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潍坊市5月高二统一考试历史试题_第1页
山东省潍坊市5月高二统一考试历史试题_第2页
山东省潍坊市5月高二统一考试历史试题_第3页
山东省潍坊市5月高二统一考试历史试题_第4页
山东省潍坊市5月高二统一考试历史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剧)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4页,第Ⅱ卷5至8页。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据文献记载,西周分封建国,往往赐予相应的爵位。《春秋》将周的诸侯分成公、侯、伯、子、男五等。这说明西周A.诸侯国有明显等级区别B.开创家国一体统治模式C.爵位等级定以血缘亲疏D.国家权力实现高度集中2.“考秦之制,丞相与守掌民事,太尉与尉掌军事,而御史与监,则纠察此治民治军之官者也。后世官制,变化繁賾,而其原理,不能出于治民,治军、监察官吏三者之外。”这反映了秦朝A.构建起隶属于丞相的监察体系B.形成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C.完成了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过渡D.奠定了后世王朝官制基木原则3.唐代制度规定,凡属皇帝命令,必须经政事堂会议正式决议通过,加盖“中书门下之印”后方可颁布施行。凡未加盖此印,未经政事堂决议副署,由皇帝直接发出的命令在当时被认为是违制的,不被下属机关承认。这反映了A.三省分权导致行政效率低下B.政事堂会议决断军国大政C.专制皇权受到一定程度制约D.三省长官不参与政事议决4.下表是1262年元朝中书省的官史任职情况。这说明元朝左、右丞相平章政事左、右丞参知政事不花(蒙)忽鲁不花(蒙)史天泽(汉)耶律铸(契丹)塔察儿(蒙)王文统(汉)赛典赤(回回)廉希宪(汉)粘合南合(女真)阔阔(蒙)张文谦(汉)张启元(汉)商挺(汉)杨果(汉)A.汉族地主是重要统治基础B.民族关系平等友好C.中枢权力由汉族官僚把控D.中央地方分权制衡5.在斯巴达,任何一个“王”出征的时候,都有两个行使同法权的监察官跟随着他,监视他的行路并有权对其进行刑事审判。在雅典高级官吏从选任到离职都必须接受严格的审查。这表明古希腊A.由监察官代表平民参与国政

B.重视对统治阶层权力的监察C.构建了轮番而治的政治体制

D.实现了吏治清明的民主政治6.为增加提供税收与服役的居民数量(在罗马军队中只有完整的公民能够服役),公元212年罗马皇帝卡拉卡拉颁布法令,宣布所有罗马帝国自由出身的男人将被给予完整的罗马公民权,同样地,所有帝国自由出身的女人拥有与罗马女人相同的权利。该法令表明A.罗马法业已完善成熟

B.帝国商品经济快速发展C.公民权享有范围扩大

D.男女平等原则得以确立7.17世纪末至19世纪末,英国相继颁布《权利法案》(1689年)、《王位继承法》(1701年),《议会改革法案》(1832年)、《人民代表制法》(1884年)、《重新分配议席法》(1885年)。这反映了英国近代政治发展的特点是A.责任内阁制不断发展与完善

B.政治权力中心逐渐实现转移C.运用立法手段推进民主进程

D.始终受工业革命进程的推动8.美国制完会议就众议院议员席位分配问题曾出现三个建设方案:方案一,(马里兰州)将奴隶也算入州人口数;方案二(密歇根州)只将自由人算入州人口基数;最终方案,奴隶按五分之三的比例加入州人口基数。最终方案的形成过程说明了A.妥协是现代政治的重要策略

B.分权是共和制度的关键措施C.国会是代议政体的权力中枢

D.奴隶是民主选举的重要力量9.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产阶级代议制在欧洲大陆得到发展,法国建立了共和制的法兰西第三共和国,而德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的帝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德意志帝国国会的立法必须获得联邦议会的多数同意B.德意志帝国联邦议会由直接选举产生C.法国总统任命内阁需经参议院同意D.法国众议院由间接选举产生10.1842年《南京条约》规定: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缴关税由中英双方协定;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进一步明确规定:关税按货价计算,每百两仅征银两五钱;1861年清政府领布《通商各口统共章程》,规定各国商人与英高享有同等关税特权。这表明中国A.关税主权遭到了严重破坏国B.完全沦为半殖民地社会C.清政府主动开放进程加快D.取得关税“最惠国待遇”11.1859年,洪仁玕受命总理朝政,提出了一系列主张:对于“世道人心”关系甚大的事务,应“立法以为准”;设书信馆以通各省郡县市镇公文,设新闻馆以收民心公议;实行官员匿名投票选举,实现“权归于一”。其主要目的是A否定纳常名教B.振兴太平天国C.实行君主立宪D.发展资本主义12.1998年,戊戌变法允许官民上书言事;1906年,清政府宣布《预备仿行宪政》;1908年,清廷开始筹办地方咨议局、中央资政院,以选举民意代表、“博采群言”并发挥其“舆论总汇”的功能。这表明清政府A.利用舆论加强监督

