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广西玉林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2-2023学年广西玉林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2-2023学年广西玉林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2-2023学年广西玉林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2-2023学年广西玉林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历史名校试卷PAGEPAGE1广西玉林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错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层;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3.本试卷命题范围:统编版选择性必修①②③。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如表为汉高祖到武帝初期中央和地方高级官僚中军功集团所占比例表(单位:%)。可知,在此期间高祖吕后(惠帝)文帝景帝武帝初期三公九卿10090624627王国相10086291817郡太守88604006平均9781503020A.军功制被察举制所取代 B.统治者治国理念发生转变C.中央集权得到持续加强 D.社会阶层流动性有所降低〖答案〗C〖解析〗从材料数据可知,汉高祖到武帝初期高级官僚中军功集团的比重呈现下降趋势,“骄兵悍将”对中央集权的威胁程度不断降低,中央集权得到持续加强,C项正确;材料无法得出察举制取代军功制的结论,排除A项;文景时期治国理念上依然是“黄老之术”,并未转变,而军功集团比例却下降了,说明治国理念与军功集团比例无必然联系,排除B项;材料体现社会阶层流动性有所加强,排除D项。故选C项。2.明制,凡朝廷遇有文武大臣出缺,若是四品以上大臣缺员,必由六部官员、都御史、通政使、大理寺卿等共相计议,讨论有关人事升补任用之拟议者,而后推荐,再经皇帝取旨定夺,称“廷推”。大臣们若未经廷推而是由皇帝特旨简拔的话,则深以为耻。据此可知,廷推制度()A.有利于理性构建政治领导层 B.标志国家行政体系成熟定型C.使得行政效率得到明显提升 D.有效制约了君主专制的强化〖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内容可知,在“廷推”制度之下,如果出现四品以上大臣缺员的情况,其程序是先由“六部官员、都御史、通政使、大理寺卿等共相计议,而后推荐”,然后再经“皇帝批准”才能任用,这种做法有利于比较理性地选拔称职的官员,A项正确;根据所学,中国古代行政体系的成熟是在隋唐时期,排除B项;材料并未体现行政效率提升信息,排除C项;D项“有效制约”不符合史实,表述有误,排除D项。故选A项。3.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70年里,国际法发展迅速,产生很多新的分支,如外层空间法、极地法、国际经济法、国际环境法、国际发展法、国际组织法、国际刑法、国际能源法、国际移民法等。这一现象形成的背景是()A.两极格局的逐步瓦解 B.新兴民族国家发展壮大C.世界市场的正式建立 D.国际政治新秩序的形成〖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70年里,国际法发展迅速,产生很多新的分支”并结合所学可知,二战后,新的民族国家纷纷独立,各类国际组织数量激增,推动了国际法的发展。在此期间,国际法的领域大大扩展,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B项正确;两极格局的逐步瓦解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初,与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70年里”不符,排除A项;世界市场的正式建立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当今世界,国际政治新秩序尚未形成,排除D项。故选B项。4.下表记载了北宋相关时间的主客户变化情况。据此推断,当时()年代主户及其占总户数的百分比客户及其占总户数的百分比宋仁宗天圣元年(1023)614498362仁宗天圣九年(1031)597806563.7340274236.3宋仁宗庆历八年(1048)689382764.3382986835.7宋仁宗嘉佑六年(1061)720958165388153135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1049886969.6459269130.4A.国家财政收入不断增加 B.客户对主户依附关系减弱C.土地兼并现象逐渐缓和 D.政府对户籍的管理相对松弛〖答案〗A〖解析〗据所学知识,宋朝的主户指拥有土地、缴纳赋税的民户;客户是指没有土地的佃户。主户的增加,使国家征收的赋税增加,财政收入也得到相应的增加,A项正确;B项从材料中无法得出,排除B项;宋朝“不抑兼并”,C项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主客户数量的变化不能说明政府对户籍的管理相对松弛,排除D项。故选A项。5.下图为1965—1980年主要国家的本币兑换美元的汇率变化图。这一变化说明()A.国际金融秩序的混乱 B.英国实力的逐步增强C.经济多极化格局形成 D.美国经济霸权受冲击〖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二战后(世界)。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20世纪70年代开始,法国、德国、日本等主要国家的本币兑换美元的汇率波动很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欧洲走向联合、日本崛起,美国因为经济危机相对衰落,资本主义世界呈现美、日、欧三足鼎立的态势,反映出美国经济霸权受到冲击,D项正确;20世纪70年代,美国宣布美元贬值,各国纷纷放弃本国货币与美元的固定汇率,采取浮动汇率制,汇率更加符合国际金融市场的实际情况,并不意味着国际金融秩序的混乱,排除A项;英镑兑美元汇率的不断变化,是国际金融市场的实际需求变动所致,并不能说明英国实力的逐步增强,排除B项;经济多极化格局至今尚未形成,排除C项。故选D项。6.下图为现代“精确农业系统示意图”。据此可知,“精确农业”()A.解决了粮食的供需矛盾 B.导致粮食种植的多元化C.摆脱了自然环境限制 D.依赖现代高新技术支持〖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中的现代“精确农业系统示意图”,并结合所学可知,“GPS”“电子图”等都是现代高新技术的内容,由此可见“精确农业”要依赖高新技术的支持,D项正确;“解决了”说法过于绝对,且材料未体现,排除A项;粮食种植的内容材料未涉及,排除B项;“摆脱了”说法过于绝对,且材料未体现,排除C项。故选D项。7.下列“近代商业贸易变化示意图”中,①②③分别对应的是()A.太平洋沿岸商业经营方式变化英国B.太平洋沿岸垄断组织迅速扩张德国C.大西洋沿岸商品种类数量增加美国D.