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全册教学设计_第1页
苏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全册教学设计_第2页
苏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全册教学设计_第3页
苏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全册教学设计_第4页
苏教版八年级生物上册全册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五彩缤纷的植物世界》

♦教材分析

在学生学习了植物主要类群后,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植物与人类

的密切关系,如粮食植物、蔬菜植物、中药植物和珍稀植物等等,并

形成一个观念:植物是人类不可缺少的朋友,让学生养成热爱自然,

热爱植物的情感,促使学生关注我国的珍稀植物。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说出植物的主要类群及特征。

2、举例说出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3、关注我国的珍稀植物。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养成观察的习惯,具有动手操作的能力。

2、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和加工信息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2、培养学生关注生物圈中各种绿色植物的情感,了解人与自然和谐

发展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说出植物的主要类群及其特征。

2、举例说出植物与人类的关系。

3、关注我国的珍稀植物。

【教学难点】

1、说出植物主要类群的特征及其对环境的适应。

2、说出植物各类群之间的相互关系。

3、探究水生植物对水生环境的适应。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收集一些不同类群植物的图片,录像。采集一些松树

的球果。周密的教学设计,用powerpoint制作的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通过报刊、杂志和网站,搜集一些有关藻类植物、苔

薛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方面的资料。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地球上的生物多种多样、丰富多彩.从总体上,地球上的生物可

分为哪几类?

(让学生回忆)当我们漫步郊外时,最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五彩缤纷

的植物世界,地球上现存的植物大约有30多万种,根据植物的生活

习性、形态结构,可分为藻类植物、苔葬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

四大类群,它们有哪些特征?生活环境怎样?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这一

节课,我们就来探究这些问题。

【讲授新课】

探究新知:

(一)藻类植物:

1.课件展示:播放PPT让学生带着问题观看.

2.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归纳藻类植物的特征.(课件展示)。

(1)、特征:单细胞或多细胞,含叶绿体(叶绿素),无根、茎、叶

分化;(2)、生活环境:一般生活在水中;(3)、生殖方式:泡子

生殖,生殖过程离不开水;(4)意义:食品、原料;(5)常见种类:

衣藻、团藻、水绵、硅藻。

(二)苔群植物:

1.课件展示:展示讨论问题。

2.教师强调重点,引导学生归纳苔葬植物特征。(课件展示)

(1)、特征:没有真正的根(假根),分化出茎和叶,无输导组织;

(2)、生活环境:阴湿地面;(3)、生殖方式:抱子生殖,生殖过

程离不开水;(4)、意义:水土保持、指示植物;(5)、常见种类:

葫芦薛、地钱。

(三)蕨类植物:

1.课件展示:展示讨论问题。

2.教师强调重点,引导学生归纳蕨类植物特征。(课件展示)

(四)种子植物:

1.课件展示。

2.学生观看图片,分析、讨论、归纳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的特征。

(五)角色扮演:比较种子植物与藻类、苔葬、蕨类植物的区别及各

个特征。

(六)我国有珍稀植物400多种,其中国家

一级保护植物有:楸楞、水杉、金花茶、琪桐等;

二级保护植物有:荷叶铁线蕨、龙棕、红桧等。

【课堂小结】

课件展示:树状图/流程图。

教师点拔、强调重点。

进化趋势

由水生到陆生,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

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植物是自然界中的“生产者”,它们“生产”有机养料,为人们提供食物;

它们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同时释放氧气;有的味美可食;

有的可供观赏;有的可供药用;裸子植物是构成森林的重要树种,也

是常见的绿化树种;种子植物给人类提供粮、棉、油、蔬菜、水果等。

《千姿百态的动物世界》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概述动物(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

2.概述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3.能够依据一定的标准对动物进行分类

4.关注我国的珍惜动物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学生脊椎动物各大类群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

2.通过讨论活动,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分析思考能力。

3.培养学生收集资料、信息处理、概述总结和表达交流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认同动物是生物圈中主要成员的观点,培养学生爱护动物、保护动

物的情感。

2.渗透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3.使学生学会观察、学会合作、学会倾听,乐于讨论,从而体验与人

交流合作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L探究不同土壤环境中的无脊椎动物和椎动物的主要类群

2.学会用辩证的观点认识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3.调查活动的组织开展与落实

【教学难点】

1通过讨论活动,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分析思考能力。

2渗透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收集一些不同类群动物的图片,录像。周密的教学设

计,用powerpoint制作的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课前预习,通过报刊、杂志和网站,搜集一些有关无

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方面的资料。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通过精美的动物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

趣、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使学生一上课就融入学习和探究的氛围中。

然后教师顺势抛出本节课题:在人类文明的演化过程中,动物给人

类很大的帮助,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千姿百态的动物世界,去了解

它们、关心它们。

设计思想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让学生在特定的情景中感受、思

考、置疑,唤起学生好奇心,学生的心情愉悦,兴趣盎然,主动建构

科学知识

【讲授新课】

探究新知:

地球上的动物已知的大约有150万种.科学家们把它们分为两大

类: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其中无脊椎动物占95%,脊椎动物占有5%,

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包括哪些动物呢?有哪些特征、有什么区别呢?

和人类有什么关系呢?

(-)无脊椎动物

提前让学生课外观察不同土壤环境中的无脊椎动物的种类和数量等。

全班交流、讨论,得出结论。

讨论问题:

(1)在不同的土壤环境中,无脊椎动物的种类是否相同?为什

么?

(2)土壤中无脊椎动物与其生活环境是如何相互适应、相互影

响的?

活动得出结论:

(1)动物生活在适宜自己生活的环境中。

(2)动物与环境是相互影响的,也说明生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1、出示图片,讨论无脊椎动物种类:

(1)环节动物:蚯蚓、蚂蟆、沙蚕

(2)软体动物:珍珠贝、蜗牛、枪乌贼

(3)节肢动物;河蟹、蜘蛛、蝴蝶、螳螂、蝗虫、娱蚣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分别说出环节动物、软体动物和节

肢动物在外部形态上有什么特点?生活环境如何?

最后讨论无脊椎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再由老师进行总结归纳。

(―)脊椎动物

猜一猜:分别展示鱼、青蛙、鳄鱼、鸟类的骨骼标本图片,让学生猜

出骨骼标本代表的动物。

提问:前面我们学习的无脊椎动物有这样的骨骼吗?

