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语文终极押题猜想(徐州专用)(原卷版+解析版)_第1页
2024年中考语文终极押题猜想(徐州专用)(原卷版+解析版)_第2页
2024年中考语文终极押题猜想(徐州专用)(原卷版+解析版)_第3页
2024年中考语文终极押题猜想(徐州专用)(原卷版+解析版)_第4页
2024年中考语文终极押题猜想(徐州专用)(原卷版+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中考语文终极押题猜想(徐州专用)(原卷版+解析版)2024年中考语文终极押题猜想(徐州专用)

(高分的秘密武器:终极密押+押题预测)

押题猜想一古诗文名篇名句默写

押题猜想二基础知识综合(根据语境作答)4

押题猜想三文言文阅读12

押题猜想四古诗词鉴赏26

押题猜想五非连续文本阅读30

押题猜想六文学作品阅读43

押题猜想七名著阅读60

押题猜想八作文70

押题猜想一古诗文名篇名句默写

古诗文默写。

(1)___,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2)峰峦如聚,波涛如怒,___。(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

(3)宫中府中,俱为一体,___,不宜异同。(诸葛亮《出师表》)

(4)王勃以“___,___"(《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传递出友情不因天各一方而疏远的洒脱。

(5)品读古诗文,我们总能体悟古人的理想抱负。如李白在《行路难》一诗中“_____________,”一句抒发了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答案】

(1)渭城朝雨浥轻尘

(2)山河表里潼关路

(3)陟罚臧否

(4)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5)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详解】:

本题考查默写古诗文。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浥、潼、陟罚臧否、己、沧"等字词容易写错。

押题解读

本考点为必考考点,以填空默写题形式进行考查,必须掌握,属简单题。主要分为直接型默写,理解型默写,运用型默写。需要准确背诵古诗文重点篇目,深刻理解诗文名篇名句的内涵。默写时要做到准确无误。

1.古诗文默写。

(1)不要人夸好颜色,___。(王冕《墨梅》)

(2)满面尘灰烟火色,___。(白居易《卖炭翁》)

(3)感时花溅泪,___。(杜甫《春望》)

(4)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___,___”两句,意思是说朋友之间如果心意相通、相互理解,那么即使天各一方也像近在咫尺。

(5)小语的班级打算出一期有关学习的重要性和方法的黑板报,现在征集有关的名人名句,请你帮他写出两句:___,___。

【答案】

(1)只留清气满乾坤

(2)两鬓苍苍十指黑

(3)恨别鸟惊心

(4)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5)示例一: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示例二: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示例三: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示例四: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详解】

本题考查名句默写。

作答时应注意易错字词“清气、乾坤、鬓、苍苍、知己、涯、罔、殆"等字的正确书写。

2.古诗文默写。

(1)遥望洞庭山水翠,___。(刘禹锡《望洞庭》)

(2)三军可夺帅也,___。(《论语·子罕》)

(3)___,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4)报君黄金台上意,___。

(5)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中陈胜在动员起义时,最具有鼓舞性,气魄雄伟、扣人心弦,能表现他的卓越的宣传能力和雄心壮志的一句话是:___!

(6)班级开展“我爱家乡”采风活动,你准备选用“_____________,___"两句连续的古诗文来赞美祖国河山之美。

【答案】

(1)白银盘里一青螺

(2)匹夫不可夺志也

(3)但愿人长久

(4)提携玉龙为君死

(5)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6)示例: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等。

【详解】本题考查默写。(1)-(5)要注意易错字:银、螺、夺、携、侯、宁。(6)结合提示“赞美祖国河山之美”的提示写出相应的诗句即可,如: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3.古诗文默写。

(1)借问酒家何处有,_____________。(杜牧《清明》)

(2)纵我不往,?(《诗经·郑风·子衿》)

(3)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_______。(王安石《登飞来峰》)

(4)姐姐因工作繁忙滞留外地不能回家过年,她在微信朋友圈发“_____________,"两句古诗词名句表达对家的思念,小彭用苏轼《水调歌头》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回复她表示安慰,爸爸用李白《行路难》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回复来激励她事业成功。

【答案】

(1)牧童遥指杏花村

(2)子宁不嗣音

(3)自缘身在最高层

(4)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等)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或: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的默写。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

本题需要注意“遥、嗣、燕、自缘”等字词的正确书写。(4)题按提示写出相应符合要求的句子即可。

押题猜想二基础知识综合

根据语境作答。

①应“水韵江苏"摄制组的邀请,“央视专题栏目”来到了徐州这座润泽古城。某中学文学社的学生小州,自发地为节目组写了一段文案:

②“三月来,百草开,盈香满袖万物苏;三月来,暖阳复,陌上花香开满路。"徐州,不仅有古黄河,宛如玉带,穿城而过,但是云龙湖、大龙湖,湖湖青绿,恰似美玉。水,正是徐州青秀的底色!徐州的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们轻轻地抚摸着古老的城墙,仿佛在(A)着过去的故事;徐州的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雨季来临之时,大雨pāng()沱,汇聚成汹涌的洪流,展现出páng()礴的力量;徐州的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们穿过城市的大街小巷,拂过岸边的垂柳,为这座古城增添了几分梦幻;徐州的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华灯初上,水面在灯光的映照下,与浪漫的月光(B)。当你走在这青山绿水的城市中,你会惊讶于曾经的一城煤灰半城土,早已变为如今的一城青山半城湖。

③一个“徐”字,道出楚风汉韵;一个“州"字,化为青山大河。“徐州,请君来!”

(1)小州感到有两个形近字拿不准,用拼音代替了,请帮他写出正确的汉字。

(2)小州在AB处各留下一处空白,请帮他选出合适的词语。

A.诉说陈述B.相得益彰交相辉映

(3)小州不小心把画线句记录成了病句,请帮他修改过来。

(4)小州记录横线处四个短语时顺序混乱,请帮他选出顺序正确的一项()

①是灵动的②是宁静的③是壮阔的④是温柔的

A.①②③④B.②③①④C.④③①②D.④③②①

(5)文脉是城市发展的根脉和灵魂,徐州市某旅游平台公布了“徐州新十八景”,“汉文化景区”、“吕梁山景区"、“彭城七里景区”都榜上有名。其实自古以来,徐州就有“古八景”,如“黄楼胜景”“石佛朝云"亭鹤清风”“秋风戏马"等,小州来到了戏马台,并以此景拟了一副对联,请你从供选词语中选择词语组成下联。

上联:叱咤变风云,七十战功寰宇少

下联:雄楚汉,

(供选词语:戏马、八千子弟、江东豪杰、万古兴、俊豪多、披靡)

【答案】

(1)滂磅

(2)A诉说B交相辉映

(3)不仅有古黄河,宛如玉带,穿城而过,还有云龙湖、大龙湖,湖湖青绿,恰似美玉。

(4)C

(5)披靡八千子弟俊豪多

【详解】

(1)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

pāng——滂,滂沱:雨下得很大。

páng——磅,磅礴:广大无边的。

(2)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

诉说:有感情地说出。

陈述:有条理地说出。

A处,根据“徐州的水……仿佛在(A)着过去的故事”语境可知,此处是指徐州的水有感情地说出,应使用“诉说"。

相得益彰:两者互相配合或映衬,双方的长处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

交相辉映:(各种光亮、彩色等)相互映照。

B处,根据“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华灯初上,水面在灯光的映照下,与浪漫的月光(B)”语境可知,此处指灯光和月光相互映照,应使用“交相辉映"。

