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园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全册_第1页
孙园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全册_第2页
孙园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全册_第3页
孙园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全册_第4页
孙园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全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标本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教案

课题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七)主备人丁利涛

1.使学生了解阅读课外书籍要有选择,初步掌握选择课外读物的方

法,培养选读物的习惯。

2.使学生认真掌握读书做记号的方法、要求、意义,养成不动笔墨

教学目标

不读书的好习惯。

3.让学生成为观察训练的主体,体会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意义和注

意点,养成观察的好习惯。

1.讲清每种方法和习惯的意义、要求,让学生成为训练的主体。

教学重点

2.严格要求、训练,把良好习惯的培养落实到学习活动的各个方面。

让学生了解留心观察事物的方法,并将其他方面的学习习惯与本课

教学难点

突出的几方面内容有机结合,相互穿插,在今后的教学中严格训练,长

期坚持,以取得到更好的效果。

教学准备挂图、课本插图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

使学生了解阅读课外书籍要有选择,初步掌握选择课外读物的方法,

教学目标

培养选择读物的习惯。

教学过程二次备课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知道的关于书籍的名言一定不少吧,谁想来说说?

德国著名作家歌德曾说:“读一本好书,就如同和一个高尚的人

交谈。”确实,一部好的作品,就如同一本好的生活教科书,它

能够陶冶人的情操和气质,叫人怎样做一个正直的人。知识就

如浩瀚的海洋,一个人一生不可能把所有的书读完,更何况书

也有好书和坏书之分,这就决定了我们读书要有选择。(板书课

题:读书要有选择)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选择我们所需要的

书籍。

二、指导学生选择图书

1.了解选择图书的渠道

(1)过渡:从哪儿可以得到我们所需要的图书呢?

(2)指导学生看第1页上面的插图,说说这些同学在哪儿

选择图书。你们平时又是怎样得到自己所需要的图书的呢?(指

名说)

2.指导学生选择图书

(1)过渡:应该如何选择图书呢?观察第1页最上面的图,

这位同学是根据什么选择图书的呢?

(2)教师讲述:为了方便读者选择图书,图书馆(室)或

书店的图书都是分类摆放的,比如《学生辞海》就是“字典、

辞典”类的,《故事大王》就是“故事”类的,《十万个为什么》

就是“科学”类的。我们要选择自己所需要的书,首先要确定

是属于哪一类,然后在书架上按类查找。

(3)过渡:确定好自己所需图书是哪一类后,又应该怎样

在书架上查找我们自己所需要的书呢?

(4)教师出示一排用书夹夹好的书,从中轻轻抽出一本书,

边指边讲述:哪儿是封面,哪儿是书脊,书脊告诉了我们书名,

我们可以通过看书脊上的书名确定是否是自己需要的书,不必

一本本拿下来看封面上的书名。

(5)指导学生观察书上第1页上面的圆形特写图。找到自

己需要的书以后,应该怎样拿书?怎样放回去?为什么要这样

拿书呢?(指名说)

小结:找到自己需要的书后,要从书架上轻轻抽出来,也

要轻轻放回去,防止图书卷角,保持图书整洁。

(6)指导学生观察第1页下面的图。

小结: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书以后,还要打开看一看内容提

要或者大致浏览一下内容,以便最后确定是否购买或借阅,如

果不合适可以重新选择。

三、总结

四、作业

课后,去书店或图书馆选择自己需要的书。

五、板书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七)

读书要有选择

掌握方法

文明借阅

第二课时

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插图或教学挂图,使学生了解读书要做

教学目标记号和如何做记号,初步掌握读书做记号的方法,培养学生不动笔

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二次备课

一、导入:

上一堂课,我们学习了该如何选择图书。读书不但要有选择,

而且要认真读,怎样认真读书呢?要做到“四到”:眼到、口到、

手到、心到,边读边思考,还要边读边做记号,做到“不动笔墨

不读书”。(板书课题:读书要做记号)

二、训练姿势

1.请同学们看第3页上面的图,说说这位女同学在干什么,

这位同学是怎样坐的,怎样拿笔的,书摆放在什么位置,文具盒

放在什么地方。(指名说)

小结:读书做记号的坐姿、执笔、放书的位置与写字时的姿

势完全相同,读书做记号要有正确的姿势。

2.观察圆形特写图,学习姿势。学生摆姿势,教师巡视,及

时纠正错误姿势。

姿势同书写:“三个一”不能忘

三、指导学生读书做记号

1.过渡:读书时应该在哪些地方做记号,怎样做记号呢?

