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河北省邯郸市九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2-2023学年河北省邯郸市九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2-2023学年河北省邯郸市九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2-2023学年河北省邯郸市九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2-2023学年河北省邯郸市九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历史名校试卷PAGEPAGE1河北省邯郸市九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为75分钟,满分100分。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春秋战国时期,墨子提出:“天下从事者,不可以无法仪”“法不仁,不可以为法。故父母、学、君三者,莫可以为治法”“天之行广而无私,其施厚而不德,其明久而不衰,故圣王法之”。墨子的主张体现了()A.诸子思想融合的趋向明显 B.法治是治理国家的重要手段C.礼法结合推动了社会进步 D.墨家思想主流地位已经稳固〖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战国(中国)。根据材料“天下从事者,不可以无法仪”“法不仁,不可以为法。故父母、学、君三者,莫可以为治法”“天之行广而无私,其施厚而不德,其明久而不衰,故圣王法之”。可知,墨子认为,天下从事各种工作的人,都不能没有法则,但法如果不好,就不可以去效仿,反映出法治是治理国家的重要手段,B项正确;材料只有墨子一人的思想观点,无法体现诸子思想的融合,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礼法结合,且礼法结合是荀子的观点,排除C项;D项表述与史实不符,墨家思想在这一时期并不是主流地位,排除D项。故选B项。2.南北朝时期,儒学出现南北分野,学术风格很不相同,南、北学者各持己见。到唐太宗时,因“儒学多门,章句繁杂”而作出统一经义的决策,编撰通行的《五经正义》。这一变化()A.助推了学术文化下移的趋势 B.适应了经济社会转型的需要C.促进了儒家学说自身的发展 D.导致了儒学研究主题的转向〖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提示〗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中国)。据材料“南北朝时期,儒学出现南北分野,学术风格很不相同……到唐太宗时……编撰通行的《五经正义》”可知,唐代颁布《五经正义》,统一经义,这促进了儒家学说自身的发展,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儒学的发展,没有涉及学术文化下移,排除A项;唐朝并不是经济社会转型时期,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儒学学术风格的统一,没有涉及儒学研究主题,排除D项。故选C项。3.唐宋以来,茶马古道成为西南边疆地区进行茶、马等物资交换的民间商贸通道,如下图所示。据此可知茶马古道()A.丰富了民族文化 B.改变了传统商贸形式C.助推了阶层流动 D.拓宽了文化创新路径〖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宋以来(中国)。根据地图可知,茶马古道主要在中国境内,连接了四川、云南、西藏地区,丰富了民族文化,A项正确;茶马古道没有改变传统商贸的形式,排除B项;茶马古道贸易与阶层流动无关,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促进了民族文化的交流,没有涉及到文化创新方面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A项。4.培根指出,“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曾改变了整个世界,变化如此之大,以至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学派,没有一个显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社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由此可知,三大发明()A.使中华文化开始具有了世界意义 B.推动了整个人类文明的进程C.为各国实力对比变化奠定了基础 D.植根于中国久远文化传承.〖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提示〗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依据“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学派,没有一个显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可知,材料旨在强调中国古代三大发明的外传助推了人类社会向近代的转型,进而推动了整个人类文明的进程,B项正确;在三大发明外传之前,中国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已经产生了经济、文化的交流和互相影响,如西汉时期丝绸之路的开通推动了中西之间的交流,排除A项;三大发明的外传没有对“各国”的实力对比奠定基础,排除C项;三大发明的外传与中国久远的文化传承没有直接关系,排除D项。故选B项。5.王阳明提出“良知”说,认为只要去除物欲的“昏蔽”,人人皆可为“圣人”,一定程度上突破了社会阶层的意识形态界限。据此可知,王阳明的“心学”()A.为价值观整合提供了条件 B.否定了传统的儒家思想C.使社会主流观念发生变化 D.蕴含着一定的人文精神〖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清时期(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材料中“人人皆可为‘圣人’”等,突出了不迷信传统的权威,体现了人的作用,蕴含着一定的人文精神,D项正确;王阳明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没有体现价值观整合,排除A项;王阳明在本质上是对儒学的继承和发展,并没有否定传统儒家思想,排除B项;明清时期社会主流思想仍旧是程朱理学,排除C项。故选D项。6.王夫之在《尚书引义·泰誓》中说:“人无易天地,易父母,而有可易之君。”他又说:“国祚之不长,为一姓言也,非公义也。”据此判断,王夫之这一说法()A.是对传统民本思想的深化 B.体现了朴素的辩证思想C.旨在打破宗法观念的约束 D.开启了西学东渐的潮流〖答案〗A〖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清时期(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材料“有可易之君”,就是说人民可以改变君主的统治,“为一姓言也,非公义也”说明王夫之反对天下为私,这是对传统民本思想的深化,A项正确;辩证思想是反映和符合客观事物辩证发展过程及其规律性的思维,材料没有涉及辩证思想,排除B项;王夫之这一说法的目的是限制君权,并非打破宗法观念的约束,排除C项;新航路开辟后,传教士东来,开启了西学东渐的潮流,排除D项。