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洛阳牡丹文化节的创新发展之道_第1页
浅谈洛阳牡丹文化节的创新发展之道_第2页
浅谈洛阳牡丹文化节的创新发展之道_第3页
浅谈洛阳牡丹文化节的创新发展之道_第4页
浅谈洛阳牡丹文化节的创新发展之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洛阳牡丹文化节的创新发展之道摘要:近年来,现代旅游节庆蓬勃发展,在众多城市创办出来的同类型大型节庆活动中,当属洛阳牡丹文化节最负盛名。牡丹文化节发展至今已30余年,其经济效益和精神效益极大地促进了洛阳市的经济发展速度和水平,并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在如今竞争激烈,消费需求多元化的社会背景下,如何创新其形式,丰富其内涵,将牡丹文化节的作用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需要相关各方的进一步思考和努力。关键词:洛阳牡丹文化节;发展模式;现存问题;创新之道洛阳牡丹文化节的打造,离不开政府、企业、市场等主体的相互联动,这其中的深层问题在此不作探究,本文仅从一个专业学生及游客的视角出发,分四个部分对当代洛阳牡丹文化节的创新发展之道进行浅析,第一部分是对当代洛阳牡丹文化节发展现状的综述,第二部分将从当代牡丹文化节的开发模式及其与城市发展的关系方面进行探讨,第三部分剖析牡丹文化节在当代发展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第四部分是对牡丹文化节实现创新发展之道的思路探析。一、洛阳牡丹文化节的发展现状牡丹是中国传统名花,赏花是洛阳人民的古老习俗。唐代诗人白居易“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和刘禹锡“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等脍炙人口的诗句,生动地描述了当时人们倾城观花的盛况。

从1983年起,洛阳已连续成功地举办了34届牡丹文化节。34年来,市委、市政府从坚持贯彻“以花为媒,广交朋友,宣传洛阳,扩大开放”的指导思想到以“花会搭台、经贸旅游唱戏,政府搭台、企业唱戏”为宗旨,并紧紧围绕“把牡丹文化节办成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招展引会、招团引游的平台,广大市民和游客的节日”的办会目标,将牡丹文化节从单纯的赏花观灯活动逐步发展成为融赏花观灯、旅游观光、经济贸易、文化体育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节会活动,使牡丹花会蕴含了浓厚的区域特色,在国内外具有较大的影响和知名度。[1]文化节期间,各种相关活动缤纷来袭。赏花方面,国际牡丹园约300个品种19万株的牡丹,国家牡丹园约220个品种9万株的牡丹以及隋唐城遗址植物园约210个品种4.8万株的牡丹都相当夺人眼球;景区旅游方面,洛阳老城古街,龙门石窟,白马寺,薰衣草庄园等景点单日游客人数都达到了万人以上;经贸活动方面,各种投资贸易洽谈会,创意博览会,电子商务峰会等相继举行;节事活动方面,有历史情景剧,编钟乐舞等演出,以及牡丹仙子巡游采风活动,牡丹书画展等活动的举办;牡丹产业方面,形成了牡丹饼,牡丹茶,牡丹精油,牡丹皂,牡丹玉雕,牡丹石工艺品生产等一系列相关产业。牡丹文化节开发及市场化运作的持续深入,使其显示出越来越旺盛的生命力,不断为洛阳带来更大的文化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二、牡丹文化节的开发模式及其与城市(洛阳)发展的关系(一)牡丹文化节的开发模式北京绿维创景规划设计院通过系统研究我国现有的旅游节庆,总结出旅游节庆开发的四种经典模式,分别为经典回归型——“老壶装陈酒”,传统提升型——“老壶装新酒”,提炼整合型——“新壶装陈酒”,无中生有型——“新壶装新酒”。[2]在我看来,洛阳牡丹文化节正是无中生有型开发模式中的经典品牌项目。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洛阳虽然没有富于特色的传统节俗,也没有浓厚的文化民俗,但是却存在大量尚未系统化,没有形成节庆表现形式的旅游资源。首先,洛阳具有得天独厚的地脉:洛阳处于黄河中游南岸,地处洛河之阳,其境内山川纵横,北依太行、王屋,南望嵩岳、熊耳,东据虎牢,西接崤函,另有洛河、伊河、瀍河、涧河四水蜿蜒其间。北靠邙山,南望龙门,西观秦岭,东俯平原。这里位于暖温带向亚热带过渡地带,春季多风、夏季多雨、秋季凉爽,冬季多雪,降雨充沛,气候宜人。[3]作为十三朝古都,洛阳曾长期是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其独特的人文风貌为旅游开发奠定了基础。其次,洛阳还以独具风味的特色饮食著称,素有“洛阳十大美食”之称的驴肉汤、胡辣汤、馄饨、烫面角、牛肉汤、羊肉汤、锅贴、羊肉串、浆面条、不翻汤一直吸引着各地游客前来品尝,极具风情的洛阳水席也因它历史悠久的文化意蕴而名扬四海。再次,洛阳还拥有风格独特的工艺物产作为节庆旅游支撑,唐三彩、黄河澄泥砚、洛阳宫灯、河洛奇石、洛阳剪纸等,都是可以作为工艺美术品搬上经济舞台的。最后,洛阳更因为意味悠远的各种牡丹传说与故事而蒙上了一层神秘圣洁的色彩,牡丹坚贞,正气的品质使四、牡丹文化节创新发展的相关思路与构想鉴于上述分析,本文试图通过两个方面对洛阳牡丹文化节的创新发展进行初步探讨,提出相关思路。