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十五从军征》教学课件_第1页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十五从军征》教学课件_第2页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十五从军征》教学课件_第3页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十五从军征》教学课件_第4页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十五从军征》教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十五从军征1.了解乐府诗的文学常识,理解诗歌内容。2.学习本文以叙述为主,用环境描写和动作描写刻画人物的写法。3.领会诗歌抒发的悲凉凄苦之情,深刻体会长期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学习目标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因为从古至今,战争一直是人们关注的主题。今天我们学习的这首诗,也是与战争有关,题目是:《十五从军征》。

同学们,读着这些诗,你有什么感受?战争新课导入写作背景

根据吴兢《乐府古题要解》的说法,此诗晋时已谱入乐府,当可视之为汉魏战乱之际的作品。正是当时穷兵黩武的统治者与无休无止的战争,造成了该老兵的悲惨遭遇。反映该老兵的悲惨遭遇,也就反映了当时在沉重的徭役压迫之下的平民百姓的悲惨遭遇,深刻地揭露了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作品真实、深刻、令人感愤,催人泣下。原诗无题目,现在的题目是编者加的。标题夸张地写出了从军之早。文体知识《乐府诗集》是继《诗经·风》之后的一部总括中国古代乐府诗歌的歌辞总集,由北宋郭茂倩所编。现存100卷,是现存收集乐府歌辞最完备的一部。《乐府诗集》是汉朝、魏晋、南北朝民歌精华所在。内容十分丰富,反映社会生活面很广,主要辑录汉魏到唐、五代的乐府歌辞兼及先秦至唐末的歌谣,共5000多首。它搜集广泛,各类有总序,每曲有题解。现存汉乐府民歌40余首,本诗歌是一首叙事诗。中国古代各朝兵役制度战国时期,已经建立常备兵制度。秦统一后,出现了全国规模的征兵制。汉承秦制,适龄男子每人一生要服两次兵役。三国时期出现了“世兵制”,父子世代为兵。北朝出现了“府兵制”。宋朝的主要兵制“募兵制”。元朝在取得全国政权前,实行部落兵制。明朝实行“卫所制”。清朝实行“旗兵制”,类似部落制。相关知识

十五从军征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朗读课文zhǒnɡdòuzhìkúichōnɡyíɡēnɡābǎi词语释义道逢:

阿:

冢:

累累:狗窦:雉:

在路上遇到。语气词,无意义。坟墓。

连续不断的样子。

狗洞。野鸡。

旅:

葵:持:一时:舂:贻:

野生。葵菜。拿。一会儿。放在石舂里把谷类的壳捣掉。同“贻”,送,赠送。课文译文

十五从军征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十五岁就应征去参军,八十岁才退伍回到故乡家中。路上碰到一个故乡的村民,问:“我家里还有什么人?”“你家那个地方现在已是松树柏树林中的一片坟墓。”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里出进,野鸡在屋脊上飞来飞去。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环绕着井台。捋些野谷舂米来做饭,摘下葵叶煮汤算是菜。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却不知应该送给谁一起分享。走出大门向着东方张望,老泪纵横洒落在征衣上。整体感知1.这是一首叙事诗,诗中的主人翁是谁?哪一句给我们介绍了他一生的经历?诗中的主人翁是一个历经沧桑、孤独凄苦的老兵;“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一句给我们介绍了他一生的经历。2.这首诗写了一件什么事,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叙述了一个老兵还乡后才知道家人均已死去,田园故宅成了废墟,自己已无家可归的故事。揭露封建社会兵役制度的极端不合理。细读课文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这句话用夸张的手法,不是实指,极言从军之久,揭露封建社会兵役制度的极端不合理。“八十”与“十五”相对照,突出其“从军征”时间之久;“始得归”与“从军征”相呼应,一个“始”字可看出他中途一直未能回来。在汉朝,男子二十三岁起正式服兵役,直到五十六岁止。如遇战争,还要做好随时从军的准备,兵役时间可能会更长。这位老人遇上了战争,所以才——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80岁的老兵心情喜悦、充满期盼、满怀希望地返回家乡。该句真切表现出老兵非常迫切地想知道家中的情况。思亲情切主人公年迈力衰归来,看到的家乡是什么样子?远望:近看松柏冢累累狗窦——兔入梁上——雉飞中庭——旅谷井上——旅葵“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白描式的环境描写,由远及近,一片荒凉破败的景象。

