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电缆线路用接地箱技术规范》_第1页
《电力电缆线路用接地箱技术规范》_第2页
《电力电缆线路用接地箱技术规范》_第3页
《电力电缆线路用接地箱技术规范》_第4页
《电力电缆线路用接地箱技术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29.060.20

K13

备案号:XXXX-XXXXX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

DL/TXXXXX—XXXX

电力电缆线路用接地箱技术规范

Technicalspecificationsofpowercableearthingbox

(征求意见稿)

20XX-XX-XX发布20XX-XX-XX实施

国家能源局发布

I

DL/T—20XX

II

DL/T—20XX

电力电缆线路用接地箱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电力电缆线路中使用的普通接地箱和智能接地箱等产品的定义、型号用命名方法、

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以及标志、包装、运输和储存。

本文件适用于额定电压单芯35kV及以上电力电缆线路用接地箱。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

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

用于本文件。

GB/T2423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GB/T2900.10电工术语电缆

GB/T3048.13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冲击电压试验

GB/T3048.12电线电缆电性能试验方法直流电压试验

GB/T4064电气设备安全设计导则

GB/T4208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

GB/T5169.7电工电子产品着火危险试验

GB/T11022高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标准的公用技术要求

GB/T11032—2020交流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

GB/T17626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

GB/T20138电气设备外壳对外界机械碰撞的防护等级

GB50217电力工程电缆设计标准

GB50150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

DL508交流110kV~330kV自容式充油电缆及其附件订货技术规范

DL/T1253-2013电力电缆线路运行规程

3术语和定义

GB/T2900.10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护层过电压限制器shieldovervoltagelimiter

串接在电缆金属屏蔽(金属套)与大地之间或串接在绝缘接头两侧金属屏蔽(金属套)之间的,

1

DL/T—20XX

用来限制在系统暂态过程中金属屏蔽层感应电压的一种装置。

3.2

交叉互联箱continuouscross-bondingbox

为降低电缆护层感应电压,依次将一相绝缘接头一侧的金属屏蔽(金属套)和另一相绝缘接头另

一侧的金属屏蔽(金属套)相互连接后再集中分段接地的一种装置,包括护层过电压限制器、接地排、

换位排、公共接地端子等。

3.3

保护接地箱protectiveearthingbox

使电缆金属屏蔽(金属套)保护接地的一种装置,包括护层过电压限制器、接地排、公共接地端

子等。

3.4

直接接地箱directearthingbox

使电缆金属屏蔽(金属套)直接有效接地的一种装置。

3.5

智能接地箱intelligentearthingbox

在普通接地箱的基础上,应具备能够实时监测电力电缆金属护层接地电流及感应电压的基本功能,

还可根据用户需求选配防外力破坏、接地线防盗等电缆线路的监测功能的一种装置。

4使用特性

4.1正常使用条件

a)环境温度:-40℃~+70℃;

b)安装地点海拔高度不超过1000m;

4.2当超出4.1中规定的使用条件时,试验要求由用户与供应商协商确定。

5技术要求

5.1外壳

5.1.1外壳宜使用金属材料或其他不可燃的材料。

5.1.2外壳应有足够的机械强度,机械撞击水平应不低于GB/T20138中规定的IK10级。

5.1.3外壳应具备防尘防水性能。

根据使用场所不同,外壳防护等级应符合下列要求:

2

DL/T—20XX

a)用于埋地或有浸水可能的接地箱,外壳防护等级应符合GB4208中的IP68的要求。

b)用于户内的智能接地箱外壳防护等级应符合GB4208中的IP31的要求。

c)用于户外的智能接地箱外壳防护等级应符合GB4208中的IP44的要求。

5.2连接铜排

5.2.1连接铜排应采用导电性良好的铜或铜合金制造,铜含量应不低于99.70%,并经退火处理。

5.2.2连接铜排表面应镀锡或镀银,铜排表面应光滑、清洁,不应有目力可见的损伤和毛刺。

5.2.3连接铜排的截面积不应低于对应接地线或交叉互联线的导体截面积。

5.3导体接续

5.3.1所有金具应采用非磁性金属材料。

5.3.2导体接续金具与接地引线电缆铜导体之间应采用压接或螺栓连接。

5.4智能接地箱工作电源

5.4.1功率大小根据负载大小确定,应能满足长期正常使用。

5.4.2不应产生干扰信号,影响周边设备正常工作。

5.4.3在一种供电方式无法满足持续稳定供电的情况下,应采用多种取电方式互补备用。

5.5护层过电压限制器

5.5.1电气性能应符合GB/T11032中复合外套类产品的性能要求。主要性能要求见附录A。

5.5.2通流能力和机械强度应满足使用要求。

5.5.3应能够耐受雷电冲击电压和短时工频电压。

5.5.4雷电冲击残压、操作冲击残压以及陡波冲击电流残压应满足绝缘配合要求。

5.5.5应有可靠密封,在寿命期间内,不应因密封不良而影响其运行性能。

5.6智能模块的抗干扰性能

5.6.1静电放电抗扰度应符合GB/T17626.2规定的严酷等级为4级,评价等级为A级的要求。

5.6.2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应符合GB/T17626.3规定的严酷等级为3级,评价等级为A级的要求。

5.6.3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应符合GB/T17626.4规定的严酷等级为4级,评价等级为A级的要

求。

5.6.4浪涌(冲击)抗扰度应符合GB/T17626.5规定的严酷等级为4级的浪涌(冲击)干扰,评价等

级为A级的要求。

5.6.5射频场感应的传导骚扰抗扰度应符合GB/T17626.6规定的严酷等级为3级,评价等级为A级

的要求。

5.6.6工频磁场抗扰度应符合GB/T17626.8规定的严酷等级为5级,评价等级为A级的要求。

5.6.7脉冲磁场抗扰度应符合GB/T17626.9规定的严酷等级为5级,评价等级为A级的要求。

5.6.8阻尼振荡磁场抗扰度应符合GB/T17626.10规定的严酷等级为5级,评价等级为A级的要求。

3

DL/T—20XX

5.6.9电压暂降和短时中断抗扰度应符合GB/T17626.11规定的电压暂降和短时中断为60%UT,持续

时间10个周波的电压暂降和短时中断干扰。

5.7智能模块的环境适应性

5.7.1低温试验应按GB/T2423.1的要求进行,试验温度为-25℃,试验时间为2h。

5.7.2高温试验应按GB/T2423.2的要求进行,试验温度为+55℃,试验时间为2h。

5.7.3温度变化应按GB/T2423.22的要求进行,低温为-40℃,高温为+70℃,试验时间为2h,温度

转换时间为3min,温度循环次数为5次。

5.8防水浇注剂

有必要时,箱内填充防水浇注剂。采用聚氨酯类混合物,浇注剂应具有良好的防水密封性能,并

对周围材料无有害作用,浇注件应对环境无污染。

5.9铭牌

每台接地箱均应具有清晰、易读和耐久的铭牌,应包括下列内容:

a)制造厂名称和商标;

b)产品型号;

c)制造年月;

d)出厂编号;

e)额定电压。

6试验条件

除非另有规定,试验应在环境温度20℃±15℃下进行。

7例行试验

7.1护层过电压限制器的例行试验

护层过电压限制器按表1进行例行试验。

表1护层过电压限制器例行试验

序号试验项目试验方法和要求

1持续电流试验GB/T11032—20208.17

2标称放电电流残压试验GB/T11032—20208.3.3

3工频参考电压试验GB/T11032—20208.18

4直流参考电压试验GB/T11032—20208.19

50.75倍直流参考电压下泄漏电流试验GB/T11032—20208.20

4

DL/T—20XX

7.2接地箱(护层过电压限制器除外)的例行试验

接地箱(护层过电压限制器除外)按表2进行例行试验

表2接地箱(护层过电压限制器除外)例行试验

序号试验项目试验方法和要求

1绝缘电阻试验10.2

2智能模块接地电流和感应电压在线监测功能试验10.8

8抽样试验

接地箱(护层过电压限制器除外)按表2进行抽样试验。

表2接地箱(护层过电压限制器除外)抽样试验

序号试验项目试验方法和要求

1接触电阻试验10.1

2雷电冲击电压试验10.4

3密封性能试验10.5

4智能接地箱接地电流和感应电压监测功能试验10.8

9型式试验

9.1型式试验认可范围

型式试验应由具有资质的检测机构依据本标准的规定进行试验,并出具型式试验报告。有以下情

况之一时,应进行型式试验:

a)新产品定型、投运前;

b)连续批量生产的装置每5年一次;

c)正式投产后,如设计、工业材料、元器件有较大改变,可能影响产品性能时;

