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哲学原理模拟考试题库288题(含答案)_第1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哲学原理模拟考试题库288题(含答案)_第2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哲学原理模拟考试题库288题(含答案)_第3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哲学原理模拟考试题库288题(含答案)_第4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哲学原理模拟考试题库288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0年马克思主义基本哲学原理精选试题288题[含

答案]

一、综合题

i.阅读下列材料,请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正确回答有关问题。

最近,四川省搞了一次“医患换位体验”活动,让医生以患者的身份挂号.排队.看病.拿

药……结果,医生跑前跑后,既受累又受气,一名全程体验了“患者”的医生感慨道:

“医生就像拿着个遥控器,把患者指挥得团团转,当患者确实很苦。”

美国医生爱德华•罗森邦行医50年,忽然患上了喉癌,当他重新审视医学.医院和医生

时,感慨地说:“站在我病床边和躺在病床上所看到的角度完全不同。”他后来在《亲尝

我自己的药方》一书中写道:“如果我能从头来过的话,我会以完全不同的方式行医,很

不幸的是,生命不给人这种重新来过的机会。”

多年前,有位年轻医生患上甲状腺病,当中国医学科学院著名头脑外科专家屠规益为他主

刀。当手术结束是,屠教授低下身来说:“对不起,让您受苦了!”这是屠教授术后经常

对病人说的一句话,虽然简短,却让这位年轻医生深感震撼。

著名医学家袁法祖早年从医,曾在老师的带领下,为一名中年妇女进行开腹手术。术后没

几天,那名妇女就去世了,经解剖发现,患者的死亡与手术并无关系,当时,袁法祖的老

师轻轻说了句,“她是4个孩子的妈妈,”就是这句简单的话,让袁法祖至今念念不忘,

他知道这句话包含了多少情感,懂得了一生的责任有多重大:医生不仅要看到人身上的

病,更要看到生病的人。

请结合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医生换位体验”活动中蕴含着何种哲理?(10分)

(2)从人的本质属性说明为什么“医生不仅要看到人身上的病,更要看到生病的人”。

(10分)

(3)你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类似医患关系的矛盾,按照矛盾辩证法该如何对待和处理?(10

分)

参考答案:

(1)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具有斗争性和同一性。矛盾的斗争性是指对立面之间相互排

斥.相互分离的趋势和关系。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相互吸引的性质和趋势。它包

含两层意思:一是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即矛盾双方互为存在的条件,共处于一个统一体

中;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矛盾双方相互渗透以及相互转化的趋势。矛盾的同一性和

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的。同一性离不开斗争性,同一性中包含着斗争性。斗争性也离不开同

一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我们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促进矛盾

双方向有利的方面转化。(5分)

材料中医生和患者构成了一对矛盾,他们之间不仅仅存在着对立的关系,更重要的是存在

着同一的关系。对立表现在二者的身份不同,同一表现在二者相互依存,有着共同的目

标,就是与疾病作斗争。以往的观念更多的只注意到二者的对立,而忽视了二者的同一关

系。通过这次“医患换位体验”活动,使医生认识到了二者的同一性,体验到了作为一名

患者的需求和感受,加强了“尊重患者,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意识.同时,这次活动

也起到了缓和医患矛盾,解决医疗纠纷的作用,促进了矛盾的转化和解决。(5分)

(2)人的本质在于社会性。从人与人相区别的层次上,人的本质在于社会关系。人固然具

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但人的自然属性渗透着社会属性,使自然属性从属和包含于社会

属性之中。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社会性是具体的.历

史的。(5分)

“医生不仅要看到人身上的病”,这讲的是人的自然属性。“更要看到生病的人”,这说

的是人的社会属性。这句话充分体现了,患者不仅仅是一个生物体的人,只需要物理上的

治疗,同时还是社会的人,需要人格上的尊重。医患之间的关系从根本上说是人与人之间

的社会关系。因此,作为一名医生,不仅需要高超的医术,同时还需要有爱心,要坚持

“以人为本”的理念。把患者的利益作为医务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5分)

(3)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矛盾的同一性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矛盾的一方可以利用另一

方的发展使自己获得发展;矛盾双方还可以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同时

他还规定着事物的发展方向。矛盾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如果处理不好矛盾双方的关系,容

易使矛盾激化。(5分)

因此,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类似医患关系的矛盾时,我们应该妥善解决,注重矛盾的同一性

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创造一切条件,使矛盾向好的一面转化,防止矛盾激化。(5分)

二、单选题

2.价值或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是(D)

A.商品;

B.货币;

C.价格;

D.使用价值;

3.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C)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问题

B.社会规律和主观意识的关系问题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D.自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

4.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是(C)

A.观察实验方法

B.逻辑推理方法

C.矛盾分析法

D.归纳演绎方法

5.“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观点分别是

(A)

A.前者是辩证法的观点,后者是诡辨论的观点

B.前者是形而上学的观点,后者是辩证法的观点

C.是相同的,只是强调的方面不同

D.二者都是辩证法的观点,后者是对前者的发展

6.一切依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是(D)

A.把外因作为事物变化根据的形而上学观点

B.否认主观能动性的机械决定论观点

C.右倾机会主义的“唯条件论”观点

D.关于联系条件性的唯物辩证法观点

7.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是(C)

A.认识世界多样性的统一

B.认识物质对意识的根源性

C.一切从实际出发

D.反对一切形式的二元论

8.物质的本质特性是(A)

A.客观实在性

B.实物性

C.结构性

D.可分性

9.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因此(A)

A.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不会有价值;

B.没有价值的东西就不会有使用价值;

C.具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一定有价值;

D.产品中只要有劳动就一定有使用价值;

10.“如果偶然性不起作用的话,那么世界历史就会带有非常神秘的性质。”这是一种

(D)

A.历史宿命论的观点

B.形而上学机械决定论的观点

C.唯心主义.神秘主义的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决定论的观点

11.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D)

