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学校高三下学期语文3月联合模拟检测试卷_第1页
部分学校高三下学期语文3月联合模拟检测试卷_第2页
部分学校高三下学期语文3月联合模拟检测试卷_第3页
部分学校高三下学期语文3月联合模拟检测试卷_第4页
部分学校高三下学期语文3月联合模拟检测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分学校高三下学期语文3月联合模拟检测试卷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语文3月联合模拟检测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2024高三下·来宾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西方世界国家出于政治目的有意曲解中国形象,在国际舆论场上试图遮掩、弱化中国声音与话语。中国与西方国家处在不同文明的话语体系与文化逻辑之中,长期以来缺乏文化共识与对话基础。在跨文化传播中,随着交往范围的扩大化,由于传受双方的信息解码规范与所处语境并不相同,因此在国家交流的过程中存在自说自话的现实情况。加之中华文明对外部世界而言自带神秘光环,根据爱德华·霍尔的高低语境文化理论,具有数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华文明本就身处高语境文化范畴,信息存在于物质环境之中且内化在个人社会共识之内,而非简单附着于文字表面,“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典型叙事风格给外部世界理解中国文化和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带来不少挑战。在国际传播实践过程中,由于传统和文化的历史惯性,我国的外宣思路带有较强的内宣风格,对“内外有别”重视不足。为了让国际社会能够理解内嵌的中国传统文化,文化输出的内容通常简化为简单的审美符号而非观念符号,并通过典型的传统中国元素不断加强“自我东方化"的刻板印象,也让国外受众形成对中国文化的单一且流于表面的印象,导致传播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在当今国际传播体系中,要在“西强我弱”的现实格局中传播好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仍需不懈努力。

国际交流不仅仅依靠新闻媒体机构,更多的是通过全球性的社交平台寻求更广泛的公众参与。游戏作为“娱乐"竞技”的一支,代表着一种无关盈利的休闲活动,自然与具有强目的性的新闻、宣传片等形成了鲜明对比。斯蒂芬森在传播游戏理论中,对游戏给予玩家的主体性感受给予了肯定。他认为,游戏这种行为体验虽然比较浅层,面临较少发生在现实世界中的道德约束和价值选择,但强调了个体进行自我取悦的过程,这种愉悦的体验较少受到社会现实的干扰,个体通过相同的娱乐偏好以游戏为中介,形成了纯粹的游戏文化群体。

鉴于游戏的这一特质,我国走向海外的几款游戏也在一定程度上承载了弘扬中华文化的任务。《万国觉醒》将游戏设定在一个架空的战场,玩家可以通过选择不同军队进行战争,缔造文明,这种设定不仅给予各国玩家文化归属感,也给了他们了解其他国家文明的机会。《原神》以世界文明为背景,架构了七大国度的“提特瓦"大陆,为海内外玩家理解中国语境下的不同文化提供了共享的场景基础。想要理解高语境文化内容,需要观念和行为的长期积累,但同一游戏语境在短时期内为玩家提供了一定程度上的文化理解基础,减少高低文化语境产生的文化折扣,促进了不同文化背景下个体间的分享、参与和体验,有助于国际传播的双向互动。

因此,游戏这种传播模式在满足休闲放松的娱乐过程中,将文明故事“去意识形态化”,而且以玩家为中心、共享游戏文化的特征,与如今国际传播策略由“传者中心"到“受者中心”的转向不谋而合。改革开放至今,国家对外宣传策略已经从“向世界说明中国"到“讲好中国故事”,再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游戏传播这种行为弥补了单向对外传播的说明性框架的弊端。这种个体的游戏自主行为,扩大了多元主体沉浸式的场景参与,打破他国叙事下的刻板印象,与其他传播媒介实现优势互补,开拓新的话语场域,促进了国际传播的多通路发展。

在出海的过程中,游戏中的文化努力也经历了由简单的符号拿来主义,走向深度文明交流的过程。对文化符号的化用是游戏产业进行在地化的常用策略,玩家借由游戏文化场域中从现实取材的虚拟风景、节日活动,沉浸式参与各种文明,在娱乐休闲中找到自我文明归属感,而且能够体验文明差异带来的火花碰撞。例如,在日本文化语境下的中国游戏设计,取材于《源氏物语》,更能体现物哀思想下的日式美学。

对不同文化纵深度的挖掘建构,不仅使得玩家看到了中国对于他国文化的尊重,其内嵌的中国精神的叙事也客观呈现了自身文化语境下的他国文化解读,展现了中华文明和而不同的文明交流观。如在中国游戏制作中,以西欧为背景追求自由的价值观念,蕴含了道家“无为而治”的社会责任感,这些润物无声的价值解读也正是中国文化与中国故事的精神内核。用世界元素讲中国故事,不仅要坚持平等性、多样性、开放性的态度,对世界元素给予还原与尊重,同时要以包容性、对话性为基本原则,依托中华文明,表达中国态度。

国家对这种以游戏为载体进行文化出海模式的支持,也是对游戏产品助力中西方文明交流互鉴的认可。中国游戏作为世界范围内新的中国文化符号,用更具叙事深度的文化内核,在尊重世界各国本土文化的基础上,真正深入地了解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达到由形及意的文化叙事,实现文化共情,深化不同文明间的交流互鉴。

用世界文化元素讲述中国故事与中国精神,不仅避免了用中国元素讲中国故事可能带来的视觉上的文化冲击,同时也能与国际传播的文化共情转向相互呼应。以游戏故事情节为叙事背景,以人类共通情感为价值起点,构建开放交流的意义空间,有助于引起对话沟通与情感共振,倡导和而不同、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文明互鉴观,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立。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可见在构建国际话语体系的进程中,诉诸共通情感、促进文化共情、运用世界元素,是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的重要方向。

(林升栋、李丹瑶《用世界元素讲好中国故事》,《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年5月5日)

材料二:

习近平:展形象,就是要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当今世界,中国对世界的影响之深远、世界对中国的关注之高前所未有,软实力成为影响我国国际地位提升的重要因素。讲好中国故事,讲好中国式现代化的故事,围绕中国式现代化进行话语阐释和叙事传播,既是我们全社会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也是我们扩大中华文化影响力,促进人类文明交流互鉴的现实要求,更是我们打破西方话语霸权推动形成客观公正积极健康的全球舆论生态的必然选择。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央广网》2023年2月19日)

1.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中华文明本就身处高语境文化范畴,对外部世界而言自带神秘光环,以致在国家交流过程中出现自说自话的现实情况。

B.游戏代表着一种无关盈利的休闲活动,自然与目的性强的新闻、宣传片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斯蒂芬森对此给予肯定。

C.在出海的过程中,中国游戏中的文化努力体现在对不同文化纵深度的挖掘建构,使玩家们看到中国对他国文化的尊重。

D.用世界文化元素讲述中国故事与中国精神,避免了用中国元素讲中国故事带来的视觉上的冲击,已得到了国家的支持。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和材料二都提到了“讲好中国故事”是为了展现中国美好的形象,扩大中华文化影响力。

B.材料一以《原神》为例,是为了说明轻松愉悦的游戏语境能减少高低文化语境产生的文化折扣。

C.材料一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引用等论证方法,从多方面阐述“用世界元素讲好中国故事"。

D.材料二用习近平关于“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形象”的论述有助于我们打破西方话语霸权。

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A.浙江卫视综艺栏目《奔跑吧,兄弟》购买韩国某综艺节目版权,仿照其节目形式,在中国制作播出,成为我国综艺节目中的现象级爆款。

B.1963—2023年,我国累计向76个国家和地区派遣了医疗队员3万余人,培养了大批当地医疗护理人员,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C.迪士尼买下电视剧《人世间》的海外发行权。希望通过该剧超越时代、民族、文化的“爱的伦理”的展现,获得海外观众的共情与共鸣。

D.在“一带一路"框架下,中国已经在全球19个国家开设25家鲁班工坊,在农业,新能源、卫生健康等领域启动53家联合实验室建设。

4.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到了“讲好中国故事”,二者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5.中国文化对外传输为何效果不佳?请结合材料一简要概括。