d)产品停产一年以上有重新恢复生产;

e)出厂试验结果与型式试验有较大差异时;

f)国家技术监督机构或受其委托的技术检验部门提出型式试验要求时;

g)合同规定进行型式试验时。

9.2接地箱按表3进行型式试验。

表3接地箱型式试验

序号试验项目普通接地箱智能接地箱试验方法和要求

1接触电阻试验√√10.1

2绝缘电阻试验√√10.2

5

DL/T—20XX

3直流电压试验√√10.3

4雷电冲击电压试验√√10.4

5防护等级试验√√10.5

6外壳耐受机械撞击试验√√10.6

7电压试验后通讯功能检查×√10.7

8接地电流和感应电压在线监测功能试验×√10.8

9光纤振动防外破在线监测功能试验×-附录B.1

10防盗在线监测功能试验×-附录B.2

11故障精确定位在线监测功能试验×-附录B.3

12防火功能试验×-附录B.4

13局部放电在线监测功能×-附录B.5

备注:√表示应做的项目;×表示不必做的项目;-表示可选做的项目

9.3接地箱中所使用的过电压限制器和智能模块的性能要求

9.3.1护层过电压限制器应通过GB/T11032—2020中第10章复合外套类产品的型式试验。其中动作负

载试验、脱离器试验、短路试验、弯曲负荷试验、拉伸负荷试验、无线电干扰电压试验、内部均压部

件、试气候老化试验、电流分布试验和统一爬电比距检查不要求。

9.3.2智能模块应通过本规范5.6规定的智能模块的抗干扰性能和5.7规定的智能模块的环境适应性

试验。

10试验方法和要求

10.1接触电阻试验

用接触电阻测试仪测量接地箱内的每个连接排的接触点,其值应不大于20μΩ。

10.2绝缘电阻试验

用1000V高阻计测量连接排外壳间的绝缘电阻,值应不小于500MΩ。

10.3直流电压试验

10.3.1交叉互联箱

将护层过电压限制器断开,将三根内导线分别标志为X、Y和Z,并把屏蔽、外导线和互联箱适

当地对地绝缘。再把X和Y连接在一起,并把Z和外壳接地后在它们之间施加负极性直流电压25

kV/1min;接着把Y和Z连接在一起,再把X和外壳接地后,以及把Z和X连接在一起,再把Y

和外壳接地后,分别重复进行负极性直流电压25kV/1min,绝缘应不击穿。

6

DL/T—20XX

10.3.2保护接地箱

将护层过电压限制器断开,导体和接地线之间施加负极性直流电压25kV/1min,绝缘应不击穿。

10.3.3直接接地箱

将连接铜排与接地线断开,导体和接地线之间施加负极性直流电压25kV/1min,绝缘应不击穿。

10.4雷电冲击电压试验

10.4.1交叉互联箱

将护层过电压限制器断开,将三根内导线分别标志为X、Y和Z,并把屏蔽、外导线和互联箱适

当地对地绝缘。再把X和Y连接在一起,并把Z和外壳接地后在它们之间施加表4规定的冲击电压

正、负极性各10次;接着把Y和Z连接在一起,再把X和外壳接地后,以及把Z和X连接在一

起,再把Y和外壳接地后,分别重复重复进行表4规定的冲击电压正、负极性各10次,绝缘应不击穿。

10.4.2保护接地箱

将护层过电压限制器断开,导体和接地线之间施加表4规定的冲击电压正、负极性各10次,绝缘

应不击穿。

10.4.3直接接地箱

将连接铜排与接地线断开,导体和接地线之间施加表4规定的冲击电压正、负极性各10次,绝缘

应不击穿。

表4接地箱雷电冲击电压试验

电缆主绝缘雷电冲击电压互联引线≤3m3m<互联引线和≤10m

kVkVkV

≤5503037.5

10503047.5

117537.562.5

155037.572.5

10.5防护等级试验

应符合本标准5.1.3的要求。其中a)项中的防水性能试验方法如下:

将接地箱置于水中,水面高出箱体最高点至少1m,互联箱同轴引线或接地线末端应露出水面,维

持168h。然后从水中取出互联箱,擦干箱体外表的水分后,打开箱盖对其内部进行检查。互联箱应能

经受浸水试验而不损坏和漏水,但如有少量的不连续水珠存在时,则不能认为是结构上的漏水。

10.6外壳耐受机械撞击试验

对外壳外部可能是薄弱的部位,如面板和通风口,应进行机械撞击试验。应符合本标准5.1.2的要

求。

10.7电压试验后通讯功能检查

7

DL/T—20XX

在直流电压试验和雷电冲击电压试验时,智能模块部分应完整安装在接地箱中,试验完成后,智

能模块部分各项通讯功能应能正常工作。

10.8接地电流和感应电压监测功能试验

使用标准信号发生器,将电流和电压信号施加在对应相序的电流传感器或电压传感器上,施加信

号测试档位为满量程的5%、20%、50%、75%、100%,系统显示电流、电压值与标准输入值偏差应不

大于3%

11安装后试验

按照DL/T1253-2013附录E.8的要求进行安装后试验。

12标志、包装、随机文件、运输和储存

12.1概述

附件产品中所有绝缘件必须采用塑料袋封装,并做好封口处理,以隔绝潮气和灰尘的影响,所有

金属部件应有缓冲隔离措施,,所有零部件之间也应有缓冲隔离措施。产品采用木箱包装,内附装箱清

单、产品合格证及产品安装说明书,也可由供需双方协议。

12.2标志

产品必须有明显的永久性标志,在运输、储存和正常安装中字迹仍应保持清楚。产品标志包括下

列内容:

a)产品名称及产品编号(或合同书);

b)产品标准号;

c)产品型号、规格;

d)产品生产日期;

12.3包装

产品出厂前应妥善包装,加以保护,以保证产品在运输过程中不会遭到破坏、变形、受潮和腐蚀,

并适合存储。

12.4随机文件

发货时须将产品的文件资料随货送达客户,随机文件应包括下列内容:

a)装箱清单(包括备品备件清单);

b)产品合格证(包含配套元件的合格证);

c)施工和安装时必需的技术资料。

8

DL/T—20XX

12.5运输及储存

12.5.1产品运输过程中,应采取防雨、防潮、防止激烈碰撞措施,确保产品性能和质量不受影响。

12.5.2产品应储存在室温不高于+40℃、不低于-20℃,干燥、通风,周围无酸性、碱性及其他有害物

质的库房内。

9

DL/T—20XX

附录A

(规范性)

护层过电压限制器性能要求

A.1护层限制器标称放电电流

8/20us标称放电电流In为:10kA。

A.2护层过电压限制器额定电压

推荐的限制器的额定电压标准值Ur如下:

Ur=2.8kV、4kV、6kV、8kV。

A.3限制器残压值

限制器在雷电冲击电流、操作冲击电流及陡波冲击电流下的残压值应符合GB/T11032的规定。

A.4限制器参考电压

A.4.1限制器工频参考电压

对整台限制器施加工频电压,当通过试品的阻性电流等于工频参考电流时,测出试品上的工频电

压峰值。参考电压等于该工频电压峰值除以2,如参考电压与极性有关时,取低值。试验环境温度

为20℃±15K。限制器的工频参考电压值不小于其额定电压。

A.4.2限制器直流参考电压

对整台限制器施加一直流电压,当通过限制器的电流等于直流参考电流时,测出限制器上的直流

电压值。如参考电压与极性有关时,取低值。限制器的直流参考电压值应不小于标准规定。

A.5限制器0.75倍直流参考电压下泄漏电流

对限制器施加0.75倍直流参考电压,测量通过限制器的漏电流,如漏电流与极性有关,取高值。

规定限制器的漏电流不应大于20μA。

A.6重复转移电荷

试验的目的是为了验证限制器的额定重复转移电荷能力。

Qrs

重复转移电荷能力是指限制器的电阻片能耐受20次冲击电流,而没有引起电阻片的损坏或者不可

接受的电气性能劣化。一次冲击电流应力代表发生在实际系统的一次转移电荷事件。

重复转移电荷是与某种非常低的故障概率有关,因此不是一个确定性的,而是一个统计值。该试

验是在电阻片上进行,试验电荷值为表A.1所列出电荷值中选择的额定值的1.1倍~1.2倍。基于试验

要求和选择的统计方法,通过这种方法可以认为个别电阻片的性能可以代表由这批电阻片组装的整只

避雷器的性能。试品为10片限制器用电阻片,试验方法应符合GB/T11032的规定。

A.7大电流冲击耐受

大电流冲击耐受用于抽样试验。

试验时,应从同批被试电阻片中抽取工频参考电压(或直流参考电压)最高者3只,进行此项试

验。试品应耐受两次冲击,不应有击穿、闪络等损坏。两次之间间隔时间应能使电阻片冷却到环境温

度。

试验电流值应按表A.1规定,波形为4/10。波形调整范围如下:

10

DL/T—20XX

a)电流峰值为规定值的90%~110%;

b)视在波前时间为3.5μs~4.5μs;

c)视在半峰值时间为9μs~11μs;

d)任何反极性电流波的振荡峰值应小于电流峰值的20%;

允许冲击波上有小振荡,但其峰值应小于峰值的5%。为了测量,可以用一条平均曲线确定峰值。

A.8限制器密封性能

限制器应有可靠的密封,以保证长期运行可靠性。试品为3只限制器,试验方法应符合GB/T11032

的规定。

A.9限制器动作负载性能限制器长期稳定性试验

限制器应通过长期稳定性试验,试品为限制器或比例单元,试验方法应符合GB/T11032的规定。

A.10限制器外绝缘耐受性能

限制器外套干状态下的雷电冲击电压耐受性能应符合GB/T11032的规定。

限制器外套在干条件下工频电压耐受性能应符合GB/T11032的规定。

A.11复合外套的外观要求

护层限制器的外绝缘采用复合绝缘。复合外套表面缺陷面积(如缺胶、杂质、凸起等)不应超过5mm2,

深度不大于1mm,凸起表面和合模缝应清理平整,凸起高度不得超过0.8mm,粘接缝凸起高度不应超

过1.2mm,总缺陷面积不应超过复合外套总表面积的0.2%。

A.12限制器局部放电量要求

施加在限制器上的工频电压应升至额定电压,保持2s到10s,然后降到试品的1.05倍持续运行

电压,在该电压下,按照GB/T7354规定测量局部放电,测得的局部放电值应不大于10pC。例行试验

时,制造商可在额定电压或者更高电压下进行局部放电测量,而不用降到试验电压。

A.13限制器工频电压耐受时间特性

限制器在预热到60℃±3℃并经大电流能量负载后不发生损坏或热崩溃的工频电压耐受时间特性

应为见表A.1。试验的目的是为了验证限制器耐受暂时过电压(TOV)的能力。TOV是持续时间从0.1

s到3600s的工频过电压。试验方法应符合GB/T11032的规定。

试验中注入规定的额定热转移电荷值由厂家宣称。

表A.1典型的护层过电压限制器参数

序号项目性能参数

1限制器额定电压UrkV(r.m.s)2.8468

2限制器持续运行电压UckV(r.m.s)2.23.24.86.4

3工频参考电压(阻性1mA下)U1mAAC≥kV(Peak/2)2.8468

陡波冲击电流下≤kV(Peak)10142128

4限制器残压雷电冲击电流下≤kV(Peak)8.5121824

Ures操作冲击电流下a≤kV(Peak)7101520

5直流参考电压U1mADC≥kV45.88.711.6

60.75倍直流参考电压下漏电流,≤μA50505050

b

7重复转移电荷试验Qrs20次C0.40.40.40.4

8额定热转移电荷QthC1.11.11.11.1

A(Peak)

11

DL/T—20XX

9大电流冲击耐受值2次kA(Peak)65656565

10工频电压耐受时间特性(注入额定热转移电荷)1.2Ur0.1s;1.1Ur1s;

0.9Ur1200s;0.85Ur2h

11局部放电量(1.05Uc下)≤pC10101010

12绝缘耐受电压雷电冲击电压kV(Peak)1115.623.431.2

工频电压kV(r.m.s)5.327.611.415.2

备注a:操作冲击电流500A;

b:更高能量要求经计算验证后提出。

12

DL/T—20XX

附录B

(规范性)

