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高一下学期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3_第1页
第高一下学期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3_第2页
第高一下学期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3_第3页
第高一下学期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3_第4页
第高一下学期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0课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课程标准】

通过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主义的变化,认识其发展中的成就与问题。学习目标:1、时空观念:结合教材、历史地图,以时间轴的形式展现苏联发展脉络。2、唯物史观:基于对历史史实的学习和把握,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3、家国情怀:总结苏联改革的启示,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的自信心、自豪感。材料1、到1950年,苏联共恢复和新建成6200个大企业,工业总产值比1940年增加73%,国防工业获得重大突破,但轻工业的生产只增加了22%,农业总产值恢复到1940年的99%。

——吴于廑

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

材料2、一位乡村女教师在信中写道:……战争结束也有11年了……改善我们人民的物质生活是完全必要的……瞧瞧集体农庄的庄园,各个集体农庄庄员的庭院吧——一无所有……农村已经没有人了……

——《苏共中央通报》材料3: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继续遭到破坏,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盛行,1939年以后就没有开过党的代表大会,中央全会自1947年2月起也不再举行,许多重大问题都是在斯大林别墅的晚宴上决定的。

——徐蓝《世界近现代史1500—2007》苏联方案一、发展1、成就①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②原子弹和氢弹相继爆炸。(1949、1953)③人民生活和教育水平提高。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没有变化2、问题①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重工业发展迅速,农业、轻工业落后局面没有改观)②人民生活质量长期得不到改善。③个人崇拜严重。【任务1】阅读史料以及书本,指出苏联经济建设在战后取得哪些成就?苏联经济建设的突出特点是什么?存在什么问题?【第一组】苏联改革

势在必行!二、改革困境领域改革措施个人迷信严重导致冤假错案政治偏重发展重工业的局限性;农业集体化的不足经济平反冤假错案(恢复被迫害人的名誉)强调集体领导(反对________)改革干部制度(实行轮换制、任期制)②改革工业管理体制(扩大地方企业自主权)(1)赫鲁晓夫改革(1953-1964)①加大农业投入、农产品义务交售制改为收购制;种植玉米运动;改革农业计划制度,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自主权;个人崇拜(重点在

)农业【任务2】依据书本,概括赫鲁晓夫改革内容,如何评价?【第二组】积极性:

①改革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具有探索性和开创性;

②工业引入市场因素,农民生产积极性有所提高,一定程度促进经济发展;

③打破了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在一定程度促进思想解放;局限性:①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只是原有体制的局部调整,国民经济比例仍严重失调。②改革虽打破了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但造成苏共及国际社会主义力量的思想混乱

美国之行坚定大种玉米的信心……(但)苏联除乌克兰和欧洲南部地区外,其他大部分区域都处在严寒地带,日照时间短,气温低,根本无法满足玉米生长所需要的环境要求。

对玉米的播种面积、播种结构、单位面积产量及总产量等还是不顾实际地提出一系列的计划指标,仍然实行劳动日分配制集中劳动的“大锅饭”制度等;

赫鲁晓夫改革中凭个人直觉瞎指挥、一刀切的现象时有发生,而对玉米种植中的出现所有反对意见,不论正确与否,一律否决。

——《苏联农业改革之玉米运动》从玉米运动看赫鲁晓夫改革的“失败之因”③赫鲁晓夫主观专断、急躁冒进;①玉米种植未能因地制宜;②未从根本上触动和打破传统模式;启示:改革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循序渐进、敢于突破僵化模式的羁绊倡导玉米运动的赫鲁晓夫(2)勃列日涅夫改革(1964-1982)领域改革措施经济军事工业上实行

改革,扩大企业自主权,利用经济杠杆促进企业改善管理,提高效益。发展科技,军备竞赛(重点在

)“新经济体制”重工业▲妥协能手:为人因循守旧,最怕重大的转折和改革。有浓厚的勋章情结,大约有114枚勋章,大部分都是自己给自己发的。▲1967年他宣布苏联已建成“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二、改革【任务3】依据书本,概括勃列日涅夫改革的内容,如何评价?【第三组】1963---1983年苏联与世界实际GDP平均增长率对比示意图

