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中通客车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优化研究_第1页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中通客车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优化研究_第2页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中通客车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优化研究_第3页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中通客车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优化研究_第4页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中通客车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优化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题目名称:中通客车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优化研究一、选题依据(一)背景1.国际背景自从1958年MM理论问世以来,资本结构这个问题就一直受到金融经济学家的关注。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开始浮出水面,此后两年多来,国际金融风暴从美国波及到全球,从虚拟经济蔓延到实体经济,全世界全都笼罩在经济危机的阴霾下。普遍认为,高风险是由高杠杆带来的,为此,“去杠杆化”成为了全球财经界最耳熟能详的词汇。当危机来临之时,企业如何调整资本结构以支撑新的战略目标,是所有企业的当务之急,梅耶斯的“资本结构之谜”(“TheCapitalStructurePuzzle”1984)这个难题再次摆在了企业决策者的面前。2.国内背景本世纪50年代以来,资本结构一直是现代企业管理的三大主题(投资、融资、财务管理)之一。资本结构理论也成为了金融经济学和财务理论皇冠上最璀璨的钻石,而“资本结构之谜”更是诱惑着众多的经济学家前仆后继,乐此不疲。对于一个“理性”的公司来说,其核心是资本运营而不是产品生产,其追求的目标应是确立公司债务资本与权益资本的最佳比例关系,降低成本,规避风险,获得更多的收益。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证券市场发展至今已经有十多年的历程,上市公司也已经有上千家。由于我国大部分的上市公司都脱胎于原来的国有企业,上市前就因资本结构中的债务资本比率过高而存在着生产效率低下等状况;经过股份制改造后,虽然降低了资本结构中的债务资本,但不少上市公司的公司价值和效益并未得到相应的提高,许多上市公司反而出现业绩下滑的趋势。考察目前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发现存在着两个显著特征:大多数上市公司一方面保持着较低的资产负债率;另一方面存在着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甚至有些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接近于零,仍然渴望通过发行股票来融资,这些都与现代资本结构相悖,也与西方国家上市公司存在着差异。资本结构问题不仅决定了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配置和公司制度,而且对社会资源的配置及配置效率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它对上市公司的生存和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研究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优化问题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二)意义探寻确立企业最佳资本结构的方法是我们在处理资本结构优化问题过程中的重点及难点所在。通常,通过优化资本结构可以获得以下几个效果:首先,优化资本结构可以降低公司的财务风险,改善财务状况。只要是企业,在市场中生存必须面临着多变的市场风险的冲击,这是无论哪个企业都无法避免的。企业的经营风险受公司的决策管理人员在经营管理过程中的决策影响,而企业的财务风险却与公司的财务结构及融资决策紧密联系。因此通过优化资本结构使公司财务结构更合理,使其融资资本风险与融资成本相配合,使公司股价上涨,可促进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的实现。其次,优化资本结构可以盘活不良资产,提高资产利用率。随着企业的长期经营,随着先进科技的不断出现,企业生产方式的不断改进,或企业生产规模的变化等都会造成企业原有的资产不断成为不良资产,例如公司的存货或者固定资产等。