大西洋沿岸商业经营方式变化英国〖答案〗D〖解析〗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近代(世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的开辟,欧洲的贸易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了大西洋沿岸,①应为大西洋沿岸,百货公司、证券交易所、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制公司属于新型的商业经营方式变化,②为商业经营方式变化,英国继西班牙、荷兰后,成为世界商业霸主,图③应英国,所以图中①②③处对应的文字分别是,大西洋沿岸、商业经营方式变化和英国,D项正确;①应为大西洋沿岸,排除AB项;③应为英国,排除C项。故选D项。8.中国古代四合院严格遵循“北屋为尊,两厢次之,倒座为宾”的序列。按南北纵轴线对称布置房屋和院落,位于中轴线上的堂屋最重要,是长辈起居、主人会客及供奉牌位的地方,东西厢房是晚辈住所、前院设倒座,作为仆役住房、厨房和客房。这说明中国古代四合院()A.成为我国各地基本的居住形式 B.反映了封建体制下家国同构的特点C.体现了传统社会敬天保民思想 D.深受封建等级观念和宗法思想影响〖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北屋为尊,两厢次之,倒座为宾”“位于中轴线上的堂屋最重要,是长辈起居、主人会客及供奉牌位的地方,东西厢房是晚辈住所,前院设倒座,作为仆役住房、厨房和客房”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四合院深受封建等级观念和宗法思想的影响,,讲究严格有序、尊卑之别,D项正确;古代四合院“成为我国各地基本的居住形式”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材料无法体现封建体制下家国同构的特点,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传统四合院体现出的礼制文化,没有体现出传统社会敬天保民思想,排除C项。故选D项。9.1958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正式确立了户口迁移审批制度和凭证落户制度,以法规的形式限制农村户口迁往城镇。这样做的主要原因是A.城市粮食供应的制约B.农业需要更多劳动力C.人民公社体制的建立D.城市化进程发展缓慢〖答案〗A〖解析〗1958年,由于1953-1957年“一五”计划的实施,优先发展重工业导致城市人口激增,所以造成城市粮食供应受到影响,所以对城市人口加以限制,A项正确;新中国成立后,农业技术有了较大进步,解放了一部分农村劳动力,与题目信息不符,排除B项;人民公社体制的建立主要强调农村经营方式的集体化,与限制人口迁移无直接关系,排除C项;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经济建设的加快,城市化进程加快,造成城市人口迅速增加,出现人和粮食的矛盾,所以限制人口迁移,该项说法不符史实,排除D项。故选A项。10.下面两幅图分别为隋朝大运河和元朝大运河图。图中元朝大运河截弯取直的原因是()A.政治中心的转移 B.海上丝绸之路兴起C.中央集权的强化 D.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答案〗A〖解析〗通过观察两幅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隋朝时以洛阳为中心,到元朝时截弯取直,大运河的变化主要是因为政治中心的东移,A项正确;海上丝绸之路兴起与大运河截弯取直没有直接关系,排除B项;中央集权的强化并非大运河截弯取直的原因,排除C项;经济重心南移在南宋时期已完成,排除D项。故选A项。11.在当下中国,许多乡村地区仍然保留着丰富的优秀乡村传统文化,其中最为普遍的就是热爱祖国、尊老爱幼、重义轻利、诚实守信、助人为乐、与邻为善、团结友善的思想观念。可见,传承乡村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A.构建和谐的新型社会关系 B.协调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城乡矛盾C.加强各地区间的文化交流 D.抵御现代文明对传统文化的冲击〖答案〗A〖解析〗材料中“热爱祖国、尊老爱幼、重义轻利、诚实守信、助人为乐、与邻为善、团结友善”的思想观,是一定区域的村民共同的价值取向,有助于乡村地区和谐稳定发展,构建和谐的新型社会关系,A项正确;传承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与“协调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城乡矛盾”“加强各地区间的文化交流”无关,排除B、C两项;传承乡村优秀传统文化无法抵御现代文明对传统文化的冲击,排除D项。故选A项。12.教会文学是中世纪欧洲的正统文学,主要内容是赞美上帝的权威和歌颂圣徒的德行。骑士文学在11世纪流行,大都是骑士们行侠仗义,建功立业和爱情至上的故事。这一时期骑士文学的流行反映出当时()A.对世俗生活的追求 B.工商业阶层壮大C.人文主义广泛传播 D.天主教会的衰落〖答案〗A〖解析〗由材料“教会文学是中世纪欧洲的正统文学,主要内容是赞美上帝的权威和歌颂圣徒的德行”“骑士文学在11世纪流行,大都是骑士们行侠仗义,建功立业和爱情至上的故事”及所学知识可知,中世纪的正统文学是教会文学,但11世纪反映骑士阶层道德和理想的骑士文学流行,骑士文学反映了封建时代和城市复兴时期的社会生活,表达了当时人们对世俗生活的追求,A项正确;骑士文学主要反映骑士阶层的道德和理想,与工商业阶层的壮大没有直接关系,排除B项;人文主义广泛传播是在文艺复兴运动时期,发生在14世纪,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C项;11世纪仍处于中世纪,天主教会并未衰落,排除D项。故选A项。13.1886年,杜库雷在《文明简史》中宣称:“在我们这个时代,欧洲人正在使非洲和亚洲得到再生。始于东方的文明又回到了东方,完成了一个奇妙的循环。光来自东方,但正是西方把它带回给东方,使它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灿烂。”这一观点意在()A.强调西方对东方文明促进作用 B.阐释世界各地区联系的加强C.掩盖欧洲殖民扩张的掠夺本质 D.说明东西方文明的多元一体〖答案〗C〖解析〗题干所给材料“欧洲人正在使非洲和亚洲得到再生。始于东方的文明又回到了东方,完成了一个奇妙的循环。光来自东方,但正是西方把它带回给东方,使它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灿烂”体现出杜库雷认为西方殖民扩张是传播文明的重要方式,联系所学知识,这混淆了殖民扩张的掠夺本质,C项正确;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强调西方对东方文明促进作用”是表面现象,而非本质问题,排除A项;题干所给材料反映的是杜库雷试图掩盖殖民扩张的掠夺本质,“阐释世界各地区联系的加强”、“说明东西方文明的多元一体”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D项。故选C项。14.明朝中后期,出现了大量关于商路知识的“商书”。