(3)本题考查语病辨识与修改。

画线句“不仅有古黄河,宛如玉带,穿城而过,但是云龙湖、大龙湖,湖湖青绿,恰似美玉”语病是关联词语搭配不当,把“但是"改为“还有”。

(4)本题考查衔接与排序。

空一,根据“徐州的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们轻轻地抚摸着古老的城墙,仿佛在(A)着过去的故事"语境中“轻轻地抚摸着”分析可知,此处写的是徐州的水温柔的特点,应选④;

空二,根据“徐州的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雨季来临之时,大雨pāng()沱,汇聚成汹涌的洪流,展现出páng()礴的力量"语境中“汹涌的洪流”分析可知,此处写的是徐州的水壮阔的特点,应选③;

空三,根据“徐州的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们穿过城市的大街小巷,拂过岸边的垂柳,为这座古城增添了几分梦幻"语境中“增添了几分梦幻”分析可知,此处写的是徐州的水灵动的特点,应选①;

空四,根据“徐州的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华灯初上,水面在灯光的映照下,与浪漫的月光(B)"语境中“夜幕降临”“与浪漫的月光交相辉映"分析可知,此处写的是徐州的水宁静的特点,应选②;

因此排序为:④③①②。

故选C。

(5)本题考查对联。拟写对联时应注意:①字数相等;②词类相当;③结构相应;④平仄相对,仄起平收;⑤内容相关。

(1)根据上联“叱咤”是两个字动词,查看供选词语,只有“披靡"与之相同,故选“披靡”。

(2)根据上联“七十战功"是含有数字的四字偏正短语,查看供选词语,只有“八千子弟”与之相同,故选“八千子弟";根据上联“寰宇少”是三字主谓短语,且“寰宇"是并列结构;查看供选词语,只有“俊豪多”与之相同;故选“俊豪多"。

押题解读

本考点为必考考点,以基础题综合形式进行考察,必须掌握,属简单基础题。涉及的知识点有:看拼音写字,给汉字注音,词语运用,修改病句,衔接排序,文学常识,语言运用等。近年来考查为结合特定情境或语段综合考查。

1.根据语境作答。

第二届“汉文化论坛”在徐州拉开帷幕,学校团委组织了一场“楚韵汉风"专题演讲比赛,其中一段文字很能体现论坛主题,小彭同学作为学校小记者,做了如下记录:

“大风起兮云飞扬,归故乡。铁甲重瞳已成为过往。一城青山绕,半城湖水qiào(),怎可辜负谈笑酒酣时光。彭祖故国、刘邦故里、项羽故都,两汉文化发源地;云龙起伏,苏堤湖畔,心心相印,黄河故道城中憩……”斗转星移,时光在静静(A),一曲《难忘徐州》将这座古城的深厚历史与独特风情

娓娓道来。登上高处远眺古城,青山隐隐,碧水依依,徐州美景(B)。两汉文化,知名学者,国潮汉风。徐州这座文化古城,正qiǎo()然发生着变化,“两汉文化看徐州”,不是看冰冷的墓葬、生硬的石头,却是透过物质遗存,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唤起人们对辉煌两汉文化的向往,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

(1)小彭感到有两个形近字容易写错,就用拼音代替了,请帮他写出正确的汉字。

(2)小彭在A、B处各留下一处空白,请帮他选出合适的词语。

A.流淌流动B.一目了然尽收眼底

(3)小彭不小心把画线句记录成了病句,请帮他修改过来。

(4)小彭记录横线处三个短语时顺序混乱,请帮他选出顺序正确的一项()

①重塑古城文脉②扎根徐州沃土③齐聚汉韵彭城

A.①②③B.②③①C.③①②D.③②①

(5)小彭想从文段中提炼出一副对联,只想好了上联“铁甲重瞳成旧事”,请你从下面备选项中选出一个最合适的下联()

A.风起云飞归故乡B.国潮汉风看徐州C.青山碧水焕新颜D.山河依旧绕古城

【答案】

(1)俏悄

(2)流淌尽收眼底

(3)不是看冰冷的墓葬、生硬的石头,而是透过物质遗存,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

(4)B

(5)C

【详解】

(1)本题考查形近字辨析。

第一个空需要填写与“湖水"相映成趣的形容词,而“qiào”这个音符合的汉字有“俏”,表示美丽、俊俏的意思,所以这里应该填写“俏”,形容湖水美丽动人。第二个空需要填写描述徐州文化古城正在发生变化的副词,而“qiǎo"这个音符合的汉字有“悄”,表示暗中、不声不响的意思,所以这里应该填写“悄”,形容徐州文化古城正在悄然发生变化。

(2)本题考查词语辨析和运用。

A处应该选用“流淌”,因为“流淌"可以形象地描述时间的流逝,符合语境中“斗转星移,时光在静静”

的描述。而“流动"虽然也有移动、变化的意思,但通常更多地用来描述具体的液体或物体的运动,不太符合此处的语境。

B处应该选用“尽收眼底”,因为这个词语可以形象地描述站在高处远眺时,所有景色都能被看到的情景。而“一目了然"虽然也有清楚、明了的意思,但更多地用来描述事物简单明了,易于理解,与这里的语境不完全吻合。

(3)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

原句中的“不是……却”关联词使用不当,应该改为“不是……而是”,以表示对两种行为或情况的对比和选择关系。因此,将画线句修改为“不是看冰冷的墓葬、生硬的石头,而是透过物质遗存,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这样,句子的逻辑关系就更加清晰和准确了。

(4)题考查语句的衔接。

“扎根徐州沃土"应该是第一步,因为只有先扎根于徐州的土地和文化中,才能进一步进行其他的文化活动。徐州作为两汉文化的发源地,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为学者们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土壤。“齐聚汉韵彭城”应该是第二步。当学者们扎根于徐州的文化沃土之后,他们自然会聚集在一起,共同探讨和研究两汉文化。这里的“齐聚"和“汉韵彭城”相互呼应,强调了学者们的聚集和徐州作为两汉文化中心的地位。“重塑古城文脉"应该是第三步。在学者们齐聚一堂、深入研究两汉文化的基础上,他们将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实践,重塑徐州这座古城的文脉。这不仅是对历史的传承和发扬,也是对现代社会的贡献和创新;

故选B。

(5)本题考查对联。对联要求:字数相等,断句一致;平仄相合,音调和谐;词性相对,位置相同;内容相关,上下衔接。

上联:铁甲重瞳成旧事下联:青山碧水焕新颜

字数:上联和下联均为七个字,符合对联上下联字数相等的基本要求;

平仄:上联尾字“事”仄声;下联尾字“颜"平声,仄起平收,音韵和谐;

词性:“铁甲”对“青山"均为名词,“重瞳”对“碧水"均为名词,“成”对“焕"均为动词,“旧事”对“新颜"均为名词,上下联词性对应;

内容:上联“铁甲重瞳成旧事”提及了历史上的战争和英雄人物,表达了过去的英勇和战争已成为历史。下联“青山碧水焕新颜"则描绘了自然的美景,并暗示了新生、新的开始。从内容上看,上下联形成了历史与现实、战争与和平的对比,寓意深刻;

故选C。

2.阅读短文,根据语境作答。

中华民族经历了无数难以想象的惊涛害浪,锤炼出不屈不(náo)(1)____的民族品格。尤其是近代以来,在民族危亡的严峻时刻,铁骨铮铮的中国人前仆后继,浴血奋战,书写了一部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在国民党白色恐怖肆虐之际,中国共产党人以坚真不屈的气节,诠释了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当美帝国主义在中朝边境武力挑衅之时,中国人民志愿军唱着振聋发聩的战歌,越过关山险(ài)(2)____,打破了美国侵略者不可战胜的神话。

