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必修部分 专题十三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考点训练34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练习(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必修历史试题_第1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必修部分 专题十三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考点训练34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练习(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必修历史试题_第2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必修部分 专题十三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考点训练34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练习(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必修历史试题_第3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必修部分 专题十三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考点训练34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练习(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必修历史试题_第4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必修部分 专题十三 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考点训练34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练习(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必修历史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十三近现代中国的先进思想考点训练34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题组一基础小题]1.(2020·河南南阳一中开学考)魏源在《海国图志》中,采信地圆、地动等天文地理学说,提出圆形的地球之上,“居中之国”并不存在;他还认为“今华夷通市,正朔相通”,故比较了中国农历与西洋历法的差异,“以便稽览”。这表明魏源()A.倡导“师夷长技以自强”B.主张与外国进行“商战”C.突破了传统的华夷观念D.为制度变革寻求理论依据答案C解析材料“提出圆形的地球之上,‘居中之国’并不存在”“比较了中国农历与西洋历法的差异”反映出魏源的一些观念已经突破了传统的观念,主张向西方学习,故C项正确。A项是洋务派的观点,排除;B项是早期维新派的主张,排除;D项是维新派的观点,排除。2.(2020·西南名校联盟月考)曾国藩在强调“义理”的同时,肯定了“经济”的重要性,在姚鼐“义理、考据、辞章”三学并举观的基础上,提出了“义理、辞章、经济、考据”四学并举的观点。曾国藩的四学并举观()A.体现了其中体西用思想B.表现了对传统文化的不满C.说明对发展实业的重视D.指导了其洋务实践的开展答案D解析材料中的“经济”是较之“义理”而言的,故“经济”实为经世济民之意,由此可知曾国藩的四学并举观体现了其经世致用的思想,这指导了其洋务实践的开展,故选D项。材料没有体现出曾国藩对西方文化的态度,排除A项;材料中四学并举观是对传统的三学并举观的继承与发展,排除B项;C项是对材料中“经济”信息的错误理解,排除。3.(2019·江苏盐城高二期末)面临三千年未遇之大变局,洋务派秉持着“中体西用”的思想,用自己的脊梁支撑起没落中的清帝国,使得蓬勃一时的洋务运动,最终只能如同绣在屏风上的鸟儿无法飞翔,随着那个时代一起下沉。以下言论与洋务派思想一致的是()A.底知所变者,富强之权术,而非孔孟之长经也。B.圣人之为治法也,随时而变义,时移而法亦移。C.天下大势,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D.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答案A解析“中体西用”思想强调用封建纲常伦理作为国家安身立命的根本,同时主张采用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A项认为应当维护孔孟传统儒家思想,学习西方技术来实现富强,符合洋务派思想,故正确。B项认为圣人教导众生的方法是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教导众生的方法也要变移,与洋务思想不一致,排除;C项主张顺应历史发展潮流,这与洋务思想中维护旧制度的主张不一致,排除;D项认为应当变革,这与洋务派思想中保守的一面不符,排除。4.(2019·河南省示范高中期末)19世纪60-70年代,王韬、薛福成和郑观应等都看到“议院立而下情可达”“君惠亦得以下逮”的优越性。但王韬、薛福成等人只是进行启蒙式的宣传,而郑观应则是以一项政治改革主张来提出,主张中国“下仿泰西之良法”设立议院。郑观应的这一主张()A.推动了否定封建专制制度思想的发展B.表明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的时机已成熟C.体现了独尊外邦而轻视传统的观念D.