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中华 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同步练习 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1页
第1课 中华 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同步练习 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2页
第1课 中华 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同步练习 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3页
第1课 中华 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同步练习 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4页
第1课 中华 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同步练习 高二下学期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一、选择题1.(2023·山东济宁期末)《史记》里的人物形象代表人物人物形象孔子善人之治国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汉文帝仁爱宽厚,从谏如流,休养生息孙叔通倡导礼仪,主张礼乐教化韩信千金赠漂母,知恩图报,信守承诺《史记》如此塑造人物形象,本质意图在于()A.吸取秦亡的历史教训B.建构大一统的意识形态C.弘扬儒家的人文精神D.提升统治者的政治威望2.(2023·福建名校联考)唐初,太宗“以经籍去圣久远,文字多讹谬,诏前中书侍郎颜师古考订《五经》,颁于天下,命学者习焉。又以儒学多门,章句繁杂,诏国子祭酒孔颖达与诸儒撰定《五经义疏》,凡一百七十卷,名曰《五经正义》,令天下传习”。此举旨在()A.促进社会各阶层的流动B.增强儒学的思辨性C.以学术一统促国家统一D.提高官员文化素质3.(2023·福建南平期末)顾炎武认为“天下之人各怀其家,各私其子,其常情也。”“夫使县令得私其百里之地,则县之人民皆其子姓,县之土地皆其田畴。”那么,县令治理本县就像对待自家事业一样,必然尽心尽力。材料体现了顾炎武()A.赞赏和而不同的处事原则及方法B.挑战传统和提倡效用的思想主张C.推崇天下为公的家国情怀D.强调经世致用的学术思想4.(2023·北京海淀期末)《史记·夏本纪》载,大禹受命治水,“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卑宫室,致费于沟洫(住屋简陋,把财物用在疏通水道)”。后世君主凡与大禹“卑宫室”相反,大肆营建宫殿、奢享乐等则被认为是昏庸。“卑宫室”体现的观念是()A.天人合一 B.明德慎罚C.俭约自守 D.尊崇儒术5.(2023·福建福州期末)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中秋始终承载着月圆人团圆、平安阖家欢的朴素观念。“团圆”的寓意主要反映了()A.民间传说在古代影响很大B.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认同C.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D.宗法观念一直没有改变6.(2023·河北邢台期末)元代景德镇窑的工匠沿袭北方定窑工艺,生产的梅瓶、玉壶春瓶等,造型多样,带有中亚和西亚文化审美。青花纹饰的题材也很丰富,如龙凤、人物几何图案等,繁缛华丽的装饰中,既有中国传统纹样,也受到西域的伊斯兰文化影响。材料可佐证中华文化的特征是()A.绵延不断 B.和而不同C.多元一体 D.兼收并蓄7.(2023·山东菏泽校考)“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胸中有誓深于海,肯使神州竞陆沉”“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这些诗句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崇尚()A.崇德尚贤 B.家国情怀C.天下为公 D.革故鼎新8.(2023·山东聊城高二统考期末)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1889—1975年)曾预言:“中国人完整守护了一个超级文明,世界的希望在中国,中华文明才是人类的归宿,中华文明将引领世界。”国际东方学大师季羡林在一次国际会议上明确指出:“西方这样发展下去是不行的,必须改弦易张。只有中国文化、东方文化可以拯救世界。”上述论断主要是基于东西方文化的()A.核心理念不同 B.发展轨迹不同C.运行机制不同 D.处世方法不同9.(2023·吉林长春外国语学校期末)董仲舒认为君主要“法天而治”,天乃道德之天,天意即民意,“法天而治”亦即为民而治,实现“仁政”。他还提出了“灾异谴告”论,威慑君主省己修身及时探知天意,更好地践行天道。这一主张()A.是对先秦法家思想的继承B.被统治者确立为行政规范C.未脱离传统儒学理论范畴D.从根本上杜绝了君权专制10.(2023·湖南,6)光绪年间,曾出使英、法、意、比四国的薛福成感慨,“强盛之国,事事欲轶(超越)乎公法,而人或勉以公法绳之”;“衰弱之国,事事求合乎公法,而人未必以公法待之”。这突出反映了()A.公法在外交实践中形同虚设B.摆脱公法束缚符合弱国利益C.对外交往深化对自强的认知D.晚清士人对西方的高度推崇11.(2023·辽宁朝阳期末)孔子认为,“孝悌”是为仁之本,只有孝顺父母,尊敬兄长,才能真正实现“亲亲尊尊”的仁而有礼的局面。