一方面,改变目前文化节主题模糊不清的现状;另一方面,探讨牡丹文化节的补充性节庆旅游产品开发,力求解决文化节开发中存在的诸如缺少牡丹文化氛围、实际经济效益不理想、相关产业缺乏联动等问题。牡丹文化节创新发展思路简要阐述如下:(一)文化节主题凸显化,节庆项目区分化,精致化三十四年来,牡丹文化节虽有过不同主题,但并没有为广大游客所知,而且举办的重点活动与主题的偏离淡化了文化节的个性,为每年的文化节确定一个具体细致的主题是最应该考虑的。由于牡丹文化节的性质,可以使主题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让主题循序渐进地发展。例如前期可以以“市民的狂欢”为主题定位,可以明确这个阶段是为了打造牡丹花会在市民心里的影响力,后期可以把“洛阳,邀世界赏花品文化”作为主题定位,这个时候突出的就是牡丹花会在有巨大声誉之后对世界人民前来赏花的欢迎,后续还可以依据具体情况,当年的热点来确定合适,清晰明了的主题。接着在每个鲜明的主题之下,就不能再笼统地所有活动项目一并呈上来了,可以考虑按照“大节造势,小节造市”的思路使其延着两条线发展,即节庆项目区分化。每年的主题之下,精心设计几个大型的相关活动项目,其他的小型活动可以任意进行。若要突出洛阳与世界对话的主题,不妨设计几台大型世界文艺歌舞表演,主办几场有较大影响力的各国对牡丹文化思考的论坛,招商引资的展演,也要举办几项体现洛阳深厚文化底蕴的民俗活动。同时,要注意对各活动的时间安排做好序列化调整,这样,就不容易造成游客在花会期间找不到中心和亮点的尴尬,另一方面也是洛阳主动引导游客体验花会,认识洛阳的表现。(二)引导文化节纵深发展,文化价值不能丢要想牡丹文化节向“文化”靠拢,就不能让游客简单停留在看花的层面,各项关于牡丹文化,河洛风情的活动要办起来。最容易的可能就是通过国花园这样最能吸引游客的媒介进行文化的传递了。一个发展思路就是将国花园这种花园打造为各具特色的风情园,重点当然还是牡丹,但同时要更多摄入文化的因子。例如在国花园设置牡丹文化区,从名人文化,民俗文化,书画文化,诗词文化几个方面进行文化价值的传递;建造牡丹博物馆,以向游客介绍牡丹文化发展至今的历史演变过程为宗旨,同时在馆内以图文,声光电的结合形式介绍牡丹的不同品种,生物学特征,生态习性等知识,满足广大游客求知欲望。[6]另一个思路是在国学剧院添加几项大型牡丹文化故事传说的表演,洛阳从来就不乏关于牡丹的歌舞,剧作,不过票价可以更亲民一些,使游客获得较强的可进去性。还可以在各广场连续举办露天表演,以更加形象直观地表现洛阳牡丹的文化内涵为宗旨,以增强游客的参与性和体验性为目的,将《清平调》、民歌《编花篮》、《白牡丹令》、《绿牡丹令》等词作以生动的形式展现在游客面前;或者将武后与牡丹的历史传说以实景演出的方式呈现,其中游客也可以参与进来客串小角;当然,还应该考虑将悠久的河洛文化中能够反应洛阳地地域民风民俗的节目通过舞台化,艺术化的方式呈现出来。(三)文化节活动内容体验化,相关产业联动化举办文化节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游客“到此一游”,挣一次的钱,更重要的是要让游客“有所游、有所乐、有所感、有所思”,挣多次的钱。除了最普遍的通过表演活动让游客获得体验机会,还可以在一些实操性的工艺美术品,日用品的制作过程中让游客参与进来。这个依赖于打造牡丹产业园区可能会更规范,在打造的牡丹产业园区内,一方面,游客可以通过自己种植牡丹,认养牡丹等方式,实现自身的参与性愿望。另一方面,产业园区内会引入相关产业团队,如牡丹画,牡丹酥,牡丹茶,牡丹剪纸,牡丹手工皂,甚至是牡丹瓷等,在各产业展示的同时,提供游客操作学习的材料,教给游客某些物品的制作过程,而不是局限于让游客单纯看那些成品。此外,在一些涉及政府层面的项目中,也不应阻断普通民众参与的热情,就像花会开幕式,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本地民众去参与的精神享受,这个问题需要好好解决。文化节期间,相关产业的联动化可以从一个方面来考虑,就是在洛阳这个区域内,对各“点”旅游资源进行挖掘开发,并按照某一个思路将他们组合起来,引导游客在这条“线”上进行一个完整的旅游体验。例如,可以考虑为各个旅游景点创办一张“联票”,在价格更显优惠中拉动游客在各个景点的旅游欲望,并延长游客的停留时间,各场表演之间夜可以实行这种形式。另外,观光、餐饮、住宿、交通也可以通过某种方式将彼此结合起来,通过为游客打造一条龙的服务,实现共同发展。综上,本文是以一个学生及游客的视角,在深度体验中,由感性认知而得出的相关结论。牡丹文化节在当代旅游节庆中作为一个大品牌,其发展也正遭受创新缺失的瓶颈制约,本文就如何实现洛阳牡丹文化节的创新发展之道简要做出了一些思路探析,希望能够对文化节未来发展有些许作用。参考文献:[1]马春晖.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洛阳牡丹花会概况[EB/OL].洛阳网./content/2009/4/9/537396.shtml,2009-4-9.[2]郭彩霞.旅游节庆模式研究[DB/OL].绿维创景./view/cc334d0cba1aa8114431d9e2.html###?qq-pf-to=pcqq.discussion,2010-09-07.[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