故选A项。7.1901年,梁启超总结出独立的双重内涵:“一对外独立,一对内独立。政府之奴隶国民,日施压制,久之则民智日愚。民愚则种衰,种衰则国必不振,其终必循至为外所灭。”梁启超意在说明()A.维新变法运动失败的现实因素 B.推翻清政府成为人民大众共识C.对外独立和对内独立相互矛盾 D.启发民智对国家独立的重要性〖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根据题干梁启超对“独立”的内涵进行总结,指出“政府奴隶国民,使民智日愚,而使国不振,为外所灭”,表达了作者要启发民智,意在说明启发民智对国家独立的重要性,D项正确;材料强调了启发民智对国家独立的重要性,没有涉及与维新变法运动失败之间的关系,排除A项;1901年,推翻清政府并非“大众共识”,排除B项;梁启超认为对外和对内独立是独立的双重内涵,排除C项。故选D项。8.近代有人评论:“今学堂学生,近城镇者入之,僻远不入;有势力者入之,寒微不与”。更有论者指出“长此不改,一二年后”,乡间恐怕“除百一绅富家外,大多数学龄童子皆将不识一丁”。这反映了()A.科举改革影响了乡村秩序 B.西学东渐逐渐成为社会主流C.思想解放受制于士绅阶层 D.近代教育发展存在不平衡性〖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材料“今学堂学生,近城镇者人之,僻远不人;有势力者人之,寒微不与”可知,近代学堂教育存在地域差异和社会群体接受教育程度的不平衡现象,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城镇和偏远地区的教育发展程度不同,没有体现科举改革的影响,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涉及西学东渐的影响,同时据所学知识可知,西学东渐在广大的内地和农村并没有成为主流,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城镇和偏远地区教育发展水平的不同,没有体现思想解放的内容,排除C项。故选D项。9.下图是1949—1956年我国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数量变化曲线示意图。据此可知,图书馆数量的变化()A.反映出右倾错误得到了纠正 B.满足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需要C.促进了国家文化事业的发展 D.使社会主义工业化得以提前实现〖答案〗C〖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题干提及1949—1956年中国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数逐渐增加,特别是1955—1956年剧增,图书馆的增加促进了国家文化事业的发展,C项正确;据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至1956年,并没有严重的右倾错误,排除A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中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项;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50年代,我国尚未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排除D项。故选C项。10.某学习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搜集了以下图片。据此分析,该学习小组的研究主题是()A.文字是区域性文化重要标志 B.区域发展水平决定文化类型C.世界主要文明具有共通之处 D.文字成为文化交流基本载体〖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世界)。据图示内容可以看出,这些图片反映的是来自世界各处文明的文字,这些文字都不一样,说明文字是区域性文化重要标志,A项正确;B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各地文字的不同,无法体现“共通之处”,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到各地文化的交流,“基本载体”之说材料无法体现,排除D项。故选A项。11.某学者指出:“罗马人对希腊人的征服,开启了希腊精神征服地中海的时代。罗马人在对地中海的统治中融合进了希腊文化,把希腊文化转换成了罗马政治统治形式,形成了罗马法的原则。”这表明()A.希腊改变了罗马的历史进程 B.罗马照搬了希腊法治理念C.罗马文明中渗透着希腊精神 D.罗马是希腊文明的守护者〖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罗马)。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罗马在对希腊进行征服的过程中,吸收希腊文化,形成罗马法原则,即罗马文明渗透着希腊精神,C项正确;材料体现了罗马征服希腊后,吸收了希腊的文化,但希腊文化不能改变罗马的历史进程,这夸大了希腊文化的作用,排除A项;罗马吸收了希腊的文化,并没有完全照搬希腊的法治理念,排除B项;罗马征服了希腊,吸收了希腊文化,并非希腊文化的守护者,排除D项。故选C项。12.公元前4世纪晚期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东征时,随军带有工程师、哲学家、地理学家和测绘师等大批专门人才,以便随时收集资料和绘制地图。这说明该次东征()A.有助于西方人了解东方社会 B.实现了对东西方文化系统整合C.旨在消灭东方国家传统文化 D.意在使希腊文化渗透到全世界〖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亚历山大帝国)。据题干信息可知,亚历山大东征时,随军带有工程师、哲学家、地理学家和测绘师等大批专门人才,“以便随时收集资料和绘制地图”,这有助于西方人了解东方社会,A项正确;亚历山大东征有利于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但“实现了”东西方文化系统整合的表述夸大了亚历山大东征的作用,排除B项;亚历山大东征带大量的“工程师、哲学家、地理学家和测绘师等大批专门人才”的目的是“随时收集资料和绘制地图”,并非旨在消灭东方国家传统文化,排除C项;亚历山大东征是为了建立庞大的亚历山大帝国,且亚历山大的目标也并非“全世界”,排除D项。故选A项。13.1652年,伦敦城中出现了第一家咖啡馆,到60年代末,咖啡馆已经在英国很多城市里出现,并出现了宣传咖啡饮品的广告——“让人清醒并有益健康的咖啡饮品”。材料现象()A.表明普通民众生活水平提高 B.有利于提高市民的文化修养C.反映出城市文化具有先进性 D.得益于世界市场的逐渐拓展〖答案〗D〖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英国)。据材料“到60年代末,咖啡馆已经在英国很多城市里出现”,可知作为一种群体性社会休闲生活代表的咖啡馆逐步增多,说明当时人们的社会生活日益开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得益于世界市场的逐渐拓展,D项正确;咖啡馆和咖啡饮用的增加不能代表民众的生活水平,排除A项;材料体现了咖啡馆和咖啡饮用的增加,与市民文化修养没有直接关系,排除B项;咖啡馆不是文化先进性的代表,不能通过咖啡馆的增加得知城市文化的先进性,排除C项。