孟子提出了“四心”是仁、义、礼、智之“四端”的思想,以“四端”论性,以恭敬辞让之心为礼之端。荀子主张“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这些说明,先秦儒家思想()A.促使民本思想与君主权力结合B.注重社会秩序的维护C.致力于协调民众与地主的利益D.过分强调礼的自觉性12.(2023·黑龙江哈九中)19世纪末,张之洞在《劝学篇·序》中说:“三纲为中国神圣相传之圣教,礼政之原本,人禽之大防。”在《劝学篇·外篇》中则引用一些儒家的经典,说《易经》即有“穷则变,变通尽利,变通趣时,损益之道与时偕行”的思想内容。这反映出张之洞()A.突破“中体西用”思想B.与维新派思想完全一致C.救亡思想新旧杂陈D.认识到中国落后的根源二、综合题13.(2023·河北石家庄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随着夏商以来神权的逐渐被打破,民本思想成为论证政权合法性的一个坚实理由。“天命靡常”“惟德是辅”,这就要求统治者具备高尚的道德修养,为全社会树立楷模。而道德的高尚与否,在于能否施惠政于民。为此,孔子倡导“仁者爱人”,提出德治的政治主张,并认为“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孟子把孔子的德治发展为“仁政”,主张以仁政治国御民,并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名言。荀子继承了孔、孟的民本思想,指出:“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他从社稷和民众的关系上论述了以民为本对社会稳定和政权巩固的重要性。——摘编自孟宪霞《民本思想的来源及其现代转型》(1)根据材料,概括先秦时期民本思想的内涵。(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先秦民本思想产生的原因。14.(2023·河北张家口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文化有继承性,延续性,代代传承,积久而成传统。文化又有时代性,随时代变迁而更新发展。所以,文化的发展是变和不变的统一,是传承延续和更新发展的统一。中华民族具有5000多年连续不断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也是中国文化嬗变的转折点。随着人类历史从传统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的转变,发生于中英两国之间的“鸦片战争”具有了时代象征意义。伴随着中国社会的近现代转型,中国传统文化也呈现出从封闭到开放、从礼俗到法理、从神圣到祛魅的文化现代化转变。——摘编自陈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等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中国传统文化的嬗变”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简述须有史实依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一、选择题1.(2023·山东济宁期末)《史记》里的人物形象代表人物人物形象孔子善人之治国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汉文帝仁爱宽厚,从谏如流,休养生息孙叔通倡导礼仪,主张礼乐教化韩信千金赠漂母,知恩图报,信守承诺《史记》如此塑造人物形象,本质意图在于()A.吸取秦亡的历史教训B.建构大一统的意识形态C.弘扬儒家的人文精神D.提升统治者的政治威望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史记》中的人物形象深受儒家“仁、礼、信”思想的影响,反映了封建礼教对民众的要求,说明司马迁意在弘扬儒家的人文精神,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吸取秦亡的历史教训,A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罢黜百家,尊崇儒术”的主张,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体现了建构大一统的意识形态,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统治者的政治威望提升的信息,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C项。2.(2023·福建名校联考)唐初,太宗“以经籍去圣久远,文字多讹谬,诏前中书侍郎颜师古考订《五经》,颁于天下,命学者习焉。又以儒学多门,章句繁杂,诏国子祭酒孔颖达与诸儒撰定《五经义疏》,凡一百七十卷,名曰《五经正义》,令天下传习”。此举旨在()A.促进社会各阶层的流动B.增强儒学的思辨性C.以学术一统促国家统一D.提高官员文化素质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唐太宗诏令颜师古、孔颖达等考订五经文字,并对五经经义进行统一解释,由皇帝钦定,名为《五经正义》,颁行天下,成为儒生学习的课本,也是科举考试的依据,适应了科举取士和维护全国政治统一的需要,C项正确;材料主要讲唐太宗时期颁布《五经正义》,属于统一文化、维护儒学正统的范畴,而促进社会各阶层流动、提高官员文化素质一般指的是科举制,排除A、D两项;理学的形成和发展增强了儒学的思辨性,排除B项。故选C项。3.(2023·福建南平期末)顾炎武认为“天下之人各怀其家,各私其子,其常情也。”“夫使县令得私其百里之地,则县之人民皆其子姓,县之土地皆其田畴。”那么,县令治理本县就像对待自家事业一样,必然尽心尽力。材料体现了顾炎武()A.赞赏和而不同的处事原则及方法B.