这些骨骼虽然形态各异,但有什么共同之处?

由此引出:脊椎动物。

请学生列举平常熟悉的动物中还有哪些属于脊椎动物。

讲解脊椎动物的分类。

请学生列举平常熟悉的动物中还有哪些属于脊椎动物。

讲解脊椎动物的分类

1.鱼类

展示养有金鱼和鲫鱼的水箱图,提问:你们看到了哪些动物?它们生

活在什么环境中?请同学们4人一组,观察桌上水槽里的活鲫鱼,提

出你想知道的问题。

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指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活动:观察鲫鱼

目的:描述鲫鱼的外部形态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器材:鲫鱼,解剖盘,镒子,水槽,红墨水,滴管,自来水,胶带,

剪刀等。

指导:

认一认

将鲫鱼放在解剖盘中,观察鲫鱼的外部形态

(1)鲫鱼的身体分为几部分?

(2)外形有什么特点?体色怎样?

(3)鲫鱼的运动器官是什么?各有多少个?

(4)鲫鱼的身体两侧鳞片上的小孔是什么?

摸一摸

用手触摸鱼的体表,感觉体表的特点。

试一试

(1)将鲫鱼放入水槽,用滴管吸取红墨水滴在鲫鱼口的前部,观察

现象,了解鱼类是如何通过鲤获得水中氧气的。

(2)探究鱼鳍和运动的关系。

先复习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

再对各小组的探究问题进行明确(一、二组探究尾鳍的作用,三、四

组探究胸鳍和腹鳍的作用,五组探究臀鳍的作用,六组探究背鳍的作

用。)

给出15分钟时间,让学生充分实验,实验后,组织学生讨论各组实

验方案,比较利弊。

展示各种鱼鳍的作用与学生的结果做比较。

议一议

鲫鱼有哪些特点与它在水中生活相适应?

(体型、体色、体表鳞和黏液、鳍游泳、鳏呼吸、侧线、用鳏呼吸、

用鳍游泳、体内有膘)

想一想

(1)人为什么不能像鱼一样在水中呼吸呢?

(2)鲫鱼为什么可以在不同水层自由游泳?

(膘可以调节身体的比重)

捋一捋

提问:除了鲫鱼外,你还知道哪些鱼呢?

让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鱼类图片或资料。

我国是世界上鱼类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投影展示我国主要的淡水鱼类

和海洋鱼类。看了这么多的鱼类图片,你能说一说它们的主要特征是

什么吗?

2.接下来讨论其他类型的脊椎动物。

(1)分配学习任务。全班分成了四个小组,一组学习两栖动物的相

关知识,二组学习爬行动物的相关知识,三组学习鸟类相关的知识,

四组学习哺乳动物的相关知识。

各组学生根据导学案的内容进行学习活动。(讨论,分配任务,组织

表达)

(2)各组学生全面展示自学成果:

一组学生汇报两栖动物的知识,具体做法是一名学生带着大家一起学

习两栖动物的特点,数量等;另一名学生介绍几种两栖动物(大屏展

示);第三名学生出示练习题,以检查同学们的学习效果。

依次第二组,第三组,第四组用同样的方法汇报。

教师在这讲解之中可以补充。同时帮助学生操作利用多媒体。

(3)最终将各类型脊椎动物的特点进行总结,引领学生进行复习。

3.脊椎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由老师带领学生进行讨论,最终进行总结。

(三)珍惜动物

罗列几组图片,带学生认识并对珍惜动物进行记忆。

《神奇的微生物》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描述细菌、真菌和病毒主要特征。

2、说出细菌、真菌和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目标】

收集整理从网上查询有关细菌、真菌、病毒的信息资料,培养学生获

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在小组探究中培养合作意识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2、关注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树立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辨证观点。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描述细菌、真菌和病毒的主要特征。

2、细菌、真菌和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教学难点】

描述细菌、真菌和病毒的主要特征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收集一些微生物的图片,录像。周密的教学设计,用

powerpoint制作的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课前预习,通过报刊、杂志和网站,搜集一些有关微

生物方面的资料。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阅读小资料,通过小资料,让学生了解到微生物无处不

在,微生物和我们生活关系非常密切,今天就我们来学习神奇的微生

物。

【讲授新课】

探究新知:

介绍微生物的种类和特点

讲授内容

(一)细菌

1、个体大小:个体比病毒略大些,观察细菌常用光学显微镜,通常

以微米(Micrometer,um;lum=l/1000mm)作为测量它们大小的单位。

肉眼的最小分辩率为0.2mm,观察细菌要用光学显微镜放大几百倍到

上千倍才能看到。

2、形状分三种:球菌、杆菌和螺旋菌。

3、细菌的结构:没有成形的细胞核。一般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

质和核物质。有的有荚膜和鞭毛。荚膜有保护作用。鞭毛有助于细菌

的运动。

4、细菌的营养方式:异养

有两种方式(1)寄生:从活的生物体内吸取营养物质。(2)腐生:

依靠分解动植物的遗体来获取营养物质。

5、细菌与人类的关系

有益的方面:人们利用醋酸杆菌制食醋,利用乳酸菌生产酸奶,豆类

植物中的根瘤菌可以固氮,为人类提供大量的蛋白质

有害的方面:夏天食物变质通常是细菌繁殖所致,一些细菌能使人患

病,肺结核、肺炎分别是由结核杆菌、肺炎双球菌引起的,一些细菌

能使人们养殖的动物或植物患病,造成经济上的损失。

6、细菌对自然界的意义

细菌会促使动植物遗体不断地腐烂、分解,最终使它们消失掉。

动植物遗体分解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无机盐,又是植物制造有机物的必

不可少的原料。可见,细菌对于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循环起着

重要的作用。

(二)真菌

1、已被描述的真菌约有10万种,其中绝大部分是有益的,在生态学

上起着分解者的作用。真菌种类繁多,适应性强,几乎所有有机物上

都可以发现真菌的存在,但他们在潮湿、营养丰富的环境中生长得最

好。

2、真菌的结构:细胞核、细胞质、细胞膜和细胞壁

3、真菌的生活:真菌细胞没有叶绿体,需依靠现成的有机物,营寄

生生活或腐生生活。

4、真菌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有益方面:食用真菌;药用真菌(用猴头菌制成的的猴菇菌片可用来

