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复习课件 -2024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_第1页
七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复习课件 -2024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_第2页
七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复习课件 -2024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_第3页
七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复习课件 -2024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_第4页
七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复习课件 -2024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目录01.考点回顾02.提升演练01考点回顾考点1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更替、人口南迁、江南地区的开发(10年1考)七上P80—94课标要求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人口迁徙和区域开发,认识这一时期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特点及其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1.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更替官渡之战公元200年,曹操同袁绍大军在官渡大战,曹军以少胜多,大败袁军。官渡之战[1]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赤壁之战公元208年,孙刘联军在赤壁之战[2]中利用火攻,以少胜多,大败曹操军队。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3]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形成国家建立者建立时间都城魏[1]曹丕[2]220年洛阳蜀[3]刘备[4]221年成都吴[5]孙权[6]229年建业三国鼎立局面形成三国的发展概况①曹魏重视农业生产,大力兴修水利,使北方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②孙吴开发江东,造船业发达,发展了海外贸易。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7]率领万人船队到达夷洲[8],加强了大陆与台湾的联系。③蜀汉在诸葛亮的治理下,发展经济,改善民族关系,加速了西南地区的开发影响魏蜀吴三国实现区域性统一,对推动当地社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为之后全国范围内的统一奠定了基础续表西晋的兴亡概况266年,司马炎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晋,以洛阳为都,史称西晋。司马炎就是晋武帝。280年,西晋灭吴,统一全国。316年,内迁的匈奴人灭掉西晋八王之乱[9]对社会造成巨大灾害,西晋从此衰落。中原人口大量死亡,幸存者纷纷逃离,其中逃往南方的即数以十万计,形成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续表东晋的兴亡建立317年,司马睿重建晋王朝,定都建康,史称东晋淝水之战383年,前秦皇帝苻坚率军与东晋军队在淝水展开决战,晋军以少胜多,打败前秦军队。淝水之战[10]后,前秦很快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的状态东晋灭亡420年,东晋灭亡续表十六国从4世纪初到5世纪前期,北方各族统治者先后建立了许多政权,历史上把北方主要的15个政权,连同西南的成汉,总称为“十六国[11]”;4世纪后期,氐族苻氏建立的前秦逐渐强盛,并统一了黄河流域续表南北朝南朝420—589年,中国南方政权更迭频繁,相继出现宋、齐、梁、陈四个王朝。这些王朝都在建康定都,历史上统称为“南朝[12]”北朝十六国后期,鲜卑族拓跋氏建立北魏,逐渐统一北方。北魏又分裂为东魏、西魏。后来,北齐取代东魏,北周取代西魏,最后北周又灭掉北齐。对这些王朝,历史上称之为“北朝[13]”续表续表2.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时间东汉、魏、晋时期内迁方向①原来生活在西北的氐族和羌族,由西向东迁入陕西关中。②分布在蒙古草原上的匈奴族和羯族,由北向南迁到山西一带。③鲜卑族有一部分迁到辽宁,有一部分迁到陕西及河套地区结果西晋时,山西、陕西内迁的各族人口,已经占当地总人口的一半西晋少数民族内迁的方向与分布图3.人口南迁人口南迁时间西晋末年以来原因①北方战乱,南方安定。②南方自然条件优越概况①北方人民南下至长江中下游地区,尤以江苏一带为多。②一部分南下至今天的浙江、福建和广东等地影响北民南迁[1]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促进江南地区的开发和经济发展[2019安徽3]4.江南地区的开发江南地区的开发原因①经济因素:北方人的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2019安徽3]②政治因素:南方战乱相对较少,社会比较安定,统治者实行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措施。③自然因素: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江南地区的开发表现农业①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耕地面积不断增加,并兴修了很多水利工程。②推广和改进犁耕,实行精耕细作,以及推广选种、育种、田间管理和施用粪肥等比较先进的生产技术。③发展种桑养蚕、培植果树、种植药材等,实行农业多种经营续表江南地区的开发表现手工业在缫丝、织布、制瓷、冶铸、造船、造纸、制盐等方面都有显著的发展商业①城市发展:南朝时的建康,人口众多,是当时商业最为活跃的大都市②海外贸易:东晋南朝时的海上交通和海外贸易都远超前代,并为后世海外交流的兴盛打下了基础影响江南地区的开发[2]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为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奠定了基础续表考点2

