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广东省普通高中高二学业水平合格考模拟(一)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3年广东省普通高中高二学业水平合格考模拟(一)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3年广东省普通高中高二学业水平合格考模拟(一)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3年广东省普通高中高二学业水平合格考模拟(一)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3年广东省普通高中高二学业水平合格考模拟(一)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历史名校试卷PAGEPAGE12023年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科模拟测试卷(一)(时间60分钟,总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每年清明节,海内外炎黄子孙在黄陵祭拜始祖轩辕黄帝,凝聚民族血脉,传承家国情怀。祭拜始祖源于A.宗法制B.井田制C.礼乐制D.分封制〖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清明节内外炎黄子孙拜始祖轩辕黄帝体现了对血缘关系的认同,是宗法制的影响,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分封制是指周武王把王畿以外的广大地区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与题意不符;C选项错误,礼乐制是指对统治阶级日常的政治、社会活动制定的规则和仪式,并配有特定的音乐,与题意不符;D选项错误,井田制是指西周时期的土地公有制,与题意不符。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2.建构示意图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如图所示是小文同学的学习笔记,其中空格处的内容应是A.统一文字B.焚书坑儒C.独尊儒术D.张骞通西域〖答案〗C〖解析〗汉武帝统治时期,为了加强思想控制,采纳董仲舒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儒家学说逐步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故C正确;汉武帝没有采取统一文字的措施,排除A;秦始皇焚书坑儒,排除B;张骞通西域不属于思想上的措施,排除D。3.《隆平集·取士》记载:“隋大业中,始设进士科,至唐为盛。”材料所反映的选官方式是A.主要依据军功选拔人才 B.郡国每年向中央推荐人才C.世家子弟依靠门第即可做官 D.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答案〗D〖解析〗材料中说明的是科举制度,按照分科考试方法进行,故D正确;A属于军功爵制度;B属于察举制度;C属于九品中正制。4.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中蕴含着人人都有受教育资格的主张是A.因材施教B.有教无类C.温故知新D.学思结合〖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孔子主张有教无类,这体现了人人有受教育的资格,选项B正确;因材施教与教育资格无关,排除A;温故知新、学思结合是学习方法,排除C、D。【『点石成金』】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中“人人都有受教育的资格”的理解。5.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经济得以迅速发展最主要原因是()A.南方土地大量开垦B.南方自然条件利于农业发展C.北方人口南迁,带来生产技术和劳动力D.南方少数民族逐步与汉族交融〖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主要原因应该从生产力进步角度分析,而生产力中最重要的因素应该是人的因素,故可以得知江南经济发展的最主要原因是北方人口南迁,带来生产技术和劳动力,C项正确;“南方土地大量开垦”是江南经济发展的结果,而不是原因,排除A项;南方自然条件一直都有,并不是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经济得以迅速发展最主要原因,排除B项;“南方少数民族逐步与汉族交融”是江南开发过程中的结果,不是原因,排除D项。故选C项。6.下图是中国古代的某一中央行政制度示意图。该制度设立A.简化了决策过程B.降低了监察效能C.加强了君主专制D.