观察第2页的文字插图。

(1)谁来说说是在什么地方做记号的,是什么样的记号?指

名把做记号的地方读一读。

(2)为什么要在这些地方做记号?(同桌讨论)指名说,教

师加以适当点拨。

2.小结学法:刚才我们观察了第2页《“东方之珠”》这篇课

文的文字和记号,围绕“在什么地方做记号,做了哪些记号,为

什么要在这些地方做记号”等问题进行了讨论,还把做记号的地

方朗读了一遍。下面我们四人一组,按照刚才的方法来观察第2

页的背景文字和第3页下面的文字画面。

3.分组讨论,指名说,指名朗读做记号的地方。

四、实践深化

1.按要求阅读《语文补充阅读》中的文章,并做一定的记号。

交流,评选合作小组

2.小结:读书该怎样做记号,要因文因人而异

3.各自读16课,进一步理解要领、意义

五、总结提醒

落笔要轻,保持整洁,好借好还,再借不难,

张甫七录,善于摘抄,读书动墨,受益匪浅。

第三课时

岫迎口广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插图或教学挂图'使学生了解留心观察

教学目标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二次备课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学会查“无字词典”》这篇课文吗?聪

聪的爸爸对他说:“不仅要学会查有字的词典,而且要学会查身边

的无字词典。”查“无字词典”就是要求我们要留心观察事物。(板

书课题)

二、学习观察静态物体的方法

1.我们一起来看第5页下面的图,谁愿意说一说,图上有什

么人,他们在什么地方干什么,校园这一角有些什么景物?

2.图上的同学观察得十分认真,留心观察事物有什么益处

呢?

3.总结观察静态物体的方法。校园一角的景物是静态的,应

该怎样留心观察静物呢?

(1)同桌讨论。

(2)指名说。

(3)教师小结。

4.下面请同学们运用刚才学到的方法,一起来留心观察图中

校园的一角,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1)同桌互说。

(2)指名说。

(3)评议。

5.(1)过渡:刚才我们观察这幅插图是老师带领、指导同学

观察事物,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更要运用课堂上学到的观察方

法自己留心观察事物。

(2)我们来看第4页下面和第5页上面的图,想一想图上画

了谁,在干什么,他们是怎样观察的。

①指名说。

②评议。

三、学习观察动态事物的方法

1.过渡:刚才我们学习了观察静态事物的方法,那么,动态

的物体又该怎样观察呢?

2.我们一起来看第4页最上面的这幅图,谁来说说图上画的

是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干什么?谁是观察者,谁是被观察者?(指

名说)

3.过渡:应该怎样观察动态事物呢?

(1)同桌讨论。

(2)指名说。

(3)小结。

4.假如你现在也在这个操场,用刚才学到的方法仔细观察,

谁愿意告诉老师你的观察结果?

(1)同桌讨论。

(2)指名说。

(3)评议。

5.(1)请同学们看第4页中间的这幅图,谁来说说图上画了

谁,在干什么?

(2)如果你的家里也养了金鱼,回家后可以对它仔细观察一

番,明天把你的观察结果告诉老师或同学。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应该怎样留心观察事物,同学们都学得非常

认真,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能够运用学到的方法,多留

心观察身边的事物,养成留心观察的好习惯。

五、作业

写观察日记

六、板书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七)

留心观察事物

掌握方法

养成习惯

课题1老师,您好!主备人韩书能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的生字只识不写。

教学目标2.

3.理解和掌握本课有关词语及句子的含义。

4.理解教师工作的崇高,激发学生热爱老师的思想感情。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1.

2.理解教师工作的崇高,激发学生热爱老师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和掌握本课有关词语及句子的含义。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目标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的生字只识不写。

3.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对老师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二次备课

一、创设情景,激发感情

1.放录音《每当我走过老师的窗前》,学生欣赏。

2.为了赞美老师,人们常常把老师比作什么?(学生回答)

你还会用什么样的诗句名言来赞美老师的工作?

3.这么多美好的比喻,足以看出人们对老师的崇敬。自从跨

进学校的大门,老师就成了我们最好的朋友,教我们读书写字,

教我们唱歌跳舞,把我们引入科学的殿堂,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

陪伴着我们度过美好的学习生活。我们每个人的生长都离不开老

师的辛勤教育,在教师节来临之际,让我们对所有的老师说一声:

“老师,您好!”(板书课题,学生读课题)

4.揭题,理解题意。看了题目,你有什么疑问?为什么用“您”

而不用“你”?(体会对老师的尊敬和爱戴。)联系实际说说你觉

得老师“好”在哪里?

二、初读课文

1.初读课文。要求:

(1)自学生字词,分析字形,简单记忆。

(2)小组互读,注意生字的读音。

(3)读顺诗句,注意长句的朗读。

(4)读懂大意,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

2.再读课文,结合“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7)”一课要求学

生边读边想,可在自己认为好的词、句、段上打记号,不懂的词

语、句子可打上小问号。

师巡视学生读书情况。

3.检查:

(1)检查生字

(2)检查词语

①同桌互相检查。

②出示词语检查,重点读准下列生字组成的词:

浸透编织崇高一项涌出塑造

崇高衷心茁壮朝霞辛勤祝愿波涛

③读谁下列多音字:

心血朝霞情不自禁

交流:哪些词语读懂了,是怎样读懂的?还有哪些不懂的地

方?