如《一统路程图记》、《商程一览》、《水陆路程》等,详细记载了由南北二京至各地、十三布政司至各地,以及各布政司之间的交通路线、所经站名、里程等内容。这表明当时()A.区域性商人群体产生 B.对外贸易日益发达C.全国性市场网络形成 D.地理学知识的进步〖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明朝中后期,出现了大量关于商路知识的‘商书’。……详细记载了由南北二京至各地、十三布政司至各地,以及各布政司之间的交通路线、所经站名、里程等内容。”可知,明代中后期商路知识涉及到了全国的交通路线信息,说明在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下逐渐形成了全国性的市场,C项正确;材料与区域性商人群体的产生无关,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明代国内市场的信息,体现不出对外贸易日益发达,排除B项;材料体现不出地理学知识进步的信息,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15.亚历山大征服埃及后,率军前往位于埃及腹地的阿蒙神庙祭拜,宣称获得阿蒙的神谕成为埃及的法老并进行正式加冕。下图是亚历山大被刻画成法老的形象。这突出说明了()A.文明的相互碰撞 B.宽容的宗教氛围C.埃及文化的复兴 D.政治体制的创新〖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亚历山大征服埃及后,祭拜埃及神庙并加冕,说明希腊文明与埃及文明相互碰撞,A项正确;材料不属于宗教的内容,排除B项;材料强调亚历山大对埃及文化的态度,与埃及文化复兴无关,排除C项;材料只提到亚历山大加冕,不属于政治体制的创新,排除D项。故选A项。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1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要求。材料一一战前,民间的教会、学校和社会组织,是传统社区共同体的组成部分,以非国家行为来推动社区治理。一战期间,社区中的学生和教师被组织起来,参加战时生产等工作,许多平民百姓热心于分担战争的重担。1929年之后,社区组织四分五裂缺乏协调,无力维持社会自助,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加强了对社区的救济。二战后英美经济发展经历了20年的“黄金时期”,为国家介入社区提供了强大的经济基础。英美国家的社区政策突出表现在对城市贫困区、边缘人群的救济方面,可被视为凯恩斯主义的一部分。国家和区域政府以及私营公司正在接管社区的许多职能。——摘编自吴晓林《社区里的国家:国家行为的转变与社会传统的底色》材料二鸦片战争以前,传统的社会治理主要依赖官方与民间系统,治理方式上依靠官权和绅权的结合,具有典型的“人治”特色。晚清以来,各种社团逐渐出现,在救济与调解纠纷等基层社会治理中充当了重要角色。同时,工人、资本家、外国人的出现,既增加了新的治理对象,也加剧了原有治理对象的复杂性。伴随着国民思想的进步与法律意识的觉醒,传统社会的“人治”受到冲击,基层社会治理也开始出现配套的法律。——摘编自温建钦《近代基层社会治理出现转型》(1)根据材料一,指出社区治理中国家行为的转变,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2)根据材料二,归纳近代以来中国社会治理的发展趋势,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西方社会治理转型的共同作用。〖答案〗(1)变化:从不干预到逐步加强对社区的干预。原因:一战中社区的作用逐渐显现;1929年经济危机促使社区自助治理的缺陷暴露;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繁荣;凯恩斯主义的应用。(2)趋势:治理主体多元化;治理对象复杂化;治理方式法制化、民主化。作用:有助于对社会弱势群体的救助;缓和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秩序和政治稳定;有利于国家社会治理能力的提升。〖解析〗【小问1详析】变化:依据材料“一战前,民间的教会、学校和社会组织,是传统社区共同体的组成部分,以非国家行为来推动社区治理。”、“二战后英美经济发展经历了20年的‘黄金时期’……国家和区域政府以及私营公司正在接管社区的许多职能。”分析可知,西方国家的社区治理从不干预到逐步加强对社区的干预。原因:依据材料“一战期间……许多平民百姓热心于分担战争的重担。”分析可知,一战时期,社会的作用逐渐显著;依据“1929年之后,社区组织四分五裂缺乏协调,无力维持社会自助”分析可知,经济危机使社区自助治理的缺陷暴露;又依据“二战后英美经济发展经历了20年的‘黄金时期’,为国家介入社区提供了强大的经济基础。”分析可知,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繁荣;又依据“英美国家的社区政策……可被视为凯恩斯主义的一部分。”分析可知,凯恩斯主义对社区治理转变起到积极作用。小问2详析】趋势:依据材料“工人、资本家、外国人的出现,既增加了新的治理对象,也加剧了原有治理对象的复杂性”分析可知,治理主体多元化、治理对象复杂化;“国民思想的进步与法律意识的觉醒,传统社会的‘人治’受到冲击,基层社会治理也开始出现配套的法律”分析可知,治理方式法制化、民主化。作用:依据所学可知,中西方社会治理转型,有利于对社会弱势群体的救助,缓和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秩序和政治稳定,有利于国家社会治理能力的提升。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吴淞铁路的拆与建1876年6月,英国商人未经允许建造了一条从上海至吴淞的铁路,招致清政府的强烈反应。经过交涉,清政府以28.5万两白银赎回,在两江总督沈葆桢的主张下拆毁。材料一英国《泰晤士报》载:其处置吴淞铁路一事,人皆知之,中国阻止进益之党不作他事,止以禁止改变为务。毁弃铁路主议何人,不可得知。闻共有七人,史册内载历来开创有七个圣人,似此可编列“七愚”姓名,传之后世。——摘自郭嵩焘《伦敦与巴黎日记》电线、铁路皆中国数年后不能自己之事,昊淞则非其地。洋人所以不患亏本者,冀中国许其起卸进出口货物耳,不告而擅为之,于国体有损,即买归中国,断无自乱关章,以开漏税之端。费钱买之,又必费钱续之,且必仍用其人……任彼自造害也,我买而续之亦害也……并无轻者。——摘自(清)沈葆桢《沈文肃公牍》材料二1898年,在吴淞铁路原路基的基础上又重新筑成了铁路(淞沪铁路),此时距吴淞铁路拆除已过了21年。考虑到清政府也正是这个时候才开始大规模地修筑铁路,吴淞(淞沪)铁路的拆和建,可以看作是中国近代化迟误的一个缩影。让国人痛心的是,1898年铁路重建的时候,国家主权的丧失,不仅没有比1877年减少,反而是大大地增加了。——摘编自苏生文《中国早期的交通近代化研究》(1)对于吴淞铁路的拆除,材料一中两则史料的看法有何不同,分析其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吴淞铁路的拆与建”进行评述。(要求:表述成文,立论正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答案〗(1)看法:《泰晤士报》认为拆除铁路是阻碍社会进步的愚蠢行为;沈葆祯认为拆除铁路有利于阻止英国侵略,维护国家主权。原因:双方政治立场不同。