这些不良资产会减慢公司的资本周转速度,延长资本运转周期。通过优化资本结构调整资本形态,改变原有资本的分布,可以改良原有的不良资产,提高资产效率。再次,优化资本结构可提高企业对债权人的吸引力,提高企业的筹资能力。资产负债的比例关系可以反映出一个企业的的偿债能力,同时也间接地反映出其债权人对该企业的放心程度。若企业的资产负债比例达不到债权人的要求,就很难吸引到债权人的资金注入。此时如果适当增加流动资产的份额就可以增加用于偿债的资产筹码,增加企业债权人的信心,吸引到更多的资金,提高企业筹资能力。最后,中通客车自1999年IPO以来的十几年间,公司在产销规模和综合竞争能力方面在全国同行业的位次不断的上升,依靠资本运作,进一步的优化资本结构无疑是中通客车在本轮行业洗牌中脱颖而出、率先崛起,实现“百亿中通、百年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的重要保障。本论文通过对中通客车的资本结构构成的考察,发现问题、分析成因,进而为中通客车融资方案的选择提供有益的参考,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对中通客车资本结构优化问题的个案研究,必将会对与中通客车的行业规模、成长性相同或相似的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优化具有一定的启发和借鉴意义。(三)国内外资本结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1.我国资本结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我国对资本结构的研究起步较晚。就国内对资本结构的研究一个比较一致的观点是我国的上市公司对股权融资的偏好远高于债务融资。一些学者(张昌彩,1998;黄少安等,2001)将此现象归结为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不合理引致的畸形资本结构。但从国外学者对资本结构的形成机制和影响因素的考察来看,资本结构的形成机制不仅受到资本市场和股权结构的影响,同时也受到企业战略、动态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如朱武祥(2002)指出的,我国上市公司的财务保守行为并非都是过度的股权融资,应对竞争、保持后续的投资能力和避免财务风险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因此,从这个角度看,国内对资本结构的形成机制和影响因素的考察过于狭窄,以至于对我国企业资本结构的认识呈现片面性和对实证研究结果呈现显著差异。目前,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理论研究开始倾向于研究资本市场的微观因素,像是交易成本、交易行为、流动性和信息等对资本结构造成的影响,这为我国资本结构的理论研究提供了一条非常好的思路。实际上,作为上市公司融资的场所,资本市场对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选择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但是我国的资本市场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为了更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我国资本结构的形成规律,应该把国外先进的资本结构理论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这将会促进我国资本结构的发展。2.国外资本结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自MM理论问世以后,金融经济学家对企业资本结构决策的观点已经从假定企业的盈利能力给定不变,发展到承认管理层的行动会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再发展到承认企业价值取决于决策权或控制权的分配。国外资本结构的理论研究派别纷呈,新论不断。资本结构理论的研究经历了传统资本结构理论、MM理论、权衡理论的发展阶段,现在已经发展到信息不对称、期权定价理论于其中,并和社会学、心理学相结合的阶段。目前,国外对资本结构的研究主要是分行业进行。例如,在乳制品行业中,Russ、Giesy(2006)等通过实际数据说明了资本结构对资产周转率、每头奶牛的牛奶销售量、资产占有量、成本、净收益、风险等指标的影响,提出乳制品行业中合理的资本结构应为使牲畜资产的占有量保持在50%左右。G.Agiomirgianakis、F.Voulgaris(2006)以希腊制造业为例,采用回归模型分析的结果表明公司规模、经营时间、出口状况、销售增长、公司负债、固定资产和投资的增加以及资产管理的效率影响着公司的收益率。HenryChoon等(2000)研究披露预期收入可能不会给投资者带来好处时,同样把资本结构作为一影响因素。此外,也有学者对银行业、自然资源紧缺的部门等行业的资本结构进行了研究。但这些研究都普遍缺乏资本结构优化的理论和标准研究。二、研究目标与主要内容(一)研究目标在我国企业中,普遍存在资本结构不合理现象,尤其在非上市国有企业、上市公司、中小企业这三大群体中资本结构不合理现象更为突出。