢靡旋流中,后果将会不堪设。桑田沧海不相待,勤俭节约当永立潮头,当勤俭节约蔚然成风,今朝何忧不太平?

开新篇:勤俭节约自葳蕤,卿须当有为。

我们如今的生活是由老一辈凭借粗茶淡饭换来的,国家富强了,我们的生活富裕了,不用再回到千年前的一箪食一瓢饮,但是勤俭节约之风不能因时而移,更不能因时而易!我们不可否认消费能拉动经济的增长,可过度的铺张浪费只会制约国家的经济发展。勤俭节约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习惯,口袋富裕了,精神也要富裕起来,时代需要我们秉承节约传统,心承节约嘉行,拒绝奢靡之风和浪费主义,赓续中华之梦。

追往昔历史,看今朝发展,勤俭节约洪流势不可挡,“涓流虽寡,浸成江河”,吾辈需用一步一行,换得勤俭节约之花常开于世,赢得今朝山河葳蕤生香!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勤俭可养廉,助力今朝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我发言的题目是“勤俭可养廉,助力今朝”。

随着社会经济实力的增强,人们的消费水平也日渐抬升。但是,在这大发展大繁荣的背后,仍有难以预料的危机存在。由整体消费水平提高而衍生的奢侈消费便是其中的一种,生活经验告诉我们,长期的过度消费只会使人日渐颓靡,是社会存在一种消费的病态。因而,我再次呼吁:“以勤俭俭养廉,助力今朝!"

勤俭节约之风彰显个人修养。

“你毕生勤俭节约,只为一次奢侈,耐得清贫,守得心灵的高贵。”这是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马旭的颁奖词。生而平凡却人格熠熠,生命无华却贡献赫赫。马旭是中国第一位空降女兵,29多年间,她跳伞140多次,用一分一厘积攒下来1000多万元,全部捐献给了黑龙江省木兰县教育局。经采访得知她与丈夫平时生活俭朴,至今仍住在黄陂区木兰山下一个不起眼的小院里。她将勤俭节约之风用一生来贯之,将个人修养体现的淋漓尽致。

勤俭节约之风唤醒时代脉搏。

如今国人的购买力已愈发强大,消费水平与日俱增,但浪费也逐渐兴起,就如双十一促销活动,各大电商平台打折宣传五花八门,有多少消费者是冲动消费,又有多少不理智的购买形成资源浪费?《左传》有云:“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处于新时代,我们更应注重勤俭节约,理性消费,控制网络平台的“买买买”。厉行勤俭节约,才能为社会助力,才能让文明风尚更添风采。

勤俭节约之风铸成强国梦想。

李商隐《咏史》中:“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一家之勤俭节约尚可度过难关,一国之勤俭节约终将是聚沙之漠,聚水之洋。一个国家的勤俭节约,是积少成多的努力,其实从本质上来说,勤俭节约更是一种对富强的态度。汉文帝在位之时,提倡勤俭节约,当时宴游之所不够用,需要再建一个露台,但他一看预算,需要百金,眉头蹙了起来说:“百金,中人十家之产。吾奉仙帝宫室,常恐羞之,何以台为!”他在位的23年里,力戒奢侈朴勤政,最终开创了著名的“文景之治。"作为时代的新青年,我们更应以身作则,提倡勤俭节约之风,努力弘扬中国传统,铸就强国梦想。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我们如今的生活,是老一辈凭借着粗茶淡饭奋斗出来的,作为新时代青年的我们更应珍惜当下的生活,继承勤俭节约这一传统美德,为祖国的发展贡献力量!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时评选粹】

保持洁白朴素的生活

(题目即论点,彰显态度。)

①《新唐书》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唐太宗的儿子魏王生活奢靡,大臣褚遂良为此进谏,太宗不以为意,认为只是一些“小物"。褚遂良回答:“奢靡之始,危亡之渐也”,强调“漆器不止,必金为之,金又不止,必玉为之”,如果不在源头上制止,等到奢靡行为泛滥的时候,那么谏言也就没有用了。(开篇运用唐太宗的儿子魏王生活奢靡,大臣褚遂良为此进谏的故事引出奢靡的话题。)