(2)评述:在西方侵略和民族危机加剧的背景下,英国擅自修筑吴淞铁路,以方便其对中国的侵略,沈葆祯从维护主权出发拆除铁路的行为可以理解。从长远看,尽管当时修铁路可能会对主权利益带来损害,但近代化是不可违背的历史趋势,积极顺应潮流,寻求正确方式解决问题才是真正的自强之道。〖解析〗【小问1详析】看法:根据材料一“其处置昊淞铁路一事,人皆知之,中国阻止进益之党不作他事,止以禁止改变为务。毁弃铁路主议何人,不可得知。闻共有七人,史册内载历来开创有七个圣人,似此可编列‘七愚’姓名,传之后世。”可知,《泰晤士报》认为拆除铁路是阻碍社会进步的愚蠢行为;根据材料一“电线、铁路皆中国数年后不能自己之事,昊淞则非其地。洋人所以不患亏本者,冀中国许其起卸进出口货物耳,不告而擅为之,于国体有损”可知,沈葆祯认为拆除铁路有利于阻止英国侵略,维护国家主权。原因:根据所学可知,《泰晤士报》站在英国角度,沈葆桢站在清政府角度,双方的政治立场不同。【小问2详析】评述:首先,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吴淞铁路的拆与建”,从当时中国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时代背景角度,对英国擅自修筑吴淞铁路的侵略目的、清政府拆除吴淞铁路的积极作用等方面进行评述。其次,从近代化的时代潮流要求的角度,对英国擅自修筑吴淞铁路的客观作用、清政府拆除吴淞铁路的消极影响进行评述。最后,强调中国积极顺应潮流,寻求正确方式解决问题才是真正的自强之道。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918年大流感发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这场流感发源于美国堪萨斯州哈萨克尔县,由该县征召入伍的人将流感病毒带进了该州一个大型军事基地福斯顿军营。美国源源不断地从这里向其他美军基地及欧洲提供兵力,流感病毒就这样席卷了北美洲、欧洲、南美洲、亚洲和非洲,甚至波及太平洋上与世隔绝的岛屿。交战国由于战时新闻管制,都对疫情轻描洟写,而当时中立国西班牙的媒体比较自由,经常反复报道,所以此次流感被称为“西班牙女郎”。大流感对战争资源(人力、物力)的供给和军队士气产生了影响。全球死于这场流感的人数,保守估计为3000万,也有人估计高达1亿。流感不仅减少了增援部队,影响了战略物资的供给,还消耗着原本有限而宝贵的战地资源医院床位、药品、医务人员、救护车、担架工等等。在战争接近尾声的时候,德国国内政治出现了严重的危机,经济方面也出现了崩溃,到处是饥饿与不满,而这一切都有流感的推波助澜。美国在巴黎和会中并没有起到主导作用,其中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是威尔逊患了流感。流感使威尔逊的精神在会议期间“崩溃”了,进而影响了他在和会中的决策。——据王叶英《1918年大流感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等(1)依据材料,指出1918年大流感是如何影响世界局势的。(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1918年大流感中得到的认识。〖答案〗(1)大流感由美国军队传播输入欧洲,并随着战争中军队调动蔓延到全球范围;流感造成兵员重大损失,消耗了后勤保障能力和战争资源,加速了一战的结束;美国总统威尔逊因染上流感而影响了决策,对战后国际会议和世界格局有一定影响。(2)战争与疫病流行之间具有密切关系,许多大规模战争都伴随着传染病的爆发和蔓延;疫病流行对国家和国际局势会产生重大影响;在世界联系不断密切情况下,各国要加强对公共卫生安全事件和大规模传染性疾病的防治;利用国际话语权进行舆论战和新闻管制不利于疫病防治;要大力加强医学研究和医疗技术的发展;要对人口流动和交通方式进行有效管理。〖解析〗【小问1详析】根据材料“1918年大流感发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由该县征召入伍的人将流感病毒带进了该州一个大型军事基地福斯顿军营。美国源源不断地从这里向其他美军基地及欧洲提供兵力,流感病毒就这样席卷了北美洲、欧洲、南美洲、亚洲和非洲,甚至波及太平洋上与世隔绝的岛屿。……大流感对战争资源(人力、物力)的供给和军队士气产生了影响。……流感不仅减少了增援部队,影响了战略物资的供给,还消耗着原本有限而宝贵的战地资源医院床位、药品、医务人员、救护车、担架工等等。在战争接近尾声的时候,德国国内政治出现了严重的危机,经济方面也出现了崩溃,到处是饥饿与不满,而这一切都有流感的推波助澜。美国在巴黎和会中并没有起到主导作用,其中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是威尔逊患了流感。流感使威尔逊的精神在会议期间“崩溃”了,进而影响了他在和会中的决策。”可知大流感由美国军队传播输入欧洲,并随着战争中军队调动蔓延到全球范围;流感造成兵员重大损失,消耗了后勤保障能力和战争资源,加速了一战的结束;美国总统威尔逊因染上流感而影响了决策,对战后国际会议和世界格局有一定影响。【小问2详析】根据材料“由该县征召入伍的人将流感病毒带进了该州一个大型军事基地福斯顿军营。美国源源不断地从这里向其他美军基地及欧洲提供兵力,流感病毒就这样席卷了北美洲、欧洲、南美洲、亚洲和非洲,甚至波及太平洋上与世隔绝的岛屿”战争与疫病流行之间具有密切关系,许多大规模战争都伴随着传染病的爆发和蔓延;根据威尔逊获病可知疫病流行对国家和国际局势会产生重大影响;结合世界史可知在世界联系不断密切情况下,各国要加强对公共卫生安全事件和大规模传染性疾病的防治;利用国际话语权进行舆论战和新闻管制不利于疫病防治;要大力加强医学研究和医疗技术的发展;要对人口流动和交通方式进行有效管理。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广交会大事记材料1957年第1届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广交会)在广州中苏友好大厦举行。中国13家专业总公司组团参展,展示商品包括解放牌载重汽车、普通车床等,也有各种日用轻工业品、农副土特产品以及传统工艺品。19个国家和地区的1200多位采购商到会,成交额1754万美元。1969年春季的第25届广交会开幕时,交易会坚决把对外宝传毛泽东思想当作首要任务。秋季的第26届广交会,中央指明:“对外宣传不要强加于人”,取消在开幕式和招待会上朗诵毛主席语录……不少客商认为政治气氛宽松了。以后几届广交会,毛泽东思想宣传继续进行,但对业务的干扰程度减弱了。1970年广交会接待了世界五大洲各方面的来宾,共达一万多客人。会场中悬挂着巨幅标语“坚决支持英雄的阿尔巴尼亚人民的反帝斗争!”。1972年4月,美国贸易代表团访问广交会。组委会对美国商界的邀请范围逐步扩大,美国逐渐成为广交会最大的客源国。1983年第53届广交会,外资企业首次参展;采购商人数达到21,785人,来自87个国家和地区,成交额22.18亿美元。1999年第85届广交会,民营企业首次以正式身份参展;第86届广交会机电产品占成交总额的34%,超过轻工工艺品居第一位。2007年第101届起,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更名为"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设立进口展。2008年第104届广交会展览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参展企业突破2万家,展位数突破5万个,规模跃居世界第一。2013年以来广交会与"一带一路"沿线39个国家的66家工商机构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依据人民网-国际金融报《广交会大事记》、欧阳湘《“文革”动乱和极“左”路线对广交会的干扰与破坏——兼论文革时期国民经济状况的评价问题》编制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题目,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答案〗【示例】广交会是新中国外交的缩影。