故选D项。14.17世纪,英国人、法国人和荷兰人在加勒比海建立甘蔗园,试图奴役当地人,但因当地人对疾病不具免疫力,纷纷死于感染。于是,殖民者开启了大西洋的奴隶交易。材料现象出现的历史背景是()A.世界文化统一性已显现 B.全球航路的开辟C.国际人口格局发生变化 D.拉美文化的转型〖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世纪(世界)。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全球航路的开辟,欧洲的殖民扩张导致美洲印第安人大量死亡,为了弥补种植园的劳动力需求而兴起黑奴贸易,将非洲文化带到美洲,B项正确;A项表述与史实不符,世界文化不存在统一性,排除A项;C项是影响,不是历史背景,排除C项;D项与材料现象构不成因果逻辑关系,排除D项。故选B项。15.一位意大利爱国者在1814年写道:“没有人比我更懂得湿润意大利土壤并使之恢复生气的每一滴慷慨的法国人鲜血的价值。”“法国人鲜血的价值”主要是指,拿破仑对外战争()A.为意大利走向共和提供了前提 B.打击了意大利的封建势力C.促成意大利与法国的同步发展 D.使意大利赢得了民族独立〖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提示〗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欧洲)。据材料“1814年……湿润意大利土壤并使之恢复生气的每一滴慷慨的法国人鲜血的价值”,结合法国大革命的史实可知,拿破仑的对外战争打击了意大利封建势力,推动了民主思想在意大利的传播,B项正确;意大利并没有走向共和制,排除A项;意大利语法国的发展并不同步,排除C项;意大利本身并没有沦为其他国家的殖民地,排除D项。故选B项。16.下图为美国不同时期主要移民来源和移民结构示意图。据图推知,当时美国社会()A.以移民文化为主流文化 B.种族平等成为了时尚C.存在民族文化认同问题 D.价值观体系趋于紊乱〖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美国)。据题干信息可知,在20世纪,美国的移民来源于欧洲、亚洲和拉丁美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民族和文化的多样性是美国社会的显著特征,多元文化传统使美国社会始终存在着不同民族间的文化认同问题,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移民的来源,无法得出主流文化为移民文化,排除A项;“种族平等”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到价值观体系的有关信息,排除D项。故选C项。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明清之际,欧洲的先进分子沟通中西,把中国当时的主体文化——程朱理学,用轮船运往17—18世纪的欧洲,在那里曾经形成了100年的中国文化热,儒家思想与意大利文艺复兴以来所形成的欧洲新思想相结合,成为欧洲近代历史发展的主导精神——启蒙思想的一个重要思想渊源。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伏尔泰是中国儒学在欧洲最有力的鼓吹者,他和他的“百科全书派”把中国儒学,作为反对神权统治下欧洲君主政治的思想武器;程朱理学——新儒学,成为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创立古典哲学的依据,并用以反对罗马教廷的启示神学;被称为“欧洲孔子”的魁奈,以理学为依据,开创了近代欧洲政治经济学的新纪元,为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摘编自陈来《宋明理学:为往圣继绝学》等(1)根据材料,概括中国儒学思想在近代欧洲传播的历史作用。(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补充一条中国儒学思想在近代欧洲传播历史作用,并说明理由。〖答案〗(1)历史作用:为启蒙运动的发展注入了活力;为古典哲学的创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推动了近代欧洲政治经济学的开创与发展。(2)[示例]补充:成为近代欧洲反封建统治的有力武器。理由:中国儒学思想里有一些理性因素,比如,孔子“为政以德”;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等儒家理念,为启蒙思想家和资产阶级革命家所用,成为近代欧洲反封建统治有力武器。(言之成理即可)(示例仅供参考,如有其它〖答案〗,只要符合题目要求,言之成理也可。)〖解析〗【小问1详析】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7—18世纪(中国、欧洲)。根据材料中的“儒家思想与意大利文艺复兴以来所形成的欧洲新思想相结合,成为欧洲近代历史发展的主导精神——启蒙思想的一个重要思想渊源。”可得出为启蒙运动的发展注入了活力;根据材料中的“程朱理学——新儒学,成为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创立古典哲学的依据,并用以反对罗马教廷的启示神学;”可得出为古典哲学的创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根据材料中的“被称为‘欧洲孔子’的魁奈,以理学为依据,开创了近代欧洲政治经济学的新纪元,为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可得出推动了近代欧洲政治经济学的开创与发展。

【小问2详析】本题是列举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欧洲)。补充:材料涉及到了对启蒙运动、古典哲学、政治经济学等方面的影响,结合所学有关启蒙运动的有关知识,可补充反封建方面的作用,可得出:成为近代欧洲反封建统治的有力武器。理由:可从儒学的民本思想,理性因素等方面分析,可得出中国儒学思想里有一些理性因素,比如,孔子“为政以德”;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等儒家理念,为启蒙思想家和资产阶级革命家所用,成为近代欧洲反封建统治的有力武器。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从出现伊始,丝绸之路就始终主宰着人类文明的进程。它仿佛是一条无形的纽带,将沿途的一个个亚欧文明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各民族、各文明的科技、制度和文化不断地发生剧烈碰撞,最终相互影响、相互交融。陆上丝绸之路在古代中国曾长期是东西方贸易的主要通道。但是自从8世纪初海上丝绸之路日益发达之后,已有衰落的趋势。到15、16世纪,这条曾经为古代文明建立过丰功伟绩的陆上丝绸之路,伴随着东西方海上直接贸易的开始,终于变成了象征中西人民世代友好往来的历史遗迹了。——摘编自[英]彼得·弗兰科潘《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等材料二***提出:要加快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建设。通过海上丝绸之路,沿路国家可以更加深入全面地认识一个改革开放40多年后的中国,可以更直接细致地感知和了解优秀的中华文明,进而接纳甚至吸收其优秀的成分。