【答案】1.C

2.B

3.A

4.材料一的观点是“用世界元素讲好中国故事”,侧重点是方法。文章从中国故事的叙事特点、游戏传播助力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用好世界元素、交流互鉴促进文化共情等方面来展开论述。材料二侧重说明“讲好中国故事”的意义,目的是向世界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5.①“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典型叙事风格给外部世界理解中国文化和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带来不少挑战。②由于传统和文化的历史惯性,我国的外宣思路带有较强的内宣风格,对“内外有别”重视不足。③文化输出的内容通常简化为简单的审美符号而非观念符号,并通过典型的传统中国元素不断加强“自我东方化"的刻板印象,让国外受众形成对中国文化的单一且流于表面的印象。④西方世界国家出于政治目的有意曲解中国形象,在国际舆论场上试图遮掩、弱化中国声音与话语。

【知识点】新闻报刊、对话访谈类;理解概括文本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论据支撑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2)本题考查根据材料信息进行理解推断的能力。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理解和分析材料内容,做好选项和文章内容的比较辨别,确认正确选项。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的论点论据的分析能力,答题前先通读原文,整体理解把握文本的内容,明确文章的观点是什么,文章从哪些角度和层面进行分析论证的,使用了哪些论据,然后结合选项所给的材料进行分析,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结构思路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5)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筛选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应根据对文意的理解,从文本中筛选出主要信息,然后运用文中词语概括作答。

1.A项强加因果,“以致”一词使用不当。B项“斯蒂芬森对此给予肯定"错,在材料一的第2段中,“斯蒂芬森在传播游戏理论中.对游戏给予玩家的主体性感受给予了肯定”,此项属于张冠李戴。C项正确。D项材料一原文为“避免了用中国元素讲中国故事可能带来的视觉上的文化冲击"。故答案为:C。

2.B材料一以《原神》为例,论证“我国走向海外的几款游戏也在一定程度上承载了弘扬中华文化的任务"的观点。故答案为:B。

3.材料二的观点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A项举例说明韩国文化对中国的影响,不能支撑这个观点。故答案为:A。

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

根据出处”用世界元素讲好中国故事“"用世界文化元素讲述中国故事与中国精神,不仅避免了用中国元素讲中国故事可能带来的视觉上的文化冲击,同时也能与国际传播的文化共情转向相互呼应“__________________,可知材料一侧重点是讲用世界元素讲好中国故事的方法;

根据”讲好中国故事,讲好中国式现代化的故事,围绕中国式现代化进行话语阐释和叙事传播,既是我们全社会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也是我们扩大中华文化影响力,促进人类文明交流互鉴的现实要求,更是我们打破西方话语霸权推动形成客观公正积极健康的全球舆论生态的必然选择“__________________,可知材料二侧重说明“讲好中国故事"的意义。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故答案为:材料一的观点是“用世界元素讲好中国故事”,侧重点是方法。文章从中国故事的叙事特点、游戏传播助力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用好世界元素、交流互鉴促进文化共情等方面来展开论述。材料二侧重说明“讲好中国故事"的意义,目的是向世界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5.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筛选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

”中国游戏作为世界范围内新的中国文化符号,用更具叙事深度的文化内核,在尊重世界各国本土文化的基础上,真正深入地了解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达到由形及意的文化叙事,实现文化共情,深化不同文明间的交流互鉴“"可见在构建国际话语体系的进程中,诉诸共通情感、促进文化共情、运用世界元素,是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的重要方向“等,本题要结合材料从典型叙事风格、外宣风格、自我东方化的刻板印象、西方世界国家几方面进行分析。

故答案为:①“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典型叙事风格给外部世界理解中国文化和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带来不少挑战。②由于传统和文化的历史惯性,我国的外宣思路带有较强的内宣风格,对“内外有别"重视不足。③文化输出的内容通常简化为简单的审美符号而非观念符号,并通过典型的传统中国元素不断加强“自我东方化”的刻板印象,让国外受众形成对中国文化的单一且流于表面的印象。④西方世界国家出于政治目的有意曲解中国形象,在国际舆论场上试图遮掩、弱化中国声音与话语。

(2024高三下·来宾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宝水(节选)

乔叶

出门再看,余晖已尽。周围的山林已经有深深浅浅浓浓淡淡的靛蓝。没有路灯,只有家家户户露出的微光,映衬出暖调暮色。也不敢走远,便又到了村委会门口,这块地方并不宽展,此时却有了些空旷意味。

在老槐树下看了好一会儿。我爬的最早的树就是槐树,自家院子里就有一棵。爬它只在五月,因上面有槐花。“槐花香,好嘴尝。"奶奶一说这话,就预兆着她想要开始蒸槐花了。①常常等不及她老人家慢工出细活,我只管三下两下蹿爬到树上,用手捋着槐花,一把一把地吃。柔嫩的花瓣就被我这么粗粗糙糙地吞到了肚子里。槐花的香并不顺溜,刚入口时是轻微的涩,然后才会泛起淡淡的甜。这甜是个慢性子,来得不烈,走得不急,我从树上下来好一会儿,用舌尖儿舔一圈儿唇,还有余味儿。

张开胳膊趴到槐树上,真粗。树皮微凉。一疙瘩一疙瘩的凸起,像脚蹬子引诱着我往上爬,小时候的我爬树是把好手。现在还能爬吗?有多少年都没有爬过了,这老胳膊老腿。

鞋是耐克跑鞋,轻便,防滑。左右看看,没一个人影儿。我抬起左脚,搭上一个树疙瘩,往上提劲儿,再把右脚搭上另一个树疙瘩,两手一高一低抱住树,涌动身体,一下,一下,终于够住了最低的枝丫,再提一把大劲儿,上到树上。

稍微高了这么一点儿,看到眼里的景致也没什么不一样。不一样的是我。谁能想到我会在这夜里爬到这棵树上呢。我想着另外一个人,他远远地看见这树,看见夜色中树杈上黑黑的蠕动的一团,他会以为这是什么?

漆桃花这几天开得正好。其实就是野桃花,宝水人却叫它漆桃花。它的粉是极淡的粉,阳光下远看时竟像是雪白的,近看才会察觉到它的粉,粉中还含红。五瓣,细长的花蕊,稍稍往里扣着,有些羞涩。开得最饱满时,一陈风吹来,就落成了桃花雪。几乎是同时,花柄和花托之间就萌出了小小的绿芽,叶子出来了。

每次散步我都会折几枝插瓶。雪梅也有这个爱好,却比我插得讲究,每一瓶都能看得出轻重高低,疏密有序,俯仰得宜,如画一般,且定要白瓶子和玻璃瓶,越发衬着野野嫩嫩的好看。我夸她审美有天分,她腼腆一笑,说是网上学的。秀梅却只看重这漆桃花的果子.说到五六月份时就能长成,跟个小青枣子似的,就再也长不大。吃是不能吃的,以前这叫不中用,近些年却中了用,因为能成钱了。果子虽没果肉,那果核却好。秀梅还说,剥了皮,留着核,穿成手串,卖给游客,可不就成了钱?自从摸着了这个门路村里人一到时节就都去摘这野桃子穿手串,往云里村和云下村送货。

野杏花跟着漆桃花的脚,开起来也是轻薄明艳,只是花期也短,风吹一阵子就散落了。和它一起开的山茱萸花期却长,乍一看跟黄蜡梅似的,只是比蜡梅的气势要大。它是树,开出来便是花树,不管大花树还是小花树都披着一身黄花,黄金甲似的,每个枝条每朵花都向上支棱着,十分硬气。云里景区有个景点就叫茱萸台,听说原来叫磨石坡的,后来发现有很多茱萸,就改叫茱萸台了。②导游词里说是王维来过。来没来过谁知道呢?孟胡子说,要想吃旅游饭,在地名上咱也得随行就市,这叫文化提升。

