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湖北省孝感市部分学校高二5月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2-2023学年湖北省孝感市部分学校高二5月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2-2023学年湖北省孝感市部分学校高二5月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2-2023学年湖北省孝感市部分学校高二5月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2-2023学年湖北省孝感市部分学校高二5月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历史名校试卷PAGEPAGE1湖北省孝感市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5月联考历史试题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所列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就目前的文献出土情况看,战国时期的简牍不仅数量繁多,且内容丰富多彩,从最普通的随葬造策(记录随葬物品的清单)到天文地理、经济社会、法律政治、思想文化都有所涉及。据此可得出的最合理的结论是,战国时期()A.百家争鸣的局面已形成 B.社会思想合流的趋势愈发明显C.社会经济发展成果突出 D.简牍成为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战国时期(中国)。根据材料“战国时期的简牍不仅数量繁多,且内容丰富多彩,从最普通的随葬造策(记录随葬物品的清单)到天文地理、经济社会、法律政治、思想文化都有所涉及。”可知,根据考古数据,在战国时期出土的简牍数量多,且内容丰富多彩,涉及多个领域,据此可以推断,在战国时期,简牍是主要的记录载体,其成为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D项正确;根据简牍数量和内容的情况,无法判定百家争鸣的局面是否已形成,排除A项;根据材料信息,无法判定社会思想合流的趋势,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描述关于社会经济发展成果的信息,排除C项。故选D项。2.北魏建立时,太祖拓跋理令“有司定行次,正服色,群臣奏以国家继黄帝之后,宜为土德,故神兽如牛,牛土畜……服尚黄,牺牲用白。祀天之礼用周典”,这反映出当时北魏()A.在洛阳建立了政权 B.华夏认同观念较强C.实行中央集权制度 D.深受西周礼制影响〖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北魏(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北魏采用中原汉族的礼仪制度并认定自己为黄帝之后,体现了当时北魏华夏认同观念较强,有利于维护北魏统治,B项正确;北魏初期的都城在平城(大同),北魏孝文帝时期迁都洛阳,不符合材料,排除A项;材料反映了北魏采用中原汉族的礼仪制度并认定自己为黄帝之后,未涉及中央集权制度,排除C项;材料反映出当时北魏华夏认同观念较强,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B项。3.下图是小楚同学绘制的中国古代某一时期政治体制示意图。下列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民心所向是其建立的源动力 B.郡是直属于三公的地方行政机构C.儒家大一统思想被成功实践 D.该体制有助于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朝(中国)。根据材料“绘制的中国古代某一时期政治体制示意图”可知,此图描绘的是秦朝的中央与地方的行政管理体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有利于提升国家治理能力,D项正确;维护大一统的封建王朝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源动力,排除A项;郡是直属于中央的地方行政机构,中央不仅仅是“三公”,排除B项;儒家大一统思想在西汉时期实现,排除C项。故选D项。4.1075年,宋代将领王韶收复熙(甘肃临洮)、河(甘肃临夏)、洮(甘肃临潭)、叠(甘肃选部)宕(甘肃宕昌)等六州后,招募蕃部弓箭手“营田”,规定“人给地一顷,蕃官两顷”,近洮河处适宜种植水稻,宋王朝遂发淮南、两浙、江南、荆湖、成都等路府“谙晓耕种稻田”的囚犯三百余人,前往熙河地区指导蕃民种稻。这些做法()A.保障了丝绸之路的畅通 B.稳固了西南边疆的秩序C.促进了农耕文明的发展 D.加速了经济重心的南移〖答案〗C〖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关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代(中国)。根据材料“1075年,宋代将领王韶收复熙(甘肃临洮)、河(甘肃临夏)、洮(甘肃临潭)、叠(甘肃选部)宕(甘肃宕昌)等六州后,招募蕃部弓箭手‘营田’,规定‘人给地一顷,蕃官两顷’,近洮河处适宜种植水稻,宋王朝遂发淮南、两浙、江南、荆湖、成都等路府‘谙晓耕种稻田’的囚犯三百余人,前往熙河地区指导蕃民种稻。”可知,宋代时期,王韶收复甘肃六州后,在当地大力发展农业,促进农耕文明的发展,以用于抵御游牧文明,C项正确;宋朝时期,丝绸之路因少数民族政权并立,丝绸之路并不畅通,排除A项;甘肃在西北,而非西南,排除B项;甘肃的农业发展,与经济重心南移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5.1712年,康熙帝宣布,以后每年的丁银都以1711年的全国人丁总数为标准征收,此后多生人丁,“永不加赋”。雍正帝即位后,将这笔丁银完全分摊到田赋当中来征收。据此可知,地丁银的推行()A.推动手工行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B.杜绝了苛捐杂税的盘剥C.体现国家对百姓人身束缚的减弱 D.推动了工商业经济繁荣〖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清朝实行摊丁入亩,将历代相沿的丁银并入田赋征收。这一制度的实行,减轻了无地、少地农民的经济负担,促进了人口增长。劳动者有了较大的人身自由,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C项正确;地丁银的推行体现国家对百姓人身束缚的减弱,未涉及资本主义萌芽,排除A项;“杜绝了苛捐杂税的盘剥”说法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地丁银的推行体现国家对百姓人身束缚的减弱,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C项。6.1897年,严修担任贵州学政,在乡试策论中提问“历代舟师之制”“自唐到明兵制得失”,还让考生以“论泰西各国强弱”“论洋务”“论化学之用”为题进行思考并作答。严修的做法()A.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发展 B.彰显了救亡图存的视野C.受到了戊戌变法的影响 D.旨在动员民众参与变法〖答案〗B〖解析〗本题为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选项“旨在”“推动”等可知,这是目的题、影响题。时空范围为1897年的中国。根据材料可知,严修在乡试策论中不仅问及古代中国的军事制度得失,而且让考生思考西方各国的强弱、洋务运动以及近代科学,这些问题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非常符合当时国家需要,体现了严修救亡图存的视野,B项正确;1895年甲午战败,洋务运动失败,排除A项;1898年戊戌变法,排除C项;这一时期尚未进行变法,而且从策论内容看,严修更注重器物,排除D项。