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促进国内经济转型发展、扩大,优化对外开放格局的动力源之一,是深化全球发展区域化,建立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的重大战略部署,同时也是提升中华民族文化软实力,增强我国国际影响力的重要途径。—摘编自张勇《略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国家发展战略意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丝绸之路的变化及其主要因素。(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一带一路”倡议的意义。〖答案〗(1)变化:陆上丝绸之路逐渐衰落,海上丝绸之路日益兴盛。(言之成理即可)主要因素:中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新航路的开辟和殖民扩张。(言之成理即可)(2)意义:有利于建立政治经济新秩序;推动了改革开放的深化;有利于建设和平的国际环境等。(言之成理即可)〖解析〗【小问1详析】本题是背景类、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第一小问变化,据材料一“自从8世纪初海上丝绸之路日益发达之后,已有衰落的趋势。到15、16世纪,这条曾经为古代文明建立过丰功伟绩的陆上丝绸之路,伴随着东西方海上直接贸易的开始,终于变成了象征中西人民世代友好往来的历史遗迹了”可知,陆上丝绸之路逐渐衰落,海上丝绸之路日益兴盛。第二小问主要因素,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推动了南方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南方手工业部门的发展推动了经济重心南移;新航路开辟后,传统商路受到极大冲击,推动了海上贸易的发展。【小问2详析】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现代(中国)。据材料“建立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的重大战略部署”可知,有利于建立政治经济新秩序;据材料二“是促进国内经济转型发展、扩大,优化对外开放格局的动力源之一”可知,推动了改革开放的深化;据所学知识可知,“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了周边国家共享中国和平发展的成果,有利于建设和平的国际环境等。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劳动力的全球流动示意图注:箭头的粗细表示移民人数的多少—摘编自丘立本《国际移民的历史、现状与我国对策研究》等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答案〗[示例]论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劳动力的迁移对世界产生重大影响。阐述:二战结束后,欧美经济逐渐恢复并高速发展,劳动力匮乏,该时期人口由亚洲、拉丁美洲和非洲等经济落后地区流向欧美发达国家,为欧美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劳动力,促进了世界文化的交流与传播。20世纪80年代,全球化快速发展,在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下,日本等国经济高速发展,吸引了许多外来移民。90年代,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各国普遍推行市场经济体制,劳动力大量涌向西欧和北美,促进了资本、技术和人才等要素的全球流动,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与传播,但同时也对当代国际安全构成了重大挑战,加剧了发展中国家的人才流失。由此可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劳动力迁移方向主要由发展中国家迁移到发达国家,对世界产生重大影响。〖解析〗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二战后(世界)。设问要求根据材料拟定论题并进行阐述,据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劳动力的全球流动示意图”可知,二战之后劳动力在全球范围内大量流动,结合所学知识,可以拟定论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劳动力的迁移对世界产生重大影响。在阐释过程中主要从二战后出现劳动力全球流动的原因,流动的表现和流动的影响三个方面进行阐述。在二战后出现劳动力全球流动的原因和流动的表现方面,主要结合二战后不同地区吸收移民的具体原因进行说明,如二战结束后,欧美经济逐渐恢复并高速发展,劳动力匮乏,该时期人口由亚洲、拉丁美洲和非洲等经济落后地区流向欧美发达国家,为欧美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劳动力,促进了世界文化的交流与传播。20世纪80年代,全球化快速发展,在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下,日本等国经济高速发展,吸引了许多外来移民。90年代,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各国普遍推行市场经济体制,劳动力大量涌向西欧和北美。在二战后出现劳动力全球流动的影响方面,主要从全球化的角度说明其积极影响,结合国际安全说明其局限性,如促进了资本、技术和人才等要素的全球流动,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与传播,但同时也对当代国际安全构成了重大挑战,加剧了发展中国家的人才流失。由此可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劳动力迁移方向主要由发展中国家迁移到发达国家,对世界产生重大影响。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博物学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腊的学问,经过长时期的沉寂,在16世纪中期全面复兴,并不断发展壮大。博物学的复兴改变了西方人看待自然的方式,正如法国哲学家福柯所言,“一个新的可视性领域全方位地建构起来了”。研究表明,近代早期的博物学家多从人类利用的层面出发,而不是根据动植物的内在特征进行分类。随着博物学的发展,这种分类方法逐渐被独立的、客观的和不以人类为中心的新分类体系所取代。其中,瑞典博物学家林奈确立的以植物器官识别植物的分类体系被博物学界广泛采用。近代博物学的另一转变表现在由注重古代文献到重视田野考察。瑞士地质学家、动物学家阿加西说:“假如你只是在书上研究自然,你走出门去根本找不到它。”伴随着殖民扩张的推进,博物学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拓展。——摘编自王晴佳《超越东西:博古学、考据学以及近代早期历史学发展的全球性》材料二随着中西方往来的日渐频繁,清廷派出官员、士绅、留学生等一些知识分子走出国门,到欧美、日本亲身感受博物馆,并把博物馆思想带回国内。