在本文中我以中通客车上市公司为例,分析了企业资本结构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力图发现影响资本结构的因素,在企业资本结构优化理论的指引下提出优化企业资本结构的对策和措施,以求在实践中为企业优化资本结构、建立最优产权结构和改进治理结构提供理论指导。(二)主要内容在论文中,首先对资本结构理论以及对资本结构优化理论进行了概述,然后以中通客车上市公司为例,对中通客车的基本情况进行了简单的介绍,通过分析其资本结构的现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对问题形成的原因进行了探讨,最后针对本企业存在的问题,确定了优化目标和思路,提出了优化本企业资本结构的对策和措施。(三)论文提纲:1资本结构理论基础概述1.1资本结构定义1.2资本结构理论1.2.1传统资本结构理论1.2.2现代资本结构理论1.2.3新资本结构理论1.3资本结构优化理论1.3.1优化资本结构的定量决策方法研究1.3.2以综合资本成本最低为标准的决策方法1.3.3以股东财富最大为标准的决策方法1.3.4以企业价值最大为标准的决策方法1.3.5基于多目标规划的资本结构最优化研究2中通客车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实证研究2.1中通客车基本情况2.2中通客车资本结构现状2.2.1中通客车经营状况与主营业务构成2.2.2股本变动及股东情况3中通客车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存在的问题和成因分析3.1中通客车资本结构存在的问题3.2中通客车资本结构成因分析4中通客车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优化的目标和确定思路4.1资本结构优化目标4.2资本结构优化目标的选择4.3中通客车最优资本结构的确定思路5中通客车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优化的对策分析和措施5.1中通客车资本结构优化的对策分析5.2中通客车资本结构优化的措施结论与展望

三、文献综述资本结构研究的综述摘要:国内外金融理论界围绕着资本结构一直存在很多的争议,本文从传统资本结构理论、现代资本结构理论、新资本结构理论和我国企业资本结构优化研究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为我论文的展开做基础铺垫。关键词:传统资本结构,现代资本结构,新资本结构,企业资本结构优化(一)传统资本结构理论传统资本结构理论是由美国经济学家杜兰特(DavidDurand)在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召开的“公司理财学术研究”会上提出的,他将当时对资本结构的见解划分为了净收益理论、净经营收益理论和传统折中理论三种类型。1.净收益理论净收益理论认为企业利用负债融资提高企业的财务杠杆比率,可以降低企业综合资本成本,从而提高企业的价值。因此,企业进行债务融资总是有利的,企业应该尽可能多的负债,但该理论没有考虑财务杠杆的提高会增加企业的风险,所以它认为100%的债务资本结构是企业价值最大的资本结构的观点是不切合实际的,这是一种极端的资本结构理论观点。2.净经营收益理论净经营收益理论认为增加负债资本可以降低成本,但同时也会增加企业财务风险,从而使权益成本提高。该理论过分夸大了负债带来的财务风险,认为无论财务杠杆如何变化,其综合资本成本都是固定不变的,也就是认为企业的总市场价值不受资本结构的影响。因此该理论认为不存在最优资本结构,所有资本结构都可以被视为是最优的资本结构,这是另一种极端的资本结构理论观点。3.传统折中理论传统折中理论认为由于股权资金是一种风险更大的投资,其资本成本要高于债务资本成本,因此,随着财务杠杆利用程度的提高,企业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将会逐渐降低,但这一过程有一定的限度。当债务资金所在比例达到一定程度时,债权人将开始关心利息支付和本金归还的安全性,股东也将开始关注利息支付对股权资金的变动所产生的影响,即企业的风险性显著增加了,从而债务资本成本与股权资本成本都将急剧上升,自然也就导致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急剧上升。因此,综合资本成本由下降变为上升的转折点也就是综合资本成本最低点便是企业资本结构的最优点。这是一种折中观点,增加债务资金对提高企业价值是有利的,随着债务资本结构的增加,企业价值先增加后减少,但是债务资金规模必须适度。如果企业负债过度,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只会升高,并使企业价值下降。(二)现代资本结构理论早期资本结构理论都是在企业和个人所得税为零的前提下提出的,又同时考虑了资本结构对资本成本和企业价值的双重影响。由于这三种理论都是建立在经验判断的基础上,所以缺乏实际的运用价值。在实践中,投资者和债权人往往根据公司的盈利能力资本结构、股利政策和经营风险等一系列的因素来决定公司股权和债券的价值,资本结构的研究也就受到了高度的重视。