确立了三权分立〖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三省六部制,内容包括:隋朝创立,唐朝完善;三省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指吏部、礼部、兵部、户部、刑部、工部;三省的职能:中书省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门下省是审议机构,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是最高行政机构,负责执行国家的重要政令。分散了相权,加强了君主专制,故选C。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三省六部制7.当人类使用打磨结合的方法制作工具时,就进入()A.旧石器时代 B.新石器时代C.原始人群时代 D.铁器时代〖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得知以打磨结合的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被称为新石器时代,B项正确;旧石器时代是打制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排除A项;原始人群时代包括了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排除C项;铁器时代要从战国开始,排除D项。故选B项。8.战国时期,赵国大将赵括和当时很多人一样,经常瞅准时机购买田宅。这种贵族官僚也参与土地自由买卖的现象反映了A.春秋战国的纷争 B.土地私有制形成C.宗法制正式确立 D.武将地位的下降〖答案〗B〖解析〗据材料战国时期“很多人经常瞅准时机购买田宅”、“贵族官僚也参与土地自由买卖的现象”,结合所学可知战国时期确立了土地私有制,B项正确;材料中只体现了土地买卖现象,没有体现纷争,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与宗法制相关的血缘关系,C项错误;材料只说赵国大将赵括经常购买田宅的问题,没有涉及到武将的地位,D项错误。9.以下有关中国古代选拔官员方式出现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A.军功——品行——门第声望——考试成绩B.考试成绩——军功——品行——门第声望C.考试成绩——品行——门第声望——军功D.军功——考试成绩——品行——门第声望〖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按军功选拔是战国时期商鞅变法的内容;按品行是指汉代的察举制;按门第声望指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按考试成绩选官是隋唐的科举制,A项正确,排除BCD项。故选A项。10.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中有一个学派,班固称它“留意于仁义”,韩愈说它“合乎人与义”。该学派是A.儒家B.墨家C.道家D.法家〖答案〗A〖解析〗据材料班固的“留意于仁义”。仁者,人也;义者,宜也,人应该怎样为人才符合情理;韩愈的“合乎人与义”也是强调人做事要适宜,这些与儒家的“义”是一致的,A项正确;墨家的仁体现出一种普遍的、无等级差别的爱,墨子的义更加趋向于公正和平衡,这与材料中的仁义思想体现的是有等级差别的不一致,B项错误;道家的处事更强调随意,顺其自然,而不强调适宜,C项错误;儒家讲“仁义”,要求提升个人道德修养;法家弃绝仁义道德,主张为达目的不择手段,D项错误。【『点石成金』】克己复礼为仁。这句话讲的是实现和谐的方法:德和礼。德指的是道德克制,礼有两个含义:礼仪和社会规范,这里主要指社会规范,这句话连起来的意思是:只要人人都能自觉地运用道德约束自己,并且遵守社会规范,就能实现社会和谐。11.汉代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统治者是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景帝 D.汉武帝〖答案〗D〖解析〗汉武帝时期,为加强中央集权,统一思想,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儒家思想由此成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故ABC三项排除,D项正确。12.与以前所实行的赋税制度相比,唐朝两税法的特点主要在于()A.减轻了农民负担 B.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C.执行了新的征税标准 D.统一了极端混乱的税制〖答案〗C〖解析〗据所学可知,两税法按资产征收户税,按田亩征收地税,改变了以人丁为主要标准的征税方法,C正确;A、B、D是两税法的作用,而不是特点,A、B、D排除。13.在殷墟贵族墓葬中发现了许多随葬的贝壳,甲骨文中也有带“贝”的文字(买、贮、贷、宝)。这说明当时“贝”的用途很可能是A.用于占卜B.饰品C.用于祭祀D.货币〖答案〗D〖解析〗从图片内对甲骨文的翻译可以看出四字均与货物交易或流通相关,ABC三项与题意不符,所以D项正确。14.