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次世界大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综合检测 高三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_第1页
两次世界大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综合检测 高三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_第2页
两次世界大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综合检测 高三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_第3页
两次世界大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综合检测 高三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_第4页
两次世界大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 综合检测 高三统编版历史二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两次世界大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一、选择题1.(2023·广东汕头一模)1966年,法国总统戴高乐要求北约司令部从巴黎搬出,并要求美国军队从法国撤出。美国总统约翰逊要求国务卿质问戴高乐:“你要让我们把美国烈士的坟墓也搬出法国吗?”这反映出,当时()A.美国综合国力相对衰落B.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发展C.西方阵营逐渐出现分化D.欧洲实行独立的外交政策2.(2023·河北石家庄一模)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古巴积极支持安哥拉的民族独立斗争,不仅提供武装援助,还在医疗、卫生、教育等领域大力支援。材料折射出,这一时期()A.古巴导弹危机持续发酵B.社会主义阵营壮大C.两极格局受到一定冲击D.亚非人民联合反殖3.下图拍摄于1916年9月3日的英国,画面中的女工正操作钻孔设备,她戴着手镯,并佩戴婚戒。据此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A.冲击了传统的社会关系B.提升了妇女的政治地位C.提高了工业的生产效率D.改变了工厂的剥削方式4.(2023·广东梅州一模)国际联盟正式成立前,美、英、法三国对国联提出了各自的构想:美国主张允许德国和小国加入国联,并要求由国联管理德国的前殖民地和奥斯曼帝国的领地;法国规定德国不得加入国联,并要求在国联建立一支国际部队,设立国际总参谋部监督各国兵力并在必要时采取军事行动;而英国则希望国联成为几个大国之间仲裁纠纷的组织。这反映出()A.列强反对国联实行全体一致原则B.国联重新确定了欧亚国家版图C.国联在维护和平方面未发挥作用D.主要大国争夺国际事务主导权5.下图是英国学者奥弗里统计的“德国纳粹党在国会选举中所占票数百分比”。下列对图中变化解释合理的是()A.纳粹党得票比例总体上不断地攀升B.《凡尔赛条约》加深了德国的仇恨C.世界经济危机是纳粹党上台的诱因D.欧洲战争策源地最先在德国形成6.20世纪40年代后期,斯大林将巩固战争期间取得的胜利果实、确保社会主义国家的安全置于战后战略目标的优先位置,同时积极推进和扩大苏联的势力和影响。由此美国()A.积极挑动意识形态对立B.加紧核武器研发开展军备竞赛C.推行缓和政策主动防御D.单独改造德国加快民主化进程7.下面是1914年欧洲主要列强的经济实力及占有殖民地情况统计表。表格数据说明()国家占有殖民地数(个)殖民地人口(人)占世界工业总产值(%)英国553.9亿14法国296235万6德国101307万16A.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B.法国实力最强占有殖民地面积最大C.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不断加深D.20世纪初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8.(2023·福建龙岩二模)下图为1870—1914年欧洲四大国的国防费用概算(单位:百万英镑)。由此可见()A.英德两国的国防费用持续大幅增加B.大国竞争严重削弱了欧洲整体实力C.新兴国家对老牌帝国霸权发出挑战D.欧洲各国的极端民族主义肆意泛滥9.下图是20世纪50年代初期美国科技交流大事的部分记录。这反映出美国()●1950年12月,芝加哥大学筹备将于1951年举办的国际核物理大会,3个月之后,被告知受邀请的24位科学家中有8—10位将无法获得入境签证。●1951年9月,在纽约举行的第12届理论与应用化学国际会议,苏联等国许多重要科学家因没有获得入境签证或太迟获得签证而未能参加会议。●1952年想要进入美国的外国科学家中有50%遇到困难,有70%—80%的法国科学家无法获得入境签证。A.对社会主义阵营的敌对政策B.采取孤立主义政策保障美国安全C.对保护知识产权的坚定态度D.通过垄断先进科技维护世界霸权10.“总体战所提出的需求残酷地暴露了这种行政方式的弱点。