评价积极:①前期取得一些成效,军事实力达到与美国相抗衡水平局限:①改革只是对传统体制的修修补补,效果有限②执政后期迷信专断;缺乏活力,社会矛盾丛生,发展缓慢在勃列日涅夫执政的18年中,从未进行过裁减冗员、提高行政效率的改革。自上而下的高度集中的行政权力像要求各级行政部门一样对社会下达各种指令和指标,为社会活动的各个环节规定行为的标准。(勃列日涅夫时期),理论上的教条化和宣传上的形式化盛行起来。在意识形态宣传中,“改革”竟成了一个忌讳的词语。70年代苏联基本上达到了与美国的军事平衡,甚至在诸如战略核武器等领域还超过了美国。但是,其代价也是巨大的,过高的军事投入必然影响其他领域的投资。——《抑制创新——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体制的致命缺陷》(整理)问题:你能从以上材料中找到勃列日涅夫改革失败的原因吗?①个人作风专断;③军备竞赛加剧,制约发展;②未突破斯大林体制;④改革重点依然集中于重工业,经济结构进一步畸形(3)戈尔巴乔夫改革(1985-1991)加速发展战略:是1986年3月,苏共27大通过的指导苏联20世纪末经济、军事、政治和外交等工作的总战略方针。加速发展战略目标是在今后15年内,把工业产值和国民收入翻一番,劳动生产率增长1.3~1.5倍。这些任务相当苏联建国70年内所作的工作。加速发展战略”着眼于下个世纪目标是增强综合国力,以高技术为核心,在军事、经济、政治等领域展开全面改造。(重点在

)经济体制二、改革【任务4】依据书本,概括戈尔巴乔夫改革的措施,如何评价?【第四组】改革措施经济政治思想承认市场调节在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作用取消苏共领导地位,放弃社会主义制度,实行议会制、总统制和多党制提出“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在意识形态上抛弃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行“多元化”“加速发展战略”

评价:

经济改革成效甚微,政治改革造成思想混乱,民族主义随之兴起他提出了通过租赁承包制来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利用农村的经济体制变革带来的红利来发展农业生产。可惜由于太急功近利,不等农业生产发展取得真正的提高就将工作中心转为政治体制改革。其结果是其农业又一次出现了倒退。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并没有摆脱危机,改善人民生活水平,而是在最终促成了共产主义意识形态在苏联的彻底瓦解,从而导致了苏联的最终解体。——《浅析苏联解体最主要的原因及教训》问题:你能从以上材料中找到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的原因吗?①急于求成,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②指导思想偏离了科学社会主义;改革试图对斯大林模式进行根本性改革,但最终彻底地断送苏联社会主义的一切。启示1:

启示2:改革中应坚持党的领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改革应以科学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小结:苏联方案

19531964198519911982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赫鲁晓夫把苏联搞乱了,勃列日涅夫把苏联搞僵了,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搞没了。

苏联解体过程戈尔巴乔夫的改革经济改革政治改革苏共放弃领导地位苏联实行多党制民族矛盾爆发民族分离活动严重八一九事件独联体成立,苏联解体从根本上否定科学社会主义加速了苏联的解体不是主权国家苏联解体后各独立主权国家的协调组织俄、白、乌成立独联体《阿拉木图宣言》(独联体扩大到11国)1991.12.25克里姆林宫易帜1991.12.26苏联最高苏维埃举行最后一次会议,宣布苏联停止存在三、解体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没有找到一条适合自己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苏联是亡于政而非亡于制“经济发展落后说”“政治体制僵化说”“民族冲突说”“苏共蜕变说”“西方和平演变说”“戈氏改革失败说”……解体原因(1)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改革(2)根本原因: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斯大林模式)的弊端(3)外部原因:西方“和平演变”和美苏“冷战”影响三、解体相关史料“东欧”作为政治地理概念,是指位于欧洲东南部和中部地区、苏联西侧的八个国家,……这些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曾经按照苏联模式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并与苏联结盟,成为社会主义阵营的成员。——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第三编)(1)背景:

二战胜利前后,东欧各国人民在苏联的帮助下建立了一系列的人民民主国家(2)成就:

战后各国恢复了遭到战争破坏的经济,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和教育水平(3)问题:

东欧各国大多采取苏联模式,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一、建设波兰模式在政治上实行一元化领导,产生了个人崇拜等。在经济上依靠强迫集体化、加速重工业化等手段,来追求物质指标。1956年6月波兰发生波兹南事件(大规模罢工)。此后波兰顶住了苏联的压力,选举了主张走波兰式社会主义道路的哥穆尔卡为第一书记。1947年以后,匈牙利领导人拉科西·马加什不顾本国的历史传统与现实,一味照搬苏联模式,并且大搞个人崇拜和集权政治。引发匈牙利十月事件(由群众和平游行而引发的武装暴动)。在苏联的两次军事干预下,事件被平息。此后,匈牙利开始进行政治经济体制改革。东欧方案国家措施结果局限南斯拉夫捷克斯洛伐克波兰匈牙利民主德国建立社会主义自治制度,通过权力下放,调动地方、企业和群众的积极性促进了经济发展;但导致地方主义抬头民族,问题尖锐,为国家分裂埋下隐患发扬社会主义民主、改革党的领导体制;建设有计划的市场经济体制;独立制定对外政策。出现“布拉格之春”苏联出兵,扼杀改革实施国民经济“五年计划”经济迅速发展实施“新经济体制”,优先发展农业和轻工业国民收入递增,人民消费水平提高,人民群众比较满意扩大地方和企业经营自主权,国家只下达利润指标经济稳步增长,经济水平据东欧国家之首都没有突破苏联模式的束缚二、改革【任务5】结合教材知识,归纳总结东欧改革内容、后果。【第五组】三、剧变剧:时间短、范围广变: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实质)思考:请概括东欧各国改革结局的异同点?东欧国家各不相同的结局命运的共同点波兰、匈牙利、保加利亚和阿尔巴尼亚罗马尼亚民主德国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共产党失去执政地位相对平稳流血冲突合并统一国家分裂国家解体社会主义变为资本主义