说明洋务运动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郑观应则是以一项政治改革主张来提出,主张中国‘下仿泰西之良法’设立议院”可知,郑观应主张在中国设立议院,实行西方民主政治制度,这一主张推动了否定封建专制制度思想的发展,故选A项。早期维新派开展的活动并没有推动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时机的成熟,排除B项;材料没有反映郑观应轻视传统,排除C项;洋务运动主张“中体西用”,不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且郑观应是早期维新派代表人物,排除D项。5.(2019·安徽三校高二期末)梁启超在回忆19世纪80年代的情形时说:“朝士皆耻言西学,有谈者,诋为汉奸,不齿人类”,而到了19世纪末,却出现了“举国若狂,人人竞言西学”的局面。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社会形态发生了重大变化B.政治体制发生质变C.政府失去了对舆论的控制D.民族救亡意识凸显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朝士皆耻言西学”“举国若狂,人人竞言西学”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甲午战争以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救亡图存意识凸显,故选D项。当时的中国依旧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并未改变,故A项错误;B项表述错误,政治体制并未改变,仍然是封建君主专制,排除。材料没有体现政府失去了对舆论的控制,C项错误。6.(2019·山东临沂期末)康有为说:“董生(董仲舒)更以孔子作新王,变周制,以殷、周为王者之后。大言炎炎,直著宗旨。孔门微言口说,于是大著。孔子为改制教主,赖董生大明。”康有为这些言论的意图是()A.论证维新变法的合理性B.促使儒学传播的普及性C.肯定董学的历史进步性D.维护专制君主的权威性答案A解析康有为是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主张维新变法,材料中康有为的说法体现出儒家的创始人孔子以及儒家思想的创新者董仲舒提倡改制,从而论证维新变法的合理性,故选A项。B项材料没有体现,排除;C项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康有为主张君主立宪制,而不是君主专制,排除D项。7.(2019·山东临沂期末)1907年,孙中山说:“我们现在已经陷入‘双重奴隶’的田地了。我们应该赶快湔洗这个耻辱,以免除亡国灭种的痛苦。我们革命党的行动,就是要谋中国的自由平等。”这反映了他的()A.民生主义思想B.民权主义思想C.民族主义思想D.国民革命思想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双重奴隶”是指清政府的奴隶和帝国主义的奴隶,根据材料时间可知,这反映的是孙中山旧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主张推翻清政府的统治,故C项正确,A、B两项错误。国民革命发生在1924年,故D项错误。8.(2019·辽宁沈阳联合一模)孙中山民权主义思想不断演进发展,表现出极为鲜明的时代特点。他力求紧随世界民主潮流而前进,同时留意避免西方民主制的弊端,主张通过中西结合来完善民主制度。这里的“中西结合”表现为()A.用暴力革命实现民主共和B.倡导民权为资产阶级所独有C.用政治革命完成民主共和D.主张民权为一般国民所共有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孙中山民权主义思想不断演进发展,……而前进,同时留意避免西方民主制的弊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主张通过中西结合来完善民主制度指的是新民权主义,故选D项。A、B、C三项均属于旧民权主义的内涵,排除。9.(2019·河北承德一中期末)孙中山在1924年后曾系统阐述民生主义的设想,提出“这种把以后涨高的地价收归众人公有的办法,才是国民党所主张的平均地权,才是民生主义”“我们的民生主义,目的是要打破资本制度……敢有垄断以制国民之生命者,与众弃之”“建立有助于资本成长与流通的新实业”等。由此可以看出,这一时期孙中山的民生主义的基本内容是()A.平均地权B.打破资本制度C.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发展实业D.节制资本,发展实业答案C解析1924年孙中山把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材料“主张的平均地权,才是民生主义”“打破资本制度”“与流通的新实业”说明,新三民主义内容是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发展实业,C项正确。A、B、D三项都只是材料的一部分,排除。10.(2020·河南非凡联盟调研)下表体现了新文化运动的矛头指向。这反映了新文化运动的主要目的是()角度矛头政治层面批判孔子为帝王专制的“护符”思想层面批判孔子为思想专制的权威个人层面批判孔子之礼为伦理专制的先导A.对中国传统文化全面否定B.实现文化觉醒和思想启蒙C.剔除儒家思想的糟粕部分D.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行为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中的三个“专制”可知,新文化运动对孔子思想中的封建成分进行批判,这不仅仅是剔除儒家思想的糟粕,而是通过批判传统思想文化的不合理成分,以达到文化的觉醒和思想的启蒙,故B项正确,排除C项。A项“全面否定”材料无法体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目的是促进文化的觉醒和思想的启蒙,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行为不是主要目的,D项错误。