如今,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不可阻挡,但道阻且长,②更应该依靠全体人民自强不息、团结一致的磅礴力量,③我们正处在一个愈进愈难而又非进不可的时候,④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气魄披荆斩棘,走向胜利。

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必须继承和发扬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跃马扬鞭,一路向前,以炽热情怀书写不负时代、不负韶华的青春华章。

(1)根据拼音写汉字。

不屈不(náo)关山险(ài)

(2)文段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前仆后继B.可歌可泣C.振聋发聩D.披荆斩棘

(3)第二段中的句子顺序不合理,请选出排序正确的项()

A.②④①③B.①③②④C.①③④②D.③②①④

(4)修改文中画线句的语病,把正确的句子写下来。

【答案】

(1)挠隘

(2)C

(3)B

(4)新时代的中学生,必须继承和发扬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或: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我们必须继承和发扬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

【详解】

(1)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的能力。

不屈不(náo)——不屈不挠:形容不畏困难十分顽强。

关山险(ài)——关山险隘:比喻艰难险阻。

(2)本题考查成语正确运用的能力。

A.前仆后继:意思是前面的人倒下了,后面的人继续跟上去。形容英勇斗争,不怕牺牲的精神。依据“铁骨铮铮的中国人"可知,文中指铁骨铮铮的中国人在民族危亡时刻英勇战斗,不怕牺牲,浴血奋战,使用正确;

B.可歌可泣:意思是值得歌颂、赞美,使人感动流泪,用于形容英勇悲壮的感人事迹。依据“英雄史诗”可知,文中指中国人为民族事业奋战的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使用正确;

C.振聋发聩: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那些糊涂或麻木的人,使他们清醒和觉悟。依据“中国人民志愿军唱着振聋发聩的战歌"可知,这里用来形容中国人民志愿军唱的战歌嘹亮,不恰当;

D.披荆斩棘:原意是指拨开长刺的灌木和藤草,并把它们斩断,开出一条路。现在多用来比喻在创业过程或前进道路上清除障碍,艰苦奋斗。依据“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气魄披荆斩棘,走向胜利”文中指在复兴的进程中全体人民扫除前进中的困难和障碍,使用正确;

故选C。

(3)本题考查句子排序的能力。

阅读语段可知,①句承接“如今"点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状“进程不可阻挡,但道阻且长";③句“愈进愈难”承接①句“道阻且长";②句点明“愈进愈难”的这个时候应该采取的办法是“依靠全体人民自强不息、团结一致的磅礴力量”,进而引出④句的结果——“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气魄”“走向胜利";所以语句正确的排列顺序为①③②④。

故选B。

(4)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能力。

分析语句可知,本句语病是成分残缺,缺主语,可删掉“作为”或者在“必须"前加上“我们”。

正确的句子:新时代的中学生,必须继承和发扬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或:作为新时代的中学生,我们必须继承和发扬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

3.根据语境作答。

湖水清冽,状似天镜,静如美玉。鸟类扇动着蝉翼般的翅膀,在云龙湖划下错杂交织的娟秀弧线。澄碧的水面上,鸟儿们在你追我赶。那景致,纵是最xiánshú()的画笔也难以描绘,最美丽的镜头也难以定格。在云龙湖,我的身心从未如此(A)。云龙湖的一树一水,一花一草,都如袅袅升腾而来的禅意,润泽着我,柔抚着我。我甚至能听到时间行走的步履声。在暖阳一深一浅的呼吸中,我屏气凝息,把云龙湖的一切都记存心间。

我脚步轻轻,在湖畔,吸吮着来自身边气息的清新。像一位衣衫翩翩的歌者,举杯邀景神色yōuxián()。

我不禁艳羡这里的每一株草,每一棵树,艳羡它们能终日与云龙湖相伴,守着岁月看日升日落,看月圆月缺,看每一只飘飞的蝴蝶(B)。

(1)根据拼音在文中括号内填写正确的词语。

(2)为文中A、B处选择恰当的词语。

宁静安静展翅高飞翩翩起舞

(3)修改文中画线句的语病,把正确的句子写下来。

(4)“我"在游玩云龙湖之后,来到黄楼,发现“五省通衢”牌坊上有两副对联很有气势,便用纸笔记录了下来,回到家之后却忘记了它们的顺序,请你帮助“我"找出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

①地锁江淮人文一脉兴秦汉

②九州胜景龙吟虎啸帝王都

③衢通南北气势千秋贯古今

④五省通衢禹列尧封神圣地

A.①④③②B.④②①③C.③①②④D.②①④③

【答案】

(1)娴熟悠闲

(2)宁静翩翩起舞

(3)我脚步轻轻,在湖畔,吸吮着来自身边清新的气息

(4)B

【详解】

(1)本题考查看拼音写词语

娴熟(xiánshú):熟练。

悠闲(yōuxián):悠然自在,闲适自得。

(2)本题考查词语运用。

A处。宁静:平静;清静寡欲,不慕荣利。安静:没有声息;没有喧哗吵闹声。本处用来形容身心,因此用“宁静”。

B处。展翅高飞:展开翅膀,高高飞翔。常比喻人充分发挥才干,施展抱负。翩翩起舞:形容轻快地跳起舞

来。本处用来形容蝴蝶,因此要用“翩翩起舞"。

(3)本题考查病句修改。

画线句语序有误,“气息的清新”应改为“清新的气息"。

(4)本题考查对联。

根据上下联词性相对的原则,③“衢通南北气势千秋贯古今”与①“地锁江淮人文一脉兴秦汉"组成一副对联,②“九州胜景龙吟虎啸帝王都”与④“五省通衢禹列尧封神圣地"组成一副对联;

故选B。

押题猜想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浣溪沙·堤上游人逐画船①

[宋]欧阳修

堤上游人逐画船,拍堤春水四垂天。绿杨楼外出秋千。

白发戴花君莫笑,六幺②催拍盏频传。人生何处似尊③前!

【注释】①此首写春日画船载酒宴游之乐事,当作于公元1049——公元1050年,词人贬官颍州任上。②六ㄠ:又名绿腰,唐时琵琶曲名。③尊:同“樽”,古代的盛酒器具。

【乙】

东坡诗文,落笔辄为人所传诵。每一篇到,欧阳公为终日喜,前后类如此。一日与棐①论文及坡,公叹曰:“汝记吾言,三十年后,世上人更不道著我②也!"崇宁、大观③间,海外诗④盛行,后生不复有言欧公者。

【丙】

修平生与人尽言无所隐。及执政,士大夫有所干请,辄面谕可否,虽台谏官论事亦必以是非诘之以是怨诽益众。帝将追崇濮王,命有司议,皆谓当称皇伯,改封大国。进封大国,则又礼无加爵之道。故中书之议,不与众同。太后出手书,许帝称亲,尊王为皇,王夫人为后。帝不敢当。于是御史吕诲等诋修主此议,争论不已,皆被逐。惟蒋之奇之说合修意,修荐为御史,众目为奸邪。之奇患之,则思所以自解。神宗初即位,欲深护修。访故宫臣孙思恭,思恭为辨释,修杜门请推治。帝使诘思永、之奇,问所从来,辞穷,皆坐黜。修亦力求退,罢为观文殿学士、刑部尚书、知亳州。明年,迁兵部尚书、知青州,改宣徽南

院使、判太原府。辞不拜,徙蔡州。

修以风节自持,既数被污蔑,年六十,即连乞谢事,帝辄优诏弗许。及守青州,又以请止散青苗钱⑤,为安石所诋,故求归愈切。熙宁四年,以太子少师致仕。五年,卒,谥曰文忠。

(选自《宋史·欧阳修传》,有删改)