波兰变化用了10年,匈牙利用了10个月,民主德国用了10周,捷克斯洛伐克用了10天,而罗马尼亚仅用了10个小时。东欧方案失败!思考:东欧为何会发生剧变?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各国的剧烈变化是多种因素促成的。其中,长期以来困扰东欧国家的苏联模式体制的弊端和要求冲破旧体制的改革潮流所构成的矛盾、苏联用强制手段对东欧实行霸权统治和东欧要求民族独立自主所构成的矛盾是酿成东欧变局的历史根源和深层原因,而苏联的戈尔巴乔夫改革是把上述两对矛盾所蕴含的能量释放出来的催化剂,同时,西方国家在这个过程中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大多数国家都进行过民主改革,南斯拉夫最早改革,民主德国改革后经济水平达东欧国家之首。但各国改革都没有突破苏联模式

,致使经济状况持续恶化,苏联实力下降放松干预和西方“和平演变”等因素,东欧国家相继发性剧变。内因:

东欧的改革没有突破苏联模式的束缚,矛盾激化。外因:

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影响;西方“和平演变”战略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社会主义穷途末路?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说明苏联高度集中政治经济体制的失败,并不代表社会主义失败!

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取教训,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社会主义建设且看中国方案①高度关注民生,发展经济的同时改善民生③经济政策的制定要符合生产力水平,遵循客观经济规律④改革要从自身国情出发,坚持社会主义道路②国民经济比例必须协调发展经验教训:1.社会主义制度需要在发展的道路上不断的自我调整和自我完善。2.改革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走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3.改革必须从根本上解决经济体制的弊端。4.改革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道路。5.必须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6.对领导人的评价要客观,逐步破除个人崇拜,逐步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发展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召开中共十九大,作出坚持全面深化改革的明确宣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改革具有渐进性、包容性、彻底性确立改革建设新时代1949:建国1954:政治1956:经济曲折开创性奠基性十一届三中全会十九大三、中国方案中国新时期改革(1978~):改革立足国情,与时俱进,努力实现人民对美好幸福生活的期望,成果丰硕。应继续坚持改革创新,激发社会发展活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证明了社会主义的强大生机与活力,深化了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西方模式苏联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生产资料所有制工业化道路经济制度农业制度【知识拓展】三大社会发展模式私有制单一公有制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先轻后重优先发展重工业农、轻、重协调发展市场经济体制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资本主义大农场集体化大农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知识拓展】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1871年,巴黎公社1848《共产党宣言》1917十月革命二战后社会主义阵营苏联模式、中国模式等19世纪初—1848年:空想到科学19世纪40年代—19世纪70年代:理论到实践19世纪70年代—20世纪:理想到现实20世纪初—20世纪50年代:一国到多国20世纪50年代至今:一种模式到多种模式本课小结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一、苏联方案:

发展、改革与解体二、东欧方案:

建设、改革与剧变三、中国方案:

奠基、改革与复兴1、建设:2、改革:3、剧变:赫鲁晓夫改革

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1、发展:2、改革:3、解体:(2017·全国·高考真题)1953年苏共中央决定,改变集体农庄劳动报酬发放办法,由以前每年发放一次物质报酬改为按季度或者按月发放,同时在一些集体农庄试行工资制度,农民可以像工人一样每月领取工资。这一措施旨在A.消除城乡之间的差别 B.改变计划经济管理体制C.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D.推动农民走集体化道路高考真题演练【解析】依据材料“由以前每年发放一次物质报酬改为按季度或者按月发放,同时在一些集体农庄试行工资制度,农民可以像工人一样每月领取工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共中央这一措施的目的在于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故答案为C项。A项材料与城乡差别无关,排除;B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并未改变苏联计划经济管理体制,排除;D项依据材料时间“1953”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苏联已经实行农业集体化,排除。C(2018·江苏·高考真题)1957年,苏联进行工业体制改革,撤销汽车工业部、机器制造部等7个全联盟部,保留了航空工业部、无线电工业部等6个全联盟部,在地方设立了105个经济行政区,把被撤的全联盟部所管辖的企业移交给相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