维新运动时期,康有为、梁启超等人本着强国富民的抱负,对博物馆的功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提出“博物馆……以开民智而悦民心”。1905年,随着南通博物苑的建立,中国人自己创办的博物馆诞生。之后各城市创办的不同类型的博物馆相继出现。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中国博物馆事业进入第一个大发展时期。20世纪80年代,中国博物馆学科建设逐步完善,各高校纷纷成立博物馆学专业,与历史学、考古学等专业一并为各文博单位输送人才。国家文物局、各地区文物主管部门相继组织各类文物培训班。从2008年起,全国博物馆、纪念馆陆续向社会免费开放,博物馆的社会职能得到更好的发挥。伴随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通信等新技术成果的应用,智慧博物馆建设成为博物馆信息化工作的发展趋势。——摘编自陈卓《中国博物馆事业的发展与现状分析》(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博物学全面复兴的历史影响。(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现代中国博物馆事业发展的原因,并谈谈你对近代以来博物馆事业发展的认识。〖答案〗(1)历史影响: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促进了人文精神的传播;开阔了人们的眼界等。(2)原因: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有识之士的推动;新中国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改革开放的促进等。认识:近代以来博物馆事业发展有利于文化的传承;丰富了民众的文化生活;有利于培养民众的爱国意识等。〖解析〗【小问1详析】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世界)。据材料一“瑞典博物学家林奈确立以植物器官识别植物的分类体系被博物学界广泛采用”可知,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据材料一“博物学的复兴改变了西方人看待自然的方式”可知,促进了人文精神的传播;据材料一“一个新的可视性领域全方位地建构起来了”及所学知识可知,开阔了人们的眼界等。【小问2详析】本题是背景类、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现代(中国)。第一小问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为我国博物馆事业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据材料二“清廷派出官员、士绅、留学生等一些知识分子走出国门,到欧美、日本亲身感受博物馆,并把博物馆思想带回国内”可知,有识之士的推动;据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中国博物馆事业进入第一个大发展时期”可知,新中国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据材料二“国家文物局、各地区文物主管部门相继组织各类文物培训班。从2008年起,全国博物馆、纪念馆陆续向社会免费开放,博物馆的社会职能得到更好的发挥”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策略,这推动了我国博物馆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即国改革开放的促进等。第二小问认识,据材料二“全国博物馆、纪念馆陆续向社会免费开放,博物馆的社会职能得到更好的发挥”可知,丰富了民众的文化生活;据材料二“康有为、梁启超等人本着强国富民的抱负,对博物馆的功能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提出‘博物馆……以开民智而悦民心’”可知,有利于培养民众的爱国意识等;据所学知识可知,博物馆在文化传承上有重要作用,所以,近代以来博物馆事业发展有利于文化的传承。河北省邯郸市九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考试时间为75分钟,满分100分。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春秋战国时期,墨子提出:“天下从事者,不可以无法仪”“法不仁,不可以为法。故父母、学、君三者,莫可以为治法”“天之行广而无私,其施厚而不德,其明久而不衰,故圣王法之”。墨子的主张体现了()A.诸子思想融合的趋向明显 B.法治是治理国家的重要手段C.礼法结合推动了社会进步 D.墨家思想主流地位已经稳固〖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战国(中国)。根据材料“天下从事者,不可以无法仪”“法不仁,不可以为法。故父母、学、君三者,莫可以为治法”“天之行广而无私,其施厚而不德,其明久而不衰,故圣王法之”。可知,墨子认为,天下从事各种工作的人,都不能没有法则,但法如果不好,就不可以去效仿,反映出法治是治理国家的重要手段,B项正确;材料只有墨子一人的思想观点,无法体现诸子思想的融合,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礼法结合,且礼法结合是荀子的观点,排除C项;D项表述与史实不符,墨家思想在这一时期并不是主流地位,排除D项。故选B项。2.南北朝时期,儒学出现南北分野,学术风格很不相同,南、北学者各持己见。到唐太宗时,因“儒学多门,章句繁杂”而作出统一经义的决策,编撰通行的《五经正义》。这一变化()A.助推了学术文化下移的趋势 B.适应了经济社会转型的需要C.促进了儒家学说自身的发展 D.导致了儒学研究主题的转向〖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提示〗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中国)。据材料“南北朝时期,儒学出现南北分野,学术风格很不相同……到唐太宗时……编撰通行的《五经正义》”可知,唐代颁布《五经正义》,统一经义,这促进了儒家学说自身的发展,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儒学的发展,没有涉及学术文化下移,排除A项;唐朝并不是经济社会转型时期,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儒学学术风格的统一,没有涉及儒学研究主题,排除D项。故选C项。3.唐宋以来,茶马古道成为西南边疆地区进行茶、马等物资交换的民间商贸通道,如下图所示。据此可知茶马古道()A.丰富了民族文化 B.改变了传统商贸形式C.助推了阶层流动 D.拓宽了文化创新路径〖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宋以来(中国)。根据地图可知,茶马古道主要在中国境内,连接了四川、云南、西藏地区,丰富了民族文化,A项正确;茶马古道没有改变传统商贸的形式,排除B项;茶马古道贸易与阶层流动无关,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促进了民族文化的交流,没有涉及到文化创新方面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A项。4.