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中职专用】高一语文课件(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下册)_第1页
《虞美人》-【中职专用】高一语文课件(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下册)_第2页
《虞美人》-【中职专用】高一语文课件(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下册)_第3页
《虞美人》-【中职专用】高一语文课件(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下册)_第4页
《虞美人》-【中职专用】高一语文课件(高教版2023·基础模块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虞美人》——李煜绝笔之词教学目标:

1、将李煜的词纳入中国古代帝王诗歌文学这个背景中去品味,增加其文化积淀韵味和历史厚重感。2、知人论文和读文识人结合,使这一课不仅仅停留在诗歌本身技巧、语言等分析上面,也倾向于挖掘诗歌内在的人文精神。壹李煜生平贰李煜生平简介李煜的生卒年月

介绍李煜的出生年份和南唐王朝的历史背景,以及他继位为南唐后主的时间。李煜的政治生涯与失败

探讨李煜在南唐王朝的政治生涯,包括他的执政经历和最终的失败原因。李煜被俘后的生活与心境

描述李煜被俘后的生活状态和他内心的感受,以及他在囚禁中度过的日子。

李煜(937年8月15日―978年8月13日),南唐元宗(即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莲峰居士,汉族,生于金陵(今江苏南京),祖籍彭城(今江苏徐州铜山区),南唐最后一位国君。李煜精书法、工绘画、通音律,诗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李煜的词,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派词人的传统,又受李璟、冯延巳等的影响,语言明快、形象生动、用情真挚,风格鲜明,其亡国后词作更是题材广阔,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

李煜初封安定郡公,累迁诸卫大将军、副元帅,封郑王。后改封吴王,入住东宫,奉命监国。建隆二年(961年),李璟去世,李煜继位,继续尊宋为正统,奉献岁贡,以保平安。开宝四年(971年),宋太祖灭南汉、李煜去唐国号,改称“江南国主”,次年又贬损仪制,撤去金陵台殿鸱吻,以示尊奉宋廷。李煜即位以来,广建寺院、普度僧尼,浪费大量资财。

在这一时期,外有北宋虎视眈眈,内则财政开支紧张。他虽然实行过某些轻赋宽刑的仁政措施,却不能持之以恒。其推行的货币改革,反而加剧了农民的负担,使社会矛盾激化。

开宝七年(974年),宋军大举征南唐,李煜虽坚持抵抗,仍在开宝八年(975年)兵败投降,被俘至汴京,授右千牛卫上将军,封违命侯。太平兴国三年(978年)七月七日,李煜在汴京去世,追赠太师,追封吴王葬洛阳北邙山。

李煜精书法,善绘画,通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其词作前期大多描写宫廷享乐生活,后期则追怀故国,感叹身世,写出另一境界。语言清新洗练,感染力强,李煜由此被称为“千古词帝”。其词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后人将其词与李璟的词合刻为《南唐二主词》。早期经历

李煜原名李从嘉,生于南唐升元元年七夕(937年8月15日),初封安定郡公,累迁诸卫大将军、副元帅,封郑王。其善诗文、工书画,丰额骈齿、一目重瞳,因貌有奇表而遭长兄太子李弘冀猜忌。为避祸,醉心经籍、不问政事,自号“钟隐”“钟峰隐者”“莲峰居士”,以表明自己志在山水,无意争位。显德六年(959年),太子李弘冀病逝,钟谟以李从嘉酷信佛教、懦弱少德,上疏请立纪国公李从善为太子。李璟大怒,流放钟谟至饶州,封李从嘉为吴王,以尚书令参与政事,入住东宫。北宋建隆二年(961年),李璟迁都洪州(今南昌),封李从嘉为太子监国,留守金陵(今南京)。登基为帝

建隆二年(961年)六月,李璟病逝,李从嘉在金陵登基,更名为李煜,尊母亲钟氏为圣尊后(即钟皇后),立妃周氏为皇后(即大周后),封诸弟为王;并派中书侍郎冯延鲁入宋进贡,上《即位上宋太祖表》陈述南唐变故。宋太祖回赐诏书,派人前往南唐吊祭、恭贺李煜袭位。九月,宋昭宪太后病逝,李煜遣户部侍郎韩熙载、太府卿田霖入朝纳贡。十二月,李煜设置龙翔军,教练水军。