治疗消化道肿瘤。猪苓用于治疗肺癌,可以减缓症状。);制米酒(曲

霉、毛霉、酵母菌等);制馒头,面包用干酵母;酿酒用啤酒酵母

有害方面:真菌常引起食品以及工业产品如纺织、皮革制品、纸张、

木器、光学仪器等的霉变;真菌还引起动植物或人的病害,如马铃薯

晚疫病、小麦锈病、人的脚癣等。

(三)病毒

1、个体大小:病毒个体微小,只有在电子显微镜下才能看到。

2、结构:没有细胞结构,只有蛋白质外壳和遗传物质一核酸,是结

构最简单的生物

3、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寄生在其他生物活的细胞内。对寄主产

生危害。

4、病毒的种类:动物病毒、植物病毒以及细菌病毒。

5、病毒的结构:DNA+蛋白质。

6、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使人和其他生物患病并危及其健康。例

如:人类的天花、病毒性肝炎、脊髓灰质炎、流感等,动物的口蹄疫、

狂犬病等,以及植物的烟草花叶病、马铃薯退化病、小麦锈病等;农

业方面,利用昆虫病毒研制出生物杀虫剂,如棉铃虫病毒杀虫剂;医

学方面,利用病毒研制疫苗,如:乙肝疫苗、流感疫苗。

对上述内容利用树状图进行小结。

《生物的分类》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能举例说出生物分类的依据;举例说出生物分类的等级;

【过程与方法目标】

教师给出自学提纲,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自学,阅读教材,围绕教

师给出的提纲展开讨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列举生物分类的依据;举例说出生物分类的等级。

【教学难点】

描述种的概念。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周密的教学设计,用powerpoint制作的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课前预习,收集生物类群资料。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在浩瀚的宇宙中,地球经过漫长的演化孕育了生命。从冰封的北

极雪原到炎热的赤道丛林,从喜马拉雅山之巅到大西洋的深层海底,

地球上到处充满着生命,展示着生物世界的丰富多彩。

师:地球上的生物是多种多样的,现存的生物估计至少有400万种,

已经绝灭的种类更多,那么我们将如何来识别、利用和保护它们呢?

生:对生物进行分类。

师:你们说得很对。这一节课我们所要学习的内容就是“生物的分类”。

在生物分类的过程中,可以根据生物间的“异”来加以区分,根据生物

间的“同”来加以合并。在这一节里我们要学习的目标是:

二、生物分类的依据

师:我们先看两张图片。

[多媒体演示稿]

昆虫标本

师:请同学们说说为什么要对昆虫进行标号,目的是什么。

生:便于识别和分类。

师:那么,分类的目的又是什么呢?

[学生阅读]课本内容“一、生物分类的依据”

生:对生物进行分类的目的是有利于人们认识和研究它们。

[多媒体演示稿]

生物的类群

师:根据教科书上的图,说出生物应该分为几个类群。

生:植物、动物、微生物。

师:根据教科书上的图,说说生物学家对生物进行分类的依据是什么。

生:对生物进行分类的目的是有利于人们认识和研究它们。

[多媒体演示稿]

生物的类群

师:根据教科书上的图,说出生物应该分为几个类群。

生:植物、动物、微生物。

师:根据教科书上的图,说说生物学家对生物进行分类的依据是什么。

[学生阅读]课本内容

生:依据生物的形态结构特征、营养方式、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以

及在进化上亲疏远近的关系等等,将生物分为若干类群。例如,植物、

动物、微生物(细菌、真菌、病毒)。

师:很好,谁还有不同意见?

生:有,生物分为五界系统(已看过阅读),包括原核生物、原生生

物、真菌界、植物界、动物界。

课外阅读“生物的分类”

师:归纳生物分类的依据等。“五界系统”是一种分类学说,现在还有

人认为应该在五界系统的基础上,再加上“病毒界”,成为“六界系统”。

将来如果有同学感兴趣可以参与生物分类的研究.

三、生物的分类等级

[多媒体演示稿]

生物分类等级示意图

分4人小组进行讨论:

(1)猫、虎、豹、狼、狗五种动物间有什么共同特征?

(2)根据相似程度的不同,它们分为几大类?

(3)图示中的分类等级如何准确地表述?

(4)尝试根据图示给五种动物报“户口”。

(5)完成人、猩猩分类等级的表述。

(6)描述种的概念、种的基本特征。

(7)根据分类单位中的相互关系,对它们间的亲缘关系加以区别。

师:哪一个小组讨论好了?请谈谈你们的看法。

生:(一组)我回答前三个问题,行吗?(教师:好的)

答:①这五种动物外表很相似,它们都喜欢食肉,都属于食肉目。

②根据相似程度的不同分为三大类(猫、豹、犬属)。③图示中分

为七个等级,从大到小依次为:界、门、纲、目、科、属、种。

师:你回答的很正确,谁来给图中五种动物报“户口”?(生:笑)。

生:(二组)我来回答。猫为哺乳纲、食肉目、猫科、猫属;豹、虎

为哺乳纲、食肉目、猫科、豹属;狗、狼为哺乳纲、食肉目、犬科、

犬属。

师:谁来报人和猩猩的“户口”?

生:(摇头)不知道。

[多媒体演示稿]

生物分类的等级示意图,设计打出:哺乳纲、灵长目、类人猿科。

生:啊!(惊讶)

生:我来回答第6个问题。种,又叫物种,是最基本的分类单位。特

征有三:①形态、结构及生理功能相似;②生态分布基本相同;③

在自然条件下通过同种生物的有性生殖可以生育有生殖能力的后代。

师:打出[多媒体演示稿]思维拓展2。你们支持哪种观点?要陈述

理由!

生:(各不相同)第1组同意第一种看法,第2、3组大多同意第二

种看法。

师:让我们仔细讨论一下。

[多媒体演示稿]

种的概念、特征

生:噢!

师:谁来回答第7个问题?

