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北京卷高考语文解析_第1页
2017北京卷高考语文解析_第2页
2017北京卷高考语文解析_第3页
2017北京卷高考语文解析_第4页
2017北京卷高考语文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7高考语文卷解析〔北京卷〕热点类〔95分〕名著类〔13分〕根底类〔42分〕热点类长文本阅读材料一:首都博物馆展览(海昏侯/妇好墓)材料二:文物“活”化(数字化技术)材料三:敦煌莫高窟“数字化”材料一真题〔24分〕1.以下对材料一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以前因为精品不多,所以文物展览观者寥寥B.要合理利用文物,开掘其内涵,发挥其作用C.文物热反映群众对“精品文化”消费的需求D.奥斯汀从失蜡法铸造的青铜器中得到了启发2.以下加点字词的读音和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甫一开始:“甫”读作pǔ意思是“刚刚”B.告罄“罄”读作qìng意思是“尽”C.乏人问津“津”读作jīn意思是“路”D.憨态可掬:“掬”读作jǔ意思是“令人喜爱”语言根底材料二真题3.根据材料二,以下对数字技术作用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让群众了解到更多文物B.增强了文物的学术性价值C.增强文物欣赏的趣味性D.帮助群众更好地理解文物4.根据材料二,以下成语中最能准确表达VR技术带给人的体验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身不由己B.感同身受C.设身处地D.身临其境5.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文物原来只为少数专家学者所识,现在却走近了群众。如果用诗句来描述这一现象,以下最适宜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A.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B.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C.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D.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语言根底材料三真题6.根据材料三,以下关于文物保护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

A.将文物“深藏闺中”不是最好的保护方法

B.实际上有些文物使用起来反而有利于保存

C.二氧化碳含量的降低会加速壁画的老化

D.彩塑和壁画的退化也有自然因素的作用

7.根据材料三,以下对敦煌“数字化展示中心”作用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

A.减少了莫高窟的游客接待量

B.改变了洞窟的游览模式

C.缩短了游客在洞窟内的停留时间

D.减少了游览对莫高窟的破坏

8.请结合上述三那么材料,简述让文物“活”起来的含义与作用。〔6分〕文意理解殷墟妇好墓海昏侯展览敦煌壁画相关拓展1.传统文化的回归2.传统与现代的交融3.讲好中国故事《根河之恋》散文阅读驯鹿玛丽亚·索乌热尔图鄂温克青年阅读真题〔24分〕20.以下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传统的鄂温克人生活在山里,以打猎为生,驯鹿是他们生活、劳动的重要帮手B.乌热尔图为玛利亚·索拍摄的照片,生动地表现了她历经的沧桑与母性的慈祥。C.第六段中作者运用排比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展现了呼伦贝尔草原的美丽风光。D.搬出山林的鄂温克女子穿上了城市里流行的裙子,过上了快乐时尚的新生活。21.第二段写出了根河的哪些特点?有什么象征意义?〔5分〕22.作者在结尾说“我知道我虽然来过了,但却远远抵达不了这河的深奥”。请根据文意,说明“这河的深奥”的含义,“抵达不了”的原因及作者寄托的情感。〔6分〕23.文章叙写了玛利亚、乌热尔图和走出山林的人们,请分别概括他们各自:根河之恋的表现。作者这样构思表达了怎样的匠心?〔6分〕拓展练习2016高考真题《锄》2016模拟《西川的沉静》契诃夫作品《樱桃园》作文〔50分〕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①纽带是能够起联系作用的人或事物。人性需要纽带凝聚,当今时代,经济全球化的开展、文化的交流、历史的传承、社会的安宁、校园的和谐都需要纽带。请以“说纽带”为题,写一篇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②2049年,我们的共和国将迎来百年华诞。届时参加请你拍摄一幅或几幅照片来展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辉煌成就,你讲选择怎样的画面?请展开想象,以“共和国,我为你拍照”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想象合理,有表达,有描写。可以写宏达的画面,也可以写小的场景,以小见大。说纽带1.连接作用2.经济全球化3.人性与情感4.历史与文化5.社会与安宁6.校园与和谐亲情的维系各类传统节日家族“传家宝”传统文化熏陶情感维系《时间都去哪儿了》文化的传承传统:诗词/阅读/节日:春节/端午/七夕/清明/重阳饮食:地方特色美食《舌尖上的中国》社会热点1.一带一路2.经济全球化3.杨振宁归国全国i卷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中国关键词”有: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平安、高铁、移动支付。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时事热点全国ii卷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土明。〔杜甫〕③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④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魏源〕⑤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鲁迅〕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根底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传统文化山东卷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自己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某书店开启24小时的经营模式。两年来,每到深夜,当大局部顾客离去,有一些人却走进书店。他们中有喜欢夜读的市民,有自习的大学生,有外来务工人员,也有流浪者和拾荒者。书店从来不驱赶任何人,工作人员说:“有些人经常看着看着就睡了,但他们只要来看书,哪怕只看一页、只看一行,都是我们的读者;甚至有的人只是进来休息,我们也觉得自己的工作是有意义的。”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阅读江苏卷20.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生活中离不开车。车,种类繁多,形态各异。车来车往,见证着时代的开展,承载了世间的真情;车来车往,折射出观念的变迁,蕴含着人生的哲理。科技/春运/共享单车名著类散文阅读〔3分〕24.鄂温克人与根河有着密切的联系。以下对经典作品中环境与人物的联系,理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大观园是《红楼梦》中人物活动的一个主要场所。正是这个众姐妹诗意生活着的“世外桃源”,造就了贾宝玉力求摆脱世俗的叛逆性格。B.《边城》的故事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湘西小镇茶峒。山明水净的湘西风光,映衬了翠翠、爷爷、傩送等人物心灵的澄澈与人性的善良美好。C.《红岩》讲述的是在黎明前的黑暗里共产党员在监狱中艰苦卓绝的斗争。牢房的阴暗、刽子手的凶残,突显了革命者新年的坚决、意志的坚强。D.《阿Q正传》写的故事以辛亥革命时期的未庄为主要场景。赵太爷、假洋鬼子为代表的的统治阶级对阿Q的压迫和欺凌,是阿Q“精神胜利法”形成的重要原因。微写作〔10分〕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180字左右。