故选B项。7.孙中山指出,“今者,正式国会、正式政府成立之期不远,尤不能不细心研究,冀产出一最良之宪法,以为立国之根本”;“中华民国必有好宪法,始能使国家前途发展,否则将陷国家于危险之域”。这些阐述()A.兑现了中国同盟会“创立民国”的承诺B.倡导了中国仿行英美进行民主革命C.肯定了宪法在民主共和国中的重要性D.落实了“中国民族自求解放”的宗旨〖答案〗C〖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关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2年(中国)。根据材料“中华民国必有好宪法,始能使国家前途发展,否则将陷国家于危险之域”可知,孙中山强调,中华民国要有好的宪法,才能使国家有好的发展前途,否则国家将陷入危险之域,肯定了宪法的重要性,C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创立宪法的重要性,而非创立民国,排除A项;材料没有描述中国仿行英美民主制度的信息,排除B项;材料描述的是宪法的重要性,没有关于“中国民族自求解放”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C项。8.下表是一战前后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简表(部分)。这说明当时中国()项目一战前(1913年)一战后(1919年)棉纺厂数目22个64个纱数目70余万枚222余万枚绿丝厂教170多家430多家面粉厂数目40多家120多家A.民族工业利润快速增长 B.手工作坊市场化C.商品开始打入国际市场 D.轻工业发展迅速〖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一战前后(中国)。据材料可知,一战期间,中国棉纺厂数量、纱数量、缫丝厂数量、面粉厂书数量都有加大增加,体现了以棉纺织业、面粉制造业为主的轻工业发展迅速,D项正确;材料只反映了民族工业数量增加,不能反映民族工业的利润,排除A项;据所学知识可知,此时的中国民族工业为机器生产,排除B项;据材料不能得知产品是销往国外还是国内,排除C项。故选D项。9.下图所示是中国近代史上一首极富影响力的歌曲作品(简谱版,局部)。该作品创作于()A.国民革命时期 B.土地革命时期 C.全面抗战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根据材料“中国近代史上一首极富影响力的歌曲作品(简谱版,局部)”可知,此歌曲作品是《南泥湾》的歌词,表现的全面抗战时期,在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大生产运动中,在陕北南泥湾开荒的历史事件,C项正确;国民革命时期,以广州为中心,而南泥湾在陕北,排除A项;土地革命时期,以中央苏区为中心,而南泥湾在陕北,排除B项;解放战争时期,以河北西柏坡为中心,排除D项。故选C项。10.下列三幅图片的内容共同反映的主题是()

图1豫剧

图2太极拳

图3朱仙镇木版年画A.文艺表演,丰富多彩 B.民间艺术,刚柔相济C.手工技艺,世代相传 D.文化遗产,形式多样〖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豫剧”“太极拳”“朱仙镇木版年画”虽然形式多样,但都是珍贵的文化遗产,D项正确;“朱仙镇木版年画”不属于文艺表演,排除A项;“太极拳”主张刚柔相济,但“豫剧”“朱仙镇木版年画”不符合B项内容,排除B项;“朱仙镇木版年画”属于手工技艺,其它不属于,排除C项。故选D项。11.下表所示是《汉谟拉比法典》中关于女性遭到自由民殴打时,对罪犯惩处的规定。由此可知,该法典()被打者法律规定另一个自由民的女儿导致她流产应赔偿10舍克勒银子,导致她死亡要处死他的女儿来偿命穆什根努(无公民权的人)的女儿导致她流产需赔偿5舍克勒银子。导致她死亡要赔偿半来那银子女奴导致她流产需赔偿2舍克勒银子,导致她死亡要赔偿1/3米那银子A.维护贵族阶层的权益 B.形式主义严重,缺乏操作性C.保护女性人身自由权 D.实行同罪异罚,体现阶级性〖答案〗D〖解析〗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由此可知”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范围为古巴比伦时期。自由民殴打自由民女儿,导致流产应赔偿10舍克勒银子,导致死亡要处死他的女儿来偿命;自由民殴打女奴,导致女奴流产需赔偿2舍克勒银子,导致女奴死亡要赔偿1/3米那银子,这种处罚并未保护奴隶,显然体现了同罪异罚,体现了阶级性,D项正确;自由民不一定是贵族,排除A项;材料内容并未体现出形式主义,排除B项;材料中对于无公民权的女性以及女奴并未有效保护,排除C项。故选D项。12.莎士比亚戏剧中的明君往往洞悉执政基础在于民众,深受民众拥护;而暴君和割据者则无视民众利益,最终被民众群起攻之,下场悲惨。这表明,莎士比亚()A.主张建立民主共和政府 B.鼓励民众追求现世生活的幸福C.宣扬人性的觉醒与解放 D.论证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正义性〖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4——17世纪(欧洲)。根据材料“莎士比亚戏剧中的明君往往洞悉执政基础在于民众,深受民众拥护;而暴君和割据者则无视民众利益,最终被民众群起攻之,下场悲惨。”可知,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剧作家,其表现的明君洞悉执政基础在于民众,深受民众拥护,而暴君和割据者则无视民众利益,最终被民众群起攻之,下场悲惨,体现了其宣扬人性的觉醒和解放的主张,C项正确;建立民主共和国是启蒙运动时期的主张,排除A项;材料中描述的是人们的反抗与觉醒,没有体现追求现世幸福的信息,排除B项;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革命尚未开始,排除D项。故选C项。13.18世纪末以来,饮茶之风深入俄罗斯社会。与中国饮茶时的儒雅重礼之风有所不同,俄罗斯人往往通过饮茶补充热量,比如放糖、蜂蜜等甜料,有的人干脆将饮茶作为三餐中的一餐。这反映出()A.文化在交流互鉴中发展 B.茶文化重塑俄罗斯社会C.文化传播中的本土化趋势 D.文化传播具有时代特色〖答案〗C〖解析〗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范围为18世纪末的俄国。根据材料可知,俄罗斯的饮茶之风和中国的儒雅重礼之风有所不同,其在茶中添加各种辅料,甚至以茶代餐,这更加符合俄罗斯人的饮食风俗,说明文化传播中有本土化的趋势,C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单向交流,而非“交流互鉴”,排除A项;B项中的“重塑”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通过材料中俄罗斯人的饮茶风俗无法看出当时的时代特征,排除D项。故选C项。