诗句使用了多个意象——松柏、丛冢、跳兔、飞雄、旅谷、庭院、水井、旅葵;这些意象都有一种荒凉、悲凉的特点。希望落空彻底绝望在这样的一个家中,80岁的老人是怎么生活的呢?

他的苦,不仅是生活上的艰苦,更是失去亲人,无依无靠的心里的痛苦。进一步突出老兵孤独凄凉的处境和心情,令人对不合理的兵役制度产生极度的痛恨之情。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悲伤孤独面对这一切,老人的心情如何?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动作和神态描写进一步抒发老兵心中的悲哀。突出老兵“出门东向看”与“泪落沾我衣”这一细节,将举目无亲、孤身一人的老兵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将其悲痛欲绝的茫然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心意茫然所闻: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所见: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所做: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羮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心情: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语言环境动作、神态、心理诗中描写情节:始得归→道逢乡→见家景→做饭羹→出东门泪沾巾情感变化:思亲情切→希望落空→彻底绝望→悲伤孤独→心意茫然诗歌情节老兵的遭遇仅仅是他一个人吗?一个家庭吗?是什么造成了老百姓们悲惨的生活呢?封建社会的兵役制度、连年的战争。写作特色1.用哀景写哀情,情景交融。

整首诗并没正面描写战争的残酷,而是从老兵回乡后所见所感落笔,将典型情绪与典型环境融为一体,在强烈的对比中表现出民生的悲惨。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感情真挚,悲怆动人。2.用白描的手法,粗线条勾勒画面。

(1)语言描写,通过过路人说出的哀景来写出哀情;(2)环境描写,写出了家中荒凉的景象;(3)动作、神态描写,进一步抒发老兵心中的悲哀。突出老兵“出门东向看”与“泪落沾我衣”这一细节,将举目无亲、孤身一人的老兵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将其悲痛欲绝的茫然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3.叙事为主,兼描写抒情,故事性强。本诗以第一人称的语气叙述,尽情渲染了老兵的不幸遭遇和内心无法忍受的悲痛。这首完整的五言叙事诗,还保留着质朴的民歌语言风格。它深刻的思想内容、鲜明的艺术特色,在中国诗歌史上放射着光彩,并且给后世作家以无穷的启发。课文主旨

《十五从军征》这是一首暴露封建社会兵役制度不合理的乐府民歌,通过一个久别家乡重归故里的老兵回家时所见情景的描述,揭露了封建兵役制度给劳动人民带来的苦难,表现了他的孤单和凄凉,反映出战争的残酷无情,体现了人民对战争的厌恶和憎恨。学习了这首诗,你对战争有什么看法?

的确战争是可怕的,它带给了我们无数的伤痛,正如诗中所描绘的那样。它使很多的家庭家破人亡。我想对战争说:战争,你给太多人们的心带来伤痛。这都是我们渴望和平的心声,但是。在必要的时候,我们为了祖国为了正义会奋战到底!拓展延伸课文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了这首以战争为主题的诗歌。从一位老兵回乡经历的角度,感受了战争给老百姓带来的苦难。其实,除了这首诗,还有很多从不同角度描写战争的诗,比如《出塞》和乐府诗里的《战城南》等等,建议同学们可以在下课后找来读一读,看看它们又是从哪个角度来写战争的,相信会让你对战争有更深刻的认识。内心——泪落沾我衣十五从军征远望——松柏冢累累近看兵役残酷战乱频繁灾难深重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野兔野鸡旅谷旅葵行动饭羹作好不知饴谁总写课后作业

这是一首叙事诗,试发挥想象,扩充细节,将这首诗改写成一篇记叙文。出塞二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