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临床医学检验技士专业知识-11-2_第1页
初级临床医学检验技士专业知识-11-2_第2页
初级临床医学检验技士专业知识-11-2_第3页
初级临床医学检验技士专业知识-11-2_第4页
初级临床医学检验技士专业知识-11-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级临床医学检验技士专业知识T1-2

(总分:45.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总题数:40,分数:40.00)

1.结核菌素皮肤试验用于检测

•A.I型变态反应

•B.II型变态反应

•C.HI型变态反应

•D.IV型变态反应

•E.I、III型变态反应

(分数:1.00)

A.

B.

C.

D.J

E.

解析:

2.最常用的半抗原载体为

•A.牛血清清蛋白

•B.牛甲状腺球蛋白

•C.人血清清蛋白

•D.人甲状腺球蛋白

•E.球蛋白

(分数:1.00)

A.V

B.

C.

D.

E.

解析:

3.Korthof培养基用来培养

•A.梅毒螺旋体

•B.钩端螺旋体

•C.回归热螺旋体

•D.伯氏螺旋体

•E.雅司螺旋体

(分数:1.00)

A.

B.J

C.

D.

E.

解析:

4.局部黏膜抗感染的重要因素是

•A.IgG

•B.IgM

•C.slgA

•D.IgE

•E.IgD

(分数:1.00)

A.

B.

C.V

D.

E.

解析:

5.目前已知的最强的致泻毒素是

•A.Vero细胞毒素

•B.霍乱肠毒素

•C.耐热性肠毒素

•D.不耐热性肠毒素

•E.气单胞菌不耐热性肠毒素

(分数:1.00)

A.

B.J

C.

D.

E.

解析:

6.临床常见的检测肿瘤标志物的方法有

A.酶学方法

•B.酶免法和放免法

•C.电泳法

•D.化学法

•E.化学法加酶学方法

(分数:1.00)

A.

B.J

C.

D.

E.

解析:

7.患者排泄物消毒要用

•A.2%甲酚皂

•B.0.05%氯己定

•C.70%乙醇

•D.10%甲醛

•E.生石灰

(分数:1.00)

A.

B.

C.

D.

E.J

解析:

8.在下列疾病的诊断中,甲胎蛋白可作为其最灵敏、最特异指标的是

•A.胃癌

•B.肝癌

•C.卵巢癌

•D.直肠癌

•E.甲状腺肿瘤

(分数:1.00)

A.

B.V

C.

D.

E.

解析:

9.属于胞内寄生菌的是

•A.普通变形杆菌

•B.痢疾杆菌

•C.黏质沙雷菌

•D.大肠埃希菌

•E.伤寒沙门菌

(分数:1.00)

A.

B.

C.

D.

E.V

解析:

10.不能用来做检测ANA抗原片的是

•A.鸡有核红细胞

•B.绵羊红细胞

•C.大鼠肾细胞

•D.大鼠肝细胞

•E.猴肝细胞

(分数:1.00)

A.

B.V

C.

I).

E.

解析:

11.幼虫移行症是指

•A.寄生蠕虫幼虫侵入非正常宿主后,在组织内移行造成的损害

•B.寄生蠕虫成虫侵入非正常宿主后,在组织内移行造成的损害

•C.寄生蠕虫侵入人体后,在组织中移行所造成的损害

•D.寄生蠕虫幼虫侵入正常宿主后,在体内移行造成的损害

•E.寄生蠕虫在常寄生部位以外的组织器官内寄生而造成的损害

(分数:1.00)

A.J

B.

C.

D.

E.

解析:

12.营养要求特殊的细菌是

•A.霍乱弧菌

•B.痢疾志贺菌

•C.伤寒沙门菌

•D.变形杆菌

•E.结核分枝杆菌

(分数:1.00)

A.

B.

C.

D.

E.V

解析:

13.肛门拭子法主要用于诊断

•A.蠕形住肠线虫病

•B.似蚓蛔线虫病

•C.毛首鞭形线虫病

•D.丝虫病

•E.旋毛形线虫病

(分数:1.00)

A.V

B.

C.

D.

E.