(3)指名读课文,进行群体诊断与矫治。及时指导读好长

句子。

(4)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请同学们说说这首诗每段主要

写了些什么?这首诗的第一自然段写了教师事业的崇高,第二自

然段写了教师事业的美好。

4.交流:你读懂了哪些句子,或者你还有哪些疑问。

三、指导书写生字

1.对“崇”“涌”“塑”等字进行书写指导。

2.生练习描红,书写生字。

四、作业

1.抄写课后生字词。

2.继续完成硬笔习字册。

3.完成大练习册1、2、3题。

第二课时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目标2.理解和掌握本课有关词语及句子的含义。

3.理解教师事业的崇高,激发学生热爱老师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二次备课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老师,您好》这首诗,今天

我们继续来学习这首诗。板书课题:老师,您好!

1.自由朗读这首诗歌,哪些诗句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

2.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想一想老师的哪些所作所为令你感动?

3.质疑:哪些句子不太理解?指名读这些句子。(师生共同学习课

文,重点解决这些问题。)

二、学习课文第一节

'1.自由读课文第一节,思考:第一节哪一句集中赞美了教师的事

业?

2.默读课文,思考从哪几句话可以看出教师事业的崇高?

3.讨论归纳。

(1)第一句(在昨天……架起金桥)指导理解:

A.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结合课文插图想想,老师是铺路、架桥

的吗?

B.小结

C.指导朗读这两句。

(2)出示句子:古今中外,哪个人的成长不浸透着教师的心血!

A.“浸透”是什么意思?(饱含)这句话换一种说法可以怎么

说?

B.同桌互读,边读边比较,哪一种说法更能表达出对教师事业

的赞美?

C.为什么说所有人的成长都浸透着教师的心血?组内交流。

D.指名学生交流,老师再顺势用学生身边的老师的生动事例加

深学生对这句话的理解。

E.指导感情朗读这一句。

(3)小结:诗歌的语言是十分精炼、含蓄的,每句话中都包含了

深刻的意思、。刚才我们用理解词语、比较句式、举事例等多种方法理解

了句子。下面,我们用同样方法来学习下一句话。

(4)出示:地北天南哪一项创造不蕴含着教师的辛劳!

A.读读这句话,与同桌讨论,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B.集体交流。

C.指导朗读。

(5)刚才,我们学得很深入,读得也很有感情,谁能背出这两

句呢?指导学生背诵。

(6)除了这两句,还有哪些句子也是赞美教师事业的崇高?

在昨天与今天之间铺设大道,在现实与理想之间架起金桥。

A.自读、讨论及交流。

B.集体交流

4.小结并引读:时代在飞速地前进,老师默默地为人类奉献着一切,

他们的事业是一一多么崇高!看到这些,我心中一一涌起感情的波涛:

老师,您好!

5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

三、学习课文第二节

1.自由读课文第二节,思考这一节又是哪句话赞美了教师的事业?

2.默读课文,思考:这一节哪几句话具体写出教师事业是美好的?

3.讨论归纳。

(1)第一句(用真理……,心灵闪耀)

A.释词:春晖(春天是温暖的阳光)朝霞(早晨太阳出升的云霞)

B.师讲解:教师的工作塑造人才,美化了心灵。所以说教师的事

业多么美好!

(2)出示句子:笔尖飞舞……洒向茁壮的新苗。

A.这两句把教师的事业比喻成什么?春蚕指什么?理想的丝线指

什么?

B.甘露指什么?茁壮的新苗指什么?

4.引读:教师的事业是美好的,更是辛劳的,我们除了要赞美老师

还应该对老师有什么感情?齐读这节的最后一句(每当看到……教

师,您好!)

释词:“衷心”(发自内心地)

5.指导感情朗读第二节。

6.我们的成长靠的是老师,社会的发展蕴涵着老师的辛劳。同学

们,让我们打开记忆的闸门,回想那感人的一幕幕,跟亲爱的老师说说

来自心底的话语。

出示:老师,我想对你说o

7.同桌互说后,指名说。

四、背诵积累,升华情感

1.这么美的诗,如果能把它背下来,变成自己的语言那该多好,

想背吗?自由背。

2.出示填空辅助背。

3.背诵

五、总结延伸

听了你们饱含深情的朗读,我又激动又自豪,你们呢,是不是也有

许多话想对老师说?好,那把你们的心里话都写在贺卡上吧!

六、作业

1.完成大练习册4、5、6题。

2.尝试默写课文。

板书设计厂事业崇高:渗透蕴含

1.老师,您好!Y

L.事业美好:笔尖飞舞笑语盈盈

(工作辛苦)

课题2但愿人长久主备人韩书能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五、六自然段。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生字组

成的词语。

教学目标

3.联系课文内容,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意思。

4.了解诗人的情感变化,体会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之情,感悟诗人乐观豁

达的人生态度。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五、六自然段。

教学重点1.