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道:“公元383年,这流亡政府的弱势军队出人意料地打败了前秦领袖苻坚所统率的绝对优势的北方联军。”这个流亡政府是A.东汉B.西晋C.东晋D.北魏〖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317年,司马睿重建晋王朝,以健康为都城,史称东晋。383年,前秦领袖苻坚为了实现统一,南下同东晋王朝在淝水进行决战,最后打败了前秦,故材料中的流亡政府是东晋,故C选项正确;东汉是中国历史上继西汉之后一个大一统的中原王朝,于25-220年期间统治,故A选项与材料不符;西晋是中国历史上三国时期之后的统一王朝,存在于265-316年,故B选项与材料呈现的时间不符;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383年打败前秦领袖苻坚所统率的绝对优势的北方联军是东晋,而不是北魏,北魏是鲜卑族拓跋珪建立的政权,是南北朝时期北朝第一个王朝,于386-534年存在,故D选项错误。15.程朱理学是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下列属于朱熹的思想主张是A.“君权神授”B.“格物致知”C.“心即理也”D.“经世致用”〖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格物致知”是朱熹的思想主张,〖答案〗为B;A是董仲舒思想,排除;C是陆九渊的思想,排除;D是顾炎武思想,排除。16.北京周口店的考古发现包括:10万多件石器,成批的骨器,100多种野兽化石,还有大量灰烬……其中最厚的灰烬达4米。灰烬中有很多石头、骨头和朴树子等。材料反映了北京人()A.会制造和使用石器、骨器 B.会种植庄稼C.已经饲养家畜 D.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北京周口店的考古发现10万多件石器,成批的骨器,100多种野兽化石”可知当时北京人已会制造和使用石器、骨器,A项正确;与种植庄稼无关,排除B项;没有提到家畜,排除C项;题干强调北京人的活动不强调猿人特征,排除D项。故选A项。17.孟子的学说发展了孔子在“仁”方面的思想,其表现是孟子提出A.“克己复礼” B.“无为而治” C.以法治国 D.“仁政”〖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孟子提出了仁政的思想,D项正确;A项是孔子的主张,B项是道家的思想,C项是法家的思想,排除ABC项。18.“若政令有失当,除授非其人,则论奏而驳正之。凡章奏,日录目以进,考其稽违而纠治之。”具有上述职能的机构是()A.门下省 B.尚书省 C.中书省 D.枢密院〖答案〗A〖解析〗根据“若政令有失当,除授非其人,则论奏而驳正之。凡章奏,日录目以进,考其稽违而纠治之。”可得出这个部门属于审核驳回机构,这是门下省职能,A项正确;尚书省执行,中书省草拟,枢密院是军事机构,排除BCD项。故选A项。19.家谱是以记载一个血缘家族的世系与事迹为主要内容的文献。以下制度中,与家谱最为相关的是A.宗法制 B.分封制 C.井田制 D.礼乐制〖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的宗法制对于家谱等家族文化和风俗影响深远,A项正确;分封制是西周管理地方的政治制度,与家谱形成无关,B项错误;奴隶制的土地国有制度井田制和规范贵族行为秩序的礼乐制度,均与家谱形成无关,CD两项错误。20.司马睿(晋元帝)从东渡到登基,主要依赖了王导、王敦兄弟的大力支持。在此期间,王导联合南北士族,运筹帷幄,政由己出,王敦则总掌兵权,专任征伐。这说明当时A.外戚独揽国家大权 B.门阀政治制约皇权C中央集权受到削弱 D.国家处于四分五裂〖答案〗B〖解析〗材料“司马睿(晋元帝)从东渡到登基,主要依赖了王导、王敦兄弟的大力支持”体现的是东晋时期的政权基础是世家大族,而材料“王导联合南北士族,运筹帷幄,政由己出,王敦则总掌兵权,专任征伐”体现的是当时门阀政治制约着皇权,因此B正确,A排除;CD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B。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2小题,每题20分,共40分。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纸由中国俘虏传到撒麻耳干(今中亚乌兹别克斯坦境内)。(大食将领)吉雅德·本·萨利赫擒获了这些战俘,其中有纸匠,这些手工业从此发展起来。产品不仅可以供应本地的需要,而且成为撒麻耳干人外销主要的货物。——扎伊哈尼《道里郡国志》材料二:摩揭它,一曰摩伽陀,本中天竺属国……贞观二十一年,始遣使者自通于天子,献波罗树;太宗遣使取熬糖法,即诏扬州上诸蔗,拃沈如其剂,色味愈西域远甚。——《新唐书》材料三:商务部综合司司长储士家日前对媒体透露,目前有167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与我国签订了198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此外,我国还与44个国家建立双边投资合作工作组,与7个国家建立贸易畅通工作组,以推进与有关国家贸易投资的发展。