11.(2020·广东东莞开学考)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在给胡适的回信中说:“中国近来产业发达,人口集中,白话文完全是应这个需要而发生而存在的‘适之等若在三十年前提倡白话文,只需章行严一篇文章便驳得烟消灰灭。此时章行严的崇论宏议有谁肯听?”据此可知,陈独秀认为()A.白话文运动的兴起有其历史必然性B.文学革命是思想解放运动的工具C.文学革命推动了文化的传播与普及D.白话文运动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中国近来产业发达,人口集中,白话文完全是应这个需要而发生而存在的”可知,白话文运动的兴起适应了历史的发展趋势,是一个必然性的结果,故选A项。材料的主旨在于揭示文学革命的原因,而不是文学革命的性质或影响,排除B、C两项;“五四”运动以后,白话文运动才取得决定性的胜利,而胡适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则是在1917年,排除D项。12.(2020·湖北沙市中学双周练)1919年,李大钊在《青年与农村》一文中说:“我们青年应该到农村里去,……我们中国是一个农国,大多数的劳工阶级就是那些农民。他们若是不解放,就是我们国民全体不解放;他们的苦痛,就是我们国民全体的苦痛。”李大钊在此强调的是()A.农民阶级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B.借鉴苏俄社会主义革命成功的经验C.团结工农大众以组建革命统一战线D.倡导知识分子对民众进行思想启蒙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李大钊倡导知识分子对民众进行思想启蒙,故D项正确。A项是1925年毛泽东的《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中得出的结论,排除;苏俄社会主义革命成功的经验是中心城市武装起义,B项错误;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上团结工农大众组建了革命统一战线,C项错误。[题组二模拟小题]13.(2020·湖北武汉质监)20世纪初的中国涌现出了大量的新名词,如社会、政党、政府、民族、阶级、主义、思想、观念、真理、知识、唯物、唯心、主体、客体、具体、抽象等。这一历史现象()A.是西学大量引入中国的产物B.推动了新文化运动高潮的到来C.是知识分子群体壮大的结果D.彻底瓦解了清政府的统治基础答案A解析20世纪初期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日益加深,为抵御外侮,谋求民族与国家独立自强而学习西方,西方文化大量引入以及各种文化观点此起彼伏,激烈交锋,故选A项。1917年,新文化运动进入最高潮,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知识分子群体的壮大是近代史上的常态,是因为教育发展所导致的结果,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彻底瓦解”表述过于绝对,排除D项。14.(2020·四川一诊)从1894年,孙中山在建立兴中会时,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的宗旨;到1905年成立的同盟会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纲领。这反映出孙中山()A.改变了社会变革手段B.近代民族观念的根本变化C.革命目标的巨大进步D.丰富了近代民族国家构想答案C解析从1894年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到1905年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可知后者的革命目标增加了创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和重新分配土地财富的内容,故选C项。结合所学可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坚持推翻清王朝的腐朽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以挽救中国,其革命手段没有改变,排除A项;“根本变化”表述有误,排除B项;从1894年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到1905年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可知,孙中山关于民族国家的构想没有变化,排除D项。15.(2020·河北衡水中学一联)陈独秀称五四新文化运动为国民“最后之觉悟”,又说“欲图根本之救亡,所需乎国民性质行为之改善”。在陈独秀看来,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题是()A.倡导思想变革以改造中国社会B.呼吁民主革命以反抗君主专制C.提升国民素质以改变中国习俗D.宣传社会主义以推动政治变革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可知,1915年开始的新文化运动强调思想变革,与材料中陈独秀强调国民的“觉悟”和“国民性质”吻合,故选A项。君主专制已经在1912年结束,排除B项;改变习俗并非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材料“行为之改善”更强调“国民性质”即思想,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陈独秀宣传社会主义,排除D项。[题组三高考小题]16.(2019·全国卷Ⅰ)1915-1918年,《新青年》中“革命”“科学”“平等”“民主”等词出现频次大体相当;1919-1922年,“民主”出现次数不到“科学”的1/10,不及“革命”的1/20。