14.起初,英国行会中的师傅不能任意增加徒弟人数;17世纪末,随着国内外市场需求的扩大,师傅破坏了这种规定,这使得徒弟晋升为师傅变得非常困难。师傅内部也起了分化,部分人转变为工场主,大部分徒弟则转化为雇工。这可用于说明当时英国()A.生产关系的重大调整 B.劳动力的素质很高C.大工厂制的建立过程 D.工业革命的社会影响〖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世纪末(英国)。根据材料“17世纪末,随着国内外市场需求的扩大,师傅破坏了这种规定,这使得徒弟晋升为师傅变得非常困难。师傅内部也起了分化,部分人转变为工场主,大部分徒弟则转化为雇工。”可知,随着国内外市场需求的扩大,师傅与徒弟之间的关系发生着变化,一部分师傅转变为工场主,大部分徒弟转化为雇工,说明在当时的英国,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促进了生产关系的重大调整,A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生产关系的变化,没有描述劳动者素质的信息,排除B项;大工厂制的建立是工业革命时期的成果,17世纪末尚未开始工业革命,排除C项和D项。故选A项。15.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后,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吸取了巴黎公社失败的教训,按照《***宣言》中所设计的那样,将沙皇俄国旧的国家机器全部打碎,将私有财产收归国有,控制金融系统和税收,用苏维埃武装力量全面保卫胜利成果,建立苏维埃共和国。这说明与巴黎公社相比,十月革命的不同之处是()A.在城市广泛发动武装起义 B.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C.遵循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D.建立无产阶级的政权〖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7年(苏俄)。根据材料“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后,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吸取了巴黎公社失败的教训,按照《***宣言》中所设计的那样,将沙皇俄国旧的国家机器全部打碎,将私有财产收归国有,控制金融系统和税收,用苏维埃武装力量全面保卫胜利成果,建立苏维埃共和国。”可知,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权按照《***宣言》的设计,一步步的建立苏维埃共和国,说明苏俄的社会主义建设遵循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C项正确;巴黎公社和十月革命都是在城市发动的武装起义,排除A项;巴黎公社和十月革命都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也都建立无产阶级的政权,排除B项和D项。故选C项。16.1950年,非洲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14.4%,为同期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非洲的城市化发展迅猛。这一变化出现的主要背景是()A.世界政治格局的显著变化 B.非洲民族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C.欧美国家产业转移的加快 D.非洲新兴民族国家的普遍建立〖答案〗D〖解析〗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原因题。时空范围为20世纪60年代非洲。20世纪60年代,非洲引来了“独立年”,这推动了非洲城市化的迅速发展,D项正确;这一时期世界格局依然是两极格局,排除A项;非洲民族国家独立后并未迎来经济的高速发展,排除B项;欧美国家产业转移推动亚洲国家的发展,排除C项。故选D项。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7.[宋明理学及其传播]材料一三教经过争论融合,到了隋唐,佛教实现中国化,倾国奉佛,佛几成正宗,而主体儒学却奄奄一息,照此发展趋势,中国有成为佛教国家的可能。在这关键时刻,朱熹奋起排佛抑道,深研各种典籍,推倒两汉以来树立起的“五经”在国家上层建筑中的主导地位,用《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组成“四书”代替“五经”的权威,认为“四书”才真正能体现出以孔孟之道为代表的中华文化的真谛,朱熹把它们联成一体,并精心注释,使之成为新儒学(理学)的思想体系。——摘编自高令印《朱子学在中华文化史上的价值和作用》材料二佛教禅宗修行方式直接简明,颇与武士的性格相合,它给武士提供了信佛即可得教的观点。宋明理学号称正宗,实际上和禅宗是一脉相通的。幕府为了组织一个军事专制的帝国,需要在相应的经济关系之上,另外建立一种统治的力量,这就是适应封建社会要求的武力和文化。当时享受特权的武士贵族代表着武力,而朱子学是维护这种封建身份制度的文化力量。德川幕府统治初期,幕府提倡朱子学,朱子学成了正统官学。至于古学派和朱子学派的论争,则是地主阶级主张的王政复古与幕府思想间的斗争。从朱熹的哲学思想出发,日本朱子学有走向“理一元”论的唯心主义派,如海南朱子学派和水户学派,也有走向“气一元”论的接近唯物主义派,如京都朱子学派、海西朱子学派和大阪朱子学派。——摘编自李甦乎《试论宋明理学在日本的传播及其演变》(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朱熹为“新儒学(理学)”发展作出贡献。(2)根据材料二,指出朱熹学说在日本传播的特点。综合材料,分析朱熹学说在日本广泛传播的原因。〖答案〗(1)贡献:将“四书”集为一体,并重新进行注释;在书院讲学,推动了理学思想体系化、世俗化;继承和发展了北宋(二程)理学思想,建立了“理”“气”关系的严密理论系统。(2)特点:被武士集团吸收利用;派别众多;成为正统官学;与佛教传播关系紧密。原因:中日两国交往的发展;日本对中国传统儒学思想和佛教禅宗思想的接受;幕府维护统治的需要;日本学者的推动;朱熹理学对封建等级秩序适应性强。〖解析〗【小问1详析】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宋朝(中国)。贡献:根据材料“认为‘四书’才真正能体现出以孔孟之道为代表中华文化的真谛,朱熹把它们联成一体,并精心注释,使之成为新儒学(理学)的思想体系。”可知,将“四书”集为一体,并重新进行注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书院讲学,推动了理学思想体系化、世俗化;根据材料“三教经过争论融合,到了隋唐,佛教实现中国化,倾国奉佛,佛几成正宗,而主体儒学却奄奄一息,照此发展趋势,中国有成为佛教国家的可能。在这关键时刻,朱熹奋起排佛抑道,深研各种典籍,推倒两汉以来树立起的‘五经’在国家上层建筑中的主导地位,用《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组成‘四书’代替‘五经’的权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继承和发展了北宋(二程)理学思想,建立了“理”“气”关系的严密理论系统。【小问2详析】本题是背景类、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宋朝(中国)。特点:根据材料“佛教禅宗修行方式直接简明,颇与武士的性格相合,它给武士提供了信佛即可得教的观点。”可知,被武士集团吸收利用;根据材料“从朱熹的哲学思想出发,日本朱子学有走向‘理——元’论的唯心主义派,如海南朱子学派和水户学派,也有走向‘气——元’论的接近唯物主义派,如京都朱子学派、海西朱子学派和大阪朱子学派。”可知,派别众多;根据材料“德川幕府统治初期,幕府提倡朱子学,朱子学成了正统官学。”可知,成为正统官学;根据材料“宋明理学号称正宗,实际上和禅宗是一脉相通的。”可知,与佛教传播关系紧密。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日两国交往的发展;根据材料“佛教禅宗修行方式直接简明,颇与武士的性格相合,它给武士提供了信佛即可得教的观点。宋明理学号称正宗,实际上和禅宗是一脉相通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日本对中国传统儒学思想和佛教禅宗思想的接受;根据材料“幕府为了组织一个军事专制的帝国,需要在相应的经济关系之上,另外建立一种统治的力量,这就是适应封建社会要求的武力和文化。”