【注释】①棐(fěi):欧阳修的儿子欧阳棐。②更不道著我:再也不谈论我,不传诵我的名声了。③崇宁、大观:宋徽宗年号。④海外诗:指苏轼被贬海南时所作的诗。⑤止散青苗钱:前一期青苗钱的本息农民未能如期支付时,要停发下一次的青苗钱。目的在于减轻农民负担,减少政府损失,缓和社会矛盾。

1.请用“/”给文中画线句断句。(限断两处)

虽台谏官论事亦必以是非诘之以是怨诽益众

2.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不同的一项是()

A.前后类如此佛印绝类弥勒

B.后生不复有言欧公者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C.既数被污蔑同舍生皆被绮绣

D.及守青州及鲁肃过寻阳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惟蒋之奇之说合修意,修荐为御史,众目为奸邪。

4.下面对【甲】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上片写景,描摹明媚秀丽的春景和众多游人欢娱的景象;下片着重议论,阐述作者画舫中宴饮的感受。

B.下片“白发”,词人自指。这样的老人头插鲜花,自己不感到可笑,也不怕别人见怪,俨然画出了他狂放不羁、乐而忘形的狂态。

C.本词亦写出欧阳修与民同乐,同庆春天莅临的情怀。

D.本词语言清丽质朴,意境疏放清旷,曲蕴藉,意言外,别有意趣。

5.欧阳修谥号为“文忠”。请结合【甲】【乙】【丙】三则材料和《醉翁亭记》分析原因。

【知识小卡片】

谥号:封建时代在人死后按其生前事迹评定褒贬给予的称号。比如汉武帝,在位时大,赞其“威强睿德"举用兵击败匈奴,颇有建树,因此谥号“武”。常见名臣的谥号如文正(范仲淹)、忠武(诸葛亮)等。

【答案】

1虽台谏官论事/亦必以是非诘之/以是怨诽益众。

2.C

3.只有蒋之奇的意见符合欧阳修的意思,欧阳修举荐他为御史,而大家都视他为奸邪之徒。

4.A

5.通过甲诗和《醉翁亭记》可知欧阳修文采斐然,所以给他加谥号“文";通过乙文中通过他对苏东坡的文章的喜爱和预见,可见欧阳修欧阳不仅有文学才华,而且胸怀开阔,品德高尚;通过丙文中可以看出他高风亮节,淡泊名利。通过《醉翁亭记》可以看出他虽然被贬官,仍然心系百姓,能做到与民同乐,这些都表现他对国家、朝廷的忠心。因此给他加的谥号是“文忠”。

【解析】

1.本题考查划分文言句子朗读节奏的能力。解答时,应了解文言的句读知识,学会有感情的朗读文言文,培养语感并能根据句子中词语的意思含义来划分句子节奏。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

“虽台谏官论事"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其中“虽”是连词,表示“即使”,“台谏官”是主语,“论事"是谓语,表示“台谏官”的行为;“亦必以是非诘之"与前面的“论事”构成并列关系,共同描述台谏官的行为。其中,“亦"表示“也”,“必"表示“一定”,“以是非诘之"表示“用是非来责问他”“以是怨诽益众"与前文构成因果关系,其中“以是”表示“因此”,“怨诽”表示“怨恨和诽谤”,“益众”表示“越来越多"。

正确划分为:虽台谏官论事/亦必以是非诘之/以是怨诽益众。

2.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两个都是“像”;

B.两个都是“再";

C.被/同“披”,穿着;

D.两个都是“等到";

故选C。

3.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注意重点词语的含义及句式理解,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词达意顺即可。

本题句重点词语:惟:只有;说:意见。合:符合。荐:举荐;众目为奸邪:大家都视他为奸邪之徒。

4.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和辨析。

A.有误,下片着重抒情,阐述作者画舫中宴饮的感受;

故选A。

5.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根据小卡片中知识可知,“文”应该是指他的诗文俱佳,“忠"是指他对国家对朝廷忠心耿耿。从甲诗中可以看出欧阳修很有文学才华,符合“文”的特征;

乙文中通过他对苏东坡的文章的喜爱和预见,可见欧阳修欧阳修胸怀开阔,品德高尚,看人很准,对事情的发展有预见性,不仅会写文章,而且有很高的文学鉴赏能力,还是一个对朝廷忠诚的臣子。

丙文中“修以风节自持,既数被污蔑,年六十,即连乞谢事"可见他高风亮节,淡泊名利。

根据“及守青州,又以请止散青苗钱,为安石所诋,故求归愈切”可见他不畏权贵,不计私利,为民请命的品格,这些都表现他对国家、朝廷的忠心。通过《醉翁亭记》可以看出他虽然被贬官,仍然心系百姓,能做到与民同乐。所以给他的谥号叫“文忠”,可谓实至名归。

【参考译文】:

【乙】

苏东坡写的诗词,每一下笔就被人们传诵。每次有一篇东坡的文章送来,欧阳修一整天都为此高兴,前前后后就像这样。一天与欧阳裴谈论文章涉及到东坡,欧阳修感叹到:“你记住我这句话,30年后,世上的人们更不会谈及我!”崇宁、大观年间,苏轼在岭南作的诗很流行,年轻的人没有再谈论欧阳修的了。

【丙】

欧阳修平生与别人谈论事情,从来都是尽其所言,没有什么隐瞒。待到他治理政事时士大夫有什么请求,则当面说明行还是不行,即使是御史台和谏院的官员论事,他也必定问明是非,由此怨恨诽谤他的人越来越多。英宗想要崇奉生父濮王,于是诏令有关官员讨论该当如何,都说应当称濮王为皇伯,并改封大国的爵位。进封大国爵位,则又于礼不合。所以中书的意见与大家不一样。太后发出手谕,允许英宗称亲,尊称濮王为皇,三个夫人为后。皇帝下诏谦让。于是御史吕诲等人就此事诋毁欧阳修,争论不已,都被贬逐。只有蒋之奇的意见符合欧阳修的意思,欧阳修举荐他为御史,而大家都视他为奸邪之徒。蒋之奇为此事很担忧,于是寻思怎样使自己解脱。宋神宗刚即位,想治欧阳修以重罪。于是就此事询问曾任宫臣的孙思恭,孙思恭为欧阳修作了辩解开脱,欧阳修闭门不出,请皇上查究此事。宋神宗派人去诘问彭思永、蒋之奇此事的来龙去脉,结果他们理屈辞穷,无言以对,都被贬斥。欧阳修也极力请求斥退,罢为观文殿学士、刑部尚书、亳州知州。次年,迁为兵部尚书、青州知州。改任宣徽南院使、判太原府,推辞而不接受,徙任蔡州。

欧阳修以高风亮节严格要求自己,因多次遭到污蔑,六十岁时,就接连上书请求告老退休,皇上则下诏书对他尊宠有加,不让他辞官。及任职青州时,又因为请求停止发青苗钱,而遭到王安石的诋毁,所以乞求辞官更加迫切。熙宁五年(1072),去世,追封为太子太师。

押题解读

本考点为必考考点,考查对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涉及的知识点有:断句,文言词语的积累,文言句子的翻译,文言语段内容写法的理解,衔接排序,文学常识,语言运用等。近年来考查侧重于两篇课外文言文比较阅读或者古诗文比较阅读。

阅读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文段一: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悲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文段二:

(董)遇善治《老子》,为《老子》作训注。又善《左氏传》,更为作《朱墨别异》。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从学者云:“苦渴无日。"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王朗传》注引《魏略》)

文段三:

《书》曰:“好问则裕。"《礼》云:“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盖须切磋相起明也。见有闭门读书,师心自是,稠人广坐,谬误差失者多矣。江南有一权贵,读误本《蜀都赋》注,解“蹲鸱①,芋也”,乃为②“羊”字;人馈羊肉,答书云:“损惠③蹲鸱。"举朝惊骇不解事义久后寻迹方知如此。