这种变化可说明()A.新文化运动主流思想发生转变B.国民革命运动受到民众普遍拥护C.资本主义政体模式被知识界否定D.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改变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1915-1918年”“1919-1922年”“民主”“革命”,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后期,由提倡民主科学到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宣传十月革命,符合材料“民主”与“革命”变化情况,故选A项。国民革命运动发生在1924-1927年,B项错误;当时资本主义政体模式被部分知识分子否定,C项错误;当时中国仍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主要矛盾未发生改变,D项错误。17.(2019·全国卷Ⅲ)1916年1月,陈独秀在《青年杂志》撰文称:“个人之人格高,斯国家之人格亦高。个人之权巩固,斯国家之权亦巩固。而吾国自古相传之道德政治胥(皆)反乎是。”陈独秀意在()A.主张国家至上B.批判封建伦理C.反对西方民主D.传播马克思主义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吾国自古相传之道德政治胥(皆)反乎是”可知,陈独秀反对中国的封建伦理,B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个人与国家的关系,并不是说国家至上,A项错误;材料反映出陈独秀肯定西方的自由民主思想,C项错误;十月革命以后马克思主义才在中国广泛传播,D项错误。18.(2018·全国卷Ⅱ)1923年底,孙中山认为:“俄革命六年成功,而我则十二年尚未成功,何以故?则由于我党组织之方法不善,前此因无可仿效。法国革命八十年成功,美国革命血战八年而始得独立,因均无一定成功之方法。惟今俄国有之,殊可为我党师法。”其意在()A.走苏俄革命的道路B.放弃资产阶级代议制C.加强革命的领导核心D.改变反封建的斗争目标答案C解析材料表明,孙中山认为法、美革命实践“无一定成功之方法”“惟今俄国有之,殊可为我党师法”,即“组织之方法”。结合所学可知,俄国有团结而强有力的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孙中山强调的便是学习布尔什维克党的组织方式,故C项正确。孙中山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代表,不可能走苏俄革命道路,也不会放弃实现资本主义民主,排除A、B两项。孙中山把原因归结为领导核心组织方法,而非斗争目标,故排除D项。19.(2018·全国卷Ⅲ)英国科学家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及其他》认为不能将自然的进化论与人类社会的伦理学混为一谈。但严复将该书翻译成《天演论》时,“煞费苦心”地将二者联系起来,提出自然界进化规律同样适用于人类社会。严复意在()A.纠正生物进化论的错误B.为反清革命提供理论依据C.传播“中体西用”思想D.促进国人救亡意识的觉醒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严复引入进化论,并提出该理论同样适用于人类社会,旨在为变法图强寻求理论依据,以促进国人救亡意识的觉醒,故D项正确。严复是将进化论用于解释人类社会,并不是认为进化论错误,排除A项;严复是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主张通过改良的方式挽救民族危亡,而非“革命”,排除B项;“中体西用”是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排除C项。20.(2015·全国卷Ⅱ)康有为在《新学伪经考》中认为,被奉为儒家经典的古文经实系伪造。1891年该书刊印后风行国内,但很快遭到清政府禁毁。这主要是因为该书旨在()A.揭露历史真相B.引介西方理论C.倡导变法维新D.颠覆孔孟学说答案C解析康有为撰写《新学伪经考》不是为了考据历史,而是为了宣传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其内容不一定具有真实性,故A项错误;《新学伪经考》内容是考据被奉为儒家经典的古文经,不是介绍西方理论,故B项错误;《新学伪经考》中认为,被奉为儒家经典的古文经实系伪造,动摇了顽固派反对变法改革的根基,为维新变法减少阻力,因而不能被顽固派占主体的清政府所容忍,故C项正确;以康有为为首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没有否定颠覆孔孟儒学,而是利用儒学为其服务,托古改制,故D项错误。[题组一基础大题]21.(2019·江苏宿迁高二期末)“文学革命”的出现标志着现代中国文学的诞生。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新文学之运动并不是由外国来的,也不是几个人几年来提倡来的,白话文学之趋势,在二千年来是在继续不断的,我们运动的人,不过是把二千年来之趋势,把由自然变化之路,加上了人工,使得快点而已。——胡适《新文学运动之意义》材料二语言的变革并不仅仅是形式的变革,它与思维相联系,因而又是一种思维层次上的变革。以清晰、精确的白话取代言约义丰的文言,其实质乃是以精确性、严密性为特征的近代思维方式取代带有模糊性特点的传统运思方式。——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材料三我们主张新文学,自然得借鉴西洋的新文学。只可惜我们历史上的白话产品,太少又太坏,不够我们做白话文的凭籍物……另外就是要直用西洋文的款式、文法、词法、句法、章法以及一切修辞学上的方法,造成一种超于国语,欧化的国语,使得成就一种欧化国语的文学。