解析:

14.血清蛋白区带电泳中M蛋白主要位于

A.Alb区

B.ai区

C.a2区

D・B区

E.丫区

(分数:LOO)

A.

B.

C.

D.

E.V

解析:

15.抗体与荧光素结合靠的是

•A.范德华力

•B.氢键

•C.离子键

•D.共价键

•E.静电引力

(分数:1.00)

A.

B.

C.

D.V

E.

解析:

16.一般情况下,用于细菌培养的标本保存时间不超过

•A.24小时

•B.48小时

•C.73小时

•D.12小时

•E.2小时

(分数:1.00)

A

B

C

D

E.

解析:

17.进行分区划线分离细菌,操作错误的是

・.A一般将平板分为4个区

•B.先将标本涂布于1区内,再在2〜3区依次划线

•C.每一区的划线均接触上一区的接种线1〜2次

•D.同一区内,线与线间可交叉,越密越好

・E.每划完一个区,接种环灭菌1次

(分数:1.00)

A.

B.

C.

D.-J

E.

解析:

18.可使白喉棒状杆菌异染颗粒呈蓝黑色的染色为

•A.亚甲蓝染色

・B.革兰染色

・C.阿培特染色

・D.抗酸染色

•E.奈瑟染色

(分数:1.00)

A.

B.

C.V

D.

E.

解析:

19.血液增菌培养结果呈均匀混浊生长并有胶冻状凝块者,可能为

・A.金黄色葡萄球菌

•B.伤寒沙门菌

•C.铜绿假单胞菌

•D.肺炎链球菌

・E.粪产碱杆菌

(分数:1.00)

A.V

B.

C.

D.

E.

解析:

20.触酶试验又称

•A.氧化酶试验

•B.过氧化氢酶试验

•C.胭酶试验

•D.靛基质试验

•E.过氧化氢试验

(分数:1.00)

A.

B.V

C.

D.

E.

解析:

21.L-J质控图中,警告线为

(分数:1.00)

A.

B.V

C.

D.

E.

解析:

22.下列属于补体参与的试验是

•A.嗜异性凝集试验

•B.肥达反应

•C.淋巴毒试验

•D.胶乳凝集试验

•E.玻片凝集试验

(分数:1.00)

A.

B.

C.V

D.

E.

解析:

23.自动化免疫分析仪在设计原理中,通常不被采用的技术是

•A.酶免疫技术

•B.生物素-亲和素技术

•C.荧光免疫技术

•D.凝集技术

•E.沉淀技术

(分数:1.00)

A.

B.

C.

D.J

E.

解析:

24.临床中AB0血型鉴定最常采用的方法为

•A.正向间接凝集反应

•B.反向间接凝集反应

•C.玻片凝集法

•D.试管凝集法

•E.间接凝集抑制反应

(分数:1.00)

A.

B.

C.J

D.

E.

解析:

25.用小鼠研究乙型脑炎病毒的致病性,常用接种途径为

•A.肌肉

•B.鼻内

•C.腹腔

•D.静脉

•E.脑内

(分数:1.00)

A.

B.

C.

D.

E.J

解析:

26.下列不属于肠杆菌科的细菌是

•A.鼠伤寒沙门菌

•B.猪霍乱沙门菌

•C.弥散多源菌

•D.鼠疫耶尔森菌

•E.铜绿假单胞菌

(分数:1.00)

A.

B.

C.

D.

E.V

解析:

27.临床上最常见的排斥反应为

•A.超急性排斥反应

•B.急性排斥反应

•C.慢性排斥反应

•D.急性移植物抗宿主反应

•E.慢性移植物抗宿主反应

(分数:1.00)

A.

B.J

C.

D.

E.

解析:

28.可同时进行治疗药物及其代谢物浓度监测的技术是

•A.离子选择电极

•B.荧光分光光度法

•C.毛细管电泳技术

•D.免疫化学法

•E.高效液相色谱法

(分数:1.00)

A.

B.

C.

D.

E.J

解析:

29.艾滋病的病原体是

•A.人类T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病毒I

•B.人类T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病毒II

•C.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D.巨细胞病毒

•E.EB病毒

(分数:1.00)

A.