(节选自《颜氏家训·勉学》)

【注】①蹲鸱:大芋头,因其外形如鸱乌下蹲而得名。②为:同“伪”,虚假。③损惠:谢人馈礼物的敬辞。

1.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无冻馁之患患得患失B.奔走之劳飞沙走石

C.其义自见真知灼见D.孤陋而寡闻鳏寡孤独

2.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画三处)

举朝惊骇不解事义久后寻迹方知如此。

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序,一种文体。在古代可分为:赠别序,如《送东阳马生序》;诗文序,如《桃花源记》;宴集序,如《兰亭集序》。

B.“太学”是古代的大学。孔子在鲁国始设太学,隋炀帝改为国子监。书院也是古代官办教育机构,明清时期,德州著名的书院有柳湖书院、繁露书院等。

C.博士,选文中为学官,古时也指专精某种技艺的人,如茶博士。现指最高一级学位。

D.古代以中原为中心,长江以南的地区称“江南”,也称“江东”“江左"。现在广义的“江南”比古代范围广。

4.请用自己的话说说“见有闭门读书,师心自是,稠人广坐,谬误差失者多矣"的意思。

5.阅读三则材料,你有哪些学习上的收获?你在学习上有什么独特的体会?

【答案】

A

举朝惊骇/不解事义/久后寻迹/方知如此

3.B

4.我见过很多这样的人:因为闭门读书、自以为是,所以在大庭广众之下说出错误言论(被人耻笑)。

5.收获:读书要专心;文章要读熟读透;合理利用空闲时间学习;与他人相互交流切磋,弥补疏漏。体会:建立学习记录本,记录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重难点问题,做到“温故而知新”。

【解析】

1.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都是“忧虑"的意思;

B.跑,疾行/滚动;

C.同“现”,显现,出现/见识,见解;

D.少,缺少/指妇人丧夫;

故选A。

2.本题考查文言句子断句。

句意:满朝官员都(对此)感到惊讶,不明白他写的是什么意思,很久以后追寻事情的来龙去脉,才知道是这么一回事。“不解事义"是“举朝惊骇”的原因;“久后寻迹"和“方知如此”为承接关系;

故断句为:举朝惊骇/不解事义/久后寻迹/方知如此。

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辨析。

B.有误,太学最早设立于汉武帝时期,“孔子在鲁国始设太学"表述有误。书院是我国古代私人或官府所立讲学研习的场所,“古代官办教育机构”表述有误;

故选B。

4.本题考查句子翻译。作答本题,要理解其中关键词语的意思。

“师心自是"本指以己心为师,后指固执己见,自以为是;“稠人广坐”的意思是大庭广众之下。

5.本题考查谈阅读收获与体会。根据三则材料的具体内容,结合自己对材料的理解谈收获即可。谈学习上的体会时,可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分享独特的学习方法或心得,语句通顺,言之有理即可。示例:

收获:结合材料一“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可知,读书要专心致志、心无旁骛;结合材料二“必当先读百遍”“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可知,文章要读熟读透,合理利用空闲时间学习;结合材料三“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盖须切磋相起明也"可知,学习过程中要学会与他人交流沟通,合作式学习能更好促进我们进步。

体会:我在学习上的体会是今日是今日毕,遇到难以理解或不明白的知识,第一时间请教老师或同学,决不能把问题留给明天。

【参考译文】:

语段一:如今的学生们在太学中学习,朝廷每天供给膳食,父母每年都赠给冬天的皮衣和夏天的葛衣,没有冻饿的忧虑了;坐在大厦之下诵读经书,没有奔走的劳苦了;有司业和博士当他们的老师,没有询问而不告诉,求教而无所收获的了;凡是所应该具备的书籍,都集中在这里,不必再像我这样用手抄录,从别人处借来然后才能看到了。他们中如果学业有所不精通,品德有所未养成的,如果不是天赋、资质低下,就是用心不如我这样专一,难道可以说是别人的过错吗!

语段二:董遇对《老子》很有研究,为它作了解说注释。(他)对《左传》也有很深的见解,(根据研究心得,)写作了《朱墨别异》这本书。有读书人想向他求学,他不肯教,却说:“一定要把书先读上一百遍。”(又)说:“把书读上一百遍,自然就明白其中的意思了。"向他求学的人说:“(您说的有道理)只是苦于没有时间。”董遇说:“应当用‘三余’时间(来读书)。"有人问“三余”的意思,董遇说:“冬天是一年中的空闲时间,夜晚是一天中的空闲时间,雨天是四季里的空闲时间。"

语段三:《尚书》中说:“喜欢提问,便知识充足。”《礼记》中说:“独自学习而没有朋友(相互切磋),就会学识浅陋,见闻不广。"学习必须要互相切磋,互相启发,这是很明白的。(我时常)见到有人(只知道)闭门读书,自以为是,好为人师,(而在)大庭广众之下,(又)口出诸多谬误。江南有一位权贵,读了错误百出的《蜀都赋》的注本,其中注解“蹲鸱,芋也”的“芋"字错作为“羊”字;(因此,)有人馈赠他羊肉时,(他)回信说:“谢谢您惠赐蹲鸱。"满朝官员都(对此)感到惊讶,不明白他写的是什么意思,很久以后追寻事情的来

龙去脉,才知道是这么一回事。

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初发白河(其二)

[明]归有光①

胡风刮地起黄沙,三月长安不见花。

却忆故乡风景好,樱桃初熟正还家。

【注】①归有光,字熙甫,明朝,苏州人,著名文学家。

【乙】

吴山图记①

[明]归有光

①吴、长洲②二县,在郡治所,分境而治。而郡西诸山,皆在吴县。其最高者,穹窿、阳山、邓尉、西脊、铜井。而灵岩,吴之故宫在焉,尚有西子之遗迹。若虎丘、剑池,及天平、尚方、支硎,皆胜地也。而太湖汪洋三万六千顷七十二峰沉浸其间则海内之奇观矣。

②余同年友魏君用晦为吴县,未及三年,以高第③召入为给事中。君之为县有惠爱,百姓扳留之不能得,而君亦不忍于其民,由是,好事者绘《吴山图》以为赠。

③夫令之于民诚重矣。令诚贤也,其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泽而有荣也,令诚不贤也,其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殃而有辱也。君于吴之山川,盖增重矣。异时,吾民将择胜于岩峦之间,尸祝于浮屠、老子之宫也④,固宜。而君则亦既去矣,何复惓惓⑤于此山哉?

④昔苏子瞻称韩魏公⑥去黄州四十余年而思之不忘,至以为《思黄州》诗,子瞻为黄人刻之于石。然后知贤者于其所至,不独使其人之不忍忘而已,亦不能自忘于其人也。

⑤君今去县已三年矣。一日,与余同在内庭,出示此图,展玩太息,因命余记之。噫!君之于吾吴,有情如此,如之何而使吾民能忘之也!