奉宋正朔建隆三年(962年)三月,遣冯延鲁入汴京进贡。同月,泉州清源军节度使留从效病发身亡,其子留绍镃袭称留后。四月,泉州部将陈洪进以留绍镃勾结吴越,解送其家族至金陵,推举张汉思为清源留后。六月,李煜遣客省使翟如璧入贡北宋,宋太祖释放南唐降卒千人。

十一月,遣水部郎中顾彝入汴京进贡。乾德元年(963年)四月,泉州副使陈洪进废张汉思,自称留后,李煜就以陈洪进为节度使,以维持泉州对南唐的隶属关系。七月,李煜奉诏入京面见宋太祖。十二月,李煜上表宋廷,请求罢除诏书的不名之礼(李煜继位后,尊奉宋廷,故宋对南唐的诏书不直呼李煜的名讳),改为直呼姓名,未得许可。三月,颁布铁钱。九月,封长子李仲寓为清源公,次子李仲宣为宣城公。十月,李仲宣夭折,皇后(大周后)感伤而逝,李煜撰《昭惠周后诔》悼念。十一月,宋太祖遣作坊副使魏丕吊祭,李煜亦遣使入宋,献银二万两、金银龙凤茶酒器数百件。乾德三年(965年)九月,李煜母亲钟氏去世。十月,宋太祖遣染院使李光图吊祭。乾德四年(966年)八月,李煜遣龚慎仪持诏书出使南汉,相约臣服宋朝,龚慎仪至南汉,被扣留。乾德五年(967年)春,李煜命两省侍郎、给事中、中书舍人、集贤勤政殿学士值班光政殿,咨问国事,每至深夜。开宝元年(968年),境内大旱,宋太祖赐米麦十万石。十一月,立周氏为皇后(小周后)。降制示尊

开宝四年(971年)十月,宋太祖灭南汉,屯兵汉阳,李煜非常恐惧,去除唐号,改称“江南国主”,并遣其弟郑王李从善朝贡,上表奏请罢除诏书不直呼姓名的礼遇,宋太祖同意,但扣留李从善。同年,有商人告密,宋军于荆南建造战舰千艘,请求派人秘密焚烧北宋战船,李煜惧怕惹祸,没有批复。

元宗时,虽臣服后周,但金陵台殿皆设鸱吻;乾德年间,宋朝使者到来,李煜就撤去,使者走后再复原;至此,撤去一应器物,不再使用。宋太祖晋封李从善为泰宁军节度使,并在汴阳坊赏赐宅院,暗示李煜入京降宋;李煜遣户部尚书冯延鲁为李从善所受封赐道谢,冯延鲁入汴京,因病未能朝见宋太祖而返。

开宝六年(973年)夏,宋太祖遣翰林院学士卢多逊出使南唐,李煜上表愿接受北宋册封爵位,被拒。十月,内史舍人潘佑感于国运衰弱,上书极言劝谏李平为尚书令,徐铉、张洎进言“李平妖言惑众,煽动潘佑犯上”,李煜遣人收捕,潘佑在家中自杀,李平亦自缢狱中。国破人亡

开宝七年(974年),李煜上表求放李从善归国,宋太祖不许。秋,宋太祖先后派梁迥、李穆出使南唐,以祭天为由,诏李煜入京,李煜托病不从,回复“臣侍奉大朝,希望得以保全宗庙,想不到竟会这样,事情既然已经走到如此地步,只有一死了”。宋太祖闻信,即遣颖州团练使曹翰兵出江陵,又命宣徽南院使曹彬等随后出师,水陆并进;李煜亦筑城聚粮,大举备战。闰十月,宋军攻下池州,李煜下令全城戒严,并停止沿用北宋年号,改为干支纪年。这时吴越乘机进犯常州、润州,李煜遣使质问,说以唇亡齿寒之理,吴越王钱俶不答,转送李煜书信至宋廷。北宋攻陷芜湖和雄远军,沿采石矶搭建浮桥,渡江南进。李煜招募兵卒,委任皇甫继勋统领兵马,全力御敌,因强弱悬殊,兵败如山,内殿传诏徐元瑀、刁衎阻隔战败消息,宋屯兵金陵城南十里,李煜尚不知情。国破人亡