A.两种劳动;

B.两次劳动;

C.两个过程的劳动;

D.同一劳动过程的两个方面;

12.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是A

A.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B.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关系

C.抽象与具体的关系

D.唯心辩证法与唯物辨证的关系

13.一定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由(A)

A.使用价值构成;

B.交换价值构成;

C.价值构成;

D.货币构成;

14.价值的本质是(D)

A.一般人类劳动;

B.抽象劳动;

C.具体劳动;

D.社会生产关系;

15.商品的本质因素是(C)

A.使用价值;

B.交换价值;

C.价值;

D.价格;

16.上层建筑的核心是(C)

A.社会意识形态

B.政治法律思想

C.国家政权

0.政体

17.生产关系范畴反映的是(C)

A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B人与人之间的政治关系

C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D人与人之间的思想关系

18.社会精神财富的源泉是(D)

A.客观的物质世界

B.脑力劳动者的集体智慧

C.思想家们的创造性思维

D.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

19.“谋事在人,成事在天"(A)

A.唯物主义的历史观

B.宿命论的历史观

C.唯意志论的历史观

D.循环论的历史观

20.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C)

A.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

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C.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D.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矛盾;

21.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条件是(C)

A.不等价交换;

B.劳动成为商品;

C.劳动力成为商品;

D.货币所有者把货币投入生产领域;

22.“居安思危”这名话体现的哲学道理是(A)

A.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B.矛盾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特殊性

C.内因和外因相结合推动事物发展D.事物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23.马克思根据人的发展状况把人类历史划分为依次更替的三大社会形态.这三大社会形态

是(C)

A.自然经济社会.商品经济社会.产品经济社会

B.无阶级社会.阶级社会.阶级消灭了的社会

C.人的依赖性社会.物的依赖性社会.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社会

D.原始公有制社会.私有制社会.共产主义公有制社会

24.真理的绝对性是指它的(B)

A.永恒性

B.客观性C.不变性D终极性

25.“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这

句话是说C

A.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

B.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

C.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D.生产力同生产关系相适应

26.金融寡头在经济上的统治主要是通过(A)的实现。

A.参与制

B.个人联合

C.建立政策研究咨询机构对政府施加影响

D.掌握舆论工具控制新闻媒介

27.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表明(D)

A.资本主义仍然具有强大的生产力;

B.社会主义制度很快就要建立;

C.私有制已经被公有制所代替;

D.为向社会主义过渡提供了最完备的物质准备

28.生产成本掩盖了资本主义的剥削,是因为抹杀了(A)。

A.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别

B.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区别

C.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区别

D.劳动和劳动力的区别

29.划分生产关系类型的基本标志是(B)

A.产品的分配形式

B.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C.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

D.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性质

30.资本主义工资之所以掩盖了剥削,是由于它(A)。

A.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B.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C.采取了支付的形式

D.是劳动者必要劳动时间创造的价值

3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这两句诗句含的哲学道理是(D)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量的统一

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实质

32.马克思一生最重要的理论发现是C

A.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学说

B.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学说

C.历史唯物主义与剩余价值学说

D.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和无产阶级领袖的学说

33.生产关系范畴反映的是(C)

A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B人与人之间的政治关系

C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D人与人之间的思想关系

34.社会政治结构的核心是A

A.国家政权B.政党C.哲学D.政治.法律思想

35.在人类社会中,最基本的社会关系是A

A.生产关系B.血缘关系C.政治关系D.思想关系

36.唯物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区别在于(C).

A.前者是直观反映论,后者是能动反映论

B.前者坚持可知论,后者坚持不可知论

C.前者坚持从物到思想和感觉的认识路线,后者坚持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认识路线

D.前者是经验主义,后者是教条主义

37.“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这句话说明的哲学道理是(B)

A.理论高于实践活动

B.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C.理论是革命工作的出发点

D.理论对实践起决定作用

38.鲁迅在评《三国演义》时说:“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

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这一评论所蕴含的哲理是B

A.要区分事物的两重性

B.要把握事物的度

C.对事物既要肯定,又要否定

D.要把事物看作一个整体

39.在社会生活中,上层建筑对于社会发展的性质取决于(C)

A.国家政权的阶级属性

B.社会意识形态的性质

C.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D.社会生产力的性质

40.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C)

A.生产过剩的危机B.生产不足的危机

C.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D.生产绝对过剩的危机

41.“拔苗助长”的事例是(C)

A.重视可能性的表现

B.忽视可能性的表现

C.违反事物发展规律的表现

D.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表现

42.划分生产关系类型的基本标志是(B)

A.产品的分配形式

B.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C.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

D.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性质

43.把生产资料区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其依据是(A)

A.在生产过程中不同的价值周转方式;

B.在生产过程中不同的物质存在形态;

C.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不同作用;

D.不同部分的不同运动速度:

44.货币资本的职能是(C)

A.生产剩余价值;

B.实现剩余价值;

C.为剩余价值生产准备条件;

D.生产和实现剩余价值;

45.产业资本循环的一般公式是(A)

A.G—W…P…W'—G';

B.W…P…W'—G'—W;

C.P-W'一G'—W—P;

D.W'—G—W…P…W';

46.生产资本的循环公式是(A)

A.G—W-P-W,一G';

B.W-P—W7—G'—G';

C.P…W'—G'—W-P;

D.W,—G'—W-P-W,;

47.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C)

A.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

B.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

C.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D.人口过剩与资本过剩的矛盾;

48.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D)

A.生产与需要的矛盾;

B.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C.生产力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D.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的矛盾;

49.下列选项中属于不变资本又属于固定资本的是(D)

A.原料;

B.燃料;

C.辅助材料:

D.机器.设备;

50.剩余价值来源于(C)

A.不等价交换;

B.工人工资的扣除;

C.工人的剩余劳动;