2.联系课文内容,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意思。

教学难点了解诗人的情感变化,体会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之情,感悟诗人乐观豁达

的人生态度。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目标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二次备课

一、揭题导入

1.你知道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

2.师: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的中秋佳节。谁能

说说中秋节民间有些什么风俗习惯?(学生畅所欲言)

3.总结:是啊,“每逢佳节倍思亲”。距今900多年前的北宋年间,

有一位著名的文学家叫苏轼(苏东坡),他有一个弟弟叫苏辙。小时候,

兄弟俩一起读书,一起玩耍,整天形影不离,真是手足情深。长大以后,

他们就各奔东西,极少见面。这不,一晃又有七年没有见面了。这天正

是中秋佳节。夜晚,皓月当空,万里无云,人们都在欢欢喜喜地品尝着

瓜果,观赏着明月,只有苏轼因思念弟弟苏辙而心绪不宁。一曲《水调

歌头》(明月几时有)就在这样的情境中创作完成了。出示《水调歌头》

词,教师吟诵。

4.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讲述《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创作经过

的课文《但愿人长久》。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

2.出示课后生字,读准字音。

①区分易错音;

②读谁多音字:各奔东西屈指算来似乎

3.再读课文,用“读书要做记号”中学到的方法,在课本上做记号。

检查:

(2)哪些靛吾读懂了,是怎样读懂的?同学可帮助解决,并说说

自己是怎样弄懂的?

4.三读课文,读通句子。

检查:(1)指导读好长句,注意停顿。

(2)指名分自然段逐段朗读课文,帮助学生正音。

三、了解课文内容

质疑:这首词是在什么情况下写成的呢?

1.引导学生潜心读书,静心思考,初步读懂故事的主要内容。

(1)自主默读,思考。

(2)师引导:一段一段地读,想一想:什么时间?在什么地方?

主人公是谁?事情呢?把要说的内容想明白。

(3)调控学情,引导:在心里练一练,组织自己的语言,把自己

的想法说清楚。

“2.交流:话相机引导学生指向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主要成因

等方面概括,并相机指导和评价。

3.师引导学生概括课文内容:

(1)寻找故事叙述的线索:找出描写苏轼心情变化的关键词语。

为了把事情的主要内容说的既简洁又有条理,我们要注意寻找故事叙述

的线索。就像这篇课文,在故事中,随着故事的发生、发展,苏轼的心

情不断变化。这种心情的变化就起到了线索的作用。如果把描写心情变

化的词语找出来,想想他的心情为什么变化,你就可以把故事概括地更

好。想不想试试?

:'2)‘赢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事情是怎样变化的,在这件事中找出

描写苏轼心情变化的词语,用笔画下来,概括使他心情变化的原因。(教

师巡视导学,重点扶持学困)

(3)交流汇报,师相机板书关键词语:心绪不宁埋

怨宽慰

(4)用品几个词语进一步交流:

他为什么心绪不宁?他又在埋怨什么?为什么心里又宽慰了许

多呢?

(5)练习用上这三个词语,完整地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教师相机

引导帮扶,使学生说得简练、条理、完整。

(6)学法小结:引导学生感受文章在叙述一件事情时有一条线索,

它把故事的发生、发展、结果串在一起,就像是项链中穿珍珠的线一样,

我们以后再读故事时要注意体会,找出与线索有关的关键词语,我们就

可以轻松地读懂故事的主要内容。

四、指导书写生字

躺:左旁最后两笔不能写错。

缺:指导笔顺(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五、作业

1.抄写课后生字词。

2.继续完成硬笔习字册。

3.完成大练习册1、2、3题。

第二课时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五、六自然段。

2.联系课文内容,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意思。

教学目标

3.了解诗人的情感变化,体会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之情,感悟诗人乐

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教学过程二次备课

一、复习导入

1.默写生字词。

2:工节课我们最读了课文,了解到苏轼写了一首非常有名的词《水

调歌头》。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生齐读)

二、感受苏轼的感情变化

《水调歌头》是一首情真意切的词,表达了苏轼丰富的内心情感。

让我们再来细细地读一读课文,深入体会苏轼的内心情感。

1.抓“心绪不宁”品读“思念”

(1)理解“心绪不宁”的意思,文中哪一句话说出了苏轼心绪不

宁的原因?