1958年MM资本结构理论的提出标志着资本结构理论由传统观点向现代观点的过渡,是资本结构理论的一次飞跃。1.MM理论1.1MM资本结构理论的基本观点MM资本结构理论是F.莫迪格莱尼(Modigliani)和M.米勒(Miller)两位财务学者所开创的资本结构理论的简称。1958年,美国F.莫迪格莱尼和M.米勒两位教授合作发表了《资本成本、公司价值与投资理论》一文。该文深入探讨了企业资本结构与企业价值的关系,创立了MM资本结构理论,并开创了现代资本结构理论的研究。MM资本结构理论的基本结论可简要归纳为:在符合该理论的一些限制程度相当高的假设之下,在无税的情况下,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是一个常数,资本结构的变化不会对企业价值产生任何影响,企业的价值取决于其实际资产,而不是其各类债券和股权的市场价值。即认为在完善的资本市场中不存在最优资本结构,公司资本结构与公司市场价值无关。斯蒂格利茨进一步证实了这一结论:投资机会集合只要不被融资政策所改变,即使在存在破产风险和个人借款受限的情况下,公司价值仍与资本结构无关。1.2修正的MM资本结构理论F.莫迪格莱尼(Modigliani)和M.米勒(Miller)在1963年合作发表了另一篇论文《公司所得税与资本成本:一项修正》。该文取消了企业无所得税的假设,认为若考虑企业所得税时,企业的价值与其债务资本结构有关。企业如果需要交税,则其资金来源结构战略就应当是尽量高程度的利用负债资金。按照修正的MM资本结构理论,企业的资本结构与企业的价值不是无关的,而是密切相关,并且企业债务比例与企业价值成正相关关系。这个结论与早期资本结构理论的净收益观点是一致的。1.3Miller模型Miller在1977年发表了《负债与税收》一文,认为MM的修正模型理论只考虑了公司所得税。Miller将个人所得税引入模型,认为个人所得税会在一定的程度上抵消负债的税收利益,最优资本结构出现在公司以免税优惠得到的收益等于投资者所负担的个人所得税之处。Miller模型的结论与原始的MM理论一样,即都认为企业的资本结构变动不会给企业带来价值提升,资本结构与企业的价值无关。其不足之处是低估了破产的间接成本,根据EdwardAltman的调查,破产的间接成本为公司市场价值的17.7%;破产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总和高达公司资产价值的40%以上。因此,破产成本会使免税收益显著减少。2.权衡理论MM理论和Miller模型只是单方面的考虑了负债给企业带来的减税利益,而没有考虑负债可能给企业带来的预期成本和损失。20世纪70年代末,詹森(Jensen)、麦克林(Meckling)和梅耶斯(Meyers)创立的权衡理论认为:公司最佳资本结构应当是负债价值最大化和财务破产成本之间的平衡。早期权衡理论限于对抵税收益和破产成本的比较,也就是说企业资本结构的最优水平处在负债的边际税收利益现值和边际破产成本现值相等的点上,实际上,公司的负债权益比有一个最优的范围。后期权衡理论就将收益因素扩大到非负债税收利益,成本因素扩大到代理成本、财务危机成本和非负债税收利益损失。克劳斯和利曾伯格(1973)认为最优财务杠杆的决定既要考虑税收因素又要考虑破产影响,从而得出了杠杆公司的市场价值等于无杠杆公司的市场价值,加上公司税率乘以公司债务的市场价值,减去公司税率乘以破产成本的现值。詹姆斯.H.斯考特(1976)发表了《最优资本结构理论》一文,首次正式系统明确地提出了最优资本结构理论。他认为负债是有价值的,这主要是因为利息支出是可以税收抵扣的。同时,债务也是有害的,因为债务水平增加到一定程度会增加公司发生破产成本的概率。权衡理论不仅解释了现实中为什么不追求负债而达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真正原因所在,而且论证了企业存在最优资本结构的客观性。虽然权衡理论考虑了代理成本和破产成本对最优资本结构的影响,但其分析还是主要从静态的角度进行的,认为只要企业资本总量不变,已实现的最优资本结构就应保持不变,并未考虑外界经济环境和企业自身生产经营条件的变化对资本结构的影响。实际上,影响资本结构的诸多因素都是变量,即使资本总量不变,企业也不能以不变的资本结构适用各方面的需要。(三)新资本结构理论净收益理论、净经营收益理论和传统折中理论对资本结构优化的研究只建立在了经验判断的基础之上,缺乏科学的数学推导和统计分析。之后的MM理论及其修正模型、Miller模型和权衡理论都成功的利用了数学模型,使资本结构优化研究成为一种严格而科学的理论,为资本结构优化理论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但这些理论都建立在零交易成本平台上来研究公司资本结构,与现实相差甚远,所以自出炉以来便不断的受到理论界的质疑和实践的挑战。20世纪70年代末,不对称信息理论开始应用于企业融资决策,逐步形成了新资本结构理论。在新资本结构理论体系中,代理成本理论、信号传递理论和优序融资理论是基于不对称信息理论建立起来的;控制权理论则是从不同的角度来研究资本结构。1.代理成本理论代理成本理论又成为契约理论,1976年Jensen和Meckling在《企业理论、管理行为、代理成本和所有权结构》一文中系统分析和解释了信息不对称下的企业资本结构问题,认为公司的资本结构决策和代理成本有直接的关系,代理成本的产生是由于经理不是企业的完全所有着,他们为了获取因自身资源的限制而无法达到的潜在的有利可图的投资机会,会在股权代理成本和债务代理成本之间权衡,随着债务融资比例的增加,股权的代理成本将减少,债务的代理成本将增加,最优的资本结构通过总代理成本最小化得到,在最优点上,股权的边际代理成本等于债务的边际代理成本。