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宁德市名校2024届中考历史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1页
福建省宁德市名校2024届中考历史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2页
福建省宁德市名校2024届中考历史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3页
福建省宁德市名校2024届中考历史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4页
福建省宁德市名校2024届中考历史模拟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福建省宁德市名校2024届中考历史模拟精编试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宋史》列传中的北宋人物,出身于布衣超过二分之一,而布衣官员入仕的途径,在北宋初期以科举制出身的约占三分之一,到北宋晚期更超过五分之四。除了大幅增加科举取士名额,进士授官从优,升迁迅速。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科举制体现了选官制度的开放和阶层流动的增强B.科举制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宋代重文轻武的政策C.科举制能选拔出最优秀的官吏D.促进宋代文化昌盛2.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推论中符合史实的是选项史实推论A辽沈战役人民解放军对国民党军第一次取得数量上的优势揭开了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序幕B淮海战役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C平津战役基本上解放了华北全境D渡江战役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宣告国民党政权的覆亡A.AB.BC.CD.D3.土地和赋税问题是农民普遍关注的问题。“均田免赋”口号是下列哪次农民起义中提出的A.陈胜、吴广起义 B.黄巾起义 C.李自成起义 D.太平天国运动4.小王同学的历史笔记本上有文字如下图所示,可推知他关注的是哪个地方的历史?A.新疆B.云南C.贵州D.西藏5.小明同学进行探究性学习,他搜集了“契丹的兴起”“澶渊之盟”“宋夏和战”的相关资料。由此可知他探究的主题是()A.中华民族的起源 B.多民族政权的并立C.统一国家的建立 D.繁荣与开放的唐朝6.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中华民族英雄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明清时期抗击外来侵略的民族英雄”,不包括()A.岳飞 B.戚继光 C.郑成功 D.林则徐7.《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该措施的作用是A.形成了森严的等级制度 B.直接有效地控制地方C.使诸侯王势力强大 D.强化思想文化的统一8.考古发现是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主要证据。下面一组图片反映的是不同时期的遗址发掘出土的文物,其中能够见证我国信史(文字记载历史)开始的文物图片是()A. B.C. D.9.历史地图包含非常重要的历史信息,下面两幅地图是中国古代两次远行的路线图,对于这两次远行事件的表述正确的是(

)A.两次远行都发生在汉朝B.两次远行的主人公都是伟大的航海家C.两次远行都促进了国家和地区之间经济文化往来D.两次远行都到达过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10.大化改新和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上的两次重要改革。两者的共同点是()①都促使日本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②都善于学习外国的先进文化③改革的背景都是内忧外患④都促进了日本社会的快速发展⑤都成为日本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②③④ D.③④⑤11.下列关于三次科技革命特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第一次工业革命主要在重工业部门,科学与技术真正结合B.第一次工业革命最早发生在英国,其他国家相对缓慢C.第二次科技革命同时发生在几个资本主义国家D.第三次科技革命加快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12.下图是某位同学阅读《中国历史地理学》后摘抄的资料,从中能够得出的结论是,两宋时期A.北方的人口数量迅速增加B.北方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C.南方的商业水平超过北方D.南方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二、简答题(共3小题,满分26分)13.从人治到法治、从专制到民主,彰显了人类社会的文明与进步,是近代社会政治发展的必然选择。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古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发源地,其城邦国家雅典通过一系列民主改革建立了奴隶制民主政治。在谁主政时期,雅典的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英国资产阶级为实现法治取代人治、民主取代专制颁布的法律文献是什么?由此英国确立了怎样的政治体制?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是什么?19世纪60年代的俄国,也曾以立法的形式促进经济的发展,这部法律文件是什么?这一法令对俄国历史的发展具有什么进步意义?通过对以上材料的解读,你有何认识?14.“一国两制”的创造性构想是由谁提出来的?二十世纪末,我国哪两块领土的回归,有力证明这一构想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15.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维护国家的稳定、团结、人民幸福安康,是国家的最高利益之所在。西藏、新疆、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新疆、西藏是分别在哪个朝代正式归中央政府管辖的?又分别设置了机构管理?(2)清朝前期,为维护国家统一又分别在新疆、西藏设置了什么机构?(3)历史上有两次被外国侵占,分别是哪两个国家侵占了?还有两次回归又指的是什么?(4)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伟大构想是什么?,今天解决问题,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前提和基础是什么?

