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临床医学检验技师考试《微生物检验》辅导讲义 真菌检验_第1页
2019年临床医学检验技师考试《微生物检验》辅导讲义 真菌检验_第2页
2019年临床医学检验技师考试《微生物检验》辅导讲义 真菌检验_第3页
2019年临床医学检验技师考试《微生物检验》辅导讲义 真菌检验_第4页
2019年临床医学检验技师考试《微生物检验》辅导讲义 真菌检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真菌检验

•考点

真菌的基本特性

真菌微生物学检查方法

念珠菌;隐球菌;曲霉菌;皮肤真菌

【内容讲解】

真菌:

真核细胞型微生物,属于真菌界。具有典型细胞核,不含叶绿素,不分根、茎、叶。以寄生或腐生方

式生存。由单细胞或多细胞组成的,细胞壁含"M和(或)纤维素。能进行有性生殖和(或)无性生殖。

第一节真菌的基本特性

一、真菌的分类

r粘菌门

r接合菌亚门(条件致病,如毛霉)

子囊菌亚门(如芽生菌属、组织胞浆菌属、

真菌门.

L醉母菌属)

担子菌亚门(食用菌蘑菇、新生隐球菌)

L半知菌亚门(球胞子菌属、假丝酵母菌属)

二、生物学性状

(-)真菌的基本形态

单细胞真菌多细胞真菌二相性真菌

呈圆形或椭圆形,常见的由菌丝和胞子组成,菌丝伸长在体内或体外含动物蛋白的培养基上

有酵母菌或类酵母菌,以分支,分枝交织成丝状体,称37C培养为酵母型真菌,而在体外普通

出芽方式繁殖为丝状菌,又称霉菌培养基上25C培养时霉菌型真菌

如球泡子菌、组织胞浆菌、芽生菌和抱

如白假丝酵母、隐球菌。如皮肤癣菌

子丝菌、副球抱子菌

(二)真菌的结构

>菌丝

>范子

菌丝:

真菌在适宜环境中,由苑子生出芽管逐渐延长呈丝状。菌丝继续生长并向两侧分枝,交织成团,称为

菌丝体。

根据菌丝生长方式不同分:

>营养菌丝:伸入到培养基内的菌丝;

>气中菌丝:露出培养基表面、向空间生长:

>生殖菌丝:气中菌丝可产生有性或无性抱子的。

根据菌丝形状:有助于真菌的鉴别。

>单纯菌丝:分枝或不分枝,有隔或无隔,有色或无色的管状组织。菌丝有隔,称为有隔菌丝,无横

隔的称无隔菌丝。

>球拍状菌丝:菌丝一端粗大如球拍,多见于小抱子菌属的奥杜盎小抱子菌、铁锈色小抱子菌。

>破梳状菌丝:菌丝侧端长短突出,形如破梳,多见于石膏样癣菌、黄癣菌、紫色癣菌、叠瓦癣菌及

羊毛状小狗子菌。

>鹿角状菌丝:形如鹿角,仅见于黄癣菌。

>结节状菌丝:菌丝缠绕成结节状,多见于石膏样小电子菌及石膏样癣菌。

>螺旋状菌丝:呈螺旋状,多见于石膏样癣菌。

>关节状菌丝:由关节抱子组成,多见于粗球抱子菌。

>假菌丝:

由抱子延长后形成,形如菌丝,但不是真正的菌丝。

与真菌丝的主要区别为它的壁两边有时交叉,而真菌菌丝则壁两边永远是平行的。多见于白色念珠菌

及隐球菌。

A:螺旋状菌丝B:球拍状菌丝

C:结节状菌丝D:鹿角状菌丝

E:破梳状菌丝F:关节状菌丝

泡子

>有性抱子:

由同一个菌体或不同菌体上的两个细胞融合形成。

包括卵抱子、接合抱子、子囊抱子和担抱子。

>无性泡子:

由菌丝直接生成,并不发生细胞融合。

致病性真菌多为无性抱子。

无性酒子:

「芽生泡子(如酵母菌、隐球菌及念珠菌)

-叶状子包子厚膜池子

关节抱子

大分生担子(多细胞性的)

无性胞子一分生狗子

小分生胞子(单细胞性的)

狗子囊抱子

真菌抱子和细菌芽胞不同:

真菌抱子细菌芽胞

抵抗力不强,60-70℃短时间即死强,煮沸短时间不死

数目一条菌丝可产生多个抱子一个细菌体只形成一个芽胞

作用为繁殖方式之一不是繁殖方式

形状形状多种多样圆形或椭圆形

(三)真菌的培养与繁殖

营养要求不求,最常用的为沙保弱培养基。

最适生长温度为丝〜28℃,某些深部病原性真菌在37℃生长良好,最适pH5.0~6.0。需要较高的湿度

和氧气。

单细胞真菌中虽有少数酵母菌可以二分裂繁殖,但多数真菌是以年芽、形成菌丝、产生抱了•以及菌丝

分枝与断裂等方式进行繁殖。

真菌的繁殖力极强,但生长速度较慢。

真菌菌落有3种类型:

1.酵母型菌落:类似一般细菌菌落,菌落光滑、湿润、柔软、致密,显微镜检查可见圆形或椭圆形生

芽细胞。

2.酵母样菌落:外观性状同酵母型菌落,但在菌落表面除有芽生细胞外,还有假菌丝伸入培养基中,

如白色念珠菌。

3.丝状菌落:菌落疏松,呈棉絮状、绒毛状或粉末状,菌落正面和背面可显示各种不同的颜色,常作

为鉴定菌种的参考。

(四)真菌抵抗力

对热的抵抗力不强,一般60℃lh即被杀死。

对干燥、日光、紫外线及多数化学药品的耐受性较强。

用甲醛熏蒸被真菌污染的物品,可达到消毒的目的。

对常用抗生素如四环素、青霉素、链霉素等均不敏感,灰黄霉素、制霉菌毒、两性霉素等对某些真菌

有抑制作用。

三、致病性

1.致病性真菌感染主要是一些外源性真菌感染,可引起皮肤、皮下及全身性真菌感染。

2.条件致病真菌感染主要是一些内源性真菌引起的,如假丝酵母菌、曲霉菌、毛霉菌等。

3.真菌变态反应性疾病在临床变态反应性疾病中有一部分是由真菌引起的。常见的变态反应性疾病

有尊麻疹、接触性皮炎、哮喘等。

4.真菌性中毒有些真菌在粮食和饲料上生长,人、畜食用后可导致急性或慢性中毒,引起中毒的可

以是真菌本身,也可以是真菌产生的毒素。

5.真菌毒素与肿瘤的关系近年来不断发现有些真菌产物与肿瘤有关,例如:黄曲霉毒素有较强致癌

作用,摄入一定量的黄曲霉毒素可导致肝癌。

第二节真菌的基本微生物检验方法

真菌检查方法,常用直接检查、培养检查,一般即可确定致病真菌的种类,必要时可用生化反应、皮

肤试验、免疫学检查、核酸检查以辅助诊断。

一、真菌的直接检测法

(一)不染色标本的直接检查

将少量标本置于载玻片上,加适量生理盐水,如为毛发、皮屑,须加10%〜20%氢氧化钾,盖上盖玻片,

并加热使标本组织溶解透明,用低倍镜和高倍镜检查,观察时有酵母型细胞、菌丝、菌丝体和胞子。若发

现有真菌菌丝或胞子存在时可初步判定为真菌感染。

(二)染色标本检查

观察有无酵母型细胞、菌丝、菌丝体和抱子。

1.革兰染色

适用于酵母菌和类酵母菌的染色。

酵母型细胞和菌丝、抱子被染为革兰阳性。

2.墨汁负染色

适用于隐球菌的检查。可见新型隐球菌具有宽厚荚膜。

3.乳酸酚棉兰染色

适用于各种真菌的检查。

酵母型细胞,菌丝和抱子被染为蓝色。

4.瑞氏染色

适用于检测骨髓和外周血中的荚膜组织胞质菌。

(三)直接检测抗原

用乳胶凝集试验、ELISA检测血清和脑脊液标本中的隐球菌抗原。

用胶乳聚集试验检测标本中白假丝酵母菌抗原。

二、真菌的培养检查法

(一)常用真菌培养基

一般可选用沙保弱培养基。

无菌区标本,如血液、腹腔液、心包液、脑脊液、关节液等,一般采用自动化血培养系统进行培养。

大部分真菌在25〜28℃生长良好,有些需要37℃培养,所有分离标本应孵育至少4周。

观察菌落生长情况是鉴别真菌的主要方法之一。

常用真菌培养基及用途:

培养基用途

沙保弱培养基深浅部真菌的常规培养

皮肤真菌试验培养基分离皮肤真菌

左旋多巴-枸檬酸铁和咖啡酸分离新生隐球菌

培养基

酵母浸膏磷酸盐琼分离荚膜组织胞浆菌和皮炎芽生菌

马铃薯葡萄糖琼脂观察真菌菌落色素,用于鉴别真菌

脑心葡萄糖血琼脂培养深部真菌,使二相性真菌呈酵母型

用于鉴别酵母菌(+)和类酵母菌"),石膏样毛癣菌(+)和红

尿素琼脂

色毛癣菌(-)