挑战传统和提倡效用的思想主张C.推崇天下为公的家国情怀D.强调经世致用的学术思想解析:根据材料“天下之人各怀其家,各私其子,其常情也……夫使县令得私其百里之地,则县之人民皆其子姓,县之土地皆其田畴……县令治理本县就像对待自家事业一样,必然尽心尽力”可知,顾炎武认为,追求个人利益是合理的,而若一县的土地归县令所有,则县令治理本县就像对待自家事业一样,必然尽心尽力,这与传统的加强中央集权的理论不同,体现了其挑战传统和提倡效用的思想主张,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和而不同的信息,“和而不同”指人与人和睦地相处,但不随便附和,排除A项;材料中描述的是追求个人利益是合理的,没有体现天下为公的信息,排除C项;材料描述的是挑战传统,没有描述经世致用的思想,“经世致用”是指学问必须有益于国事,排除D项。故选B项。4.(2023·北京海淀期末)《史记·夏本纪》载,大禹受命治水,“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卑宫室,致费于沟洫(住屋简陋,把财物用在疏通水道)”。后世君主凡与大禹“卑宫室”相反,大肆营建宫殿、奢享乐等则被认为是昏庸。“卑宫室”体现的观念是()A.天人合一 B.明德慎罚C.俭约自守 D.尊崇儒术解析:根据材料“卑宫室,致费于沟洫”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卑宫室”强调反对大肆营建宫殿、奢侈享乐,强调俭约自守,将财物用到造福百姓身上,C项正确;“天人合一”即天人相合相应,排除A项;明德慎罚是西周的立法指导思想之一,提倡尚德、敬德,刑罚适中,不乱罚无罪,不乱杀无辜,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儒学,排除D项。故选C项。5.(2023·福建福州期末)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中秋始终承载着月圆人团圆、平安阖家欢的朴素观念。“团圆”的寓意主要反映了()A.民间传说在古代影响很大B.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认同C.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D.宗法观念一直没有改变解析:根据“中秋”“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得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C项正确;材料无关民间传说,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关于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认同的相关论述,排除B项;“一直没有改变”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C项。6.(2023·河北邢台期末)元代景德镇窑的工匠沿袭北方定窑工艺,生产的梅瓶、玉壶春瓶等,造型多样,带有中亚和西亚文化审美。青花纹饰的题材也很丰富,如龙凤、人物几何图案等,繁缛华丽的装饰中,既有中国传统纹样,也受到西域的伊斯兰文化影响。材料可佐证中华文化的特征是()A.绵延不断 B.和而不同C.多元一体 D.兼收并蓄解析:根据材料“带有中亚和西亚文化审美”及“既有中国传统纹样,也受到西域的伊斯兰文化影响”可知,中华文化博采众长,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D项正确;“绵延不断”指历史悠久,不断传承,排除A项;“和而不同”指和谐相处,尊重差异,排除B项;“多元一体”指形式多样,存在统一的趋势,排除C项。故选D项。7.(2023·山东菏泽校考)“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胸中有誓深于海,肯使神州竞陆沉”“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这些诗句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崇尚()A.崇德尚贤 B.家国情怀C.天下为公 D.革故鼎新解析:“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胸中有誓深于海”“剑外忽传收蓟北”等诗句,都体现出作者的爱国情怀以及作者自身的社会责任感,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家国情怀,并未提及“崇德尚贤”,排除A项;“天下为公”指天下是大家公有的,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革故鼎新”指除去旧的,建立新的,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8.(2023·山东聊城高二统考期末)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1889—1975年)曾预言:“中国人完整守护了一个超级文明,世界的希望在中国,中华文明才是人类的归宿,中华文明将引领世界。”国际东方学大师季羡林在一次国际会议上明确指出:“西方这样发展下去是不行的,必须改弦易张。只有中国文化、东方文化可以拯救世界。”上述论断主要是基于东西方文化的()A.核心理念不同 B.发展轨迹不同C.运行机制不同 D.处世方法不同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汤因比认为西方的文化在分裂的路上越走越远,中国有大一统文化,能实现各个民族和谐共处,能调和各地之间矛盾,提出中华文明才是人类的归宿。季羡林认为西方文化注重分析,一分为二,而东方文化注重综合,合二为一,提出只有中国文化、东方文化可以拯救世界。