白蒿也蓬蓬茏茏地长了起来。幼时我爱吃蒸白蒿。奶奶把白蒿一把把地掐回来,洗净后裹上面蒸熟,再浇上蒜汁,便满口鲜腴。其他也罢了,最能显手艺的是怎么裹那一层面,这层面需得匀匀的,还需得不厚不薄,厚了黏糊,薄了不够提香。奶奶裹的那层面,又润又糯,如雪下透出的春草色。

抱着几枝漆桃花从坡上下来,碰到张大包正在房后看他的香椿树,树不少,却还瘦小,问他啥时候能来掰芽吃,他说还早。路过九奶家,老安正和九奶在院子里坐着,远远地跟我打了招呼。我便过去。问安嫂子呢,老安说刚挖了点儿荠菜,正在收拾。便高声喊了安嫂子手脚快点儿,先收拾一袋子出来呀。我也只好等着。说话间安嫂子到了跟前,拎了个塑料袋子,满当当的翠色,不容分说就塞过来。我也只好接着。回去包了一顿饺子,比以往吃过的荠菜饺子都鲜美。

接下来就迷上了挖荠菜,一直挖到了三月三。这时节,山下的荠菜早就花开成了片,起了硬莲,就吃这一口来说已经算是老了,可山里的荠菜却还正是蓬勃壮嫩。三月三这天,荠菜是主角。③和福田庄一样,宝水也是要拿荠菜煮鸡蛋的,“三月三,荠菜煮鸡蛋,胜过仙灵丹”。这边还另有一种说法:三月三是荠菜花生日。这还是头一回听说。福田庄的说法是“二月二,龙头抬。三月三,生轩辕"。这么看来,黄帝和荠菜花原是同一天的生日?

老安说,老规矩也是要戴荠菜花的。“戴了粮仓满,不戴少银钱”。戴自然是没人戴,却要放在灶边,说是防一年的虫蚁。那天我便冷水坐锅,放了几颗鸡蛋,又将荠菜连枝带叶地整棵盘进去,开火煮了几分钟,放了些盐,把鸡蛋皮儿挨个敲了缝,又小火煮了两分钟,过了凉水,剥了蛋壳,摆在青瓷盘里,又放了几枝带花的荠菜棵。白的雪白,青的淡青,绿的鲜绿,煞是好看,便拍了图发了朋友圈,顿时点赞纷纷。有几个朋友私信问在哪里忙什么,便干脆统一回复了,说在宝水村小住。有留言道,你这也是“升来升去升到农村"。这是豫剧《朝阳沟》里的唱词。④我回复道,嗯,是升到底儿了。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宝水村里现在还保持着蒸槐花、蒸白蒿、掰香椿、挖荠菜等乡村传统生活习惯,这展示了乡村传统生活方式的巨大生命力。

B.“我”和雪梅喜欢用野桃花来插花,秀梅却想着穿果核手串赚钱,两种不同做法的对比反映了作者对后者看重物质利益的含蓄批评。

C.磨石坡改名茱萸台,既因为此地茱萸花多,是当地的特色,又可能与王维有关,更是因为当地要吃旅游饭,需要提升名气。

D.小说通过“我"在宝水的所见所闻,穿插相关回忆,在时序变化中叙说了节气背后对应的极具乡土气息的风俗文化。

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A.句子①使用动作描写,突出了“我”想吃槐花的急切心态,也从侧面反映出乡村物质的匮乏和生活的清苦。

B.句子②表明当地对王维是否来过并未考证,作者采用疑问句的形式不露声色地讽刺了当地为挣钱乱打文化幌子的行为。

C.句子③的俗语反映了当地人健康的生活方式,但也从侧面体现了当地百姓对庇佑自己和家人身体健康的迷信观念。

D.句子④中的“升到底儿了”,既是“我”对朋友留言的调侃,同时也隐含了作者对当下生活的自省态度。

8.“我"在叙事方面,对小说的主要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9.乔叶的《宝水》获2023年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授奖词中有“构造融汇传统与现代的艺术形态,为乡土书写打开了新的空间”的评语,请结合本文,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答案】6.B

7.D

8.①“我"是故事的讲述者,同时也是参与者、见证人,叙说了乡村寻常而缤纷绚烂的生活,使故事真实可信。②“我”作为第一人称,抒情亲切自然,也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更能突显新时代背景下中国乡村的巨大变化。③“我"作为线索人物,贯穿故事始终,小说通过“我”的所见所闻展开故事情节,使得情节清晰连贯。

9.①宝水自然优美、物产丰富,百姓人情浓郁、朴实大方、热爱生活,传统习俗文化在此得以保存,这些都使小说呈现出中国传统的乡村特点。②宝水村百姓利用网络学习、穿手串卖钱、搞文化提升,开始重视发展乡村文旅产业,为乡土传统日常融入了新时代的生活秩序。

【知识点】分析文本的结构,概括文本的主题;分析文体特征和表现手法;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赏析文本的内涵;中国现当代小说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本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范围来看,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从考查的角度来看,既有对主旨的探究,也有对人物形象的分析。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语句的赏析能力。语句赏析的角度一定要知道,有修辞(比喻、拟人、夸张、反问、设问、排比等)、词语(动词、形容词、副词、叠词等)、描写方法(语言、动作、心理、神态)句式、手法、内容、情感等。不管从哪个角度,都要会结合语境作正确的赏析。

(3)本题考查小说之分析次要人物形象的作用的能力。解答这类题,可以通过从情节、手法、主题、人物形象四个方面去分析解答。

(4)此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筛选信息就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经过辨别把相关的信息提取出来,前提是审清题目要求,筛选出的信息要与题目有关。答题时注意提取文中的关键词语分析作答。这一能力点的基本要求:先筛选并提取文中重要信息,然后再进行归纳、综合、概括、提炼,形成简洁而正确的答案。

6.B“含蓄批评"错误,做法不同是因为在新时代的乡村中,不同人物的性格气质不同。故答案为:B。

7.A项“乡村物质的匮乏和生活的清苦”表述错误,过度解读。B项“不漏声色地讽刺"无中生有。C项“迷信观念”理解不当,俗语只是当地人的朴素观念,谈不上迷信。故答案为:D。

8.本题考查小说之分析次要人物形象的作用的能力。

解答这类题,可以通过从情节、手法、主题、人物形象四个方面去分析解答。

本题中,“我"在叙事方面,对小说的主要作用:“我”是故事的讲述者,同时也是参与者、见证人;“我"作为第一人称,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我”作为线索人物,贯穿故事始终。结合内容分析。故答案为:①“我"是故事的讲述者,同时也是参与者、见证人,叙说了乡村寻常而缤纷绚烂的生活,使故事真实可信。②“我”作为第一人称,抒情亲切自然,也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更能突显新时代背景下中国乡村的巨大变化。③“我"作为线索人物,贯穿故事始终,小说通过“我”的所见所闻展开故事情节,使得情节清晰连贯。

9.此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

结合文中对“漆桃花"野杏花”“山茱萸"白蒿”等描写,可见“宝水自然优美、物产丰富";结合“雪梅也有这个喜好,却比我插得讲究,每一瓶都能看得出轻重高低,疏密有序,俯仰得宜,如画一般,且定要白瓶子和玻璃瓶,越发衬着野野嫩嫩的好看”“我夸她审美有天分,她腼腆一笑"说话间安嫂子到了跟前,拎了个塑料袋子,满当当的翠色,不容分说就塞过来。我也只好接着”可得出“百姓人情浓郁、朴实大方、热爱生活,传统习俗文化在此得以保存";结合“她腼腆一笑,说是网上学的”“导游词里说是王维来过。来没来过谁知道呢?孟胡子说,要想吃旅游饭,在地名上咱也得随行就市,这叫文化提升"便拍了图发了朋友圈,顿时点赞纷纷”“便干脆统一回复了,说在宝水村小住"可得出第二点。故答案为:①宝水自然优美、物产丰富,百姓人情浓郁、朴实大方、热爱生活,传统习俗文化在此得以保存,这些都使小说呈现出中国传统的乡村特点。②宝水村百姓利用网络学习、穿手串卖钱、搞文化提升,开始重视发展乡村文旅产业,为乡土传统日常融入了新时代的生活秩序。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2024高三下·来宾月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材料一:

贞观五年,太宗谓侍臣曰:“忠臣烈士,何代无之,公等知隋朝谁为忠贞?”王珪曰:“有虎贲郎中独孤盛在江都宿卫,宇文化及起逆,盛惟一身,抗拒而死。"太宗曰:“屈突通为隋将,共国家战于潼关,闻京城陷,乃引兵东走。义兵追及于桃林,朕遣其家人往招慰,遽杀其奴。又遣其子往,乃云‘我蒙隋家驱使,已事两帝,今者吾死节之秋,汝旧于我家为父子,今则于我家为仇雠。'因射之,其子避走,所领士卒多溃散。通惟一身,向东南恸哭尽哀,曰:‘臣荷国恩,任当将帅,智力俱尽,致此败亡,非臣不竭诚于国。'言尽,追兵擒之。太上皇授其官,每托疾固辞。此之忠节,足堪嘉尚。”因敕所司,采访大业中直谏被诛者子孙闻奏。

(节选自《贞观政要》)

材料二:

屈突通,雍州长安人。义兵起,代王遣通进屯河东。既而义师济河,大破通将桑显和于饮马泉,通大惧,留鹰扬郎将尧君素守河东,将自武关趋蓝田以赴长安。军至潼关,为刘文静所遏,不得进,相持月余。通又令显和夜袭文静,显和军溃,悉虏其众,或说通归降,通泣曰:“吾蒙国重恩,历事两主,受人厚禄,安可逃难?有死而已!"每自摩其颈曰:“要当为国家受人一刀耳!”通闻京师平,乃留显和镇潼关,率兵东下,将趋洛阳。通适进路,而显和降于刘文静。遣副将窦琮、段志玄等率精骑与显和追之,遂擒通送于长安。高祖谓曰:“何相见晚耶?"通泣对曰:“通不能尽人臣之节,力屈而至,为本朝之辱,以愧相王。”高祖曰:“隋室忠臣也。"命释之,授兵部尚书,封蒋国公,仍为太宗行军元帅长史。

从平薛举时珍物山积诸将皆争取之通独无所犯。高祖闻而谓曰:“公清正奉国,著自终始,名下定不虚也。”寻以本官判陕东道行台仆射,复从太宗讨王世充。世充平,通功为第一,寻拜陕东大行台右仆射,镇于洛阳。数岁,征拜刑部尚书,通自以不习文法,固辞之,转工部尚书。贞观元年,授洛州都督,加左光禄大夫。明年,卒,年七十二。

(节选自《旧唐书·屈突通传》)

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从平薛举A时B珍物山C积D诸将皆争E取F之G通独H无所犯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朕,唐太宗的自称。秦以前,不论尊卑,皆自称朕,如《离骚》中“朕皇考曰伯庸"。

B.驱使,在文中意思是任用。与《孔雀东南飞》中“妾不堪驱使”的“驱使"意义不同。

C.将,在文中意为率领、带领。与贾谊《过秦论》中“将数百之众”的“将"意义相同。

D.寻,此处意为不久。与李密《陈情表》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的“寻"意义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太宗派屈突通的儿子去劝降,屈突通却对儿子说如今他们不是父子而是仇敌,并用箭射儿子,他的士卒们见此情况都溃散了。

B.屈突通被义兵追至桃林,只剩他一人。他向东南大声痛哭,认为自己担当统帅,用尽了全力,虽然战败了,但对国家是忠心的。

C.屈突通刚走,桑显和便投降了唐军。刘文静派副将窦琮、段志玄等率精锐骑兵和桑显和一同追赶屈突通,抓到后将他押到长安。

D.后来屈突通跟从太宗讨伐王世充。王世充被平定后,屈突通功居第一,不久被授官。几年后,自认不熟习文法,拒任刑部尚书。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太上皇授其官,每托疾固辞。此之忠节,足堪嘉尚。

②吾蒙国重恩,历事两主,受人厚禄,安可逃难?有死而已!

14.屈突通的谥号为‘忠’,其生平表现是否与该谥号相符?请结合以上两则材料陈述理由。

【答案】10.ADG

11.C

12.A

13.①太上皇授给他官职,他多次托病坚决推辞了。这种忠义操守,应该嘉奖推崇。

②我蒙受国家厚遇之恩,曾侍奉两位君主,接受别人的丰厚的俸禄,怎能在此危难之际逃走?只有以死相报罢了!

14.相符合,具体表现为①面对劝降,他断然拒绝,决意以死报国。②被擒后,面对高祖的慰劳,他痛哭自己未能尽节,令隋朝蒙羞。③清正奉国,不贪求名利。(意思对即可。)

【知识点】理解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翻译;断句;概括分析;筛选信息

【解析】【点评】(1)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文言文断句是翻译的另一种形式,如果不能翻译则采用文字标志断句和语法断句。一般来说名词代词常作主语或者宾语,因此出现名词或代词就在此前或后断句,还有就是出现的一些虚词,表示语气常句尾,可在此后断句,如果是发语词,常在句首,可在此前断句。

(2)本题考查学生对相关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能力。答题时要有一定的知识积累,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的含义和用法,仔细比对各个选项的说法,作出正确的选择。

(3)此题考查综合分析的能力。综合分析题,需要学生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对选项逐一排查,设误常常有时间与发生的事与原文不同,人和事不同,地和事不同,学生在这些方面要注意;在选项中也可考查某些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等文言现象。

(4)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5)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全文,对文意进行深入细致地了解,然后带着问题去原文中提炼相关信息,最后进行概括总结。

【附参考译文】

材料一:

贞观五年,太宗对侍臣们说:“忠义刚烈的臣子,哪一个朝代没有呢?你们知道隋朝谁是忠孝贞良的人?"王珪说:“还有虎贲郎中独孤盛在江都作卫士,当宇文化及起兵叛逆时,独孤盛一人,抗拒而死。”太宗说:“屈突通为隋将,在潼关作战,听说京城陷落,便领兵向东逃窜。当我们的军队追到桃林的时候,我派遣他的家人前去招安,他就杀掉他的家奴。后来我们又派遣他儿子去,他却说:‘我蒙受隋朝任用,已经侍奉两代帝,现在是我以死保全名节的时候,你我过去是父子关系,现在我们是仇敌。’于是拿箭射他儿子,他的儿子只好逃走了,最后他所带领的士兵全都逃走。只剩他一人,屈突通向东南方向大声痛哭着说:‘我承受国恩,担当统帅,智能与力量都用完了,导致今天的失败,不是我对国家不忠诚。’话刚说完,追赶的兵士就擒住了他。太上皇授给他官职,他多次托病坚决推辞了。这种忠义操守,应该嘉奖推崇。"于是下令有关部门,查访在(隋炀帝)大业年间因敢于直谏而被诛者的子孙,上奏朝廷。

材料二:

屈突通,雍州长安人。高祖(唐高祖李渊)起兵,代王派屈突通守河东,不久唐兵渡过了黄河,在饮马泉打败了屈突通的部将桑显和,屈突通很害怕,留下鹰扬郎将尧君素守河东,打算从武关到蓝田赶赴长安。但大军到潼关时,被刘文静阻止,不能前进,两军相持有一个多月。通又命令显和夜里袭击刘文静,显和兵败,(文静)俘虏了他的兵部,有人劝他投降,他哭着说:“我蒙受国家厚遇之恩,曾侍奉两位君主,接受别人的丰厚的俸禄,怎能在此危难之际逃走?只有以死相报罢了!”他常常自己摸着脖子说:“应当为了国家来挨别人一刀!"屈突通听说长安已被攻破,便命桑显和镇守潼关,自率主力向东,要去洛阳。屈突通刚走,桑显和便投降了唐军。刘文静派副将窦琮、段志玄等率精锐骑兵和显和一同追赶屈突通,于是擒获屈突通押送长安。高祖李渊道:“(咱们两个)怎会相见如此之晚呢?”屈突通哭道:“屈突通不能竭尽臣子的节义,力量用尽到了这一地步,成为本朝的羞辱呵,愧对辅佐大王。"皇帝说:“你是个隋朝的忠臣呵。”命令释放了他,并授他兵部尚书,封蒋国公,让他担任秦王李世民行军元帅长史。

