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纱帐-甘蔗林》教学设计-【中职专用】高一语文(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下册)_第1页
《青纱帐-甘蔗林》教学设计-【中职专用】高一语文(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下册)_第2页
《青纱帐-甘蔗林》教学设计-【中职专用】高一语文(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下册)_第3页
《青纱帐-甘蔗林》教学设计-【中职专用】高一语文(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下册)_第4页
《青纱帐-甘蔗林》教学设计-【中职专用】高一语文(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青纱帐——甘蔗林》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语言建构与运用:掌握青纱帐、甘蔗林的基本特点,理解其在中国文学中的象征意义。2.思维发展与提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使他们能够深入理解文学作品中的景物描绘。3.审美鉴赏与创造:引导学生通过景物描绘理解作者的情感和主题。4.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感和人文素养。教学重点:1.深入理解青纱帐、甘蔗林的特点及其在文中的象征意义。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通过景物描绘理解作者的情感和主题。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你知道吗?在治疗2020年爆发于中国武汉的“新冠”疫情的过程中,中医发挥了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中医是中国的国粹,也是世界医学宝库中的瑰宝。许多优秀的中医人才正在尽自己的努力继承、发展并充分利用中国传统医学这个瑰宝为全人类带来健康。大家知道,2015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给了一个中国本土从事中医药研究的科学家,她的名字叫做——屠呦呦。二、出示学习目标1.语言建构与运用:掌握青纱帐、甘蔗林的基本特点,理解其在中国文学中的象征意义。2.思维发展与提升: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使他们能够深入理解文学作品中的景物描绘。3.审美鉴赏与创造:引导学生通过景物描绘理解作者的情感和主题。4.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感和人文素养。三、介绍作者1.播放关于郭小川介绍视频。郭小川(1919年9月2日—1976年10月18日),原名郭恩大,出生在河北省丰宁县凤山镇(原属热河省)一个知识分子家庭。我国文学界一位富有才华的诗人。少年时代,他就“过早地同我们的祖国在一起负担着巨大的忧患”(《向困难进军》)。“一二·九”运动后,他积极投身抗日救亡的学生运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民族解放先锋队文艺青年联合会的活跃成员,开始用诗歌作武器,参加了民族解放的斗争。郭小川创作作品极多,主要著作有:《团泊洼的秋天》《平原老人》《投入火热的斗争》《致青年公民》《鹏程万里》《将军三部曲》《甘蔗林——青纱帐》《昆仑行》等,还有一些政论、杂文作品。他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对人民的忠诚,在诗作中表现了大无畏的坚定性与乐观主义精神,所以不断奏出了昂扬的旋律,鼓舞广大人民感奋起来,推动历史前进。名言展示:是战士,决不能放下武器,哪怕是一分钟;要革命,决不能止步不前,哪怕是面对刀丛。——《秋歌》四、知识拓展1.政治抒情诗:“政治抒情诗”作为一种特殊的诗体在50年代、60年代确立,形成了自己特别的诗学观念和审美规范:

⑴强调诗歌的工具职责,强调为政治服务的直接性、主动性,着眼于表现对政治形势、斗争任务的认知,宣传革命观念、革命立场、革命情操和革命的人生哲学,对于诗歌在实现某一时期具体的政治目标上的作用和功能上,持有确定无疑的信念。⑵选材上直接面对重大的政治事件,切近时事“和时代共脉搏”,为表现重大的政治命题,诗歌多取材于斗争历史、先烈遗物、英雄故事、革命圣地等,以此触发诗情,托物言志,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承载着一时一地的政治风云,以应景的方式完成对时代的颂歌。⑶诗中的“我”充分本质化、社会化了,往往以“阶级”“人民”的代言人的身份出现,文字的激扬,情感的回应,思想的“资源”仍是当时的“集体话语”和“统一叙述”。追求“诗学和政治学的统一,诗人和战士的统一”,成了政治抒情诗人尊崇的信念。⑷一般都采取“宏大叙事”的表意策略,大气势,大篇幅,大张旗鼓,大开大阖,艺术结构呈现为观念演绎的形态,展开方式是理性逻辑的线性发展,“形象构成”是用形象化的豪言壮语来表达抽象的思维和概念,以喷薄的激情和形象的“政论”获得“炸弹与旗帜”的效应。⑸为获取宣传鼓动的效果,在诗情表达上经常使用反复渲染、铺陈的手段,重视节奏分明、声韵铿锵的音乐感、对偶、排比和华辞丽句的形式。此类诗的这些特点又推进了群众性朗诵活动的兴起。2.咏物诗诗人运用巧妙的艺术构思,丰富的艺术想象和联想,来表现作品深刻的思想内涵。诗人独具匠心得选择了他人看似平淡无奇的事物,借助艺术想象的翅膀,在天南地北的青纱帐与甘蔗林之间建立起紧密的意义与情感的联系,赋予自然对象以丰富的象征内涵。北方遥远的青纱帐象征了昨天艰苦的斗争岁月,南方芬芳的甘蔗林象征了今天美好的生活,从他们意义的连接中体现出继续革命的主题思想。五、整体感知1.解题。青纱帐:借指夏秋间田野里大片长得又高又密的高粱、玉米等。青纱帐、甘蔗林两者外观相似“看见了甘蔗林,我怎能不想起青纱帐啊!”