(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产生了什么影响?(2)材料二和材料三分别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3)从上述三则材料中你可以得到什么启示?〖答案〗(1)现象:材料一反映了我国造纸术通过战俘传入大食。影响:中国先进生产技术的传播,推动了相关各国的社会进步。(2)材料二反映了唐朝从天竺学来了熬糖法;材料三反映了中国积极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密切合作。(3)经济文化发达、国力强盛是对外友好交往的基础;适合时代与实际的开放政策是重要条件;相互交流学习、取长补短、才能促进共同发展。〖解析〗(1)现象:根据材料“纸由中国俘虏传到撒麻耳干(今中亚乌兹别克斯坦境内)。(大食将领)吉雅德·本·萨利赫擒获了这些战俘,其中有纸匠,这些手工业从此发展起来”,可得出材料一反映了我国造纸术通过战俘传入大食。影响:结合所学,造纸术的传播,对教育、政治及商业等活动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推动了相关各国的社会进步。(2)根据材料“摩揭它,……本中天竺属国……贞观二十一年,始遣使者自通于天子,献波罗树;太宗遣使取熬糖法”,可得出材料二反映了唐朝从天竺学来了熬糖法;根据材料“目前有167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与我国签订了198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此外,我国还与44个国家建立双边投资合作工作组,与7个国家建立贸易畅通工作组,以推进与有关国家贸易投资的发展”,可得出材料三反映了中国积极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密切合作。(3)结合所学分析材料信息,唐代对外交往的频繁和当代中国“一带一路”建设取得显著成效,重要原因是国家经济文化发达、国力强盛,表明经济文化发达、国力强盛是对外友好交往的基础;“一带一路”取得重要进展和明显成效,是因为顺应了时代要求和各国加快发展愿望,提供了一个包容性巨大的发展平台,表明适合时代与实际的开放政策是重要条件;唐代我国造纸术通过战俘传入大食,我国也从天竺学来了熬糖法,表明相互交流学习、取长补短、才能促进共同发展。2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伊朗同宿敌美国的斗争连日来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美国媒体称美政府已决定把伊朗革命卫队列为国际恐怖组织,伊朗总统内贾德则针锋相对宣布伊朗已成为“核国家”,并公开称伊方已有超过3000台用于铀浓缩活动的离心机投入运行。随即又有媒体说,美国已拟定针对伊朗的“三天闪电作战计划”,伊美两国关系似有加剧紧张之势。材料二目前,全球国内生产总值发达国家占78%,发展中国家占22%;而世界人口发达国家只占20%,发展中国家占80%。请回答:(1)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当今世界存在的什么问题?(2)造成材料一、二反映问题最主要的原因分别是什么?(3)针对上述材料反映的情况,你认为我国政府应如何应对?〖答案〗(1)材料一:和平问题;材料二:发展问题。(2)材料一: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有了新的表现,超级大国倚仗其经济、科技、军事优势,鼓吹“先发制人”和“预防性干预”,以争夺和控制世界战略要地和资源重地。材料二: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损害了发展中国家的发展,贫富差距扩大。(3)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共处;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应不断推进南北对话和南南合作,为建立平等、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而努力。〖解析〗(1)材料一主要涉及当今世界的战争威胁问题,因此其反应的是和平问题;材料二主要涉及的是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因此其突出的问题是发展问题。(2)据材料“美国媒体称美政府已决定把伊朗革命卫队列为国际恐怖组织”可以得出威胁当今世界和平的因素之一为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发展不均衡的原因在于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的存在,损害了发展中国国家的发展,导致南北差距进一步拉大。