屈突通后来随军出战平定薛举,当时薛举的珍宝像小山一样堆积,诸将都争相抢夺,只有屈突通一点也不掠取。唐高祖闻知此事后,说:“屈突通对朝廷如此清正,从头至尾都是如此,他的名声一定不是虚传的呵。"不久屈突通兼任陕东道行台仆射,跟从李世民讨伐王世充。王世充被平定后,通的功劳为第一,不久被授予陕东大行台右仆射,在洛阳镇守。几年后,征拜为刑部尚书,通自认为自己不熟习文法,所以坚持拒绝,转为工部尚书。贞观元年,授予洛州都督,加左光禄大夫。第二年死去,年七十二岁。

10.“薛举”作宾语,其后断开,A处断开;“时珍物山积"句意完整,前后断开,D处断开;“之”作“诸将"的宾语,G处断开。句意:屈突通后来随军出战平定薛举,当时薛举的珍宝像小山一样堆积,诸将都争相抢夺,只有屈突通一点也不掠取。故答案为:ADG。

11.C项“将"在文中意为“打算”,“将数百之众"的“将”意思是率领带领,两者意义不同。故答案为:C。

12.A“他的士卒们见此情况都溃散了"错误,于文无据,原文“因射之,其子避走,所领士卒多溃散"。故答案为:A。

13.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的能力。

(1)“每”,多次;“固”,坚决;“尚”,推崇;

(2)“蒙”,蒙受;“安”,怎能;“而已”,罢了。

故答案为:①太上皇授给他官职,他多次托病坚决推辞了。这种忠义操守,应该嘉奖推崇。

②我蒙受国家厚遇之恩,曾侍奉两位君主,接受别人的丰厚的俸禄,怎能在此危难之际逃走?只有以死相报罢了!

14.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材料二屈突通曾说“吾蒙国厚恩,事二主,安可逃难?独有死报尔”。面对劝降,他断然拒绝,决意以死报国;面对高祖的劝降他说到“通不能尽人臣之节,故至此,为本朝羞"被擒后,他痛哭自己未能尽节,令隋朝蒙羞;材料二还说到“判陕东道行台左仆射,从讨王世充。时通二子在洛,帝曰:‘今以东略属公如二子何?’通曰:‘畴昔陛下释俘累,加恩礼,以蒙更生,是时口与心警,以死许国。今日之行,正当先驱,二儿死自其分,终不以私害义’”。征讨王世充,尽管二子在洛阳,但他决心以死许国,绝不以私害义。故答案为:相符合,具体表现为①面对劝降,他断然拒绝,决意以死报国。②被擒后,面对高祖的慰劳,他痛哭自己未能尽节,令隋朝蒙羞。③清正奉国,不贪求名利。(意思对即可。)

(2024高三下·来宾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秋来

李贺

桐风惊心壮士苦,衰灯络纬①啼寒素。

谁看青简一编书,不遣花虫粉空蠹?

思牵今夜肠应直,雨冷香魂吊书客。

秋坟鬼唱鲍家②骨,恨血千年土中碧③!

【注释】①络纬:虫名,在秋季天气转凉时发出哀鸣,其声似纺线音。②鲍家:指南朝宋诗人鲍照。③恨血句:东周时苌弘忠而蒙冤被杀,传说其血三年化为碧玉。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用一个“苦"字给全诗定下了基调,选取了梧桐叶声、残灯照壁、络纬哀鸣等鲜明的意象画面,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特别敏感。

B.额联上句正面提问,下句反面补足,诗人感叹自己呕心沥血写下的诗篇被蠹虫蛀蚀成粉末,与首句的“苦”字相呼应。

C.诗歌上半篇采用由景入情的写法,下半篇则在牵肠情思的引发下,创造出了极具浪漫主义的以幻象写真情的独特境界。

D.诗歌写秋天来临时诗人的愁苦情怀,虚实相生,表现了诗人抑郁未伸的情怀。诗人在人世间找不到知音,只能在阴冥世界寻求,不亦悲乎!

16.李贺世称“诗鬼”,他的诗风可以用一个“奇”字来概括。请结合诗歌的后四句,简要分析李贺的这一诗风。

【答案】15.B

16.①用语新奇,如诗人用“肠直"形容愁思能把迂曲百结的肠牵直,不落俗套;②想象奇诡,不说生者对死者凭吊,却反过来说鬼魂前来凭吊他这个不幸的生者;③意境诡谲迷离,尾联写鬼魂歌唱鲍照的诗,遗恨像苌弘的碧血那样难以消释,营造出凄艳诡丽的氛围。

【知识点】语言风格类题目;古代诗歌鉴赏综合练习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答题时要全面理解诗歌,仔细比对各个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李贺流传后世的二百多首诗中,“鬼”诗有十多首。此诗写秋天来临时诗人的愁苦情怀,从其阴森料峭、鬼魅飘飘的风格来看,就是一首“鬼"诗。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风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题干涉及的部分,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这是一首著名的“鬼”诗,其实,诗所要表现的并不是“鬼”,而是抒情诗人的自我形象。

15.B.“诗人看着自己呕心沥血写下的诗篇被蠹虫蛀蚀成粉末”理解有误。颔联的意思是:自己呕心呖血写下的这些诗篇,又有谁来赏识而不让蠹虫白白地蛀蚀成粉末呢?故答案为:B。

16.本题考查学生对诗风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奇诡"指奇特,诡异。考生可以从用词、意象以及手法等方面进行分析。本诗的后四句“思牵今夜肠应直,雨冷香魂吊书客。秋坟鬼唱鲍家诗,恨血千年土中碧”的意思是这思想牵扯着,今晚我的肚肠也要愁直了,雨滴冷飕飕,像有古诗人的灵魂来慰吊。秋夜坟场上,诗鬼们诵读着鲍氏的诗句,他们的怨血在土中化作碧玉,千年难消。李贺被称为“诗鬼”,其对于外物的感受似乎与常人有异,比如本诗中,面对“秋来”这一正常而自然的季节更替现象,诗人的心情极其沉痛,用笔又极其诡谲多姿。习惯上以“肠回"肠断”表示悲痛欲绝的感情,李贺却自铸新词,采用“肠直"的说法,愁思萦绕心头,把纡曲百结的心肠牵直,形象地写出了诗人愁思的深重、强烈,可见他用语的新奇。以香魂吊客、鬼唱鲍诗、恨血化碧等诡异的幻象来抒写自己怀才不遇、郁抑不申的情怀。其次,从诗中可以感觉到,诗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在人世间找不到知音,便借“鬼”抒怀。诗中“雨冷香魂吊书客"秋坟鬼唱鲍家诗”都是写鬼凭吊人,凭吊这种事情,一般只是生者对死者做,他却反过来说鬼魂前来凭吊他这个不幸的生者,更是石破天惊的诗中奇笔。想象大胆、奇特,构造出云谲波诡、迷离惝恍的艺术境界。最后,作者在诗的后四句中,为读者营造了一个凄清幽冷的氛围,写鬼来凭吊自己,又说鬼在坟前吟唱鲍照的诗,给人以森然之感。故答案为:①用语新奇,如诗人用“肠直"形容愁思能把迂曲百结的肠牵直,不落俗套;②想象奇诡,不说生者对死者凭吊,却反过来说鬼魂前来凭吊他这个不幸的生者;③意境诡谲迷离,尾联写鬼魂歌唱鲍照的诗,遗恨像苌弘的碧血那样难以消释,营造出凄艳诡丽的氛围。

