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湖北省随州市尚市中学毕业升学考试模拟卷历史卷含解析_第1页
2024届湖北省随州市尚市中学毕业升学考试模拟卷历史卷含解析_第2页
2024届湖北省随州市尚市中学毕业升学考试模拟卷历史卷含解析_第3页
2024届湖北省随州市尚市中学毕业升学考试模拟卷历史卷含解析_第4页
2024届湖北省随州市尚市中学毕业升学考试模拟卷历史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湖北省随州市尚市中学毕业升学考试模拟卷历史卷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一、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形成了两大对立的军事集团。下图中属于三国同盟的是()A. B.C. D.2.《孤独的超级大国》中说:“当前我们处于一种奇特的混合格局,即一个超级大国与若干大国并存的‘单极+多极’的世界格局中。”这表明当前世界A.已进入单极化时代 B.已形成多极化格局C.两极格局依然存在 D.已出现多极化趋势3.下图是某一国际组织的标志。有关该组织的说法正确的是A.其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B.其成员必须是主权国家C.总部在美国纽约D.目的是推动全球经济的整体发展4.中国共产党提出“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是在A.改革开放后B.文革期间C.一五计划期间D.筹建新中国时5.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的扬州高邮作家、剧作家是A.朱自清 B.江上青 C.汪曾祺 D.崔致远6.重要城市发生的标志性事件往往成为定格历史的坐标。对下图所标城市发生的事件叙述正确的一组是①1912年,在A地通过的宪法,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临时宪法诞生②1924年,国民党在B地召开会议,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正式形成③1927年,在C地建立的根据地,标志着中共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建立④1936年,在D地发生的事件,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⑤1937年11月,E地失陷,标志着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美梦破碎⑥1945年,在F地召开会议,标志着抗日战争胜利结束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⑤C.②③④⑤D.③④⑤⑥7.古代世界各大洲、各地区和各民族的交往形式主要有两种。下列历史事件所体现的交往形式明显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希波战争 B.亚历山大东征 C.罗马的扩张 D.阿拉伯数字的传播8.庄园是西欧历史上典型的农业经济组织形式,它主要流行于A.奴隶制时代的城邦 B.奴隶制时代的乡村C.封建时代的乡村 D.资本主义时代的乡村9.《作坊中的日本》中有这样一段描述:“日本有‘心灵紧闭’但‘眼观八方’的特征。在国弱时,他们卑谦地对外点头哈腰,默默拿来先进才智,然后悄悄地在作坊里加班加点地消化进化,乃至超越。”对日本在19世纪60年代“消化进化”的重要事件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国家将土地分给农民并收取赋税B.这一重大事件最终改变了日本的社会性质C.倡导“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D.是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10.古典名句是中华文化长河中历经砥砺的智慧结晶,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载体,下列名句所关联的人物及事件对应错误的一项是A.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嬴政与统一国家建立B.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司马迁与《史记》C.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唐太宗与安史之乱D.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与抗元斗争11.中共诞生后,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这里的“新”不包括A.革命出现了崭新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B.革命开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手段C.马克思主义开始成为革命的指导思D.革命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为远大目标12.中世纪的西欧乡村,典型的社会组织形式是庄园,生活在庄园里的佃户承担的义务包括①为领主耕种“直领地”②向教会缴纳“什一税”③缴纳“婚姻捐”“继承捐”等④为领主耕种“公用地”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二、简答题(共3小题,满分26分)13.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围绕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民族团结问题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深刻回答了民族团结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临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提出了新时代加强民族团结的新理念和新思路,内涵丰富、思想深邃,为引领全国各族人民做好民族团结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清朝前期,统治者为了加强对西北和西南地区的管辖,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请各举两例)(2)清朝统治者修建承德避暑山庄和外八庙的主要目的是什么?(3)清朝前期民族政策的特点是什么?14.十九世纪中后期,亚洲有两个国家发生了资产阶级改革。最先改革的是一个东方岛国,后来改革的是一个天朝大国。两国改革都颁布了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一系列措施,轰动一时,影响巨大。结果是东方岛国改革成功,天朝大国改革失败.请回答:(1)东方岛国和天朝大国分别是哪两个国家?列出两国的改革名称。(2)在东方岛国改革的一系列措施中,有哪两项内容最能体现其改革性质和富有远见性?(3)天朝大国改革虽然失败,但其历史作用仍值得肯定。它的主要历史作用是什么?15.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70周年。新中国成立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是二十世纪中国社会历史性巨变或转折的三大标志性事件之一。请回答二十世纪引发中国社会巨变或转折的另两大标志性事件是什么?概括说明其历史作用。

参考答案一、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C【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形成了两大敌对的帝国主义侵略集团——由德意奥匈组成的三国同盟集团和由英法俄组成的三国协约集团。分析本题各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2、D【解析】