①《根河之恋》里,鄂温克人从原有的生活方式走向了新生活,《平凡的世界》里也有类似的故事。请你从中选取一个例子,表达情节,并作简要点评。要求:符合原著内容,条理清楚。

②请从《红楼梦》中的林黛玉、薛宝钗、史湘云、香菱之中选择一人,用一种花来比喻她,并简要陈述这样比喻的理由。要求:依据原著,自圆其说。

③如果请你从《边城》里的翠翠、

《红岩》里的江姐、《一件小事》里的人力车夫、《老人与海》里的桑提亚哥之中,选择一个人物,依据某个特定情境,为他〔她〕设计一尊雕像,你将怎样设计呢?要求:描述雕像的体态、外貌、神情等特征,并依据原著说明设计的意图。根底类晓行巴峡王维际晓投巴峡,馀春忆帝京。晴江一女浣,朝日众鸡鸣。水国舟中市,山桥树杪行。登高万井出,眺迥二流明。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赖多山水趣,稍解别离情。诗歌〔18分〕15.以下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巴峡乡邑旭日东升,众鸡鸣唱,晴朗的江边一个女子在浣洗。B.水国乡民在舟中行商,山上有桥,行人走在桥上,如在树颠。C.诗人登高远眺,万亩良田,井然有序,二水流过,分外澄明。D.诗人在暮春之际来到巴峡,山水之趣宽解着诗人的离愁别绪。16.“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一联中,鸟雀之声传递了作者的思乡之情。以下诗句采用这一写作手法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欲暮黄鹂啭,伤心玉镜台。〔王昌龄《古意》〕B.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晁补之《吴松道中》〕C.苍鸠鸣竹间,两两自相语。〔张耒《感春》〕D.殷勤报春去,恰恰一莺啼。〔杨万里《和仲良春晚即事》〕诗歌〔18分〕17.同样是描绘山峡,《晓行巴峡》与以下诗句相比,在运用意象、抒发情感方面有何不同?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分〕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郦道元《水经注》〕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杜甫《秋兴八首》〕秋兴陆游白发萧萧欲满头,归来三见故山秋。醉凭高阁乾坤迮,病入中年日月遒。百战铁衣空许国,五更画角只生愁。明朝烟雨桐江岸,且占丹枫系钓舟。[注]①迮:狭窄。10.根据中间两联,概况作者“愁”的原因。〔6分〕

11.简要赏析尾联的表达效果。〔5分〕送子由使契丹

轼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单于假设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注]①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②武林:杭州的别称。苏轼时知杭州。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欧阳修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15.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6分〕《秦废封建》苏东坡文言文〔23分〕9.以下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然后属疏远属:亲属B.诸侯更相诛伐更:交替C.子房亦与焉与:参与D.不能易也易:交换10.以下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以有侯王争必以利B.三代之兴知诸侯之不可复C.而学士大夫多非之而诸子之论废矣D.袭封而争位者君臣父子相贼虐者文言文〔23分〕11.以下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请立诸子请立各位皇子为诸侯王B.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诸皇子和功臣们皆封侯并用国家的赋税重赏他们C.君之虽欲罢侯置守,可得乎君主即使想要废除封侯的制度设置郡守,能行得通吗D.封建非圣人意也,势也分封诸侯的制度不是圣人的本意,而是时势使然文言文〔23分〕12.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6分〕①时非圣人之能为也,能不失时而已。②自三代圣人以礼乐教化天下,至刑措不用,然终不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