17.(2024高三下·来宾月考)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在《赤壁赋》中,化用《楚辞》“望美人兮未来,临风恍兮浩歌”之句,借美人抒发自己思而不得的惆怅之情的句子是“,___"。

(2)李白的《将进酒》中“___,___”两句,用乐观的口吻肯定人生、肯定自我,在貌似消极的表象中透露出渴望入世的积极的愿望。

(3)班级准备制作一期以“花朵"为主题的文化板报,小刚立刻想到了“花朵”在古诗文中多有体现,如:“,____________"。

【答案】(1)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2)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3)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知识点】理解性默写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默写易错的字词有:渺、材、巷。故答案为:(1)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2)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3)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名篇名句的默写的能力。对于上下句的识记性默写,难度不大,难在理解性默写。需要理解背诵篇目的内容,针对问题选对句子并默写正确。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2024高三下·来宾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2023年10月21日晚,第81届“雨果奖”获奖名单正式揭晓,中国科幻作家海漄的作品《时空画师》荣获最佳短中篇小说。“雨果奖"是世界科幻领域最著名和最重要的奖项之一,以“科幻杂志之父”雨果·根斯巴克的名字命名。10月18日至22日,世界科幻大会在成都举办,这是世界科幻大会首次来到中国,中文作品也在“雨果奖"的角逐中大放异彩。

《时空画师》以北宋名画《千里江山图》创作的(1)为主要内容,将历史、科幻与推理相结合,古今两条线索交织并行,书写了一段令人唏嘘的绘画往事。

历史与科幻,看似是一条线上往不同方向发展的两点,一个回到过去,一个前往未来。因为未来还未发生,可以有(2)的幻想;而过去早已尘埃落定,再去探究,也多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偶然事件共同造就的结果。但历史中仍有很多谜团,比如《时空画师》最重要的意象:王希孟所绘的《千里江山图》。根据画末题跋,王希孟作此画时年仅十八岁,一个少年为何有如此功力,而在此之后,他又为何“查无此人”,甚至在任何历史文献中都没有王希孟或者希孟的记载?以此疑点出发,海漄开始了对这位少年人生的想象。

《时空画师》不是海漄第一次书写历史科幻。在他的作品中,时常可以看到历史的影子,而中国古人奇异瑰丽的想象和现代科幻冒险故事令他着迷。将二者用“幻想"联系起来,寻找浩瀚如烟的历史事实与内容创作的交汇点,是海漄写作时追寻的一种乐趣。从历史典籍的(3)中看到纷繁复杂的鲜活故事,海漄用文字“复活”历史,在小说中营造出了如纪录片一般的真实感和惊奇感,为读者“还原"了另一种历史真相。

①站在领奖台上,②刘慈欣宣布自已获奖的消息,③海漄感到很不真实,④“在我还是孩子的时候,⑤我就在脑海中搭建了属于我个人的一个私人花园。在这个花园里面,科幻是其中最美丽的风景。现在我生活在大城市,需要面对每天的现实。但是我在下班的时候,在加班回家的路上,我会去仰望一下星空。”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20.下列句子中引号的使用方法和文中以“科幻杂志之父"雨果·根斯巴克的名字命名的引号用法一致的一项是()

A.海漄用文字“复活”历史,在小说中营造出了如纪录片一般的真实感和惊奇感。

B.一个少年为何有如此功力,而在此之后,他又为何“查无此人"。

C.“在我还是孩子的时候,……在加班回家的路上,我会去仰望一下星空。”

D.世界科幻大会在成都举办,中文作品也在“雨果奖"的角逐中大放异彩。

【答案】18.前因后果;天马行空;只言片语

19.第②句偷换主语,在“刘慈欣”前面加“听到"。第⑤句定语语序不当,“一个”放到“属于"前面。

20.D

【知识点】标点符号的使用;成语的使用;语序不当;结构混乱

【解析】【点评】(1)此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词语特别是成语运用是高考必考内容。考查着重点常常在使用不当的几个方面:望文生义、张冠李戴、褒贬失当、不合语境、弄错对象等。平常要多做题,注意量的积累;答题时要仔细辨析差异,切合语境选择。

(2)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首先应熟知病句的类型,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划分句子结构成分,先看主谓宾,再看定状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序不当等问题。如果结构上没有问题,可从逻辑意义上分析,看是否有表意不明、句意关系不当等问题。

(3)本题考查把握引号的作用的能力。引号的作用:表示直接引用;表示特定称谓;表示讽刺和否定;表示特殊含义;表示突出强调,引起注意。

18.此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处(1)指创作的整个过程,即起因和结果,填“前因后果”才合语境;(2)形容“幻想"不着边际,甚至有不切实际,故填“天马行空”更合语境;(3)指“历史典籍"中个别的词句和片段的话语,故写“只言片语”更合语境。故答案为:前因后果;天马行空;只言片语

19.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处第②句偷换主语,在“刘慈欣"前面加“听到”。第⑤句定语语序不当,“一个"放到“属于”前面。故答案为:第②句偷换主语,在“刘慈欣"前面加“听到”。第⑤句定语语序不当,“一个"放到“属于”前面。

20.本题考查把握引号的作用的能力。

D项和例句都是特定称谓。

A项表特殊含义。

B项表强调。

C项表直接引用。故答案为:D

(2024高三下·来宾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痛风是因人体内尿酸水平过高导致尿酸结晶沉积在关节内而引发的一种疾病,沉积的尿酸结晶会导致关节内和关节周围出现疼痛性炎症发作。尿酸是嘌呤在人体内代谢的产物,①,尿酸的产生和排泄不平衡,就会导致体内尿酸蓄积引发痛风,因此高尿酸,痛风患者要注意饮食禁忌。

判断一种食物是否适合高尿酸、痛风患者食用,②。高嘌呤食物,包括海鲜水产、动物内脏和高汤浓汤等,嘌呤含量大于150毫克/100克,不适合高尿酸、痛风患者;中嘌呤食物,包括四季豆、红豆、绿豆、菌藻类、畜禽肉等,嘌呤含量在100-150毫克/100克之间,在食用时就需要谨慎选择,一方面要考虑自己是否处于痛风发作期,另一方面要考虑③,例如吃了中嘌呤食物,最好避免同时大量饮酒,酒精性饮品会促进嘌呤分解,抑制肾小管对尿酸的排泄,提高体内尿酸水平;低嘌呤食物,如新鲜水果、淀粉类主食,牛奶和鸡蛋,嘌呤含量小于50毫克/100克,则应该成为高尿酸、痛风患者食谱中的主角。

21.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2.文中第二段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答案】21.示例:①如果人体摄入大量嘌呤;②主要考虑其嘌呤含量的高低;③其他食物对尿酸代谢的影响。

22.①分类别,条理清晰,层次分明地说明了高、中、低嘌呤食物的类型和特点;②举例子,列举吃中嘌呤食物后的事例,使说明更加通俗易懂;③列数字,准确客观地说明了食物嘌呤含量的大小,体现了说明文的准确性。

【知识点】论证方法的判断;语句补写

【解析】【点评】(1)此题考查学生补写句子的能力。首先要阅读全段,了解文段内容;其次标出句子,分清句间上下文的逻辑关系,确定句子的性质;接着注意关联词的暗示作用和含义;最后结合文体,根据字数要求,概括答案。

(2)本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掌握能力。常用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作引用,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列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先要辨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然后分别分析其作用。

21.此题考查学生补写句子的能力。

本题中,依据“尿酸的产生和排泄不平衡,就会导致体内尿酸蓄积引发痛风,因此高尿酸、痛风患者要注意饮食禁忌”,可知①处应填“如果人体摄人大量嘌呤”;依据“判断一种食物是否适合高尿酸、痛风患者食用”,可知②处应填“主要考虑其嘌呤含量的高低”;依据“例如吃了中嘌呤食物,最好避免同时大量饮酒,酒精性饮品会促进嘌呤分解,抑制肾小管对尿酸的排泄,提高体内尿酸水平;低嘌呤食物,如新鲜水果、淀粉类主食、牛奶和鸡蛋”,可知③处应填“其他食物对尿酸代谢的影响”。故答案为:示例:①如果人体摄入大量嘌呤;②主要考虑其嘌呤含量的高低;③其他食物对尿酸代谢的影响。