……到1915年初,双方将领都在抱怨弹药短缺;人们发现旧的供应体系——政府向私有公司订购,无法满足迅速增长的需求。”该材料主要表明()A.第一次世界大战极大地破坏了社会生产力B.政府职能无法适应战争需要C.第一次世界大战催化新技术的产生与发展D.第一次世界大战导致妇女进入生产部门11.(2023·福建莆田二模)1913—1920年,欧洲制造业产量下降了23%,美国却增长了22%。1920年,美国发电量相当于欧洲的总和,钢产量占世界一半以上,石油产量占世界2/3。据此可推知,当时()A.美国操纵国联大发横财B.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C.西欧霸权地位逐渐衰落D.资本主义阵营内部分化1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盟国要求日本将战前掠夺的中国领土,如东北地区、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国。波茨坦公告规定,日本之主权必将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及吾人所决定其他小岛之内”。由此可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盟国对日本领土的处置()A.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体现B.有利于战后秩序的稳定与重建C.服务美国单独占领日本的意图D.注重对原有的领土进行分割13.下表为20世纪60年代的国际组织(部分)。此表可以用来说明当时()年份国际组织1960年石油输出国组织1961年拉丁美洲自由贸易协会1961年不结盟运动兴起1962年中美洲共同市场1964年七十七国集团1965年拉丁美洲国家石油互助协会1967年东南亚国家联盟1968年阿拉伯国家石油输出国组织A.世界政治格局发生深刻变化B.能源合作是国际合作的主流C.全球有序贸易新时期的开启D.第三世界国家面临巨大挑战14.(2022·山东卷,15)1967年,法国学者塞尔旺-施赖贝尔在其著作中宣称,如果包括法国在内的欧洲国家不迅速采取行动以重新确立对欧洲经济和社会的控制,欧洲也许会繁荣昌盛,但将在历史上第一次被更为发达的文明所摧垮并受它统治。该著作出版后在欧洲很快成为畅销书。这反映出欧洲社会()A.对美国发展模式的否定B.对战后世界秩序的不满C.对面临挑战和未来发展的担忧D.对苏联威胁下欧洲联合的反思15.1969年美国出台了新的《出口管制法》,不再使用“共产党国家”与“非共产党国家”这一概念和划分方法,代之以“鼓励与美国有外交关系或贸易关系的国家进行贸易”,并要求商业部修订管制清单。这一调整主要是由于美国()A.同苏联关系缓和B.与西欧竞争加剧C.陷入侵越战争泥潭D.国家实力相对衰弱16.(2023·广东燕博园能力测试)从1964年起,美国高校开设的非洲语言课程有约20种,还定期进行常规性和高强度性非洲语言培训项目,到1968年,全美高校的非洲研究项目增加到38个。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B.国际力量对比的变动C.种族歧视政策的松弛D.资本主义阵营的分化二、非选择题17.(2023·天津部分区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永远地改变了欧洲,但是对大多数欧洲人来说,世界变得更大,但欧洲在世界上的作用本质上没有改变,在帝国主义国家仍然统治着它们旧的殖民地和新的保护国的情况下,欧洲的全球霸权看起来更加安全,然而,这与现实不符。——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不可阻挡的革命浪潮席卷诸殖民帝国,极其迅速地结束了欧洲的统治……由于数百万殖民地居民在盟国和日本的军队和劳改营中服役,这种世界范围的殖民地觉醒得到了进一步的促进……如同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样,老百姓还受到了盟国关于自由和民族自决的宣传的影响。——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从20世纪40年代后期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在亚非拉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独立国家体系……20世纪60年代联合国接纳的43个新会员国全都是第三世界国家;在20世纪70年代接纳的33个新会员国中除了“两个”德国以外也都是第三世界国家。——摘编自齐豫生、夏于全主编《世界全史第6卷》(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说“欧洲的全球霸权看起来更加安全”是与历史事实不符的?(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秩序出现变化的原因。(3)概括材料三所示现象,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影响。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西斯的崩溃和欧洲的衰落并没有带来世界的高度一体化,反而使人类进入了以两个超级大国为核心的两极对抗的时代。