可知,幕府维护统治的需要;根据材料“至于古学派和朱子学派的论争,则是地主阶级主张的王政复古与幕府思想间的斗争。”可知,日本学者的推动;根据材料“幕府为了组织一个军事专制的帝国,需要在相应的经济关系之上,另外建立一种统治的力量,这就是适应封建社会要求的武力和文化。当时享受特权的武士贵族代表着武力,而朱子学是维护这种封建身份制度的文化力量。”可知,朱熹理学对封建等级秩序适应性强。18.[古代中国与近代英国的文官制度]材料一中国古代的行政与政治是一体的。“一朝君主一朝臣”,随着君主的变换,文官也跟着变换。文官制度的核心不在于提高工作效率,而在于维护皇权,加强君主的一统。……与其他王朝一样,唐代注重伦理,强调“孝忠”,以“礼”作为官员,百姓的行为规范。科举考试是唐代选官的主要形式,对于文官的铨选,由吏部统一掌管。凡科举及第取得做官资格者,须经过吏部再试宏词,成绩优异者,方可入仕,授官。唐代文官制度,对官吏的级,为官过程与出仕,都有详细周密的规定。唐朝用法令的形式,对中央与地方各级、各部门的官员额数作了严格限定。——摘编自柳捷,杨成炬《中国传统吏治特征的现代分析以唐代文官制度为例》材料二1870年6月4日,英国首相格拉斯顿颁布了第二个关于文官体制改革的枢密院命令。其中规定:通过公开竞争考试录用文官,考试合格者,一经培训即按成绩高低分配到相应的部门工作。此后,“文官逐渐被看成是模范的政府官员,廉洁、无政治色彩和全力以赴,受到其他国家的美慕”。英国确立的文官制度奉行“政治中立”的原则。在任的文官不得参加任何党派的政治活动,不能介入党派间的政治斗争,要公平公正地为每一个执政党服务。英国政府还以法律的形式规定文官是终身职业,不随执政党的更换而更换,不受选举的胜负或者政治浪潮的起伏影响,若是不违法则不得被随意免职。——摘编自徐愿《英国近代文官制度的建立及其影响》(1)根据材料一,分析唐代文官制度的特点。(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与唐代文官制度相比,近代英国文官制度的不同之处。(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影响一个国家文官制度的主要因素。〖答案〗(1)特点:文官随着君主变换而更替;文官制度以维护皇权为核心;以儒家伦理规范文官的行为;文官选拔以科举考试为主要方式;通过法令对文官进行严格管理。(答出三点即可)(2)不同:目的不同:英国文官选拔旨在提高行政效率;服务对象不同:英国文官只服务于国家和政府;政治处境不同:英国文官不受执政党更换的影响;任期不同:英国文官实行职务终身制。(答出三点即可)(3)主要因素:社会经济形态;国家政治体制;社会主要矛盾;执政者的治国理念;社会主流文化或思想。(2分,答出两点即可)〖解析〗【小问1详析】本题为特点类材料题。时空范围为古代中国。特点:根据材料“随着君主的变换,文官也跟着变换”可知,文官随着君主变换而更替;根据材料“文官制度的核心不在于提高工作效率,而在于维护皇权,加强君主的一统”可知,文官制度以维护皇权为核心;根据材料“与其他王朝一样,唐代注重伦理,强调‘忠孝’,以‘礼’作为官员,百姓的行为规范”可知,以儒家伦理规范文官的行为;根据材料“科举考试是唐代选官的主要形式,对于文官的铨选,由吏部统一掌管”可知,文官选拔以科举考试为主要方式;根据材料“唐朝用法令的形式,对中央与地方各级、各部门的官员额数作了严格限定。”可知,通过法令对文官进行严格管理。【小问2详析】本题为对比类材料题。不同:目的不同: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文官选拔旨在提高行政效率;服务对象不同:根据材料“在任的文官不得参加任何党派的政治活动,不能介入党派间的政治斗争,要公平公正地为每一个执政党服务”可知,英国文官只服务于国家和政府;政治处境不同:根据材料“英国政府还以法律的形式规定文官是终身职业,不随执政党的更换而更换,不受选举的胜负或者政治浪潮的起伏影响,若是不违法则不得被随意免职”可知,英国文官不受执政党更换的影响、任期不同:英国文官实行职务终身制。【小问3详析】主要因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影响国家文官制度的主要因素包括社会经济形态、国家政治体制、社会主要矛盾、执政者的治国理念、社会主流文化或思想。19.[西方社会福利制度]材料一20世纪40年代至50年代,随着二战的爆发,世界经济处于一片混乱之中,人民生活水平普遍偏低,社会危机与社会矛盾尖锐。为尽快走出二战阴影,缓和社会矛盾,复苏经济,社会福利制度开始在一些国家建立。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在福利制度的发展过程中,各国的阶级矛盾得到缓和,经济逐渐复苏,社会走向稳定。以瑞典、丹麦、挪威、芬兰等国家为代表,建立起了“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保障体系,福利国家迅速发展。——摘编自王晓洁《西方社会福利制度的演变与启示》材料二关于西方福利国家的影响,以下两种观点颇具代表性。观点一福利国家关于分配的行政管理手段和官僚主义的方法与市场方法相比是较为低劣的;福利国家的干预行为在道德上是令人厌恶的;福利国家否定消费者对福利服务的任何实际选择;尽管把大量的资源用于福利,但是它难以消除贫困,或难以根除不平等的机会。观点二证明了资本主义具有改革的能力;使社会没有日益两极分化,实际上是难以置信的多样化的增长;改善了工人阶级的地位;对促进社会进步是相当有效的。——摘编自杨寄荣、杨王生《西方福利国家理论与实践评析——作为经济运行机制的福利国家》(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西方国家的福利制度。(2)以材料二为例,谈谈评价历史现象的史学原则。〖答案〗(1)积极性: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维持社会稳定;有助于保障经济平衡发展;体现了社会公平。局限性:容易滋生惰性;给国家财政带来沉重的负担;易引发道德危机,造成资源配置效率下降。(2)史学原则:原则一:评价历史现象应坚持全面(辩证)的原则,既要看到其优点又要看到不足之处,观点一只看到其不足,观点二只看到其优点,均属片面。原则二:评价历史现象应坚持发展的原则,即其是否符合历史发展趋势,观点二认识到了福利国家政策是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从短期看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观点一认识到了福利国家政策不能提高劳动者积极性、增加政府负担的一面,从长期看不利于生产力的可持续发展。〖解析〗【小问1详析】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西方)。积极性:根据材料“为尽快走出二战阴影,缓和社会矛盾,复苏经济,社会福利制度开始在一些国家建立。”可知,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维持社会稳定;根据材料“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在福利制度发展过程中,各国的阶级矛盾得到缓和,经济逐渐复苏,社会走向稳定。”可知,有助于保障经济平衡发展,体现了社会公平。局限性:根据材料“以瑞典、丹麦、挪威、芬兰等国家为代表,建立起了‘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保障体系,福利国家迅速发展。”可知,容易滋生惰性,同时给国家财政带来沉重的负担;根据材料“尽管把大量的资源用于福利,但是它难以消除贫困,或难以根除不平等的机会。”可知,易引发道德危机,造成资源配置效率下降。【小问2详析】本题是特点类、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二战后(西方)史学原则:原则一:根据材料“福利国家关于分配的行政管理手段和官僚主义的方法与市场方法相比是较为低劣的;证明了资本主义具有改革的能力;使社会没有日益两极分化,实际上是难以置信的多样化的增长;改善了工人阶级的地位;对促进社会进步是相当有效的。”