(选自《古文观止》)

【注】①《吴山图记》是归有光应吴县离任县令魏用晦之邀所写。②吴、长洲:均为吴郡辖县,治所在今江苏苏州。③高第:犹言优等,对官员考评的等级。④尸祝于浮屠、老子之宫也:在佛堂和道观里祭祀他。尸祝,即祭祀。⑤惓惓:留恋不忘。⑥韩魏公:韩琦,封魏国公。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吴之故宫在焉___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湖心亭看雪》)

B.其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泽而有荣也将军身被坚执锐(《陈涉世家》)

C.异时吾民将择胜于岩峦之间予观夫巴陵胜状(《岳阳楼记》)

D.尸祝于浮屠、老子之宫也,固宜凡所宜有之书(《送东阳马生序》)

2.请用“/”为下列语段断句(限两处)。

而太湖汪洋三万六千顷七十二峰沉浸其间则海内之奇观矣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令之于民诚重矣。

(2)出示此图,展玩太息,因命余记之。

4.作者归有光认为县令会影响他治所的山川草木,请用自己的话概述魏用晦与吴地山川草木之间的联系。

5.《醉翁亭记》中滁洲山水秀美,请你依据归有光的观点,说说魏用晦和欧阳修在地方为官时有哪些相同的做法。

【答案】

D

而太湖汪洋三万六千顷/七十二峰沉浸其间/则海内之奇观矣

(1)县令对于百姓确实是很重要。

魏君取出这幅《吴山图》给我看,一边欣赏,一边叹息,于是就命我记载这件事情。

魏用晦的贤良润泽了吴县的山川草木。或吴县的山川草木蒙受其恩泽而蓬勃茂盛

两人治政有方,宽仁爱民,与民同乐,都深受百姓的爱戴。

【解析】

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A.焉:兼词,于之,在吴县/副词,怎么;

B.被:动词,蒙受/动词,同“披”,穿着;

C.胜:名词,名胜宝地/形容词,美好的;

D.宜:都是动词,应该;

故选D。

2.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

“而太湖汪洋三万六千顷七十二峰沉浸其间则海内之奇观矣”意思是:太湖浩浩淼淼,面积三万六千顷,七十二峰在湖中沉浮,真可以算海内奇观了。“太湖汪洋三万六千顷"主谓结构,应在“顷”后停顿;“七十二峰沉浸其间"主谓结构,应在“间”后停顿;

因此断句为:而太湖汪洋三万六千顷/七十二峰沉浸其间/则海内之奇观矣。

3.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1)重点词语:夫:发语词。令:县令。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于:对于。诚:确实。重:重要。

(2)重点词语:展:打开。玩:欣赏。太息:叹息。因:于是。余:我。记:记载,记录。

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概括。

根据乙文③段“令诚贤也,其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泽而有荣也……君于吴之山川,盖增重矣"(如果县令确实是贤良的,那么当地的山川草木也为蒙受其恩泽而感到荣耀……魏君对于吴县的山河,可以说是增添了光彩了)可概括为:魏用晦的贤良润泽了吴县的山川草木。(或吴县的山川草木蒙受其恩泽而蓬勃茂盛)

5.本题考查对比阅读和内容概括。

根据乙文②段“君之为县有惠爱,百姓扳留之不能得”(魏君任吴县县令期间有恩于民,离任时,百姓设法挽留却未能成功)和《醉翁亭记》“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可知,两人治政有方,宽仁爱民,与民同乐,都深受百姓的爱戴。

【参考译文】:

【乙】

吴县、长洲两县的县治,在吴郡的郡治所在地,两县划分境界各自管理。府城西南的众多山冈,都在吴县境内。其中最高的山峰,有穹窿、阳山、邓尉、西脊、铜井等山。灵岩山上,春秋时吴国的宫殿的故址就在那儿,还有西施的遗迹。像虎丘、剑池以及天平、尚方、支硎等处,都是名胜所在地。太湖浩浩淼淼,面积三万六千顷,七十二峰在湖中沉浮,真可以算海内奇观了。

我同年得中的好友魏用晦任吴县县令未满三年,因考绩列入优等被调入京城担任给事中。魏君任吴县县令期间有恩于民,离任时,百姓设法挽留却未能成功,魏君也舍不得离开他的百姓,于是有热心人便画了一幅《吴山图》来送给他。

县令对于老百姓来说,确实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县令确实是贤良的,那么当地的山川草木也为蒙受其

恩泽而感到荣耀;如果县令不贤良,那么当地的山川草木也会遭殃,感受到耻辱。魏君对于吴县的山河,可以说是增添了光彩了。今后有那么一天,吴县的老百姓将会在青山秀岩间挑选一块名胜宝地,在佛寺或道观里祭祀他,这完全是应该的。那么魏君既然已经离开了吴县,为什么还对这里的名山那样眷恋呢?

从前,苏东坡称赞韩琦离开了黄州四十多年,还念念不忘黄州,以至于写下了怀念黄州的诗歌。苏东坡为黄州人把这诗刻在石碑上。由此后人才明白这样一个道理:贤能之士到某一处地方,不单单会使那儿的人民不忍心忘记他,而且连自己也不能忘记那儿的人民。

现在魏君离开吴县已经三年了,一天,他与我同在内庭,取出这幅《吴山图》给我看,一边欣赏,一边叹息,就命我写篇文章记载这件事情。唉!魏君对于我乡吴县有如此深厚的感情,又怎能使我们吴县百姓忘记他呢!

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凡战,若我众敌寡,不可战于险阻之间,须要平易宽广之地。闻鼓则进,闻金则止,无有不胜。法曰:“用众进止。”晋太元时,秦苻坚进屯寿阳,列阵淝水,与晋将谢玄相拒。玄使谓苻坚曰:“君远涉吾境,而临水为阵,是不欲速战。请君少却,令将士得周旋。仆与诸君缓辔而观之,不亦乐乎!"坚众皆曰:“宜阻淝水,莫令得上。我众彼寡、势必万全。”坚曰:“但却军,令得过,而我以铁骑数十万向水。逼而杀之。"融亦以为然。遂麾兵却,众因乱而不能止。于是,玄与谢琰、桓伊等,以精锐八千渡淝水。玄、琰进兵大战淝水南,坚众大溃。

(节选自《百战奇略》)

【乙】

凡战者,以正合①,以奇胜②。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终而复始,日月是也;死而复生,四时是也……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也。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孰能穷之

(节选自《孙武·孙子兵法》,有删节)

[注]①正合:以正兵抵挡敌人。②奇胜:集中主力从敌侧后寻其弱点,出其不意攻其无备。

【丙】

高祖自淮南还,过沛,留。置酒沛宫,悉召故人父老子弟纵酒,作歌,令儿皆和习之。沛宫,又名“歌风台”,今县治东南旧泗水岸,数毁数筑。明唐寅伯虎,尝游此台并赋诗于其画,诗云:“此地曾经王辇巡,比邻争睹帝王身。世随邑改井犹存,碑勒风歌字失真。仗剑当时冀亡命,入关不意竟降秦。千年泗上荒台在,落日牛羊感路人。"虽物是人非,伯虎慨之,甚矣!

1.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两处)

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孰能穷之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融亦以为然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B.悉召故人父老子弟纵酒悉如外人

C.数毁数筑___珠可历历数也

D.故善出奇者既克,公问其故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加点词语的解释。

(1)但却军,令得过,而我以铁骑数十万向水。

(2)终而复始,日月是也。

4.请赏析【丙】文古诗的最后两句。

5.下面对三则材料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乙】两文都写了战争,但作者的侧重点各不相同。

B.【乙】文主张战斗时只要分散敌军兵力就能一招制敌,【丙】文虽未提及战争,但能感受到唐寅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C.【甲】文以语言描写刻画人物形象,【乙】文则用生动的比喻解释了兵法的奥妙。

D.【甲】文用苻坚的大败告诫我们不可骄傲轻敌;【丙】文中的“歌风台”,汉高祖刘邦曾于此饮酒放歌,后人筑此台以纪之。

【答案】

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孰能穷之

B

(1)只需退军,让他们渡过淝水,然后我率领几十万铁骑向水边(进军)

结束了又重新开始,日月(的出没或循环或运转)就是这样。

历经千年的泗水之上,早已废弃的荒台还在,如今却只能看到牛羊在落日下徘徊,给路过的人带来无尽的感慨。此句借景抒情,给人以凄凉之感,同时也表达了唐寅对时过境迁、物是人非的感慨。

B

【解析】

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

结合“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孰能穷之”分析,“奇正相生"是主语,故在“生”后断句;“如循环之无端"中“如”是谓语,“循环之无端"是宾语,故在“端”后断句;再结合句意“奇正相生、相互转化,就好比圆环旋绕,无始无终,哪里能穷尽呢"可断句为:奇正相生/如循环之无端/孰能穷之?