“——”表示话题的转换,全文主要内容为青纱帐、甘蔗林。先有青纱帐为话题展开,后转写甘蔗林内容,最后突出本诗歌主旨。

2.听读课文,划分层次。第一部分(第1节):全诗的总领,抒发诗人对青纱帐与甘蔗林的深厚感情,并提出两者之间血肉相连的关系。

第二部分(第2-11节):追忆老一辈革命战士的光荣革命传统,歌颂他们在新的时期的崭新战斗风貌。

第一层次(第2、3节)赞颂了青纱帐对自己的哺育之情和对祖国、对革命的丰功伟绩,说明了青纱帐“令人神往”的原因。

第二层次(第4-6节)赞颂新的美好生活,追忆老一代革命者创业的艰辛,高歌革命传统,抒发自豪之情。

第三层次(第7-9节)抒发了老一代革命战士既爱甘蔗林也爱青纱帐的深厚感情。

第四层次(第10、11节)歌颂新老战士新的战斗风貌。第三部分(第12节):总结全诗,点明“青纱帐”与“甘蔗林”的象征意义。六、研读课文,探究问题1.请说一说青纱帐场景中发生了哪些事情?【明确】青纱帐:在北方“染上战斗的火光”“浴过壮丽的朝阳”“生出翅膀”“炼成纯钢”。青纱帐:象征昔日艰辛的民主革命时期,那是中国人初心的发源地,遥远而又亲近。2.甘蔗林与青纱帐有什么不同?【明确】甘蔗林:“香、甜、美、亮”。运用几种感官描写,营造出一副美好、安逸令人喜爱的场景,与青纱帐场景截然不同。甘蔗林:象征幸福甜美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3.对于这两者不同象征意义,诗人作何回答?【明确】“生活永远使人感到新鲜明朗。”“无论哪里的雨露哟,都一样是滋养我们的琼浆。”“无论哪里的天地哟,都一样是培育我们的温床。”抒发了诗人热爱祖国的深情和干革命以四海为家的战士胸怀。既爱甘蔗林,也爱青纱帐的深厚感情,进一步回答了“令人神往”“翻动战士衷肠”的原因。4.这两个不同时期的物品是否有相同的意义?【明确】“老一代还健步如飞,新一代又紧紧跟上。”“因为我们的甘蔗林呀,已经是新时代的青纱帐!”诗人从三个方面歌颂了甘蔗林和青纱帐的共同点:①自然环境(风暴、雷声、太阳、月亮、露珠、雨水、天空、大地——第8、9节);②战士性格(胆大、心细、性子刚、胸宽、气壮、眼睛亮——第10节);③杀敌战场(叫他们投降、把他们埋葬、变为锐利的刀枪、织成强大的罗网——第11节)。书写老一辈永葆革命青春的气魄和新一代茁壮成长的美好前途,诗人表现出战斗者的光荣传统始终在发扬光大,新老两代革命战士并肩战斗必能战胜一切。七、写法分析【明确】第一节中,诗人运用一对复沓对仗的因果复句总领全诗的感情线索,通过回环渐进的吟咏,为诗歌奠定热烈而又悠扬的抒情基调。首先,诗人立足于甜美的甘蔗林,追忆到遥远的青纱帐,表现出青纱帐的“令人神往”;随后,诗人沿着历史足迹,将视线转回甘蔗林,表现出甘蔗林“翻动战士的衷肠”,感情真挚而激荡。在第二、三节中,诗人运用四组排比句式,吟唱出北方的青纱帐对一代青年、无数家庭、故乡祖国的深远影响,展现出青纱帐里的革命伟业、战斗青春,有力地表现了老一辈至今仍深情地眷恋着青纱帐。在第四、五、六节中,诗人先是运用六组对比句式,将北方的青纱帐和南方的甘蔗林、现今与过去结合在一起,生动展示了它们各自的特点,表现出革命战争年代生活的艰苦辛酸、社会主义建设时代的美好幸福,并在对比中展现出青纱帐和甘蔗林的内在联系。随后,诗人明确回答了“到底更爱南方(甘蔗林),还是北方(青纱帐)”,真切地表现了老一辈革命战士对革命传统和社会主义事业的热爱,表现出他们愿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功而吃苦耐劳的崇高情怀。在第七节至第十节中,诗人将视线重新投射到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之中,歌颂了革命事业的奋进和壮丽。今天甘蔗林的辉煌有力地映衬了过去青纱帐的壮烈,同时也表现出,虽然时代在变化,但是革命事业永远滚滚向前。通过书写老一辈永葆革命青春的气魄和新一代茁壮成长的美好前途,诗人表现出战斗者的光荣传统始终在发扬光大,新老两代革命战士并肩战斗必能战胜一切。在最后一节中,诗人以设问、作答的形式,自然地连接起青纱帐和甘蔗林这两条线索,写“甘蔗林”已成为今天的“青纱帐”,既与开头完美呼应,又通过回环往复的歌吟,升华主旨,深情讴歌了革命传统和继续革命的精神。八、主旨探究“这首诗抒发了老一代革命者对光荣革命传统深深怀念,对新一代革命者健康成长由衷喜悦的激情。号召人们永葆革命青春,坚定不移的进行人民革命事业。指出革命事业不可战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