B.扩大普选权的范围C.全面改革科举制度

D.调整政治参与方式13.《尚书》中说:“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孔子主张“因民之利面利之”,孟子主张“民为贵,君为轻”,有子认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这反映了先秦儒家A.主张以人为本

B.强调君民共治C.调塑贤人治国

D.提倡礼法并能14.魏晋南北朝时期,统治者“引礼入律”;《北魏律》则规定:“诸犯死罪,若祖父母、父母年七十以上,无成人子孙,旁无其亲者”,可改判流放并施以鞭笞之刑,以“留养其亲”;隋唐更将“不孝”列为十恶重罪之一,此项规定一直延续至晚清。这表明A.伦理规范制约了法制化进程

B.儒家人伦纲常的法律化C.法外特权思想披上儒学外衣

D.礼法并用彰显人文关怀15.宋代理学家们一方面借鉴佛教和道教在哲学本体论方面的成果,主张“理”是宇宙万物的本源;一方面在传统儒学中寻找能够利用的因素,提出了许多富有特色的儒学概念,并给予系统的哲学论证。这说明宋代理学A.改造儒学的天命思想

B.弘扬关怀现实的传统C.重视儒学思想思辨化

D.遏制人们的自然欲求16.汤显祖的作品强调“情”字,曾在《牡丹亭题词》中说:“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情深,生而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这说明他A.崇尚阳明心学

B.

喇讽丑墨世风C.提倡精神自由

D.追求现世功利17.苏格拉底主张:“不论是真理的持有者,还是美德的富有者,最后却必须是法律的服从者。”柏拉图认为:“人们必须为他们自己制定法律并在生活中遵循它们,否则,它们会无异于最野蛮的野兽。”这说明两人都A.崇尚知识美德

B.

重视道德规范C.尊崇法律权威

D.追求政治民主18.莎士比亚把新兴市民阶层的喜怒哀乐和他们的故事搬上舞台,通过对人的尊严、价值和力量的热情讴歌,确立了以人为中心的价值观念,其作品在17世纪陆续传入德、法、意、俄和北欧诸国……形成全球范围的西方戏剧文化圈。这说明莎士比亚戏剧A.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实际需求

B.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的深入发展C.加强了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与交流

D.折射出英国富强稳定的社会现实19.17世纪下半叶,法国启蒙思想家培尔断定中国人无神论最彻底,并试图以此为例,证明“由清一色的无神论者所组成的社会是可能存在的”,认为一个健全的社会不一定需要宗教的维系。这说明他A.认为中华帝国政治制度无与伦比

B.借用中国传统文化表达自身诉求C.肯定宗教改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D.主张加强东西方无神论比较研究20.18、19世纪之交,欧洲的机床技师之间曾经广泛存在着雇员一一雇主关系,其成员彼此之间互相传授行业秘密,经验因之不断积累,创造性思想亦由此得到激发。这一现象A.说明近代科学研究方法形成

B.催生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C.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技术基础

D.激发了自由主义经济思想21.19世纪70年代,京师同文馆刊印《俄国史略》和《各国史略》作为历史教材;18981901年,江南制造总局翻译馆则相继组织刊印《法国新志》《俄国新志》《万国史》《欧罗巴史》等作为历史教材。这反映出当时中国A.洋务运动方兴未艾

B.民主思想广泛传播C.历史教育的近代化

D.文化教育奴化严重22.胡适提倡“人生最神圣的责任是努力思想得好”,即不依傍、不育从。1919年,他进一步提出,国民意识中当包含一个新态度,就是具有鲜明的实用主义色彩的“评判的评判”。这反映了他主张A摒弃传统儒家学说

B.继承发扬经世致用思想C.培育独立理性精神

D.开展平民化的文学革命23.1912年,孙中山在《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言书》说:“国家之本,在於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回,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这体现了孙中山A.重申“排满驱胡”革命誓言

B.反对帝国主义的政治立场C.宣示民族革命目标业已达成

D.实现民族统的政治追求24.在谈到文革时期科技成就时,一位老工程师回忆到:不管是什么样的研究机构,无论是他们花了多少心血得出的最新成果,只要持一纸介绍信到,他们所有的最新成果都会无条件地呈现给你,没有一丝一毫的保留,这在任何国家都做不到。这说明文革时期的科研优势是A.全国技术力量的无成本合作

B.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的利用C.科技文化工作受创广乏尊重

D.左倾思潮没有影响科技领域25.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提出改革劳动人事制度,各单位招工必须首先从各种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中择优录取……充分发拥现有中等专业学校和技工学校的潜力,扩大招生,并有计划地将一批普通高中改为职业高中。这主要是为了A.配合九年义务教育的实施

B.适应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需求C.推进教育形式现代化进程

D.全面落实“科教兴国”战略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6题12分,第27题14分,第28题12分,第29题12分,共50分。26.美国《1787年宪法》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都是在本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颁布的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但结局却大不相同。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中华民国以参议院、