(2)苏轼为什么那么思念弟弟?默读课文2、3自然段,想一想,

找一找原因。试着画出表明原因的关键词语。(促进学生读懂第三段的

内容)

①师引导重点读第三自然段。找原因,把关键词用“△”标出。师

引导学生一句一句地读,体会苏轼的思念之情。

②组织交流,引导学生按课文的顺序有条理地说一说。教师根据学

生交流相机引导抓出词语(并借助语境理解学生不懂得词语):手足情

深(指谁?表现在哪?)、形影不离、各奔东西、很少见面、分别已有七个

年头,体会思念之深切。

(3)教师创设情境,引导有感情地朗读2、3段,体会思念之情。

(引读入境,以声传情)

(播放音乐)师引读:有一年,苏轼被派往密州做官。一年一度的

中秋节到了。这天夜里,(课件出示文字,指示学生齐读“皓月当空……

心绪不宁”)

2.抓住“埋怨”,体会思念

(1)面对明月,苏轼思念弟弟的情感日益强烈。月亮渐渐西沉,在

深深的思念之中,苏轼怎么也睡不着,他不禁一一(指生读第四段)同

学们思考:苏轼埋怨什么?你理解他的意思吗?

组织交流:埋怨什么一一课件出示“无情的月亮啊……这么亮

呢?……”

谈谈对这句话的理解一一引导学生找出一个词语概括他埋怨月亮

什么(无情)(对这句话的理解较抽象,教师要引导:中秋节是一年中月

亮最圆最亮的时候,它代表着全家团圆,而对于分别之人,看到它会更

加伤心,更加思念家人。这种对月亮的埋怨,实际是在进一步表达苏轼

对弟弟、对家的思念)

(2)(课件播放音乐)指生有感情地朗读第四段,读出苏轼的思念。

然后齐读成诵。

3.抓住“宽慰”,体会诗人的乐观

(1)苏轼并没有难过消沉,他转变了自己的想法,心中宽慰许多。

默读课文第五、六自然段,思考是什么想法使他的情绪由埋怨转为宽慰

呢?并说说你对苏轼的想法是怎么理解的?

(2)生默读,思考。

(3)词文对照,读懂最后两句词的意思。

①借助第五段的内容,读懂“(课件出示)人有悲欢离合……千

里共婵娟”这几句词。词和第五段内容对照学生自己理解(默读对照理

解),提出还不能理解的地方(如:婵娟、古难全)师生交流。

②谈谈你对苏轼想法的理解,重点理解“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

娟”的意思。(主要意思对即可,不可深化或成人化。面对不能团圆,

心中有埋怨之情,但是苏轼并没有悲伤消沉,而是想到人有悲欢离合,

就像月有阴晴圆缺,乃是世上常见的事,很难十全十美、事事遂人心愿。

只要心中有美好的感情,虽然分别,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同拥有一份

美好。)

③感情朗读词句,感受苏轼的乐观和豁达。

三、感受苏轼的美好情感

面对皓月当空,苏轼饮着酒,思念着远方的弟弟,写下了《水调歌

头•明月几时有》这首词。这首词饱含着真挚的感情和美好的祝福,被

广为传诵,成为一首著名的词作。当朋友离别、家人远在他乡,往往就

用这首词表达对朋友、家人的宽慰:齐读一一(课件出示人有悲欢离

合……千里共婵娟)

四、积累表达相同情感的诗句

出示齐读: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一一张九龄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一一王勃

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一一秦观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一一高适

五、作业

L尝试默写第四、五、六自然段。

2.完成大练习册第4题。

板书设计

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心绪不宁一一埋怨——宽慰

课题3.古诗两首主备人韩书能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目标2.学会本课5个生字,掌握多音字“磨”。

3.理解这两首古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1.逐字逐句理解古诗,体会作者用词用句的精妙。

教学重点

2.理解这两首古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难点理解这两首古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目标2.学会本课1个生字,掌握多音字“磨”。

3.理解这两首古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过程二次备课

一、引入课题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是李白眼中的水。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是苏轼笔下的水,祖国

的山山水水,从古到今不知吸引了多少文人墨客,写下了许多

美诗佳句,今天我们随唐代大诗人刘禹锡去感受一处山水,板

书《望洞庭》。指导书写“庭”。

二、读准古诗,整体感知

1.师配乐范读古诗,提出倾听的要求。

2.自学古诗,小组交流

要求:(1)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2)借助插图、注释、字典理解古诗的大意。

(3)小组合作学习:交流难理解的字、句。

三、读好古诗,理解古诗

1指.名读诗。

2.指名讲古诗的大意。

四、想象画面,感悟诗境

(-)再读古诗,边读边想象诗中的画面,读到有所感觉时

把你的手举起来。

(二)美读古诗,想象画面。

1.品读前两行诗,抓住“和”来引导学生想象水天一色的画

面美。感悟“和”

(1)你从前两行诗中读懂了什么?“和”是什么意思?

(2)说说你想象的画面。

(3)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引导学生读好诗句。

如:用你的朗读来表达你的感受。(师生评价)应该怎样

读?(轻轻地读、读出柔和的美)

引读:秋月的清辉静静地洒在湖面,湖面好象披上了一层

薄薄的轻纱一一是多么的宁静!一起来读

小结:一个“和”字让人有多少遐想啊,“和”字就是这

首诗的“眼睛”叫诗眼。

2.品读后两行诗,从形、色两方面引导学生想象洞庭山水工

艺品般的画面美,进一步品味“和”

(1)这洞庭湖是怎样的山,怎样的水?