北魏孝文帝改革、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10年2考)七上P94—96课标要求通过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认识这一时期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特点及其对中华民族发展的意义。1.北魏孝文帝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1]背景①鲜卑拓跋部因内迁较晚,仍保持鲜卑族的习俗,要治理好广大的北方地区困难重重。②北魏冯太后进行一系列改革,推动了鲜卑族汉化,为孝文帝改革打下基础方式用文治移风易俗目的加强对中原的统治,促进鲜卑族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的文化北魏孝文帝改革[1]措施迁都洛阳494年,孝文帝迁都洛阳[2],把百余万包括鲜卑族在内的北方各族人民迁到中原[2018安徽12(1)]推行汉化政策①规定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说汉语[3])②以汉服代替鲜卑服。(易汉服[4])③改鲜卑姓为汉姓。(改汉姓[5])④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姻(通婚姻[6])续表北魏孝文帝改革[1]性质一场少数民族的封建化改革历史作用①增强了北魏的实力。②促进鲜卑人对汉族文化的认可,促进了民族交融。③促进了洛阳的繁荣,使洛阳成为北方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④促进了北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为以后北方统一南方以及隋唐盛世的出现打下了基础续表2.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背景魏晋以来,内迁的各族人民与当地汉人错居杂处,开始过着定居的生活表现经济方面内迁的各族人民向汉族人民学习农业技艺,逐渐将原来从事畜牧业生产转变为从事农业生产。汉族人民向北方各族人民学习畜牧经验,还学习和接受他们的食物、服装、用具等[2021安徽3]政治方面十六国北朝政权的统治者,沿袭中原地区原有的统治方式,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表现文化方面西晋时期,内迁各族大多使用汉语;北魏孝文帝改革后,汉语更成为北方主要的通用语言;西北民族的乐器、歌舞等也受到汉族人民的喜爱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表现民族心理方面以往的“胡”“汉”观念逐渐淡薄,民族之间的隔阂与偏见逐渐减少意义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并为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续表考点3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10年3考)七上P97—101课标要求通过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科技和艺术成就,如祖冲之的数学成就,认识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齐民要术》[1]作者北魏著名农学家贾思勰[2]主要内容总结了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生产技术,内容十分丰富。贾思勰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种植农作物必须因地制宜,不误农时;要改进生产技术和工具;还提出了多种经营和商品生产等重要思想[2018安徽11(1)]《齐民要术》[1]评价①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2018安徽14(1)]②这部农业科学技术著作,突显了中国古代科学家以民生为本[3]的务实精神,反映出当时农业生产技术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③这部农书对后世农学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续表祖冲之生活时代南北朝主要成就数学祖冲之[4]把圆周率[5]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千年历法创制出当时最先进的历法《大明历》[6]机械制造设计制造出了指南车、水碓磨、千里船等书法、绘画与雕塑书法发展原因①汉代造纸术的发明,使书写的载体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也为书法艺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②人们对书法美的不懈追求,推动了书法艺术的持久发展发展状况①锺繇[7]和胡昭[8]是曹魏时的书法名家,锺繇独创楷书[9]书法。②东晋王羲之[10]的行书、楷书笔势“飘若浮云,矫若惊龙”。其代表作《兰亭集序》[11]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12]”。他被后人誉为“书圣[13]”续表书法、绘画与雕塑绘画东晋的顾恺之[14]是当时最著名的画家,其代表作有《女史箴图》[15]和《洛神赋图》[16][2022安徽16(2)]雕塑南北朝时期,统治阶级为宣扬佛教开凿了许多石窟,其中最著名的是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17]和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18]续表命题点1

汉字字体的演变中考设问角度汉字字体的演变说明了什么?汉字笔画越来越简化,汉字逐渐发展成为一门艺术;汉字的演变说明我国文字的发展一脉相承,书法艺术源远流长,渗透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的家国情怀;生产力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促使书写载体发生变化,进而为书法艺术发展奠定物质基础。命题点2

中国历史上三次民族交融高潮(新课标·教学提示)中考设问角度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交融的途径有哪些?(1)民族迁徙:魏晋以来,北方游牧民族内迁,他们在北方各地和汉族人民杂居相处。(2)友好往来:魏晋以来,各民族人民频繁交往,使民族交融进一步加快。(3)各族间的征战:各族间的征战打破了各族原有的部落组织,有利于民族交融。(4)少数民族统治者的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交融。命题点3

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的异同(新课标·教学提示)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不同点背景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为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在各国掀起变法运动①北方内迁的各族在生产、生活和习俗上,与汉族已无明显的区别。②鲜卑拓跋部因内迁较晚,仍保持鲜卑族的习俗,要治理好广大的北方地区困难重重①北宋的政治风气因循保守,行政效率低下。②在边疆战事中,北宋屡战屡败,每年被迫送出大量钱物。③政府官俸和军费开支浩大,财政入不敷出。④土地兼并剧烈,农民起义此起彼伏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不同点目的使秦国富强,取得兼并战争中的优势地位缓和矛盾,巩固统治,促进鲜卑族的封建化摆脱统治危机,实现富国强兵内容废除井田制、奖励耕织、确立县制等说汉语、穿汉服、改汉姓、与汉族联姻募役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保甲法续表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不同点作用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诸侯国,为以后秦国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促进了民族交融,增强了北魏的实力变法收到一些成效。政府的财政收入有所增加,各地兴修水利工程10

000多处相同点都是封建性质的改革;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遇到了守旧势力的阻碍;都增强了国家实力续表命题点4