D.劳动力的价值;

51.社会总资本(社会资本)是指(A)

A.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的总和;

B.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借货资本的总和;

C.国内投资的资本和向国外投资的资本的总和;

D.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所有个别资本的总和;

52.“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句话在哲学上讲(C)

A.矛盾的普遍性

B.矛盾的斗争性

C.矛盾的特殊性

D.矛盾的同一性

53.“一个志在有大成就的人,他必须如歌德所说,知道限制自己。反之,那些什么事都

想做的人,其实什么事都不能做,而终归于失败。”这段话告诉我们(D)

A.要学会分清事物矛盾的性质

B.要懂得对事物进行矛盾分析

C.要学会解决不同矛盾用不同的方法

D.要抓住要矛盾,不要平均使用力量

54.人们先设计图纸,然后根据图纸施工建成大楼,这说明(C)

A.意识决定物质

B.意识创造物质

C.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

D.意识依赖于物质

55.“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

句诗句含的哲学道理是(D)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量的统一

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56.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这句话说明的哲学道理是(B)

A.理论高于实践活动

B.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C.理论是革命工作的出发点

D.理论对实践起决定作用

57.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的事物发展的辩证内容是(A)

A.自我发展.自我完善

B.事物发展的周期性.曲折性

C.既肯定又否定

D.既前进又倒退

58.“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两种观点是

(A)

A.前者是辩证法,后者诡辨论

B.前者是形而上学,后者是辩证法

C.是相同的,只是强调的方面不同

D.二者都是辩证法,后者是对前者的发展

59.就意识的能动性而言,“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这种观点

(C)

A.夸大了意识的作用

B.是唯意志主义的一种表现

C.是对意识能动作用的一种正确的揭示

D.是唯心主义哲学的一种表现

60.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C)

A.劳动过程和使用价值生产过程的统一;

B.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C.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D.价值形成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61.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事实上的主宰者是(C)

A.银行资本家;

B.工业资本家;

C.金融寡头;

D.商业资本家

62.列宁的物质定义揭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D)

A.运动

B.物质可以认识

C.物质能为感官感知

D.客观实在性

63.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观点是(D)

A.客观实在性的观点

B.主体性的观点

C.反映的观点

D.实践的观点

64.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是(B)

A.否认意识的能动性

B.夸大意识的能动性

C.否认物质的决定性

D.夸大物质的决定性

65.宋代诗人陆游在一首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是强调(C)

A读书不能获得真知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66.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而只能在实践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这说明(C)

A.真理具有客观性

B.真理具有绝对性

C.真理具有相对性

D.真理具有全面性

67.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C)

A.认识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B.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

C.认识中“源”和“流”的关系

D.实践和理论的关系

68.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这句话说明的哲学道理是(B)

A.理论高于实践活动

B.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C.理论是革命工作的出发点

D.理论对实践起决定作用

69.能够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资本是(D)

A.生产资本;

B.货币资本;

C.商品资本;

D.流通资本;

70.垄断价格形成后,价值规律改变了(C)

A.内容变化;

B.作用性质;

C.作用形式;

D.作用力度

71.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C)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问题

B.社会规律和主观意识的关系问题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D.自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

72.垄断价格形成的基础是(B)

A.垄断统治;B.垄断利润;

C.自由竞争;D.资本主义私有制

73.垄断利润是(D)

A.资本家获得的超额利润;

B.垄断组织获得的平均利润;

C.垄断组织获得的一般利润;

D.垄断组织获得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

74.垄断的形成是(A)

A.生产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的结果;

B.生产输出的结果;

C.金融资本统治的结果;

D.国家干预经济生活的结果

75.把剩余价值看成是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就转化为(C)

A.成本价格;

B.生产价格;

C.利润;

D.利息;

76.反映资本家全部预付资本增值程度的是(B)

A.剩余价值率;

B.利润率;

C.平均利润率;

D,年剩余价值率;

77.利润本质上是(D)

A.成本价格的产物;

B.所费资本的产物;

C.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

D.剩余价值;

78.生产成本是(D)

A.资本主义生产费用;

B.实际生产费用;

C.活劳动的耗费;

D.物化劳动的耗费;

79.研究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B)

A.剩余价值的实现问题:

B.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

C.社会总产值的构成问题;

D.国民收入的分配问题;

80.金融寡头政治上的统治主要是通过(B)实现的

A.合作参与制;

B.个人联合;

C.建立政策研究咨询机构对政府施加影响;

D.掌握舆论工具控制新闻媒介

三、简答题

81.怎样理解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82.如何理解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83.如何理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哲学原理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何重大

指导意义。

84.简述社会进步的必然性。

85.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86.有一种观点认为,在革命战争年代应当提倡“斗争哲学”,在和平建设时期则应提倡

“和谐哲学”。请辨析这种观点。

参考答案: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

贯通的性质和趋势。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

势。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相辅相成的,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斗

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没有同一性也没有斗争性。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相结合,推动事

物的发展。

上述观点将强调矛盾的斗争性等同于“斗争哲学”是根本错误的,在任何时候强调“斗争

哲学”都是不科学的,第一,它片面地强调矛盾斗争性的作用而否定矛盾同一性的作用;

第二,它混淆了政治概念同哲学概念的界限。“和谐”作为哲学概念,它与矛盾同一性的

含义是一致的,它包含着矛盾双方互相联系.互相依存的思想,强调平和.协调.合作的博大

精神。但和谐并不否认矛盾,也不意味着矛盾双方的绝对统一。“和谐”也是在不断解决

矛盾中实现的。和谐的本质就在于协调多种因素的差异,化解矛盾,为事物的发展创造条

件。至于“和谐哲学”的提法,也要正确理解,如果把和谐作为一种文化理念和行为准

则,是符合当今时代精神和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的。如果把和谐哲学同斗争哲学相对应,