临时大总統、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之”“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法院以临时大总统及司法总长分别任命之法官组织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3月)材料二在各省代表联合会时期(修订《临时政府组织大纲》,此为《临时约法》的前身),宋教仁曾主张内阁制,因有人怀疑宋教仁想当内阁总理加以反对,终采总统制。《临时约法》为防袁世凯专权与异心,又采内阁制,使民初的法制成为所谓的“对人立法”。这种因人定法、法随人变,虽然用意在维护革命成果,但是对待宪法的工具主义态度无疑降低了宪法的地位和作用,深刻反映了当时人们的宪法精神薄弱至极。——摘编自杨阳主编《中国政治制度史纲要》(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美国1787年宪法在国家组织原则上的异同,并说明两部宪法担负的相同历史使命。(6分)(2)结合材料二,根据所学知识分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被迅速遗弃的社会原因。(6分)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与明朝相比,清朝官学种类增多,分布范围扩大,但由于科举考试题目由《四书》《五经》里出,所以《四书》《五经》成为生徒学习的必修课,律学、书学,算学等科目的教学也要适应科举的要求。又如,考试文体为八股文,学校就注重训练、教授如何写好八股文,而忽略了其他科目的学习。学子很少涉及其他方面尤其是自然科学的学习,而儒家经典免不了带有迂腐之气,大大影响了学子创造性的发挥。——摘编自《明清科举制度与学校教育研究》材料二文艺复兴和期,各类学校是人文主义者反封建教会的斗争阵地,教育以现实人文学科为主要内容,重视个人自由、个性解放、重视尊重人的价值和尊严以及焕发人的智慧和才华,面向大自然和现实社会。他们学习的科目很广泛,涉及小说诗歌、绘画雕刻、天文地理、政治历史、新哲学等学科。这些学科使学生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学校首先注意的是古典文化和自然科学的研究,基本上排除了神学。——摘自《世界全史百卷本》(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中西教育的不同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原因。(10分)(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西不同教育各自产生的影响。(4分)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

德国的教育家、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曾说过:“人类自我精神的每一次升华,都是与古典优秀文化相接触的过程,人类古典优秀文化就像大海边连镇船只的缆绳,如果没有缆绳,船只将在海上漫无目的地漂泊。同样,如果我们同古典优秀文化失去了联系,人类也将漫无目的地前行。”——摘自上海译文出版社《时代精神状况》围绕材料,结合14世纪以来世界历史和中国近代史的相关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西晋末,北方人民大量南流,东晋建立后,政府设立了许多侨州、侨郡、侨县予以安置。他们只在这种侨立的地方机构登记,称为侨人。侨人的户籍称为白籍,不算正式户籍,入白籍者不负担国家调役。侨人虽在侨县登记户籍,却不住在侨县寄治的地方。侨州和它所属的郡县也不是都在一处,有的相距很远,管理极为不便。流民南下之初,多数还想重返故里,所以莫不各树邦邑,思复旧井。但北伐多次失散,重返绝望,居处既久,人安其业。他们与土著百姓生法无异而负担不同,容易引起侨旧矛盾。而且许多江南农民也逃亡而变成豪强私附。东晋政权在江南站稳脚跟之后,便实行了土断政策。土断政策的中心内容是整理户籍,居民不分侨旧,一律在所居郡县编入正式户籍,取消对侨人的优待。重新划定郡县疆界,并调整隶属关系,使州郡与所属郡县不至于相互隔越。与此同时,清查隐匿漏户,把逃亡农民和由豪强隐占的私属搜括出来,充作政府的赋役对象。——摘编自百度百料《东晋上断》(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根括东晋实行上断政策的原因。(6分)(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土断政策的作用。(6分)

2018.5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1.A

2.D

3.C

4.A

5.B

6.C

7.C

8.A

9.A10.A11.B

12.D13.B

14.B

15.C

16.C

17.C18.A19.B

20.C

21.C

22.C23.D24.A

25.B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6题12分,第27题14分,第28题12分,第29题12分,共50分。26.(12分)(1)组织原则:异:《临时约法》(责任)内阁制,美国1787年宪法总统制。同:分权制衡(或三权分立)、共和制。历史使命:实现国家政治上的统一;建立资产阶级共和政体。(6分)(2)社会原因:资本主义经济基础薄弱,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小。政治软弱;军阀弄权,社会动荡不安;专制思想根深蒂固,教育不普及,民权思想薄弱;宪法意识、宪法信仰淡薄。(答出三点即可,6分)27.(14分)(1)特点:中国:官府控制;教学内容单一;以儒家经典为主;教育与科举考试紧密结合;方法刻板单一。西方:科目涉及广泛;以现实人文学科为主;注重人性的培养。原因:中国:政治专制;理学占据思想统治地位;科举制度的推动。西方:商品经济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的壮大;文艺复兴运动的推动;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10分)(2)影响:中国:钳制了人们的思想;加强政治专制;有利于儒家经典的传承;不利于科技的进步发展。欧洲:推动了思想解放;促进了人文主义思想发展;为近代自然科学和各种学术的发展扫除了思想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