关于冷战的起源,美国学者认为,斯大林的“侵略”和“扩张”政策是战后国际关系紧张化的主要原因,美国对苏联的“共产主义扩张”作出反应,冷战因此而生。对此,苏联学者有不同的看法。他们认为美国垄断资本中最富于侵略性的集团利用美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来确立世界霸权,为此积极推行反苏反共的政策,从而一手导演了冷战。针对争论,著名冷战史专家约翰·加迪斯认为冷战既非美国也非苏联的过失,它是大国之间利益上的碰撞。可以说,关于冷战谁该负主要责任的问题,中外学者的争论一直未停息。——摘编自王玮、戴超武《美国外交思想史1775—2005年》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取材料中的一种观点进行评析。(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清晰)

参考答案1.C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1966年,法国总统和美国总统就北约司令部从巴黎撤出等问题发生分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60年代,法国国家实力增强,要求摆脱美国控制,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说明西方阵营逐渐出现分化,故选C项;题干材料论及的是法国要求美国从法国撤军,而美国拒绝,这与法国的实力增强以及美国综合国力的相对衰落都有关系,单谈美国方面是片面的,排除A项;仅根据法国实力的增强无法得出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发展,排除B项;题干材料只论及法国与美国的较量,将法国引申成欧洲以偏概全,排除D项。2.C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古巴积极支持安哥拉的民族独立斗争,不仅提供武装援助,还在医疗、卫生、教育等领域大力支援”,可知古巴大力援助安哥拉的民族独立斗争,这对两极格局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故选C项;古巴导弹危机发生于1962年10月,并未持续发酵,排除A项;题干材料没有体现社会主义阵营壮大,排除B项;古巴是拉丁美洲国家,安哥拉是非洲国家,排除D项。3.A解析根据题干材料“1916年9月3日的英国”“女工正操作钻孔设备,她戴着手镯,并佩戴婚戒”,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为了弥补劳动力不足,很多妇女走出家门,踏上工作岗位,这表明第一次世界大战冲击了传统的社会关系,故选A项;题干材料没有体现妇女政治地位的提升、工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以及工厂剥削方式的改变,排除B、C、D三项。4.D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美、英和法三国分别从自身利益出发,提出了对建立国际联盟的方案,体现出大国对国际事务主导权的争夺,故选D项;题干材料未体现列强反对国联实行全体一致原则,排除A项;国联并未也无法重新确定欧亚国家版图,排除B项;“国联在维护和平方面未发挥作用”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5.C解析根据题干图片,可知1928年后,纳粹党在国会选举中所占票数大幅度上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明显是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故选C项;A项是表现,不是对图中变化的解释,排除;《凡尔赛条约》的影响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就已经存在,排除B项;D项无法解释1928年前后纳粹党得票比例的变化,排除。6.A解析20世纪40年代后期斯大林积极推进和扩大苏联的势力和影响,美国针对这一趋势提出了杜鲁门主义,挑动意识形态对立,故选A项;美国在1945年已研制成功核武器,与题干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缓和政策是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政策,与题干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7.A解析根据题干表格,可知当时英国占有的殖民地数量最多,德国占有殖民地的数量和殖民地人口数都远远少于英国、法国。1914年第二次工业革命已经结束,德国工业生产超过了英国、法国,这说明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故选A项;题干表格没有涉及殖民地面积,排除B项;题干表格没有体现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不断加深,排除C项;题干表格无法体现列强瓜分世界的狂潮,排除D项。