22.本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的掌握能力。

本题中,文中第二段使用了分类别、举例子、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结合文段分析其作用即可。故答案为:①分类别,条理清晰,层次分明地说明了高、中、低嘌呤食物的类型和特点;②举例子,列举吃中嘌呤食物后的事例,使说明更加通俗易懂;③列数字,准确客观地说明了食物嘌呤含量的大小,体现了说明文的准确性。

四、写作(60分)

23.(2024高三下·来宾月考)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货船运货返程时,会用石头来压船舱,以避免大幅度摇晃和翻船,这些石头被称为“压舱石"。石头运至目的地,宽石头横铺于街心,窄石头竖铺于两侧,成为铺路石,这可谓物尽其用。天长日久,铺路石被磨去棱角,变得光滑、厚润,古街道的路面就更加平坦。

材料中石头的经历,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生旦净末皆可扮,倾情演绎自精彩

让我做压舱石,我能千钧压舱抗风浪;让我做铺街石,我能卧身街面助人行;让我经受磨砺,我能厚德载物敛锋芒。生而为石,在每一个阶段,每一个位置,都能挖掘、贡献自己的作用,或凭沉重、或凭坚硬、或凭润滑。

河下古镇那一街的古石头,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在人生的不同阶段,需要扮演不同的角色,有追求的人,应不弃初心,在每一个角色中演绎不同的精彩。

人生漫长,世事变化,我们在一生之中,往往会面对不同的境遇,走向不同的位置,尤其是在当今这一个急剧变化的时代,一个人很难处一职而不变,执一业而终老。然而,位置有高低之分,职业有优劣之别,面对这样的现实,我们该如何自处?

有人顺风顺水时能意气风发、全力以赴,逆风而行时则垂头丧气、一蹶不振,这样的人,经不住人生中的风浪。像贾谊居庙堂之高,能摇笔上书惊天地,才气冲斗牛;然而一旦处江湖之远,则终日掩泣吊孤影,一蹶再不振。一代才子贾谊,竟然在自怨自艾中,郁郁而终,为人所惋惜,也为人所鄙薄:才有余而识不足。识不足,格局小,让他只能把视野局限于一隅,把自身价值捆系于一位,结果导致了自己的人生悲剧。居高位就沾沾自喜,处低位则自怨自艾,说明既没能建立真正的自我,又没有打开人生的格局,注定一生难成气候。

真正拥有强大自我的人,既相信自己的实力,又不被外物牵绊,有才,也有识。处在显要之位置,才华四溢,不让人失望;处在普通位置,亦能尽自己之所能,安位成事。苏辙就是这样的人,受赏识被重用,则能成辅国之器;外放为官,沦为下僚,也能成造福一方的良官循吏;沈从文就是这样的人,处在文坛的中心,就绣口锦心付诸笔端,闪耀于文坛;被限制自由,隐身于城楼做一名讲解员,则研究文物成为一名文物专家。为什么能做到这一点,因为他们有强大的自我意识,不管处于什么境地,都不忘实现自我价值的初心。他们的自我就像一汪清澈的水,因地形而成方圆狭阔,但都不改其清。

所以,面对这个充满变化的时代,我们应该像苏辙、沈从文那样,在人生的舞台上,演技在身,热情在心,给我主要角色,我就站在舞台的中央,展亮喉,舒长袖,不负所望;给我次要角色,我就跑好龙套,摇旗呐喊,应和助威,不懈怠颓丧;让我做观众,我就在台下慢慢欣赏,该鼓掌时鼓掌,不喝倒彩。

一颗丹心,多方准备,只要社会需要,生旦净末皆可演,要演就演得精彩。

【知识点】材料作文

【解析】【分析】

【题干分析】

材料主要介绍了古镇码头街道上的石头的“经历”。要理解其每个阶段的深刻含义。这些石头先是“压舱石”,作用重大。能够成为“压舱石”,说明这些石头有一定的重量,这启发我们要想成为有用之人,需要培养自己的能力,让自己有积淀。第二个阶段,这些石头由重要的“压舱石"变为铺在街道上的石头,也能发挥作用,让路面平坦一些。这启发我们要“物尽其用,人尽其才”。第三个阶段,在经历一番磨砺后,石头最后变得光滑、厚润,这样路面会更平坦,这启发我们成长需要经历一定的磨砺,人可因经历的丰富而变得圆融;也可以启发我们要持续努力,积累经验和知识,不断追求进步和完善。

综合来看,石头虽然位置、外形、角色有变化,但是本质并没有改变——不管被置于什么样的场景中,都能适应新场景,发挥自己的作用。这可以启发我们:不管经历了什么,追求实现自身价值的“本心"或者“初心”不可改变。

写作时,要扣住这些石头的“经历"展开思考。可以抓住石头的三段经历中的一段来写,比如根据第一段经历写要增强自身本领、增加自身分量,根据第二段经历写要物尽其用、人尽其才,根据第三段经历写要接受岁月的洗礼,和光同尘,持续进步。最好还是能把三个阶段的经历结合起来,辩证论证:在人生的不同阶段,个人所处的位置和所扮演的角色虽有不同,但都要尽力发挥自己的作用,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行文过程中,可以采取层进式结构展开分析:首先要充实自我,让自己富有才华和本领;然后还要能在各种境遇之中,都能因时因地而发挥自己的作用;在历经生活的考验后,还能顺时应物,不忤于世,收获圆融的人生,同时有益于世。

【立意提取】

1.厚重的人生离不开“积淀”。

2.物尽其用,人尽其才。

3.人的成长离不开一定的磨砺。

4.虽历经磨难,仍要保持“本心"。

5.持续努力,不断追求进步和完善。

【点评】本题考查哲理类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哲理性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过程,其实就是对我们思想素质和思维品质的考查的过程。注意先需要找关键词和关键句,探究关键词的比喻义或象征意义,化虚为实或化实为虚,再把握材料全局,确立几个关键词之间的必然联系,联系现实,准确立意。从这三步骤入手,才能拨得云开见月明,通过作文审题立意,探讨人生、生命、自然、社会。

1/1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语文3月联合模拟检测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2024高三下·来宾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

西方世界国家出于政治目的有意曲解中国形象,在国际舆论场上试图遮掩、弱化中国声音与话语。中国与西方国家处在不同文明的话语体系与文化逻辑之中,长期以来缺乏文化共识与对话基础。在跨文化传播中,随着交往范围的扩大化,由于传受双方的信息解码规范与所处语境并不相同,因此在国家交流的过程中存在自说自话的现实情况。加之中华文明对外部世界而言自带神秘光环,根据爱德华·霍尔的高低语境文化理论,具有数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华文明本就身处高语境文化范畴,信息存在于物质环境之中且内化在个人社会共识之内,而非简单附着于文字表面,“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典型叙事风格给外部世界理解中国文化和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带来不少挑战。在国际传播实践过程中,由于传统和文化的历史惯性,我国的外宣思路带有较强的内宣风格,对“内外有别"重视不足。为了让国际社会能够理解内嵌的中国传统文化,文化输出的内容通常简化为简单的审美符号而非观念符号,并通过典型的传统中国元素不断加强“自我东方化”的刻板印象,也让国外受众形成对中国文化的单一且流于表面的印象,导致传播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在当今国际传播体系中,要在“西强我弱"的现实格局中传播好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仍需不懈努力。

国际交流不仅仅依靠新闻媒体机构,更多的是通过全球性的社交平台寻求更广泛的公众参与。游戏作为“娱乐”“竞技"的一支,代表着一种无关盈利的休闲活动,自然与具有强目的性的新闻、宣传片等形成了鲜明对比。斯蒂芬森在传播游戏理论中,对游戏给予玩家的主体性感受给予了肯定。他认为,游戏这种行为体验虽然比较浅层,面临较少发生在现实世界中的道德约束和价值选择,但强调了个体进行自我取悦的过程,这种愉悦的体验较少受到社会现实的干扰,个体通过相同的娱乐偏好以游戏为中介,形成了纯粹的游戏文化群体。