人口的迁移(新角度·小切口)魏晋南北朝时期人口迁移新航路的开辟英国在大西洋进行的“三角贸易”方向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及以南欧洲→美洲非洲→美洲原因北方战乱欧洲殖民者对美洲的开发美洲劳动力缺乏影响给南方带来大量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给美洲地区带来劳动力,促进了美洲地区的开发给非洲带来了深重灾难;增加了美洲劳动力;使英国殖民者获得巨额利润中考设问角度根据以上三次人口迁移的史实,归纳其共同影响。大规模的人口迁移为迁入地带来大量劳动力,促进了迁入地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更大范围的经济增长和文化交融。02提升演练命题点1

江南地区的开发1.[2023安徽,2]

东晋南朝时期的市场,除了大小城市中列肆贩卖、摆摊设点的正规“市”之外,还有农民临时集市的“草市”,军队设的“军市”,与周边民族进行贸易的“互市”等,星罗棋布,遍布各地。这反映当时(

)

AA.商业贸易活动的频繁

B.长期分裂局面的结束C.市突破了时间的限制

D.重农抑商政策的废除[解析]

根据材料中“大小城市中列肆贩卖、摆摊设点的正规‘市’”“草市”“军队设的‘军市’”“与周边民族进行贸易的‘互市’”可知,东晋南朝时期商业贸易活动频繁,A正确。长期分裂局面的结束、市突破了时间的限制和重农抑商政策的废除,材料均未体现,且与东晋南朝时期的史实不符,排除B、C、D。故选A。2.[2019安徽,3]

下图是西晋末年至南朝时期北方人口迁徙示意图。这一时期的人口迁徙(

)

BA.缘于自然灾害B.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C.阻碍民族交融D.推动经济重心南移完成[解析]

考法总结本题通过地图考查人口南迁和江南地区的开发三步解法审题干一审设问:“这一时期的人口迁徙”。二审关键信息:“西晋末年至南朝时期”“北方人口迁徙”三步解法析选项西晋末年以来,大批北方人民为躲避战祸南下,排除A;这一时期的人口迁徙促进了民族交融,使江南地区得到大规模开发,为日后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B符合题意,排除C;南宋时,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排除D查知识北方人的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从而使自然条件优越的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经济迅速发展续表命题点2

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3.[2021安徽,3]

跪坐习俗是儒家礼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垂脚高坐被视为傲慢行为。魏晋南北朝时,随着“胡床、胡坐”的传播,汉人的跪坐礼俗逐渐变为垂脚高坐。这一转变体现了(

)

AA.民族交融的加强

B.儒学正统地位的丧失C.政权分立的加剧

D.少数民族汉化的开始命题点3

魏晋南北朝的科技与文化4.[2022安徽,16(2)]

(2)东晋绘画名家阎立本的代表作《女史箴图》,用笔细劲连绵,线条优美活泼,人物传神,富有个性。【

】改正:(

)

ד阎立本”改为“顾恺之”5.[2021安徽,16(1)]

(1)贾思勰总结了农业生产经验,著有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天工开物》。【

】改正:(

)

ד《天工开物》”改为“《齐民要术》”1.新情境·通过词考查曹操的贡献

[2023新疆]

辛弃疾所作《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中有一名句:“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这里“曹”的主要贡献是(

)

AA.完成了北方统一

B.结束了州郡割据的局面C.改善了民族关系

D.加强了大陆与台湾联系2.[2023滁州模拟]

据西晋史料记载,内迁的少数民族,如鲜卑说自己是黄帝的后裔,匈奴的铁弗部自称是大禹的后代。这反映出内迁少数民族(

)

AA.认同中原历史和文化

B.结束了政权分立局面C.痛恨西晋的腐朽统治

D.经济得到快速的发展3.[原创新题]南北朝诗人谢灵运在其作品《山居赋》中提到了麻、粟等农作物,以及梨、枣、杏等果树。这些原来都是种植在北方的,而这时也在南方种植了。这主要是因为(

)

BA.北方地区民族大融合

B.北方人口南迁C.经济重心南移

D.南方交通发达4.[2023临沂]

“阿坚百万南牧,倏忽长驱吾地。破强敌,在谢公处画,从容颐指。”这是宋朝抗金名臣李纲对4世纪末期一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的描述。这次战役是(

)

C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淝水之战

D.郾城之战5.[2023池州模拟]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以后,曾亲自到鲁城(今山东曲阜)祭祀孔子,封孔氏后人为官,并命兖州刺史修复孔子墓。他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DA.统一黄河流域

B.发展江南经济

C.笼络鲜卑贵族

D.学习先进文化6.[原创新题]陈寅恪说:“北朝汉人有认庙不认神的观念,谁能定鼎嵩洛,谁便是文化正统的所在……孝文帝迁都洛阳,厉行汉化。”这说明孝文帝迁都(

)

BA.破除重农抑商观念

B.为确立中原正统C.强化士族门第观念

D.打破了民族隔阂7.高频考点

[2023福建]

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北方少数民族英勇顽强的尚武精神影响中原,中原地区的围棋、投壶等体育项目传入北方少数民族地区。这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