可知,评价历史现象应坚持全面(辩证)的原则,既要看到其优点又要看到不足之处,观点一只看到其不足,观点二只看到其优点,均属片面。原则二:根据材料“福利国家否定消费者对福利服务的任何实际选择;尽管把大量的资源用于福利,但是它难以消除贫困,或难以根除不平等的机会。改善了工人阶级的地位;对促进社会进步是相当有效的。”可知,评价历史现象应坚持发展的原则,即其是否符合历史发展趋势,观点二认识到了福利国家政策是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从短期看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而观点一认识到了福利国家政策不能提高劳动者积极性、增加政府负担的一面,从长期看不利于生产力的可持续发展。20.[新民主革命时期国共两党土地政策]材料土地高度集中是在近代中国的土地制度下存在的一种极不合理的社会现象,到南京国民党政府建立时,这种土地高度集中的趋势非但来能遇制,反而逐渐加深。国民党在执政中试图改变这种土地高度集中的社会现象,出台了土地法令和《细农保护法草案》,提出“佃农缴纳租项等,不得超过所租地收获量的百分之四十”。###也在根据地和解放区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的土地政策和法令,并不断根据中国革命的实际适时进行调整。两党政策制定的基本出发点都是“平均地权”,旨在实现“耕者有其田”,但两党的土地政策所取得的成效有很大的不同。——摘编自廖光珍《民主革命时期国共两党土地政策的比较)根据材料,围绕“国共两党的土地政策”自拟一个具体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完整。)〖答案〗示例论题:政党阶级属性影响土地政策效果。阐述:经过1924年改组的国民党在国共合作的基础上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这一政策推动了北伐战争的胜利,但四一二政变后国民党的土地政策倒退为限制租项比例,由于国民党蜕变为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执政党,该政策收效甚微。###始终代表工农群众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紧紧围绕废除或改造封建土地私有制,根据形势需要先后发动土地革命、实施双减双交、开展土地改革,从而获得人民支持,最终实现了反封建目标,赢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论:国共两党不同的阶级属性,不仅导致了二者土地政策不同,也决定了两党政治地位的变化,影响了国家的发展方向。〖解析〗本题为阐述事物类论述题。论题:根据材料中国民党和###土地政策内容和效果可以得出观点:政党阶级属性影响土地政策效果。阐述: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经过1924年改组的国民党在国共合作的基础上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这一政策推动了北伐战争的胜利。根据材料“国民党在执政中试图改变这种土地高度集中的社会现象,出台了土地法令和《细农保护法草案》,提出‘佃农缴纳租项等,不得超过所租地收获量的百分之四十’”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但四一二政变后国民党的土地政策倒退为限制租项比例,由于国民党蜕变为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执政党,该政策收效甚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始终代表工农群众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紧紧围绕废除或改造封建土地私有制,根据形势需要先后发动土地革命、实施双减双交、开展土地改革,从而获得人民支持,最终实现了反封建目标,赢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结论: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国共两党不同的阶级属性,不仅导致了二者土地政策不同,也决定了两党政治地位的变化,影响了国家的发展方向。湖北省孝感市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5月联考历史试题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所列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就目前的文献出土情况看,战国时期的简牍不仅数量繁多,且内容丰富多彩,从最普通的随葬造策(记录随葬物品的清单)到天文地理、经济社会、法律政治、思想文化都有所涉及。据此可得出的最合理的结论是,战国时期()A.百家争鸣的局面已形成 B.社会思想合流的趋势愈发明显C.社会经济发展成果突出 D.简牍成为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战国时期(中国)。根据材料“战国时期的简牍不仅数量繁多,且内容丰富多彩,从最普通的随葬造策(记录随葬物品的清单)到天文地理、经济社会、法律政治、思想文化都有所涉及。”可知,根据考古数据,在战国时期出土的简牍数量多,且内容丰富多彩,涉及多个领域,据此可以推断,在战国时期,简牍是主要的记录载体,其成为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D项正确;根据简牍数量和内容的情况,无法判定百家争鸣的局面是否已形成,排除A项;根据材料信息,无法判定社会思想合流的趋势,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描述关于社会经济发展成果的信息,排除C项。故选D项。2.北魏建立时,太祖拓跋理令“有司定行次,正服色,群臣奏以国家继黄帝之后,宜为土德,故神兽如牛,牛土畜……服尚黄,牺牲用白。祀天之礼用周典”,这反映出当时北魏()A.在洛阳建立了政权 B.华夏认同观念较强C.实行中央集权制度 D.深受西周礼制影响〖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北魏(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北魏采用中原汉族的礼仪制度并认定自己为黄帝之后,体现了当时北魏华夏认同观念较强,有利于维护北魏统治,B项正确;北魏初期的都城在平城(大同),北魏孝文帝时期迁都洛阳,不符合材料,排除A项;材料反映了北魏采用中原汉族的礼仪制度并认定自己为黄帝之后,未涉及中央集权制度,排除C项;材料反映出当时北魏华夏认同观念较强,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B项。3.下图是小楚同学绘制的中国古代某一时期政治体制示意图。下列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民心所向是其建立的源动力 B.郡是直属于三公的地方行政机构C.儒家大一统思想被成功实践 D.该体制有助于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朝(中国)。根据材料“绘制的中国古代某一时期政治体制示意图”可知,此图描绘的是秦朝的中央与地方的行政管理体制,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有利于提升国家治理能力,D项正确;维护大一统的封建王朝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的源动力,排除A项;郡是直属于中央的地方行政机构,中央不仅仅是“三公”,排除B项;儒家大一统思想在西汉时期实现,排除C项。