20世纪五十年代,面对美苏冷战的两极格局和西方国家对新中国的封锁,我国采取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1957年首届广交会的创办,开辟了一条与世界交往的通道,对打破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和“贸易禁运”起到了重要作用。1972年,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中国外交打开新局面,国际上出现了同中国建交的热潮。广交会境外采购商、参会人数增长明显,美国逐渐成为广交会最大的客源国。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的外交政策朝着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方向进行重大调整,在发展同世界各国友好关系方面取得重大进展。80年代,广交会采购商人数及参展国家和地区增多,成交额增加。中共十八大以来,面对变化的国际形势,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和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广交会紧跟时代潮流,致力于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贸合作与交流。广交会见证了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外交发展的历程,广交会为促进中外交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了积极贡献。(其他言之有理也可,如广交会见证了新中国经济的发展,广交会是中国综合国力逐步提升的反映,广交会体现了中国社会的变迁等等)〖解析〗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短文撰写类,时空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据材料信息,可从中国外交发展史的角度分析,得出广交会是新中国外交的缩影这个论题。依据材料中“1957年……中苏友好大厦”、“1972年……美国贸易代表团访问广交会”、“2013年……广交会与‘一带一路’沿线39个国家的66家工商机构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等关键信息可以看出,新中国的外交发展推动了广交会的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从以下方面进行论述:20世纪五十年代,美苏冷战,新中国面临西方的封锁,我国采取一边倒政策,打破了西方的经济封锁;70年代,中美关系正常化,美国逐渐成为广交会最大的客源国;2001年中国加入WTO,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十八大以来,我国倡议和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构建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等。此外,还可以结合中国社会的变迁、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新中国的经济发展、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国际关系的变动等角度,进行论述。广西玉林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错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层;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3.本试卷命题范围:统编版选择性必修①②③。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如表为汉高祖到武帝初期中央和地方高级官僚中军功集团所占比例表(单位:%)。可知,在此期间高祖吕后(惠帝)文帝景帝武帝初期三公九卿10090624627王国相10086291817郡太守88604006平均9781503020A.军功制被察举制所取代 B.统治者治国理念发生转变C.中央集权得到持续加强 D.社会阶层流动性有所降低〖答案〗C〖解析〗从材料数据可知,汉高祖到武帝初期高级官僚中军功集团的比重呈现下降趋势,“骄兵悍将”对中央集权的威胁程度不断降低,中央集权得到持续加强,C项正确;材料无法得出察举制取代军功制的结论,排除A项;文景时期治国理念上依然是“黄老之术”,并未转变,而军功集团比例却下降了,说明治国理念与军功集团比例无必然联系,排除B项;材料体现社会阶层流动性有所加强,排除D项。故选C项。2.明制,凡朝廷遇有文武大臣出缺,若是四品以上大臣缺员,必由六部官员、都御史、通政使、大理寺卿等共相计议,讨论有关人事升补任用之拟议者,而后推荐,再经皇帝取旨定夺,称“廷推”。大臣们若未经廷推而是由皇帝特旨简拔的话,则深以为耻。据此可知,廷推制度()A.有利于理性构建政治领导层 B.标志国家行政体系成熟定型C.使得行政效率得到明显提升 D.有效制约了君主专制的强化〖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内容可知,在“廷推”制度之下,如果出现四品以上大臣缺员的情况,其程序是先由“六部官员、都御史、通政使、大理寺卿等共相计议,而后推荐”,然后再经“皇帝批准”才能任用,这种做法有利于比较理性地选拔称职的官员,A项正确;根据所学,中国古代行政体系的成熟是在隋唐时期,排除B项;材料并未体现行政效率提升信息,排除C项;D项“有效制约”不符合史实,表述有误,排除D项。故选A项。3.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70年里,国际法发展迅速,产生很多新的分支,如外层空间法、极地法、国际经济法、国际环境法、国际发展法、国际组织法、国际刑法、国际能源法、国际移民法等。这一现象形成的背景是()A.两极格局的逐步瓦解 B.新兴民族国家发展壮大C.世界市场的正式建立 D.国际政治新秩序的形成〖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70年里,国际法发展迅速,产生很多新的分支”并结合所学可知,二战后,新的民族国家纷纷独立,各类国际组织数量激增,推动了国际法的发展。