利兰德和托夫特(LelandandToft,1996)认为短期负债能减少或消除“资产替代”的代理成本。在决定资本结构的最优期限时,必须把负债的税收好处和破产、代理成本平衡起来。利兰德(1998)认为最优资本结构反映了债务的税收好处少于违约成本和源于资产替代的代理成本。代理成本限制了财务杠杆、债务期限和增加收益率区间,但从考虑环境的范围看它们的重要性很小。哈维(Harvey,2001)等提供了面临代理成本时债务增加公司价值的新证据。首先,集中一个有潜在极端代理成本的样本公司问题。他们研究了新兴市场中常规使用的金字塔形的所有权结构提供了管理者现金流权利和控制权的敏锐分离。其次,认为不是所有的债务都是相同的。利用全球债务发行的新数据,发现对股东价值正向影响的债务类型是接近监控管理者的类型。有极端预期代理问题的样本公司和有不同类型债务的详细信息的组合能允许他们构建对债务能否减轻代理和信息问题的强有力的检验。在其他结果中,他们还发现来自形成企业组合的期限贷款的非正常收益明显与所有权和控制权分离的程度相关。结论与债务因能减少与过度投资相联系的代理成本故而创造价值的观点一致。代理问题的提出为以后的研究提出了方向,但代理成本分析方法更多的是凭借经验,很难构造成为一种分析工具。同时,它也没有解释为什么公司非得用不同的资本结构作为减少代理成本的工具。2.信号传递理论信号传递理论是研究不对称信息对资本结构影响的早期阶段。利兰德(Leland)和派尔(Pyle,1977)、罗斯(Ross,1977)的两篇文献都认为企业的资本结构对外部投资人来说是一个可观察的信号,不同的资本结构向外部投资人传递的有关企业内部的信息是不同的。这两篇文献被公认为信号传递理论的代表作。利兰德-派尔模型认为经理人持有的股份是一个可信的信号,并且债务融资的规模会随着经理人持有的股份的增大而增大。罗斯模型则认为债务的融资规模是一种可信的信号,外部人可以根据企业的债务融资规模来判断企业的质量。信号传递理论认为股利政策之所以会影响企业股票价值,是因为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股利能将企业的盈余状况、资金状况和财务信息等提供给投资者,从而股利分配对股票价格有一定的影响。一般而言,若一个企业的股利支付率一直很稳定,那么,投资者就可能对企业未来的盈利能力与现金流量抱有较为乐观的预期;当其突然大幅度地变动股利支付比率时,投资者则认为企业的财务状况或盈余情况有较大的变动,因而股票价格也会发生变动。所以,在充满风险的市场上,股利可以削减管理层与投资者之间信息水平的差异,可以提供明确的证据,证明企业创造现金的能力,从而影响股票价格。信号传递理论以支付现金股利的方式向市场传递信息,对股东而言,需支付较高的所得税;对企业而言,一旦企业因分派现金股利造成现金流量短缺,就有可能被迫重返资本市场发行新股,摊薄每股收益,对企业的市场价值产生不利的影响,而且由于资金不足,还有可能丧失有利的投资机会,产生一定的机会成本。信号传递理论认为,企业管理者将在自身效用最大化的基础上确定企业的最佳资本结构。它明确了企业市场价值与资本结构有关,但在模型中却没有提出防止经营者向外输送错误信号的内在约束机制。3.优序融资理论优序融资理论实际上是在信息不对称假定下,建立在公司的委托-代理关系,激励机制、公司治理结构、资本定价和各种融资工具的特征等有关分析工具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而得出的推论。1984年迈尔斯(Myers)在其“资本结构之谜”以及后来和马伊勒夫(Majluf)合作的“企业知道投资者所不知道信息时的融资和投资决策”文章中提出了资本结构的优序融资理论。该理论认为:当企业的经理人拥有信息优势时,该企业如果需要对某个项目进行融资,那么它融资的顺序应该首选是内部融资,然后是无风险或低风险的债务融资,最后才选择股权融资。后来,P.Asquith和D.Jr.Mullins(1986)的实证研究也验证了这种理论,他们发现,一次新股发行将会导致企业市场价值下降3%。R.W.Masulis的研究也表明,当企业通过发行债券回购股票时,股票价格将上升,而当发行股票偿还债务时,则股票价格下降。这也从另外一个角度验证了优序融资理论的正确性。海因克尔(Heinkel)和泽克纳(Zechner,1990)对迈尔斯(Myers)和马伊勒夫(Majluf,1984)的优序融资理论进行了扩展,在分析融资顺序时加入了优先股这一融资工具。假定资本结构给定和关于项目质量的信息不对称,表明它们在一个混同均衡中,所有质量的公司都向于过度投资,接受负NPV的项目。初始的债务发行则能减轻过度投资问题,形成一个最优的杠杆比率。如果管理层考虑债务的税收优惠,就会有动机使用更多的债务,但这样又会出现投资不足的问题。他们认为,如果同时发行优先股则不会产生投资不足问题。因此,管理层会发展出与优序融资理论相一致的,包含债务、优先股和普通股的最优资本结构。4.控制权理论资本结构的控制权理论着重研究了企业控制权和企业资本结构之间的问题。该理论认为,资本交易不仅会引起剩余收益的分配问题,还会引起剩余控制权的重新配置问题。