上述论断主要是基于东西方文化的核心理念不同,中华文化主张和而不同,崇尚和谐共存,西方文化则倾向于认为“不同即敌人”,容易发生竞争和冲突,A项正确;核心理念不同导致了东西方文化在发展轨迹、运行机制、处世方法等方面的差异,也即核心理念不同才是东西方文化的根本差异所在,排除B、C、D三项。故选A项。9.(2023·吉林长春外国语学校期末)董仲舒认为君主要“法天而治”,天乃道德之天,天意即民意,“法天而治”亦即为民而治,实现“仁政”。他还提出了“灾异谴告”论,威慑君主省己修身及时探知天意,更好地践行天道。这一主张()A.是对先秦法家思想的继承B.被统治者确立为行政规范C.未脱离传统儒学理论范畴D.从根本上杜绝了君权专制解析:根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董仲舒通过天道对君主的约束和要求,体现了儒家“仁政”和民本思想,未脱离传统儒学理论范畴,C项正确;“灾异谴告”论就是“天人感应”思想,是董仲舒新儒学的内容,并非对先秦法家思想的继承,排除A项;材料的主张是对君主的约束和限制,并没有被统治者确立为行为规范,排除B项;董仲舒的思想是对君主的约束和要求,但不能从根本上杜绝君主专制,排除D项。故选C项。10.(2023·湖南,6)光绪年间,曾出使英、法、意、比四国的薛福成感慨,“强盛之国,事事欲轶(超越)乎公法,而人或勉以公法绳之”;“衰弱之国,事事求合乎公法,而人未必以公法待之”。这突出反映了()A.公法在外交实践中形同虚设B.摆脱公法束缚符合弱国利益C.对外交往深化对自强的认知D.晚清士人对西方的高度推崇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光绪年间的中国。据题干可知主要结论:光绪年间,晚清政府的外交官薛福成认识到强国不受国际法的限制,弱国事事受制于国际法,且受到不平等对待。这反映了近代中国对外交往过程中,深化对国家自强的认识,C项正确;“形同虚设”说法绝对,国际法仍起到协调各国关系的作用,排除A项;薛福成认为弱国受制于公法,而且还受到不平等对待,而不是认为摆脱公法符合弱国利益、不是对西方的高度推崇,排除B、D两项。故选C项。11.(2023·辽宁朝阳期末)孔子认为,“孝悌”是为仁之本,只有孝顺父母,尊敬兄长,才能真正实现“亲亲尊尊”的仁而有礼的局面。孟子提出了“四心”是仁、义、礼、智之“四端”的思想,以“四端”论性,以恭敬辞让之心为礼之端。荀子主张“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这些说明,先秦儒家思想()A.促使民本思想与君主权力结合B.注重社会秩序的维护C.致力于协调民众与地主的利益D.过分强调礼的自觉性解析:根据材料“只有孝顺父母,尊敬兄长,才能真正实现‘亲亲尊尊’的仁而有礼的局面”“提出了‘四心’是仁、义、礼、智之‘四端’的思想”“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先秦时期儒学家强调仁、礼等,以此维护社会稳定,这些思想体现出他们均注重社会秩序的维护,B项正确;材料并未提及民本思想与君主权力之间的关系,排除A项;材料所述先秦时期儒学家们强调仁、礼等,以此维护社会稳定,说明他们注重维护社会秩序,没有涉及民众与地主的利益,排除C项;材料内容不仅强调礼,还强调仁,排除D项。故选B项。12.(2023·黑龙江哈九中)19世纪末,张之洞在《劝学篇·序》中说:“三纲为中国神圣相传之圣教,礼政之原本,人禽之大防。”在《劝学篇·外篇》中则引用一些儒家的经典,说《易经》即有“穷则变,变通尽利,变通趣时,损益之道与时偕行”的思想内容。这反映出张之洞()A.突破“中体西用”思想B.与维新派思想完全一致C.救亡思想新旧杂陈D.认识到中国落后的根源解析:根据材料可知,19世纪末,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和洋务运动的破产,张之洞的思想在坚持“中体西用”的基础上引用儒家经典作为他变法的理论依据,这说明其救国思想新旧杂陈,C项正确;据材料可知,张之洞引用一些儒家的经典著作作为他变法思想的理论依据,说明他仍然坚持“中体西用”,排除A项;张之洞的思想与维新派思想有相似之处,“完全一致”说法过于绝对化,排除B项;据材料可知,张之洞仍然坚持“中体西用”,说明他还没有认识到中国落后的根源,排除D项。故选C项。二、综合题13.(2023·河北石家庄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随着夏商以来神权的逐渐被打破,民本思想成为论证政权合法性的一个坚实理由。“天命靡常”“惟德是辅”,这就要求统治者具备高尚的道德修养,为全社会树立楷模。而道德的高尚与否,在于能否施惠政于民。为此,孔子倡导“仁者爱人”,提出德治的政治主张,并认为“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孟子把孔子的德治发展为“仁政”,主张以仁政治国御民,并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名言。荀子继承了孔、孟的民本思想,指出:“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他从社稷和民众的关系上论述了以民为本对社会稳定和政权巩固的重要性。——摘编自孟宪霞《民本思想的来源及其现代转型》(1)根据材料,概括先秦时期民本思想的内涵。(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先秦民本思想产生的原因。答案:(1)内涵:民为邦本(百姓安居乐业,才能保障社会的稳定);仁者爱人(统治者善待人民,为百姓利益着想);民贵君轻;统治者要尊重民意;天下得失取决于民心向背。(2)原因:铁器牛耕的使用,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奴隶制逐渐瓦解,封建制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