在此期间,国际法的领域大大扩展,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B项正确;两极格局的逐步瓦解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初,与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70年里”不符,排除A项;世界市场的正式建立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当今世界,国际政治新秩序尚未形成,排除D项。故选B项。4.下表记载了北宋相关时间的主客户变化情况。据此推断,当时()年代主户及其占总户数的百分比客户及其占总户数的百分比宋仁宗天圣元年(1023)614498362仁宗天圣九年(1031)597806563.7340274236.3宋仁宗庆历八年(1048)689382764.3382986835.7宋仁宗嘉佑六年(1061)720958165388153135宋神宗熙宁五年(1072)1049886969.6459269130.4A.国家财政收入不断增加 B.客户对主户依附关系减弱C.土地兼并现象逐渐缓和 D.政府对户籍的管理相对松弛〖答案〗A〖解析〗据所学知识,宋朝的主户指拥有土地、缴纳赋税的民户;客户是指没有土地的佃户。主户的增加,使国家征收的赋税增加,财政收入也得到相应的增加,A项正确;B项从材料中无法得出,排除B项;宋朝“不抑兼并”,C项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主客户数量的变化不能说明政府对户籍的管理相对松弛,排除D项。故选A项。5.下图为1965—1980年主要国家的本币兑换美元的汇率变化图。这一变化说明()A.国际金融秩序的混乱 B.英国实力的逐步增强C.经济多极化格局形成 D.美国经济霸权受冲击〖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二战后(世界)。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20世纪70年代开始,法国、德国、日本等主要国家的本币兑换美元的汇率波动很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欧洲走向联合、日本崛起,美国因为经济危机相对衰落,资本主义世界呈现美、日、欧三足鼎立的态势,反映出美国经济霸权受到冲击,D项正确;20世纪70年代,美国宣布美元贬值,各国纷纷放弃本国货币与美元的固定汇率,采取浮动汇率制,汇率更加符合国际金融市场的实际情况,并不意味着国际金融秩序的混乱,排除A项;英镑兑美元汇率的不断变化,是国际金融市场的实际需求变动所致,并不能说明英国实力的逐步增强,排除B项;经济多极化格局至今尚未形成,排除C项。故选D项。6.下图为现代“精确农业系统示意图”。据此可知,“精确农业”()A.解决了粮食的供需矛盾 B.导致粮食种植的多元化C.摆脱了自然环境限制 D.依赖现代高新技术支持〖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中的现代“精确农业系统示意图”,并结合所学可知,“GPS”“电子图”等都是现代高新技术的内容,由此可见“精确农业”要依赖高新技术的支持,D项正确;“解决了”说法过于绝对,且材料未体现,排除A项;粮食种植的内容材料未涉及,排除B项;“摆脱了”说法过于绝对,且材料未体现,排除C项。故选D项。7.下列“近代商业贸易变化示意图”中,①②③分别对应的是()A.太平洋沿岸商业经营方式变化英国B.太平洋沿岸垄断组织迅速扩张德国C.大西洋沿岸商品种类数量增加美国D.大西洋沿岸商业经营方式变化英国〖答案〗D〖解析〗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近代(世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的开辟,欧洲的贸易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了大西洋沿岸,①应为大西洋沿岸,百货公司、证券交易所、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制公司属于新型的商业经营方式变化,②为商业经营方式变化,英国继西班牙、荷兰后,成为世界商业霸主,图③应英国,所以图中①②③处对应的文字分别是,大西洋沿岸、商业经营方式变化和英国,D项正确;①应为大西洋沿岸,排除AB项;③应为英国,排除C项。故选D项。8.中国古代四合院严格遵循“北屋为尊,两厢次之,倒座为宾”的序列。按南北纵轴线对称布置房屋和院落,位于中轴线上的堂屋最重要,是长辈起居、主人会客及供奉牌位的地方,东西厢房是晚辈住所、前院设倒座,作为仆役住房、厨房和客房。这说明中国古代四合院()A.成为我国各地基本的居住形式 B.反映了封建体制下家国同构的特点C.体现了传统社会敬天保民思想 D.深受封建等级观念和宗法思想影响〖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北屋为尊,两厢次之,倒座为宾”“位于中轴线上的堂屋最重要,是长辈起居、主人会客及供奉牌位的地方,东西厢房是晚辈住所,前院设倒座,作为仆役住房、厨房和客房”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四合院深受封建等级观念和宗法思想的影响,,讲究严格有序、尊卑之别,D项正确;古代四合院“成为我国各地基本的居住形式”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材料无法体现封建体制下家国同构的特点,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传统四合院体现出的礼制文化,没有体现出传统社会敬天保民思想,排除C项。故选D项。9.1958出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正式确立了户口迁移审批制度和凭证落户制度,以法规的形式限制农村户口迁往城镇。这样做的主要原因是A.城市粮食供应的制约B.农业需要更多劳动力C.人民公社体制的建立D.城市化进程发展缓慢〖答案〗A〖解析〗1958年,由于1953-1957年“一五”计划的实施,优先发展重工业导致城市人口激增,所以造成城市粮食供应受到影响,所以对城市人口加以限制,A项正确;新中国成立后,农业技术有了较大进步,解放了一部分农村劳动力,与题目信息不符,排除B项;人民公社体制的建立主要强调农村经营方式的集体化,与限制人口迁移无直接关系,排除C项;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经济建设的加快,城市化进程加快,造成城市人口迅速增加,出现人和粮食的矛盾,所以限制人口迁移,该项说法不符史实,排除D项。故选A项。10.下面两幅图分别为隋朝大运河和元朝大运河图。图中元朝大运河截弯取直的原因是()A.政治中心的转移 B.海上丝绸之路兴起C.中央集权的强化 D.经济重心逐渐南移〖答案〗A〖解析〗通过观察两幅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隋朝时以洛阳为中心,到元朝时截弯取直,大运河的变化主要是因为政治中心的东移,A项正确;海上丝绸之路兴起与大运河截弯取直没有直接关系,排除B项;中央集权的强化并非大运河截弯取直的原因,排除C项;经济重心南移在南宋时期已完成,排除D项。故选A项。11.在当下中国,许多乡村地区仍然保留着丰富的优秀乡村传统文化,其中最为普遍的就是热爱祖国、尊老爱幼、重义轻利、诚实守信、助人为乐、与邻为善、团结友善的思想观念。可见,传承乡村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A.