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中东战争_第1页
第二次中东战争_第2页
第二次中东战争_第3页
第二次中东战争_第4页
第二次中东战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次中东战争战争1

“中东”是指地中海东部与南部区域,从地中海东部到波斯湾的大片地区,“中东”地理上也是非洲东北部与亚洲大陆西南部的地区。“中东”不属于正式的地理术语。中东地区的气候类型主要有热带沙漠气候、地中海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其中热带沙漠气候分布最广。中东中东2

中东大部分为西亚,但不包括西亚的阿富汗,包括地处外高加索的格鲁吉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非洲国家的埃及以及土耳其的欧洲部分也都属于中东。中东是两洋三洲五海之地,其处在联系亚欧非三大洲,沟通大西洋和印度洋的枢纽地位。其三洲具体指亚欧非三大洲,五海具体指里海,黑海,地中海,红海,阿拉伯海。位于“五海三洲”之地的中东,是沟通大西洋和印度洋、连接西方和东方的要道,也是欧洲经北非到西亚的枢纽和咽喉。中东在世界政治、经济和军事上的重要地位,使其成为世界历史上列强逐鹿、兵家必争之地。中东战略地位中东战略地位3中东问题的历史渊源

3000年前,几乎在周武王灭商建立周王朝的同时,亚细亚大陆的西边(即现在的巴勒斯坦),也诞生了一个新兴的希伯来王国,这是以色列——犹太王国的前身。几百年后,又诞生了一个强大的罗马帝国,它侵入耶路撒冷,占领了巴勒斯坦。犹太人在多次武装起义失败后,被罗马人驱逐出境,失去了自己的国土与家园。然而,犹太人并未屈服。他们流浪到世界各地,坚持着自己的信仰,保持着自己的文化,形成一个独特的、没有自己的土地与国家的民族。也正是因为犹太人这种对信仰的执着,使他们的命运变得如此悲惨……1896年,赫茨尔在《犹太国,现代解决犹太人问题的一种尝试》一书中说:“犹太人问题既不是社会问题,也不是宗教问题,而是一个民族问题。解决犹太人问题的根本是建立一个犹太人自治的国家。”这就在犹太人心中燃起了“犹太复国主义”的烈火。最后,犹太人决定将复国基地设在巴勒斯坦,使它变为具有历史意义的、名正言顺的“复国”。犹太人对“复国”的这种坚持,也就导致了中东地区的冲突不断了。4

中东战争(MiddleEast,Warsof)

所谓“中东战争”是指1948~1982年间,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在中东地区进行的大规模战争,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持续时间最长的战争。

中东战争5

第二次中东战争亦称英法以侵埃战争或苏伊士运河战争、苏伊士运河危机、西奈战役或卡代什行动。英法为夺得苏伊士运河的控制权,与以色列联合,于1956年10月29日,对埃及发动了突然袭击,这就是第二次中东战争。埃及军民坚决抵抗侵略者,尤其在保卫塞得港战斗中,充分发动和武装群众,军民联合,英勇作战,并利用美、苏和英、法之间的矛盾,在全世界人民声援下,英、法、以于6日深夜被迫同意停火和撤军。第二次中东战争61956年7月26日,埃及政府宣布将苏伊士运河公司收归国有,公司全部财产移交埃及政府。英法为取得得苏伊士运河的控制权,与以色列联合,于1956年10月29日,对埃及发动了突然袭击,这就是第二次中东战争,又称苏伊士运河战争,苏伊士运河危机、西奈战役或卡代什行动。

战争结果是埃及获胜,英法以战败战争简介7

苏伊士运河危机苏伊士运河它是埃及境内一条国际通航运河,它沟通了地中海和红海,缩短了欧亚两洲的航程,是沟通欧、亚、非三洲的要道,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埃及的民族解放运动有了较大的发展,使得英法失去了苏伊士运河的控制权。

英法为了再次控制苏伊士运河,决定采取武力解决问题。为解决兵力不足的问题,法国首先提出邀请以色列加入,战争一触即发。

战争背景8战争形势图9

地点:西奈半岛、苏伊士运河时间:1956年10月29日至11月6日结果:以色列和英法撤退,以色列取得蒂朗海峡通行权交战各方:埃及

以色列

英国

法国

伤亡情况:埃及1600人

以、英、法200人

相关人物:纳赛尔相关事件:苏伊士运河危机战争、战役10

开战前,以军共有军队10万人、坦克400辆、火炮150门、作战飞机155架。埃及总兵力约15万人、坦克530辆、火炮500门、作战飞机255架,但仅100余架能完成作战任务。当时,许多飞行员和坦克手还在苏联受训,多数先进和重型装备不能在实战中发挥作用。况且,埃及的防御重点是尼罗河三角洲及运河地区,所以,在西奈半岛仅有3万人左右。双方兵力双方兵力11埃及与以色列交战米特拉山口战斗