2.本题考查文言字词的意义和用法。

A.这样,指示代词/……的样子,助词;

B.都是副词,全,都;

C.数量词,几次/动词,数;

D.所以,连词/原因,名词。

故选B。

3.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翻译时应当注意做到字字落实,尤其是重点实词的翻译;其次要注意句子中缺失的成分,如主语、宾语需要补全;最后要注意语句的通顺。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1)句中注意重点字词“但(只),却(退),令(让),以(率领)”要理解正确;

(2)句中注意重点字词“终(结束),复(又,再),是(这样)"要理解正确。

4.本题考查赏析诗句。

结合“千年泗上荒台在,落日牛羊感路人”可知,诗句的意思是历经千年的泗水之上,早已废弃的荒台还在,如今却只能看到牛羊在落日下徘徊,给路过的人带来无尽的感慨。这两句诗借景抒情,带给人凄凉的感觉,表达了唐伯虎对时过境迁、物是人非的感慨。

5.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文章内容。

B.“【乙】文主张战斗时只要分散敌军兵力就能一招制敌"分析不正确。结合【乙】文“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可知,【乙】文主张战斗时以正兵作正面交战,用奇兵集中主力从敌侧后寻其弱点,出其不意攻其无备,并不是说“战斗时只要分散敌军兵力就能一招制敌"。

故选B。

【参考译文】:

【甲】大凡作战,如果兵力对比我众敌寡时,不能与敌军交战于险狭之地,一定要选择平坦开阔的地域作战场。部队听到鼓声就前进,听到钲音就收兵,这样对敌作战就没有不胜利的。兵法说:“指挥大部队作战,可进就进,不可进就停止。”东晋孝武帝太元八年(公元383年),前秦帝苻坚率领大军进驻寿阳,并临淝水岸摆好阵势,同晋将谢玄隔水对峙。谢玄派人对苻坚说:“你率大军长途跋涉深入我国境内,却临水列阵,这分明是不想同我速战。请你带军稍向后退,使双方将士得以从容追逐交战,我与各位骑马慢行

而观战,不是很快乐吗!"苻坚的部将都说:“应该凭借淝水阻截晋军,不让其渡河冲上岸来。我军兵多,对方兵少,(只有这样)才是万无一失的办法。”苻坚说:“只管退兵,让对方军队渡河,(乘其渡河之际)我们以数十万骑兵逼向河中而歼灭他们。"苻融(苻坚之弟)也赞成这样做。于是苻坚下令秦军后退,不料部队因后撤而混乱不能控制。在这时晋将谢玄与谢琰、桓伊等人,率领精兵八千渡过淝水。谢玄和谢琰挥军激战于淝水之南,苻坚部队惨遭失败。

【乙】大凡作战,都是以正兵作正面交战,集中主力从敌侧后寻其弱点,出其不意攻其无备。善于运用奇兵的人,其战法的变化就象天地运行一样无穷无尽,象江海一样永不枯竭。象日月运行一样,终而复始;与四季更迭一样,去而复来……战争中军事实力的运用不过“奇”、“正"两种,而“奇”“正"的组合变化,永远无穷无尽。奇正相生、相互转化,就好比圆环旋绕,无始无终,哪里能穷尽呢?

【丙】高祖回京途中,路过沛县时停留下来。在沛宫置备酒席,召集老友和乡亲们都来一起纵情畅饮,写了一首歌,让儿童都来跟着学唱。沛宫,又叫做“歌风台”,现在在沛县东南方向以前的泗水岸边,几次被毁坏又几次重建。明朝唐寅,即唐伯虎,曾经在这里游玩并且还画了一幅画并题诗其上,诗上写着:“此地曾经王辇巡,比邻争睹帝王身。世随邑改井犹存,碑勒风歌字失真。仗剑当时冀亡命,入关不意竟降秦。千年泗上荒台在,落日牛羊感路人。"虽然物是人非,唐伯虎很是感慨!

押题猜想四古诗词鉴赏

阅读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日赴阙①题潼关驿楼

唐许浑

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

残云归太华②,疏雨过中条③。

树色随关迥,河声入海遥。

帝乡④明日到,犹自梦渔樵。

【注】①阙,指长安。②太华,指华山,在今陕西省华阴县境内。③中条:中条山,在今山西永济县东南。④帝乡:京都,此指长安。

1.颔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写景的?请简要分析。

2.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全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

【答案】

1.示例一:以静写动,将静景“残云”用“归"来点染华山,将“疏雨”用“过"字来衬托中条山,于沉静中显出飞动的意趣。

示例二:借景抒情,借残云聚集在高耸的华山,秋雨洒落到中条山上的壮阔之景,写出了诗人初见潼关时的惊喜之情和开阔的胸襟。

2.①孤寂、凄凉之情。萧萧红叶、飘飘残云、淅淅秋雨使诗人顿感孤寂与凄冷。②不舍之情,离别之愁长亭秋晚,把酒话别,依依不舍。③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诗人将到都城长安,却仍然梦到家乡的鱼樵生活之乐,足见诗人的隐匿情怀。

【解析】

1.本题考查诗歌手法赏析。

颔联“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意为:不经意间,天上的残云向太华山徐徐飘去,点点疏雨随风洒落在中条山上。

颔联描绘的画面有高耸的山、有飘逸的云,还有清新的雨,三者构成的画面阔大、美丽,也含蓄地表达着作者的初见潼关时的惊喜之情和开阔的胸襟,这是借景抒情。

太华山与中条山两座山本是静止的事物,但是作者用“归"写残云飘向太华山,用“过”写疏雨洒落中条山,使原本静止的画面有了动态,化静为动,同时山、云、雨构成一幅动态的阔大的清新的自然之景,如此美景,暗示着作者的心情,表现了诗人初见潼关时的惊喜之情和开阔的胸襟。

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此诗开头两句,诗人先勾勒出一幅秋日行旅图,把读者引入一个秋浓似酒、旅况萧瑟的境界。“红叶晚萧萧”,用写景透露人物一缕缕悲凉的意绪,表达了诗人孤寂、凄凉之情。

“长亭酒一瓢”,用叙事传出客子旅途况味。在送客的长亭把酒话别,表达了诗人的离愁之长和依依惜别的心情。

“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本来,离长安不过一天的路程,作为入京的旅客,总该想着到长安后便要如何如何,满头满脑盘绕“帝乡”去打转子了。可是诗人却出人意外地说:“我仍然梦着故乡的渔樵生活呢!"含蓄地表白了他并非专为追求名利而来。这样结束,委婉得体,优游不迫,有力地显出了诗人的情怀。

总之,诗歌开头两句,作者先勾勒出一幅秋日行旅图,表现诗人的离愁与不舍;最后两句再现了诗人在出仕为官和眷念归隐山林过渔樵生活之间的矛盾心理。

押题解读

本考点为必考考点,以简答题或填空题形式进行考查,属中难度题,必须掌握。考查内容包括:理解诗句含义;描绘画面;赏析名句;把握情感;理解艺术手法等。所选均为课外古诗词,答题时应抓住名句进而理解全诗(词)。

阅读古代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仲春郊外

王勃

东园垂柳径,西堰落花津。

物色连三月,风光绝四邻。

鸟飞村觉曙,鱼戏水知春。

初晴山院里,何处染嚣尘?