鉴于游戏的这一特质,我国走向海外的几款游戏也在一定程度上承载了弘扬中华文化的任务。《万国觉醒》将游戏设定在一个架空的战场,玩家可以通过选择不同军队进行战争,缔造文明,这种设定不仅给予各国玩家文化归属感,也给了他们了解其他国家文明的机会。《原神》以世界文明为背景,架构了七大国度的“提特瓦”大陆,为海内外玩家理解中国语境下的不同文化提供了共享的场景基础。想要理解高语境文化内容,需要观念和行为的长期积累,但同一游戏语境在短时期内为玩家提供了一定程度上的文化理解基础,减少高低文化语境产生的文化折扣,促进了不同文化背景下个体间的分享、参与和体验,有助于国际传播的双向互动。

因此,游戏这种传播模式在满足休闲放松的娱乐过程中,将文明故事“去意识形态化”,而且以玩家为中心、共享游戏文化的特征,与如今国际传播策略由“传者中心”到“受者中心"的转向不谋而合。改革开放至今,国家对外宣传策略已经从“向世界说明中国”到“讲好中国故事”,再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游戏传播这种行为弥补了单向对外传播的说明性框架的弊端。这种个体的游戏自主行为,扩大了多元主体沉浸式的场景参与,打破他国叙事下的刻板印象,与其他传播媒介实现优势互补,开拓新的话语场域,促进了国际传播的多通路发展。

在出海的过程中,游戏中的文化努力也经历了由简单的符号拿来主义,走向深度文明交流的过程。对文化符号的化用是游戏产业进行在地化的常用策略,玩家借由游戏文化场域中从现实取材的虚拟风景、节日活动,沉浸式参与各种文明,在娱乐休闲中找到自我文明归属感,而且能够体验文明差异带来的火花碰撞。例如,在日本文化语境下的中国游戏设计,取材于《源氏物语》,更能体现物哀思想下的日式美学。

对不同文化纵深度的挖掘建构,不仅使得玩家看到了中国对于他国文化的尊重,其内嵌的中国精神的叙事也客观呈现了自身文化语境下的他国文化解读,展现了中华文明和而不同的文明交流观。如在中国游戏制作中,以西欧为背景追求自由的价值观念,蕴含了道家“无为而治"的社会责任感,这些润物无声的价值解读也正是中国文化与中国故事的精神内核。用世界元素讲中国故事,不仅要坚持平等性、多样性、开放性的态度,对世界元素给予还原与尊重,同时要以包容性、对话性为基本原则,依托中华文明,表达中国态度。

国家对这种以游戏为载体进行文化出海模式的支持,也是对游戏产品助力中西方文明交流互鉴的认可。中国游戏作为世界范围内新的中国文化符号,用更具叙事深度的文化内核,在尊重世界各国本土文化的基础上,真正深入地了解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达到由形及意的文化叙事,实现文化共情,深化不同文明间的交流互鉴。

用世界文化元素讲述中国故事与中国精神,不仅避免了用中国元素讲中国故事可能带来的视觉上的文化冲击,同时也能与国际传播的文化共情转向相互呼应。以游戏故事情节为叙事背景,以人类共通情感为价值起点,构建开放交流的意义空间,有助于引起对话沟通与情感共振,倡导和而不同、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文明互鉴观,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立。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可见在构建国际话语体系的进程中,诉诸共通情感、促进文化共情、运用世界元素,是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的重要方向。

(林升栋、李丹瑶《用世界元素讲好中国故事》,《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年5月5日)

材料二:

习近平:展形象,就是要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

当今世界,中国对世界的影响之深远、世界对中国的关注之高前所未有,软实力成为影响我国国际地位提升的重要因素。讲好中国故事,讲好中国式现代化的故事,围绕中国式现代化进行话语阐释和叙事传播,既是我们全社会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也是我们扩大中华文化影响力,促进人类文明交流互鉴的现实要求,更是我们打破西方话语霸权推动形成客观公正积极健康的全球舆论生态的必然选择。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央广网》2023年2月19日)

1.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中华文明本就身处高语境文化范畴,对外部世界而言自带神秘光环,以致在国家交流过程中出现自说自话的现实情况。

B.游戏代表着一种无关盈利的休闲活动,自然与目的性强的新闻、宣传片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斯蒂芬森对此给予肯定。

C.在出海的过程中,中国游戏中的文化努力体现在对不同文化纵深度的挖掘建构,使玩家们看到中国对他国文化的尊重。

D.用世界文化元素讲述中国故事与中国精神,避免了用中国元素讲中国故事带来的视觉上的冲击,已得到了国家的支持。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和材料二都提到了“讲好中国故事"是为了展现中国美好的形象,扩大中华文化影响力。

B.材料一以《原神》为例,是为了说明轻松愉悦的游戏语境能减少高低文化语境产生的文化折扣。

C.材料一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引用等论证方法,从多方面阐述“用世界元素讲好中国故事”。

D.材料二用习近平关于“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形象"的论述有助于我们打破西方话语霸权。

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A.浙江卫视综艺栏目《奔跑吧,兄弟》购买韩国某综艺节目版权,仿照其节目形式,在中国制作播出,成为我国综艺节目中的现象级爆款。

B.1963—2023年,我国累计向76个国家和地区派遣了医疗队员3万余人,培养了大批当地医疗护理人员,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C.迪士尼买下电视剧《人世间》的海外发行权。希望通过该剧超越时代、民族、文化的“爱的伦理"的展现,获得海外观众的共情与共鸣。

D.在“一带一路”框架下,中国已经在全球19个国家开设25家鲁班工坊,在农业,新能源、卫生健康等领域启动53家联合实验室建设。

4.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谈到了“讲好中国故事”,二者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5.中国文化对外传输为何效果不佳?请结合材料一简要概括。

(2024高三下·来宾月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宝水(节选)

乔叶

出门再看,余晖已尽。周围的山林已经有深深浅浅浓浓淡淡的靛蓝。没有路灯,只有家家户户露出的微光,映衬出暖调暮色。也不敢走远,便又到了村委会门口,这块地方并不宽展,此时却有了些空旷意味。

在老槐树下看了好一会儿。我爬的最早的树就是槐树,自家院子里就有一棵。爬它只在五月,因上面有槐花。“槐花香,好嘴尝。”奶奶一说这话,就预兆着她想要开始蒸槐花了。①常常等不及她老人家慢工出细活,我只管三下两下蹿爬到树上,用手捋着槐花,一把一把地吃。柔嫩的花瓣就被我这么粗粗糙糙地吞到了肚子里。槐花的香并不顺溜,刚入口时是轻微的涩,然后才会泛起淡淡的甜。这甜是个慢性子,来得不烈,走得不急,我从树上下来好一会儿,用舌尖儿舔一圈儿唇,还有余味儿。

张开胳膊趴到槐树上,真粗。树皮微凉。一疙瘩一疙瘩的凸起,像脚蹬子引诱着我往上爬,小时候的我爬树是把好手。现在还能爬吗?有多少年都没有爬过了,这老胳膊老腿。

鞋是耐克跑鞋,轻便,防滑。左右看看,没一个人影儿。我抬起左脚,搭上一个树疙瘩,往上提劲儿,再把右脚搭上另一个树疙瘩,两手一高一低抱住树,涌动身体,一下,一下,终于够住了最低的枝丫,再提一把大劲儿,上到树上。

稍微高了这么一点儿,看到眼里的景致也没什么不一样。不一样的是我。谁能想到我会在这夜里爬到这棵树上呢。我想着另外一个人,他远远地看见这树,看见夜色中树杈上黑黑的蠕动的一团,他会以为这是什么?

漆桃花这几天开得正好。其实就是野桃花,宝水人却叫它漆桃花。它的粉是极淡的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