(2)你能说说,到底从哪里感觉到,诗眼“和”你想象的

画面怎么样?(引导感悟比喻用得形象、生动、巧妙。)

(3)你有这样的感受,你觉得应该怎样读?

(4)指名读(以评促读,引导学生读出韵味,逐步提升读

的质量。)

(5)品味独特的比喻:末句改为“君山好像一青螺”好像

更清楚,这样改行吗?

3.体会诗人宽广、豁达的胸怀。

(八百里洞庭在诗人的眼中是一一

4.背诵古诗。

五、总结

六、作业

1.默写《望洞庭》

2.完成大练习册中相关题目。

板书设计

望洞庭

光色形

和(柔)

第二课时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目标2.学会本课4个生字。

3.理解这两首古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过程二次备课

一、引入谈话

1.古往今来的诗人似乎特别钟情于月亮,情到深处总会望月抒情。

《水调歌头》【宋】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人有悲欢离合,月

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海上生明月,天

涯共此时。张九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一一杜甫《月夜忆舍弟》。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一一王安石《泊船瓜洲》

2.同学们,其实李白生性喜爱明月,留下了许多与月有关的诗篇。

(生介绍:诗仙,为后人留下近1000首诗)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幼年李

白《古朗月行》)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

3.过渡语:

诗人爱月,尤爱峨眉山月,峨眉山月,是家乡的月。今天,我们再

欣赏李白的另一首诗《峨眉山月歌》。读题。

二、学习《峨眉山月歌》

(-)初读

1.出示《峨眉山月歌》全文。

2.师范读,读出诗的韵律、节奏。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

/不见/下渝洲。

(二)了解背景

1.初次释题

2.为何写“峨眉山月”。盛唐时代,很多诗人都有一段漫游经历。

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各奔前程。李白二十五岁,他离开蜀地,开始

了长期的漫游生活。峨眉山,四川名山;《峨眉山月歌》就是他初离蜀

地(今四川:李白的故乡)时的作品。

(三)理解诗句

1.交流自学情况。

⑴诗句中你读懂了哪些?

秋一一诗人远游时的时令?

师点拨:我们在记叙描写时一般会先介绍时间、地点等;因诗

歌压韵需要倒置句末。(秋、流、州)

⑵不理解的地方?

⑶指导性交流

重点:流一一流动,课文中有月影随江水流动之意。(注意:只

有顺流而行,才会有此感觉一一月影随波、月影随六船一一妙哉、乐事)

夜发连夜出发。

向一一(看插图理解)驶向。

君一一对对方的尊称。“劝君更进一杯酒”、“君看一叶

舟。作者的友人。

下一一顺江而下。

一、二句:教师言简意赅地提问:“初次离开家乡的李白会想些什

么呢?”

三、四句从字面上看没有写月亮,你能读懂字面上的意思吗?

2.指名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

(可设计填空)

(四)品味诗境

L引导想象诗的意境。

(1)想象诗人行船于平羌江坐在小船上抬头看到了什么,低头看

到了什么?心情怎样?

(2)诗人渐渐远去,沿岸山重水复,月亮或隐或现,此时的月亮

已不再像故乡峨眉山月那么那么,诗人

感到?(惆怅迷惘)

(3)再次品题:峨眉山月歌。升华主题

“暗生思月怀乡之情”、“思君/不见/下渝洲。”难怪古往

今来的诗人似乎特别钟情于月亮,情到深处总会望月抒情

(五)诵读师生评读

L根据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感悟,看图有感情地朗读。

峨眉/山月/半轮秋,(秋:暗衬月色之美),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洲。(读:惆怅)

2.小组、男女生赛读

3.练习背诵。

三、延伸

峨眉山月,是家乡的月,在游子远行时最易拨动心弦。李白也许没

想到,他这一走,就再没能回来。李白至老还惦记着峨眉山月,这不仅

是对月的喜爱,更是对故乡的眷恋。

四、作业

1.完成课后3、4、5题。

2.完成硬笔习字册。

3.继续完成大练习册。

4.默写《峨眉山月歌》。

板书设计

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课题4秋天主备人韩书能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生字组成

的词语。

教学目标

3.感受诗中描写的景象,理解诗中拟人手法的运用。

4.初步感受现代诗的意象美和韵律美。

5.初步领略诗歌语言中的意蕴,并能抓住其中的一幅景象说一段话。

教学重点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感受诗中描写的景象,理解诗中拟人手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初步感受现代诗的意象美和韵律美。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目标2.初步了解诗歌内容,感受诗歌的意象美和韵律美。

3.能初步理清诗歌的条理,并学习第一小节。

教学过程二次备课

一、揭示课题,激情导入

1.同学们秋天到了你有什么感受?