哈利斯(Harris)和拉维(Raviv,1988)是最早研究资本结构如何影响企业控制权分配的学者,他们认为企业经营者出于对控制权的偏好,会通过资本结构来影响控制权的分配从而影响企业的市场价值,随着拥有股份的增加,他们掌握控制权的概率增大,从而收益也增大;如果股份增至太大,则更有能力的潜在竞争者成功取代他们的可能性会减少,从而企业的股权代理成本增加,企业价值及相应经营者的股份价值就会减少。所以,最优的所有权份额是掌握控制权带来的任何收益同自有股份的资本价值损失相权衡的结果。威廉姆森(Williamson,1988)认为,与其说股本和债务是融资手段,不如说两者是可以相互替代的控制和治理机制。既然股本和债权可视为控制权基础,两者的特定比例就会构成特定的控制权结构。伊斯雷尔(Israel,1991)认为,资本结构应是通过对有表决权证券和没有表决权证券之间在现金流量分布上的影响才进而影响到收购的结果。他认为,尽管控制权的变动会导致单个企业的债务价值的显著增加或减少,但就整体平均而言,债务价值在控制权变动时却不一定会有显著的变动,因此,伊斯雷尔模型认为资本结构是通过对表决权证券和没有表决权证券之间在现金流量分布上的影响来左右收购的结果。控制权理论把公司资本结构和公司治理结构相联系,分析资本结构是如何通过公司治理结构来影响企业市场价值的,这是它与其他资本结构理论的显著区别。(四)我国企业资本结构优化研究我国对资本结构的研究起步较晚,1989年朱民和刘利利的《企业金融资本结构之谜—现代企业资产结构理论》才较早地介绍了现代企业资本结构理论的重要内容及其发展演变过程。90年代中期以后,学者们才开始陆续引进国外的资本结构优化理论,张维迎(1995)较详尽地介绍了企业融资的MM模型、信息传递模型、控制模型等。翁君奕(1995)、陈峥嵘(1996)、沈艺峰(1999)等都回顾了这一理论的演变过程。我国学者结合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对我国企业资本结构状况、形成原因以及优化对策等进行了探讨。1.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现状的综述彭满兰(2010)认为,按资本结构“啄食顺序理论”,当企业需要筹集资金时,内部筹资是首选,其次是外部融资,在外部融资中,先是债券融资,然后才是新的股权融资。但在我国,上市公司的融资行为选择明显呈现出强烈的股权融资偏好倾向,主要表现为:负债结构不合理、流动负债水平偏高;我国上市公司的资产负债比率较其他经济类型的企业偏低,股票市场融资比重高于债务市场融资比重;上市公司股权高度集中,股权结构呈现一股独大的现象。郭雪飞(2010)提出,我国上市公司融资渠道单一且负债比率偏低,其中流动负债水平偏高,且公司偏好股权融资。他还指出,内部人控制度与股权的集中相关。随着股权的集中,内部人控制度呈现出增大的趋势。目前,我国上市公司高管持股比较普遍,但比例很低,上市公司激励制度存在不合理现象。他认为,企业要发展,必须通过大规模筹集资金,不断兼并扩张才能实现发展获利的目的,而大多数上市公司均倾向于股权融资,对募集资金使用过程缺乏监管,经理人员把募集的资金随意挪用,存在大量的闲置资金,资金使用效率和投资回报率低下,净资产收益率下降,融资效率低下。刘萍(2010)认为,从资本构成来看,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以外源融资为主,偏好股权融资。从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特征看,国有股比重过大,一股独大。从负债结构来看,我国上市公司负债结构不合理,以流动负债为主,长期负债为辅;银行贷款比例高,企业债券融资比例小;根据我国众多学者的研究结明,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存在“重外部融资、轻内部融资;重股权融资、轻债券融资;重流动负债、轻长期负债”的特征。2.资本结构影响因素的综述王国成、王峰(2002)认为:企业资本结构与治理结构之间存在着有机的联系,孤立地分别研究它们对于企业价值的影响,可能是片面的。资本结构不仅仅体现了企业资本的不同来源,它还影响到企业权力在各个利益主体间的分布关系,决定了各个利益主体所受到的约束与激励强度。因此,资本结构对于委托代理关系的效率能够发挥作用,并关系到企业所有权与控制权情况,从而影响了治理结构。同时,在一定治理结构的框架下,决策作为各方利益主体在制度约束下博弈的结果,其中的融资决策又会改变现存的资本结构。由于所有者和经营者、所有权和控制权的天然联系,人力资本要素和非人力资本要素在企业运营中高度的有机统一,因此,不从资本结构和治理结构的内在联系角度研究,是很难真正找到它们的最优实现和最优组合形式的。鲁红(2009)提出,现代资本结构理论虽然已经形成较为完善的理论体系,但它仅仅是从理论上进行了分析,并且各理论往往偏重于影响资本结构的一个因素,而企业面临的竞争环境和生产经营环境是复杂的,影响资本结构的因素也是错综复杂的,因此应从宏观、中观和微观等各个方面来进行分析。他认为,企业要想建立最优的资本结构应综合考虑各方面的因素,既要应用理论模型,又必须依据实际情况,结合本国资本市场的实际情况,在实际可选择的融资渠道中确定合理的资本结构,以最大化的降低企业融资的成本,在保证企业资本需求的同时,最大化企业的盈利水平。刘睿聪(2010)认为,影响企业资本结构的因素主要涵盖公司的规模、成长性、市场估值、盈利能力、税收因素、资产特征、短期偿债能力等因素。