故选D项。4.1075年,宋代将领王韶收复熙(甘肃临洮)、河(甘肃临夏)、洮(甘肃临潭)、叠(甘肃选部)宕(甘肃宕昌)等六州后,招募蕃部弓箭手“营田”,规定“人给地一顷,蕃官两顷”,近洮河处适宜种植水稻,宋王朝遂发淮南、两浙、江南、荆湖、成都等路府“谙晓耕种稻田”的囚犯三百余人,前往熙河地区指导蕃民种稻。这些做法()A.保障了丝绸之路的畅通 B.稳固了西南边疆的秩序C.促进了农耕文明的发展 D.加速了经济重心的南移〖答案〗C〖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关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代(中国)。根据材料“1075年,宋代将领王韶收复熙(甘肃临洮)、河(甘肃临夏)、洮(甘肃临潭)、叠(甘肃选部)宕(甘肃宕昌)等六州后,招募蕃部弓箭手‘营田’,规定‘人给地一顷,蕃官两顷’,近洮河处适宜种植水稻,宋王朝遂发淮南、两浙、江南、荆湖、成都等路府‘谙晓耕种稻田’的囚犯三百余人,前往熙河地区指导蕃民种稻。”可知,宋代时期,王韶收复甘肃六州后,在当地大力发展农业,促进农耕文明的发展,以用于抵御游牧文明,C项正确;宋朝时期,丝绸之路因少数民族政权并立,丝绸之路并不畅通,排除A项;甘肃在西北,而非西南,排除B项;甘肃的农业发展,与经济重心南移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5.1712年,康熙帝宣布,以后每年的丁银都以1711年的全国人丁总数为标准征收,此后多生人丁,“永不加赋”。雍正帝即位后,将这笔丁银完全分摊到田赋当中来征收。据此可知,地丁银的推行()A.推动手工行业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B.杜绝了苛捐杂税的盘剥C.体现国家对百姓人身束缚的减弱 D.推动了工商业经济繁荣〖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清朝实行摊丁入亩,将历代相沿的丁银并入田赋征收。这一制度的实行,减轻了无地、少地农民的经济负担,促进了人口增长。劳动者有了较大的人身自由,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C项正确;地丁银的推行体现国家对百姓人身束缚的减弱,未涉及资本主义萌芽,排除A项;“杜绝了苛捐杂税的盘剥”说法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地丁银的推行体现国家对百姓人身束缚的减弱,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C项。6.1897年,严修担任贵州学政,在乡试策论中提问“历代舟师之制”“自唐到明兵制得失”,还让考生以“论泰西各国强弱”“论洋务”“论化学之用”为题进行思考并作答。严修的做法()A.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发展 B.彰显了救亡图存的视野C.受到了戊戌变法的影响 D.旨在动员民众参与变法〖答案〗B〖解析〗本题为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选项“旨在”“推动”等可知,这是目的题、影响题。时空范围为1897年的中国。根据材料可知,严修在乡试策论中不仅问及古代中国的军事制度得失,而且让考生思考西方各国的强弱、洋务运动以及近代科学,这些问题带有明显的时代特征,非常符合当时国家需要,体现了严修救亡图存的视野,B项正确;1895年甲午战败,洋务运动失败,排除A项;1898年戊戌变法,排除C项;这一时期尚未进行变法,而且从策论内容看,严修更注重器物,排除D项。故选B项。7.孙中山指出,“今者,正式国会、正式政府成立之期不远,尤不能不细心研究,冀产出一最良之宪法,以为立国之根本”;“中华民国必有好宪法,始能使国家前途发展,否则将陷国家于危险之域”。这些阐述()A.兑现了中国同盟会“创立民国”的承诺B.倡导了中国仿行英美进行民主革命C.肯定了宪法在民主共和国中的重要性D.落实了“中国民族自求解放”的宗旨〖答案〗C〖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关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2年(中国)。根据材料“中华民国必有好宪法,始能使国家前途发展,否则将陷国家于危险之域”可知,孙中山强调,中华民国要有好的宪法,才能使国家有好的发展前途,否则国家将陷入危险之域,肯定了宪法的重要性,C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创立宪法的重要性,而非创立民国,排除A项;材料没有描述中国仿行英美民主制度的信息,排除B项;材料描述的是宪法的重要性,没有关于“中国民族自求解放”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C项。8.下表是一战前后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简表(部分)。这说明当时中国()项目一战前(1913年)一战后(1919年)棉纺厂数目22个64个纱数目70余万枚222余万枚绿丝厂教170多家430多家面粉厂数目40多家120多家A.民族工业利润快速增长 B.手工作坊市场化C.商品开始打入国际市场 D.轻工业发展迅速〖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一战前后(中国)。据材料可知,一战期间,中国棉纺厂数量、纱数量、缫丝厂数量、面粉厂书数量都有加大增加,体现了以棉纺织业、面粉制造业为主的轻工业发展迅速,D项正确;材料只反映了民族工业数量增加,不能反映民族工业的利润,排除A项;据所学知识可知,此时的中国民族工业为机器生产,排除B项;据材料不能得知产品是销往国外还是国内,排除C项。故选D项。9.下图所示是中国近代史上一首极富影响力的歌曲作品(简谱版,局部)。该作品创作于()A.国民革命时期 B.土地革命时期 C.全面抗战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根据材料“中国近代史上一首极富影响力的歌曲作品(简谱版,局部)”可知,此歌曲作品是《南泥湾》的歌词,表现的全面抗战时期,在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大生产运动中,在陕北南泥湾开荒的历史事件,C项正确;国民革命时期,以广州为中心,而南泥湾在陕北,排除A项;土地革命时期,以中央苏区为中心,而南泥湾在陕北,排除B项;解放战争时期,以河北西柏坡为中心,排除D项。故选C项。10.下列三幅图片的内容共同反映的主题是()

图1豫剧

图2太极拳

图3朱仙镇木版年画A.文艺表演,丰富多彩 B.民间艺术,刚柔相济C.手工技艺,世代相传 D.文化遗产,形式多样〖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豫剧”“太极拳”“朱仙镇木版年画”虽然形式多样,但都是珍贵的文化遗产,D项正确;“朱仙镇木版年画”不属于文艺表演,排除A项;“太极拳”主张刚柔相济,但“豫剧”“朱仙镇木版年画”不符合B项内容,排除B项;“朱仙镇木版年画”属于手工技艺,其它不属于,排除C项。故选D项。11.下表所示是《汉谟拉比法典》中关于女性遭到自由民殴打时,对罪犯惩处的规定。由此可知,该法典()被打者法律规定另一个自由民的女儿导致她流产应赔偿10舍克勒银子,导致她死亡要处死他的女儿来偿命穆什根努(无公民权的人)的女儿导致她流产需赔偿5舍克勒银子。导致她死亡要赔偿半来那银子女奴导致她流产需赔偿2舍克勒银子,导致她死亡要赔偿1/3米那银子A.维护贵族阶层的权益 B.形式主义严重,缺乏操作性C.保护女性人身自由权 D.实行同罪异罚,体现阶级性〖答案〗D〖解析〗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由此可知”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范围为古巴比伦时期。