参考答案一、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C【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在北宋通过科举做官的平民阶层越来越多,与宋代科举制的改革扩大增加选举名额等有关,说明了选官制度更加开放,更有利于推动社会阶层的流动。科举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宋代重文轻武的政策,同时也促进宋代文化昌盛。但是材料只是涉及平民官员比重增加,不能得出是否优秀的结论。所以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2、A【解析】依据所学可知,1947年6月,刘邓大军挺近大别山,揭开了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序幕,1948年9月开始的辽沈战役胜利结束后,人民解放军对国民党军第一次取得数量上的优势,A项符合题意;1949年淮海战役的胜利,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1949年1月平津战役胜利,基本上解放了华北全境;1949年4月开始的渡江战役,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宣告国民党政权的覆亡。由此分析B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A。3、C【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1629年,李自成起义,提出均田免赋等口号,获得广大人民的欢迎,散布迎闯王、不纳粮的歌谣,部队发展到百万之众,成为农民战争中的主力军,故C符合题意;陈胜、吴广起义提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口号,故A不符合题意;黄巾起义加速了东汉的灭亡,故B不符合题意;太平天国运动提出《天朝田亩制度》,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本题以农民起义为切入点,考查均田免赋。掌握,李自成起义提出均田免赋。4、D【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入藏,促进了汉藏两族的关系。为了纪念唐蕃的友好往来,建立唐蕃会盟碑。元朝时期为了加强对西藏的管理,设置了宣政院。清朝为了加强对西藏的管辖,册封了班禅和达赖。故D正确。ABC不符合题意,故排除ABC项。故选D。【点睛】本题是材料选择题,解答材料选择题要尊重原材料的意思。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涉及的都是不同朝代与西藏的往来。由此即可得出正确答案。5、B【解析】

10世纪初,契丹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960年,阿保机称皇帝,建立契丹政权;1004年,辽军对北宋发动大规模进攻,1005年辽宋签订“澶渊之盟”;1038年元昊建立西夏,1044年宋和西夏达成和议,促进了与西夏的和平交往,推动了西北边境地区的发展,题干反映了宋、西夏、辽多民族政权的并立,B正确;ACD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故选B。6、A【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岳飞是南宋抗金将领,不是民族英雄,符合题意;戚继光是明代抗倭英雄;郑成功抗击荷兰殖民者收回;清代林则徐虎门销烟。由此分析BC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A。7、B【解析】

依据题干“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可知是指秦朝实行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而非等级制度,故A不符合题意。秦朝实行郡县制取代分封制,郡县官员都由皇帝任免,不得世袭,中央直接有效地控制地方,故B符合题意。使诸侯王势力强大的是分封制的作用,故C不符合题意。强化思想文化的统一是秦始皇焚书坑儒,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8、C【解析】

本题考查甲骨文的有关知识。甲骨文是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是中国发现的古代文字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证明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9、C【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第一次远行是西汉时期张骞出使西域,第二次远行是明朝郑和下西洋,故与题干不相符,错误;张骞是汉朝的外交使臣,并不是航海家,故与题干不相符,错误;张骞和郑和的出使都促进了中外友好交往和经济交流,该选项正确;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张骞并没有去过非洲,该选项错误;C符合题意。故此题选C。10、B【解析】

大化改新和明治维新是日本历史上的两次重要改革。两者的共同点有:都善于学习外国的先进文化,大化改新学习中国隋唐的先进文化,明治维新学习欧美先进文化;都促进了日本社会的快速发展,都成为日本历史上的重大转折点,大化改新使由日本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并且迅速成为亚洲的强国。故答案选B。11、A【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主要是发展轻工业,主要任务是在以纺织工业为代表的轻工业部门中,用机器代替手工生产,确立资本主义工厂制度,由此可知A项叙述不正确,符合题意。BCD三项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熟练掌握三次科技革命的有关情况,对比掌握三次科技革命的时间、发明成果和影响。12、D【解析】依据所给材料信息“北宋后期,人口数量超过20万的州郡,南方44处,而北方仅11处。……北宋布帛南方比北方多100多万匹,南宋时期江南丝绸业发展起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宋时期南方经济超过北方,南方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当时太湖流域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表明江南的农业生产已经超过北方,完全取代了北方经济重心的地位,D项结论正确,符合题意;ABC三项说法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D。二、简答题(共3小题,满分26分)13、(1)伯里克利(2)《权利法案》;君主立宪制(3)1787年美国宪法(4)废除农奴制法令废除了农奴制度,促使社会的各个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推动俄国走上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5)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法律制度的完可以推动社会进步。【解析】

(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伯利克里主政时期,雅典的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2)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689年议会通过《权利法案》,使议会成为最高权力机关,国王只能依据宪法和法律进行统治,奠定了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理论和法律基础,为其他资本主义国家提供了范例。由此,英国逐渐实现了法治取代人治、民主取代专制。由此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是1787年美国宪法。(4)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60年代的俄国,也曾以立法的形式促进经济的发展,这部法律文件是废除农奴制法令。作用是废除了农奴制度,促使社会的各个方面出现了新的气象,推动俄国走上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5)开放题,言之有理即可,如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法律制度的完可以推动社会进步。14、邓小平香港、澳门【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一国两制”是邓小平为了实现中国统一的目标而创造的方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在问题上的主要方针,也为香港、澳门回归开辟了途径。香港问题、澳门问题和问题都是历史上遗留下来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实现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愿望。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1999年澳门回归祖国,证明了“一国两制”的正确性。15、(1)西汉、元朝;西域都护、宣政院。(2)伊犁将军;驻藏大臣。(3)荷兰;日本;1662年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回归祖国;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回到祖国怀抱。(4)“一国两制”;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解析】

(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管理西域的军事、政治、保护往来商旅。是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统辖的开始。元朝疆域广大,西藏正式成为我国的行政区,元朝时设宣政院加强对西藏管理。(2)据所学知,1727年,清朝设置了驻藏大臣,代表中央与达赖和班禅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