2.你想用哪些词语来说说秋天?

秋高气爽秋风萧瑟果实累累秋雨绵绵

秋风习习一叶知秋春华秋实秋菊傲霜

3.教师适当讲解上面词语的意思。

4.你眼中的秋天是怎样的呢?你能用几句话来描绘一下吗?当

然你也可以选用上面的词语。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L学生自读课文(具体要求:①读通、读顺句子,读准字音。②

画出不理解的地方。③选择一到两个词语,联系上下文说说它的意

思。)

2.检查预习

①指名学生朗读诗歌。(主要检查读通、读顺、读准确的目标达

成度)

②你能选择一个词语来说说它的意思吗?

出示词语:明丽酿造烦恼羊肠小道

照耀珍藏柔韧井井有条

3.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可以包括词语、句子等各种问题)

4.指名分节朗读诗歌。

5.思考:哪些诗句描写了秋天迷人的景色?

哪些诗句介绍了秋天丰收的景象?

6.老师要提出一个很有挑战性的问题,来看看同学读了这么几遍

书后有些什么收获。这个问题是:你觉得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7.那么,这首诗主要写了哪些地方的景色呢?(教师根据学生的

回答板书:田野里、小路旁、果园里)

8.秋天,在田野里、小路旁、果园里,你能看到什么?那么作者

又看到了些什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三、语言对比,初步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1.老师现在有一种冲动一一我也想当诗人,写一些儿童诗给你

们。不信,你们听:(老师根据板书,说一一秋天到了,在田野里、

小路旁、果园里,我能看到金黄的稻穗……)你们觉得怎样?

2.引导学生和课文对比,谈谈自己的感受。

3.教师小结

四、学习第一小节

1.指名朗读第一小节

2.我刚刚说过,一首好的诗歌,它的语言是有生命的。我们来看

看,这一段中,你认为哪个字使这整个一段内容充满着生命力?

3.引导学生交流

4.教师小结:秋天到了,红红的苹果,紫红的葡萄,举着红缨的

玉米,红着脸儿的高粱一一这些能不让太阳更红更娇吗?桂花、菊花

盛开,空气中到处弥漫着醉人的花香,俗话说“桂子花开,十里飘香”,

这一切能不让空气更甜吗?因此,第一段中的“更红更娇”、“更甜更

好”这两个词就用活了,写出了秋天的与众不同。

5.细细地读,细细地品味,你会发现这首诗中有很多很多的地方

都是这样的。课后自己可以去试着找找,明天我们课上交流。

五、指导书写生字

六、作业

1.抄写课后生字词。

2.继续完成硬笔习字册。

3.完成大练习册1、2题。

板书设计秋天

(金黄的)稻穗

(成熟的)向日葵

(五彩缤纷的)野菊花

(涨红了脸的)苹果

(紫色的)葡萄

(举着红缨的)玉米

(红着脸的)高粱……

第二课时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目标2.感受诗中描写的景象,理解诗中拟人手法的运用。

3.初步领略诗歌语言中的意蕴,并能抓住其中的一幅景象说一段话。

教学过程二次备课

一、复习导入,积淀情感

1.昨天我们学习了《秋天》,知道了这首诗描写了秋天田野里、小

路旁、果园里的美丽景色和丰收景象。我们也知道了语言其实是有生命

的。今天我们就来细细地品味这位儿童作家写给我们的诗歌,看看他的

语言到底是不是有鲜活的生命,在这首诗歌的字里行间又蕴含着怎样的

情感。

”2.指名一位学生朗读课文。

3.教师:这位同学的朗读让我感受到了语言文字的生命和活力,我

眼前仿佛出现了一幅幅美丽的秋景图。我相信同学们昨天在自学时也肯

定有很多想法。

4.那么我们也首先用声音来告诉我你们的理解一一集体朗读全文。

二、品词析句感受秋景之美

1.秋天一到,秋风习习,那么秋风到过哪些地方呢?他们在那儿干

什么?你能用一句诗一样的语言来说一说吗?

出示:秋风来到,在那儿

2.是啊,她所到之处都留下了秋的足迹。你能举例说一说吗?