强调矛盾双方的和谐而否定矛盾斗争,也是不正确的。

87.在人们创造历史的活动中,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请辨析这种观点。

参考答案:

社会历史是由人的活动构成的,社会历史规律是人们自己的社会行为的规律,社会生活的

一切领域都是人自觉进行活动的场所,社会历史的一切都是人的活动所创造的。该命题认

为在历史活动中“谋事在人”,即承认人的能动作用,承认社会发展过程的客观规律是通

过人的自觉活动得以实现的,这是有积极意义的。但是认为“成事在天”,即事情的成败

完全由客观必然性或某种超自然力量所决定,有宿命论和唯心史观的色彩。历史是人们自

己创造的,而人们创造历史的活动受到客观条件和客观规律的制约。人们应当充分发挥自

己的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客观条件和客观规律,来实现自己的目的,获得成功。

88.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流动资本,它的价值同原料.燃料和辅助材料等劳动对象的价值一

样都是一次性地转移到新产品中去。

参考答案:

流动资本是以原料.燃料.辅助材料等劳动对象以及劳动力形式存在的生产资本。从价值周

转方式看它们都是一次全部投入生产过程,并随着产品的出售,一次全部收回。

用于购买劳动力的那一部分资本和以原料.燃料.辅助材料等形式存在的资本在价值回收方

式上存在不同。以原料.燃料.辅助材料等形式存在的那部分资本,在物质形式上只在一次

生产过程中发挥作用,随着使用价值的完全消耗,其价值也随之全部地转移到新产品中

去。用于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它的价值不是转移到新产品中去,而是由工人在生产

过程中创造的新价值来补偿,而且在生产过程中还创造比所补偿的价值更多的剩余价值。

89.“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

参考答案:

历史包含两种含义,一是指人类社会本身发展的历史,二是指人们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

认识的历史。(2分)

由于人们在对人类社会本身发展的历史的叙述时,不可避免地包含着人们自身的主观认

识,其中主要是历史学家的主观认识。因此,“人类社会本身发展的历史”内在地包含着

思想史。历史是人的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思想因素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人类历史本身包含着思想史,如哲学史.科学史.医学史等,因此研究思想史对于深刻认识

人类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具有合理性。(4分)

唯物史观认为,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历史首先是物质资料生产发展的历

史,是人民群众实践活动的历史,在阶级社会中主要表现为是阶级斗争的历史。人类社会

历史既具有与自然进程一样具有客观规律性,又具有与自然进程相区别的主观目的性,是

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因此,把一切历史归结为思想史的观点本质上是唯心史观。

(4分)

90.否定就是新旧事物之间“一刀两断”。

参考答案:

这种观点看到了新旧事物在本质上的对立与区别,但其实质却是一种形而上学的观点。马

克思主义的辩证否定观认为: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否定

是事物发展的环节,它是旧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变.是从旧质到新质的飞跃,只有经过否

定,旧事物才能向新事物转变;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新事物孕育产生于旧事物,

新旧事物是通过否定环节联系起来的;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

既批判又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

91.联系实际论述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及其重要意义。(10分)

参考答案:

理解矛盾普遍性和矛盾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要把握以下几点:

第一,任何事物的矛盾都既有普遍性,又具有特殊性,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理论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理论成果,既体现着马克

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又内涵着中国特色。各个国家.各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特点。只

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自己国家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才能找到正确的革命和建设的

道路,取得革命和建设的胜利。(1分)

第二,认识事物矛盾的特殊性是认识事物的基础。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

灵魂。一切事物的矛盾都有其特殊性,只有认识矛盾的特殊性,才能确定一事物不同于他

事物的特殊本质,发现事物发展的特殊原因和根据,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1分)

第三,矛盾普遍性和矛盾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首先,两者有不同的规定性,是相互对立.

相互区别的。矛盾普遍性是矛盾的共性,就矛盾存在和性质而言,矛盾的普遍性是绝对

的。矛盾的特殊性是矛盾的个性,就具体矛盾的表现形式而言,矛盾的特殊性是相对的。

(1分)其次,两者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任何事物都是共性与个性的统一体,共性存

在于个性之中,并通过个性表现出来,而个性只能与共性相连接而存在,相比较而显现。

脱离共性的个性是不存在的,反之亦然。(1分)再次,两者又是相互贯通.相互转化的。

由于事物范围极为广大和发展的无限性,在某一特定场合与阶段上是普遍的东西,在另一

场合与阶段上则是特殊的东西。(1分)

二.矛盾普遍性和矛盾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意义

第一,矛盾关系,即矛盾的共性与个性.绝对性与相对性的辩证关系是矛盾问题的精髓。这

是因为,这种关系如同一根红线贯穿于事物矛盾问题的各个方面。毛泽东指出:“这一共

性个性.绝对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不懂得它就等于抛弃了辩证法。”

所以,它是我们研究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指导线索。(1分)

第二,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原理为我们提供了正确认识矛盾的基本方法。矛盾普遍性

与矛盾特殊性的有机统一,既是客观事物本来的辩证法,又是指导我们认识事物的科学方

法。就人的认识过程来说,总是从一个个具体事物的特殊矛盾开始,进而达到对事物普遍

的.共同的.本质的认识,然后又用普遍的.共同的.本质的认识去研究新的.个别的.特殊的

事物,从而补充.丰富和发展这种普遍的.共同的.本质的认识。科学认识就是这样一个由特

殊到一般,又由一般到特殊。循环往复.不断深化的过程。(2分)

第三,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

哲学基础,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1分)

第四,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也是医学理论与医学实践相结合.医学理论与具体

病例相结合的哲学基础。(1分)

92.试述认识和实践.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10分)

参考答案:

人的认识运动,是一个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如此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

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一步步地深化和提高的辩证发展过程。(1分)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

制,由于物质世界及其发展是无限的,人的认识也就需要一个过程。人的认识任务,就在

于不断克服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之间的矛盾,求得它们之间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而不