自由民殴打自由民女儿,导致流产应赔偿10舍克勒银子,导致死亡要处死他的女儿来偿命;自由民殴打女奴,导致女奴流产需赔偿2舍克勒银子,导致女奴死亡要赔偿1/3米那银子,这种处罚并未保护奴隶,显然体现了同罪异罚,体现了阶级性,D项正确;自由民不一定是贵族,排除A项;材料内容并未体现出形式主义,排除B项;材料中对于无公民权的女性以及女奴并未有效保护,排除C项。故选D项。12.莎士比亚戏剧中的明君往往洞悉执政基础在于民众,深受民众拥护;而暴君和割据者则无视民众利益,最终被民众群起攻之,下场悲惨。这表明,莎士比亚()A.主张建立民主共和政府 B.鼓励民众追求现世生活的幸福C.宣扬人性的觉醒与解放 D.论证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正义性〖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4——17世纪(欧洲)。根据材料“莎士比亚戏剧中的明君往往洞悉执政基础在于民众,深受民众拥护;而暴君和割据者则无视民众利益,最终被民众群起攻之,下场悲惨。”可知,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的剧作家,其表现的明君洞悉执政基础在于民众,深受民众拥护,而暴君和割据者则无视民众利益,最终被民众群起攻之,下场悲惨,体现了其宣扬人性的觉醒和解放的主张,C项正确;建立民主共和国是启蒙运动时期的主张,排除A项;材料中描述的是人们的反抗与觉醒,没有体现追求现世幸福的信息,排除B项;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革命尚未开始,排除D项。故选C项。13.18世纪末以来,饮茶之风深入俄罗斯社会。与中国饮茶时的儒雅重礼之风有所不同,俄罗斯人往往通过饮茶补充热量,比如放糖、蜂蜜等甜料,有的人干脆将饮茶作为三餐中的一餐。这反映出()A.文化在交流互鉴中发展 B.茶文化重塑俄罗斯社会C.文化传播中的本土化趋势 D.文化传播具有时代特色〖答案〗C〖解析〗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范围为18世纪末的俄国。根据材料可知,俄罗斯的饮茶之风和中国的儒雅重礼之风有所不同,其在茶中添加各种辅料,甚至以茶代餐,这更加符合俄罗斯人的饮食风俗,说明文化传播中有本土化的趋势,C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单向交流,而非“交流互鉴”,排除A项;B项中的“重塑”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通过材料中俄罗斯人的饮茶风俗无法看出当时的时代特征,排除D项。故选C项。

14.起初,英国行会中的师傅不能任意增加徒弟人数;17世纪末,随着国内外市场需求的扩大,师傅破坏了这种规定,这使得徒弟晋升为师傅变得非常困难。师傅内部也起了分化,部分人转变为工场主,大部分徒弟则转化为雇工。这可用于说明当时英国()A.生产关系的重大调整 B.劳动力的素质很高C.大工厂制的建立过程 D.工业革命的社会影响〖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世纪末(英国)。根据材料“17世纪末,随着国内外市场需求的扩大,师傅破坏了这种规定,这使得徒弟晋升为师傅变得非常困难。师傅内部也起了分化,部分人转变为工场主,大部分徒弟则转化为雇工。”可知,随着国内外市场需求的扩大,师傅与徒弟之间的关系发生着变化,一部分师傅转变为工场主,大部分徒弟转化为雇工,说明在当时的英国,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促进了生产关系的重大调整,A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生产关系的变化,没有描述劳动者素质的信息,排除B项;大工厂制的建立是工业革命时期的成果,17世纪末尚未开始工业革命,排除C项和D项。故选A项。15.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后,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吸取了巴黎公社失败的教训,按照《***宣言》中所设计的那样,将沙皇俄国旧的国家机器全部打碎,将私有财产收归国有,控制金融系统和税收,用苏维埃武装力量全面保卫胜利成果,建立苏维埃共和国。这说明与巴黎公社相比,十月革命的不同之处是()A.在城市广泛发动武装起义 B.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C.遵循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D.建立无产阶级的政权〖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7年(苏俄)。根据材料“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后,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吸取了巴黎公社失败的教训,按照《***宣言》中所设计的那样,将沙皇俄国旧的国家机器全部打碎,将私有财产收归国有,控制金融系统和税收,用苏维埃武装力量全面保卫胜利成果,建立苏维埃共和国。”可知,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权按照《***宣言》的设计,一步步的建立苏维埃共和国,说明苏俄的社会主义建设遵循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C项正确;巴黎公社和十月革命都是在城市发动的武装起义,排除A项;巴黎公社和十月革命都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也都建立无产阶级的政权,排除B项和D项。故选C项。16.1950年,非洲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14.4%,为同期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非洲的城市化发展迅猛。这一变化出现的主要背景是()A.世界政治格局的显著变化 B.非洲民族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C.欧美国家产业转移的加快 D.非洲新兴民族国家的普遍建立〖答案〗D〖解析〗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原因题。时空范围为20世纪60年代非洲。20世纪60年代,非洲引来了“独立年”,这推动了非洲城市化的迅速发展,D项正确;这一时期世界格局依然是两极格局,排除A项;非洲民族国家独立后并未迎来经济的高速发展,排除B项;欧美国家产业转移推动亚洲国家的发展,排除C项。故选D项。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7.[宋明理学及其传播]材料一三教经过争论融合,到了隋唐,佛教实现中国化,倾国奉佛,佛几成正宗,而主体儒学却奄奄一息,照此发展趋势,中国有成为佛教国家的可能。在这关键时刻,朱熹奋起排佛抑道,深研各种典籍,推倒两汉以来树立起的“五经”在国家上层建筑中的主导地位,用《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组成“四书”代替“五经”的权威,认为“四书”才真正能体现出以孔孟之道为代表的中华文化的真谛,朱熹把它们联成一体,并精心注释,使之成为新儒学(理学)的思想体系。——摘编自高令印《朱子学在中华文化史上的价值和作用》材料二佛教禅宗修行方式直接简明,颇与武士的性格相合,它给武士提供了信佛即可得教的观点。宋明理学号称正宗,实际上和禅宗是一脉相通的。幕府为了组织一个军事专制的帝国,需要在相应的经济关系之上,另外建立一种统治的力量,这就是适应封建社会要求的武力和文化。当时享受特权的武士贵族代表着武力,而朱子学是维护这种封建身份制度的文化力量。