培根指出,“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曾改变了整个世界,变化如此之大,以至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学派,没有一个显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社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由此可知,三大发明()A.使中华文化开始具有了世界意义 B.推动了整个人类文明的进程C.为各国实力对比变化奠定了基础 D.植根于中国久远文化传承.〖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提示〗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依据“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学派,没有一个显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可知,材料旨在强调中国古代三大发明的外传助推了人类社会向近代的转型,进而推动了整个人类文明的进程,B项正确;在三大发明外传之前,中国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已经产生了经济、文化的交流和互相影响,如西汉时期丝绸之路的开通推动了中西之间的交流,排除A项;三大发明的外传没有对“各国”的实力对比奠定基础,排除C项;三大发明的外传与中国久远的文化传承没有直接关系,排除D项。故选B项。5.王阳明提出“良知”说,认为只要去除物欲的“昏蔽”,人人皆可为“圣人”,一定程度上突破了社会阶层的意识形态界限。据此可知,王阳明的“心学”()A.为价值观整合提供了条件 B.否定了传统的儒家思想C.使社会主流观念发生变化 D.蕴含着一定的人文精神〖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清时期(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材料中“人人皆可为‘圣人’”等,突出了不迷信传统的权威,体现了人的作用,蕴含着一定的人文精神,D项正确;王阳明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没有体现价值观整合,排除A项;王阳明在本质上是对儒学的继承和发展,并没有否定传统儒家思想,排除B项;明清时期社会主流思想仍旧是程朱理学,排除C项。故选D项。6.王夫之在《尚书引义·泰誓》中说:“人无易天地,易父母,而有可易之君。”他又说:“国祚之不长,为一姓言也,非公义也。”据此判断,王夫之这一说法()A.是对传统民本思想的深化 B.体现了朴素的辩证思想C.旨在打破宗法观念的约束 D.开启了西学东渐的潮流〖答案〗A〖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清时期(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材料“有可易之君”,就是说人民可以改变君主的统治,“为一姓言也,非公义也”说明王夫之反对天下为私,这是对传统民本思想的深化,A项正确;辩证思想是反映和符合客观事物辩证发展过程及其规律性的思维,材料没有涉及辩证思想,排除B项;王夫之这一说法的目的是限制君权,并非打破宗法观念的约束,排除C项;新航路开辟后,传教士东来,开启了西学东渐的潮流,排除D项。故选A项。7.1901年,梁启超总结出独立的双重内涵:“一对外独立,一对内独立。政府之奴隶国民,日施压制,久之则民智日愚。民愚则种衰,种衰则国必不振,其终必循至为外所灭。”梁启超意在说明()A.维新变法运动失败的现实因素 B.推翻清政府成为人民大众共识C.对外独立和对内独立相互矛盾 D.启发民智对国家独立的重要性〖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根据题干梁启超对“独立”的内涵进行总结,指出“政府奴隶国民,使民智日愚,而使国不振,为外所灭”,表达了作者要启发民智,意在说明启发民智对国家独立的重要性,D项正确;材料强调了启发民智对国家独立的重要性,没有涉及与维新变法运动失败之间的关系,排除A项;1901年,推翻清政府并非“大众共识”,排除B项;梁启超认为对外和对内独立是独立的双重内涵,排除C项。故选D项。8.近代有人评论:“今学堂学生,近城镇者入之,僻远不入;有势力者入之,寒微不与”。更有论者指出“长此不改,一二年后”,乡间恐怕“除百一绅富家外,大多数学龄童子皆将不识一丁”。这反映了()A.科举改革影响了乡村秩序 B.西学东渐逐渐成为社会主流C.思想解放受制于士绅阶层 D.近代教育发展存在不平衡性〖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材料“今学堂学生,近城镇者人之,僻远不人;有势力者人之,寒微不与”可知,近代学堂教育存在地域差异和社会群体接受教育程度的不平衡现象,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城镇和偏远地区的教育发展程度不同,没有体现科举改革的影响,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涉及西学东渐的影响,同时据所学知识可知,西学东渐在广大的内地和农村并没有成为主流,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城镇和偏远地区教育发展水平的不同,没有体现思想解放的内容,排除C项。故选D项。9.下图是1949—1956年我国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数量变化曲线示意图。据此可知,图书馆数量的变化()A.反映出右倾错误得到了纠正 B.满足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需要C.促进了国家文化事业的发展 D.使社会主义工业化得以提前实现〖答案〗C〖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题干提及1949—1956年中国县级以上公共图书馆数逐渐增加,特别是1955—1956年剧增,图书馆的增加促进了国家文化事业的发展,C项正确;据所学知识可知,1949年至1956年,并没有严重的右倾错误,排除A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中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项;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50年代,我国尚未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排除D项。故选C项。10.某学习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搜集了以下图片。据此分析,该学习小组的研究主题是()A.文字是区域性文化重要标志 B.区域发展水平决定文化类型C.世界主要文明具有共通之处 D.文字成为文化交流基本载体〖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世界)。据图示内容可以看出,这些图片反映的是来自世界各处文明的文字,这些文字都不一样,说明文字是区域性文化重要标志,A项正确;B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各地文字的不同,无法体现“共通之处”,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到各地文化的交流,“基本载体”之说材料无法体现,排除D项。