四、教师总结:今天你的收获:

[多媒体演示稿]

五、作业安排:

1、将勾画重点记会。

2、将课后练习题做完。

3、预习下一节内容。

六、课堂练习:

[多媒体演示稿]

《生物多样性》

♦教学分析

就本册第六单元知识整体来分析,前两章为本章内容做了一个很

好的铺垫。学生学习生物的分类,认识生物的多样性,都是为了更好

地保护和合理利用生物的多样性。保护生物的多样性是可持续发展的

重要内容。学生通过前面几章的学习,已经知道了地球上生物种类繁

多,为学生学习本节课的内容打下了基础。通过一年多对生物的学习,

学生收集资料、整理资料、语言表达、与人合作等的能力已经大大加

强。学习态度更加主动,参与意识有所增强,初步具备了关注生物圈

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同时一,由于生理和心理的不断成熟,他们的认知

水平和接受能力有较大提高,渴望表达和被人认可,这些都为自主探

究学习创造了条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阐明生物多样性的含义,列举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

2、举例说明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3、说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资料分析培养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列举事例,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对我国生物多样性的丰富和独特性有初步的认识,形成爱国、爱

家乡的情感

2、关注生物的多样性,认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阐明生物多样性的含义

2、举例说明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教学难点】

对生物遗传多样性和生物多样性潜在价值的理解。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准备资料《我国丰富而独特的生物多样性》。周密的

教学设计,用powerpoint制作的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课前预习,通过报刊、杂志和网站,搜集一些有关资

料。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激发学生兴趣

同学们,我们共同生活的家园是什么?在这个蓝色的星球上生活

着各种各样的生物,种类繁多,数量巨大,奇妙的生物世界精彩纷呈,

让我们感受到无限的美好。但是,你们可曾想到,现在地球上每隔一

小时就有一个物种灭绝,有很多物种还没有被发现被认识就从地球上

永远消失了,生物的种类在不断地减少,这样下去,终究会引起严重

的环境的问题,今天我们来关注生物的多样性。

活动1【活动】资料分析

短文阅读《我国丰富而独特的生物多样性》,思考我国的生物多样性

又体现在哪些方面?

活动2【活动】指名学生回答

我国生物多样性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植物特有种繁多,二是动物物

种十分丰富,三是3.栽培植物和家养动物种类丰富,四是生态系统多

种多样.

活动3【讲授】我国生物多样性

这四个方面前三点实际上可以归纳为一点,那就是物种的多样性。第

二个方面就是生态系统的多样性,这与我国国土面积广大,幅员辽阔

有关,从东到西,从南至北,纵横万里,不同的气候条件和土壤条件,

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如森林、草原和荒漠等等。

活动4【讲授】归纳生物多样性

根据我国生物的多样性我们就知道生物多样性至少包括两个方面,一

是物种的多样性,二是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活动5【活动】提问:

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地球上生物的种类到底有多少呢?有谁知道?

活动6【活动】阅读数据

已知地球上生物约50万种,动物150多万种,细菌和真菌约10万种。

活动7【活动】阅读数据:我国物种情况和在世界所占的比例。

我国生物种类情况

生物类群已知种占世界比例

苔麻植物约22009.7%

蕨类植物约2200-260022%

裸子植物约25029.41%

被子植物30000约10%

脊椎动物634713.97%

鸟类124413.1%

鱼类386220.3%

活动8【讲授】小结

不管我国还是世界上生物的种类都很多,这就是物种的多样性,是生

物多样性最直接的体现。

活动9【讲授】生物个体数目多

生物的种类是如此多,而每一物种内个体的数量多一般都很多,例如

人,不管是东方人西方人,欧洲人,非洲人,黄种人,都只能算一个

物种,地球上已经有了70多亿人口了。

活动10【活动】提问

那生物种内的个体之间是否完全相同呢?就像人,在七十亿中能找到

第二个你吗?人是这样,这说明其他的生物也是这样?

活动11【活动】观看图片

观看同种生物不同个体的图片。

活动12【活动】提问

这说明世界上任何一个生物都是独一无二的,即使同种生物之间也有

这样那样的区别。那这些区别主要是由什么的不同引起的呢?

活动13【讲授】讲解

那说明彼此的遗传物质不同,每个生物都是独一无二的,这是因为每

一个生物的遗传物质也是独特唯一。每一物种的个体多,也说明了遗

传物质多样,这就是生物多样性的第二个方面。

活动14【讲授】讲解

生物多样性的第三个方面就是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也就是生物生存环

境的多样,地球上生态系统多种多样。出示各种生态系统的图片,指

导学生观察。

活动15【活动】观察图片

出示各种生态系统的图片,指导学生观察。

活动16【活动】小结生物的多样性

指名学生回答生物多样性的含义。

活动17【活动】读诗歌

出示一首诗,指名学生朗读。

活动18【活动】提问

诗中的他们指什么?诗中提到生物为人类提供了什么?

活动19【讲授】讲解

讲解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并出示图片。

活动20【活动】自学教材

除了直接价值,还有什么价值呢?指导学生自觉教材。

活动21【讲授】讲授

讲解生物的间接价值。

活动22【活动】分析实例

实例分析,黄河流域生物多样性被破坏的情况及导致的严重后果,说

明生物性的间接价值。

活动23【讲授】讲授

讲解生物的潜在价值,主要是将来在提取新药,改良物种方面的作用。

活动24【活动】观看分析图片及资料

出示美国大豆和中国野生大豆杂交,培育出高产大豆,以及袁隆平利

用野生水稻培育杂交稻的资料。说明生物的潜在价值。

活动25【活动】举例说明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指导学生举例进一步说明生物多样性的各种价值。

活动26【活动】小结本节课的知识体系

出示本节课的知识体系图,强化学生记忆。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艰巨使命》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关注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现状;积极参加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活动;确立

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观念。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学生的交流、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交流合作能力以及自主学

习的能力;通过搜索相关资料,培养学生运用资料进行分析处理、说

明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认同保护生物多样性,树立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观念;积极参加小组内

的活动,体验在交流合作中共同成长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说出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因;说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途径。

【教学难点】

确立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观念;积极参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活动。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

预习教材知识内容,搜集有关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资料和信息。

2、教师准备:

搜集有关保护生物多样性的资料和信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用歌声吸引学生注意力,复习生物多样性价值,并激发他们保护

生物多样性的使命感。投影资料:让学生了解物种灭绝速度的加快。

通过上面的挂图和资料可知,生物多样性正面临严重的威胁,生

物多样性对人类的贡献是难以估量的。地球上每年都大量的物种绝灭,

对此,我们不能漠然处之。因为保护生物多样性从某种意义讲,就是

保护我们人类自己。

二、师生活动:

活动一、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其原因

1、[学生]阅读课本讨论:

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主要是什么呢?