开宝八年(975年)二月,宋师攻克金陵关城。三月,吴越进逼常州,诛杀皇甫继勋,权知州事禹万诚献城投降。六月,宋与吴越会师,进发润州,留后刘澄投降。洪州节度使朱令赟率兵十五万前往救援,行至皖口,遭遇宋军。朱令赟下令焚烧宋船,不料北风大作,反而烧至自身,朱令赟与战櫂都虞候王晖皆被擒(皖口之战)。外援既灭,北宋尽围金陵,昼夜攻城,金陵米粮匮乏,死者不可胜数。李煜两次派遣徐铉出使北宋,进奉大批钱物,求宋缓兵,宋太祖答以“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十二月,金陵失守,守将呙彦、马承信、马承俊等力战而死,右内史侍郎陈乔自缢,李煜奉表投降,南唐灭亡。

开宝九年(976年)正月,李煜被俘送到汴京,宋太祖封他为违命侯,拜左(一说右)千牛卫将军。同年,宋太宗即位,改封李煜为陇西公。

太平兴国三年七夕(978年8月13日),李煜死于北宋汴京,时年四十二岁整,宋太宗追赠其为太师,追封吴王,葬洛阳北邙山。李煜的《虞美人》叁

此词与《浪淘沙·帘外雨潺潺》均作于李煜被毒死之前,为北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是时李煜归宋已近三年。宋太祖开宝八年(公元975年),宋军攻破南唐都城金陵,李煜奉表投降,南唐灭亡。三年后,即太平兴国三年,徐铉奉宋太宗之命探视李煜,李煜对徐铉叹曰:“当初我错杀潘佑、李平,悔之不已!”大概是在这种心境下,李煜写下了这首《虞美人》词。创作背景《虞美人》词牌的由来与特点

《虞美人》是著名词牌之一,此调原为唐教坊曲,该词牌名来历是初咏项羽宠姬虞美人,因以为名。《虞美人》又名《一江春水》、《玉壶水》、《巫山十二峰》等,双调,五十六字,上下片各四句,皆为两人韵转两平韵《虞美人》词牌名的来历:相传美人花与美人虞姬有关。楚汉相争,西楚霸王兵败乌江,听四面楚歌,自知难以突出重围,便劝所爱的虞姬另寻生路。虞姬执意追随,拔剑自刎,香消玉殒。虞姬血染之地,长出了一种鲜红色的花,后人便把这种花称作“虞美人”。后人钦佩美人虞姬节烈可嘉,创制词曲时,变常以“虞美人”三字作为曲名,以诉衷肠。虞美人因此逐渐演化为词牌名原文与译文《虞美人》原文展示这里将为大家展示《虞美人》的原文,让我们一同感受李煜的词韵。逐句译文解析针对《虞美人》中的难点和典故,我们将提供逐句的译文解析,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首词。经典名句赏析在这部分,我们将重点突出显示《虞美人》中的经典名句,如“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并对其进行深度赏析。123《虞美人》—李煜(五代)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栏一作:阑)《虞美人》——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节奏划分,再来一遍!!!

《虞美人》是李煜的代表作,也是李后主的绝命词。相传他于自己生日(七月七日)之夜(“七夕”),在寓所命歌妓作乐,唱新作《虞美人》词,声闻于外。宋太宗闻之大怒,命人赐药酒,将他毒死。这首词通过今昔交错对比,表现了一个亡国之君的无穷的哀怨。现在让我们进入逐句讲解吧!!!1、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春花秋月:指季节的更替。了:了结,完结。春花秋月的美好时光什么时候结束了呢?过去的事情还记得多少。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三春花开,中秋月圆,岁月不断更替,人生多么美好。可我这囚犯的苦难岁月,什么时候才能完结呢?“春花秋月何时了”表明词人身为阶下囚,怕春花秋月勾起往事而伤怀。回首往昔,身为国君,过去许许多多的事到底做得如何呢,怎么会弄到今天这步田地?据史书记载,李煜当国君时,日日纵情声色,不理朝政,枉杀谏臣……透过此诗句,我们不难看出,这位从威赫的国君沦为阶下囚的南唐后主,此时此刻的心中有的不只是悲苦愤慨,多少也有悔恨之意。“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2、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昨夜小楼上又吹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哪里忍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