培养白色念球菌(白色假丝酵母),以观察其形成的厚膜抱子和假

玉米粉聚山梨酯-80琼脂

菌丝。

(二)培养方法

1.试管培养是真菌分离培养、传代和保存菌种最常用的方法。将标本接种在琼脂斜面上,每个标本

接种两支琼脂斜面,一支放于37℃,另一支放于22〜28℃,需氧培养。

2.玻片小培养主要用于在显微镜下观察真菌的自然形态和结构及生长发育的全过程。可用于真菌菌

种的鉴定。

3.平皿培养表面较大可使标本散布,便于观察菌落形态,但水分易蒸发,只能培养生长繁殖较快的

真菌。

三、鉴定

主要依靠菌落特点、菌丝和抱子的形态特点,菌丝体上有无特殊的结构。

生化反应:常用的有糖类发酵试验、同化碳源试验等。

动物试验

核酸检测

真菌毒素的检测

第三节病原性真菌

r表面感染真菌

浅部感一皮肤癣真菌

染真菌

L皮下组织感染真菌

病原性真菌-

「致病性(新生隐球菌、组织胞浆菌)

深部感

染真菌一

L条件致病性(白假丝酵母菌、曲霉、毛霉)

一、假丝酵母菌(俗称念珠菌)

(-)生物学性状

菌体圆形或卵圆形,G;着色不均匀。

以出芽繁殖,称芽生抱子。抱子伸长成芽管,不与母菌体脱离,形成较长的假菌丝。

在普通琼脂、血琼脂与沙保弱培养基上生长良好。需氧、室温或37℃孵育1〜3天,菌落呈灰白色或奶

油色,表面光滑。

(二)微生物学检查

1.直接镜检:

一般用于浅部念珠菌病检查,也可用于血、尿、脑脊液、活检组织等标本的检查。显微镜下观察,念

珠菌呈圆形或椭圆形的芽生抱子,假菌丝和菌丝。G\但着色不均。

2.分离培养及鉴定:

可接种沙保弱、血平板等培养基。

常用的白色念珠菌的鉴定方法有:

(1)芽管形成试验:

接种于血清中,37℃孵育3小时(一般不超过4小时),镜检观察酵母细胞是否形成了芽管。

念珠菌属内的大多数白色念珠菌可形成芽管,但也不尽然,同时也会有假阳性。试验最好有阴性和阳

性对照。

(2)糖同化或发酵试验:根据这两种实验可将常见的几种假丝酵母菌进行鉴别。

(3)厚壁抱子形成试验:在玉米粉琼脂上,25℃〜28℃孵育24〜48小时,念珠菌属中仅白色念珠菌

产生厚壁抱子。

(4)商品化产色培养基可用于快速鉴定。

(三)临床意义

对人类有致病性的主要有:白假丝酵母菌、热带假丝酵母菌、克柔假丝酵母菌、光滑假丝酵母菌等。

其中以白假丝酹母菌的感染最为常见。

大多是人体正常菌群,感染既可以是内源性,也可以是外源性的。

假丝酵母菌可引起浅部和全身性感染。

浅部假丝酵母菌病包括鹅口疮、阴道炎、角膜炎、甲沟炎等。口腔假丝酵母菌病与艾滋病关系密切。

全身性感染依其侵犯部位及患者状态而表现不同临床症状。有支气管和肺假丝酵母菌病、假丝酵悬菌

性肠炎,假丝酵母菌性膀胱炎或肾盂肾炎、假丝酵母菌性心内膜炎等。

(四)治疗原则

对浅部感染者,可外用药物和口服药物联合治疗。

对深部感染者,可选用口服或注射抗真菌药物治疗,如酮康嗖、氟康哇及伊曲康哇等。

二、隐球菌

(-)生物学性状

圆形的酵母型菌,外周有荚膜,折光性强。一般染色法不着色,难以发现。印度墨汁作负染色镜检,

在黑色的背景中可见圆形的透明菌体,为双壁细胞,外包有一层透明的美膜。菌体常见有出芽现象。在沙

保弱和血琼脂上,25℃和37℃均可生长,而非致病的隐球菌在37℃则不生长。

(二)微生物检验

1.直接检查

墨汁负染色一标本中菌体较大,呈较大的球型,菌体周围有肥厚的荚膜。乳胶凝集试验、ELISA检测血

清和脑脊液标本中的隐球菌荚膜多糖特异性抗原。PCR检测。

2.分离培养及鉴定

在沙保弱培养基上,25℃及37℃均可生长,菌落白色或奶油色,黏稠,不透明。

以下试验进行鉴定:

(1)尿素酶试验:新型隐球菌(+),白假丝酵母菌。

(2)糖同化及发酵试验:新型隐球菌,浅白隐球菌等可同化纤维二糖、肌醇等,但均不能发酵糖类。

(3)酚氧化醐试验:接种左旋多巴-枸檬酸铁和咖啡酸培养基,经2〜5天,新型隐球菌呈棕黑色菌落。

(三)临床意义

致病物质是荚膜。

属外源性感染。

经呼吸道侵入人体,经血流播散至脑及脑膜,也可侵犯皮肤、骨和关节。

隐球菌病好发于免疫功能低下者,特别是隐球菌性脑膜炎常在系统性红斑狼疮、白血病、淋巴瘤、艾

滋病等疾病患者中发生。

(四)治疗原则

抗真菌药物:两性霉素B.氟胞喀咤、氟康哇、伊曲康理等。

对于神经系统隐球菌感染,一般主张分期治疗。初期可应用两性霉素B和氟胞喀咤联合治疗,尽快使脑

脊液转阴;后期可口服咪唾类抗真菌药物,维持3〜4个月,以防复发。

三、曲霉菌

(-)形态特征

有隔菌丝。

分生抱子产生在由菌丝分化出来的分生抱子梗顶部。分生抱子梗多不分枝,有或无横隔。其顶端膨大

形成顶囊,顶囊表面直接产生瓶梗,为单层。或者先产生梗基,再由梗基上生出瓶梗,即为双层,瓶梗顶

端生成分生泡子.

(二)分离鉴定

在沙保弱培养基上形成丝状菌落,开始为白色,随着分生抱子的产生而呈现各种颜色。

常用察氏琼脂,菌落气生部分(分生抱子头等)和基内菌丝体以及培养基的颜色是鉴定菌种的依据之

(三)血清学诊断

用ELISA.RIA等方法检测患者血清中的抗体。

用ELISA等方法检测患者血清、尿液或其他体液中的抗原。

(四)皮肤试验

对过敏性支气管肺炎患者可用曲霉菌抗原提取液作皮试。

(五)临床意义

条件致病菌。

可侵犯机体许多部位,尤其是呼吸系统和全身性曲霉病。呼吸系统曲霉病引起支气管哮喘或肺部感染。

全身性曲霉病原发病灶主要是肺,可随血播散至脑、心肌和肾等。

有些曲霉菌能产生毒素引起机体食物中毒,黄曲霉毒、杂色霉素有致癌作用。

四、毛霉目真菌

常引起毛霉病的有:根霉属、犁头霉属、毛霉属、根毛霉属,其中以根霉属最为常见。

毛霉病是一种发病急,进展快、病死率极高的系统性条件致病性真菌感染。免疫功能低下者易感。

临床上常见眼眶及中枢神经系统的毛霉病。该病起初多发于鼻黏膜或鼻窦,继而扩散。

标本直接镜检可见折光性强的粗大菌丝,无隔或少数分隔,偶见池子囊及抱子囊梗。

在培养基上生长较快,初起菌落表面呈棉花样、白色,渐变为灰褐色或其他颜色,顶端有黑色小点。

依据菌落及镜检特征进行鉴定。

五、组织胞浆菌

双相性真菌。

主要侵犯网状内皮系统。有时也可由血行播散而侵犯全身各脏器。

引起三种不同临床表现:原发急性型组织胞浆菌病、慢性空洞型、严重播散型。

标本涂片姬姆萨染色可见在巨噬细胞内卵圆形较小的一端有出芽,为可疑标本。

六、卡氏肺抱菌

主要是空气传播,在健康人体内多为无症状的隐性感染。

当宿主免疫力下降时,导致间质性浆细胞肺炎,又称卡氏肺徇菌肺炎(PCP)。是AIDS最常见、最严

重的机会感染性疾病。

有包囊和滋养体两种形态。包囊为感染型,滋养体为繁殖型。痰液涂片姬姆萨染色检查包囊。利用单

抗查血清中的卡氏肺抱菌抗原。也可检测核酸。

浅部感染真菌

1.毛癣菌属

侵犯人体皮肤、指(趾)甲、毛发的角蛋白组织

皮屑等经1CWK0H溶液消化后镜检,可有菌丝;病发内、外可见菌丝或抱子

皮肤癣菌对伊曲康嚏等药物敏感

2.表皮癣菌属

对人致病的只有絮状表皮癣菌

3.小抱子菌属

感染皮肤和毛发,很少感染指(趾)甲

4.糠枇马拉色菌:引起皮肤表面真菌感染

5.着色真菌和抱子丝菌:可引起皮下组织真菌感染

马尔尼菲青霉

特征:双相真菌,自然界以菌丝形式存在,组织中呈小圆形至椭圆形细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