是企图去发现所谓的“永恒真理”.“终极真理”。也就是说,人们的认识过程既不是封闭

式的循环,也不是直线式的前提,而是螺旋式的曲折上升运动。(1分)这个运动,从形

式上看,表现为认识和实践的反复循环;从内容上看,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都比较地

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正是认识运动中实践和认识的这种循环往复和无限发展,体现了认

识的本质和一般发展规律,说明了人的认识是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

—o(1分)

所谓具体的,即主观认识要同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客观实践相符合;(1分)所谓历

史的,即主观认识要同特定历史发展阶段的客观实践相适应。(1分)由于客观实践是具

体的历史的,所以,主观认识也应当是具体的历史的。(1分)当事物的具体过程己经向

前推移,转变到另一个具体过程的时候,主观认识就应当随之转变。。分)如果主观认

识仍然停留在原来的阶段上,这就脱离了客观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特点,思想落后于实

际,就容易犯保守的错误。(1分)当事物的具体过程尚未结束,原有的矛盾尚未得到充

分地暴露和展开,向另一个具体过程推移转变的条件还不具备的时候,如果人们硬要把将

来可能做的事情勉强拿到现在来做,企图超越阶段,这同样是脱离了客观实践的具体的历

史的特点,就容易犯冒进的错误。(1分)所以,要坚持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知和行

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反对一切离开具体历史的“左”或右的错误思想。(1分)

93.资本主义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资本主义私有制为社会化大生产迅速发展提供了制度

基础;资本追逐剩余价值的本性为生产无限扩大提供了强大动因;资本主义为市场经济充

分发展拓宽了广阔的空间。(1分)

94.在几年前由国家有关部门举办的一次大型科普展中,有一个别具匠心的设计:三扇门

上各有一个问题:“污染环境的是谁?”“饱受环境恶化之苦的是谁?”“保护环境的是

谁?”拉开门,里面各是一面镜子,照出的是参观者自己。

请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一精巧的设计反映了人类实践活动中的什么基本关系?(3分)

(2)如何理解“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

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3分)

(3)用辩证法关于度的观点说明:“地球能够满足人类的需要,但不能满足人类的贪

婪。"(4分)

参考答案:

(1)这一精巧的设计反映的是人类实践活动中人与自然界的关系。这3个问题之间具有内

在的联系,都直指人类自身。(3分)

(2)自然界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人类能够认识和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达到

自己的目的,但人类不能不顾自然规律,为所欲为。否则,最后受伤害的还是人类自身。

(3分)

(3)度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量的限度。度的辩证原理要求人们在实践活动中应当掌握''适

度”原则。自然界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但自然资源是有限的,人类可以而且应当充

分利用自然资源,但不能无节制地过度索取。只有这样,才能保持人和自然的和谐,实现

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4分)

95.

[材料1]:

苏联从1928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执行到斯大林逝世为止,苏联工业几乎增长了20倍,

由一个落后的农业国一跃而变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工业国之一。1963年3月5日,联邦德

国《世界报》写道:在列宁逝世以后,斯大林取得全部领导权时,“俄国还和沙皇叫代一

样是一个农业国家。当他在三十年后逝世的时候,苏联已成为在世界上排名第二的工业强

国”。“西方几乎花了二百年的时间才做到的事情……在俄国几十年不长的时间里用残酷

的办法.坚定的意志实现了。总而言之,这是现代史中最伟大的经济和社会改革。”(靳辉

明.谷源样主编:《当代资本主义与世界社会上义》下卷。海南出版社2004年版)

[材料2]

近20年来大多数社会主义国家实行改革开放,不同程度地突破了“苏联模式”,给社会主

义带来了“柳暗花明”的新局面。现在多数社会主义国家在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

主义这个基本问题上,已不同程度地发生厂一些重大转变……一种不同于“苏联模式”的

社会主义新体制正在形成。实践证明,这种实行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是富有生命力的,是

优越于资本主义的。因此我们完全有理由对社会主义前途充满信心。(摘山《世界社会主义

跟踪研究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684页)

[材料3]:

冷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共产党人和左翼力量并设有放弃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的探

求。番种不同政治倾向的学者和人士仍在研究和预测未来,这表明社会主义仍是人类社会

发展的一个现实问题。西欧的社会主义者1990年创办了“未来的社会主义”国际论坛。美

国纽约的《每月评论》杂志社1990年出版的文集认为,“社会主义制度第一批斗争由于种

种原因没有成功,但历史不会倒退,它将宣告社会主义一一不论以什么名义一一在资本主

义存在的时候不会灭亡”。法国《当代马克思》杂志1993年以“社会主义的新模式”为总

题目,发表美.英•法等国的社会主义问题的文章。该杂志编辑部评论说:“如果因为苏•联

'共产主义体系’的失败而将社会主义弃之如敝屣,那就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目前社

会主义还是一片小树林.但却充满生机。”(摘自《世界社会主义跟踪研究报告》,社会科

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683页)

请结合上面材料,回答下列两个问题:

(1)如何评价苏联模式?

(2)如何看待社会主义发展中的曲折?