②“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可否认,人有追求生理舒适和心理满足的需要。荀子也表示,“目好色,耳好声,口好味,心好利,骨体肤理好愉佚"是人的自然天性。然而,俭则寡欲、侈则多欲。北宋史学家司马光所写的《训俭示康》揭示了俭奢与欲望的关系:如果习惯勤俭节约,就能够克制贪欲,不被外物所拘役,坚守本心;如果习惯奢侈,就会贪欲泛滥,以致发生祸患。(奢靡的危害一:助长贪欲,以致发生祸患。)

③“生骄逸之端,必践危亡之地。”中国自古以来便推崇“黜奢崇俭"的主张,就是因为先贤们清醒地认识到,奢靡放纵的行为往往潜藏着“危亡”的预兆。“俭节则昌、淫佚则亡。"细数历朝历代,奢靡之风的兴起往往伴随着由盛转衰的亡国之音。因为为政者的奢靡往往伴随着“厚措敛乎万民”,在这种情况下,百姓困苦不堪,社会矛盾异常激化,国家的败亡也就不足为奇了。(奢靡的危害二:骄奢淫逸,必致危亡。)

④“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中国历史上有无数这样的箴言警句,是对历史进程的深刻总结。一个国家和民族若沉溺于奢靡享受,衰退了开拓、务实的精神,不劳而获、扭捏作态、耽于物欲等心态就会成为主流。只有尽可能地克制享乐的欲望,“以实心行实政”,才可能长治久安。(奢靡的危害三:奢靡享受,耽于物欲。)

⑤《可爱的中国》作者方志敏曾说:“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共产党人将勤俭节约与事业成败紧紧联系在一起,勤俭节约成为共产党人战胜困难走向胜利的强大力量。而一些党员干部蜕化变质、违法乱纪,往往就是从讲排场、比阔气,丢掉艰苦奋斗精神开始的。一旦被奢欲冲昏了头脑,随之而来的就是革命意志衰退,理想信念动摇,人生走向颓废和堕落。细审奢靡之风的危害,不仅在于腐蚀干部、损害形象、破坏公信、败坏风气,还在于奢靡往往与腐败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相伴而生,奢靡之风也往往源于以权谋私、中饱私囊,慷公款之慨,成一家之奢。把有限的社会资源用于满足口腹之欲,任由奢靡之风蔓延,我们党就会脱离群众,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奢靡的危害四:腐蚀干部、损害形象、破坏公信、败坏风气、滋生腐败。)

⑥人无俭不立,家无俭不富,党无俭不兴。在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今天,党员干部必须将“奢靡之始”作为作风建设不能触碰的红线,时刻警惕“危亡之渐"。不论我们国家发展到什么水平,不论人民生活改善到什么地步,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洁白朴素的生活”永远都不会过时。以俭养德、以俭持家、以俭为政、以俭化俗,牢牢树立崇尚俭朴生活的观念,永葆共产党人的清廉本色。(总结全文,呼吁期待。)

让勤俭节约精神代代相传

吴金

有这样一个“半截粉笔"的故事:徐特立在湖南第一女子师范学校当校长时,从不用新粉笔,用的都是每天巡视校园捡来的粉笔头。有学生觉得他太“小气”,为什么要爱惜“没有多大用处"的半截粉笔?徐特立的回答是,积少成多,集小成大,也可以节省一点办公费用。为此,他特意写了一首诗教育学生:“半截粉笔犹爱惜,公家物件总宜珍。诸生不解余衷曲,反谓余为算细人。”

做这样的“算细人”,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美德,也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不论公私,物件都宜珍惜爱护,因为它们都是劳动人民的创造。只有精打细算、充分利用,才能用更小的成本办更多的事情,实现高效发展、绿色发展。更进一步讲,要让勤俭节约成为自觉行动,必须将其落细在日常生活中,落实在青少年品德养成中。从青少年抓起,从小处着手,重习惯养成,才能让勤俭节约精神永远散发光芒。

在一档青少年倾诉心声的电视节目中,一些青少年“吐槽”长辈们较多的一件事,就是“太节俭"太抠门”:爷爷为省电房间舍不得开灯,奶奶舍不得倒剩饭剩菜,爸爸经常“淘"出各种旧物件……然而,当长辈们现身说法,无一不是语重心长地跟孩子讲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重要性。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精神如何在青少年一代传承,已成为发展起来之后、富裕起来之后必须重视的重要课题。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和提倡“厉行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