(1).诗人以特有的感觉感受春天,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2).苏轼“春江水暖鸭先知”化用了“鱼戏水知春”,请结合颈联赏析“知”字的妙处。

【答案】

(1)表现了诗人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精神风貌,抒发诗人超尘脱俗、思归田园的思想感情。

(2)“知"字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水中游鱼人格化。水中的鱼儿仿佛知道了春天的到来,于是在水中快乐的嬉戏,展现了春天生机勃勃的画卷。抒发了诗人沉醉于自然美景中的轻松愉悦之情。

【解析】

(1)本题考查诗歌情感把握。

这是一首吟咏春天的诗,以诗人特有的感觉感受春天,以诗人特有的笔触瞄写春天,清新自然,生机无限。另外,诗人采取由面到点,点面结合的写作手法描写春天。第一、二联是面,“东园”、“西堰"、“四邻”是从地域上写春满人间,“连三月"是从时间上写春光无限。第三联是点,写“鸟飞”、“鱼戏”,把春意渲染得强烈浓郁、无处不在。最后一联即景抒怀,抒发了诗人“何处染嚣尘”的出尘脱俗之心态。王勃面对色彩斑斓的春色,看到东园、西堰的花红柳绿,鱼鸟戏春,借“初晴山院里,何处染嚣尘"的明

净美景,流露出对远离世间的纷扰与喧嚣的清静生活的向往,抒发诗人超尘脱俗、思归田园的思想感情。

(2)本题考查诗歌炼字赏析。

“鸟飞村觉曙,鱼戏水知春”意为:鸟在村里飞翔,人们便感觉到天亮了;鱼在水中嬉戏,是因为它知道春天来了。“知"字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把水中游鱼人格化。水中的鱼儿仿佛知道了春天的到来,于是在水中快乐的嬉戏,展现了春天生机勃勃的画卷。联系作者感情可知,鱼儿知春来,作者看到水中游鱼,自然也能感觉到春来,作者写鱼的欢悦,也是写自己看到春天的美景,沉醉于自然美景中的轻松愉悦之情。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临江仙送钱穆父①

苏轼[宋]

一别都门三改火②,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③,有节是秋筠④。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樽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注]①北宋1091年苏轼55岁在杭州作。钱穆父:苏轼的友人,时被谪出知瀛州。②改火:指年度的更替。③古井:枯井。这里指情感不为外界事物所动。④筠:竹。

(1)“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句运用了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赞扬了友人_____________、的品格。

(2)这首词和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都写送别,词中的“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与王诗中“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在抒发的情感上有何异同?

【答案】

(1)比喻对偶淡泊(不慕名利、高洁)坚贞(有气节、高风亮节、有节操)

(2)相同点:都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宽慰勉励,以及超然物外、豪放豁达的情怀。

不同点:“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表达了词人对仕宦失意(屡遭贬谪)的淡淡惆怅(慨叹)。“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还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详解】

(1)本题考查词的理解和赏析。

1)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你心如古井水不起波澜,高风亮节像秋天的竹竿。从诗词翻译上看出,这里把“心"比成了古井,把“高风亮节的品格”比成了秋天的竹竿,可判断运用了比喻修辞。上下两句字数一致,词性相对,例如:“古井"对“秋筠”,可判断运用了对偶修辞。

2)作者说友人的心如同古井水一般波澜不起,结合下面的注释可知,友人此时被贬谪,但是友人心境却不受

影响,看得出友人不看重这些功名,这里是赞美友人淡泊的品格。结合喻体“秋筠"可知,作者说友人高风亮节像秋天的竹竿,竹子历来在文人墨客笔下象征着坚贞不屈,由此可知,这是赞美友人的坚贞品格。

(2)考查比较阅读。

王诗:句意为,四海之内若有交心的知己,即使远在天边也如近在比邻。此句情调豪迈,表现出友谊不受时间的限制和空间的阻隔,它是永恒的,无所不在的,展现出诗人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后人在与挚友分别之时,常用此句作为宽慰,作为友情长存的誓言。

本词:句意为,人生就好似一家家旅舍,我也是匆匆过客。此句写得既有情韵,又富理趣,展现出词人豪放的性格、达观的人生态度,在旷达之后又隐隐流露出对身世飘零的深沉慨叹。

所以两者的相同点是都表达了对友人的安慰和勉励,以及超然物外的豪放与豁达。不同点是本词还包含了对仕途的感叹,王诗还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题画竹

戴熙

雨后龙孙长,风前凤尾摇。

心虚根柢固,指日定干霄。

【注释】:①龙孙、凤尾:都是竹子的别称。②干霄:直上云霄。

(1).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一二两句的画面。

(2).诗的三四句运用什么表现手法?给我们什么启示?

【答案】

(1).一阵春雨过后,竹笋纷纷长高,春风吹拂,竹叶发出沙沙的声音。

(2).以竹喻人或托物言志,只要具有虚心好学的品格与扎实学问的根底,必将有所作为,定会成就一番事业。

【解析】

(1).本题考查诗中画面,开放类试题,在尊重诗句原意的基础上,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即可。示例:一阵春雨飘洒,嫩绿的竹笋纷纷拔节生长。在和煦的春风里,竹叶飘摇,发出沙沙的声响。

(2).本题考查表现手法。

以竹子枝管的空心喻人的虚心,以竹子“根柢固”喻人扎实的根底。这是以物喻人或托物言志的手法。竹子茎

杆中空,扎根深入土中。唯有如此,他日才一定能直上云霄。由物及人,这启示我们,只有具有虚心好学的品格和扎实的学问根底,才能有所作为。

押题猜想五非连续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三则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一

春暖花开,“新春战袍"马面裙热度不减,频频亮相。如今,包括马面裙在内的新中式服饰不但在景区频频亮相,还成为日常穿搭。事实上,带有中国元素、传统特色的国货“潮品”越来越得到市场认可。

“马面裙又称马面褶裙,是汉服的一种,也是中国明清时期汉族女子着装的典型款式。马面裙在中国的热销得益于近年刮起的‘新中式’国潮风,即流行兼具中国传统风格与现代设计感的服装。"这是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3月初的文章对马面裙的介绍。

(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2024年3月25日,有改动)

材料二

(图片来源(2024年中国国潮经济发展状况及消费行为调查报告]

材料三

“我们的审美方式和潮流这些年一直在发生变化。”中国人民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所所长金元浦认为,这首先得益于改革开放。刚打开国门时,人们觉得外来的一切都很时髦。随着时代发展和文化建设不

断加强,很多人经过文化教育、现实了解、中西比较,辨别能力在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度提升。

随着时代发展进步,人们生活蒸蒸日上,开始追寻审美表达上的丰富性,比如通过“物"来传达精神旨趣和审美态度。从这个意义上讲,“国潮”设计贯通着当今中国人的文化精神、美学风格和时代气象。

根据某网购App数据,2023年国货“潮品"消费中,“95”后、“00"后正成为消费主力,占国货“潮品”消费的82.6%,其中“00"后消费占比近六成。年轻一代展现出强大底气和文化自信。他们从小接触互联网,在中华民族复兴和中国经济腾飞的背景下成长起来,不仅眼界开阔、对新生事物接受度更高,而且拥有平视世界的底气和更为坚定的文化自信。在消费心态上,他们不盲从外国品牌,乐意接受本土品牌,并以此为傲,愿意通过社交媒体等分享自己的审美偏好。

(选自人民网2022年8月15日,有改动)

1.下列选项中,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