参考答案:

(1)首先,从根本制度层面上看,斯大林时期的苏联,在一国范围内首次确立了社会主义基

本制度。而且.苏联模式在某些方面适应了当时国际环境的变化和苏联社会发展的需要,

取得了可观的历史成就:一是巩固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很短的时间里,苏联从一个

落后的小农国家发展为强大的工业国,其意义是十分重大的。二是取得了卫国战争的伟大

胜利。作为这场战争的主力军,苏联卫国战争的胜利,为人类的和平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

献。不仅如此,这个胜利的影响是巨大的,它使得社会主义苏联的威望空前增长,使得苏

联以世界两大强国之一的面目出现在世界舞台上。随着红军在欧洲的推进,在东欧出现了

一批新生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些国家后来组成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所有这些,

都推动了战后世界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和世界进步事业的发展。而在所有这些成就中.也

都有社会主义苏联模式在当时条件下所起的积极作用。

其次,苏联模式又是存在严重弊病的社会主义模式。

虽然斯大林模式的功过并存,但我们也要注意到: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如

何建设社会主义没有现成的道路可走。在外部面临帝国主义国家包围的情况下,如何让社

会主义生根发芽,应该说是摆在苏联人民面前的首要问题。因此,作为苏联的最高领导人

斯大林,他只能从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经典著作中去寻找依据.或者在实践中摸索前进,从

而逐步形成了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体制和运行机制。因此,全盘否定和全盘肯定

的立场都是不科学的。

(2)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事物的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的,社会主义的发展也会发生曲

折.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的过程。几千年的人类社会发展史表明,每一次社会制度的

根本变革,无不经过曲折反复的斗争;每一个新生的社会制度,无不有一个从不成熟到逐

步成熟.从不完善到逐步完善的发展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的甚至要经历反复多次的复辟

危机和失败,而后才能站住脚。社会主义运动出现曲折是历史的必然。但是.我们应当明

确,承认社会主义的发展具有曲折性,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社会主义在曲折中

持续前进,则是任何力量都不能扭转的历史趋势。社会主义必然在自我发展和完善中走向

辉煌。

四、多选题

96.不积晚步,无以成千里;不积千流,无以成江海。这句俗语表达的哲学思想是(C)

A.工作中要抓住主要矛盾

B.要正确处理主观和客观的关系

C.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和准备

D.要正确“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关系

97.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因果关系的有(D)

A.水在温度降到零度以下而结冰

B.酒后驾车而出交通事故

C.商品供不应求而价格上涨

D.春夏秋冬四季交替

98.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A)

A.实质和核心

B.精髓

C.基本特征

D.全部内容

99.矛盾是指(B)

A.人们思维中违反逻辑规则造成的前后不一致

B.事物内部两个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联系的关系

C.在事物中能够排除的不一致性

D.由于主观原因造成事物的自相冲突

100.唯物辩证法理解的矛盾同一性是(A)

A.包含着对立的同一

B.事物内部的完全同一

C.逻辑上的没有冲突

D.思维上的相互协调

101.唯物辩证法理解的矛盾的斗争性是(A)

A.事物内部两个方面的相互差别.相互排斥

B.两个事物的“你死我活”的争斗

C.“针锋相对”的抗争

D.对抗

102.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动力是(C)

A.矛盾的同一性

B.矛盾的斗争性

C.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结合

D.外力推动

103.唯物辩证法认为(D)

A.只有内因推动事物发展

B.只有外因推动事物发展

C.内外因相结合推动事物发展

D.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

104.下列俗语中表达要抓主要矛盾的有(D)

A.物极必反

B.积少成多

C.白马非马

D.牵牛要牵鼻子

105.“均衡论”是指在工作中(C)

A.只抓主要矛盾,不抓主要矛盾

B.忽视主要矛盾,光抓次要矛盾

C.不分主次矛盾和主次矛盾方面,不抓重点

D.不用矛盾的观点分析事物

106.所谓新事物是指(D)

A.新出现的事物

B.形式新奇的事物

C.现存力量强大的事物

D.符合事物发展规律,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途的事物

107.量变的特点是(B)

A.突变

B.渐变

C.不连续的变化

D.结果形成新事物的变化

108.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事物的(C)

A.发展过程及状态

B.发展的总趋势

C.发展的内在动力

D.发展的前进性运动

109.“千里之堤,毁于蟋蚁之穴”。这句俗语表达的哲学思想是(B)

A.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B.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C.质变巩固量变的成果,并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

D.质变是量变的积累和相加

110.量变的两种基本形式是(C)

A.事物数量的多少和性质优劣的变化

B.事物变化速度的变化和场所的变更

C.事物数量的增减和事物构成成分的排列组合的变化

D.事物构成成分的排列组合变化和事物空间位置的变化

111.质变的两种基本形式是(D)

A.突变与渐变

B.连续性变化与非连续性变化

C.显著的变化和不显著的变化

D.爆发式的质变和非爆发性的质变

112.局部性的部分质变是(C)

A.纯粹的质变

B.纯粹的量变

C.总的量变过程中包含部分质变的情形之一

D.质变中包含着量变的表现

113.下列关于肯定的命题中,正确的有(A)

A.肯定是保持事物自身而非他物的方面

B.是破坏事物自身,使其转化为他物的方面

C.肯定就是纯粹的肯定,不包含否定

D.有的事物有肯定方面,有的事物没有肯定方面

114.下列关于否定的命题中,正确的有(C)

A.否定是破坏现存事物的方面,因而是消极因素

B.否定就是纯粹的否定,它不包含肯定

C.在一定意义上,否定就是肯定

D.否定可以脱离肯定存在

115.“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这句俗语表达的哲学思想是(D)

A.混淆是非界限的相对主义观点

B.混淆肯定和否定的区别的形而上学观点

C.割裂肯定和否定的辩证关系的形而上学观点

D.承认肯定和否定的对立统一关系的辩证法关系

116.下列关于辩证否定的命题中,不正确的有(D)

A.辩证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

B.辩证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C.辩证否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

D.辩证否定不改变事物的质,只是量上的扩张

117.辩证否定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D)

A.它是事物发展的推动力量

B.它是彻底破坏事物存在基础的因素

C.它是阻止事物发生根本质变的保守力量

D.它是调和新旧事物矛盾的因素

118.马克思恩格斯展望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ABC),

A.在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基础上指明社会发展的方向;

B.在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旧世界中阐发未新世界的特点;

C.立足于揭示未来社会的一般特征,而不作详尽的细节描绘;

D.对走向未来社会的道路做出了详尽的答案。

119.度是指(A)