但是,由于我国现在还处于市场经济制度不断完善的阶段,资本市场提供的融资工具相对较少,公司资本结构的选择除涉及我们考虑的客观因素外,往往还受政府干预、工具选择范围有限、以及适用会计准则差异等影响,因此应综合考虑宏观经济形势、所属行业和资本市场发达程度等多方面的因素。余明祥、程浩(2010)提出,可以从产业特征、竞争战略、价值链和产品生命周期等方面研究与资本结构的关系。行为金融理论以经典财务理论难以解释的金融现象为分析对象,突破了经典财务理论关于理性人和有效市场等基本假设,将决策相关人的心理活动引入到金融理论分析中。他认为,从行为角度研究资本结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内部经理人员由于认知错误或感情用事而导致的价值损失差错,即“内部障碍”;二是投资者和分析师的行为错误,即“外部障碍”。我觉得,应结合管理者持股、股权结构、战略选择、专用性资产、环境动态等方面来考察和分析资本结构,特别是要对股权结构、企业战略和环境动态变化之间的交互作用对资本结构的影响这方面做出更深入的了解和分析,以便有助于我们深入的认识资本结构的影响因素。3.资本结构优化研究的综述郭雪飞(2010)提出,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成熟,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决策应该把公司财务管理与宏观经济环境、金融市场状况结合起来,把资本结构决策和经营战略管理结合起来。优化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要“标本兼治”,按照“功能强,各种资本都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周转快,在经营中各种形态资本能较快地依次转换其形态;抗风险,能抵御异常情况而减少损失或带来收益”的标准来优化资本结构,这样才能降低财务风险和资金成本,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李宇翔(2010)对优化资本结构提出了四点看法,他认为,首先企业应增强资金使用责任感,盘活资金存量,扩大资金流量,加速资金周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其次,企业应改变依赖国家银行的融资习惯,加强企业内部资金积累和社会集资,提高权益资本比重,改变产权比率过高的局面。然后,建立企业自补流动资本制度,允许企业提取折旧补充企业流动资本,允许企业在提取盈余公积前,将税后利润的一定比例用于补充企业的流动资本。最后,将明晰产权与债务重组相结合,明晰产权能真正实现风险的有效回避和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塑造与市场机制内在要求相适应的微观经济基础。债务重组可以核销企业债务,同时相应冲减银行的坏账准备金;进行债权股权的转换,将银行对企业的债权转为银行的股权等。刘萍(2010)认为,培养、优化投资者结构,发展战略投资者,是优化资本结构的重要环节。其次,应完善公司治理机制,规范公司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管理者的权责,形成权力机构、决策机构、监督机构和经营管理者之间的制衡机制,实行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三权分立原则,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最后,大力发展企业债券市场,积极培育机构投资者参与企业债券市场的买卖,并对场外交易市场和场内交易市场有明确的定位。张晓萍(2011)认为,我国上市公司内部筹资不足,必须加强内源融资的力度,要充分认识到内源筹资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然后,优化股权筹资结构,建立和完善事后问责制度,以防止各类监管部门和各类服务部门滥用职权或玩忽职守,保证对上市公司的监管有力和真正有效。调整负债结构,降低流动负债的比重,大力发展长期债券市场,充分发挥财务杠杆效益。优化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就要从影响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主要因素出发,充分利用各种筹资方式的优势,激励企业降低各种筹资方式的资金成本和筹资风险,提高企业经营效率,优化企业资本结构,使企业价值实现最大化。(五)综述总结上述研究从传统资本结构理论、现代资本结构理论、新资本结构理论以及我国对资本结构优化理论的研究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从这些资本结构相关理论来看,任何企业在理论上都存在着最优资本结构但在实践中企业很难找出这一最优点。各种资本结构理论也只是提供了对企业资本结构优化问题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思路和框架,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不能机械的依靠纯理论模型进行分析,而必须充分考虑企业的实际情况和所处的客观经济环境,在认真分析研究影响企业资本结构优化的各种因素基础上,进行企业资本结构优化的分析和决策。