1956年10月29日下午5时,沙龙上校指挥的以军首先在米特拉山口空降了500余人和部分武器装备,随后拉开了战争序幕。结果双方激战至黄昏,以军才占领谷地东部

阿布奥格拉战斗

以军为实现“中间突破”战术,威胁西奈北部埃军主力,配合202伞兵旅在南线的进攻,决定以第38特遣部队突击阿布奥格拉。埃军在阿布奥格马的前方鲁阿法水坝等地有坚固据点,形成了完整的防卫体系。结果阿布奥格拉落入以军之手。战争过程12

埃及与英法联军交战英法空袭埃及和埃军撤出西奈正当埃及军队在西奈抵挡以军,大批埃军由运河开进西奈并准备大规模反击的时候。10月30日下午6时,英法两国借口保护运河航运,向埃及发出“最后通牒”,要求埃以双方停火,并允许英法军队进驻运河区,否则派兵干涉。5日,埃军在多面夹击、孤军奋战的情况下,丧失阵地。埃及军队这种不顾后路的打法,使得军队主力得以后撤。但此时,埃军主力已全部撤出西奈半亚喀巴湾岛,从而保存了有生力量。

埃军同英法军队在运河区的战斗埃军同英法军队的战斗主要在塞得港进行埃及军民奋起保卫塞得港。英法第一批伞兵着陆后,埃及当局通过设在各重要地点的广播,迅速告诉居民敌军降落的地点,群众立即集合起来,协助守军消灭敌人。使英法军队始终没能完全占领塞得港,先头部队只进到塞得港以南27公里的卡卜。英法的行为受到国际社会的谴责,接受联合国停火决议后,于1956年11月6日宣布停火。12月,英法军队全部撤出埃及。1957年3月,以军也撤出埃及。1314英法和以色列的行为受到国际社会的强烈谴责。苏联宣誓:如英法不停火,苏将对英实施核攻击。美国为把英法势力挤出运河区,命令全球美军进入戒备状态,威胁英法。在埃及军民坚决反抗和国际社会强大舆论压力下,英、法被迫在11月7日宣布停火,11月22日撤出全部军队。在埃及应允以色列有蒂朗海峡水面航行和空中飞行权后,以色列军队于1957年3月从西奈撤出全部军队,所遗有争议的加沙地带和亚喀巴湾沿岸地区由“联合国军”暂时管理。战争结束15在整个战争过程中,英法对埃及的轰炸持续6天,地面战斗40余小时,伤亡300—400人,损失飞机50余架;以色列伤亡约1000人。埃及方面死亡1000多人,伤2万多人,损失飞机200架,五大城市遭到严重破坏。1.2万幢住宅毁于战火。以色列虽撤离西奈半岛,但解除了埃及对蒂朗海峡的封锁,亚喀巴湾的航行不再受阻。战争结果16解决中东问题地的前提

1.当事国的领导人需要调整历史、民族、宗教和政治传统方面的固有思维,需要面对现实的勇气和面向未来的胸怀,需要权衡眼前利弊和长远得失,需要平衡民族、国家利益和地区整体和平与发展的关系,需要高度一致的政治决断力。2.另外,国际社会需要加大斡旋和推动力度,并给予扎扎实实的全方位的支持和担待。17苏伊士运河危机不但导致了一个政府的垮台,英法两国在全球的庞大帝国加速瓦解。此外,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成为真正主宰中东乃至全世界的力量.对法国的戴高乐来说,美国并不是一个可靠的盟友,只有拉拢欧洲其他国家才可能与美国和苏联抗衡,制造第三股平衡力量。此外苏联的核攻击威胁也让法国下定决心,必须研发自己的核武器。对埃及的纳塞尔来说,虽然埃及在军事战略上彻底失败了,但在政治上却获得胜利,埃及成为阿拉伯世界对抗以色列的主要力量,并是泛阿拉伯民族主义的根据地。战争影响18战争带来的危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