A.事物保持自身的质的量的限度

B.事物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数量表示的事物的规定性

C.一事物区别他事物的自身固有的规定性

D.关节点或临界点

120.环境问题是指(D)

A.自然环境好坏的问题

B.环境污染问题

C.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变化

D.由于人类活动所引起的生态平衡的破坏,从而对人类生产.生活产生的各种不利影响

121.构成社会发展动力系统因素的有(ACD)

A.阶级斗争

B.人民群众

C.社会革命和改革

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122.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主张(B)

A.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B.人的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作用

C.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D.社会运动受偶然性支配

123.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性质取决于它(ABC)

A.是否符合经济基础的要求B.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C.是否推动经济基础的发展D.是否符合统治阶级的愿望

124.正确地理解地理环境同人类社会关系原理的意义,在于要求我们(ABD)

A.合理地开发自然资源,减少资源浪费

B.不要破坏生态平衡,要保护人和自然的协调关系

C.尽快地开发自然资源,以促进生产发展

D.要保护自然资源,减少环境污染

125.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是指(ABCD)

A.劳动实践是人和人类社会产生和存在的基础

B.物质生活资料生产的实践是一切历史的第一个前提

C.人类社会是物质存在的一种特殊形态

D.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126.本质是指(D)

A.事物各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

B.事物的表面特征及外部联系

C.事物的质

D.事物的必然性

127.真象和假象的区别有(C)

A.真象是客观的,假象是主观的

B.真象表现事物本质,假象不表现事物本质

C.真象从正面直接表现本质,假象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

D.真象深藏于事物内部,假象外显于事物表面

128.本质的特点有(D)

A.可为人们的感官直接感知

B.多变易逝

C.表现为具体.个别.多样

D.相对稳定

129.人们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能通过现象发现事物的本质,这说明(D)

A.本质和现象是完全一致的

B.本质和现象没有丝毫联系

C.现象就是本质,本质直接就是现象

D.本质和现象有同一性,现象背后都有本质

130.下列关于新事物特征的命题中,不正确的是(D)

A.符合事物发展规律,有强大生命力和发展前途

B.优越于旧事物

C.有广泛群众基础,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

D.现存力量强大

131.所谓“劳动是使人与自然相统一的环节”主要是说(B)

A.是劳动创造了人,使人从自然界分化出来

B.劳动是联结人类社会与作为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基础的自然界的中介

C.劳动是一种客观物质活动

D.劳动具有社会性

132.偶然性是(A)

A.事物发展中不确定的趋势

B.由事物内部根本矛盾决定的

C.在决定事物发展的方向.前途.命运的

D.在事物发展处于支配地位的

133.环境问题(D)

A.始于工业化时代的到来

B.始于当代科技革命

C.始于农业社会

D.有人类活动就有环境问题,不过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环境问题而已

134.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环境问题,主要是因为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

(C)

A.社会制度不同

B.人们对环境问题的认识不同

C.生产的发展水平和规模不同

D.统治阶级不同

135.当代环境问题日益严重说明(D)

A.必须迅速停止科学技术和生产的发展

B.人类既然要改造自然,不可能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C.人类最终必将自我毁灭

D.必须将发展科技与生产同保护生态环境有机统一起来,才能真正建立起可持续的发展

136.地理环境是指(D)

A.大气圈.水圈.岩石圈

B.水圈.岩石圈

C.生物圈

D.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

137.“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是从这种总和中抽象出来的。”这种观点属于(A)81-

85ADABC

A.辩证唯物主义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C.庸俗唯物主义

D.朴素唯物主义

138.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A)

A.普遍联系和发展

B.运动

C.物质第一性的原理

D.矛盾规律

139.唯物辩证法讲的联系是(B)

A.无差别的事物的直接同一

B.有相对独立性的相互区别的事物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C.相互区别的事物在外力作用下的合一

D.不同事物机械性的组合

140.系统方法的目的是(C)

A.整体性

B.有序性

C.最优化原则

D.整合性

141.下列命题中未能表达整体与部分的关系的有(D)

A.整体依赖于部分,部分也依赖于整体

B.优化的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C.整体对部分有支配决定作用,部分以相对独立性反作用于整体

D.整体相当于各部分的机械相加

142.发展的实质是:(A)

A.新事物产生,旧事物灭亡

B.否定.破坏现存事物

C.事物量的方面的扩充

D.特定事物的不断完善

143.所谓“劳动是使人与自然相对立的环节”主要是说(A)

A.是劳动创造了人,使人从自然界分化出来

B.自然界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人不可能完全脱离自然

C.劳动是一种客观物质活动

D.劳动具有社会性

144.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的关系是(ACD)„

A.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B.价值决定使用价值

C.商品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体

D.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不可兼得。

145.关于事物发展的否定之否定过程,下列命题中不正确的有(D)

A.事物发展是螺旋形上升的过程

B.事物发展是波浪式前进的过程

C.事物发展是个好像回到原出发点的过程

D.事物发展是个回到原出发点的过程

146.下列选项中属于因果联系的有(AD)

A.磨擦生热,热胀冷缩

B.冬去春来,夏尽秋至

C.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D.勤学出智慧,实践出真知

147.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内容上的革命变革表现在它实现了(AC)

A.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

B.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C.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D.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统一

148.掌握事物度的重要性在于(ABCD)

A.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做到“胸中有数”

B.它可以克服“过”与“不及”的错误

C.它可以避免“左〃或右的错误

D.掌握度才能更深刻准确地认识事物

149.任何客观真理都具有(ABCD)

A.客观性

B.相对性

C.绝对性

D.具体性

150.“意识在任何时候都只能是被意识到了的存在,而人们的存在就是他们的实际生活过

程”。这说明(ABCD)

A.人们的观念.思想受着人们的实际生活过程的制约

B.不是社会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社会生活决定社会意识

C.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具有同一性D.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151.“一阴一阳之谓道”.“凡物必有合……有合各有阴阳”.“天地万物之理,无独必有