德川幕府统治初期,幕府提倡朱子学,朱子学成了正统官学。至于古学派和朱子学派的论争,则是地主阶级主张的王政复古与幕府思想间的斗争。从朱熹的哲学思想出发,日本朱子学有走向“理一元”论的唯心主义派,如海南朱子学派和水户学派,也有走向“气一元”论的接近唯物主义派,如京都朱子学派、海西朱子学派和大阪朱子学派。——摘编自李甦乎《试论宋明理学在日本的传播及其演变》(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朱熹为“新儒学(理学)”发展作出贡献。(2)根据材料二,指出朱熹学说在日本传播的特点。综合材料,分析朱熹学说在日本广泛传播的原因。〖答案〗(1)贡献:将“四书”集为一体,并重新进行注释;在书院讲学,推动了理学思想体系化、世俗化;继承和发展了北宋(二程)理学思想,建立了“理”“气”关系的严密理论系统。(2)特点:被武士集团吸收利用;派别众多;成为正统官学;与佛教传播关系紧密。原因:中日两国交往的发展;日本对中国传统儒学思想和佛教禅宗思想的接受;幕府维护统治的需要;日本学者的推动;朱熹理学对封建等级秩序适应性强。〖解析〗【小问1详析】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宋朝(中国)。贡献:根据材料“认为‘四书’才真正能体现出以孔孟之道为代表中华文化的真谛,朱熹把它们联成一体,并精心注释,使之成为新儒学(理学)的思想体系。”可知,将“四书”集为一体,并重新进行注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书院讲学,推动了理学思想体系化、世俗化;根据材料“三教经过争论融合,到了隋唐,佛教实现中国化,倾国奉佛,佛几成正宗,而主体儒学却奄奄一息,照此发展趋势,中国有成为佛教国家的可能。在这关键时刻,朱熹奋起排佛抑道,深研各种典籍,推倒两汉以来树立起的‘五经’在国家上层建筑中的主导地位,用《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组成‘四书’代替‘五经’的权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继承和发展了北宋(二程)理学思想,建立了“理”“气”关系的严密理论系统。【小问2详析】本题是背景类、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宋朝(中国)。特点:根据材料“佛教禅宗修行方式直接简明,颇与武士的性格相合,它给武士提供了信佛即可得教的观点。”可知,被武士集团吸收利用;根据材料“从朱熹的哲学思想出发,日本朱子学有走向‘理——元’论的唯心主义派,如海南朱子学派和水户学派,也有走向‘气——元’论的接近唯物主义派,如京都朱子学派、海西朱子学派和大阪朱子学派。”可知,派别众多;根据材料“德川幕府统治初期,幕府提倡朱子学,朱子学成了正统官学。”可知,成为正统官学;根据材料“宋明理学号称正宗,实际上和禅宗是一脉相通的。”可知,与佛教传播关系紧密。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日两国交往的发展;根据材料“佛教禅宗修行方式直接简明,颇与武士的性格相合,它给武士提供了信佛即可得教的观点。宋明理学号称正宗,实际上和禅宗是一脉相通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日本对中国传统儒学思想和佛教禅宗思想的接受;根据材料“幕府为了组织一个军事专制的帝国,需要在相应的经济关系之上,另外建立一种统治的力量,这就是适应封建社会要求的武力和文化。”可知,幕府维护统治的需要;根据材料“至于古学派和朱子学派的论争,则是地主阶级主张的王政复古与幕府思想间的斗争。”可知,日本学者的推动;根据材料“幕府为了组织一个军事专制的帝国,需要在相应的经济关系之上,另外建立一种统治的力量,这就是适应封建社会要求的武力和文化。当时享受特权的武士贵族代表着武力,而朱子学是维护这种封建身份制度的文化力量。”可知,朱熹理学对封建等级秩序适应性强。18.[古代中国与近代英国的文官制度]材料一中国古代的行政与政治是一体的。“一朝君主一朝臣”,随着君主的变换,文官也跟着变换。文官制度的核心不在于提高工作效率,而在于维护皇权,加强君主的一统。……与其他王朝一样,唐代注重伦理,强调“孝忠”,以“礼”作为官员,百姓的行为规范。科举考试是唐代选官的主要形式,对于文官的铨选,由吏部统一掌管。凡科举及第取得做官资格者,须经过吏部再试宏词,成绩优异者,方可入仕,授官。唐代文官制度,对官吏的级,为官过程与出仕,都有详细周密的规定。唐朝用法令的形式,对中央与地方各级、各部门的官员额数作了严格限定。——摘编自柳捷,杨成炬《中国传统吏治特征的现代分析以唐代文官制度为例》材料二1870年6月4日,英国首相格拉斯顿颁布了第二个关于文官体制改革的枢密院命令。其中规定:通过公开竞争考试录用文官,考试合格者,一经培训即按成绩高低分配到相应的部门工作。此后,“文官逐渐被看成是模范的政府官员,廉洁、无政治色彩和全力以赴,受到其他国家的美慕”。英国确立的文官制度奉行“政治中立”的原则。在任的文官不得参加任何党派的政治活动,不能介入党派间的政治斗争,要公平公正地为每一个执政党服务。英国政府还以法律的形式规定文官是终身职业,不随执政党的更换而更换,不受选举的胜负或者政治浪潮的起伏影响,若是不违法则不得被随意免职。——摘编自徐愿《英国近代文官制度的建立及其影响》(1)根据材料一,分析唐代文官制度的特点。(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与唐代文官制度相比,近代英国文官制度的不同之处。(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影响一个国家文官制度的主要因素。〖答案〗(1)特点:文官随着君主变换而更替;文官制度以维护皇权为核心;以儒家伦理规范文官的行为;文官选拔以科举考试为主要方式;通过法令对文官进行严格管理。(答出三点即可)(2)不同:目的不同:英国文官选拔旨在提高行政效率;服务对象不同:英国文官只服务于国家和政府;政治处境不同:英国文官不受执政党更换的影响;任期不同:英国文官实行职务终身制。(答出三点即可)(3)主要因素:社会经济形态;国家政治体制;社会主要矛盾;执政者的治国理念;社会主流文化或思想。(2分,答出两点即可)〖解析〗【小问1详析】本题为特点类材料题。时空范围为古代中国。特点:根据材料“随着君主的变换,文官也跟着变换”可知,文官随着君主变换而更替;根据材料“文官制度的核心不在于提高工作效率,而在于维护皇权,加强君主的一统”可知,文官制度以维护皇权为核心;根据材料“与其他王朝一样,唐代注重伦理,强调‘忠孝’,以‘礼’作为官员,百姓的行为规范”可知,以儒家伦理规范文官的行为;根据材料“科举考试是唐代选官的主要形式,对于文官的铨选,由吏部统一掌管”可知,文官选拔以科举考试为主要方式;根据材料“唐朝用法令的形式,对中央与地方各级、各部门的官员额数作了严格限定。”可知,通过法令对文官进行严格管理。【小问2详析】本题为对比类材料题。不同:目的不同: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文官选拔旨在提高行政效率;服务对象不同:根据材料“在任的文官不得参加任何党派的政治活动,不能介入党派间的政治斗争,要公平公正地为每一个执政党服务”可知,英国文官只服务于国家和政府;政治处境不同:根据材料“英国政府还以法律的形式规定文官是终身职业,不随执政党的更换而更换,不受选举的胜负或者政治浪潮的起伏影响,若是不违法则不得被随意免职”可知,英国文官不受执政党更换的影响、任期不同:英国文官实行职务终身制。【小问3详析】主要因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影响国家文官制度的主要因素包括社会经济形态、国家政治体制、社会主要矛盾、执政者的治国理念、社会主流文化或思想。19.[西方社会福利制度]材料一20世纪40年代至50年代,随着二战的爆发,世界经济处于一片混乱之中,人民生活水平普遍偏低,社会危机与社会矛盾尖锐。为尽快走出二战阴影,缓和社会矛盾,复苏经济,社会福利制度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