(3)结合材料和上述回答,从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平发展和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等方面加以回答。2023年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科模拟测试卷(一)(时间60分钟,总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每年清明节,海内外炎黄子孙在黄陵祭拜始祖轩辕黄帝,凝聚民族血脉,传承家国情怀。祭拜始祖源于A.宗法制B.井田制C.礼乐制D.分封制〖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清明节内外炎黄子孙拜始祖轩辕黄帝体现了对血缘关系的认同,是宗法制的影响,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分封制是指周武王把王畿以外的广大地区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与题意不符;C选项错误,礼乐制是指对统治阶级日常的政治、社会活动制定的规则和仪式,并配有特定的音乐,与题意不符;D选项错误,井田制是指西周时期的土地公有制,与题意不符。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2.建构示意图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如图所示是小文同学的学习笔记,其中空格处的内容应是A.统一文字B.焚书坑儒C.独尊儒术D.张骞通西域〖答案〗C〖解析〗汉武帝统治时期,为了加强思想控制,采纳董仲舒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儒家学说逐步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故C正确;汉武帝没有采取统一文字的措施,排除A;秦始皇焚书坑儒,排除B;张骞通西域不属于思想上的措施,排除D。3.《隆平集·取士》记载:“隋大业中,始设进士科,至唐为盛。”材料所反映的选官方式是A.主要依据军功选拔人才 B.郡国每年向中央推荐人才C.世家子弟依靠门第即可做官 D.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答案〗D〖解析〗材料中说明的是科举制度,按照分科考试方法进行,故D正确;A属于军功爵制度;B属于察举制度;C属于九品中正制。4.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中蕴含着人人都有受教育资格的主张是A.因材施教B.有教无类C.温故知新D.学思结合〖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可知,孔子主张有教无类,这体现了人人有受教育的资格,选项B正确;因材施教与教育资格无关,排除A;温故知新、学思结合是学习方法,排除C、D。【『点石成金』】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中“人人都有受教育的资格”的理解。5.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经济得以迅速发展最主要原因是()A.南方土地大量开垦B.南方自然条件利于农业发展C.北方人口南迁,带来生产技术和劳动力D.南方少数民族逐步与汉族交融〖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主要原因应该从生产力进步角度分析,而生产力中最重要的因素应该是人的因素,故可以得知江南经济发展的最主要原因是北方人口南迁,带来生产技术和劳动力,C项正确;“南方土地大量开垦”是江南经济发展的结果,而不是原因,排除A项;南方自然条件一直都有,并不是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经济得以迅速发展最主要原因,排除B项;“南方少数民族逐步与汉族交融”是江南开发过程中的结果,不是原因,排除D项。故选C项。6.下图是中国古代的某一中央行政制度示意图。该制度设立A.简化了决策过程B.降低了监察效能C.加强了君主专制D.确立了三权分立〖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三省六部制,内容包括:隋朝创立,唐朝完善;三省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指吏部、礼部、兵部、户部、刑部、工部;三省的职能:中书省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门下省是审议机构,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是最高行政机构,负责执行国家的重要政令。分散了相权,加强了君主专制,故选C。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三省六部制7.当人类使用打磨结合的方法制作工具时,就进入()A.旧石器时代 B.新石器时代C.