对”.“万物莫不有对”。上述观点包含的辩证法思想有ABCD

A.世界是一切事物无不相互联系

B.一切事物都包含矛盾

C.矛盾双方相互排斥,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D.矛盾贯穿于一切事物和过程之中

152.在下列命题中,包含辩证法思想的有ABCD

A.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B.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C.天下之势,循则极,极则反

D.荣枯代谢而弥见其新

153.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表现在ABC

A.前者坚持用运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后者则用静止的观点看问题

B.前者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后者则用孤立的观点看问题

C.前者认为事物内在矛盾性是事物运动发展的根本原因,后者否认事物的内在矛盾性

D.前者主张规律是客观的,后者否认规律的客观性

154.在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候,自然科学已经取得了三大成果,它们是有(ACD)

A.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

B.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C.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

D.细胞学说

155.商品的二因素是(AC)

A.使用价值;

B.交换价值;

C.价值;

D.价格;

156.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的标准是(C)

A.人们的道德水平和文化水平

B.人们的宗教信仰状况

C.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D.社会生产关系的性质

E.社会政治法律制度状况

157.在商品经济运行中,价值.价格与供求关系三者之间的关系是:(ACD)。

A.商品价格由价值决定,同时受供求影响而波动。

B.价格只由供求关系来决定,价值不起决定作用

C.商品交换按价值量相等的原则进行

D.当供求关系平衡时,商品的价格与商品的价值大体相当。

158.下列选项中,正确表明资本本质和特征的选项有(ABC)o

A.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B.资本是资本家剥削雇佣工人的生产关系

C.资本是个历史的范畴

D.资本是一种以价值为主体的运动

159.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是(AC)

A.商品的价值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B.价格与价值相背离及趋于一致

C.商品交换以价值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D.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28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殊性表现在(AB)

A.它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

B.能创造出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

C.能够创造出生产资料的价值

D.能够把自身的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中去

160.19世纪中叶,马克思和恩格斯所以能够创立科学社会主义,是因为(ABC)

A.当时已经具备了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条件

B.他们长期参加和亲自领导了工人运动

C.与此同时进行了大量艰苦的科学理论研究工作

D.他们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

161.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重大意义是(ABC)

A.敲响了资本主义的丧钟

B.使工人阶级拥有了反对资产阶级的强大思想武器

C.指引一些国家的工人阶级进行革命,在本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D.资本主义在全世界的消亡成为现实

162.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是(ABC)

A.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

B.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C.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

D.各个国家和平共处

163.在私有制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的作用表现在(ABCD)

A.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

B.自发地刺激生产者改进技术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但可能导致垄断的发生阻碍技术的进

步。

C.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但却引起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

D.自发地调节社会资源在社会生产各个部门的配置,但却导致社会资源的浪费

164.要正确实现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必须做到(CD)

A.通过调查,获得十分丰富的感性材料

B.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和制作

C.要把关于事物的认识与主体的需要结合起来,确定行动的目的和计划

D.要使理论为群众所掌握,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165.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是BC

A.自由与平等B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的观念上层建筑,是为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

服务的。

C.资产阶级的阶级意识的集中体现。

D.民主与博爱

166.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性质是ABCD

A.是科学共产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B.是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党;

C.是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党;

D.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起来的团结统一的党。

167.辩证的否定观认为(CD)

A.肯定中不包含否定B.否定中不包含肯定C.肯定中包含着否定D.否定中包含着肯定

168.国体与政体的关系是(D)

A.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B.原因与结果的关系

C.可能性与现实性的关系

D.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169.下列俗语中表达必然性的有(A)

A.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B,因祸得福

C.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D.失败是成功之母

170.大海中捞针属于(C)

A.现实性

B.现实可能性

C.抽象可能性

D.不可能性

171.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制约和影响作用主要是通过(C)

A.直接决定社会性质来实现的

B.直接决定社会变革来实现的

C.对生产发展的影响来实现的

D.通过对人的生理.心理素质的影响来实现的

172.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它可以(D)

A.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

B.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

C.决定社会发展水平

D.通过物质生产制约和影响社会发展

173.我国人口问题突出表现为(A)

A.人口生产与物质生产比例严重失调

B.人口性别比例失调

C.人口老龄化严重

D.人口平均受教育水平太低

174.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是A

A.生产方式

B.地理环境

C.人口因素

D.生产关系

175.理解整个人类发展史的钥匙是(B)

A.阶级斗争发展史

B.生产劳动发展史

C.政治制度史

D.思想史

176.下列不属于上层建筑的是(D)

A.监狱

B.法院

C.哲学

D.语言学

177.对于社会制度的性质及其更替的原因,应当从(D)

A.地理环境中去寻找

B.人口因素中去寻找

C.社会的政治上层建筑中去寻找

D.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中去寻找

178.哲学基本问题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AC)

A.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B.世界是如何发展的问题

C.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

D.世界的本质是一个还是多个的问题

179.划分阶级的标准是(B)

A.政治标准

B.经济标准

C.道德标准

D.社会标准

180.实践的基本特点是(ACD)

A.客观性

B.革命性

C.能动性

D.社会历史性

181.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D)

A.社会意识同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同步性

B.社会意识同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C.社会意识发展的历史继承性

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

182.“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这

句话是说(B)

A.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B.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C.生产力直接决定社会形态的性质

D.生产力要同生产关系相适应

183.“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表明(C)

A.它是生产力的独立要素

B.它是现实的直接的生产力

C.它渗透到生产力的各要素中可以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D.离开科学技术就没有生产力

184.区分国家的性质,主要是依据(B)

A.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程度

B.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

C.国家政权的构成形式

D.科学文化的发展水平

185.最集中最直接地反映社会经济基础的社会意识形态是(C)

A.哲学

B.艺术

C.政治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