参考文献:[1]胡潇.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优化研究[D].湖南:湖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1-6[2]李淑平,蒋葵.中级财务管理[M].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9,(2):105-110[3]张维迎.公司融资结构的契约理论:一个综述[J].中国改革,1995,(4):109-116[4]卢宇荣.中国企业资本结构优化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博士后学位论文,2008:12-37[5]翁君奕.现代公司资本结构理论[J].经济学动态,1995,(11):53-56[6]陈峥嵘.论现代企业资本结构理论及其新发展[N].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4):29-33[7]沈艺峰.我国上市公司资本成本的定量研究[J].经济研究,1999,(11):62-68[8]彭满兰.关于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分析[J].消费导刊,2010,(5):92-93[9]郭雪飞.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特征及优化[J].财经视线,2010,(9):44-45[10]刘萍.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优化研究[N].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3):58-60[11]王国成,王峰.企业治理结构与资本结构的互动关系[J].经济管理新管理,2002,(8):28-34[12]鲁红.关于资本结构理论及其影响因素的探讨[J].现代商业,2009,(2):202-203[13]刘睿聪.资本结构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经济论坛,2010,(4):82-83[14]余明祥,程浩.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影响因素研究综述[J].财经视点,2010,(1):65-66[15]陈劲,吴沧澜.资本结构研究述评[N].管理学报,2005,(5):615-623[16]李宇翔.企业资本结构的制约因素及优化[J].现代经济信息,2010,(11):30-31[17]张晓萍.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现状及优化研究[J].新财经,2011,(1):91-92[18]杨黎明.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优化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11-14[19]DavidDurand,“CostofDebtandEquityFundsforBusiness:TrendsandProblemsofMeasurement,”inNBER,ConferenceonResearchonBusinessFinance,NewYork(1952),PP.215-247.[20]FrancoModiglianiandM.H.Miller,“TheCostofCapiai,CorporationFinance,andtheTheoryofInvestment,”AmericanEconomicReviewVol.48,1958,pp.261-29[21]M.H.Miller.DebtandTaxes.JournalofFinance,1977,(5)[22]James.H.Scott,Jr.,“ATheoryofOptimalCapitalStructure”,TheBellJournalofEconomics,Vol.7,No.1(Spring,1976),33-54[23]HayneE.LelandandDavidH.Pyle,“InformationAsymmetries,FinancialStructure,andFinancialIntermediation”,TheJournalofFinance,Vol32.,NO.2(May,1977),371-387[24]Myers,Stewart,C.Thecapitalstructurepuzzle.JournalofFinance,1984,(39):575-592[25]Myers,Stewart,C.NicholasS.Majluf.Corporatefinancingandinwestmentdecisionswhenfirmshaveinformationthatinvestorsdonothave.JournalofFinancialEconomics,1984,(13):187-221[26]Harris,MiltonandArturRaviv,“CorporateControl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