小楼又一次春风吹拂,春花又将怒放。回想起南唐的王朝、李氏的社稷——自己的故国却早已被灭亡。诗人身居囚屋,听着春风,望着明月,触景生情,愁绪万千,夜不能寐。一个“又”字,表明此情此景已多次出现,这精神上的痛苦真让人难以忍受。“又”点明了“春花秋月”的时序变化,词人降宋又苟活了一年,加重了上两句流露的愁绪,也引出词人对故国往事的回忆。3、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雕栏玉砌:即雕花的栏杆和玉石砌成的台阶,这里泛指南唐宫殿。栏,一作“阑”。砌,台阶。应犹:一作“依然”。朱颜改:指所怀念的人已衰老,暗指亡国。朱颜,红颜,年轻的容颜,指美人。一说泛指人。精雕细刻的栏杆和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都还在,只是住在里面的人已经衰老。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尽管“故国不堪回首”,可又不能不“回首”。这两句就是具体写“回首”“故国”的——故都金陵华丽的宫殿大概还在,只是那些丧国的宫女朱颜已改。这里暗含着李后主对国土更姓,山河变色的感慨!“朱颜”一词在这里固然具体指往日宫中的红粉佳人,但同时又是过去一切美好事物、美好生活的象征。

以上六句,诗人竭力将美景与悲情,往昔与当今,景物与人事的对比融为一体,尤其是通过自然的永恒和人事的沧桑的强烈对比,把蕴蓄于胸中的悲愁悔恨曲折有致地倾泻出来,凝成最后的千古绝唱。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注意啦!!!在下一页呦!4、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栏一作:阑)君:作者自称。能:或作“都”、“那”、“还”、“却”。几多:多少。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那滚滚东流的春江之水没有尽头。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诗人先用发人深思的设问,点明抽象的本体“愁”,接着用生动的喻体奔流的江“水”作答。用满江的春水来比喻满腹的愁恨,极为贴切形象,不仅显示了愁恨的悠长深远,而且显示了愁恨的汹涌翻腾,充分体现出奔腾中的感情所具有的力度和深度。阐述《虞美人》所表达的主题思想,如对故国的思念、对人生的无奈等故国思念的深情表达《虞美人》中表达了李煜对故国的深深思念之情,通过词句展现出他对南唐王朝的眷恋和无奈。人生无奈的悲怆抒发李煜在《虞美人》中以自己被俘后的生活为背景,抒发了对人生的无奈和悲怆之情,表达了他内心的痛苦和挣扎。情感交织的主题思想《虞美人》所表达的主题思想是情感交织的,既有对故国的思念,又有对人生的无奈,这种复杂的情感使得该词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和影响。123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是南唐后主李煜的绝笔之作。这首词是一曲生命的哀歌,作者将自然永恒与人生无常的尖锐矛盾进行对比,抒发了亡国后顿感生命落空的悲哀。全词语言明净、凝练、优美、清新,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情感深沉而激越。其艺术结构曲折回旋,情感表达沛然莫御,形成一种凄楚与激越交织的美感,令人回味无穷。《虞美人》的修辞肆词中的韵律与节奏,如平仄、押韵等平仄的运用

《虞美人》中,李煜巧妙运用平仄,使词句和谐流畅,增强了词的艺术感染力。押韵的技巧

李煜在《虞美人》中巧妙运用押韵,使词句更加优美动听,增强了词的音乐性。音律与节奏的协调

《虞美人》中,李煜通过音律与节奏的协调,使词句更具韵律感,展现了词的独特魅力。探讨李煜运用的修辞手法,如对比、设问、比喻等对比手法的运用

李煜在《虞美人》中巧妙运用对比,将春花秋月与往事、雕栏玉砌与故国相映衬,突出情感的反差。设问手法的妙用

李煜通过设问的方式,引发读者对人生无常、命运无奈的思考,增强词作的感染力和思考性。比喻修辞的艺术表现

李煜巧妙地运用比喻,将春花秋月比作流逝的时光,雕栏玉砌比作逝去的荣华,形象生动地表达出他对故国的思念和人生的无奈。123突出显示经典名句,如“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春花秋月的哀婉之词通过描绘春花秋月,表达作者对逝去时光的无尽思念和无奈。往事如烟的深刻感慨以“往事知多少”为引子,揭示出作者对过去种种经历的复杂情感和痛苦回忆。经典名句的情感共鸣通过分析“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这句经典名句,引发读者对人生无常和命运转折的思考与共鸣。123分析词中的意象与情感,如“春花秋月”、“雕栏玉砌”等春花秋月的象征意义

通过描绘春花秋月,李煜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和无奈。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