构建和谐的新型社会关系 B.协调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城乡矛盾C.加强各地区间的文化交流 D.抵御现代文明对传统文化的冲击〖答案〗A〖解析〗材料中“热爱祖国、尊老爱幼、重义轻利、诚实守信、助人为乐、与邻为善、团结友善”的思想观,是一定区域的村民共同的价值取向,有助于乡村地区和谐稳定发展,构建和谐的新型社会关系,A项正确;传承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与“协调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城乡矛盾”“加强各地区间的文化交流”无关,排除B、C两项;传承乡村优秀传统文化无法抵御现代文明对传统文化的冲击,排除D项。故选A项。12.教会文学是中世纪欧洲的正统文学,主要内容是赞美上帝的权威和歌颂圣徒的德行。骑士文学在11世纪流行,大都是骑士们行侠仗义,建功立业和爱情至上的故事。这一时期骑士文学的流行反映出当时()A.对世俗生活的追求 B.工商业阶层壮大C.人文主义广泛传播 D.天主教会的衰落〖答案〗A〖解析〗由材料“教会文学是中世纪欧洲的正统文学,主要内容是赞美上帝的权威和歌颂圣徒的德行”“骑士文学在11世纪流行,大都是骑士们行侠仗义,建功立业和爱情至上的故事”及所学知识可知,中世纪的正统文学是教会文学,但11世纪反映骑士阶层道德和理想的骑士文学流行,骑士文学反映了封建时代和城市复兴时期的社会生活,表达了当时人们对世俗生活的追求,A项正确;骑士文学主要反映骑士阶层的道德和理想,与工商业阶层的壮大没有直接关系,排除B项;人文主义广泛传播是在文艺复兴运动时期,发生在14世纪,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C项;11世纪仍处于中世纪,天主教会并未衰落,排除D项。故选A项。13.1886年,杜库雷在《文明简史》中宣称:“在我们这个时代,欧洲人正在使非洲和亚洲得到再生。始于东方的文明又回到了东方,完成了一个奇妙的循环。光来自东方,但正是西方把它带回给东方,使它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灿烂。”这一观点意在()A.强调西方对东方文明促进作用 B.阐释世界各地区联系的加强C.掩盖欧洲殖民扩张的掠夺本质 D.说明东西方文明的多元一体〖答案〗C〖解析〗题干所给材料“欧洲人正在使非洲和亚洲得到再生。始于东方的文明又回到了东方,完成了一个奇妙的循环。光来自东方,但正是西方把它带回给东方,使它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灿烂”体现出杜库雷认为西方殖民扩张是传播文明的重要方式,联系所学知识,这混淆了殖民扩张的掠夺本质,C项正确;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强调西方对东方文明促进作用”是表面现象,而非本质问题,排除A项;题干所给材料反映的是杜库雷试图掩盖殖民扩张的掠夺本质,“阐释世界各地区联系的加强”、“说明东西方文明的多元一体”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D项。故选C项。14.明朝中后期,出现了大量关于商路知识的“商书”。如《一统路程图记》、《商程一览》、《水陆路程》等,详细记载了由南北二京至各地、十三布政司至各地,以及各布政司之间的交通路线、所经站名、里程等内容。这表明当时()A.区域性商人群体产生 B.对外贸易日益发达C.全国性市场网络形成 D.地理学知识的进步〖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明朝中后期,出现了大量关于商路知识的‘商书’。……详细记载了由南北二京至各地、十三布政司至各地,以及各布政司之间的交通路线、所经站名、里程等内容。”可知,明代中后期商路知识涉及到了全国的交通路线信息,说明在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下逐渐形成了全国性的市场,C项正确;材料与区域性商人群体的产生无关,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明代国内市场的信息,体现不出对外贸易日益发达,排除B项;材料体现不出地理学知识进步的信息,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15.亚历山大征服埃及后,率军前往位于埃及腹地的阿蒙神庙祭拜,宣称获得阿蒙的神谕成为埃及的法老并进行正式加冕。下图是亚历山大被刻画成法老的形象。这突出说明了()A.文明的相互碰撞 B.宽容的宗教氛围C.埃及文化的复兴 D.政治体制的创新〖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亚历山大征服埃及后,祭拜埃及神庙并加冕,说明希腊文明与埃及文明相互碰撞,A项正确;材料不属于宗教的内容,排除B项;材料强调亚历山大对埃及文化的态度,与埃及文化复兴无关,排除C项;材料只提到亚历山大加冕,不属于政治体制的创新,排除D项。故选A项。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1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要求。材料一一战前,民间的教会、学校和社会组织,是传统社区共同体的组成部分,以非国家行为来推动社区治理。一战期间,社区中的学生和教师被组织起来,参加战时生产等工作,许多平民百姓热心于分担战争的重担。1929年之后,社区组织四分五裂缺乏协调,无力维持社会自助,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加强了对社区的救济。二战后英美经济发展经历了20年的“黄金时期”,为国家介入社区提供了强大的经济基础。英美国家的社区政策突出表现在对城市贫困区、边缘人群的救济方面,可被视为凯恩斯主义的一部分。国家和区域政府以及私营公司正在接管社区的许多职能。——摘编自吴晓林《社区里的国家:国家行为的转变与社会传统的底色》材料二鸦片战争以前,传统的社会治理主要依赖官方与民间系统,治理方式上依靠官权和绅权的结合,具有典型的“人治”特色。晚清以来,各种社团逐渐出现,在救济与调解纠纷等基层社会治理中充当了重要角色。同时,工人、资本家、外国人的出现,既增加了新的治理对象,也加剧了原有治理对象的复杂性。伴随着国民思想的进步与法律意识的觉醒,传统社会的“人治”受到冲击,基层社会治理也开始出现配套的法律。——摘编自温建钦《近代基层社会治理出现转型》(1)根据材料一,指出社区治理中国家行为的转变,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2)根据材料二,归纳近代以来中国社会治理的发展趋势,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西方社会治理转型的共同作用。〖答案〗(1)变化:从不干预到逐步加强对社区的干预。原因:一战中社区的作用逐渐显现;1929年经济危机促使社区自助治理的缺陷暴露;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繁荣;凯恩斯主义的应用。(2)趋势:治理主体多元化;治理对象复杂化;治理方式法制化、民主化。作用:有助于对社会弱势群体的救助;缓和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秩序和政治稳定;有利于国家社会治理能力的提升。