原始人群时代 D.铁器时代〖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得知以打磨结合的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被称为新石器时代,B项正确;旧石器时代是打制方法制作石器的时代,排除A项;原始人群时代包括了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排除C项;铁器时代要从战国开始,排除D项。故选B项。8.战国时期,赵国大将赵括和当时很多人一样,经常瞅准时机购买田宅。这种贵族官僚也参与土地自由买卖的现象反映了A.春秋战国的纷争 B.土地私有制形成C.宗法制正式确立 D.武将地位的下降〖答案〗B〖解析〗据材料战国时期“很多人经常瞅准时机购买田宅”、“贵族官僚也参与土地自由买卖的现象”,结合所学可知战国时期确立了土地私有制,B项正确;材料中只体现了土地买卖现象,没有体现纷争,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与宗法制相关的血缘关系,C项错误;材料只说赵国大将赵括经常购买田宅的问题,没有涉及到武将的地位,D项错误。9.以下有关中国古代选拔官员方式出现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A.军功——品行——门第声望——考试成绩B.考试成绩——军功——品行——门第声望C.考试成绩——品行——门第声望——军功D.军功——考试成绩——品行——门第声望〖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按军功选拔是战国时期商鞅变法的内容;按品行是指汉代的察举制;按门第声望指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按考试成绩选官是隋唐的科举制,A项正确,排除BCD项。故选A项。10.先秦时期的诸子百家中有一个学派,班固称它“留意于仁义”,韩愈说它“合乎人与义”。该学派是A.儒家B.墨家C.道家D.法家〖答案〗A〖解析〗据材料班固的“留意于仁义”。仁者,人也;义者,宜也,人应该怎样为人才符合情理;韩愈的“合乎人与义”也是强调人做事要适宜,这些与儒家的“义”是一致的,A项正确;墨家的仁体现出一种普遍的、无等级差别的爱,墨子的义更加趋向于公正和平衡,这与材料中的仁义思想体现的是有等级差别的不一致,B项错误;道家的处事更强调随意,顺其自然,而不强调适宜,C项错误;儒家讲“仁义”,要求提升个人道德修养;法家弃绝仁义道德,主张为达目的不择手段,D项错误。【『点石成金』】克己复礼为仁。这句话讲的是实现和谐的方法:德和礼。德指的是道德克制,礼有两个含义:礼仪和社会规范,这里主要指社会规范,这句话连起来的意思是:只要人人都能自觉地运用道德约束自己,并且遵守社会规范,就能实现社会和谐。11.汉代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统治者是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景帝 D.汉武帝〖答案〗D〖解析〗汉武帝时期,为加强中央集权,统一思想,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儒家思想由此成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故ABC三项排除,D项正确。12.与以前所实行的赋税制度相比,唐朝两税法的特点主要在于()A.减轻了农民负担 B.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C.执行了新的征税标准 D.统一了极端混乱的税制〖答案〗C〖解析〗据所学可知,两税法按资产征收户税,按田亩征收地税,改变了以人丁为主要标准的征税方法,C正确;A、B、D是两税法的作用,而不是特点,A、B、D排除。13.在殷墟贵族墓葬中发现了许多随葬的贝壳,甲骨文中也有带“贝”的文字(买、贮、贷、宝)。这说明当时“贝”的用途很可能是A.用于占卜B.饰品C.用于祭祀D.货币〖答案〗D〖解析〗从图片内对甲骨文的翻译可以看出四字均与货物交易或流通相关,ABC三项与题意不符,所以D项正确。14.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道:“公元383年,这流亡政府的弱势军队出人意料地打败了前秦领袖苻坚所统率的绝对优势的北方联军。”这个流亡政府是A.东汉B.西晋C.东晋D.北魏〖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317年,司马睿重建晋王朝,以健康为都城,史称东晋。383年,前秦领袖苻坚为了实现统一,南下同东晋王朝在淝水进行决战,最后打败了前秦,故材料中的流亡政府是东晋,故C选项正确;东汉是中国历史上继西汉之后一个大一统的中原王朝,于25-220年期间统治,故A选项与材料不符;西晋是中国历史上三国时期之后的统一王朝,存在于265-316年,故B选项与材料呈现的时间不符;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383年打败前秦领袖苻坚所统率的绝对优势的北方联军是东晋,而不是北魏,北魏是鲜卑族拓跋珪建立的政权,是南北朝时期北朝第一个王朝,于386-534年存在,故D选项错误。