故选A项。11.某学者指出:“罗马人对希腊人的征服,开启了希腊精神征服地中海的时代。罗马人在对地中海的统治中融合进了希腊文化,把希腊文化转换成了罗马政治统治形式,形成了罗马法的原则。”这表明()A.希腊改变了罗马的历史进程 B.罗马照搬了希腊法治理念C.罗马文明中渗透着希腊精神 D.罗马是希腊文明的守护者〖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罗马)。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罗马在对希腊进行征服的过程中,吸收希腊文化,形成罗马法原则,即罗马文明渗透着希腊精神,C项正确;材料体现了罗马征服希腊后,吸收了希腊的文化,但希腊文化不能改变罗马的历史进程,这夸大了希腊文化的作用,排除A项;罗马吸收了希腊的文化,并没有完全照搬希腊的法治理念,排除B项;罗马征服了希腊,吸收了希腊文化,并非希腊文化的守护者,排除D项。故选C项。12.公元前4世纪晚期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东征时,随军带有工程师、哲学家、地理学家和测绘师等大批专门人才,以便随时收集资料和绘制地图。这说明该次东征()A.有助于西方人了解东方社会 B.实现了对东西方文化系统整合C.旨在消灭东方国家传统文化 D.意在使希腊文化渗透到全世界〖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亚历山大帝国)。据题干信息可知,亚历山大东征时,随军带有工程师、哲学家、地理学家和测绘师等大批专门人才,“以便随时收集资料和绘制地图”,这有助于西方人了解东方社会,A项正确;亚历山大东征有利于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但“实现了”东西方文化系统整合的表述夸大了亚历山大东征的作用,排除B项;亚历山大东征带大量的“工程师、哲学家、地理学家和测绘师等大批专门人才”的目的是“随时收集资料和绘制地图”,并非旨在消灭东方国家传统文化,排除C项;亚历山大东征是为了建立庞大的亚历山大帝国,且亚历山大的目标也并非“全世界”,排除D项。故选A项。13.1652年,伦敦城中出现了第一家咖啡馆,到60年代末,咖啡馆已经在英国很多城市里出现,并出现了宣传咖啡饮品的广告——“让人清醒并有益健康的咖啡饮品”。材料现象()A.表明普通民众生活水平提高 B.有利于提高市民的文化修养C.反映出城市文化具有先进性 D.得益于世界市场的逐渐拓展〖答案〗D〖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英国)。据材料“到60年代末,咖啡馆已经在英国很多城市里出现”,可知作为一种群体性社会休闲生活代表的咖啡馆逐步增多,说明当时人们的社会生活日益开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得益于世界市场的逐渐拓展,D项正确;咖啡馆和咖啡饮用的增加不能代表民众的生活水平,排除A项;材料体现了咖啡馆和咖啡饮用的增加,与市民文化修养没有直接关系,排除B项;咖啡馆不是文化先进性的代表,不能通过咖啡馆的增加得知城市文化的先进性,排除C项。故选D项。14.17世纪,英国人、法国人和荷兰人在加勒比海建立甘蔗园,试图奴役当地人,但因当地人对疾病不具免疫力,纷纷死于感染。于是,殖民者开启了大西洋的奴隶交易。材料现象出现的历史背景是()A.世界文化统一性已显现 B.全球航路的开辟C.国际人口格局发生变化 D.拉美文化的转型〖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世纪(世界)。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全球航路的开辟,欧洲的殖民扩张导致美洲印第安人大量死亡,为了弥补种植园的劳动力需求而兴起黑奴贸易,将非洲文化带到美洲,B项正确;A项表述与史实不符,世界文化不存在统一性,排除A项;C项是影响,不是历史背景,排除C项;D项与材料现象构不成因果逻辑关系,排除D项。故选B项。15.一位意大利爱国者在1814年写道:“没有人比我更懂得湿润意大利土壤并使之恢复生气的每一滴慷慨的法国人鲜血的价值。”“法国人鲜血的价值”主要是指,拿破仑对外战争()A.为意大利走向共和提供了前提 B.打击了意大利的封建势力C.促成意大利与法国的同步发展 D.使意大利赢得了民族独立〖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提示〗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欧洲)。据材料“1814年……湿润意大利土壤并使之恢复生气的每一滴慷慨的法国人鲜血的价值”,结合法国大革命的史实可知,拿破仑的对外战争打击了意大利封建势力,推动了民主思想在意大利的传播,B项正确;意大利并没有走向共和制,排除A项;意大利语法国的发展并不同步,排除C项;意大利本身并没有沦为其他国家的殖民地,排除D项。故选B项。16.下图为美国不同时期主要移民来源和移民结构示意图。据图推知,当时美国社会()A.以移民文化为主流文化 B.种族平等成为了时尚C.存在民族文化认同问题 D.价值观体系趋于紊乱〖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美国)。据题干信息可知,在20世纪,美国的移民来源于欧洲、亚洲和拉丁美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民族和文化的多样性是美国社会的显著特征,多元文化传统使美国社会始终存在着不同民族间的文化认同问题,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移民的来源,无法得出主流文化为移民文化,排除A项;“种族平等”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到价值观体系的有关信息,排除D项。故选C项。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明清之际,欧洲的先进分子沟通中西,把中国当时的主体文化——程朱理学,用轮船运往17—18世纪的欧洲,在那里曾经形成了100年的中国文化热,儒家思想与意大利文艺复兴以来所形成的欧洲新思想相结合,成为欧洲近代历史发展的主导精神——启蒙思想的一个重要思想渊源。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伏尔泰是中国儒学在欧洲最有力的鼓吹者,他和他的“百科全书派”把中国儒学,作为反对神权统治下欧洲君主政治的思想武器;程朱理学——新儒学,成为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创立古典哲学的依据,并用以反对罗马教廷的启示神学;被称为“欧洲孔子”的魁奈,以理学为依据,开创了近代欧洲政治经济学的新纪元,为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摘编自陈来《宋明理学:为往圣继绝学》等(1)根据材料,概括中国儒学思想在近代欧洲传播的历史作用。(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补充一条中国儒学思想在近代欧洲传播历史作用,并说明理由。〖答案〗(1)历史作用:为启蒙运动的发展注入了活力;为古典哲学的创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推动了近代欧洲政治经济学的开创与发展。(2)[示例]补充:成为近代欧洲反封建统治的有力武器。