〖解析〗【小问1详析】变化:依据材料“一战前,民间的教会、学校和社会组织,是传统社区共同体的组成部分,以非国家行为来推动社区治理。”、“二战后英美经济发展经历了20年的‘黄金时期’……国家和区域政府以及私营公司正在接管社区的许多职能。”分析可知,西方国家的社区治理从不干预到逐步加强对社区的干预。原因:依据材料“一战期间……许多平民百姓热心于分担战争的重担。”分析可知,一战时期,社会的作用逐渐显著;依据“1929年之后,社区组织四分五裂缺乏协调,无力维持社会自助”分析可知,经济危机使社区自助治理的缺陷暴露;又依据“二战后英美经济发展经历了20年的‘黄金时期’,为国家介入社区提供了强大的经济基础。”分析可知,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的繁荣;又依据“英美国家的社区政策……可被视为凯恩斯主义的一部分。”分析可知,凯恩斯主义对社区治理转变起到积极作用。小问2详析】趋势:依据材料“工人、资本家、外国人的出现,既增加了新的治理对象,也加剧了原有治理对象的复杂性”分析可知,治理主体多元化、治理对象复杂化;“国民思想的进步与法律意识的觉醒,传统社会的‘人治’受到冲击,基层社会治理也开始出现配套的法律”分析可知,治理方式法制化、民主化。作用:依据所学可知,中西方社会治理转型,有利于对社会弱势群体的救助,缓和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秩序和政治稳定,有利于国家社会治理能力的提升。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吴淞铁路的拆与建1876年6月,英国商人未经允许建造了一条从上海至吴淞的铁路,招致清政府的强烈反应。经过交涉,清政府以28.5万两白银赎回,在两江总督沈葆桢的主张下拆毁。材料一英国《泰晤士报》载:其处置吴淞铁路一事,人皆知之,中国阻止进益之党不作他事,止以禁止改变为务。毁弃铁路主议何人,不可得知。闻共有七人,史册内载历来开创有七个圣人,似此可编列“七愚”姓名,传之后世。——摘自郭嵩焘《伦敦与巴黎日记》电线、铁路皆中国数年后不能自己之事,昊淞则非其地。洋人所以不患亏本者,冀中国许其起卸进出口货物耳,不告而擅为之,于国体有损,即买归中国,断无自乱关章,以开漏税之端。费钱买之,又必费钱续之,且必仍用其人……任彼自造害也,我买而续之亦害也……并无轻者。——摘自(清)沈葆桢《沈文肃公牍》材料二1898年,在吴淞铁路原路基的基础上又重新筑成了铁路(淞沪铁路),此时距吴淞铁路拆除已过了21年。考虑到清政府也正是这个时候才开始大规模地修筑铁路,吴淞(淞沪)铁路的拆和建,可以看作是中国近代化迟误的一个缩影。让国人痛心的是,1898年铁路重建的时候,国家主权的丧失,不仅没有比1877年减少,反而是大大地增加了。——摘编自苏生文《中国早期的交通近代化研究》(1)对于吴淞铁路的拆除,材料一中两则史料的看法有何不同,分析其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吴淞铁路的拆与建”进行评述。(要求:表述成文,立论正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答案〗(1)看法:《泰晤士报》认为拆除铁路是阻碍社会进步的愚蠢行为;沈葆祯认为拆除铁路有利于阻止英国侵略,维护国家主权。原因:双方政治立场不同。(2)评述:在西方侵略和民族危机加剧的背景下,英国擅自修筑吴淞铁路,以方便其对中国的侵略,沈葆祯从维护主权出发拆除铁路的行为可以理解。从长远看,尽管当时修铁路可能会对主权利益带来损害,但近代化是不可违背的历史趋势,积极顺应潮流,寻求正确方式解决问题才是真正的自强之道。〖解析〗【小问1详析】看法:根据材料一“其处置昊淞铁路一事,人皆知之,中国阻止进益之党不作他事,止以禁止改变为务。毁弃铁路主议何人,不可得知。闻共有七人,史册内载历来开创有七个圣人,似此可编列‘七愚’姓名,传之后世。”可知,《泰晤士报》认为拆除铁路是阻碍社会进步的愚蠢行为;根据材料一“电线、铁路皆中国数年后不能自己之事,昊淞则非其地。洋人所以不患亏本者,冀中国许其起卸进出口货物耳,不告而擅为之,于国体有损”可知,沈葆祯认为拆除铁路有利于阻止英国侵略,维护国家主权。原因:根据所学可知,《泰晤士报》站在英国角度,沈葆桢站在清政府角度,双方的政治立场不同。【小问2详析】评述:首先,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吴淞铁路的拆与建”,从当时中国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时代背景角度,对英国擅自修筑吴淞铁路的侵略目的、清政府拆除吴淞铁路的积极作用等方面进行评述。其次,从近代化的时代潮流要求的角度,对英国擅自修筑吴淞铁路的客观作用、清政府拆除吴淞铁路的消极影响进行评述。最后,强调中国积极顺应潮流,寻求正确方式解决问题才是真正的自强之道。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918年大流感发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这场流感发源于美国堪萨斯州哈萨克尔县,由该县征召入伍的人将流感病毒带进了该州一个大型军事基地福斯顿军营。美国源源不断地从这里向其他美军基地及欧洲提供兵力,流感病毒就这样席卷了北美洲、欧洲、南美洲、亚洲和非洲,甚至波及太平洋上与世隔绝的岛屿。交战国由于战时新闻管制,都对疫情轻描洟写,而当时中立国西班牙的媒体比较自由,经常反复报道,所以此次流感被称为“西班牙女郎”。大流感对战争资源(人力、物力)的供给和军队士气产生了影响。全球死于这场流感的人数,保守估计为3000万,也有人估计高达1亿。流感不仅减少了增援部队,影响了战略物资的供给,还消耗着原本有限而宝贵的战地资源医院床位、药品、医务人员、救护车、担架工等等。在战争接近尾声的时候,德国国内政治出现了严重的危机,经济方面也出现了崩溃,到处是饥饿与不满,而这一切都有流感的推波助澜。美国在巴黎和会中并没有起到主导作用,其中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是威尔逊患了流感。流感使威尔逊的精神在会议期间“崩溃”了,进而影响了他在和会中的决策。——据王叶英《1918年大流感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等(1)依据材料,指出1918年大流感是如何影响世界局势的。(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1918年大流感中得到的认识。〖答案〗(1)大流感由美国军队传播输入欧洲,并随着战争中军队调动蔓延到全球范围;流感造成兵员重大损失,消耗了后勤保障能力和战争资源,加速了一战的结束;美国总统威尔逊因染上流感而影响了决策,对战后国际会议和世界格局有一定影响。(2)战争与疫病流行之间具有密切关系,许多大规模战争都伴随着传染病的爆发和蔓延;疫病流行对国家和国际局势会产生重大影响;在世界联系不断密切情况下,各国要加强对公共卫生安全事件和大规模传染性疾病的防治;利用国际话语权进行舆论战和新闻管制不利于疫病防治;要大力加强医学研究和医疗技术的发展;要对人口流动和交通方式进行有效管理。〖解析〗【小问1详析】根据材料“1918年大流感发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由该县征召入伍的人将流感病毒带进了该州一个大型军事基地福斯顿军营。美国源源不断地从这里向其他美军基地及欧洲提供兵力,流感病毒就这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