15.程朱理学是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下列属于朱熹的思想主张是A.“君权神授”B.“格物致知”C.“心即理也”D.“经世致用”〖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格物致知”是朱熹的思想主张,〖答案〗为B;A是董仲舒思想,排除;C是陆九渊的思想,排除;D是顾炎武思想,排除。16.北京周口店的考古发现包括:10万多件石器,成批的骨器,100多种野兽化石,还有大量灰烬……其中最厚的灰烬达4米。灰烬中有很多石头、骨头和朴树子等。材料反映了北京人()A.会制造和使用石器、骨器 B.会种植庄稼C.已经饲养家畜 D.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北京周口店的考古发现10万多件石器,成批的骨器,100多种野兽化石”可知当时北京人已会制造和使用石器、骨器,A项正确;与种植庄稼无关,排除B项;没有提到家畜,排除C项;题干强调北京人的活动不强调猿人特征,排除D项。故选A项。17.孟子的学说发展了孔子在“仁”方面的思想,其表现是孟子提出A.“克己复礼” B.“无为而治” C.以法治国 D.“仁政”〖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孟子提出了仁政的思想,D项正确;A项是孔子的主张,B项是道家的思想,C项是法家的思想,排除ABC项。18.“若政令有失当,除授非其人,则论奏而驳正之。凡章奏,日录目以进,考其稽违而纠治之。”具有上述职能的机构是()A.门下省 B.尚书省 C.中书省 D.枢密院〖答案〗A〖解析〗根据“若政令有失当,除授非其人,则论奏而驳正之。凡章奏,日录目以进,考其稽违而纠治之。”可得出这个部门属于审核驳回机构,这是门下省职能,A项正确;尚书省执行,中书省草拟,枢密院是军事机构,排除BCD项。故选A项。19.家谱是以记载一个血缘家族的世系与事迹为主要内容的文献。以下制度中,与家谱最为相关的是A.宗法制 B.分封制 C.井田制 D.礼乐制〖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的宗法制对于家谱等家族文化和风俗影响深远,A项正确;分封制是西周管理地方的政治制度,与家谱形成无关,B项错误;奴隶制的土地国有制度井田制和规范贵族行为秩序的礼乐制度,均与家谱形成无关,CD两项错误。20.司马睿(晋元帝)从东渡到登基,主要依赖了王导、王敦兄弟的大力支持。在此期间,王导联合南北士族,运筹帷幄,政由己出,王敦则总掌兵权,专任征伐。这说明当时A.外戚独揽国家大权 B.门阀政治制约皇权C中央集权受到削弱 D.国家处于四分五裂〖答案〗B〖解析〗材料“司马睿(晋元帝)从东渡到登基,主要依赖了王导、王敦兄弟的大力支持”体现的是东晋时期的政权基础是世家大族,而材料“王导联合南北士族,运筹帷幄,政由己出,王敦则总掌兵权,专任征伐”体现的是当时门阀政治制约着皇权,因此B正确,A排除;CD与材料无关,排除。故选B。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2小题,每题20分,共40分。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纸由中国俘虏传到撒麻耳干(今中亚乌兹别克斯坦境内)。(大食将领)吉雅德·本·萨利赫擒获了这些战俘,其中有纸匠,这些手工业从此发展起来。产品不仅可以供应本地的需要,而且成为撒麻耳干人外销主要的货物。——扎伊哈尼《道里郡国志》材料二:摩揭它,一曰摩伽陀,本中天竺属国……贞观二十一年,始遣使者自通于天子,献波罗树;太宗遣使取熬糖法,即诏扬州上诸蔗,拃沈如其剂,色味愈西域远甚。——《新唐书》材料三:商务部综合司司长储士家日前对媒体透露,目前有167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与我国签订了198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此外,我国还与44个国家建立双边投资合作工作组,与7个国家建立贸易畅通工作组,以推进与有关国家贸易投资的发展。(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产生了什么影响?(2)材料二和材料三分别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3)从上述三则材料中你可以得到什么启示?〖答案〗(1)现象:材料一反映了我国造纸术通过战俘传入大食。影响:中国先进生产技术的传播,推动了相关各国的社会进步。(2)材料二反映了唐朝从天竺学来了熬糖法;材料三反映了中国积极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密切合作。(3)经济文化发达、国力强盛是对外友好交往的基础;适合时代与实际的开放政策是重要条件;相互交流学习、取长补短、才能促进共同发展。〖解析〗(1)现象:根据材料“纸由中国俘虏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