(1)、物种灭绝的速度加快

(2)、许多动物植物处于濒危状态

生物多样性丧失的重要原因是什么?

(学生分组进行交流、讨论,然后回答)

2、[教师]结合学生的交流、回答情况,联系实际并举例进行小结)

观看投影,师生共同阅读资料,了解物种灭绝的现状。

资料:

地球上自从35亿年前出现生命以来,已有5亿种生物存在,如

今绝大多数已消逝。物种灭绝作为地球上生命进化史的一种自然现象,

本是正常事件,如2.5亿年前三叶虫,6500万年前的恐龙均已灰飞

烟灭。但自从人类进入工业社会,目空一切地参与大自然的事物以后,

使整个绝灭时间表大大提前。地质时代物种灭绝的速度极为缓慢,鸟

类平均300年灭绝1种,兽类平均8000年灭绝1种。到1600年至

1700年,每10年灭绝1种动物;1850年到1950年,鸟兽的平均灭

绝速度为每年一种,即有100多种动物灭绝,而且这种灭绝还以加速

度的趋势进行着。1600年以来,记录在案的动物灭绝资料已经够惊

人的:120种兽类和250种鸟类已不复存在。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

一份报告:目前世界上每分钟有1种植物灭绝、每天有1种动物灭绝,

这种远远高于自然的“本底灭绝”速率上千倍的局面是有关地球生命

生存状况与质量的严峻警告!

[教师]投影:我国约15%动植物濒临灭绝

(新闻来源:检察日报)

据新华社北京10月5日电由于森林资源稀少和野外动植

物栖息地的破坏,以及乱捕滥猎、乱采滥挖等违法行为屡禁不止,我

国很多珍贵稀有动植物都处于濒危状态。初步统计显示,我国处于濒

危状态的动植物物种为15%至20%,远高于10%至15%的世

界水平。

据国家林业局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我国已有近200个特

有物种消失,有些已经濒临灭绝。如海南黑冠长臂猿和海南黑熊等大

大减少,稀有植物望天树、龙脑香等濒于灭绝,大象、孔雀雉等大为

减少,麋鹿、野马、新疆虎等20余种珍贵稀有动物已经或基本灭绝。

初步统计还显示,我国有300多种陆栖脊椎动物、约410种和1

3个类的野生植物处于濒危状态。

报道说,在《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列出的640

个世界性濒危物种中,中国占了156种,约占其总数的24%。有关

专家估计,到2010年,中国将有3000种至4000种植物处于濒危之

中。由于物种之间的相互关联、相互制约关系,如果有一种植物灭绝,

就会有10种至30种依附于这种植物的其他生物消失。

[学生]观察:材料

讨论:通过材料,你有什么感想,谈谈自己的看法。

3、阅读课文,参考投影中的资料,寻找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的原

因,写到活动单上。

活动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途径

1、观看视频,了解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现状。

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是在环境中进行的,在经济建设中,我们要遵

循谁开发谁保护的原则,保护生物资源,保护生态平衡,为实现良好

的生态效益,让我们行动起来,以发展的眼光实现经济建设和环境建

设的协调发展,继续走好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2、[学生]阅读课本,讨论: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途径有哪些?

(学生分组进行交流、讨论,然后回答)

[教师](结合学生的交流、回答情况,联系实际并举例说明)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途径包括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同时还应加强

教育,加强法制管理。

就地保护是指在原来的生活区域中对濒危生物实施保护。就地保

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拯救生物多样性的必要手段。

自然保护区是生物多样性就地保护的主要场所,我国从1956年开始

建立自然保护区,目的就是保护生物以及生物所生活的环境。目前已

建立了广东省鼎湖山、吉林省长白山、四川省卧龙、福建省武夷山、

贵州省梵净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格达峰、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

江苏剩盐城、湖北省神农架、贵州省茂兰、浙江省天目山和云南省西

双版纳等自然保护区。

迁地保护是将濒危生物迁出原地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迁地保

护是对就地保护的补充。植物园、动物园、水族馆和基因库等的建设

是实施迁地保护的主要手段。例如,我国的各个省市都建立了动物园

和植物园,少数城市还有水族馆和基因库。

与此之外,保护生物多样性,还应重视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提

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

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共同回顾本节知识内容,能够说出生物多样性面临威胁

的原因和保护途径,积极参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活动。

《生命的诞生》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地球上的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

2、了解地球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

3、理解生命起源的实验探究。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模拟”实验投影片的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的能

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人类起源的教学,达到对学生的无神论教育,从而培养学生的辨

证唯物主义观点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原始地球表面的变化、化学进化的过程。

【教学难点】

生命起源于非生命物质,生命起源是化学进化的结果。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周密的教学设计,用powerpoint制作的多媒体课

件。

2、学生准备:课前预习,通过报刊、杂志和网站,搜集物种起

源的资料。

♦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生命的诞生

今天我们将要探究一个很有趣,也很有意义的话题。前面章节我

们一起走进了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这些生物世界里有:五彩缤纷的

植物、千姿百态的动物、神奇的微生物。植物、动物、微生物都是有

生命的,地球上的生命是从哪里来的呢?导入一生命的诞生。

活动2【活动】生命如何起源?

地球诞生于46亿年前,最早的生命在地球上是如何起源的?最

早的生物又是怎样的?

让学生做出猜想,提出自己的观点,教师及时的引导和指导。

活动3【讲授】人类对生命起源的认识过程

1、神造论

2、自生论

(1)自生论的观点。

(2)自生论举例。

(3)17世纪意大利医生F.Redi用实验证明腐肉不能生出苍蝇:

讲解实验过程、实验结果的比较及原因分析。

(4)1860年巴斯德用实验证明肉汤不能生出微生物:肉汤腐败

是由环境中的微生物进入肉汤引起的,从而彻底否认了“自生”的说法。

3、宇宙生命论

(1)宇宙生命论。(2)观点正、误解读。

4、化学演化说:地球上的生命是在地球温度逐步适宜以后,在

极其漫长的时间内,由非生命物质经过极其复杂的化学过程,一步一

步地演变而成的。这一假说普遍为广大学者所认同。

活动4【活动】生命起源的过程

原始地球假想图,有无可能产生原始生命?米勒实验为生命起源

的化学演化说提供了实验依据。

1、了解米勒实验装置。2、实验过程。3、实验现象。

4、合作探究:米勒模拟实验的思考:

(1)火花放电的作用:。

(2)原始大气的成分有:。

(3)实验的假设:。

(4)实验结论:。

(5)意义:□

活动5【讲授】火山爆发推动生命诞生

米勒实验为生命起源的化学演化说提供了实验依据,那么究竟是

谁推动了生命的诞生,又是谁促进了化学演化说一观看视频。

活动6【活动】生命起源过程示意图

1、自主探究:生命起源的过程及示意图。

2、师生共同总结生命起源的过程。

活动7【练习】随堂练习

引导学生进行习题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生物进化的历程》

♦教学分析

本节课的总体教学思想是本着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强调了

能力和方法的训练。形式上采用启发式的探究学习方法。注重了学生

为主体的教学。

在内容安排上首先是研究进化的方法,其次才是进化的历程。目

的是使学生体会方法与结果之间的紧密联系,获得知识不是第一位的,

掌握方法才是首要的。在教学过程中我是通过在分析资料的过程中,

由学生自己比较、发现这个方法。这样可以使他们更深的体会到比较

法在进化学的研究上的作用。在课本中很多内容都涉及到了化石。很

多学生对化石不是很了解,但又有很大的兴趣。为了满足学生好奇心,

也为了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决定在本节课的开头安排一个马的进化

的讨论和讲解。资料二中提到了始祖鸟,为了让学生对这种在进化史

上有着重要作用的生物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加入了始祖鸟的原始

化石图片、鸟类以及以鳄鱼为代表的爬行动物的图片,以便更好地锻

炼学生比较分析的能力。

生物进化的历程是一个复杂又漫长的过程。用进化树的形式介绍

这一内容可以通过直观又简洁的方式使学生接受这个知识。这里面涉

及到的生物种类虽然基本上都是学生曾经学习过的内容,但是已经隔

了一段时间。为了学生能更好地掌握这个知识,我先以小组讨论根据

特点贴图的环节,帮助学生复习学习过的脊椎动物和植物的特点。在

完成进化树的填图之后,纵观全局,引导学生总结出进化的总趋势,

并且点出人类和其他生物来自共同祖先这一真理。让学生明确保护生

物就是保护我们的家人。教育学生热爱生命,关爱生命。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举例说出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

2.概述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利用观察、对比,使自己的识图能力进一步提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化石资料的搜集,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热爱科学的态

2.通过对比生命起源认识的不同观点,使学生进行唯物主义生命观的

教育,自觉抵制非科学的观点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生物进化的证据。

2.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

3.生物进化的规律。

【教学难点】

运用对比的方法对生物的进化进行研究。在教学时,教师引导学生对

照课本的插图,对较早的动物植物化石与较晚的植物与动物或化石进

行对比,从而形成生物的进化观点。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周密的教学设计,用powerpoint制作的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课前预习。

♦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了解了有关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的内容,

那么,现在地球上多姿多彩的生物,究竟是怎样由地球上最初的生命

演变来的?

引入课题:生物进化的历程

活动2【讲授】新课讲授

一、生物进化的证据

老师:展示一些动植物的化石,介绍什么是化石。并讲解化石有规律

地出现在不同地质年代的地层中。

展示马的进化历程图片:

向学生展示始祖鸟的化石图片,并提出下列问题让学生思考:

始祖鸟像鸟类吗?它有跟鸟类相似的特征吗?它有跟鸟类不同的特

征吗?这些特征跟哪类动物相似?你从始祖鸟身上可以得出什么结

论?你通过什么方法得出这样的结论?

生物化石在地质层中的分布有何规律?这种分布规律说明了什么?

学生:生分析、交流马的进化历程说明了什么?现代马是由躯体较小

的始祖马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逐渐进化而来的。

生分析交流得出:根据始祖鸟和爬行动物及鸟类的相同之处得出:鸟

类是由爬行类进化来的。

生分析、交流并得出结论,同时明确:1.越简单、越低等的生物化

石总是出现在越古老的地层中。

2.越复杂、越高等的生物化石则出现在越晚近的地层中。

二、生物进化的历程

老师:引导:科学家们通过对不同年代化石的纵向比较,以及对现在

生物种类的横向比较等方法,推断出了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那么从

地球上最初的生命形式到现在形形色色的生物,究竟经历了哪些进化

环节呢?

师:各小组完成游戏: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拼图

师:我们大家的共同杰作进化树完成了,老师充当一名记者采访采访

我们的小成员,你这样贴图理由。

(教师走下讲台,开始进行采访。)

引导学生总结生物进化的规律

师:一般来说,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就是这样的。生物进化是生物长

期进化的结果。

学生:小组讨论各种动物的主要特征,并贴出图片,进行展示

交流拼图的根据和理由:

小组1:进化树的特点

小组2:植物进化的规律

小组3:动物进化的规律

得出生物进化的规律:

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三、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也知道了如何

研究生物的进化过程。从进化树上我们可以发现现在地球上的每一种

生物实际上都有共同的祖先。因此爱护生物就是爱护我们的家人。

《生物进化的学说》

♦教学分析

《生物进化的学说》是苏教版八年级新教材上册第十六章第三节。

本节内容是生物进化的学说。在此之前,学生已学习了前面两节生命

的诞生与生物的进化历程,而且把本节内容放到第十六章第三节,就

是为了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这节课,在本章中起着至关

重要的作用,占据着核心地位。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生物进化的自然选择学说及其意义。

2.加拉帕戈斯群岛上地雀进化的原因及其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知道达尔文进化论的实质。

2.能运用达尔文进化理论解释桦尺蛾和长颈鹿的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学习达尔文实事求是、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2.认识主流的进化学说,树立唯物主义的自然观。

3.领悟科学没有绝对真理,科学知识只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培养

怀疑精神和创新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概述达尔文生物进化学说的基本思想及意义。

【教学难点】

说出达尔文进化学说与其他进化学说的关系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周密的教学设计,用powerpoint制作的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课前预习。

♦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生物进化的学说

教学过程:

(一)设境激趣,导入新课

屏幕展示有关达尔文的内容描述,让学生猜测出达尔文,从而激发学

生对生物进化探究的兴趣:

A.他是英国人。

B.他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

C.他在青年时代曾乘坐“贝格尔号”进行过五年的环球航海考察。

D.他是《物种起源》的作者,书中提出的自然选择学说被恩格斯誉为

“19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之一”。

(二)新课学习

依托学生的学习目标将本节内容主要分为三大块:

识记:达尔文生物进化学说的基本思想和意义;

理解: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

应用:运用自然选择学说解释生物进化。

1、识记:达尔文生物进化学说的基本思想和意义。

“达尔文的生物进化学说”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第一步:提出问题,用5分钟的时间,让学生阅读课本64-65页的内

容,然后回答达尔文提出的学说。

第二步:再通过指导学生观看课件上的图片后,让学生讨论达尔文的

学说,创设了一个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第三步:启发学生看书上的探究,分组讨论加拉帕格斯群岛上地雀进

化的过程和原因,鼓励学生提取平时积累的知识,给他们表现的机会,

激起竞争,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最后识记达尔文生物进化学说

的基本思想和意义。

2、理解: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

通过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来过渡到第二块内容的学习中:

地球上的生物都有很强的什么能力?

在生物进化的过程中,为什么有些生物种类会灭绝?

新的生物种类是怎样形成的?

在自然界中推动生物不断进化的原因是什么?

接下来自然选择学说的四项主要内容我是这样处理的:首先我做示范

讲解第一项“过渡繁殖”,然后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将后面的三项内容

“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讨论后做小组报告。

在这个过程中要明白生物进化的内因、动力和方向。最后师生共同小

结出流程图。这样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他们真正成为学

习的主人。

3、应用:运用自然选择学说解释生物进化。

能运用达尔文进化理论解释桦尺蛾和长颈鹿的进化。

(1)思考:深色桦尺蛾数量增加,浅色桦尺蛾数量减少,这是为什

么?

(2)活动:捕食桦尺蛾的游戏。(通过这个游戏活动推测桦尺蛾体

色变化的原因,从而懂得能运用达尔文进化理论解释桦尺蛾的进化。)

活动后进行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训练:如果人们要使英国曼彻斯特地区

的浅色桦尺蛾又重新恢复为常见类型你认为该怎样做?

运用自然选择学说解释长颈鹿的进化。(小组演示)

4、了解其他的生物进化学说。

(1)现代综合进化论——变异是生物进化的材料,自然选择保留适

应性变异。

(2)分子进化中性论——所有生物的基因在代代相传中积累微小的

有利变异。

(三)总结本节内容。

(四)随堂练习,加深巩固所学知识。

《人类的起源与进化》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概述人类起源于古猿。

2、概述人类进化的主要历程。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课前收集有关人类的起源和进化的资料,培养学生收集资料、

获取信息的能力。

2、通过比较猿与人的相似特征,培养学生运用比较法找出事物的异

同点的能力。

3、通过对人类的起源和进化的探究,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以及探索

科学奥秘的精神。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学习培养学生以科学的态度认识人类的起源和进化问题,认

同人类进化与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以及科学是不断发展的观点。

2、培养学生逐步形成珍爱生命、热爱劳动、爱惜我们的生存家园一

一生物圈以及人类应当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观点。

♦1•教学重难点

1、知道人猿同祖,能说出人与猿的相似点。

2、说出人类进化的主要历程。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周密的教学设计,用powerpoint制作的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课前预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是从哪里来的?”人类对自身的产生一直是十分好奇的。人类

究竟是怎样产生,又是怎样进化的?从这一节课开始,让我们共同解

答这个孩提时代的困惑,一起追随科学家的足迹来探究人类起源的奥

秘吧!

自古以来,人类起源的问题就一直困扰着人们。神话传说和宗教

理论使人们一直认为是神造了人。直到18世纪,人类才开始对人和

动物的关系有了比较正确的认识。认为人类是森林古猿进化而来,人

类的进化经历了漫长的历程。

二、探究新知

探究一、人猿同祖

讨论探究人与猿的关系

孕期尾牙齿染色体平均寿命共患疾病

猩猩223无322438结核

脑炎

黑猩猩240无322441感冒

天花等

大猩猩265无322436

人275无322370

老师提问:通过观察上述表格,你能看出人和几种猿之间存在怎样的

关系?人与类人猿的相似之处说明了什么?

设计思想通过类人猿与人类的相似特征的比较,得出人、猿同祖的结

论。培养学生运用比较法找出事物的异同点,这样的教学能留给学生

较深刻的印象。

互动游戏

学生分组表演:请一位同学选择三位好朋友,自己想好一句话并告诉

其中一位,要求他只用表情或动作把这句话的意思传给第二位,由第

二位再用同样的方式传给第三位朋友。最后由第三位朋友用语言表达

出原意来。

设计思想互动游戏,活跃了课堂气氛,也让学生认识到了语言在生活

中是多么的重要!

(强调:用语言进行交流也是动物与人的本质区别之一。)

过渡:人、猿同祖,你能列举出证据吗?

列举人、猿同祖的证据

师:大屏幕展示古生物家挖掘的不同时期的古人类化石图片。

生:观看讨论得出化石是人、猿同祖的证据之一。

设计思想通过学习培养学生以科学的态度认识人类的起源和进化问

题,认同人类进化与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以及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观点。

探究二、人类进化的主要历程

学生分小组阅读、讨论,并由老师进行总结。

设计思想通过学习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让学生认识到

劳动的重要性,养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

人类进化的主要历程:化石证据表明,人类的祖先是森林古猿;多数

科学家认为:人类进化发展大约分为南方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

四个阶段,分别对这四个

阶段人类的特点进行描述。

最后由老师对今天所学的内容进行总结,并进行随堂练习,加深巩固

对内容的理解与记忆。

《动物运动的形式和能量供应》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列举动物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

2、举例说出动物通过运动适应环境。

3、举例说出动物运动的能量供应。

【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

力以及交流与合作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生对动物运动形式的了解,使同学们能更加关注自然界的动物,

让他们能与之和谐相处,彼此成为永远的朋友,并深刻理解人与自然

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动物运动方式主要有哪些?

2.动物运动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动物运动的能量来源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准备相关图片、资料;制作课件。

学生准备:收集相关资料、交流讨论;认真完成课前预习。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结合课件上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动物的栖息环境多种多样,

它们的运动行式是否一样呢?