——傅斯年《怎样做白话文》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推动“新文学之运动”兴起的国内因素。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加上了人工”的具体表现。(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文学革命与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关系为主题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答案(1)因素:传统文学的世俗化、平民化趋势;政治变革的影响;新文化运动的展开;先进知识分子的推动。表现:胡适《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文学革命论》;鲁迅《狂人日记》等白话小说。(2)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白话文学之趋势,在二千年来是在继续不断的”并结合所学,可从传统文学的世俗化、政治变化和新文化运动的影响等方面概括。第二小问,结合所学从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和代表著作方面作答即可。第(2)问,本小题属于开放型试题,首先根据材料内容和所学从文学革命与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关系方面总结相关论点,如文学革命推动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结合新文化运动的相关内容论述即可,要求层次分明,史论结合,言之有理。[题组二模拟大题]22.(2019·陕西二联)在中国历史上,士人阶层自身的演化与历史的演进有着密切的互动关系。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唐以后至北宋前期,伴随着旧士族消亡过程的,是新型士人阶层的成长。科举培育出一种意义深远的“文人文化”。……士人们积极构筑种种非“先赋性”的关系网络,联结他们的纽带是多元的:诸如同学、同年、同僚、同乡以至同道之类的关系而结成的友谊。它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影响着诸多事物的运行过程。……以“天下”为胸怀的士大夫们,以“天道”“公议”为旗帜,作为凝聚群体的号召,制约君主的力量,参与治理国家政事。……这一群体的认识及其行为,通常倾向于维护中央集权;而其力量的崛起,客观上又构成了对君主专制的制约因素。——摘编自袁行霈、严文明等主编《中华文明史》材料二当资本主义的浪潮席卷西方并猛烈冲击东方的时候,自觉的、强烈的时代意识,是新知识分子群体得以产生的思想契机,也是他们区别于社会其他阶层的明显特征。“仁义礼智”被“奇技淫巧”打得落花流水,明智的知识阶层开始检讨传统学术的价值,摒弃了偏见与无知,新知识分子群体在传统中学的根基上,积极地、有选择地吸纳西学。……中国古代士人素来以治国平天下为自己的学术成就与人生价值的最高实现,最终唯有通过政治的实践和检验来确证它的价值。在新的时代文化背景下,知识分子开始了新的双向的角色认同。一方面他们继承并发扬士大夫忧国忧民、以天下兴亡为己任的传统,另一方面他们又萌生与政治决裂、向知识回归的自我意识。——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宋时期新型士人阶层的历史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推动这一群体形成的主要因素。(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近代中国新知识分子群体的思想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在近代中国社会转型中的历史作用。(3)根据以上材料,谈谈你认为现代知识分子应如何实现个人价值。答案(1)特点:推崇儒学,致力于科举入仕;社会关系复杂,影响力大;既维护中央集权又制约君主专制。因素:君主专制的加强,科举选官以削弱门阀士族的势力;儒学复兴,理学兴起;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2)特征:具有强烈的时代意识;知识结构上开始吸纳西学;产生新的角色认同。历史作用:向西方学习,有利于思想解放;自强求富、实业救国,推动了近代工业发展;救亡图存,促进了民主革命的发展。(3)顺应时代潮流,将个人价值与社会发展联系起来;与时俱进,注重文化传承等。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科举培育出一种意义深远的‘文人文化’”“士人们积极构筑种种非‘先赋性’的关系网络,联结他们的纽带是多元的:诸如同学、同年、同僚、同乡以至同道之类的关系”“通常倾向于维护中央集权;而其力量的崛起,客观上又构成了对君主专制的制约因素”等,可从科举入仕、社会关系复杂、既维护中央集权又制约君主专制等方面概括即可。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君主专制加强、科举制的出现、儒学复兴和理学产生、社会经济发展、崇文抑武的政策等方面分析即可。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自觉的、强烈的时代意识,是新知识分子群体得以产生的思想契机”“新知识分子群体在传统中学的根基上,积极地、有选择地吸纳西学”“在新的时代文化背景下,知识分子开始了新的双向的角色认同”等,可从强烈的时代意识、向西方学习、新角色等方面概括。第二小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思想解放、近代工业化发展、政治民主化发展等方面作答,言之有理即可。第(3)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从个人价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