依据题干《孤独的超级大国》中说:“当前我们处于一种奇特的混合格局,即一个超级大国与若干大国并存的‘单极+多极’的世界格局中。”结合所学知识,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不复存在,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趋势),但是一个新的相对稳定的世界格局迄今还没有定型。D选项符合题意;两极格局瓦解,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已进入单极化时代的说法不正确,A选项不符合题意;两极格局瓦解,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并未形成多极化格局。B选项不符合题意;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C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D。3、D【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题干所给图片是世界贸易组织的图标,世界贸易组织在处理该组织成员之间的贸易和经济事业的关系方面,以提高生活水平、保证充分就业、保障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的巨大持续增长,扩大世界资源的充分利用以及发展商品生产与交换为目的,努力达成互惠互利协议,大幅度削减关税及其他贸易障碍和政治国际贸易中的歧视待遇。世界贸易组织推动了全球经济的整体发展,故D项正确。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是提高生活水平,保证充分就业和大幅度、稳步提高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扩大货物和服务的生产和贸易等,故A项错误。任何国家或拥有完全自主权的独立关税区,按其与世界贸易组织达成的条件,可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故B项错误。世界贸易组织的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莱蒙湖畔,C项错误。AB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点睛】本题通过图片切入试题,识记和区分世界组织的图标是解题的关键。4、D【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1949年,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各民族的代表共同决定建立统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并把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作为国策确定了下来。所以中国共产党提出“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是在筹建新中国时提出的。所以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5、C【解析】

汪曾祺是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土大夫。”汪曾祺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对戏剧与民间文艺也有深入钻研。因此C选项符合题意,其他三项均不符合,故本题选C。6、B【解析】

结合图片可知A地是南京,1912年建都于南京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临时宪法,所以①正确,因此可排除C、D两个选项;再看A和B选项的区别由于④和⑤的区别,结合图片可知E地是上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7年8月13日爆发淞沪会战,最终虽然上海失守,但是也粉碎了日本想要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美梦,所以⑤正确,因此可排除A选项。综上可知,本题正确答案是B。【点睛】本题选项属于组合型,可根据排除法快速得出答案。7、D【解析】抓住关键词“明显不同于其他三项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人类文明交流与发展的方式有暴力冲撞和和平交流两种方式,阿拉伯数字的传播属于和平交流;而ABC三项属于暴力冲突。故选D。8、C【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西罗马帝国灭亡前后,西欧逐渐进入封建时代,从9世纪开始,一种新的农业经济组织形式逐渐流行开来,这就是庄园,在封建领主统治下,庄园是一个独立的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9、A【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646年开始,日本进行大化改新,国家将土地分给农民并收取赋税,日本发展成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故A符合题意;1868年,日本进行明治维新,倡导“文明开化”,即向欧美学习,努力发展教育,这是一场自上而下的改革,使日本由封建社会进入到资本主义社会,故B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A。10、C【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玄宗在位时,出现的安史之乱,故C符合题意。公元前230--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全国,故A不符合题意。司马迁写成的《史记》被评价为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故排除B项。南宋被元灭掉以后,文天祥坚持抗元斗争,被俘后,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故排除D项。故选C。11、B【解析】

依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革命出现了崭新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有了可以依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制定了正确的革命纲领和斗争策略,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斗争的目标和走向胜利的道路。中国革命有了新的奋斗目标。即实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而B选项不能体现出“新”,因为此前的辛亥革命等都以武装斗争为主要手段。从而得出B选项符合题意;故选:B。12、B【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欧中世纪乡村典型的组织形式是庄园,庄园里佃户承担的义务有为领主耕种直领地的义务,故①正确;西欧庄园里佃户需要向教会缴纳“什一税”,故②正确;西欧庄园里佃户承担很多义务,例如缴纳婚姻捐、继承捐等,故③正确;所以①②③符合题意。庄园的周围大多是林地、荒地等,被称为“公用地”,全体佃户都可以放牧、共同使用,不必承担义务,④不符合题意,所以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二、简答题(共3小题,满分26分)13、(1)平定准葛尔贵族、回部大小和卓叛乱,设伊犁将军,加强对新疆地区的管辖;建立对达赖、班禅册封制度和金瓶掣签制度,设驻藏大臣,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辖。(2)联络少数民族贵族感情,达到“合内外之心,成巩固之业”的目的。(3)恩威并重(书上)或刚柔并济(教参中)【解析】

(1)依据所学可知,康熙帝三次率军亲征,平定天山北路蒙古族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的叛乱。乾隆时平定了回部上层贵族大、小和卓叛乱;乾隆时平定了回部上层贵族大、小和卓叛乱后,重新统一新疆,清朝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清代建立对达赖、班禅册封制度和金瓶掣签制度,设驻藏大臣,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辖。(2)依据所学可知,清朝统治者修建承德避暑山庄和外八庙的主要目的是联络少数民族贵族感情,达到“合内外之心,成巩固之业”的目的。(3)依据所学可知,清朝前期民族政策的特点是恩威并重。14、(1)日本、中国;明治维新;百日维新(戊戌变法)(2)向西方学习,鼓励发展近代工业;实行强制性义务教育。(3)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变法图强的社会呼声日益高涨。【解析】

(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方岛国指的是日本,清朝自称天朝大国,所以天朝大国指的是中国;1868年日本在受到西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冲击下所进行的,进行了一场由上而下、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全盘西化与现代化改革运动——明治维新;1898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人士通过光绪帝进行倡导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戊戌变法(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日本的明治维新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最能体现这次改革性质的措施是引进西方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教育是国之根本,实行强制性义务教育,是明治维新最富有远见性的措施。(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98的中国的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了,但是戊戌变法是一次具有爱国救亡意义的变法维新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政治改革,也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促进了思想解放,对社会进步和思想文化的发展,促进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起了重要推动作用。15、辛亥革命、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我国从此走上改革开放、建设中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