B.

C.J

D.

E.

解析:

30.鉴定幽门螺杆菌的重要依据是

A.定居于胃黏膜层中

•B.产生大量胭酶,分解尿素为氨

•C.运动活泼、生化反应活泼

•D.革兰阴性无芽胞杆菌

•E.胃液涂片镜检

(分数:1.00)

A.

B.J

C.

D.

E.

解析:

31.外-斐反应属于

•A.直接凝集反应

•B.沉淀反应

•C.间接凝集反应

•D.协同凝集反应

•E.反向凝集反应

(分数:1.00)

A.J

B.

C.

D.

E.

解析:

32.在正常人肠道中数量最多的细菌是

•A.大肠杆菌

•B.无芽胞厌氧菌

•C.结核杆菌

•D.百日咳杆菌

•E.肺炎球菌

(分数:1.00)

A.

B.V

C.

D.

E.

解析:

33.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的首选检测方法是

•A.免疫电泳

•B.测Ig含量

•C.骨髓检测

•D.血清蛋白区带电泳

•E.本-周蛋白检测

(分数:1.00)

A.

B.

C.

D.J

E.

解析:

3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蟒虫病临床表现的是

•A.食欲减退

•B.嗜睡

•C.子宫内膜炎

•D.夜惊

•E.肛周皮肤瘙痒

(分数:1.00)

A.

B.V

C.

I).

E.

解析:

35.在病理和回顾性研究中有较大实用价值的切片方法是

•A.冷冻切片

•B.石蜡切片

•C.振动切片

•D.塑料切片

•E.直接涂片

(分数:1.00)

A.

B.J

C.

D.

E.

解析:

36.关于ENA抗体谱的检测,下列方法中不被采用的是

・A.双向免疫扩散法

•B.对流免疫电泳

•C.免疫印迹

•D.荧光法

•E.ELISA法

(分数:1.00)

A.

B.

C.

D.J

E.

解析:

37.压片镜检可见到菊花状菌丝的是

•A.放线菌

•B.真菌

•C.诺卡菌

•D.链球菌

•E.链霉菌

(分数:1.00)

A.J

B.

C.

D.

E.

解析:

38.利用E花环沉降法可分离的两种细胞是

・A.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

•B.浆细胞与粒细胞

・.CB淋巴细胞与T淋巴细胞

I).淋巴细胞与粒细胞

E.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

(分数:1.00)

A.

B.

C.V

D.

E.

解析:

39.在4c条件下生长并可污染贮存血液的细菌是

•A.恶臭假单胞菌

•B.荧光假单胞菌

•C.鼻疽伯克霍尔德菌

•D.斯氏假单胞菌

•E.铜绿假单胞菌

(分数:1.00)

A.

B.J

C.

D.

E.

解析:

40.各型链球菌中,致病力最强的是

•A.甲型溶血性链球菌

•B.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C.丙型链球菌

•D.B群链球菌

•E.D群链球菌

(分数:1.00)

A.

B.V

C.

D.

E.

解析:

二、(总题数:5,分数:5.00)

•A.5.OX107L

•B.7.5X107L

•C.12.5X107L

•D.14.0X107L

•E.25X107L

(分数:1.00)

(1).取血20111加到0.38ml白细胞稀释液内,混匀,滴入计数室,计数四角四个大方格内白细胞为150个,

应报告白细胞为(分数:0.50)

A.

B.V

C.

D.

E.

解析:

(2).取血20“1加至白细胞稀释液0.78ml内。混匀滴入计算池,计数四大方格中白细胞为50个,应报告

白细胞数是(分数:0.50)

A.V

B.

C.

D.

E.

解析:

•A.原始细胞CD41阳性>30%

•B.淋巴结病理组织学检查可见R-S细胞

•C.骨髓病理组织学检查可见正常组织被纤维组织所替代

•D.骨髓中环铁幼粒细胞20祝原始粒细胞4%,并伴粒、红两系病态造血

•E.骨髓中病理性浆细胞增多占30%,血免疫球蛋白增高

(分数:1.00)

(1).多发性骨髓瘤(分数: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