理由:中国儒学思想里有一些理性因素,比如,孔子“为政以德”;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等儒家理念,为启蒙思想家和资产阶级革命家所用,成为近代欧洲反封建统治有力武器。(言之成理即可)(示例仅供参考,如有其它〖答案〗,只要符合题目要求,言之成理也可。)〖解析〗【小问1详析】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7—18世纪(中国、欧洲)。根据材料中的“儒家思想与意大利文艺复兴以来所形成的欧洲新思想相结合,成为欧洲近代历史发展的主导精神——启蒙思想的一个重要思想渊源。”可得出为启蒙运动的发展注入了活力;根据材料中的“程朱理学——新儒学,成为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创立古典哲学的依据,并用以反对罗马教廷的启示神学;”可得出为古典哲学的创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根据材料中的“被称为‘欧洲孔子’的魁奈,以理学为依据,开创了近代欧洲政治经济学的新纪元,为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可得出推动了近代欧洲政治经济学的开创与发展。

【小问2详析】本题是列举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欧洲)。补充:材料涉及到了对启蒙运动、古典哲学、政治经济学等方面的影响,结合所学有关启蒙运动的有关知识,可补充反封建方面的作用,可得出:成为近代欧洲反封建统治的有力武器。理由:可从儒学的民本思想,理性因素等方面分析,可得出中国儒学思想里有一些理性因素,比如,孔子“为政以德”;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等儒家理念,为启蒙思想家和资产阶级革命家所用,成为近代欧洲反封建统治的有力武器。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从出现伊始,丝绸之路就始终主宰着人类文明的进程。它仿佛是一条无形的纽带,将沿途的一个个亚欧文明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各民族、各文明的科技、制度和文化不断地发生剧烈碰撞,最终相互影响、相互交融。陆上丝绸之路在古代中国曾长期是东西方贸易的主要通道。但是自从8世纪初海上丝绸之路日益发达之后,已有衰落的趋势。到15、16世纪,这条曾经为古代文明建立过丰功伟绩的陆上丝绸之路,伴随着东西方海上直接贸易的开始,终于变成了象征中西人民世代友好往来的历史遗迹了。——摘编自[英]彼得·弗兰科潘《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等材料二***提出:要加快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建设。通过海上丝绸之路,沿路国家可以更加深入全面地认识一个改革开放40多年后的中国,可以更直接细致地感知和了解优秀的中华文明,进而接纳甚至吸收其优秀的成分。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促进国内经济转型发展、扩大,优化对外开放格局的动力源之一,是深化全球发展区域化,建立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的重大战略部署,同时也是提升中华民族文化软实力,增强我国国际影响力的重要途径。—摘编自张勇《略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国家发展战略意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丝绸之路的变化及其主要因素。(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一带一路”倡议的意义。〖答案〗(1)变化:陆上丝绸之路逐渐衰落,海上丝绸之路日益兴盛。(言之成理即可)主要因素:中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新航路的开辟和殖民扩张。(言之成理即可)(2)意义:有利于建立政治经济新秩序;推动了改革开放的深化;有利于建设和平的国际环境等。(言之成理即可)〖解析〗【小问1详析】本题是背景类、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第一小问变化,据材料一“自从8世纪初海上丝绸之路日益发达之后,已有衰落的趋势。到15、16世纪,这条曾经为古代文明建立过丰功伟绩的陆上丝绸之路,伴随着东西方海上直接贸易的开始,终于变成了象征中西人民世代友好往来的历史遗迹了”可知,陆上丝绸之路逐渐衰落,海上丝绸之路日益兴盛。第二小问主要因素,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经济重心逐渐南移,推动了南方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南方手工业部门的发展推动了经济重心南移;新航路开辟后,传统商路受到极大冲击,推动了海上贸易的发展。【小问2详析】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现代(中国)。据材料“建立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的重大战略部署”可知,有利于建立政治经济新秩序;据材料二“是促进国内经济转型发展、扩大,优化对外开放格局的动力源之一”可知,推动了改革开放的深化;据所学知识可知,“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了周边国家共享中国和平发展的成果,有利于建设和平的国际环境等。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劳动力的全球流动示意图注:箭头的粗细表示移民人数的多少—摘编自丘立本《国际移民的历史、现状与我国对策研究》等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答案〗[示例]论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劳动力的迁移对世界产生重大影响。阐述:二战结束后,欧美经济逐渐恢复并高速发展,劳动力匮乏,该时期人口由亚洲、拉丁美洲和非洲等经济落后地区流向欧美发达国家,为欧美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劳动力,促进了世界文化的交流与传播。20世纪80年代,全球化快速发展,在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下,日本等国经济高速发展,吸引了许多外来移民。90年代,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各国普遍推行市场经济体制,劳动力大量涌向西欧和北美,促进了资本、技术和人才等要素的全球流动,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与传播,但同时也对当代国际安全构成了重大挑战,加剧了发展中国家的人才流失。由此可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劳动力迁移方向主要由发展中国家迁移到发达国家,对世界产生重大影响。〖解析〗本题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