接地箱智能模块功能性要求试验方法

B.1光纤振动防外破在线监测功能

B.1.1将光缆接入到光纤振动主机构成振动防外破监测系统。将光缆夹持在标准振动发生器。选用冲

击锤或铁锤,用不同大小的力对传感光缆试验区域附着的安装载体进行一组5次冲击,每次冲击间隔1s,

连续实施3组,每组冲击时间间隔不宜小于30s。冲击点应位于距离传感光缆10cm~20cm处,宜在

试验区域的安装载体上尽可能分布广泛,两个冲击点之间的距离不超过30cm;查看测试端是否接收到

入侵信号,指示相应入侵通道,每次报警位置与标定位置偏差不大于10m。

B.1.2在系统正常工作状态下,人为剪断光缆或将光缆连接器与信号处理功能模块分离,测试端是否

接收到报警指示,重复3次,报警位置与标定置偏差不大于10m。

B.2防盗在线监测功能

B.2.1对于振动方式的回流缆防盗装置,给传感器一个振幅为5mm的振动,测试端应能接收到报警

信号。

B.2.2将装有箱门传感器的接地箱箱门多次异常开门,观察设备能否每次异常开门下发出异常开门报

警信息。

B.3故障精确定位在线监测功能

将故障模拟装置串接在长度不低于100m电缆上,给电缆进行阶段性升压,直至故障点击穿,击

穿位置与监测软件显示位置偏差不大于20m。

B.4防火功能

当接地箱内温度达到设定温度后,灭火装置应能正常启动,灭火装置灭火性能符合相应灭火装置

标准。

B.5局部放电在线监测功能

通过标准局放信号源,将100pC的局放信号施加在传感器上,测量值和实际值偏差不大于5pC。

13

DL/T—20XX

附录C

(资料性)

护层过电压限制器选型

C.1对于金属套一端接地或三相金属套交叉互联接地的大段长电缆,当电缆线路所在系统发生短路故

障或遭受雷电冲击和操作冲击电压作用时,在金属套的不接地端或交叉互联处会出现过电压,可能会

使电缆外护层绝缘发生击穿,因此应装设过电压限制器。

C.2单点直接接地的大段长电缆线路,护层过电压限制器宜设置在金属套电气通路和末端。

C.3大段长电缆护层过电压限制器连接回路,应符合下列规定:

a)连接线应尽量短,不大于3m可采用单芯塑料绝缘线或同轴电缆,大于3m宜采用同轴电缆,

其导体截面应满足暂态电流通过时的热稳定要求。

b)连接回路的绝缘导线、隔离刀闸等装置的绝缘性能,不得低于电缆外护层绝缘水平。

C.4大段长电缆护层过电压限制器参数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

a)护层过电压限制器应通过本规范第6.4.3.1规定的型式试验项目。

b)最大冲击电流作用下护层过电压限制器的残压Ures(峰值),不应大于电缆外护层的冲击耐

压被1.4所除数值。电缆外护层的耐受电压按本规范第6.4.4.4表4选择。

c)系统短路时产生的最大工频感应过电压(短路故障)作用下,在可能长的切除故障时间内,

护层过电压限制器应能耐受。

d)可能最大冲击电流累计作用20次,护层过电压限制器不应损坏。

C.5大段长电缆护层过电压限制器通流容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a)在雷电冲击电压作用下,电缆金属套一端接地,另一端接护层过电压限制器时,该护层过电

压限制器的通流容量可参照表C.1确定。

表C.1护层过电压限制器标准冲击电流波的通流容量Im(kA)

8/20μs20/40μs

系统额定电压(kV)

限制器在电缆首端限制器在电缆末端限制器在电缆首端限制器在电缆末端

1105.10.283.00.1

22010.00.446.00.3

33015.01.258.01.0

50020.03.1012.01.8

b)在操作过电压作用下,护层过电压限制器通流容量可参照表C.2确定。在操作过电压作用下,

流经护层过电压限制器的电流有两个阶段,即换算到的波形'和持续的方波电流。护

8/20μsIm2~3msIc

层过电压限制器应具有释放内过电压能量的通流能力。

表C.2护层过电压限制器操作波通流容量'和

ImIc

系统额定电压U(kV)

电缆回路数110220330500

''''

(kA)(A)(kA)(A)(kA)(A)(kA)(A)

ImIcImIcImIcImIc

14

DL/T—20XX

系统额定电压U(kV)

电缆回路数110220330500

''''

(kA)(A)(kA)(A)(kA)(A)(kA)(A)

ImIcImIcImIcImIc

26.91.78.63.39.15.610.723

38.92.311.34.512.07.615.531.3

49.92.712.65.513.48.718.035.5

510.52.913.45.714.39.319.637.7

610.93.013.95.814.99.720.439.7

711.13.214.36.015.310.021.640.8

注:只有一回路的电缆,操作过电压值很低,故未列入表内。

)比较雷电冲击电压和操作冲击电压作用下,护层过电压限制器的通流容量和',取最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