8.C解析根据图表数据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欧洲两大军事集团间相互对抗,尤其是英德两国之间对立,即以德国为代表的新兴国家对以英国为代表的老牌帝国霸权发出挑战,最终呈现出国防费用快速增长的局面,故选C项;英国的国防费用呈折线形上升而非持续大幅增加,排除A项;题干材料没有涉及欧洲整体与其他地区的实力对比,排除B项;题干材料涉及的是欧洲四个国家的国防费用支出,和民族主义泛滥无关,排除D项。9.D解析由材料“被告知受邀请的24位科学家中有8—10位将无法获得入境签证”“苏联等国许多重要科学家因没有获得入境签证或太迟获得签证而未能参加会议”“想要进入美国的外国科学家中有50%遇到困难,有70%—80%的法国科学家无法获得入境签证”,可知美国通过阻挠科技交流防止先进技术被其他国家掌握或学习,意图通过垄断先进的科技维护自身霸权地位,故选D项;材料中美国阻挠的不仅仅是社会主义阵营的科学家,还有资本主义阵营的科学家,排除A项;孤立主义是一种外交政策,由防务和经济两方面政策组成,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B项;美国的做法在于维护自身霸权,而非保护知识产权,排除C项。10.B解析题干材料“总体战……暴露了这种行政方式的弱点”“发现旧的供应体系——政府向私有公司订购,无法满足迅速增长的需求”表明政府职能无法适应战争需要,故B项正确。11.C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实力迅速上升,而西欧受战争重创后,经济实力有所下降,霸权地位逐渐衰落,故选C项;国际联盟成立于1920年,且美国并未加入国联,排除A项;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社会主义运动从“一国”发展到“多国”,这意味着“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与题干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资本主义阵营是与社会主义阵营相对的概念,出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与题干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12.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盟国按照波茨坦会议等国际会议的协议,要求日本归还其掠夺的中国领土,明确日本行使主权的领土范围,这些做法有利于战后秩序的稳定与重建,故选B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在题干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项;题干材料没有体现美国单独占领日本的意图,排除C项;题干材料反映的是盟国要求日本归还其掠夺的中国领土,没有体现对日本原有领土的分割,排除D项。13.A解析根据表格信息,可知20世纪60年代世界出现了许多由发展中国家建立的国际组织,这说明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出现,故选A项;题干材料主要体现了多极化的趋势,没有体现能源合作、第三世界国家面临巨大挑战,排除B、D两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建立开启了全球有序贸易新时期,排除C项。14.C解析题干材料“欧洲国家不迅速采取行动以重新确立对欧洲经济和社会的控制”“将在历史上第一次被更为发达的文明所摧垮并受它统治”说明该学者对欧洲未来发展表示担忧,故C项正确;题干材料没有涉及美国发展模式,由题干材料也看不出学者对战后世界秩序的不满,故A、B两项错误;由题干材料可以看出该学者主张欧洲联合,而不是反思欧洲联合,故D项错误。15.D解析从题干材料可看出,1969年美国出台的新的《出口管制法》,不再特意强调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对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美国陷入侵越战争泥潭,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且在资本主义世界面临西欧、日本的竞争,整体国家实力相对衰弱,迫切希望改善国际环境,故D项正确;1969年,勃列日涅夫统治下的苏联在美苏争霸中展开了咄咄逼人的攻势,美苏关系日趋紧张,故A项错误;与西欧竞争加剧、陷入侵越战争泥潭均是导致美国国家实力相对衰弱的原因,不能全面反映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战略调整的缘由,故B、C两项错误。16.B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从1964年起,美国高校开设的非洲语言课程有约20种……全美高校的非洲研究项目增加到38个”,可知美国重视对非洲和非洲语言的研究,这种现象是基于20世纪60年代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相对劣势,美国为争夺中间地带、增强与苏联竞争的实力而出现的,故选B项;民族解放运动兴起于19世纪,与题干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美国研究非洲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