出示:秋风飘到,o

教师随机发现学生讲述中出现的好词好句,加以点评。

3.教师小结:看来同学也可以当诗人,因为你们也有让语言充满生

命与活力的本领。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课文,用你诗人一样的眼光,

来欣赏这首诗的某一句话,或某一个段落。然后将自己欣赏所得和大家

做一次交流。今天我们就评出几个“鉴赏专家”。

4.学生默读诗歌,做发言准备,教师巡视了解学情,相机指导。

5.引导学生交流

“打滚”、“奔跑”写出了秋风的调皮可爱,从中体会到作者对秋风

的喜爱,对秋天的喜爱。

“抓一把……香气……轻轻涂掉”写出了秋风的调皮、可爱,体会

到夏秋之交空气的清香,也可以看出作者对秋天的喜爱。

“嚷着”、“举着”、“穿红袄”、“披紫袍”、“红着脸”把原本静止的

画面写活了,这就是动词的作用。这些句子也让我们产生了对这些景物

的喜爱之情。似乎这些植物也有了性格。这就是拟人的作用。我们读着

读着,就很容易在内心油然而生一种情感一一秋天,我爱死你了。

6.学生选择其中任意一段练习感情朗读。

三、深入理解课文意蕴

1.面对着这样美丽的秋景,诗人的内心又涌出怎样的想法呢?我们

来看诗歌的第六小节。

2.指名朗读。

3.你是怎么理解这两句话的?

①“柔韧的梳子”、“井井有条”一一许多植物的果实成熟了,高

低错落,颜色分明,让人赏心悦目,显得井井有条。

②“发亮的汗珠”、“闪耀”一一秋天这个丰收的季节里,人们在

田野上辛勤劳动,洒下勤劳的汗水,然而内心却是喜悦的,他们收获的

不仅仅是成熟的果实,更是一种希望。这句话也暗含着:只有付出辛勤

的汗水,才能收获累累硕果。

4.教师小结:你们看,诗人就是诗人,他们的诗句中往往是“话中

有话所以我们在读诗歌的时候也要学会读“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5.老师又要考考大家了,你认为诗歌的最后一个小节,作者又蕴含

了怎样的“言外之意”呢?

(“黄叶”是秋天的象征,因为作者喜爱秋天的美丽景色,喜爱秋

天的丰收景象,她想让这醉人的景色永留心田,永驻人间,哪怕只是一

年的光阴,他也希望能透过这片枯黄的树叶来勾起对秋天的美好回忆。

通过“珍藏”、“黄叶”来表达了世人对秋天的赞美和依恋之情。)

6.练习感情朗读全文,尝试背诵部分内容。(配乐《秋日的私语》)

四、拓展延伸,描绘自己心中的秋天

L同学们,金秋是美丽的,在每一个人心中,它又美得各不相同,

下面让我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礼赞自己心中的秋天吧!

2.自由组合,分组活动:

(1)彩笔绘秋色,画出心中的秋。

(2)深情颂秋天,读出心中的秋。(小组合作编排诗朗诵《秋天》)

(3)妙笔描秋景,写出心中的秋。(即课后练习4,将诗句改成

一段话。)

3.全班汇报交流(重点是写),教师总结。

五、作业设计

1.尝试默写课文。

2.完成大练习册第3题。

3.选择诗中所描绘的一种景象,以“走进秋天”为题写一段话。

板书设计

4秋天

美景

秋阳秋风秋色秋实秋香

课题5.我给江泽民主席献花主备人杨建华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启、毯、秩、董、伍、频、耻”,绿线中的6个字只识

不写,理解“秩序井然、频频、欣喜若狂、满面春风”等词语的意思,

会用“秩序井然、满面春风”造句。

教学目标

3.明白第九自然段中反问句的表达效果,了解课文按照事情发展顺

序写作的好处。

4.学习抓住人物神态、动作来表现人物形象的方法,并能联系生活实

际进行练笔。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按照课后练习4归纳的段落大意给课文分段。

教学准备《补充习题》、香港回归视频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启、毯、秩、董、伍”,绿线中的6个字只识不写,理

解“秩序井然、频频、欣喜若狂、满面春风”等词语的意思,会用“秩

教学目标序井然、满面春风”造句。

3.按照课后练习

4.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落大意。

教学过程二次备课

一、导入新课

L我们曾学过一篇课文《“东方之珠”》,同学们知道“东方

之珠”指哪儿吗?(香港)

2.你知道有关香港的知识吗?(学生介绍:香港的风景、历

史、回归日)

3.你知道香港首任行政长官是谁?学习生字“董”记住“董

建华二

4.以第一自然段内容导入课题,板书,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

老师利用投影或小黑板出示自读要求,学生自学。

三、检测效果

1.完成《补充习题》第5课的第一题。(限时1分钟、全班

同学同时作答。)

2.利用展台,批改一名优生作业,其余同桌互改。

3.集体评议。对于全部正确美观书写好的孩子及时给予鼓

励。

4.齐读6个词语后,交流词语的意思。

5.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及时纠正读音。

6.出示含有“秩序井然、满面春风”的句子,朗读、明义、

口头造句。

7.让小组同学之间讨论分段后,再集体统一分段。

四、再读体会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给印象深刻的句子作批注。(批注内

容可以是一个字,可以是一个词,也可以是一句话,甚至一段

话。)

2.小组交流写下阅读感受的句子和体会。

3.集体交流,教师多多关注抓住重点词语来品味的学生,

及时交给学生一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