【讲授新课】

探究新知:

合作探究一、动物的运动形式

1.分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形象描述几种动物的运动方式及如何完成

运动的。

生活环境动物种类运动方式

水中鱼虾蛙鲫鱼海豚草履虫等游泳

蟹河蚌等爬行

陆地大象狗猫等行走

鸵鸟马豹等奔跑

蛇蜗牛蜘蛛蚯蚓等爬行

蝗虫袋鼠等跳跃

空中家鸽蝙蝠蜜蜂蜻蜓等飞行

2、引导学生小结归纳:

动物的运动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哪些?动物的运动形式和它们的生

活环境有什么关系?

动物的运动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飞行、奔跑、、游泳、爬行、行走、

跳跃等,不同生活环境中的动物运动方式也不同。

(1)水中生活的动物主要依靠游泳。游泳是适应水环境的运动方式

(2)陆地上的动物可以有行走、爬行、奔跑、跳跃等多种运动方式。

爬行一依靠肌肉收缩或者付肢的运动把贴近地面的身体推向前进。

如蜗牛、娱蚣、蛇、鳄。(特点:四肢不能将身体支撑起来)

行走一用四肢将身体支撑起来,并通过四肢的交替前伸和后瞪使

整个身体向前运动。如大象、熊。

奔跑一当行走速度加快时,在某一瞬间四肢都会离开地面,身体

腾空,这种运动方式叫奔跑。如猎豹、鸵鸟。行走和奔跑的区别:奔

跑时,身体的在某一个瞬间腾空。

跳跃一依靠后肢的弹跳,使身体腾空运动。如蝗虫、青蛙、袋鼠。

(特点:后肢发达)

(3)空中生活的动物主要是飞行。

(不同的运动方式不仅适应于不同的生活环境,而且在动物的身体内

也有不同的结构与之相适应。)

合作探究二、小组讨论鸟类适应飞行的特征

1、让学生观察课件鸟的结构结合鸟的形态结构示意图,讨论鸟类适

应飞行的特征?除了图中显示的特征外,你还能说出鸟类适应飞行的

其他特征吗?

(1)、身体呈流线型

(2)、前肢特化为翼,体表被覆羽毛

(3)、骨骼薄、长骨中空

(4)、胸骨硕大、胸肌发达

(5)、用肺呼吸,气囊辅助呼吸(双重呼吸);

(6)、食量大,消化能力强;直肠短不存粪便;

(7)、循环系统比较完善;

(8)、恒温动物

2、学生讨论:动物多样的运动形式对动物有什么意义?

(动物通过运动可以适应环境,提高生存能力。)

动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系列通过运动适应环境的特

征,从而提高生存的能力。例如,在草原上,狮通过快速的奔跑才能

捕食到其他奔跑的动物。

动物通过运动还能迅速迁移到更为适宜的栖息地和生殖场所,从而有

利于自身的生存和繁衍。例如,一些鸟类在不同季节南北迁徙,除了

获得足够的食物外,还在迁徙地的适宜环境里完成筑巢、孵卵、育雏

等生殖活动。

合作探究三、动物运动的的能量供应

假如你今天一天没吃饭,会怎么样?观察教材图,讨论和动物运动的

能量间接来源于什么?直接来源于什么?

动物运动的能量间接来源于食物,食物中的有机物通过细胞的

呼吸作用将能量释放出来。一部分热能维持体温,大部分贮存在ATP

供各种生命活动需要,动物运动的能量直接来源于ATPO

《动物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举例说出动物的运动结构。

2举例说明脊椎动物运动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观察了解不同的动物依靠特有的运动器官进行运动。

2通过观察分析脊椎动物运动系统的组成。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观察交流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动物的运动结构和脊椎动物运动系统的组成

【教学难点】

脊椎动物运动系统的组成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收集一些图片。周密的教学设计,用powerpoint制作

的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课前预习,通过报刊、杂志和网站,搜集资料。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我们共同学习了第一节一一《动物的运动》。不同的动物有着不同的

运动,(展示鱼、蚯蚓、蜻蜓、鸟的图片,学生回到问题),今天这

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七章第二节《动物的运动要依赖于一定的结

构》。

设计意图:通过展示,让学生感知动物多种多样的运动,并能说出动

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身体结构。

【讲授新课】

探究新知:仔细阅读教材。围绕学习目标,通过阅读教材,独立思考,

感知本节内容。

一动物的运动结构

1.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探究多细胞动物的运动器官。

2.跟着老师的提示回答单细胞动物的运动结构。

3.探讨蚂蚁的运动的器官。

通过设问引导,培养学生观察、概括、总结等能力。

利用所学知识解析日常现象,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运动系统的组成:

1.知识点出示:(1)骨(2)关节(3)肌肉

2.小组合作完成下列思考题:

1).骨:作用

2).关节:说说自己的身体都有哪些关节?关节的结构及作用?

3).骨骼肌:骨骼肌的结构及功能?

方法:指导学生说出上肢骨、下肢骨的组成。师展示关节模式图,并

讲解各结构的位置、形状、功能。进一步展示骨骼肌的结构图,明示

肌腹和肌腱。

综合以上问题,通过学生熟悉的物体作类比,让学生进行比较学习,

培养学生联系、观察等能力。

设计意图:通过演示实验和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说出肱肌在自己

身上的位置,并能描述关节和骨骼肌的基本结构。

预计:学生能够找到肌和骨的位置,能完成关节图的填写和骨骼肌由

肌腹和肌腱组成。

3.运动的产生和意义

1)讨论:对照人的屈肘和伸肘运动示意图思考:人的屈肘和伸肘运

动是如何完成的?

方法:教具演示,学生口述。

明确: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三头肌收

缩,肱二头肌舒张。

设计意图:利用组装好的模型解决屈肘和伸肘时骨、关节、肌肉的相

互配合情况,并在老师提示下通过解决问题,认识到三部分的作用缺

一不可。

预计:学生能够说出屈肘和伸肘时骨、关节、肌肉的相互配合情况,

并能根据自己生活经验解决问题,认识到各部分的重要性。

2)难点突破:骨骼肌绕过关节连在不同的骨上。

帮助学生理解“肌肉牵拉骨绕关节运动”。

讲解运动的产生。

生体验并理解运动的产生过程。

以组为单位讨论问题,促进学生之间的协作、交流,提高解决问题的

能力。

《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举例说明动物的多种行为;

2、举例说明动物行为对其生存和生殖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小组合作探究能力以及表达交流

o【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